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祝由及精神分析

论祝由及精神分析

论祝由及精神分析
论祝由及精神分析

论祝由及精神疗法

祝由科流傳奧旨。古代“祝由”即现代的“心理治疗”。“精神分析”。

祝由之術存在已久,幾可遠溯上古。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黃帝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一"歷代聖賢名醫姓氏"五帝"苗父》:“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芻為狗。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聖濟總錄"卷第四"治法"祝由》:“周官瘍醫,掌眾瘍祝藥劀殺之齊,必先之以祝,蓋醫之用祝尚矣。”歷代以來中醫體系都有祝由一脈。

唐"王燾《外臺秘要》收載“祝由科”,說明最遲在唐代,祝由已成為中醫體系獨立一科,例如明代太醫院設醫術十三科:“曰大方脈,曰婦人,曰傷寒,曰瘡瘍,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鏃,曰按摩,曰祝由”。

但據張介賓所說,“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而上溯直至《黃帝內經》,通篇不言鬼神邪祟,認為“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之所從”是祝由取效的原因,不勞針石而已”幾個字,說明祝由一直處於中醫體系的邊緣。

歷代醫家或有信者,或有疑者,或有兩存者,以之為臨床權變之術。即便著有四卷《祝由錄驗》的趙學敏,對待祝由的態度也是“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則祝由,茲錄其小者,絕擾屏囂,均無妨於大雅。其有近於巫、覡所為者,概在所擯。”(見《串雅內外編"串雅內編"凡例》)

單從字面意思來說,祝同咒;由,病所從生也,正如王冰在《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對“祝由”所作的註文:“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但這過於簡單的釋義並未說清楚祝由的對象是什麽,如何進行祝由等細節性東西,並且似乎存在曲解的傾向,很容易使人理解為“對病人講清楚得病的原因所在”,但這距離歷史上真正存在的祝由相距太遠了。

《幼科折衷"記錄十四科》認為祝由就是道教中存有的“符祝禳禱”,而從“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芻為狗。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可知,在祝由的時候,並不是對病人解釋病情,而是對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說話作法。這種理解更接近於祝由之真面目。

基於對鬼神邪祟的不同看法,對祝由的作用機理大致有以下幾種認識:

祝由的作用機理有以下幾種認識:

一、以勝法勝之

神之事,蓋自古惑之矣;《黃帝內經》通篇不言邪祟鬼魅,所以有“黃帝曰"""其無遇邪風,又無怵惕之誌,卒然而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

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發也。因而誌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兩氣相搏,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故似鬼神。黃帝曰:其有祝由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之所從者,可祝由而已也。”張介賓的解釋是“凡百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勝之者;然必先知其病所從生之由,而後以勝法勝之,則可移精變氣,祛其邪矣。病有藥石所不及,非此不可者,惟先巫知之,故可祝而已也。然則先巫用祝之妙,正不在祝,其機在勝之而已。”(見《類經"卷十五"疾病類"三十三、賊風鬼神》)

二、辟邪以歸揖正氣

《解圍元藪"卷一"風癩論》:“夫陰陽神煞,不可瀆其無而辟慢之,亦不可信其有而諂媚之,皆惑於偏也。且妖邪之祟,若觸犯於人,不過一時之間,豈有終身隨而為禍之理?亦因人氣血不正,受其邪氣而病生焉。若調其氣血,清其思慮,則神正而復元,使邪氣漸消而安矣。故雲燮理陰陽以和元氣,大道君子也。醫家十三科之內亦有祝由一科,以符水咒訣禳辟邪魅妖氛,而歸揖正氣。”

三、扶正以辟邪

《聖濟總錄"卷第四"治法"祝由》:“上古移精變氣,祝由而已。蓋其俗淳,其性樸,其病微,至誠不二,推病由而祝之,以通神明,故精可移而氣可變也。其或舍信愨為疑惑,指祝由為無益之術;而精氣不純,邪毒深蓄,雖有祝由,不能已者,非古今異術,人心異也。善醫者察病淺深,雖不概以此治。至於病有鬼神之註忤。蟲獸之螫毒,必歸於祝由。是以,周官瘍醫,掌眾瘍祝藥劀殺之齊,必先之以祝,蓋醫之用祝尚矣,瘍尤宜焉,大抵意使神受,以正驅邪,則一也。

《溫病條辨"原病篇》“十七、《刺法論》: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此言避疫之道。按此下尚有避其毒氣若幹言,以其想青氣想白氣等,近於祝由家言,恐後人附會之詞,故節之,要亦不能外'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二句之理”。

四、偽托祝由之名(哄骗法)

“丹溪謂之移精變氣祝說病由而已,可治小病;若內有虛邪,外有實邪,當用正大之法。然符水惟膈上熱痰,一呷涼水,胃熱得之,豈不清快,亦可取效;若內傷涉虛之人及冬天嚴寒之時,符水下咽,胃氣受傷,反致害者多矣。予考之文獻誌雲:祝由,南方神也,或以祝訓斷,謂但斷絕其受病之由,二說兩存之,未知孰是。”(見《續醫說"卷三"辨惑"祝由科》)

治殊方白虎歷節風,久臥,尚巫而不能藥者,以霞天膏和白芥子末作墨書字,入水,頓服一缶,吐利交作,去膠涎臭汁數鬥而起。謂予之符水有神。因思古有祝由科,全賴巫覡,莫亦仁人出奇以活人,而遂失真者耶?”

“楊季登次女病。診時手間筋掣肉顫,身倦氣怯。余曰:此大驚大虛之候,宜從溫補。遂於補劑中多加茯神、棗仁投十余劑,全不對證。因自訐曰:非外感也,非內傷也,虛汗振掉不安,能受補藥而病無增減。且處子素無家難,其形情渾似喪敗之余,此曷故耶?忽而悟曰:此必邪祟之病也。問其面色,曰時赤、時黃。余曰:此證確有邪祟附入臟腑,吾用神藥可以驅之。季登曰:此女每晚睡去,口流白沫,戰栗而絕,以姜湯灌至良久方蘇。挑燈侍寢,防之亦不能止。余曰:何不早言,一劑可愈。(阳痫)乃以犀角、羚角、龍齒、虎威骨、牡蠣粉、鹿角霜、參、芪等藥合末,令以羊肉煎汁調服,果得安寢,竟不再發,傳為神異。余蓋以祟附人身,與人之神氣交持,亦逼處不安,無隙可出,故用諸多靈物之遺形,引以羊肉之羶,俾邪祟轉附骨角,移從大便而出,仿上古移精變氣,祝由遺事,而交其義耳。(見《寓意草"辨治楊季登二女奇證奇驗》)”

