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源乡土历史

河源乡土历史

河源乡土历史
河源乡土历史

河源地方史

一.河源客家史

‘客家古域,万绿河源”己经成为河源的一张名片。河源的客家人,是指原箱为中原地区的中原汉族,从秦汉开始不断南迁。而逐步叠加而顽强地保留中取文化和语言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 " 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徒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凡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 .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指分布于河源市或原籍河源市的客家人,它是客家体系中一个令人骄做的群体。现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上游的河源市,河源市东靠梅州,南接惠州,西连韶关,北邻江西赣州,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

二、河源古建筑

1.太平古街承载了几代河源人记忆的太平古街始建于清朝,沿街建筑以木骑楼风格为主,局部显露出了西方建筑风格的特征,街道的建筑大多以二至三层高的楼房为主,首层用于经商,二三层用于存货和居住。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可以清晰感受到街道的古色古风。

2 .龟峰塔始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历来被列为“河源八景”之首,又享有“东江第一塔”美誉,为广东省首批公布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3.李焘(tao)故居石狮李屋,始建于明朝嘉举初年,明代建筑风格明显,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 12月列为河源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河源博物馆储藏的恐龙蛋是世界最多的。

三、河源古代史

1.春秋战国时称百越之地,属于楚.

2.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策平百越,置南海郡,在东江中上游流城设置龙川县,首任县令是后来统一岭南,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县治设在现龙川县佗城镇,县域包括现在的河源市、惠州市、汕尾、(部分)以及兴宁、五华、江西省寻邬县等地。

3.河源地区汉朝属南海郡.

四、河源古代名人

1.赵佗

南越王越佗,真定(古越国,今属河北正定人)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遣任任嚣为主将,越佗为副将,平定百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任嚣为南海尉(郡的最高长官)南海郡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以龙川地理重要,故委赵佗为龙川县令-龙川建制自赵佗始。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湄遣使臣陆贾到番禺抚安,赐给赵佗印。立赵佗为南越王。赵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岭南,统治南粤的人。

2.韦昌明

龙川人(现龙川附城)河源在唐朝最早的进士,唐朝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昌明中进士及第。他是东江子弟第一个中进士的人。

3.王汝砺

宋朝坨城宜民坊人,五马山麓即是其宅。朱仁余天圣二年(公元 1 0 2 5 年)中进士,官授潮州刺史,升工部尚书,颇有治绩,青年时在望高山下创“凤台书院”,教导子弟。晚年致仕,仍回老家循州,于五马山下创立“望高书院”,仍以教导子弟,培有英才为乐。卒后葬于五马山下。龙津之源,面向其宅。明嘉靖年间,乡民挖土得玉带三片,墓砖有“ 王尚书”三字;断碑一块,字迹己模糊。碑、带均为叶姓的乡民所藏。

4.李焘

(1544 - 1625) 字右临,号斗野,河源县城镇上城古狮李屋人。明隆庆二年( 1568 年)中进士,先后做官十五任,50年,直至云南巡抚(二品),人称“槎城之槐”。

5.古成之

( 9 4 7 - 1 0 0 7 ) , 字亚爽,人称紫虚先生,原籍河源县回龙古岭人。后宋太宗端拱二年( 989 年),他再举登第,中进士,是“岭南第一进士”。其事迹在河源县志、惠州府志、广东通志都有详细记载,四川、福建、广州、惠州、增城、新丰、梅县、五华、河源等地都有纪念古成之的遗物和遗迹,是本县历史上唯一被收进《中国名人大辞典》一书的知名人物.

6.颜伯焘

连平元善镇人,颜检之子,清嘉庆十五年( 1 8 1 0 年)考取举人,嘉庆十九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不久,又依次任武英殿提调、戊寅恩科四川副主考。道光二年(1822年)出任陕西延榆绥道。继而,先后调任陕西督粮道,按察使。甘肃,直隶布政使,陕西巡抚,道光十七年任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道光二十年任闽浙总督。诰授荣禄大夫,赏戴花翎。著有《回字楼奏议》及诗文集。

五、河源革命史 .

河源是我党早期革命活动中最活跃也是非常重要的地区之一,河源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之一。河源是最早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涌现出了阮啸仙、刘尔崧等一批革命烈士,在党史研宄中曾将党的领导、成立苏维埃政权'有革命武装、实行土地革命、有一个武装割据的区。因此,河源是全国最早成立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之一。

(一)早期的青年运动、工人运动(东江三杰)

1.阮啸仙一早期脊年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爆发后,阮啸仙积极投身革命运动,成为青年运动杰出领导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早期的党员之一。曾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员会书记,参加过改组国民党工作。1 9 2 5年,阮啸仙、彭湃等共产党人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阮啸仙任该所 1 ? 6 届政治教员和第三届主任。1 9 2 6 年 1 1 月,阮啸仙作为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从事和领导我国早期农民运动。是我党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阮啸仙是我国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人。

