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 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 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 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 读书笔记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读书笔记第一章对词汇的再认识

第一节词汇的内容

一、词汇的界定及其性质

1.“词汇”是一个指称词的集体的概念,是表示词的总和的意义的。我们在一些著述中能够经常见到一些解释,如:“语言中所有的词构成所谓语言的词汇”(斯大林语),“一部书中所用的词的总和就叫做词汇”,或者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词的总称就叫做词汇”等等。在日常交际中,在某种语境下,这样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考虑,用词汇学的科学术语的含义来要求,这种解释显然就不够严格和正确了。要给词汇作出正确的界定,还必须从词汇的性质谈起。

2.词汇的性质:

早在50年代,斯大林就已经指出:“拿词汇本身来说,它还不是语言,——它好比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建筑业中的建筑材料并不就是房屋,虽然没有建筑材料就不可能建成房屋。同样,语言的词汇也不就是语言,虽然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语言的词汇受着语言语法的支配的时候就会获得极大的意义。”斯大林这段话今天看来,尽管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它总也提出了词汇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在语言中,应该说,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的成分很多,这就要看是在什么范围内,什么条件下,充当什么样的建筑材料等问题。例如形成为音位的音素只能是音节的建筑材料,词素只能是词的建筑材料等。

对于词汇来说,它作为建筑材料,其作用是为了构成句子,也就是说词汇作为建筑材料,就是用来组成言语以进行交际的,因此,作为造句的材料就是词汇的功能和性质。

根据词汇的这一特点,应该承认,凡是具有这种功能和性质的语言成分,都应该属于词汇的范围之内,例如成语、惯用语等等,因为它们虽然都是由词组成的词组形式,但是它们却都是一种组句的备用单位,都具有和词一样的建筑材料的性质和作用,语言词汇当然不应该而且也不能够把这类成分排斥在词汇之外。

因此我们认为,词汇应当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所以,任何种语言的词汇都包括着两个基本的内容:

①该语言中所有的词的总汇②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二、词汇的内容和范围

前面已经指出,词汇的内容应该具有词的总汇和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两个基本的部分。因此,对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

(一)词的总汇

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构成为该语言的词的总汇,词的总汇又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个部分。

1、基本词汇

(1)什么是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语言中所有的基本词的总汇,它是语言词汇中主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语言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共同形成了语言的基础。所以如果语言的基本词汇完全改变了或者彻底消亡了,都意味着这种语言已经不存在了。

基本词汇中的词称为基本词,它们都表示着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必需的事物和概念,所以基本词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离不了的词汇成分。人们学习和掌握语言,也是首先从掌握基本词开始的,因为它表示了人们最需要的事物和动作等等的名称,如果没有掌握基本词,就不可能进行最必需的社会交际。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语言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其中就包括成为它的核心的全部根词。基本词汇比语言的词汇少的多。可是他的生命却长久得多,它在千百年的长时间中生存着,并且为构成新词提供基础。”

(2)汉语中的基本词举例

表示自然界事物的:天象:风雷天云

地象:地山水江河海

动物:牛羊鱼鸟

植物:树花果麦稻

表示生产劳动、生活资料的:网刀粮肉布碗盆车灯牛

表示亲属关系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孙

表示基本动作行为的:走坐说看开吃睡打

表示事物基本性质的:大小厚薄轻重好坏

表示人体器官、部位的:头口手脚背胃心肝

表示方位的:前后左右上下东西

表示数量的:个十百二三斤两尺

表示人称和指代关系的:你我他这那谁

(3)基本词汇的特点

基本词的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的。

1)普遍性(全民性)

由于基本词汇和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从事任何行业的人们都离不开它,所以它为全民普遍使用,使用的范围最广,使用的频率很高。

例如:“花刀”、“白案”、“埋汰”、“邋遢”、“克隆”“比基尼”

在三个特点之中,应该说“普遍性”是最根本的,因为一个词只有具备了普遍使用性,才更有利于形成它的稳固性,也才能够使它进一步成为产生新词的基础。

2)稳固性

基本词绝大多数都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后被固定和承传下来的词。基本词汇的词在千百年中为不同时代的社会服务。基本词在被社会上的人们共同认可的同时,本身也具有了极大的稳固性。

例如:“一、二、牛、马、手、家、天、地、山、水、上、下、左、右、大、小”“眉、耳、鼻、舌”

稳固性与历史悠久不能完全等同,因为许多非基本词也同样可以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词如果没有普遍性,仍不可能成为基本词,如“诗经”一词可谓历

史悠久,但它不具备普遍性的特点,因此“诗经”只能是一般词汇中的固有词,同样一个并非具有悠久历史的词,但在某个历史发展阶段内具有了普遍使用性,并进而形成了它的稳固性,那么它也有可能进入到基本词汇中来,如“电视”一词就是如此,虽然它存在的历史不算悠久,但由于它的普遍使用性,使它同时也获得了稳固性。在现代汉语中,它已经被公认为是一个基本词了。

3)产生新词的基础(能产性)

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新语的基本材料。基本词本身就是词,所以基本词是不可能再构成新词的,它本身不可能具有产生新词的能力。但是基本词在具有了普遍性和稳固性之后,就必然会成为社会产生新词的基础。

基本词可以成为产生新词的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构成单纯基本词的词素

因为它和基本词是相一致的,因此在基本词被普遍使用和具有稳固性的情况下,也使它获得了很强的构词能力。

如“人”作为词素构成了“人”这一基本词同时“人”作为词素又可以参与构成许多其他的合成词,从而形成了它的能产性。

②由合成词充当的基本词

当它被社会广泛使用并具有了一定的稳固性之后,它就会以整体的形式转化成为合成词素,并参与创制新词。

如“工作”一词原是一个由“工”和“作”两个词素组合而成的合成词,但是当这一合成词被语言社会确认为是基本词并被广泛使用后,这一语言形式就会整体性地转化成为合成词素并参与造词,如社会上出现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台”“工作日”等等就是这种情况。这就是说,由于“工作”是一个基木词,它就更有可能转化成为词素来参与造词,从面使“工作”成为了产生新词的基础。有许多合成式基本词的情况基本都是这样。

这里讲的基木词是产生新词的基础这特点,也是从其整体性质的角度来谈的,事实上有个别的基本词的词素,如“你”、“诛”等,体现这种性质的确是比较弱的,但是因为它们都具备了普遍性和稳固性的特点,所以仍然是基本词。

2、一般词汇

(1)什么是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以外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就是语言的一般词汇。

(2)一般词汇的特点

1)非普遍性

与基本词汇相比较,一般词汇使用的范围比较狭窄,使用的频率也比较低。有些词语使用范围有一定局限,不具有普遍性的特点。比如某些行业词语,例如音素、音位、音节、音标、元音、辅音等是语音学中的术语。

2)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一般词汇有自己的特点,它在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方面是非常敏感的。

“词汇的发展要比语音和语法部分的发展迅速得多”,“词汇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社会发展的面貌”等特点,在一般词汇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明显。

从总体上讲,在稳固性和作为产生新词的基础等方面,都要比基本词汇弱得多。

3)非稳固性

有些词语产生的时间很短,比如新词语:WTO、网络、网虫儿、网吧等。

有些词语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比如:办学习班步行串联触及灵魂触及皮肉斗私批修放眼全球革命闯将等。

4)非能产性

由基本词汇中的词构成的双音词或三音词构词能力较低,比如深山、雪山等无法构成新的词语。

5)开放性

一般词汇包括的内容广泛,有着丰富的内容,数量不固定。

(3)一般词汇的构成

1)历史上承传下来的固有词这类词都是在过去就已经存在了的,其中有些词的历史相当悠久,也有一些词是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被不断地稳固和承传下来的。这些词一旦形成后也是为人们世世代代地沿用着,但是它们却不具备普遍性和作为产生新词基础的特点,因此这类词都属于一般词汇。如

夫人儒家诞辰逝世颜面饮食居留界限借鉴编纂別号彩霞拜访残忍沉淳展曦错综胆寒底稿论题独裁封锁风采风云璀璨灿烂感慨激烈昂扬珍爱

2)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新词。

所谓新词就是指刚产生的词,或者是产生后使用时间还不长久的词。新词语就是新创造的词语,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