五、解惑安神,(释疑惑法)心理作用

《醫學正傳"卷之一"醫學或問》:“或問:古老醫家有禁咒一科,今何不用?曰:禁咒科者,即《素問》祝由科也,立教於龍樹居士,為移精變氣之術耳。可治小病,或男女入神廟驚惑成病,或山林溪谷沖斥惡氣,其證如醉如癡,如為邪鬼所附,一切心神惶惑之證,可以借咒語以解惑安神而已。古有龍樹咒法之書行於世,今流而為師巫,為降童,為師婆,而為扇惑人民、哄嚇取財之術。噫!邪術惟邪

人用之,知理者勿用也。”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四十九"邪祟門"治法"禁咒服藥兼治》:“治邪祟病,雖禁咒以釋其疑,服藥必詳虛實痰火輕重,調治則內外合一,其病速愈。若只務巫而不用藥,其病不能去,必無可愈之理。若只服藥而不用巫以釋其疑,雖愈效遲。是故內外兼治,斯速效矣,此祝由之所由設也。”雖然諸醫家對祝由態度不一,但歷代醫學文獻中確實記載了諸多祝由治法的應用案例和對其效果的評價。清"趙學敏所著醫書十二種。

其中就包括《祝由錄驗》四卷,由於當初十二種書只有傳鈔本,皆未大規模刊刻,至清"嘉慶末年,傳鈔本則只存有《本草綱目拾遺》與《串雅內外編》,其十種已不傳,所以我們也難以窺見《祝由錄驗》的詳細內容。

但是從趙學敏自己在《本草綱目拾遺"利濟十二種總序》所述“乙亥春,湖南汪子師僦予舍居,見其案頭有祝由本,汪君用之素驗,暇日因借錄一通;後又得張氏本及儒門事親萬薛二家抄,采擇試之,刪其妄而存其效,且便於行者。

以為山居一時不能備藥石之助,作祝由錄驗”可知,書中所錄祝由諸法,都是切於實用而且有效的;不過這裏也表明了動機所在:“以為山居一時不能備藥石之助”。這種觀點並不孤單,如《對山醫話"卷三》“走方祝由之類,雖多以小術惑人,訛取財物,而於方藥所不能療之痼疾,往往以符咒草藥取效,即此可見其非全妄也。”

六、移精变气

又如《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咒法本上古祝由之義,其中或效或不效。病者邪氣已衰,而咒者須習於平時,用之於當境,又加以精誠格之,原無不效,若邪氣方張,咒者又潦草塞責,恐不足治病也。儒者於符咒諸術,輒指為怪誕不經,謂為江湖伎倆耳。然亦思善操是術,確有神效,則誠解無可解而不可不信者,若竟以誣妄斥之則過矣。”

祝由治法的應用案例:

1、治療瘧疾

《幼科推拿秘書"卷四"推拿病癥分類"瘧疾門》:“止瘧,方用祝由科神妙”。《萬病回春"卷之七"瘧疾》:“祝由科治瘧疾不愈。咒曰:吾從東方來,路逢一池水,水裏一條龍,九頭十八尾,問伊食甚的,只吃瘧疾鬼。上念一遍,吹在果子上,念七遍在上。令病人於五更雞犬不聞時,面東而立食訖,於靜室中安睡。忌食瓜果葷肉熱物。

此法十治八九,無藥處可以救人。果者,謂桃、杏、棗、栗之類。”

《柳州醫話"附方》:“久瘧不愈,以棗一枚,安病人口上。咒曰:我從東方來,路逢一池水,水內一尊龍,九頭十八尾。問他吃甚麽,專吃瘧疾鬼。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咒三遍,將棗納入口中,令嚼食之即瘥。”

《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勃瘧勃瘧,四山之神,使我來縛,六丁使者,五道將軍,收汝精氣,攝汝神魂,六丁使者,五道將軍,收入精氣,攝汝神魂,速去速去,免逢此人。

(截瘧咒)按:是咒系袁簡齋傳,凡有瘧疾者,臨發時,朗誦不斷,即止。”“天火燒太陰,地火燒太陽,五雷靈不滅,燒斷諸不詳。

(截瘧咒)按:是咒系宋西橋傳。用米粉作餅,蒸熟,新筆調朱砂,將天火至不祥二十字,即於餅上寫三次,後錄病瘧者姓名,預前食自止。”“我從東方來,路逢一池水,水內一尊龍,九頭十八尾,問他吃甚麽,專吃瘧疾鬼。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截瘧咒)按:是咒於久瘧不愈者,以棗一枚,安病者口上誦三遍,將棗納於口中食之,即愈。”

然而效果似乎並不確切,《古今醫案按"卷三"瘧》“禁是外為鎮厭,其法甚多,效者亦多,即祝由之一類;然輕者效,重者不效,三瘧全不效;比之打仗,掠其殘兵耳。設用藥中綮,何藉此乎。”《張氏醫通"卷三"寒熱門"瘧》:“歷觀用劫劑及祝由之法者,十無一驗。”

2、厭除惡夢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七十"釋夢門"治法"祝由科厭夢法》:“黃帝祝由科十二符,按十二時以厭惡夢。清晨隨日至誠書符,面東以水噀之,執符而咒曰:赫赫陽陽,日出東方,斷釋惡夢,拔除不祥,急急如律令。一氣念七遍,將符帖之,吉。”“清晨沐漱畢,以凈水噀東方,咒之曰:惡夢著草木,好夢成珠玉。自然吉利。”

3、臨產調理

《濟陰綱目"卷之十"臨產門"論臨產調理法》“原有產圖此不載錄,亦祝由法也”。《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監生之神,衛生之靈,脫骨成胎,化骨成形。骨速開,骨速開,勿傷母命,勿損子胎,敬請九老仙子君,日月光明普照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催生神咒)按:是咒虔誠默誦三遍,晝對太陽,夜對燈光,衣冠正揖,另用黃紙一條,持朱砂新筆,於紙中間寫一吽字,頂上寫馬,挨次順寫,圓圈合縫。切勿潦草,寫畢付產婦親人,用溫水一盞,持符於燭上焚化,入水中,令產婦服下即產,兼能保胎,並下死胎,且寫符時,便知生男生女,以寫馬字合縫,數雙生女,數單生男,以無心寫之最為應驗。”

4、物鯁在喉

《瘍醫大全"卷十七"咽喉門"骨鯁門主方》:“化谷訣:左手三山訣,持杯或茶或酒俱可,右手劍訣向東方,書符於杯內,再換印訣,書雪山童子速降六字於杯內,口中默念: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與被骨刺人吞之,即愈。”“化諸魚骨及竹木刺:凈水一碗,用濃墨筆寫'癸水化為龍行’六字在水上,一氣飲。如未化,再寫一次,服之必化。又方,以凈手寫一'龍’字在喉嚨上,寫一'龍’字在水碗內,呷下即化。”