2.刘尔崧一广东早期工人运动杰出的组织者、领导者

“五四”运动爆发后,刘尔崧、阮啸仙等组织广东省学校学生联合会,领导广州地区的学生运动。192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6月,刘尔崧参与改组国民党和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领导改组广东油业工会。尔后,又发动和领导了油业工人进行了数月的大罢工,并取得胜利。1924年1月,刘尔崧任国民党中央工人部干事和工人运动特派员。1925年6月,刘尔崧发动轮渡、邮电和铁路工人罢工,断绝了叛军广东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交通和电讯联络,并发动工人接应东征军回师广州进攻叛军,平息叛乱之后,刘尔崧受党的派遣,发动沙面3000多洋务工人举行大罢工,声援上海“五卅”运动。

3.黄居仁一广东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和先驱

黄居仁,广东省河源市龙川人,广东省早期青年运动先驱与领导人之一。北伐时期,黄居仁号召广大青年积极参军支援北伐,在广东掀起参军参战的热潮。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黄居仁调任中共汕头地委书记、汕头市委书记,接应南昌起义军入汕头,参与建立“潮汕七日红”政权,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在起义总指挥部负责勤和协助周文雍做工人赤卫队宣传发动工作。1928年秋,黄居仁在广州被国民党逮捕杀害,年仅24岁。

(二)国民革命时期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东乃至全国的革命形势急剧逆转,由高潮转入低潮,4月上旬,中共广东区委研究决定在5月初全省进行总暴动。下旬。中共东江特委员会在海丰正式成立。东江地区人民在东江特委的领导下,开展武装反坑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4月26日晚,紫金暴动提前开始。次日,紫金县武装暴动委员会,向全县宣告紫金武装暴动成功。5月1日,紫金县人民政府在县城成立。同日,海陆丰两县分别成立了临时人民政府,紫金县由此成为全国最早成功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并建立县级革命政权的地区之一。

8月,中共紫金县委成立。此时“八一”南昌起义军入粤后改编的红二师开赴炮子乡,周恩来也亲临紫金炮子指导工作。12月1日,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在炮子乡成立,领导紫金的土地革命。

12月下旬.由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红四师),智取紫金县城。红二师和红四师在龙窝会师后开赴炮子,举行联合公审大会,巩固了紫金县苏维埃政权。

(三)抗曰战争时期

1.抗曰战争时期,河源是东江纵队活动的重要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曰武装斗争。河源儿女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充分表现出反抗日宼侵略的高度爱国主义和不怕流血牺牲的民族精神。

2.和籍将士英勇抗战,誓死保卫上海

早在1932年1月的上海淞沪抗日战斗中,国民党十九路军六十师一一九旅第三团团长黄汉廷(和平县籍人)亲率“和平团”和十九路军将士一起与日寇英勇作战近一个月,击退曰军无数次进攻,重创日军。为了纪念上海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和平箱官兵,和平县城建有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还专门为此设立了和平县箱将士事迹馆。

3. 1943年12月成立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东江纵队一支长期活跃在东江河源地区的抗日武装队伍,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战场和盟军,英勇打击敌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 抢救中华民族文化精英,保护转移民主和文化人士

1941年底,日军攻占香港期间,东纵港九大队遵照党中央指示,成功抢救、转移茅盾等800多名文化精英、民主人士和100多名国际友人及国民党有关官员、家属等,是“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

(四)解放战争时期

1.解放战争时期,河源是粤赣湘边纵队的活跃地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河源人民在中共广东省委、后东特委的领导下,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能够有力地领导东江地区人民开展解放战争的战斗堡垒。

2.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根据国共合作在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东江纵队2300多名将士同广系境内的中共武装队伍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指示,北撤山东。在国共合作分裂后,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华东战场的南麻、临朐、诸城、豫东、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作战,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和全国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3.积极配合解放军主力作战,促进广东全境解放,解放战争期间1949年3月,两广纵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军团南下,在赣南与粤赣湘边纵队会师。后经和平、河源沿东江一直挺进到珠三角,占领了惠阳、博罗、东莞、宝安、番禺、中山等县,共奸国民觉军队5000多人,1949年5月粤赣湘边纵队成功策划国民党保安第十三团起义,该团投诚带来的武器装备由1000多名群众搬了一天。这次成功有效地策反国民党军队起义,争取了东江地区和广东省解放战争的主动权,加快了广东乃至全国解放的历史进程,这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革命武装斗争中的一次成功实践。粤赣湘边纵队和此时归属四野南下的两广纵队并肩作战,担负解放广东战役之一翼的作战任务,为广东全境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使河源地区所有县区成为广东省最早的解放区。

新课程理念下的乡土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乡土地理课堂教学 作者:任蔚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目标,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以《上海市乡土地理》“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的优势,密切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一、灵活运用教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新课程开放性、综合性的理念 乡土地理教材因为修订、出版和使用的周期问题,一般都滞后于实际发展状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以及当时、当地和本校具体情况,进行“再创作”:删改课本中过时、陈旧的内容,增加相关的历史发展过程、最新的发展信息以及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的直接感受相呼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地区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关注家乡的发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乡土地理的兴趣。 在《上海市乡土地理》“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章节的教学中,我在教材原有的框架结构中,添加了昔日的上海交通状况、与学生以后出行密切关联的建设成就和规划设计,如在上海的交通建设中,增加了正在建设中的、连接市区和郊区的“三环十三射”高速公路系统和横跨黄浦江的“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的介绍,展示了正在规划中的综合性大型交通枢纽上海南站、十五条轨道交通线路、长达32公里的芦洋跨海大桥(连接上海芦潮港和洋山深水港)的景观图。课题还借用了上海申请举办世博会的宣传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昔鲜明的对照和当时最新的信息,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为家乡的 建设成就而自豪的情感,也引发其在日后的生活中对上海城市建设的密切关注。 二、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促成情感的共鸣 要实现新课程要求的“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的拓展,课堂教学组织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将其与教学内容