语言的发展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着语言的变化。

我们判断新词,首先应该有一个时间概念,也就是说,必须要立足于某个时段上来认识新词,如果以唐朝建立为起点,那么唐朝之初出现的词就是新词,很显然,这些词在宋代看来,肯定就不会认为是新词了。同样建国之初产生的词,到改革开放时期,人们也不会认为它们是新词了。所以新词应该是在某个时期内被社会认可的新产生的词。

新词产生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在社会约定俗成的基础上,有少数的词可能成为基本词进人到基本词汇中去,这也是基本词汇不断进行更替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

例如在现代汉语中,像“干部”“塑料”“电视”“家电”等等,就可以认为是基本词了。然而更多的新词却往往是作为一般的词属于般词汇范围之内的。目前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还是很多的。如:离休退休录像展销网友视频法制考评挂靠电大光盘评估法盲档次牵头联手手机环保创收双职工透明度显像管计算机扫描仪定岗下岗反思乒坛香波个体户超短裙牛仔裤关系学太阳能摄像机录像带电子琴立交桥软包装追星族宇航员等。

3)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的古语词。

古语词一般就是指过去曾经运用过而现在已经不用的词。

由于交际的需要,在某些场合,人们也可能重新使用某些古语词,这就有可能使古语词成为某一时期语言的一般词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古语词这一概念应该包含着两种含义:

①从历时的角度讲,汉语词汇中的古语词就是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而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词,其中有的词也许会根据社会的需要而被重新启用,也有的词则会不再被运用了。

②从共时的角度讲,是指某个时期的语言词汇中包括的古语词,也就是指在这个时期内被重新运用的古语词,这些古语词都是该共时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这种从共时角度讲的古语词,只能是指那些被共时社会重新启用了的古语词。

现代汉语中的古语词是现代社会人们使用的古语词,它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代汉语中的古语词表现为两种类型:

①历史词:

反映了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或者古代神话传说中出现过的一些事物和现象的词。

前者如“县官”“保长”“宰相”“青楼”“书童”“巡捕”“上朝”“接旨”等等,这类词也可称为历史词语;后者如“天宫”“龙王”“大王”“王母”“天将”“龙女”等等。这些词的性质是,它们都是与历史事物或与古代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人们学习和了解历史,或者讲述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时,就必然要运用它们,虽然现在这类词语表示的事物和现象都已不再存在,但是人们对历史和神话故事的学习和讲述却没有间断,因此,这些词语往往都是经常地甚至是不间断地被世世代代的人们运用着,它们在为人们了解历史、讲述过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类词语在语言词汇的任何发展阶段上,都是一般词汇所包含的古语词中比较稳定的部分,从这一点上讲,它们和固有词有相同之处,因为它们都是历史上承传下来的:但是它们两者又决不相同,其主要不同就是古语词指称的事物和现象除在讲述过去时才显现外,已基本上与现代的社会生活无关了。

②文言词:

文言词是指在古汉语中产生的、仅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继续使用的词。

一些在古代汉语中曾经使用过的词,现在已经基本不再应用了,但是有时由于某种交际需要,或者为了达到某种修辞目的,人们又重新选来加以运用,如“壮哉!刘公岛”(报)中的“哉”,“余虚度年华五十余载”《报)中的自称“余”和表示年用的“载”等都是这种情况,在书面语中,这种古语词是颇为多见的。

现在更多的现象是启用了古语词后并不使用它原来的意义,而是在其原义的基础上产生出新义来加以运用,如“乌纱帽”的意义原为“做官的人戴的一种帽子”,现在却用来表示“有官职”的意思;又如“状元”,其原义为指称“科举时代应考得中的第一名”,现在则比喻“在本行业中成绩最好的人”很明显,这种现象既是对古语词的一种启用,同时又和词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在旧词意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义项毫无疑问是词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4)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

方言词是指来源于地域方言的词。它们是社会共同语的词汇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和存在于各地域方言中的方言词是完全不同的。例如“搞”“垃圾”“名堂”“把戏”“尴尬”“瘪三”“二流子”“亭子间”等等,都是从各地域方言中吸收到共同语里来的,尽管它们作为各地

域方言中的方言词也仍然存在和继续被使用着,但是它们在现代的共同语中却是一般词汇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再比较上海话的“阿拉”(我)、“侬”(你)等,因为这类词没有被吸收到共同语词汇中来,所以它们只能是地域方言中的词,却不是现代共同语中的词汇成分。

5)受外族语言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相互交往,必然会影响到各民族之间语言词汇的相互影响和吸收,通过这种原因和途径产生的词就叫做外来词。

但是必须明确,所谓外来词是指来源于外语影响而产生的词,绝对不是外语中原来的词,因为任何一种语言在接受外族语言影响时,都要在原来外语词的基础上,再经过一番重新改造和创制的过程,对汉语来说,这就是在原来外语词的基础上,将一个外语词重新改造并汉化为外来词的造词过程,汉语的外来词必须经过这个汉化过程之后,才能够被创制而成,所以汉语中的外来词是汉语词汇中的词,它也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外语词虽有联系但决不等同。

1))外来词的汉化方式:

①音译

直接模仿外语词的语音形式,再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它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产生新词。这类词通常称为音译词。在书面上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来表示。

如: 咖啡(coffee) 吉他(guitar) 巴黎(Paris) 伦敦(London)白兰地(Brandy) 法兰西( France 奥林匹克(Olympics)

②形兼音译词

书面上直接借用外语字母的形式,再将其读音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其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形成为汉语的外来词。这类词可以称作形兼音译词,其形式多由外语词的原形式简缩而成,有的就是直接借用了外语中的简缩形式。

如CT原词为Computerized Tomography,汉化后的语音形式为seit i

CD原词为Compact Disc,汉化后的语音形式为sedi

MTV原词为Music Television,汉化后的语音形式为ai·mu ti v

VCD形式为wei sei di

DVD原词为Digital Video Disc,汉化后的语音形式为di wei di

③半音半义

把已经汉化了的音译成分和与原外语词的意义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外来词。这类词通常都称为音加意译词。

如:吉普车(jeep)坦克车(tank)巧克力糖( chocolate)芭蕾舞(ballet)

④形加意译词

把直接借用的代表外语词的字母形式,用汉语语音加以汉化后,再和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外来词。这类词可以称作形加意译词。如:

B超——B汉化语音为bi加汉语词素“超”

BP机—BP汉化语音为bipi加汉语词素“机”刀——丫汉化语音为gama(伽马)加汉语词素⑤音意兼译词

在外语词汉语语音化的基础上,巧妙地把一个音节用个汉语的与之语音相近意义相关的汉字来表示,这些汉字从形式上看很像组成该词的汉语词素。这样汉化而成的音义结合的外来词,通常称为音意兼译词。

如:绷带一词,就是英语词bandage用音意兼译的形式的汉字“绷”和“带”汉化而成的,它们的音节形式与外语词原来的音节形式“ban”和“dage”都非常相似,它们的意义又与外语词原来的意义能够有所关联。“绷”有“拉紧”的意思,“带”是“带子”的意思,“绷带”在一起完全可以表示原外语词的“包扎伤口或思处用的紗布带子”的意义。

又如:

拖拉机—来自俄语词Tpaktop,该词的三个音节都是用音意兼译形式的汉字表示的。

可口可乐——来自英语词Coca-Cola,该词的四个音节都是采用了音意兼译的方式。

此外,有的词也有音意兼译和音加意译两种方式并用的现象,如“霓虹灯”英语词Neon,其中的“霓虹”是用两个音意兼译的汉字表示的,“灯”则是用音加意译的方法组合进去的汉语词素。

⑥在外语词的基础上,借鉴其意义,然后用汉语的词素和组词规则形成新词。这类词通常也称为意译词。人们一般都不把这类词当作外来词看待。

如:

