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55水泥浆配合比编制说明(复印件)

M55水泥浆配合比编制说明(复印件)

M55水泥浆配合比编制说明(复印件)
M55水泥浆配合比编制说明(复印件)

编制说明

一、设计说明

55 Mpa水泥浆配合比主要用于现浇箱梁孔道压浆,稠度设计为14S——18S。

二、原材料

1、水泥——选用临澧冀东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冀东牌”P.O52.5级

2、膨胀剂——选用山西黄藤HT-MA孔道压浆剂,外掺10%

3、水——饮用水

三、确定水灰比

依据JTJ040-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宜为0.40~0.45,掺入适量减水剂时,水灰比可减小到0.35。

取W/C=0.37

四、初步确定配合比:

假定容重为1950(kg/m3)初步确定配合比为:

水泥:水:外=1:0.37:0.1

按比例进行称重配制试拌

膨胀剂:136.73 g

水泥:1367.3g

饮用水:505.9g

用水泥浆稠度仪测稠度为17S,测容重为1950 kg/m3

拌和后观测水泥浆3h泌水率为1.0%,3h膨胀率为1.0%;泌水在24h内重新全部被浆吸回。

五、确定水泥浆配合比:

确定水泥浆配合比为:

水泥:水:外=1:0.37:0.1

则每方水泥浆各种材料用量为:

膨胀剂:136(kg)

水泥:1367(kg)

饮用水:506(kg)

六、水泥浆试验结果汇总表

配合比设计参考资料: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1、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应按要求对进场原材料进行复检,然后采用合格的原材料同时配制多种配合比作为拟试验配合比,并对拟试验配合比混凝土的总碱量和Cl-含量进行计算,考察二者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调整原材料或配合比参数。 2、水泥供应商应向用户提供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材种类和数量,施工单位应对水泥供应商提供的上述资料进行确认。只有当各种原材料的品质满足相应要求时才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3、混凝土施工前,应按要求,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和料、专用复合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质量检验报告进行进场检查。 4、拌和站原材料要分类堆放,做好标识,表明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时间、检验情况等。 5、水泥、外加剂、外掺料等材料要妥善保管,作好防潮、防雨;按进场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储存,确保材料在有效期内使用,如果已超过规范规定的有效期,使用前必须经过重新试验,按试验结果判定是否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 6、严格计量工作。拌和站自动计量系统必须经过计量检定部门的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7、配合比必须经监理机构验证并书面批复后,方可依据批复的配合比施工,没有批复的配合比严禁使用。 8、在开盘前,试验人员要进行砂、石含水量试验,认真换算施工配合比,填写施工配料单,下发给工地技术负责人,并作好标识;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检查,

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 9、由试验人员负责砂、石材料含水量的检验,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的检验以及夏季施工原材料的温度及拌和物温度的检验,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施工配合比以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要求。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

江宁区宁铜公路(禄口-铜山段)改造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配 合 比 设 计 报 告 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宁铜公路(禄口-铜山段)改造工程水稳配合比设计 一、概述 江宁区宁铜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依据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交通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江苏省交通厅质量监督站《质量技术标准汇编》GB(2003-11),监理组进行了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工作。 二、设计依据 1、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2、交通部《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交通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4、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5、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6、《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 7、江苏省交通厅质量监督站《质量技术标准汇编》GB(2003-11) 三、配合比设计 本次上面层所用集料为淳化镇采石灰岩集料,矿料为上峰孟墓厂产品,沥青为金陵实业AH-70沥青。依据要求进行了沥青和集料的各项指标试验(详见下表)。 1、水泥:该项目选用的水泥南京三龙水泥厂天宝山牌(缓凝)P.O32.5级水泥, 终凝时间大于6个小时,经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可以采用。其主要技术指标试验结果见表: 水泥原材试验结果表

M20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G307吴堡至绥德改建工程 M20水泥砂浆配合比 设计说明书 榆林市天元路业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G307吴堡至绥德改建工程试验段LJ1LJ2合同段工地试验室