珠江三角洲

九年级地理练习题 (五)珠江三角洲 读“珠江三角洲略图”,回答1~11题。 1.《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的崛起座座金山。”其中的“一个圈”位于 A .长江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环渤海地区 D .西部地区 2.图中代表深圳和珠海的序号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图中③交通线的名称是 A.京九铁路 B.京广铁路 C.粤赣高速 D.广深高速 4.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的工业基地的性质是( ) A.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D.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以下哪一个工业部门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工业部门 A .玩具制造业 B .服装制造业 C .钢铁工业 D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6.外资是珠三角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哪一项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外资的有利因素 A .毗邻港澳、东南亚 B .是著名的“侨乡” C .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D .自然资源丰富 7.为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缺乏的问题,当前实施的主要措施是 A .西电东送、建设核电站 B .修建青藏铁路 C .西气东输 D .修建三峡工程 8.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常发生“灰霾”天气,其成因是 A .工业、汽车排放废气多,大气污染严重 B .过度抽用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 C .农民大量燃烧秸秆、稻草 D .沙尘暴带来大量的灰尘、扬沙 9.澳门的支柱产业是 A .旅游业、加工业和博彩业 B .旅游业、纺织业和渔业

C.旅游业和制造业 D.制造业、渔业和博彩业 10.香港的对外贸易比澳门发达,其主要原因是 A.制造业发达 B.自然资源丰富 C.有天然深水良港 D.人口众多1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前店后厂”模式中所担负的作用是 A.从事产品制造和开发 B.进行产品加工和装配C.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 D.提供技术服务 12.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珠江三角洲“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需要大批劳动力耕种农田 B.接近港澳,容易出国C.就业机会多,报酬较高 D.对外开放,来去自由 13.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用地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水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壤退化 D.转化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 读“泛珠三角经济圈地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省区不属于该经济体的是 A.渝 B.滇 C.澳 D.琼 15.构建“9+2”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主要原因是 A.“9+2”各省区之间自然地理环境相同 B.“9+2”各省区之间交通条件联系紧密 C.“9+2”各省区之间促进政治协作需要 D.“9+2”各省区之间经济互补合作需要 四、乡土地理 我们可爱的家乡——河源位于23°36′N,据此请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河源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B.位于东江中上游 C.北回归线穿过河源的南部 D.位于中纬度地区 2.对我市大部分地区而言,阳光每年直射次数为 A.2次B.1次 C.无直射D.无法确定 3.家乡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4.在河源买房,最好是选择有东南朝向的房子,原因是: A.因为河源的资源特点B.因为河源的地形特点 C.因为河源的民俗特点D.因为河源的气候特点 5.下面关于家乡河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江是河源的母亲河 B.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水库 C.居民以客家人为主 D.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高粱 6.下面关于家乡河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大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形平坦,多平原、盆地 D.地势南高北低 7.读右图,河源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常德中考地理乡土教材 ——澧县地理

澧县乡土地理 【地理位置】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澧水下游,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介于东经111°12′30〞至112°0′5〞与北纬29°16′至29°37′之间。东临安乡、津市,南接临澧,西邻石门,北抵湖北省松滋市、公安县。全县总土地面积2075平方公里,东西极长85公里,南北极宽60公里。 【区位交通】澧县地处湘鄂边界、华中腹地,北有湖北荆州市,南有常德市,东有岳阳市,西有张家界市,处于四大中等城市的

中心和新兴的武汉及长株潭两个城市群交 汇地带,公路距离均在300公里以内,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澧县与长江直线距离80公里,水路经洞庭湖入长江,可北上南下,通江达海,历来就是湘西北地区和澧水流域的中心物流集 散地。随着“环洞庭湖经济圈”的经济融合和“津澧(津市、澧县)融城”战略的实施,澧县将成为澧水流域中心城市和湖南省参 与长江经济开发的一大战略要地。 纵贯县境的枝柳铁路(湖北枝城至广西柳州)跨越长江,过境15公里,设澧县客货运站。经过澧县腹地的国家重点线路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国道207线、省道302线、省道304线贯穿县境大部地区,与纵横密布的县乡公路构成完整交通体系。公路辐射区域扩展至“长三角”、“珠三角”和广大华北中原地区。 【地形地貌】澧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为太青乡太青山,海拔1019.5米,最低为九垸乡出草坡,海拔28.2米。全境山、丘、平、湖均有,且分布比较集中,大体比

例为1:1:3:4。山区属武陵山脉尾端;丘陵区大多分布在湘鄂边界;澧阳平原是湖南省最大的平原,大部分在澧县;湖区原属八百里洞庭范围,逐年淤积而成。 【土壤条件】全境成土母质主要有第四纪红色粘土、河湖沉积物、灰岩分化物、紫色砂岩、页岩风化物、砂岩风化物、板页岩风化物7种。土壤共分为水稻土、潮土、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黄壤7个土类,其中以水稻土、红壤、潮土为主要土类。 【气候特征】澧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征为春秋温和,夏热冬寒,四季分