民主足球铁路电话煤气水泥维生素扩音器收割机无产阶级

这类意译词在开始进人汉语社会时,大部分也都是以音译词的形式出现的,后来在使用过程中,这些音译词逐渐被人们创造出来的意译词所代替。这也是人们习惯于使用民族语言形式的结果。

以上几种情况尽管不同,但它们成词的基础形式却都是外语词,都是源于外语词影响而产生的汉语词,而且都是汉语词汇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6)社会方言中的词。

社会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是由于社会上各种不同行业和集团内部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不同,它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更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符号系统,它具有的仅仅是一些适应本行业、本集团交际需要的词语而已。这些词语都是由于杜会分工的不同,以及生活条件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而产生出来的,它们都是全民语言词汇的组成部分。虽然本行业和集团以外的人们很少使用,但这些词语本身并无任何秘密性,只要感到需要,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它和了解它。

社会方言包括的内容:

1))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行业语。

行业语是由于社会分工不同而产生的各行业集团的用语。

如教育行业中就有讲课、备课、辅导、答疑、自习、教室、教具、课桌、学分、课程、选修、基础课、课程表、课堂讨论等等;

医学行业中就有内科、外科、眼科、中医、西医、医生、护士、门诊、处方、诊断、治疗、病房、针灸、推拿注射、开刀、手术等等;

戏剧行业中则有主角、配角、演员、布景、道具、台词、龙套、以及某些表明不同角色的青衣、花且、武且、武生、小生、须生、花脸等等。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语,某个人只要从事某种行业,就会掌握这一行业的行业语,这是由于这行业范围内的交际需要所决定的。

行业语虽然是某个行业集团的专门用语,但是有时由于科学文化的发展,或者词语本身的发展和变化,某些行业语也会程度不同地扩大其使用范围。如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获得了欣赏戏剧的机会,这时,戏剧行业中的某些用语,就必然会扩大其使用范围而为更多的人来使用。随着教育事业和医疗事业的普及,这些行业中的某些用语的使用范围,也必然会逐渐扩大开来。

还有一部分行业语,由于人们认识上所产生的某些联想,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由单义词逐渐发展成为多义词,产生出新的为其他行业,甚至是可以为全民所运用的义项来。

同时,由于某些义项的全民性,又会使得这些词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起来。如“战士”一词,原指“军队最基层的成员”,是一种军事用语,后来“战士”发展成了多义词,除原有意义外,还可“泛指参加某种正义斗争或从事某种正义事业的人”,如“白衣战士”“文化战士”等。这种演变就使得“战土”一词不只是军事用语,同时也成了一般用语。很明显,“战士”一词的使用范围扩展了。其他像战线、阵地、攻克、尖兵、麻痹、解剖、角色、后台、堡垒、舞台等等都是这种情况。

2))隐语(秘密语)

社会方言的第二个内容是指儿童、学生、于部、老人等所使用的一些个别词语、这些词语都是由于人们的年龄、生活条件、心理状态等各种因素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一种社团用语。

如儿童语中的“碗儿碗儿”—碗儿.“球球”一球“鞋鞋”鞋等。小学生共同作游戏时喜欢用“来的”一词,表示“一块玩”的意思,如“咱们来的,好吗?”

又如学生夜读称“开夜车”,老人称小辈的年轻人为“后生”,称自己的丈夫或妻子为“老件”等。

这类词语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却能反映出人们由于年龄,生活条件和文化程度等不同而表现出来的运用语言的不同情况。

把一般词汇分为以上六种类型,主要是从其来源的角度考虑的,事实上,这六类词之间是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和联系的,如就新词而言,它除了体现着固有词或基本词性质的新词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分别属于外来词、方言词和社会方言中的新词;而对外来词来说,它往往又体现为一般新词和社会方言词,特别是社会方言词中的行业语部分。所以认识一般词汇,更应该考虑和了解各类词之问的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情况。

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它们是语言词汇中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但是另一方面,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都是语言词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它也是一般词汇形成的基础般词汇中的大多数词,都是在基本词汇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般词汇反映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敏感的,它几乎经常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因此,语言词汇中的新成分,往往要首先出现在一般词汇中,然后,个别的成分再进入到基本词汇中去,促成基本词汇的发展。从这一角度讲,一般词汇又可以充当基本词汇发展的源泉。

此外,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的个别成分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词汇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交际需要的改变,某些基本词可能转化成为一般的词,而某些一般的词,也可能转化成为基本词。如过去的基本词“鬼”“神”“野菜”甚至于“窝窝头”等,现在都已随着和

人们生活关系的减弱而成了一般的词。过去的基本词“当”“当铺”“保长”等等,也都随着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消亡而变成了历史词语,成了一般词汇中的成员。与此相反,像过去的一般词“党”,由于现在已成了“共党”的简称,随着共产党在入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党”一词已由一般词转化成了基本词。其他像“书记”、“阶级”以及前面已提到的“干鄯”“支书”“塑料”等等,现在也都已转化成为基本词了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关系中,共同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它们的发展又形成了整个语言词汇的丰富和发展。

(二)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汉语中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一般也可以称作熟语。

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以及专门用语等等。这些固定结构都是在语言的长期运用中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组和句子,它们都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的特点:

①结构定型。

这些固定结构在语言运用中,都是以个完整的定型的结构形式出现的,这种定型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稳固性。

②意义完整。

这些固定结构所表示的意义绝大部分都是抽象概括化了的,一般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所以这些固定结构的意义总是以一种特定的整体的意义出现的。

③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在语言运用中,这些固定结构都是组句的备用材料,它们的作用相当于词。

此外,这些固定结构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并且以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类聚。

1.成语

成语是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

如:

水落石出千锤百炼比比皆是沉鱼落雁根深蒂固借花献佛

狐假虎威胸有成竹本末倒置初出茅庐排山倒海顺水推舟

望梅止渴刻舟求剑波澜壮阔打草惊蛇鯨吞蚕食朝三暮四

汉语的成语非常丰富,有很多都是从古汉语中沿用下来的,生命力极强。成语言简意赅,具有一般词语所不能比拟的表达作用。

在结构形式方面,成语结构定型的特点特别突出。汉语的成语多以四个音节的格式为主,一般是不能随意更动其组成成分和词序的。如“大公无私”,就不能随意改为“大公没私”“大公和无私”或者“无私大公”等,“叶公好龙”更不能随便改成“李公好龙”或“叶公喜龙”“叶公爱龙”等。汉语成语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形成了它整齐简洁的独特风格。

在意义方面,成语的意义多为集中凝练而成,所以都是比较完整和抽象概括的。汉语中有部分成语,它的意义和它组成成分的意义是基本一致的,因此,这类成语的意义,一般可以从字面上得到了解。如“恋恋不舍”“两全其美”“惹是生非”“普天同庆”“门庭若市”“大快人心”等等。但是更多的成语,其含义都是在组成成分意义的基础上抽象概括而成,这种

成语,般从宇面上就很难确切深刻地了解它的含义了。如“九死一生”是“形容情况极端危险,多次经历生死关头而幸存”的意思,决不是简单地指“九次死一次生”而言;“千方百计”是表示“想尽一切办法”的意思,也决不是指具体的“一千个方法,百个计谋”。其他像“犬马之劳”“昙花一现”“中流砥柱”“赴汤蹈火”“枯木逢春”“骑虎难下”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

汉语中还有许多成语,它们或来源于古代寓言,像“愚公移山”“鹬蚌相争”“黔驴之技”“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或来源于神话传说,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或来源于历史故事,像“草木皆兵”“望梅止渴”“完璧归赵”“四面楚歌”“负荆请罪”“卧薪尝胆”等;或来源于某些作品,像“豁然开朗”“妄自菲薄”“径情直遂”“实事求是”“土崩瓦解”“见异思迁”等。对这类成语,只有了解了它们的来源后,才能够对它们的含义有全面的认识,从而作到确切深刻的了解。

2.惯用语

惯用语也是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

(1)在结构形式方面:

①汉语的惯用语多以三音节的格式为主。

如:敲竹杠拖后腿戴高帽扣帽子穿小鞋背黑锅栽跟头磨洋工炒冷饭翻老账碰钉子抬轿子咬耳朵梳辫子灌米汤夹楔子绕圈子波凉水跑龙套下马威

②也有少数惯用语是由四个或四个以上的音节组成。

如:

捅马蜂窝喝对台戏吃哑巴亏钻牛角尖杀回马枪走下坡路快刀斩乱麻皮笑肉不笑新鞋走老路好心当作驴肝肺

(2)惯用语虽然也是一种定型的固定结构,但是和成语相比,它的结构定型性却要弱得多,在汉语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个惯用语往往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形式。如“拖后腿”也可以说成“拉后腿”“扯后腿”,“捅马蜂窝”也可以说成“戳马蜂窝”等。此外,在具体运用中,人们还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或者自己运用语言的习惯,来改变惯用语的词序或添加某些结构成分。

“戴高帽”可以说成“戴高帽子”“戴上个高帽”。“背黑锅”可以说成“背了黑锅”“背上了黑锅”。“拖后腿”可以说成“拖谁的后腿”。“磨洋工”可以说成“磨了半天洋工”“捅马蜂窝”可以说成“捅了马蜂窝”。

惯用语的结构定型性虽然较弱,但它却比较自由灵活,在语言运用中,适应性比较强。

(3)在意义方面,惯用语的意义也是在组成成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比喻引申抽象概括而成,所以它的意义是概括完整的,决不能等同于它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如“戴高帽”决不是真把高帽子戴在头上”,而是“表示一种不符合实际的奉承和恭维”;“背黑锅”也不是真“在脊背上背个黑锅”,而是“表示承担着一种不该承担的罪责”。

任何一个惯用语的意义都是抽象概括的,否则它就是一般词组而不是惯用语了。如“走后门”,当它表示“暗中运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某种目的”时,是惯用语,当它表示的意义是“走后面的门”时,就是自由词组了。

(4)因为惯用语的意义抽象概括,比喻性强,且富有生活气息,因此,在语言运用中,显得非常生动形象而有风趣,具有鲜明的修辞效果。又因惯用语多来源于人民生活的日常用语,比较通俗易懂,所以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在书面语中,还是在口语中,它都被广泛地运用着,并积极发挥着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作用。

3.谚语

谚语是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内容和固定结构形式的句子。是人们口头上流传的一种通俗、简练、含义深刻的现成话。

(1)在结构形式方面,谚语都是用固定的句子形式表现出来的。

有的是单句的形式。如:

千金难买寸光阴。强拧的瓜不甜细工出巧匠

人正不怕影子歪。小树不砍不成材

有的是复句的形式。如: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人心。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知树知皮不知根,知人知面不知心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操船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2)在意义方面,因为谚语总是以整体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它的意义都是特定的和完整的。有的谚语,其含义可以从它组成成分的意义上得到了解。

如:

败子回头金不换。不贵尺壁宝寸阴上山容易下山难

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春送千担粪,秋收万担粮。

也有的谚语,其含义是在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比喻而成,因此都比较抽象概括。如:

众人拾柴火焰高。

搬起石头打自已的脚。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尽管这两种情况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内容上所表示的,都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它通过句子的形式,或者表示出个判断和推理,或者在具体形象描写的基础上,通过引申和比喻,告诉人们一个必然的道理和规律,所以谚语的内容一般都比较丰富深刻,富有哲理的意味。

(3)谚语虽然是一种固定的句子形式,但是它和词一样,是语言的备用单位。在运用中,它既可以充当句中的一个成分,也可以独立成句,或者充当复句中的分句。因为谚语是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所以它充当独立的句子和分句的情况更多一些。

4.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和固定结构的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也是一种为人民群众所习用的现成话,所以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生活气息很浓。

(1)从结构方面看

歇后语所以被称为特殊的语言形式,就是因为从结构方面看,它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如:

哑巴吃黄连一一有苦难言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好大的力气。千里送鹅毛—一礼轻情义重。

电线杆上綁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打破砂锅…·…问(紋)到底

(2)从意义方面看,歇后语的前一部分都是对意义的引申和比喻,后部分才是被引申比喻的正意所在。

前后两部分通过引申比喻和被引申比喻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以上例中的“哑巴吃黄连一—有苦难言”来说,它要表示的意思是后一部分“有苦难言”,但却在前一部分先用了非常形象的“哑巴吃黄连”来进行比喻,前后两部分结合在一起,不但加重了语义,而且生动形象,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还有的歇后语,除了运用引申比喻之外,还使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从而使意义表达上不但生动形象,而且含蓄诙谐。如上例中的“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它的前一部分的比喻是说明“掸子”的,然而由于“掸”“胆”同音,因此又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转而说明了“好大的胆子”用这种巧妙的方法组成的歇后语,寓意深刻,耐人回味,具有很强的修辞效果。

(3)汉语中的歇后语非常丰富,而且在运用上也比较灵活。

在具体运用中,有时歇后语前后两部分可以同时出现,如“老鼠过街一-人人喊打”,“肉包子打狗一一有去无同”。有时歇后语也可以只出现前一部分,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黄鼠狼绐鸡拜年”等,因为歇后语比较通俗易懂,即使只出现前一部分,它后面的意义,一般也都能领悟出来。

歇后语虽然是具有两个部分的特殊语言形式,但是,它作为一种固定的结构,在运用中仍然相当于一个词的作用。它可以充当句子的成分,同时也可以独立成句或者充当复句的分句。

5.专门用语。

专门用语就是指被固定化了的专门指称某种事物和意义的词组。它随着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并且许多专门用语都往往和它的简缩形式并存于语言词汇系统之中,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两相交替地被人们自由地使用着。

如:

山东大学人民警察支部书记广播电台四个现代化居民委员会少年先锋队

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习用套语。

习用套语就是社会上人们习惯使用的现成话。

这些套语都是在社会上被长期使用后约定俗成下来的,也是被固定化了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它们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性质一样,都是组成言语的备用成分,因此它们也应该是词汇的成员。

如“您好”“再见”“请进”“请坐”对不起”等等。当然,社会上使用的各种各样的套语很多,像人们见面时打招呼经常用的“吃饭了吗?”“上班去啊!”之类的套语,由于它们作为言语组成的备用成分的性质极弱,所以不应该把诸如此类的套语也包括在词汇范围之内。

以词和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为单位,将词汇系统的内容示图如下:

第二节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对语言要素的认识

凡是谈到语言的要素问题,基本都是从语言的组成部分着眼的。

而语言的组成部分被看作能够作为交际工具的一部分,具有直接参与组词成句的功能。

对语言组成要素的看法:

80年代以前,更多的人还是认同了斯大林的说法:认为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

8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更多的人认为提出词汇为要素之一不妥,因为词汇和语音有交叉现象,语言的三大要素应该是语音、语义和语法。

这三者虽然各自独立,但是从语言运用的层面来说,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独立运用性决不是一样的,语音的独立运用性,更主要的是表现在它作为音位组成音节上,但只凭借音节一个方面是不可能组词成句的;同样语义的独立性也是如此,它本身并不能成为独立的直接现实,它只有依附于语音而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和范围来说,这三者不应该是一个层面上的语言成分。当然这里是在以上前提下讨论问题的,因此并不能否认语音和语义在另一个范围内的独立运用性。

如果我们从语言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就不难发现平常所说的“组词成句”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用语法规则把一个个的词组织起来,形成为一句句的话,以此进行相互交际。所以直接参与交际过程的单位应该是词和语法。

不过这样说并不是把语音和语义排除在外,不可否认,语音和语义也是直接参与者,因为词本身就是音和义的结合体,没有音和义就没有词,但是一旦音义结合形成为词后,词却成了直接参与交际的单位,语音和语义则只能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能成为直接参与交际的独立单位。试想一下,如果只有不表义的音,是无法用来组成句子进行交际的,至于只有语义的情况,那更是不可想象的。

根据这种语言事实,因此应该说,语言的组成要素首先是由语音和语义形成为词汇,词汇和语法才是直接的组成语言的要素

二、对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考

根据以上的分析,词汇是语言的组成要素之一。

词汇的主要功能是及时而准确地为语言提供造句的材料。所以词汇反映社会是最敏感的,它几乎处在经常不断的变动之中,否则词汇的能力和它的功能就会产生矛盾、它就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自我调整。