目录 一.设计依据 (1) 二.设计要求 (1) 三.原材料情况 (1) 1.水泥 (1) 2.砂 (1) 3. 水 (2) 四.配合比设计过程 (2) 1.计算试配强度 (2) 2.计算每立方米砂浆的水泥用量 (2) 3.计算每立方米砂浆的砂用量 (2) 4. 确定用水量 (3) 五.调整试配 (3) 六.确定理论配合比 (3)

M20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2、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4、JGJ/T 98-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5、《G307吴堡至绥德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要求: 1、强度:28d设计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 28d配置强度为23.0MPa。 2、砂浆设计稠度为50-70mm。 3、使用部位:盖板砂浆填塞。 三、原材料情况 1、水泥:山西华润福龙水泥有限公司(润丰牌P.O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表一 2、砂:吴堡黄河三星砂厂,细度模数为2.62。表二 3、水:榆林市绥德县路家洼,本地饮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过程: 初步确定砂浆各组成材料用量: 1.计算试配强度(28d设计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0MPa) 由公式:f cu,o=f cu,kσ=20×1.15=12.0 f cu,o—砂浆配制强度(MPa) f cu,k—砂浆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砂浆强度标准差σ=1.15 试配强度确定为23.0MPa。 2.计算每立方米砂浆的水泥用量 由公式 Qc=1000(R-β)/(α*f ce) αβ-砂浆的特征系数,根据设计规程分别取3.03、-15.09。 f ce-水泥28d抗压强度计算值42.5×1.0=42.5MPa。 R-砂浆试配强度(MPa) 将f ce、α、β代入上式中, Qc=1000×(23.0+15.09)/(3.03×42.5)=296kg 因工地现场实际情况,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确定每立方米砂浆的水泥用量为390kg。 3、计算每立方米砂浆的砂用量 依据规范要求,每立方米砂浆的砂用量应按砂在干燥状态的堆积密度值作为计算值,实测堆积密度为1630kg/m3,每立方米砂浆的砂用量1630kg。 4、确定用水量 根据砂浆稠度要求,选用每立方米砂浆的用水量为260kg。

1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1.doc

1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1 科左后旗鸿盛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制度 1.总则 1.1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混凝土产品合格率100%。 2.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结构: 2.1公司经理是公司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领导质量代表人(即:质量总监)主任工程师、质量技术部及实验室,质量技术部负责公司的质量技术管理工作。3.质量技术部的工作职责: 3.1签发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负责产品过程的质量监控。 3.2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的技术要求,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 3.3负责编制特殊工程的质量计划、处理用户质量异议和质量问题,及时上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 3.4协助主任工程师处理客户投诉及产品质量事故,积极协助实施公司下达的生产技术质量达标工作。 3.5对产品的生产、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及作业标准、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对检验合格原材料签发原材料准用证。 3.6制定检查标准,并稽核质量检查人员是否正确实施。

3.7负责质量异常的妥善处理。 3.8检验仪器与量规的管理与校正,及库存品的抽验。 3.9对原材料供应商,外加剂工厂供应商等交货质量进行整理与评价。 3.10制定巡回检验的管理与分析,专案研究并作改善,预防再发防止措施。3.11对客户投诉案件进行分析并实施落实改进措施。 3.12负责资料回馈相关单位。 3.13执行质量管理日常检查工作。 3.14做好质量保证作业。 3.15研究制订并执行质量管理教育训练计划。 3.16制定质量管理规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3.17负责其他有关质量管理事宜。 3.18参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及试制。 3.19定期向主任工程师报送有关质量技术报表。 4.搅拌楼、运输组、泵送组、采购等相关部门,必须协助质量技术部共同做好质量监控工作。 5.生产过程质量技术管理: 5.1所有原材料(水泥、砂石料,掺和料、外加剂)必须