《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吞骨散,化骨丹,化龍下海入深灘。即吞即化,無論銅鐵皆化開。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諸骨卡喉咒)按:是咒,須面東持水一碗,右手劍訣書符。符曰:龍兒奉化神符敕令,書畢,誦咒七遍,用劍訣在水碗內點三點,令卡者一氣吞下,其效如神。按:水碗須用煉水法,每日晨起,凈心沐手焚香,面東持水如前法,七咒畢,誦咒者自將水碗內之水,一氣吞完,如此四十九日,不可間斷,以後用之如神。”《續名醫類案"卷二十一"鯁刺》:“《百一選方》以凈水盛新汲水一盞,捧之面東默念雲:謹請太上東流順水,急急如南方大帝律令勅。一氣念七遍,即吹一口氣入水中,如此七吹,以水飲患人,立下。或用此咒水,可以食針並竹刺。諸骨鯁喉,用清水一碗,以手指向水面虛寫天上金雞叫,地下草雞啼,兩雞並一雞,九龍下海,喉嚨化如滄海二十五字,口誦七七遍,飲之立愈。向又一法,以清水一碗,用手指向水虛寫鳥飛龍下,魚化丹邱八字,飲之立效。(並《酉陽雜俎》。雄按:此皆祝由遺意。或於水面虛寫水活魚龍順五字,飲之亦妙。)”

5、諸蟲所傷

《聖濟總錄"卷第一百四十八"馬汗入瘡"諸蟲嚙》:“論曰諸蟲嚙所傷,其類不一,然毒入皮膚,非真氣正法不能移變,故上古有移精變氣祝由之法,今雖具存,而逐惡去毒之劑,亦不可廢也。”《冷廬醫話"補編"錄方"禁咒治病法》:“禁咒治病,自古有之,往往文義不甚雅馴,而獲效甚奇,殆不可以理測。余內人之乳母顧嫗,其父曾習祝由科。

傳有二咒甚驗:一治蜈蚣螫咒雲:止見土地神知載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治法:以右手按螫處,一氣念咒七遍,即揮手作撮去之狀,頃刻痛止。

一治蛇纏咒雲:天蛇蛇,地蛇蛇,青地扁烏梢蛇,三十六蛇,七十二蛇,蛇出蛇進,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凡人影為蛇所啄,腰生赤瘰痛癢,延至心則不可救,名蛇纏,亦名纏身龍。

治法:以右手持稻幹一枝,其長與腰圍同,向患處一氣念咒七遍,即揮臂置稻幹門檻上,刀斷為七,焚之,其患立愈。又治蜈蚣螫方,急以手向花枝下泥,書田字,勿令人見,取其泥,向螫處擦之即愈。”

6、邪祟之害

《幼幼新書"卷第三"得病之源第七》:“邪厲之氣禳以祝由”。

《醫暇卮言"卷上》“醫家有龍樹王祝由科,乃移精變氣之術,誠可已中寒之病,傳疰之氣,疫癧之災不可廢也。”

《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子兒苦,客忤從我始,扁鵲雖良不如善唾良。

(《千金方》客忤咒)按:是咒先用粉為丸,雞子大,摩兒囟門上及手足心各五遍,又摩心腹臍上下十數次,摩訖,唾而咒,唾訖,棄粉丸於路旁。”

7、小兒驚啼

《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太陰化生,金水之精,鑾劍披發,手執寶刀,三界橫行,沏裏流驚。東王公,西王母,急去山中采果,莫休小兒身上作禍,南六司延壽星,北鬥七元解厄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收驚神咒)”

“天蒼蒼,地蒼蒼,小兒夜啼驚不詳,吾師今日來收捉,小兒即夕立安康。天驚地驚,年驚月驚,日驚時驚,水驚火驚,前檐公吊驚,後檐公吊驚,六六三十六驚,吾師奉法來收捉,要受鐵枷鐵鎖形,諸神速速遠離去,小兒穩睡永安寧。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收驚神咒)”“天蒼蒼,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啼郎,來往君子念一遍,小兒睡到大天光。

(《保嬰易知錄》夜啼咒)按:是語用紙敬書,書後遍貼路旁,為人易見之處,總不要四眼見。”

8、治療眼疾

《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赤眼神,赤眼神,我今知道你緣因,你是相公門前掃街人,只因灰塵吹入目,至今留下赤眼人。

(火眼咒)按:是咒楊子堅法,念前咒畢,將病眼吹一口,即念急急如律令。年不利,普安保利,月不利,普安保利,日不利,普安保利,時不利,普安保利,一切九重房內有犯,普安到此百無禁忌。犯龍頭,報龍頭,犯龍腰,報龍腰,犯龍爪,報龍爪,犯龍尾,報龍尾。弟子巽風一口,一吹一千裏,二吹二千裏,三吹