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止于此:词汇和语言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其原因就在于词是一个音义结合体,就在于词汇是语言参与交际的最直接最实际存在的单位,词汇是语言的各种成分的具体体现者。

由于词是音义结合体,所以在了解和使用词的时候,对它的语音和语义都不可能忽视,词本身就是语音和语义的载体,对语言这一交际工具来说,离开词,语音和语义都无法体现。当然,如果没有语音和语义,词也无从产生,在词中,语音和语义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因此

在语言运用中,人们在接触词的同时,也自然地接触到了语音和语义。

由于词是造句的单位,因此人们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语法规则的支配下组词而成的。从实际情况来看,语言中的语法规则,也只有体现在人们的一句句的言语之中,体现在词与词的组合之中,所以可以说,词汇是最实际的成分,是词的组合使抽象的语法规则成为了现实。

语言的应用及其书面形式文字方面与词汇的关系也是毋庸讳言的,只有对词进行具体的运用,才能反映出语言应用中的各种现象,不仅是词的运用情况,而且也可以通过词来观察语音、语义、语法、修辞乃至文字等等方面的运用和发展变化情况。至于文字,它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所以在书面语言中,文字的功能要求它首先记录的也应该是词,特别是汉字更是如此。

童年第一章读后感

篇一:童年第一章读后感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生动活泼,风趣盎然。早已过不惑之年的高尔基,以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深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生动,非常口语化,非常适合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境;情节画龙点睛,人物栩栩如生。不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这个显着的特点和优点。《童年》开篇就写得十分精彩。它可以摘出来绝不止一篇优美的散文。从译者加的标题就可以大体知道本章内容:一、“外祖母的出现”;二、“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亲的安葬”;四、“伏尔加河上的风光”。《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许多篇这样的优美散文组成的。《童年》可以比拟为一串珍珠项链,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比如本章就藏着好几颗这样的珍珠。篇二:童年第一章读后感“平实她可是个严谨的人,从不多言,浑身上下收拾的干净利索,像一匹高头大马,现在却变得浑身浮肿难看,衣服凌乱不堪,披头散发地哀号着,甚至还有一缕头发不时扫过父亲那睡着的脸上。”通过母亲“平实”的“严谨”、“干净利索”与“现在”的“浮肿难看”、“披头散发”对比,突出了父亲去世后母亲的伤心欲绝,所受打击之大!读了整篇课文我知道:三四岁儿童的天真,不知道父亲去世后对这一家庭的威胁有多大,()以后的家庭、事业重任都交给了自己。写出了一个三四岁儿童的天真、可爱、无知。《童年》这本书真是越来越有意思、越来越好看了。这本书还给我了很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篇三:童年第一章读后感作者一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的描写父亲去世这一家庭重大事件以及与外婆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抓住外婆富有特征的外貌和生动活泼、风趣盎然的语言,表现了外婆的善良、乐观、坚毅的性格。与母亲、外婆的悲痛欲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廖沙对父亲去世时的感受,真是" 少年不识愁滋味”!唯有如此,才更真实,更添悲剧色彩。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_1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一个本来不喜欢读小说的我,总是有头无尾,从未完整读过一篇长篇小说,可是,自从妈妈给我买了《童年》,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 可怕的外祖父,坚强善良的外祖母,争家产的两个舅舅,无助的母亲,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充满欺凌。第一章中,阿廖沙的父亲就去世了,而就在这时,阿廖沙的母亲生了一个男孩。“我们”乘着船,住进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家充满仇恨,两个舅舅强烈争夺家产,外祖父也不甘示弱,不给他们。在外祖父家打工的茨冈和阿廖沙成为了朋友。因为外祖父经常打“我”,所以茨冈就把能少挨揍的方法教给了我,从此,他们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是,他在一次抬十字架时,十字架夺去了他年轻旺盛的生命。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阿廖沙唯一最亲近的人,外祖母每天给“我”讲故事,每天陪我、和我睡。 现在,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我流过泪,与他同苦;我欢笑过,与他同乐。 记得一次,妈妈也打过我,我气得关上门,躺在床上,轻轻地抽泣。后来,妈妈用钥匙打开了门,妈妈后悔地说:“恬洋,对不起,我当时不应该打你,但是,你也不应该做出令妈妈伤心的事呀!”我瞥了她一眼,心想:打了人,说声对不起就好了吗?后来,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做错的事,就

原谅了她。 高尔基,我想对您说:“您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生活中的强者,我一定向您学习!”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第二章写的是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

投资学读书感悟

投资学读书笔记与感悟本杰明?格雷厄姆,其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的投资者,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沃伦?巴菲特,世界着名天才投资者,被称为“股神”,福布斯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世界级大富翁。还有马里奥?加比例,格伦?格林伯格……通过这本书,我又接触并了解到了更多投资学领域的着名人士,读到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忠告,建议和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摘抄和感想。 价值投资者永恒不变的原则是——只投资于市场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资产。价值投资理论的要诀:价格低于价值,并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价值投资者就该买入该证券。通俗的说就是在安全的情况下,低买高卖。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经济价值毫不关心,而是将精力集中于交易数据,即证券价格的波动性以及交易量,以此来研究预测证券未来价格走势。你必须知道自己有何学识,并要能够区分一般的能力和与生俱来的理解力。通俗的说就是要充分的了解自己,寻找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理性投资,理性做事,不至于在超越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上遭遇失败。谨记债券市场上的名言——“不要与历史记录抗争””趋势是你的朋友”“卖掉跑输的马,让跑赢的马继续参赛”,看似简单的话语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或许每个人都能理解,但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吗?不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巴菲特可能不会脱颖而出,也就是个普通人。秉持稳健投资和集中投资的理念,保住资本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是像巴菲特一样谨慎的投资者投资市场的基础,是所有投资策略的基石。然而,保住资本额并不意味着咋投资市场上畏首畏脚,而应该积极展开管理风险,就是说要学会多方向投资,预测风险等等。充分了解股票投资,不了解股票市场就像是打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一样,最终的结果只会一败涂地,包括股票的概念,股票的发行,股票的交易,股票的种类,构成……做好投资前的准备工作,不管在哪个阶段,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的投资态度,不然不仅得不偿失,还会影响下一步的正常投资。从新闻上看到了股民的种种反应,总觉得良好的心态太重要了,毕竟这是投资,有风险,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尽量调整心态,期望值不要太高。追求简单,避免复杂:这是巴菲特给投资者的一个建议,也是他自己百试不爽的投资方式,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作为普通投资者,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把握好两件事:投资什么,什么时候投资。就像前面说的低买高卖一样。 放长线钓大鱼。投资者应该相信,即使是小钱,只要看准好公司,长期投资也可以发大财,就是说对于投资者来说,分析的要尽量透彻,然后就是买入等待,“短线而言,股票市场投票机,人气旺的股票走高。但是,长线来看,股票市场是体重计,本只好的股票永远不会寂寞”。“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家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他十分钟“,这是巴菲特对于持股事件长短的形象说明,他善于长期持股,但是,很显然,前提是已经分析出这是优质股票。看了关于巴菲特等人的投资学着作后,才真正把他们当作风云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机电工程学院 读书笔记 站在时代前列的祖 学号: XXX 专业:机械工程学生姓 名: xxx 2012 年11 月 站在时代前列的祖国 XXX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正式召开,站在这个时间去看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会让人就得振奋、感激、感慨。从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到一个

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所在。放眼回顾几十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每次的回顾,会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如同窒息般的疼痛,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的中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也有着惊天动地的奋斗。鸦片战争以后, 列强的侵入使祖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 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才鼓起亿万人民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的勇气,才有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社会变革,都是在寻找适合中国的道路,一次次的失败与教训奠定了我们重要翻身的基础,我们对新的社会力量的渴望,对建设新社会的寻求,迫使我们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一一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使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奋斗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更加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我们这一代人只能通过历史去感知祖国的伟大,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祖国的发展,祖国的进步,在我们内心中国是世界中的一个奇迹,我们时刻充满着骄傲与自豪。我眼中的祖国是如何? 一、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始终坚信的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此道路上接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它们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