孔道压浆C55水泥浆配合比组成设计

C55T梁孔道压浆的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依据 本配合比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进行设计计算,设计稠度14~18s。 二、材料的选用 1、水泥:“草原”牌P·O52.5R,比重3.1g/cm3; 2、水:饮用水,符合JTJ041—2000规范混凝土拌合用水要求。 3、压浆剂:采用武汉浩源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FDN—U型水泥压浆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 4、减水剂:采用武汉浩源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FDN—1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 三、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 1、计算每m3水泥浆的水泥用量 m co=1000/(1/ρc+w/c) w/c=0.32,1000/(1/3.1+0.32)=1000/0.64=1563kg w/c=0.35,1000/(1/3.1+0.35)=1000/0.67=1493kg w/c=0.38,1000/(1/3.1+0.38)=1000/0.70=1429kg 2、计算每m3水泥浆的水用量 m wo= m co×(w/c) w/c=0.32,1563kg×0.32=500 kg

w/c=0.35,1493kg×0.35=523 kg w/c=0.38,1429kg×0.38=543 kg 3、计算每m3水泥浆的压浆剂用量 m GJ= m co×12% w/c=0.32,1563kg×0.12=188 kg w/c=0.35,1493kg×0.12=179kg w/c=0.38,1429kg×0.12=171kg 4、计算每m3水泥浆的减水剂剂用量 w/c=0.32,1563kg×0.01=15.63kg w/c=0.35,1493kg×0.01=14.93kg w/c=0.38,1429kg×0.01=14.29kg 四、其试验结果见下表 五、成果分析与设计配合比的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1、砼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2、搅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3、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4、由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要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中原材料的重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砼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 5、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 6、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7、搅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物掺和料为±1%;外加剂为±1%;粗细骨料为±2%;拌和用水为±1% 8、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 一、生产管理 1、工区工程部根据施工情况,提前4小时以上时间出具含砼等级、数量、使用时间及使用部位的供砼申请单给试验室,试验室在接到工程部提供的供砼申请单后,提前3小时以上时间出据砼施工配合比。 2、拌和站调度在接到技术及试验的供砼申请单后,1小时内下达混凝土施工任务单,连同施工配合比一并交给值班的搅拌站操作员。 3、搅拌站操作员根据施工任务单通知罐车及装载机在30分钟内到位,并在30分钟内调试好搅拌站,保证正常按时拌合。 4、材料准备:砂、石子、水泥、外加剂要保证有一定的库存量。搅拌站调度要随时掌握工地施工进展情况,以及全天混凝土生产情况,根据材料库存量情况随时与物资部保持联系。材料不足应提前一至三天告诉物资部进料、以保证施工用砼。 5、搅拌站操作员根据施工任务单生产合格的混凝土。 二、混凝土运输管理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1.概述 四川毛滩电站位于四川夹江县顺河乡境内的青衣江干流上,是千佛岩电站至青衣江汇口河段推荐的两级规划方案中的第一级。采用河床式长尾水渠开发方式,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兼顾灌溉、防洪、城镇工业、生活及景观用水。 左岸防洪堤道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桩号为左防K2+101.7~K6+574.76,全长4473米,路面宽度为5~9.3米。道路设计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20cm、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为10cm,分两层施工,用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 2. 配合比设计依据: 2.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2.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 2.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2.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2.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2.7《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设计图》要求; 3. 设计资料: 3.1 左岸防洪堤顶道路是该电站物质运输通道和库区景观道路。基层水泥稳定碎 石厚为20cm,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要求值为3.0Mpa(A级交通道)。 3.2 水泥要求强度等级为32.5Mpa(初凝时间要求3h以上,终凝时间要求6h以

上)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宜;碎石集料压碎值小于30%;碎石集料中小于0.5mm 颗粒材料的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路面基 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如表1 适宜用水泥稳定颗粒组成范围表1 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3.3 施工时混合料采用厂拌,铺筑现场采用摊铺机摊铺,一层碾压成型,基层 压实度指标按98%控制。 4.设计步骤 4.1原材料选定及检验 4.1.1水泥:采用铜陵水泥厂生产的陵沪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 32.5Mpa,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范和图纸设计的要求,可以采 用。其主要技术指标试验结果列入表2中。 水泥材料试验结果汇总表表2