韶关历史(乡土教材下册)

善美和谐的家乡韶关 ——七年级历史下册(乡土教材) 一、“岭南第一相”——张九龄 1、“岭南千年第一人,一时功业迥无论。江南入相从公始,衮衮诸贤继后尘。”这首诗赞扬和是张九龄。张九龄是韶关曲江人,734年(唐玄宗时)官至宰相,他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位宰相,开岭南人入朝为相之先河。张九龄是古代岭南最杰出的诗人,世称“岭南诗祖”。2009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唐诗三百首》邮票中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脍炙人口。 二、“更加风采动朝端”——余靖 1、位于韶关市风采路的“风采楼”是明朝时为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余靖而修建的。风采楼现已成为韶关市的象征。余靖是岭南继唐代张九龄之后又一历史名人。余靖与欧阳修、范仲淹、尹洙四人被尊为“四贤”而名扬天下。后人在广州建有“八贤堂”,余靖是八贤之一。 2、北宋中期余靖曾出使辽国,运用高明的外交策略,促成了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均衡局面,保证了北宋的稳定。 三、“布衣文人”——廖燕(清朝),韶关曲江人,1682年(康熙时)廖燕的《二十七松堂集》问世,以观点鲜明、文风犀利而名扬天下。此诗集中许多篇章记载了韶州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显示出浓浓的故乡情。廖燕一生未做官,被称为“布衣文人”。 四、韶关的“关“字的含义与明清之际在韶州设立的水陆三个税关有关,其中韶关的太平关是清代广东的两大税关。 五、抗倭名将陈璘 陈璘(1532年3月3日—1607年6月2日),字朝爵,号龙崖,韶州翁源县(今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明代将领、抗倭英雄。陈璘先于嘉靖末年屡平广东贼兵,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陈璘出征朝鲜,于露梁海战中痛击日军,大败石曼子(岛津义弘),立下援朝第一功。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参与播州之役,先击破杨栋梁军,后歼灭四牌、七牌贼军,攻破青龙囤,致使杨应龙自焚。晚年又平定苗民,为边境治安立下功勋。 露梁海战是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最后的一场海战,交战双方为中国明朝与朝鲜联军和日本军队的岛津立花一部,指挥官分别为:陈璘(中国)、邓子龙(中国)、李舜臣(朝鲜)、小西行长(日本)、岛津义弘(日本)等。战争结果以中朝联军获胜而结束[1] 。 六、兴学重教 1、韶关的正规教育从汉代就开始,正规的学校教育兴盛于宋代。 2、韶州的书院、府学、县学的兴起是从宋代开始的。 3、1183年(南宋时)创办的韶州濂溪书院改为相江书院,成为广东四大书院之一。 4、174年(东汉)曲江县长区社在武溪中游立《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勋碑》,此碑为广东最早的汉碑。 5、宋代是粤北学校教育兴盛时期,最负盛名、享誉岭南的是韶州相江书院和韶州府学。 七、外来影响: 1、唐代时六祖惠能在韶曹溪宝林寺(南华寺)开山传法,完成了《六袓坛经》。 2、大文豪韩愈两次贬岭南,传播诗书礼仪,留下“暂欲系船韶石下,上宾虞舜整冠裾”的著名诗句。宋代时,帽子峰上建有“整冠亭”纪念韩愈。 3、北宋理学家周濂溪任职韶州,以理学治韶。 4、大文豪苏东坡南贬驻足韶州,留下十余首诗,并作有著名的《九成台铭》、《卓锡铭》、《六袓栽塔功德疏》等铭记和留下许多书法墨迹。 5、明代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到韶州传教时,首次将西方的数学、地理名著《几何原本》、《万国全书》地图集以及西方的天文、地理、几何、机械工艺等科技传入中国。

(完整word版)2018年上海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卷(有答案解析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貌C.水文D.气候 2.当地时间某日14时,一架飞机从东京国际机场(东9区)起飞,大约3小时后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A.14时B.15时C.16时D.17时 3.2017年3月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冷凝形成的岩石是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 4.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散逸层 5.在亚欧大陆某些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东风送雨”现象。在下列气候类型中,最可能出现这一现象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6.201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近38毫米,上升幅度为30多年来最大。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沿海城市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提升防潮排涝能力②控制城市地面沉降 ③加速城市化进程④植树造林修复生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年级下册乡土教材——植物王国汇总

九村中心小学一年级下册乡土《植物王国》 集 体 备 课 教

学 设 计 一、云南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 教学目标: 1、认识云南省的植物环境与资源。 2、培养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云南分布的主要植物资源。 教学过程: 一、讲解云南的植物资源情况。 云南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已经发现了274科,2,076属,1.7万种。 二、掌握云南的主要植物及分布。 被人们称为“植物王国”的云南省,植物的种类十分丰富,分布在全省各个不同的海拔地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大约有1万种左右(占全国一半)。 其中很多是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植物,云南樟树、木姜子、香茅草、萝芙木、三七、牛角瓜、鹿角藤、薯蓣、铁力木、油渣果……等,都是云南省所产的著名经济植物。 三、了解云南的野生植物 根据历次调查的资料,估计我省野生的有用植物约在700种左右。其中有含芳香油植物、含油脂植物、含纤维植物、含淀粉植物、含单宁植物、含生物碱和杀虫剂植物、以及含橡胶树脂植物等主要项目的原料植物。因此,就云南省资源植物的种类、分布量来说,是其它任何省区都不及的。