红岩第一章读书笔记

红岩第一章读书笔记 篇一:红岩第一章读后感16 红岩读后感第一章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

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篇二:红岩第一章读后感15 红岩读后感 在新中国的文本里,能够完整地全方位展示第一共和国的社会面貌的,我见过的竟然是《红岩》第一章,与这篇并非纯文学小说相比,我国很多享有盛名的纯文学大师们,描写的角度都显得太狭隘,太个体化,仅仅展示了与自己私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范围,而在《红岩》当中,闹市,街道,工厂,大学,商店,就这么一笔两笔地勾勒了出来,那嘈杂的,混乱的,喧嚣的,光怪陆离的世界,那个一切都在生长之中而一切都并不成熟的充满野性欲望的世界,那是一个并不完美却有着无限可能的活着的社会,在那里你或许没有钱,没有保障,没有权,但是,至少,你还拥有自由。自由,是一切可能的开始,办报的自由,卖报的自由,开店的自由,摆摊的自由,反抗拆迁的自由,把国保轰出大学去的自由,观看低俗电影的自由,这里面每一项自由都是庸俗的,低俗的,媚俗的,不可分割也不能剥夺的,它们就构成了一种反崇高的,真实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像包围我们的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在拥有的时候不觉得珍贵,在失去的时候才能感到窒息的痛苦。 这个生活世界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是需要我们捍卫的。什么是权利,权利就是在街头摆地摊的自由,就是听黄色歌曲,读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自由,就是上电影院看《出水芙蓉》的自由。就是一个人可以按照他的心愿来主宰自己而不被人干预不被人强制的自由。 篇三:《红岩》第一章读后感8

童年第一章读后感6篇

童年第一章读后感6篇 我读了这本书,我就得高尔基的童年是悲惨,他没有父亲的关爱,在他6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他,即使这样他自己很坚强。 《童年》一书讲了高尔基的父亲死后,高尔基与他的外祖母跟母亲来到外祖父家里。在外祖父家里。高尔基收到了外祖母的疼爱,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吵闹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自 私与贪婪。后来,伴随着母亲的去世,高尔基走向人间。 我觉得,高尔基的家庭似一个小社会,充满了善与恶。高尔基的童年不是似我们一样欢乐的童年。而是充满悲伤与痛苦的童年。他在这样痛苦的童年中能够成长为一位大文豪,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正是因为他童年痛苦的生活激发了他写作的灵感,才使他闻名世界。《童年》让我知道了只有经历磨难才能获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生活跟高尔基一样,历经了千辛万苦,但他们最终获得了成功。音乐家贝多芬遭受病痛,双目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然而,正是这样的磨难让贝多芬不甘向命运低头,创作了向命运挑战的《命运交响曲》。德国音乐家海顿,从小生活困苦,正是在这逆境的生活中,海顿勤奋努力,成为一代“交响乐之父”。他们的成功是源自于苦难的经历。是不甘向命运屈服的结果。 我相信,你们要是读了这一本书,可定也会似我这样喜欢吧!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

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这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再看看我们,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这个人一番。而高尔基这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这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 高尔基这种坚强的品质值得我们的学习,因为童年的艰苦生活,他获得了坚强的力量,最终于成了一名伟人。他的这种坚强不屈,敢于面对困难并勇于克服苦难的精神是我应该好好学习的。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着作《童年》。《童年》它与《在人间》及《我的大学》被人们称为“自传体三步曲”。高尔基的童年悲惨,令人怜悯。书中阿廖沙父母双亡,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最疼爱他。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他还经常受到外祖父的毒打。俩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勇敢的走了过来。这令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这个年代人心的丑陋。 相对于我的童年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差地别!我们的童年是如此的灿烂幸福又美好,如此的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没有多少苦痛。有

童年第二章读书笔记

童年第二章读书笔记 童年第二章读书笔记 体会片断:“回想起那段日子,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我安慰自己说也许是我记错了,那并不是真的,可事实就是事实。” 阿廖沙不愿承认那段在外祖父家的生活是真的,也许是一个十分悲惨的结果,因为这是一个开头,所以要往后读才能知道“我”为什么不愿说那是真的。 “外祖父的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就连孩子们,也都争先恐后地加入这个行列。” 读到这句话,我十分的震惊。现在都是以爱去面对每个人的,而“外祖父”的家里却没有了一丁点儿爱,全是透彻的恨,想想和上文联系,怪不得“我”不愿承认那段生活。 “他的脾气太坏了,从来不与人为善,总是摆出一副打人的架势来” 因为“外祖父”的脾气不好,所以“我”的两个舅舅才要闹分家,有其父必有其子。 “我知道,别人都有点儿怕我母亲,外祖父跟她说话也是小心翼翼的。” 上句说“外祖父”那么脾气不好,脾气恶劣的人跟“我”母亲说话也小心翼翼,可见她的威性十分高。 “每一下抽到萨沙身上都会落下一条红红的肿线,表哥

杀猪似的叫声震耳欲聋。” 这句可见“外祖父”是多么严厉。“肿线”说明他打的十分重,丝毫手下不留情,真是不可想象他怎么能下得了手。 阅读心得: 作者高尔基在本文中揭示了俄国普遍家庭里的现象---- 有着极大的仇恨。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软弱与腐败,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代表性、普遍性特征。阿廖沙的单纯恰巧与这个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童年第二章读书笔记第二章写的是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尤金《代理问题和企业理论》个人读书笔记

《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读书笔记 碎碎片片 文章题目: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作者:尤金·法玛(Eugene F.Fama) 尤金·法玛教授可以称得上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法玛教授1939年2月14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储塞州波士顿,是意大利裔移民的第三代。1960年毕业于马萨储塞州Tufts大学,主修法文,获得学士学位,这就是一个看起来不像是日后会成为财金学界大师的开始。1960-1963年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攻读MBA,1963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股票市场价格走势”。1995年,比利时鲁文大学授予法玛荣誉博士学位。尤金·法玛在就读Tufts大学与芝加哥大学时参加了诸多的学术团体。 法玛教授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包括投资学理论与经验分析、资本市场中的价格形成、公司财务、组织形式生存的经济学。他在经济学科的若干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金融学独立为一个学科以及成为经济学中一个独立领域的进程中,是当之无愧的先驱。 出处:本文原载于[美]《政治经济学杂志》第88卷第2期(1980年),第288-307页。 一、写作动机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关注着企业中的决策是由非股东的管理者的行为而产生的激励问题,导致企业“行为”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但这些理论舍弃了古典的企业模型——经营企业仅仅是为了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是统一的,而赞成集中研究控制企业但不拥有企业并与古典的“经济人”相去甚远的管理者的动力问题。代表有,鲍莫尔(1959)、西蒙(1959)、西尔特和马奇(1963)以及威廉姆森(1964)。 最近,经济学文献倾向于舍弃古典的企业模型但接受古典的经济行为形式,企业被认为是生产要素间的一系列契约,每一种要素为其自我利益所驱使。因此,强调在组织中通过契约来界定产权的重要性。代表有,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1972)与詹森和梅克林(1976)。 作者认为,阿尔奇安和德姆塞斯,詹森和梅克林的见解——将企业看作是生产要素间的一系列契约——是远远不够的。在古典理论中,代理者是企业的化身,既是管理者又是剩余风险的承受者。但,这种见解不能解释,现代大公司里企业的控制权和证券所有权是分离的。 二、主要观点 在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观点中,证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可以解释为经济组织的有效形式。作者放弃了公司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所有者的假定,并把企业家的概念搁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将管理与承担风险两种职能归给企业家,而着两种职能在将企业称为是一系列契约时,自然被作为分离的要素来处理。企业为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所约束,被迫改进有效监督整个队伍及其个别成员业绩的手段。另外,企业的个体参与者,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内外部都要正确面对市场为他们的服务所提供的准则和机会。 三、分析框架 1、企业所有权概念的不相干性 管理是一种有特殊作用的劳动——协调投入活动和贯彻投入要素间达成的契约,都有“决策”的特性。风险承担者的作用,即接受不确定性和在每一个生产期结束时总收益与总成本间可能为负的结果。通常,风险承担者通过事先提供财富来保证契约的业绩。以这种方法,承担风险的职能和资本与技术的所有权就被结合起来。然而,资本所有权不应与企业所有权混为一谈。因此,理解控制企业决策并不必然是证券持有者的天职第一步是,消除企业由证劵持有者拥有的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第二步,摒弃企业家这一角色的观念。 2、管理和承受风险:更仔细的考察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篇一:《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1101班刘春竹 学号1111040111 《古代社会》 路易期?亨利?摩尔根,是美国著明的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据了解,摩尔根是历史上少见的在东西方世界都广受尊重的科学家之一。他曾于185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进步委员会会员并于187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关于《古代社会》这本书,也是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摩尔根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印第安人的实地考察、对从朋友手中获得的资料的整理及对一些历史典籍的阅读。摩尔根的艰辛研究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