C50水泥浆配合比设计说明

C50水泥浆配合比设计说明 C50水泥浆拟用于G105宿松县城西河大桥箱梁孔道压浆工程。 我室于2008年10月8日~2008年10月10日对该水泥浆配合比的材料进行了技术性能检测,其各项性能均符合规范要求。2008年10月11日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了初步配合比计算成果并得到认可,2008年10月13日依据认可的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2008年10月20日、2008年11月10日、分别进行了七天、二十八天强度检测,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过程如下: 一、【设计要求及基本资料】 本水泥浆配合比设计强度为C50,稠度要求为14~18S,拟用于宿松县城西河大桥改建工程箱梁孔道压浆施工。 二、【设计依据】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三、【选用材料】 水泥:湖北省华新水泥股份公司(P.O42.5) 水: 饮用水 膨胀剂:江苏博特JM-HF高性能灌浆剂 各种材料技术指标详见后附试验报告。 四、【计算初步配合比】 1、计算水泥浆配制强度?cu,o 依据相关规范及经验资料,强度标准差取σ=2.5 MPa Rp =R+1.645σ =50+1.645×2.5 =54.1 (MPa) 2、确定水灰比(W/C) 根据规范水灰比宜为0.40-0.45,掺入适量减水剂时,水灰比可减小到0.35,考虑其耐久性及经济性要求,故取其水灰比为:W/C=0.39 3、确定膨胀剂掺量 根据膨胀剂厂家资料及经验取掺量为13%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及单位用水量 假定容重1900㎏/m3(经验取值);计算每立方米各种材料用量 ⑴水泥+外加剂+水=1900;⑵水/水泥=0.39;⑶外加剂/水泥=0.13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制度

曹县祥隆商砼有限公司 混凝土配合比动态管理制度 一、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各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性能要求和用途,按照JGJ/T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规定进行计算,并经试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进行调整后确定生产用基准配合比。 二、配合比设计和应用除应符合JGJ/T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外,还应符合与混凝土性能要求及应用有关的,现行有效的,其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的规定。 三、根据本公司常用材料设计试配,确定出普通混凝土的系列配合比备用。系列配合比每年验证复核不得少于两次,均需有原材料试验、试配计算书、经验资料,同时结合快速测定水泥强度,以及有效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历史检测数据,对配合比进行确定。 四、混凝土生产用配合比的更换、调整前提和原则: 1、根据气候/环境或季节变化进行变更或调整: ①环境气温连续五天日平均温度在5℃以上,开始应用常温配合比;(在基准配合比基础上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对生产配合比进行微调) ②环境气温连续五天日平均温度低于5℃,开始应用冬季施工配合比;(在基准配合比基础上根据环境气温实际变化情况更换适用于-10℃、-15℃或-20℃的环境温度的防冻型泵送剂并实时对配合比进行微调)

2、当原材料品质出现较大波动时(在原材料进场验收标准要求范围内),应根据品质变化情况,经试拌检验后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①水泥抗压强度、标稠用水量、粉煤灰需水量比、活性、烧失量、以及外加剂减水率变化等因素导致的预计混凝土强度等性能出现变化的或导致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出现较大波动的,为保证混凝土质量,调整胶凝材料用量或掺合料的取代率。 ②砂、石的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出现较大波动应及时调整砂率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③因砂石含泥量、泥块含量出现较大波动,应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等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④因外加剂减水、坍落度损失控制、以及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调整混凝土流动性或凝结时间的,调整外加剂掺量。 ⑤如原材料品种和产地有所变更、必须根据原材料检测结果对配合比依据以上方法和原则进行调整,或在重新设计和试配的前提下,更换配合比。 3、因环境温度暂时波动、运输距离、待料时间、施工方式、施工水平、等因素导致的可能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结构质量的情况,或为保证特殊施工方式和要求能顺利进行的情况,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及时对配合比进行相应微整。 五、根据阶段性的混凝土性能统计数据,对配合比进行基于兼顾性能质量和成本的进一步下优化,调整。

水稳砂砾配合比组成设计

国道G111线讷河至嫩江段工程建设项目 A12合同段(老莱支线) 基层水稳配合比设计 承包单位:大庆开发区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工程监理部 二OO八年三月十七日