四、知道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 这些资源开发利用后,经济价值也非常大,估计可以达到相当于全省农业产值的一倍。教学反思: 二、珍奇植物多种多样 1、众多的名木古树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名木古树。 2、知道名木古树分布地。 3、欣赏云南的名木古树。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云南的名古树。 2、知道云南名古树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云南的地理特点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云南省地处我国南部边疆,云贵高原西南部,地形复杂。属亚热带、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多样。云南省是我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有森林1560.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0.77%。 二、了解云南的名木古树。 云南省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遗留的古树名木较多。 全省现有古树名木1691株。其中,一级古树247株,二级古树558株,三级古树866株,名木20株。分属77科、178属、338个树种。这些古树主要分布在寺观内外、村寨附近,常以“圣树”、“佛树”、“神树”、“祭树”、“风水树”、“祖先树”等特殊身份,受到人们的祟敬和爱护。 三、阅读课本。 认识介绍的云南的名木古树。 四、课后调查。 本地有哪些名木古树。 教学反思:

乡土地理试题

乡土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漳州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回归线穿过漳州的南部 B.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C.位于热带地区 D.西部与江西省接壤 2.有关我市部分县(市、区)相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龙海市位于长泰县的北面 B.华安县位于芗城区的北面 C.诏安县位于东山县的东北面 D.南靖县位于平和县的南面 3.至2005年底,漳州市人口最少、面积最小的县(市、区)分别是 A.华安县、东山县 B. 龙文区、东山县 C.龙文区、龙文区 D.东山县、芗城区 4.漳州市地形地势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境内多数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 B.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D.漳州平原是福建省最大的平原 5.针对漳州的多种地表形态,下列农业发展规划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山地发展粮食和蔬菜生产发展 B.低山丘陵主要发展林、茶、果业 C.浅海滩涂发展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 D.平原发展林业 6.有关漳州市海岸、港湾与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海岸线北起龙海白礁,南到诏安湾,海岸线曲折 B.港湾多且条件较好 C.最南端的东山湾是福建省著名的港湾 D.东山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 7.造成漳州市地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经济 C.植被 D.地质构造 8.下列有关漳州市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B.暖热湿润是漳州气候最大的特色 C.年均温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山区递增 D.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山区递减 9.漳州市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常年霜雪少见,下列主要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地处南亚热带 B.距冬季风源地较远 C.山脉的屏障作用 D.平原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带 10.九龙江、东溪、漳江、鹿溪的流向大都是由 A.东南流向西北 B.西北流向东南 C.东北流向西南 D.西南流向东北 11.有关九龙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溪是九龙江的正源 B.干流源于武夷山脉,在厦门入海 C.仅次于闽江是福建第二大河 D.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

历史乡土教材

湖南乡土教材复习资料(适用于张家界考标) 慈利县二坊坪九年制学校 1、湖南境内发现了大量的远古遗存,其中著名的有(玉蟾岩遗址)、(高庙遗址)、(彭头山遗址)和(城头山遗址)。玉蟾岩遗址位于(道县),距今约(1万年)左右,出土遗物主要有(打制石器、骨、角、牙蚌制品),反应了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面貌,出土遗物中遗存的稻谷颗粒,经专家鉴定为栽培稻种,是探索水稻演化历史的珍贵材料。高庙遗址位于(洪江市),距今(8000—5500)年,出土了(陶器、玉器、竹篾垫子)等器物,还发掘出一座远古部落首领夫妻墓。彭头山遗址位于(澧县),距今约(8000)年,这里出土了一万多粒稻谷和大米,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石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有少量磨制石器。(城头山遗址)距彭头山遗址约20千米处,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城”,这里发现的稻田遗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其中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2、(宁乡炭河里)是湖南出土青铜器较为集中的地方。其中的(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大铜铙)都属稀世珍宝。备注:识记四羊方尊图 3、湘西(龙山里耶)的一口古井中出土了3.6万余片秦简。里耶秦简一简一事,所记内容涉及内容广泛,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长沙马王堆发掘出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以(T 形帛画、素纱褝衣、彗星图、导引图)等闻名于世,更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它们对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4、(春秋时期)楚国逐渐控制湖南地区。(战国中期)楚文化基本取代湖南境内的越文化的蛮濮文化。(战国中期)秦国占领楚国黔中郡,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 5、三国时期湖南地区先属刘备势力,后属(孙吴) 6、明初,外省人特别是江西一带的人口,因“从征”“屯垦”和从事商贾等,大批涌进湖南。明代的湖南居民中,土著已是少数,外来的移民(特别是江西移民)成了湖南人的主要组成部分,故民间有(“江西填湖广”)一说。清朝前期湖南人口迁徙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一是省内向西向南迁移,一是省外向四川、贵州移民。当时四川地广人稀,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移民纷纷西迁,充实了当地的人丁。这便是(湖广填四川)。 7、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屈原)和(贾谊)。 8、王船山,(衡阳县)人,提出“宇宙是气构成的物质实体”,他强调行是知的基础,阐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反对保守思想,是一位具有(唯物主义观点)的思想家。 9、蔡伦,(耒阳人),制造出轻便廉价的植物纤维纸,人称“蔡侯纸”。浏阳花炮创始于(唐朝)。 10、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就有湖南的(岳麓)和(石鼓)两大书院。位于长沙的是(岳麓书院),石鼓书院位于衡阳。 11、(魏源),湖南隆回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关于山区中学实施乡土地理教育的点滴体会