三千裏,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犯眼咒)按:是咒楊子堅法,左手持劍訣,指眼誦咒畢,將眼吹三口。如吹太過,則瞳人反背,再將前咒誦一遍,呵一口,則瞳人如故。天靈靈,地靈靈,家先香火不安寧,廚竈前頭多穢犯,挖窖動土侵龍神,弟子念來神即曉,各安方位守家庭。我今拜請三光至,開爾翳障霎時明,一切火風皆滅沒,神龍依舊復天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犯眼咒)按:是咒楊子堅法,手用劍訣默誦,左眼書霄字,右眼亦書霄字,左右眼俱重書霸字,隨吸氣一口吹之。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拉康主义(11)- 情绪解析-焦虑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拉康主义(11)- 情绪解析-焦虑.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一、定义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人格发展及人格活动的动力状态中都起着主要的作用,焦虑即是对危险的恐惧。弗洛伊德提出三种焦虑:客观的、神经质的和道德的焦虑。客观性焦虑是对真正存在的危险的恐惧;而神经质的焦虑是对于因表现冲动的欲望而受惩罚的害怕;道德性焦虑则是由于良知的畏惧。焦虑总是引起一个人行为紧张的力量,也是促使一个人去减少这种紧张状态的动力。而自我可以发展起许多抵抗焦虑的保持性的防御,亦即所谓防御机制,例如,一个人通过自居作用(或认同)的机制,以模仿和接受某个模范人物的行为、风格和特征来增强自己,从而认为自己具有与模范人物同等的能力足以应付引起焦虑的那种特殊危险。 案例1::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较为常见的自卑引发的焦虑症: 我会在感觉比自己强的人(地位、学识、金钱等方面)面前很自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不敢展现自我,该说的该做的都畏首畏尾,脑子也不好使了,满脑子只想着“人家怎么这么厉害、怎么这么有水平”“我怎么这么差劲”...同时有一种很强的嫉妒感;相反,和感觉比自己弱势的人相处时,又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活跃和自大,什么话都敢说,什么都敢表现,无所顾及,跟“人来疯”似的,同时又有优越感;我这个人是不是人品有问题啊?还是心理有毛病? 这是一种自卑心理导致心理失去平衡的而采用极端方式寻求平衡的表现。由于对自卑的状态感到极度的不满,心理失去了平衡,未了保障心理平衡,在逮到可以自信的情境时,就极端地表现自我,与前者之间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向他人----更重要的是向自己证明:其实我也并不是真的那么差劲! 当事者两种绝然相反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是一种典型的应对自卑感焦虑的两极化模式。之所以或有这两种极端,是因为本身心理上处于不平衡状态,而又找不到其他更好的使自我心理获得平衡的其他方式。人自动寻求心理平衡的方式有很多,而这位焦虑者恰好其经历在偶然间体验到了这种平衡的方式,于是就沿用了下来,而对于其他平衡的方式不了解、没有经验。然而,这却是一种不恰当的方式,因为这不符合理性的判断和社会一般公认的方式。于是,求助者对于两种情况都感到不满意。结果更加焦虑。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来说,缺乏安全感是常见的原因,因为“如果自己什么方面都很优秀的话,就没有危险存在”。“自己就魔障了”是一种被自己难以接受自己比他人差的自卑焦虑情绪笼罩,而将自我的能力和心理能量给屏蔽了而无法发挥出在的结果,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卑上,感到焦虑、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结构理论 11级汉语3班11100319 吴越滢 【摘要】奥地利著名科学家弗洛伊德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即使是正常人,在意识的背后都可能具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冲动,因不被社会习俗、道德法律所容许,必须被压抑下去而不被意识到。这些被压抑于心灵深处的欲望和动机构成了人的潜意识,它是人类一切精神生活的根本动机。这种潜意识学说,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而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在世界心理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对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美学理论等多门人文社会科学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关键字】意识与潜意识俄狄普斯情结失言 【正文】 心理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人的治疗中发现,在人的意识之外还可能有一种无意识心理,这种无意识心理在遇到阻碍的场合下就转化为神经病的病理症候。弗洛伊德在1895年与布鲁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中提出了“潜意识”概念。书中认为在我们觉察到的意识性观念之外还存在着潜意识观念。并强调:“我们必须承认存在着潜意识的观念,并起着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可以觉察到并能够认知的心理部分,包括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消息、观念和感觉。因为意识和外部世界联系得非常紧密,它受到的限制也就更多。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潜意识又被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前意识“指当需要时就能 变为意识的那种心理材料。”它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 个边缘部分。它虽然暂时是无意识的,但是比较容易转化为 意识。而无意识作为心理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 是“包括所有曾被压抑或从未被允许变为意识的心理材料”。 无意识处于心理结构的深层,是人们难于察觉和认识的部 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其核心要素是性冲动、性本能、 性欲望,它通过人们不够注意的玩笑、失言、梦等方式表现出来。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无意识占据了最大一部分。在表现上多为盲目的冲动、生物的本能和被压抑的欲望。倘若用冰山来比喻的话,意识只是浮于水面上的小部分,而无意识则是藏于水面之下的那大部分。 弗洛伊德早期是用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尤其是性本能和欲望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这一学说从两个前提出发:首先,它“肯定精神过程本身都是无意识的,而那些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动作和整个精神生活的局部。其次,就是肯定那些不论就狭义还是

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及发展 一、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从社会背景上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精神沮丧,彷徨无依,以致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起来。从科学背景上看,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这不仅为人们深入地认识心理活动的本质提供了科学条件,也为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在物理学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弗洛伊德以生物决定论的观点,以物理学的力和能的概念,来解释精神病患者以及正常人的行为。从思想背景上看,莱布尼兹的单子论、赫尔巴特的意识阈理论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都对弗洛伊德主义有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弗洛伊德在创立精神分析学时,正值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广泛流传之时,弗洛伊德深受其思想影响。 弗洛伊德主义是由弗洛伊德建立的,它有一个不断地修正、补充、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一般来说,它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1895—1913年属于早期理论时期,弗洛伊德奠定了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基础。1914—1939年属于晚期理论时期,弗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心理学上的基本发现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他把研究对象和范围从非正常的精神病患者扩展到整个人类。 19世纪20年代左右,弗洛伊德的后继者们在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与弗洛伊德的观点不一致,学派开始分化,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新弗洛伊德主义”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中前期以阿德勒和荣格的个体心理学为代表;后期则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沙利文、霍妮和弗洛姆为代表。可以说,新弗洛伊德主义把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古典弗洛伊德主义进一步从生物学、心理学领域转向社会学领域。 二、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特征 首先,弗洛伊德主义是从人的心理深层结构和内在心理动力方面去探讨人的奥秘。 其次,弗洛伊德主义强调性,把人的心理动力和能量都归结为性的问题,并且把性的作用提高到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和动力的地位。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朱立元《西方文艺理论》 一般认为,当代西方批评界影响最大的精神分析学批评家无疑是法国的雅克·拉康(1901- 1981)。他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又在巴黎大学学习精神分析学,后从事精神分析的教学与医疗工作。其主要著作有:《文集》(4卷,1966),《自我的语言》(1965),《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1973)等。 拉康本人作为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对弗洛伊德主义的贡献和其理论的局限是比较清楚的。在他看来,弗洛伊德主义固然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理论上的不完善却有碍于它的传播与发展,必须同时从内部和外 部对它进行反驳和修正。他作为哲学家,试图借助于结构主义的“科学力量”来修正精神分析学的过分主观性和任意性。具体说来。拉康运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就与人的主体问题有关的所有方面,尤其是无意识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对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改造和重新阐释,提出了自己的阅读和批评策略。他既反对精神分析学的“医学化”、“科学化”和行为主义,又反对萨特对精神分析所作的解释。 首先,拉康把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联系起来考察。如果说霍兰德用“个人交易”的术语来阐释精神分析学的话,拉康则用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术语来解释它。拉康运用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他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拉康把索绪尔的概念颠倒了过

来,强调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分裂,使能指成为这个体系中的主要成分——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主义,把侧重点放在了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概念上。他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先于语言这一观点。他不仅认为这二者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而且还把无意识看作是语言的产物;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混乱的、任意的、无规律可循的,而拉康则认为无意识是像语言一样有规律或有结构的,这种结构的规则受制于语言经验,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通过“压缩”和“移置”来表现其内容的,而拉康则认为这两个概念与隐喻和转喻的修辞过程是相似的。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代表;而在拉康的理论体系中,无意识则是语言的一种特殊作用,是语言对欲望加以组织的结果。反映在梦中也是这种情形:“梦具有句子的结构,或者用弗洛伊德书中的话说,是一种猜字画谜的结构,也就是说,梦具有某种文字形式的结构。儿童的梦反映了原始表意文字学的特征,而对成年人来说,它同时再现了符号成分的语音用途和象征用途。”①显然,拉康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对传统的精神分析学进行了一次“语言革命”。 拉康从结钩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对弗洛伊德主义的重新阐释,使我们有可能探讨无意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他使我们认识到无意识并不在我们身体的“内部”,而在我们的“外部”,或者说在我们“之间”,是我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果。无意识之所以难以搞清楚,倒不是因为它处于我们的意识深处,而是因为它是一种巨大的、错综复杂的网络,把我们包围在其中。而能说明这种网状体系的最好手段就是