一、设计依据 1、京加公路讷河至嫩江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二、技术要求 1、水泥 2、砂粒(含碎石) 三、材料说明 水泥:泉兴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中砂:莫旗砂场产砂粒 碎石:莫旗石场产9.5cm-31.5cm碎石 四、原材料试验结果 1、水泥 2、砂粒

3、碎石 五、设计步骤 (一)水泥稳定砂砾掺30%碎石,材料用量: 1.最大干密度 2.25g/cm3,最佳含水量为5.8% 2.按预定干密度制件 m1=P d V(1+W) V-试模体积 W-稳定土混合料的含水量(%) P d-稳定土试件的干密度(g\cm3) m1=2.25×2650×(1+0.058)×97%=6119g 3.干混料:m=m1/(1+w op)=5784g.水泥为327g.碎石与砂砾为5457g.(砂砾3820g, 碎石1637 g) 4.砂砾的天然含水量为2.9%,碎石含水量为0.5% 湿料砂砾3820×1.029=3931(g)

湿料碎石1637×1.005=1645(g) 砂砾所含水为:3931-3820=111(g) 碎石所含水为:1645-1637=8( g) 5.所需水:6119-5784-111-8=216(g) (二)按所要求的数据并遵照规范规定将试件成形 (三)养生:试件脱出称量后,用塑料袋包覆后放在养生室内,养生7天,温度 为20±2℃,养生期的最后一天称试件质量m3,称重后浸泡水中,水的深度应使水面在试件顶上约2.5cm,质量损失不超过10g. (四)强度: 1.将浸水1天的试件捞出,用软的棉布吸去表面自由水,称质量m4,量 高度h1 2.将试件放在压力机上,使试件的形变等速增加,并保持速率均为 1mm/min,记录试件破坏的最大压力P(N)。 3.从试件内部取代表性样品测含水量W1 4.强度计算 若干次平行试验偏差系数Cv(%)不大于10% 平均值 R=3.5Mpa 标准差S=0.189 偏差系数Cv=5.4% 2.0/(1-1.645×0.054)=2.2 Mpa

混凝土管理制度

通知 签发: 局指所属各项目部: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严格拌和站管理,现将混凝土管理制度发至各单位,请各项目部按照文件体系的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另外该文件做为对《管理制度标准化》的补充,请各项目部及时更新《管理制度标准化》,请务必认真执行。 中铁五局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三日 中铁五局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混凝土管理制度 1.1总则 1.1.1 为深入贯彻执行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本项目混凝土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本制度。 1.1.2 本制度包括拌合站的规划及建设、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换算、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拆模、养护、取样等要求。 1.1.3 严格执行国家、铁道部各种有关的技术规范,加强原材料检测和混凝土的试配工作,抓好混凝土生产质量的检测和监督工作,不断积累可靠的经验,切实做到“事先控制,层层把关”,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预控水平。 1.2 拌合站建设要求 混凝土供应的总体方案决定了拌合站的建设规模、资金投入和后期的运营效益。因此,局指挥部在制定总体方案时应综合考虑项目规模、工程分布、结构混凝土总方

量、生产高峰期混凝土需要量和工期等要求,合理确定拌合站的数量、位置、建设规模,从而确定所需采购的搅拌站的生产能力。 1.2.1 场地布置 1.2.1.1拌合站建设应合理划分清洗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骨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功能区域。 1.2.1.2拌合站站界应封闭,场内主要作业区、堆放区、站内道路应作硬化处理,场地应完善排水设施,排水畅通。 1.2.1.3 站内醒目位置应设置工程公示牌、平面图、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等明示标志。工程公示牌、平面布置图、安全质量环保目标公示牌等标识标牌按照《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及指挥部《现场标识标牌标准》要求执行。 1.2.1.4 建立足够的骨料仓,砂子、碎石必须实行分区存放,按“待检区”和“合格区”分别设置,每个区内应按不同品种和规格用隔离墙分离,同时设置或预留必要的冲洗或筛分设施,骨料仓大小应能满足施工储料需求。 1.2.1.5拌合站内应设置试验操作间及标准养护室。试验操作间面积不应小于 20m2。标准养护室面积40m2,配置全自动标准养护室控温控湿设备。 1.2.2 人员配备 1.2.2.1拌合站应设置站长1名、技术负责人1名、试验负责1名、技术与管理人员若干名,人数配置与数量应满足砼连续生产的需要。 1.2.2.2试验人员必须有一定的混凝土施工管理经验,具备相应的资格(持证上岗),工作必须一丝不不苟,严格执行试验的有关规定。 1.2.3 搅拌设备 搅拌站设备的选型参考《中铁五局混凝土拌合站作业指南》进行。 1.2.4 试验设备配置 序号检测项目设备数量备注 1 细度模数砂标准筛1套 2 含水率调温电炉1台