恩格斯就是在摩尔根的研究基础上写下了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的。 《古代社会》的第一编是《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作者认为:“发明、发现是互相建立在累进的关系之中的,各种制度则是立于展开的关系之中的”,并且指出:“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归纳于两个一般行的方案之内:第一个方案是一个人为基础,是纯粹一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东西,组织单位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第二个方案是一领土及财产为基础的,可以区别的一种国家。”作者在后来的论述中也是延续着这种思想来论证人类文明的进程的,从第一方案过渡到第二方案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人类社会也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从而体现出

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作者的进化论观点。在《生存的技术》一章中,摩尔根提出了人类食物的五种类型:在有限的住地上以果实草根为为食物的自然生活——天然食物;鱼类生活(最早的人工食物)——鱼类食物;借栽培而来的淀粉性食物生活——淀粉食物;肉类及乳食的生活——肉类和乳类食物;由农业而发生的无限制的食物之生活——通过田野农业而获得无穷食物。 第二编为《政治观念的发展》,在此张摩尔根真的是煞费苦心。本章的主要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对易洛魁部落联盟进行考察,收集了许多可靠、翔实、丰富的资料。因为摩尔根曾为塞内卡部落与白人地产投机公司打官司,维护了该部落的土地权利,从而赢得了印第安人的信任,并被该部落的鹰氏族认作义子,赐予“裂缝间的桥”的名字。这就便利了他对印第安人社会组织、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婚姻家庭的研究。

简爱第一章读后感

简爱第一章读后感 (一)书的第一章写的是小孤女,她叫简。爱,是个孤儿。她被里德舅舅收养,不久里德舅舅去世了,而里德太太对她一点都不好,经常打骂她,她非常讨厌里德太太。虽然她百般努力,但仍然难以讨得舅母的喜欢。那是一个下大雨的冬日午后,天空阴云密布。她很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她就不必和里德舅妈的三个孩子一起散步了,每次散步回来,她的手脚都冻得麻木,还要被佣人嘲笑,所以她讨厌极了。她的舅妈很讨厌她,总是在客人面前说她的坏话,让他们都疏远了她。所以她只能躲进隔壁的小餐室里,她觉得很快乐。餐室里有一个书架,里面有很都书,她拿下来一本,是《英国鸟类史》正当她沉浸在书里时,餐室的门被推开了。是约翰。里德,是他舅妈的孩子,他说:“嗨,那个讨厌的丫头,你在哪?”“什么事呀?”“你应该说,什么事呀,里德少爷?”约翰。里德已经14岁了,比她大4岁,一副病态样,喜欢暴饮暴食。舅妈却很宠他。几乎天天想办法欺负她,佣人们都装作看不到,而里德太太任由她的儿子打骂我。“我在看书。”“你没有资格动我们家的书!”简。爱很生气,和约翰。里德打了起来,打的约翰。里德嗷嗷大叫,里德太太来了,说:“你怎么能打少爷呢?”说后,让拥人把她关到小红房子里。那是里德舅舅咽气的地方,里面阴森恐怖,没有一点阳光。简。爱在里面分害怕,哭着说,别把我关在里面好吗?我害怕!

依然没有人管她。简。爱哭着昏了过去,什么都不知道了。当她再次醒来的时候,是躺在自己的床上,神智有些模糊。五分钟后,才知道,自己原来生病了。晚上了,她躺在床上,她从艾博特与贝茜的交谈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父亲是一个穷牧师,他父母结婚一年后,父亲染上了斑疹伤寒,我母亲从父亲那染上了同一种病,结果他们都双双去世了。简。爱快到学校了去了。这样一来,使她信心倍增,希望自己快快好起来,里德太太也很少理她,不允许孩子接近她。自己单独用餐,独睡一个房间。从那件事往后,约翰依然对我动武,简。爱狠狠地回击了他,他又哭着找舅妈去了。舅妈大叫道,别给我提她,给你们说过了,不要靠近他。舅妈上来,对我说,不要离开房间半步。“要是里德舅舅还活着,他会怎么说你?”“你说什么?”“里德舅舅在天堂,你做的事他看得清清楚楚,我爸爸妈妈也看得清清楚楚。他们知道你关我,还巴不得我死掉。你不怕他们来抓你吗?”里德舅妈听了这话,狠狠地给了我两记耳光,二话没说就扔下我走了。两个月后,圣诞节到了,大家互换礼物,当然一切与我无关。等客人散去,贝茜才上楼,她有时端上来一个小面包、奶酪饼什么的做我的晚餐。她坐到我床上看我吃。吃完后帮我把被子塞好,亲了我两下。贝茜成了我最喜欢的人。这一章写出了简。爱是一个小孤女,很可怜。被舅妈和孩子们所折磨。我很同情她。简爱第一章读后感

《童年》第一章读书笔记

《童年》第一章读书笔记 《童年》第一章读书笔记1 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生动活泼,风趣盎然。早已过不惑之年的高尔基,以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深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生动,非常口语化,非常适合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境;情节画龙点睛,人物栩栩如生。不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这个显着的特点和优点。 《童年》开篇就写得十分精彩。它可以摘出来绝不止一篇优美的散文。从译者加的标题就可以大体知道本章内容:一、“外祖母的出现”;二、“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亲的安葬”;四、“伏尔加河上的风光”。《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许多篇这样的优美散文组成的。《童年》可以比拟为一串珍珠项链,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比如本章就藏着好几颗这样的珍珠。 《童年》第一章读书笔记2 作者一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的描写父亲去世这一家

庭重大事件以及与外婆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抓住外婆富有特征的外貌和生动活泼、风趣盎然的语言,表现了外婆的善良、乐观、坚毅的性格。与母亲、外婆的悲痛欲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廖沙对父亲去世时的感受,真是” 少年不识愁滋味”!唯有如此,才更真实,更添悲剧色彩。 《童年》第一章读书笔记3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童年第三章读后感

童年第三章读后感 篇一:童年第三章>读后感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写的是高尔基在面包店和杂货铺工作的日子,在这一段时间,发生了一件悲痛的事:“高尔基的外祖母去世了。”我觉得,一个人坚强与否是看他怎样面对>挫折和失败。高尔基就是一个坚强的人。 后来,高尔基与“霍霍尔”离开面包店,来到乡下,在一个杂货铺工作,可是由于农民烧房子后,出于对愚味的农民的看法,离开了杂货铺,带着新生的力量离开了洛马斯开始了新生活。 我觉得,虽然小说最后主人公没有上大学,但是,他却上了另一所更好的大学“社会”!高尔基在他的大学里,吸允着社会发展,创载各种财富。 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定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灵魂的洗礼,心里如雨后的晴空一样清新蔚蓝。 篇二:童年第三章读后感 印象中,童年是美妙的、快乐的、>幸福的,是值得回忆的…… 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 童年第三章主要写了因为聪明机灵而被祖父看好的“小茨冈”被心存嫉妒的米哈伊尔和雅可夫害死的>故事。“小茨冈”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了得到夸奖而不择手