关于山区中学实施乡土地理教学的点滴体会 甘肃正宁一中宫海龙74530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三千五百万名中小学在使用新课程。从21世纪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已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7年来,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潮流之中,走向新课程,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作为一名地处山区的农村中学一线的地理教师,自己也在努力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积极地投身到这次改革的洪流当中,现就根据自己的实践,谈一谈自己实施新课改的一点体会。 传统的课程内容弊端有目共睹,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如知识陈旧,内容严重滞后于科技发展,跟不上时代。不能因地制宜,使用的都是全国的统编教材,过死太僵,没有地方特色,没有人文特色。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现状,加强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新的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乡土地理的教育课以“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本乡本土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化,社会与经济建设的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用于地理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合作精神、科学态度。学习乡土地理,是学生对初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研究方法、思想和能力初学后的总结、应用和提高的必要过程,是学生爱国主义高尚情感得以切实回归,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得以具体充实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乡土地理所发挥的教育作用和功效,是地理其他课程内容所不能替代的。 何谓“乡土”?乡土是一个边界比较模糊的概念,“家乡,故土”,泛指地方,“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其区域范围的界定也经历了“省,市(或地区)县,区(和乡)”的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范围的“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课以讲授......本地区(地级市)地理”的规定,进行因地制宜的地理教学。 实施乡土地理的教学,具有相当的难度,不但要注意教学的理念、思想和课程,目标的表达等方面,做到遵循宪法,体现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同时又要在乡土内容的选择上,注意紧密结合当地(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学生,教师的地域特征等)实际情况,着力反映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现状与发展,充分展现本地的“乡土”特色。 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的资源,乡土地理教学应力图将乡土区域地理的知识予以精炼的概括,以学生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为学生学习知识,认识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力图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内容,还应逐步地向学生展示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如何从区域地理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接受学习法到创新学习。 在实施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把握这几个原则:

乡土历史教材的开发与运用_谢玉军

这位学生的回答后,这场“生生对话”圆满画上了句号,我为这位学生感到骄傲,也为王老师感到骄傲。如果王老师早5秒钟结束这场生生对话,也许留给王老师的将是永远的遗憾,留给学生将是永远的疑惑。 通过这场生生对话,全班学生不但掌握了科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更坚定了王老师科学课堂中实施“生生对话”的信心。理解、鼓励学生,营造生生对话氛围,科学课堂“意外”往往能转化为“精彩”。 二、引导、修正,提升生生对话质量。 在以前的科学课堂上,我们偶尔也能看到“生生对话”的现象,但很多时候表现为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争得面红耳赤,结果却是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生生对话”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当遇到学生争论不休、没有统一认识的时候,很多教师没有及时引导、修正,使得“生生对话”无疾而终,从而降低了“生生对话”的质量。 下面是一节市级公开课的对话片段,赵老师执教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运动和力》3—8节复习课。 S :老师,自行车是怎样前进的? T :这位学生提的问题很好,谁能帮助这位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S :可能与摩擦力有关系吧。 S :车子用力蹬,就向前走了,这与摩擦力有什么关系?S :你把后轮悬空,用力蹬车的踏脚板,看它走不走。 S :对,要使自行车前进,光蹬车不行,还必须让后轮着地。S :后轮着地,怎么能证明摩擦力朝前呢?(学生一片茫然,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T :后轮在沙坑里转动时,你们会看到车轮下方的沙子怎么运动? S :车轮下方的沙子被后轮向后掀起。 S :噢,对了。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沙子会对后轮产生向前的推力,所以自行车向前运动了。 T :几位同学解释得很好,自行车后轮是自行车前进的主 动轮,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只是从动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复习摩擦力的知识。 这段对话以“师生对话”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显然与教师预设的问题并不一致,但赵老师却顺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展开了一场精彩的“生生对话”。上述对话不再是赵老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演变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情互动,在对话中学生的原认知暴露的一览无余,质疑声接二连三,但又一个个被学生自己解决。在这场教师导演的“生生对话”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无疑是高效的。 当然,这场“生生对话”过程离不开赵老师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和适时的引导、修正。如果没有赵老师对学生讨论到“后轮着地,怎么能证明摩擦力朝前呢?”冷场时的适时引导、修正,那么这场“生生对话”就会变得不着边际,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将很难得到提升。正是因为赵老师不失时机地提出“后轮在沙坑里转动时,你们会看到车轮下方的沙子怎么运动?”这个启发性问题,从而将这场“生生对话”推向了高潮,学生的原认知在“生生对话”中得到不断修正,思维的火花一次次被点燃。老师的引导、修正,不但没有影响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质量,反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动构建了新认知,启迪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使这场“生生对话”变得更有质量。 课堂中当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基于自己的原认知,不可避免地会对老师的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对于老师的解释产生质疑。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声说明他们在积极思维,“生生对话”中学生的认知冲突是一个新认知重建的过程。作为科学教师,我们此时千万不能一概否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应敏捷地洞察学生的思维亮点,善于把握契机,理解、鼓励学生展开“生生对话”,让学生成为这些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力的解决者。当然在“生生对话”具体操作中,也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和修正,以此来提升“生生对话”的质量,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出火花。只要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坚持“生生对话”,就一定能让科学课堂呈现无限精彩。 历史教育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教育价值的特点,这决定了历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顺序。当然,历史课程的开发和历史教材的更新就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逐步形成了国家课程历史教材(统编教材)、地方课程历史教材和校本课程历史教材三个层次。在国家课程历史教材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的指导下,地方课程历史教材和校本课程历史教材的积极作用应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地方历史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历史课程。各地的乡土史属于地方课程中的教材内容,如《福建乡土历史》、《上海乡土历史》、《四川乡土历史》等。 校本历史课程是相对于国家历史课程和地方历史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历史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历史课程。 地方历史课程与校本历史课程共同构成了乡土历史课程的两个重要部分,而乡土历史课程的开发必须有与之相对的乡土历史教材,没有乡土历史教材作为基本史实的载体,便没有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乡土历史教材是地方历史基本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凭证,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工具,它包括乡土历史教科书、地方文化古迹和其他可用于教学的资源。地方历史教材和校本历史教材构成了它的两个层次。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把有关乡土教材的内容统统发掘出来,那将大大增强历史课程的乡土色彩;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好与热情。在全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运用乡土历史教材教学无疑为一种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乡土教材是对统编历史教材的丰富和延伸 国家统编历史教材中,对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重大的史实作了介绍,而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细节,则没有详加记载,没有记载的历史史实又太多了。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在乡土教材中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历史史实。这样,就可以使久远的历史近距离化。如在讲到我国民主制度的过渡与完善时,就可以引用乡土教材:从南充走出去的张澜先生。首先可以带领学生瞻仰位于北湖公园内的张澜先生塑像,然后让同(四川宜宾南溪第二中学校,四川宜宾 644100) 谢玉军 乡土历史教材的开发与运用 181