经典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汇总

精神分析又被称为心理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始创,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895年《癔病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的真正开始。从这之后,弗洛伊德便有了许多追随者,在此期间一方面弗洛伊德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不断的修正,另一方面他的弟子们也由于日益不满其理论和方法,先后与其分道扬镳,从而出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最初流行于德语国家,后来精神分析运动从欧洲转到美国。一些精神分析学家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修正与扩充,形成了哈特曼、艾里克森等人的自我心理学派和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等人的社会文化学派。这两个学派冲淡了弗洛伊德所强调的性和本能的因素,被称之为新精神分析[1]。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经典精神分析。 一、经典精神分析的主要技术及其运用 (一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根据催眠的方法创造出来的一种心理咨询技术,目的就是为了挖掘来访者潜意识中不为人知的东西。来访者在进行自由 联想时,咨询师要求来访者毫无保留地将其感觉到的东西全部说出来,并对其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从中找到来访者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即病的起因为止。因为经典精神分析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 (二析梦 梦的分析被弗洛伊德看成是理解潜意识的 “最佳之路”。将其看成是潜意识的流露。因此,在他对潜意识的描绘中常常具有隐喻的特征,每当他谈到“潜意识”就会去寻找其背后的隐义。他把梦看作是个体愿望的达成,所以在他看来梦是具有绝对意义的。他认为梦的工作是通过凝缩、置换、视象化和再修饰才把原本杂乱无章的东西加工整合为梦境,这就是梦者能够回忆起来的显梦。咨询师的工作就是要把这显梦层层揭开,由显相寻求隐义,找到病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_万菲

第12卷第4期武钢职工大学学报Vol.12No.4 2000年11月 J ou rnal of Univ ersity for Staff and Work ers of W IS GCO Decem ber.200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万 菲 (华中师大中文系 武汉:430072) 中国分类号:B021 文献标识码:A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名字是精神分析学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仅在于弗洛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说,而且还在于他穷毕生的精力去阐述、传播、运用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一词是弗洛伊德于一八九六年三月在其发表的法文论文中首先提出来的。而在一八九五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共同出版的《歇斯底里研究》,则提出了精神分析学说赖以创立的理论基础。精神分析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着禁止相互制约且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精神病治疗方法及其理论,是从特殊的非正常人的心理过程出发,进而推及到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过程的解释。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的最底层有着神奇的不被人所意识到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人们意识到心理过程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远离人的意识的广博深蕴的心理层。弗洛伊德指出,人的心理本身就是由各种成分汇合而成的混合体,不仅包括有意识的,而且还包括无意识的,而无意识乃是人的心理更为原始的更为广泛的领域。于是对无意识的实质和无意识在人的心理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揭示和说明,便构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内容。据此,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即无意识和性的本能、冲动。第三,就某种意义说,哲学也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弗洛德反对把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哲学体系对待,实际上他在创立精神分析学说的初始就使这一理论潜藏着从哲学方面加以推广的思想倾向,终于在尔后精神分析学发展的历程中,逐步具备了某种哲学性质。弗洛伊德把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看作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但精神分析理论是否如弗洛伊德称之的,具有那么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关键在于它的理论基石是否可靠,是否科学,是否经得住历史实践的检验。 无意识学说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弗洛伊德曾经把这一学说作为精神分析的第一个基本理论前提。以无意识作为心理的基础,可以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领域,即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无意识是心理结构的深层领域,是它的最原始的基础,是心理系统最根本的动力。我们称之为意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潜在的无意识的条件下,即在不能被心灵理解的状态下存在的。无意识的存在领域远远超过了意识,除了在特定条件下进入意识领域之外,大部分无意识的东西便以各种改装的形式,在意识的舞台上露面亮像。无意识活动最主要的是人的本能冲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冲动来自机体内部的刺激,举凡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情感、意向就组成了无意识的内容。弗洛伊德对意识独特的见解是认为意识又始终处在与无意识的冲突之中,意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虽然有家长的地位,但这种地位的基础是脆弱的、不稳固的。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和确立性,由于无意识的作用而发生分裂。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还存在一个前意识领域。所谓前意识就是意识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无意识进入意识领域必须经过前意识领域,借助于前意识的某种形式才能实现。人的心理结构就是由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三个领域或系统、层次构成的,无意识处于深层,意识处于表层,前意识是表层的储存库,这三个领域组成一个动态心理结构,它们始终处在相互渗透、流动变化之中。如果三者处在协调平衡状态,那么就是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常态的性质;如果三者处在不平衡的紊乱状态,那么就是非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变态的性质;变态的极端表现就是歇斯底里的症状。这 来稿日期:2000_05_29 作者简介:万菲,男,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雅各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雅各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作者】:陈永国 【原文出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原刊期号】:199804 【原刊页号】:34~38 【内容提要】:拉康在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阐释弗洛伊德的过程中,不但丰富发展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实践,而且对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法国哲学发生了深远影响。他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阐释了自我的构成,把人类主体看作不但是可以构造的,而且是具有非理性欲望的一个结构。他继承了结构主义者对语言的解析,把言语或书写的意义视作一种功能,是说话者或书写者的无意识思想和动机的流露,而非词语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他还以自身实例展示了思想是寓于时间之中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承认思想的不完整性,才能不断发现真理。这也许是他对解构主义发生的最深刻影响。 【作者简介】:作者陈永国,1955年生,现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西方文论博士生、吉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正文】 一、解读弗洛伊德 正如柏拉图解读柏罗丁、亚里士多德解读迈蒙尼德、马克思解读黑格尔是为了通过理解后者的理论而发展自己的理论,拉康对弗洛伊德的解读是为了正确理解弗洛伊德从而还他一个本真的面目。他的使命是“回归弗洛伊德”。拉康认为弗洛伊德对人类的最重要贡献是发现了无意识,这主要见于弗氏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对拉康来说,重要的不在于无意识的存在与否,而在于无意识具有结构,这个结构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言行。 弗洛伊德原本是依据生物学原理来思考无意识的,即将其看作原始的动物本能的储存。拉康则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认识无意识。非但如此,即便“意识的自我”也要从语言的角度来理解。抛开了语言,人的主观性便不存在。(注:埃里克·马修:《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142页。)拉康认为无意识是像语言一样被结构的,后来干脆认为是语言创造了无意识。这种观点蕴含着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人作为主体并非独立于其他主体而存在,而总是处于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之中,因为语言是不能从这种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中分离出来的。在“镜像阶段”一文中,他指出:“这种识别行为,如在猴子的例子中所示,远没有穷尽,婴儿一旦掌握了那个镜中像、发现镜中空无影像时,便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阶段发展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阶段发展论 弗洛伊德是精神病医生,他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分析了病人的梦、随意的谈论、不其然的联想以及儿时的记忆,认为人类所经历过的激烈冲突都会影响其行为的发展和文化。尤其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得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他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在他看来,人格的的发展是伴随着性的发展而发展的,个人的性生活并非开始于青春期,儿时开始于婴儿期。因为性本能虽然是天生的,但它会随着生理的成熟而改变,这也就是说,本能的成熟会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一些特殊的痕迹。因此,当性本能成熟时,它的能力即欲力就会慢慢的从身体的某一部位转移到性其他的部位,婴儿就进入了另一个新的人格发展阶段。他按照年龄顺序,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分别为口腔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6个月),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两性期(12岁以后)五个时期,这五个时期各有不同的特征。如口腔期,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通过口腔活动得到满足,如咀嚼、吸吮或咬东西。若母亲对婴儿的口腔活动不加限制,儿童长大后的性格将倾向于开放、慷慨及乐观;若其口腔需要受到挫折,则未来性格发展可能偏向悲观、依赖和退缩。所以,早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会有长期影响。再如性器期时候儿童的依恋情结的发展正常与否会影响到孩子成人后的性格特征和男女关系。