段也是他悲惨下场的原因。 “小茨冈”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和阿列克谢成为了好朋友,经常替阿列克谢挨打,还教给他挨打时降低疼痛的秘诀。“小茨冈”上街采购时经常偷东西,两个舅舅还不停怂恿他,这使他的“聪明机灵”用错了地方并且不停发展,就像书上说的“他被压扁了,扭曲了,埋没了。作者通过这一艺术形象,向旧社会提出了沉痛而有力的控诉。” 篇三:童年第三章读后感 第三章分四大块,即由四篇散文或短篇小说组成。它们也可以有明确的标题。一、“一双金不换的手”。伊万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 二、“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万和外婆;三、“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四、“小茨冈的惨死”。别号“小茨冈”的伊万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养子,从他生下来被遗弃到他的惨死,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小茨冈是个善良、勤劳、能干的小伙子,是“我”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他的惨死,跟自私卑鄙的兄弟两人直接有关,但根原还在于造成自私卑鄙等劣根性的社会顽症。

13《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一、作者简介 C·赖特·米尔斯(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米尔斯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这两个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代表作有《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权力精英》(1956)和《社会学的想像力》(1959)等。50年代初他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二、全书概述 《社会学的想象力》全书共分为十章,在第一章米尔斯简述了本书的核心观 点: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社会学家应该如何想象。在第二到六章,米尔斯考察了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一些偏向,展开了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批判,主要涉 及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与科层制。在评述了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后,在第七到十章,米尔斯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社会学发展的展望,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注 重人的多样性、对历史的运用、理性与自由,以及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政治角色。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中心从欧洲移向了美国,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独树一帜。在米尔斯所处的时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社会科学得到了极大繁荣,同时许多社会学家跻身政府名门。米尔斯表示,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界定社会科学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意义。具体确定有哪些努力在背后推动着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发展,点明这种想象力对于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连带意涵,或许还要就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必备条件给出一些 建议。通过这些方面来揭示今日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用途,并点到即止地谈谈它们 在美国当前的境况。” 总的来说,米尔斯认为,任何社会研究都应该探讨人生、历史以及两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联,他反对将社会科学当作一套科层技术,靠方法论上的矫揉造作来禁止社会探究,以晦涩玄虚的概念来充塞这类研究,或者只操心脱离具有公共相关性的议题的枝节问题,把研究搞得琐碎不堪。他认为,“可以被称为经典社夏 日之阳新闻传播广 告 考研

童年昆虫记读书笔记各十篇

童年昆虫记读书笔记各十篇 童年读书笔记十篇 第一章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优秀女性的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 第二章可以分三大块,也就是三篇优美、精彩的散文.它们可以分别标题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小说写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 第六章写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这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这个逆子的凶恶嘴脸和丑恶行径,也客观地暴露了千千万万小市民家庭的尖锐矛盾.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阿廖沙“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角色,写得有声有色,相当精彩,可以推出一篇标题为“我注视街上的敌情”的优美散文.这次“战斗”中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砖头砸伤了手,造成了骨折.

第七章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 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 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 厉残酷,人人害怕.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 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下篇主要 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上篇 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我”家里家 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 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 要理由. 第三章别号“小茨冈”的伊万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 外婆的养子,从他生下来被遗弃到他的惨死,写得有血有肉, 有情有爱.小茨冈是个善良、勤劳、能干的小伙子,是“我” 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他的惨死,跟自私卑鄙的兄弟两人直接 有关,但根源还在于造成自私卑鄙等劣根性的社会顽症. 第五章可分上、下两篇: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自讲述 自己的苦难身世.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 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 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他对“我” 的好奇心有问必答,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透彻明了.

呼兰河传第二章读后感

呼兰河传第二章读后感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是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 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平淡得像秋水一样,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抛不开,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 呼兰河畔的生活,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个大泥坑。那里人是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

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虽然这么愚昧,这么这个样却在这么个家庭还有这么个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炊烟一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萧红的死一样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大好时光吧。 作者描写童年时的爱玩的花园: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特别喜欢这一段,几翻就翻到,快背得出来了,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

投资学读书笔记与感悟

投资学读书笔记与感悟 本杰明?格雷厄姆,其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 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的投资者,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沃伦?巴菲特,世 界著名天才投资者,被称为“股神”,福布斯排行榜上 名列前茅的世界级大富翁。还有马里奥?加比例,格 伦?格林伯格……通过这本书,我又接触并了解到了 更多投资学领域的著名人士,读到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忠告,建议和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摘抄和感想。 价值投资者永恒不变的原则是——只投资于市 场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资产。价值投资理论的要诀:价格低于价值,并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价值投资者就该买入该证券。通俗的说就是在安全的情况下,低买高卖。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经济价值毫不关心,而是将精力集中于交易数据,即证券价格的波动性以及交易量,以此来研究预测证券未来价格走势。你必须知道自己有何学识,并要能够区分一般的能力和与生俱来的理解力。通俗的说就是要充分的了解自己,寻找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理性投资,理性做事,不至于在超越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上遭遇失败。谨记债券市场上的名言——“不要与历史记录

抗争“”趋势是你的朋友““卖掉跑输的马,让跑赢的马 继续参赛”,看似简单的话语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或 许每个人都能理解,但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吗?不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巴菲特可能不会脱颖而出,也就是个普通人。秉持稳健投资和集中投资的理念,保住资本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像巴菲特一样谨慎的投资者投资市场的基础,是所有投资策略的基石。然而,保住资本额并不意味着咋投资市场上畏首畏脚,而应该积极展开管理风险,就是说要学会多方向投资,预测风险等等。充分了解股票投资,不了解股票市场就像是打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一样,最终的结果只会一败涂地,包括股票的概念,股票的发行,股票的交易,股票的种类,构成……做好投资前的准备工作,不管在哪个阶段,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的投资态度,不然不仅得不偿失,还会影响下一步的正常投资。从新闻上看到了股民的种种反应,总觉得良好的心态太重要了,毕竟这是投资,有风险,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尽量调整心态,期望值不要太高。追求简单,避免复杂:这是巴菲特给投资者的一个建议,也是他自己百试不爽的投资方式,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作为普通投资者,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把握好两件事:投资什么,什么时候投资。就像前面说的低买高卖一样。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范文威廉·富特·怀特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1936 至1940 年间怀特通过对“科纳维尔”进行实地研究,撰写了《街角社会》一书。该书是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街角社会》是怀特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一、关于研究方法的体会 《街角社会》是从科纳维尔的街角帮写起的。怀特以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生活中,首次将参与观察法引入城市社区的研究。怀特对街角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1、新方法的尝试 怀特在附录中提到,通过颇有兴趣的阅读林德夫妇的《中城》和卡罗琳·韦尔的《格林威治村》,怀特很有收益。但是随着他研究的深入,却意识到他所从事的社区研究并不是按照上述书中的研究路子。“当时能读到的其他许多社会学文献往往是从社会问题方面来看待社区,所以根本不存在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系统的社区》。”之后,怀特通过阅读

社会人类学方面的文献——马林诺夫斯基关于原始部落的研究——发现虽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同,但是其中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鉴并可以实施的。 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怀特得以真正的“进入”社区,并将这种方法从人类学领域扩大到了社会学领域。这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说以往的研究是一张社区整体状况的照片,那怀特的街角就是一部社区动态历程的电影。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怀特重视对科纳维尔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研究,通过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生活状况、互动模式以及规则等内容分析整个社区社会结构,而不是整体的描述街区概况。怀特这种研究方法的尝试对我也很有启发。社会研究的方法仅限于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引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在面对具体研究对象时,要灵活的选取方法。 2、研究设计小处着眼 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往往残酷。怀特在最开始想要自己的研究同时涉及到科纳维尔的历史、经济、政治、政治、教育和娱乐模式、教会、公共卫生保健,以及——尤其是——社会态度。然而,这显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当怀特拿着这份计划书去寻求建议的时候,有人泼了一盆很好的冷水。“我这部巨作刚开始就被亨德森泼了冷水。他对我说,我在这个领域中几乎还什么也没做过,所以不应该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