广东乡土地理复习资料

广东乡土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位臵与区划 1、广东省的地理位臵及面积:广东省(简称粵,省会是广州)地处我国大陆的最南端,面临太平洋。东临福建,西依广西,北接湖南、江西,东北部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南毗邻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西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南临南海,是我国通往南亚、大洋洲、中东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因此成为我国重要的海上交通要冲和对外交往的“南大门”。(海陆位臵及相对位臵)广东省经纬跨度大,全境处于北纬20°09′~25°31′东经109°45′~117°20′之间。北回归线沿南澳—从化—开封横贯广东。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7%;同时还拥有海洋国土面积约为41.9万平方千米。广东现建有北回归线标志塔三座,分别位于汕头的鸡笼山、从化的太平镇、开封的江口镇。注:能说出广东的地理位臵及面积大小;能简单评价广东地理位臵的优越性;知道北回归线的地理意义;能说出北回归线穿过我省的哪些地方,并有哪几座北回归线标志塔(标志北回归线经过地方的建筑物)。 2、广东的行政区划:广东目前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全省现辖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和54个市直辖区及东沙群岛。21个地级市分别是: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佛山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惠州市、汕尾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阳江市、湛江市、茂名市、肇庆市、清远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 广东省的四大地理区域是:东西两翼、北部山区以及珠江三角洲。(注: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地级市以及相邻的市有哪些;知道我省沿海的地级市有哪些;知道广东除了行政区划外,还根据省内各地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又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 第二章:自然环境与资源 1、优越的自然环境:⑴地形特征:广东北依南岭,南临南海,地势大体是北高南低,地貌复杂,主要地形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粤东(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平行排列的中、低山,自东向西依次是: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青岛超银中学2018学费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 织】青岛超银中学2018学费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青岛超银中学2018学费 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课程理念。结合区域特点选取“面向当地”的乡土地理作为培养学生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利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课标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乡土地理学习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和建议:①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②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感情。③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虽然地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由于很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学乡土地理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1.地理课程内容偏离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表现为乡土地理课程的“省、市中心”的城市化倾向突出,它更多地关注省情和市情,课程内容忽视学生实际情况,部分知识教学要求偏高。 2.乡土地理课程内容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浅议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使用

浅议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使用 (乐育中学黄小舵) 摘要: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除教科书之外,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乡土社区资源、信息网络资源以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当插入地方文史资料,可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诸多不足,让历史教学更加贴近现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行,提高学生实践、分析能力,实现历史教育中服务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梅州人文历史悠久,素有“客家文化中心”、“世界客都”等美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育着蕴育着丰厚独特的客家文化资源。如何充分挖掘整合梅州乡土历史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却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重大的课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乡土教材课程资源 中学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进行德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人文精神,但现行教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却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尽管经过多次修订,现行教材在内容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一些图文资料,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明显。长期以来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乡土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在新