可以肯定的是,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儿童的成长随着性欲的发展由自恋发展到恋他。他用古希腊两个神话构成的两个情节,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来证明女孩依恋父亲,男孩亲近母亲的结论。他的这种以泛性论为支撑的理论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的禁欲主义的反抗,同时,他把性的问题大胆的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注意研究心理的自身规律,重视性心理对常人的心理神经的形成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无疑具有学术价值和意义,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他的研究方法上是值得质疑的。它采用非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喜欢用面谈、自由的联想以及梦的解析等方法来研究少数临床病人的生活史,其研究结果难以推广到大众,如并没有证据说明可以从人的口腔期及肛门期的活动预测其今后的人格,也没有证据说明所有的儿童都经历那五个时期。另外,他忽视了人的性心理的社会性,夸大了人的性心理的作用,自然性陷入了生物化的境地,他也忽视了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决定作用,夸大了人的性欲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境地。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我们需要用一个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2.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受到无意识动机、冲动与压抑之间的矛盾、防御机制和早期经验的重大影响。神经症症状的核心问题是焦虑,当自我预感到焦虑时,为防止焦虑的发展而施行压抑,并运用自我防御机制进行伪装,从而避免痛苦,却形成了症状。神经症症状是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是压抑与被压抑的两种势力相妥协的结果,是无意识冲突的替代性满足。精神分析治疗就是采用自由联想、释梦、阻抗分析、移情分析、解释和修通等技术,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意识化,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张昱教授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学的理论。尽管弗洛伊德经常表白他无意建立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实际上,他致力于精神分析学说凡六十年,写了很多著作,并且他对他的学说几经琢磨和修改,到他的晚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如此,而且他使自己的理为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人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生平中,从他的主要著作中看到他的理论的发展道路。西方心理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史,一般是分为两个时期:以1913年作为分界线,1913年以前的系统观点称为他的早期理论,他最后二十年在修订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理论称为他的晚期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这里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和无意识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这种反映,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上,即“意识到”的活动上。所谓无意识,一般是指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能用言语来表述。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己的有关病症的经验并向医生和盘托出,心里就会感到舒畅,病也就好。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患者经历过的情绪经验受到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外,潜伏在无意识之中,因此产生了病症。从这一早期的设想开始,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他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这样,导致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两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它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可以想起来的;而无意识则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个人的原始的盲目

真实界的回归_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看_黄墙纸_中的疯女人

[收稿日期]2009-03-12 [作者简介]张莉萍(1981-),女,汉族,广东韶关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职业教育、商务英语教学。 《黄墙纸》是美国早期女性批评作家夏洛蒂·吉 尔曼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1887年,著名医师希拉斯·威尔·米契尔对吉尔曼采用的疗养法不幸失败促使她写下了《黄墙纸》,———一个描述一名患精神衰弱症的女性如何变得疯狂和如何获得女性意识的悲惨故事。”(Grade Saver )在故事中,叙述者“我”尝试与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规范做斗争,最终走向疯狂。在父权社会的压迫下,叙述者疯狂的意义何在?通过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讨论叙述者的疯狂过程,笔者旨在揭示叙述者为回归真实界而疯狂,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叙述者的疯狂不仅是对象征界的脱离,更是觉醒的妇女对父权社会的反抗。 依照拉康的理论,人类的精神发展有三个阶段:真实界、想象界和象征界。从婴儿的出生到8个月是真实界。在真实界里“没有语言,因为那里没有缺失(loss),没有缺乏(lack),也没有缺席(absence);只有完整,需要和需要的满足。(Klages )在这个阶段,婴儿愉悦地与母亲融为一体,接受母乳和母亲的关怀与照料。这是人类最接近自然和纯物质存在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想象界也就是镜像阶段,发生在婴儿8个月到18个月———婴儿“终于能够在镜子中认出自己的形象”。(Lacan Mirror 178)此时,婴儿错把镜中的形象当成自身,因此感觉到了意味着缺乏(lack)和缺席(absence)的他者(the other)的存在。为了满足完整的需要,在错认拉康称为“镜像”(imago)的基础上,婴 儿创造了一个“完美自我”(Ideal-I),(—179)一个“没 有任何不充足的完美的完整的自我”。(Klages )对拉康而言,完美自我的幻象是对“已经失去的原有的与母亲一体的完整的代偿”(Lacan Mirror 179),是主体为了进入第三个阶段象征界而故意忽略自身缺失的自然现象。 如果真实界是主体狂喜地与母亲合为一体的天堂,想象界是主体开始分裂的过道,那么象征界就是主体受尽父亲之名符号阉割的折磨的地狱。“正是父亲之名使我们必须认识到符号功能的支撑在历史的最初就把符号与法律对等起来”。(Lacan Ecrits,转引自Felluga )因为语言本身就是“建立在缺失和缺席的前提上”(Eagleton 174),进入了象征界就等于进入了语言。“语言总是先于我们,等待着指定我们在语言中的位置。”(—174) 总的来说,真实界是母亲的,是在父权社会的主体永远不能回归的地方,是“在语言中的人类主体不能到达”(Klages )的地方。这意味着要回归真实界,主体必须“放弃使自身被识别”(Lacan Symbolic 187)也就是必须放弃语言。同时拉康认为放弃语言也是疯狂的一种情形,因此,除了死亡,疯狂是重新进入真实界的唯一途径。 在故事《黄墙纸》中,叙述者尝试在父权社会中寻找出女性的出路,却总是逃不开象征界的压迫。在这种情况下,她无法与象征秩序直接对抗。她所做的是 真实界的回归 ———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看《黄墙纸》中的疯女人 张莉萍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83) [摘 要]在父权社会的压迫下,夏洛蒂·吉尔曼《黄墙纸》中的叙述者最终成为了疯女人。叙述者的疯狂意义何 在?通过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讨论叙述者从真实界到象征界的疯狂过程,本文旨在揭示叙述者为回归真实界而疯狂,从而得出叙述者的疯狂不仅是对象征界的脱离,更是觉醒的妇女对父权社会的反抗。 [关键词]女性批评;精神分析;疯狂;《黄墙纸》 7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精心整理 1.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2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学的理论。尽管弗洛伊德经常表白他无意建立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实际上,他致力于精神分析学说凡六十年,写了很多着作,并且他对他的学说几经琢磨和修改,到他的晚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如此,而且他使自己的理为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人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生平中,从他的主要着作中看到他的理论的发展道路。西方心理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史,一般是分为两个时期:以1913年作为分界线,1913年以前的系统观点称为他的早期理论,他最后二十年在修订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理论称为他的晚期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精心整理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这里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和无意识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这种反映,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上,即“意识到”的活动上。所谓无意识,一般是指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能用言语来表述。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意识称为????说的“????????为,“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过程”,而且还认为有一种“类似无意识的思维、无意识的意志这样一种东西”,对无意识过程的认可与否是影响到世界和科学一个决定性的倾向。因此,弗洛伊德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应该是人的各种无意识的精神过程,也就是说,心理学应该是无意识(潜意识)内容的科学。 4.图片