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 而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我们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大历史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获得地方历史、地域文化的认知。为了弥补统编教材这方面的缺陷,并重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想象历史、进入历史、了解历史,并感受和发现身边的历史。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提供发生在身边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挖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自己对历史材料领悟和思考后得出结论,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重新喜欢历史。 此外,这些资料还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素材。这些素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只偏重历史学科的“知识系统”,呆板教条、单调枯燥等缺陷;可以拓宽学习和研究视野,从而使历史学习和研究显得更加饱满丰腴,富于情趣,活跃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在乡土历史课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深刻内涵和作用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过:爱国主义并非空泛的口号,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他呼吁:社会各界都要重视乡土教育,尤其是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乡土教学,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知乡爱乡。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

乡土资源

【摘要】乡土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总的来说可分为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我们正处在灵璧石的原产地、书画之乡,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如果初中美术鉴赏教学能结合乡土资源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可以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即与学生生活贴近,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受到美的熏陶,理解当地的优秀艺术。在教学中要广泛利用各种校外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利用开发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使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发掘丰富地乡土资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恰当、合理地使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美术鉴赏课地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乡土资源兴趣灵璧石书法之乡爱家乡 作为当代教育领域最具开发潜力的课程资源之一“乡土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的重视。乡土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们在处在灵璧石的原产地、书画之乡,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如果初中美术鉴赏教学能结合乡土资源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种类的艺术,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艺术形式,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的美术文化,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启发学生学会珍惜这些文化遗产,发扬传统文化。通过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和农村的热爱树立自豪感。 美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非常薄弱的环节,忽视、轻视美术教学的思想和现象比较严重。学生非常不重视美术学科的学习,一直把美术鉴赏课作为可有可无的课来看待。这在农村中学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作了一些尝试,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即与学生生活贴近,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受到美的熏陶,掌握并运用美术知识,逐步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形成表达和创造美的愿望。 在教学中要广泛利用各种校外的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当地文物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由于我们是农村中学,可以利用的课外课程资源并不多,只有尽可能的运用乡土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美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乡土地理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一览

乡土地理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一览 《乡土地理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一览》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可行性,下面是搜集的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一览,欢迎大家阅读。 一、研究的背景 1.课题的提出: 乡土地理的始终是中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新期间根蒂根基教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也带动了乡土地理教学的新一轮成长,新课标更加突出了乡土地理教学,对乡土地理教学赐与了高度正视 目前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很少讲授乡土地理的课时,这其实不意味着乡土地理知识在初级中学地理学习中是不重要的事实上,现行的初级中学教材中编制了很多联系乡土实际的活动,这表明联系好乡土地理知识,实现统编教材与乡土地理内容的互补整合,使初级中学地理教学抽象的地理内容更加直观、具体,有帮助于成长的地理思维,能更好地实现初级中学地理教学任务和目标

2.研究现状: 国际地理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是:关注实际社会形态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充分思量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个体成长的需要注意地理技能和地理思想的培养,倡导探索追究式的学习方式 国内外对乡土地理教学研究颇多,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把乡土地理归入地理教学的必修课程,并作为成绩考核的一大依据;在国内,很多地区都编写了各具特色的乡土教材,如《河北地理》、《北京城市地理》、《上海市乡土地理》、《广州地理》、《江苏地理》、《芜湖地理》、《温州巿地理》等 广大地理学者也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发表了很多有血有肉的乡土教学篇章如:厦门启悟中学陈丽松的《渗透乡土地理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初探》,认为在教学中实施新课标倡导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的教学要求,用结合、渗透的措施把乡土地理知识揉合到教材的各个章节教学内容中,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情势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王品月的《渗透乡土地理的自主创新教学标准样式研究》认为目前地理教学中单纯的利用讲堂讲授法,导致课本知识难以和社会形态实践相联系,不利于学生的实践

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 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 教案(第2课时)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看到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使学生明白产业转移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乡土地理分析产业转移对河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案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第一课时知识) 通过上节课的讨论学习,同学们已经看到,20世纪下半叶开始,日本产业大规模向东亚其他国家转移。产业转移受到了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现实证明,吸引产业转移是一些较落后国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今天我们仍然是以东亚地区为例,来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创设情境,激发探究)课件展示:课本图5.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台湾产业发展历程;阅读材料2 产业转移对台湾经济发展影响。

合作探究一: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分组分角色讨论 角色1日本政府代表团(转出区域): 日本产业大量向海外转移对你们带来哪些影响? 产业转移使日本在产业结构、国际分工、劳动力就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角色2台湾政府代表团(转入区域): 产业转移给台湾地区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产业转移使台湾的产业结构、地理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备注:学生根据学案提供的日本产业转移和台湾产业转移的信息,进行合作探究,把课前思考的结果小组讨论) 角色1代表发言: 图5.12展示了日本工业结构调整阶段及其主导产业和重点部门。工业化的基本过程: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科技工业。日本自1945年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所以,产业转移对输出地的影响主要是使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比如高科技工业。 角色2代表发言: 通过表1台湾产业发展历程,我们知道,台湾经历了从农业向重化工业再向科技工业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且这些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一时期日本产业向台湾转移,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台湾产业升级的时间比日本要短。所以,产业转移对输入地的影响缩短了其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教师(归纳总结)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其他影响 角色1代表发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