试论拉康的镜像理论

试论拉康的镜像理论 一.拉康其人 拉康·雅克(Jacques Lacan,1901-1981)法国精神医生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独立见解,而又是最有争议的欧洲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法国的弗洛伊德”。拉康·雅克是家中长子,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弟弟马克后来成为神父。早年,拉康曾求学于耶稣教会管理的斯坦尼斯拉斯中学古典班,在那里熟习了希腊文、拉丁文和数学。15 岁时,他开始用古典手法写诗,并向杂志投稿,17岁时,拉康结识了乔伊斯等一批重要的现代文学大师。与此同时,年青的拉康亦在很早的时候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斯宾诺莎的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目睹了人与人之间残忍的杀戮,因此而对上帝产生怀疑,未满 20 岁就背叛了家庭的宗教信仰。1919 年秋,拉康进入巴黎大学医学院学习精神分析学,在7年的医科学习的同时,他也学习文学和哲学。 拉康成为圣安娜医院精神病所的住院医生,1928 年,他来到警察局附属的特殊医院担任专职医生。在这里,他的兴趣逐渐转移到精神病理学和犯罪学领域。同年,他发表了《战争后遗症:一个女人不能前行的病症》一文,探讨特定时期出现的社会心理疾病。1929 年,拉康正式成为鲁赛尔医院的一名法医,后于 1931 年回到圣安娜医院,着手用语言学方法分析精神病人的手记,并逐渐将妄想型病症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达利已经明确提出所谓的“妄想狂的批判方法”。也是在这一研究中,拉康开始关注病人的“心理自动”现象,即主体心理对某种外部力量的无意识臣属惯性。这项“心理自动”的研究受益于其见习指导老师克莱朗布尔(Clérambault),在立意上正好与超现实主义者推崇的“自动写作”处于截然不同的语境中。也是在这里,拉康“导向弗洛伊德”。 二.何谓“镜像” 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的瞬间,此即为“镜像阶段”,儿童的自我和他完整的自我意识由此开始出现。 拉康对镜像阶段的思考基本上是建立在生理事实之上的:当一个6-18个月的婴儿在镜中认出自己的影像时,婴儿尚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还需要旁人的关照与扶持,这时的婴儿尚不具备肢体协调能力,非常无助,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一个关键时刻却发生了:这个处于6-18个月的婴儿却能够认出自己在镜中的影像,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完整性。镜子中的形象为婴儿展示了一个视觉存在,它不仅看起来是完整的,而且能够用一种较一致、较协调、较连贯的姿态运动。镜子中的这一完美形象不仅与婴儿的实际肉体存在不同甚至相反。在这个阶段中,婴儿能从镜子中认出自己,他虽然还不会说话,却会以不同寻常的面部表情和兴奋状态来表现他对这一发现的喜悦。这样一种反应,标志着婴儿认出自己的开始,拉康把这个过程命名为“一次同化”,即婴儿与镜像的“合一”。拉康指出,这个自我认出的过程大约经历三个步骤:最先婴儿与大人同时出现在镜前,这时婴儿对镜像与自己、对自己的镜像与大人的镜像还不能区分;因此,人必须把镜像阶段理解为一种同化,即当他承接一个镜像时在主体内发生的那种转化。这一转化使婴儿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自己,如拉康言:镜像阶段是一出戏文,为主体制造了那一系列幻影,把支离破碎的身体—形象转变为他的一个完整的形式。但是另一方面,在镜像阶段,婴儿与其映像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一种想象的关系,镜中之我既是又不是婴儿自己,当婴儿企图触摸镜像时发现它并不存在,因此发生了自我与镜中之我的对立,这个对立用拉康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咨询期中作业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一)理解: 精神分析理论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一个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在心理咨询中,主要的部分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性心理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二)评价: 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主张从过去了解现在、对梦境进行分析,注意观察和运用移情关系。 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 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从精神分析的特点可知,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因此,学习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适用领域: 1、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 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 2、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应用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佛洛伊德关于人格起源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平衡的理论。意识个体目前能够知晓的心理成分。 前意识当前不能意识到,但是能够很容易进入意识的那部分信息。 无意识我们永远无法直接意识到的心理成分,储存着被压抑的原始本能驱力、记忆以及情绪。 压抑西格蒙特-佛洛依德认为,不愉快的信息通常在没有知晓之前就已经进入了无意识。 本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个生而具有的无意识心理成分运用初级加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遵循快乐原则。 力比多性饥饿和渴的生命本能力量。 快乐原则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企图寻找即时的满足避免痛苦而不管会对他人带来怎样的伤害。 初级加工思维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试图通过对需要对象形成欲望-实现的心理表象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一部分的心理通过现实原则来满足本我的需要。 现实原则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通过安全现实的方法来满足本我需要的企图。 超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一部分的心理通过实施执行道德约束和力求完美从而与本我的欲望对抗。 良心弗洛伊德认为是超我的道德约束。 自我理想弗洛伊德认为是超我完美行为的标准。 置换一种防御机制个体将攻击或性感受从最初的目标转向安全的人或事物。升华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置换方式对社会有害的目标被社会允许的目标代替总的来说是对社会最好的置换方式。 认同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的身份和行为参照生活中成功获得满足的个体。 性敏感区域刺激时释放性能量的身体部分。 心理性欲阶段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本我的性能量寻求不同满足途径的发展时期。 口唇期弗洛伊德认为从出生到1岁时心理性欲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本我的满足集中于口腔。 口唇依恋型人格一种人格类型个体通过暴饮暴食吸烟以及其他口腔活动寻求快感。 口唇侵犯性人格一种人格类型个体通过口头对他人敌对获得快感。 肛门期弗洛伊德认为从1岁到3岁时心理性欲阶段的第二个阶段快感的获得来自于肛门。 肛门便秘型一种肛门期固着人格类型表现为吝啬的顽固的固执的和冲动的。肛门排放型一种肛门期固着人格类型表现为冷酷攻击性的凌乱和无序的。 生殖器期弗洛伊德认为3岁至6岁时心理性欲的第三个阶段快感的满足来自于生殖器。

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由奥地利的精神科医生S.弗洛伊德所构建的学科。精神分析法是以“人类”的心理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精神分析法不是以人类以外的动物为研究对象,不会通过将研究动物所得到的结果直接适用到人类上面,不会从那些结果里面去类推人类的心理。 一、精神分析法的起源及定义 1、创立标志 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2、定义 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3、辅导目标 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4、辅导过程及具体方法 (1)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 (2)方法:一般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a、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b、释梦(dream interpretation)。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层次:当事人所记忆者称为显性梦境(manifest dream-content),显性梦境并非梦的真正内容。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隐性梦境(latent dream-thought),隐性梦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c、移情(transference)。即患者对心理医生的情感反应。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

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综述

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综述 发表时间:2019-04-04T10:45:12.82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作者:吴张彰 [导读] 本文通过对拉康文本的阅读和理解,综述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从弗洛伊德到拉康思想中的继承和变化。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象征父亲这一概念的延伸,这构成了拉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全新理解,也构成了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成分之一。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摘要:本文通过对拉康文本的阅读和理解,综述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从弗洛伊德到拉康思想中的继承和变化。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象征父亲这一概念的延伸,这构成了拉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全新理解,也构成了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成分之一。 1.俄狄浦斯情结作为三种家庭情结之一 拉康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解建立在弗洛伊德之上。他在于1938年为《法国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Fran?ais)所写的文章《个体成长中的家庭情结:对一种心理学功能的分析》(Les complexes familiaux dans la formation de l'individu: essai d'analayse d'une fonction en psychologie)将俄狄浦斯情结定义为三种家庭情结之一。拉康在文中这么定义情结: 情结实际上以一种固定的形式联系着一些反应的整体,这些反应可以涉及到一切又组织的功能,从情绪到适应于某一客体的行为都包含其中。对情结的定义就是,情结重现了一种氛围的现实,其有双重含义: (1)情结的形式代表着这种现实,其客观地有别于心理发展中某个特定的阶段,心理发展的阶段有其特定的起源。 (2)当某些要求着一种这种现实的高度客观化的经验每一次出现时,情结的活动都在经历中重复着这种固定的现实;这些经验构成了情结的条件。 2.俄狄浦斯情结的三个逻辑时刻 拉康在第五个讨论班《无意识的种种构型》中更加详细和完善地讨论了俄狄浦斯情结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三个逻辑时刻。在拉康看来,三个逻辑时刻的通过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正常渡过的毕竟之路。 第一个时刻: 这一个时刻紧接着镜像阶段的认同阶段的完成,儿童在这个时刻与母亲形成了一种彼此融合的关系。但拉康认为这个阶段的儿童与母亲之间并非一种纯粹的二元关系,反而他加入了第三元——石祖。石祖对应着母亲的欲望的客体,而这正是儿童所必须要去满足的欲望。 儿童寻找的,便是让自己变成欲望的欲望,即可以满足母亲的欲望,换言之:成为或不成为(to be or not to be)母亲的欲望的客体……为了满足母亲……必须且需要成为石祖。 儿童想象着母亲总是欲望着这一个“想象的石祖”,因此为了满足母亲,儿童不得不成为“石祖”。而由于三角关系已经出现,因此儿童与母亲之间已经出现了一个想象性的中介,使得之后象征父亲的介入成为可能。 第二个时刻: 这一个时刻是俄狄浦斯情结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刻,父亲作为一种象征的功能介入到了母亲和儿童的关系中间。在这一时刻,儿童发现,母亲所缺失的石祖被某个存在所剥夺了。而剥夺并占有母亲石祖的那个人也就是象征的父亲。拉康对此这样说道:经验向我们证明,被视为剥夺了母亲的这个客体,尤其是母亲欲望的石祖性客体的父亲,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基本的角色,这就是最自然、最正常的俄狄浦斯情结。 象征的父亲并不一定是一个具象的存在,而可以是象征的一个彼者。这要这个彼者剥夺了母亲的石祖,他在剥夺了母亲所缺失的欲望的同时也代表一种有关母亲欲望的法则。拉康将这种象征的父亲称之为“父姓”。而父姓的意义就在于给予儿童一种律法、一种欲望的法则。这个时刻代表着儿童接受了父姓的阉割,也就因此进入了一个象征的秩序,即从想象界到象征界。这个时刻也对应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所提到的原初压抑的过程。 第三个时刻: 第三个时刻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最后一个时刻,这一个时刻也标志着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束。在这个时刻,实在的父亲的登场,期指代一个能够扮演象征父亲的人物角色。而男女性俄狄浦斯情结的差异也就是在这里显现出来,男性放弃成为石祖,转而认同拥有石祖的父亲。而女性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像男性一样认同父亲,另一种则是认同母亲,以便像母亲一样知道可以去找一个拥有石祖的男人。 3.父性隐喻 在俄狄浦斯情结的三个时刻中,第二时刻父姓介入到母子关系中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种介入的成功与否标志着俄狄浦斯情结是否朝向正常的方向发展。而拉康在他第四个讨论班《客体关系》中用隐喻公式描述了父姓的介入。 拉康以颠倒的方式引入了结构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的公式s/S,而得到了S/s。在俄狄浦斯情结中,对于儿童而言,石祖就是一个纯粹的能指。于是,拉康用s1来代表这个纯粹的能指,而用S1来代表象征着这个石祖的母亲的欲望。如此图: 接着,拉康用S2来代表父姓。由于父姓是以母亲的欲望的剥夺者的形式出现的。因此,父姓这个能指S2也就是指代着母亲的欲望这个能指S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