M10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M10砌筑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说明 M10水泥砂浆用于砌筑,稠度50-70mm 二、设计依据 1.《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T/T98-2010 2.《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TG/T70-2009 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6.《设计文件》 三、原材料 1.水泥:辽源市金刚水泥厂P.O42.5 2.砂:梅河口市龙河采砂场,中砂 3.拌合水:饮用水 四、计算步骤 1.砂浆试配强度计算:?m,0=κ?2 表1 砂浆强度标准差及σ及κ值 ?m,0=κ?2= 1.20*10 = 12 MPa

2.水泥用量计算 QC=1000(?m,0-β)/( α·?ce) =1000*(12+15.09)/(3.03*49) =183Kg 根据经验适当调整,初步确定水泥用量为310Kg。 式中?ce-水泥实测强度(MPa),精确至0.1 Mpa;此处取 49 MPa α、β-为砂浆的特征系数,其中α取3.03,β取-15.09 3.每立方米砂浆中的砂用量,按干燥状态(含水率小于0.5%),的堆积密度作为计算值;砂的实测自然堆积密度值1550 kg/m3 4.每立方米砂浆中的水用量,可根据砂浆稠度等要求选用270~330kg;此处根据砂浆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取270kg。 五、经初步计算和调整水泥用量后的每方材料用量 表2 M10砌筑水泥砂浆材料用量(kg/m3)

六、计算试6L水泥砂浆的材料用量 表3 6L水泥砂浆拌合物的材料用量 七、经试配后水泥砂浆拌合物性能 表4 试配砂浆的基本性能 八、水泥砂浆力学性能试验 表5 砂浆的抗压强度(MPa)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二、设计要求 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 2、水泥剂量5%; 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 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25%∶35%; 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 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 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 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 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 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 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

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 m0=ρd V(1+ωopt)K=2.378×2650.7×(1+4.7%)×98%=6467.6 g 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 m0'=m0×(1+1%)=6467.6×(1+1%)=6532 g 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6532/(1+4.7%)=6239 g 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239×5%/(1+5%)=297 g 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 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m2+m3)×ωopt=(297+5942)×4.7%=293 g 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 水泥:m2= 297 g 水:mw=293 g 大碎石:G大=5942×40%=2377 g 小碎石:G小=5942×25%=1486 g 石屑:G屑=5942×35%= 2080 g 2)制备试件 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T085-1994)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拟用于二级公路路面基层,故Za取1.282。 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水泥净浆配合比设计书

水泥净浆配合比设计书 一、设计目的:根据保阜高速公路LJ-16合同段预制及现浇箱梁、T梁等孔道压浆施工要求,特设计强度为40MPa净浆。 二、设计依据:(1)、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3)、JTG E30-xx《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4)、《保定至阜平(冀晋界)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三、设计要求:(1)、设计强度:40MPa 四、原材料情况:(1)、水泥:河北太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太行山”牌PO 42、5R水泥;(2)、外加剂:北京兴宏光建材厂生产的WDN-2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北京兴宏光建材厂生产的WDN-14膨胀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8%。 五、设计步骤:(1)、水泥净浆水灰比宜选用0、40~0、45稠度为14s~18 s,泌水率最大不超过3%,拌合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内。自由膨胀率应小于10%。考虑水泥品种、设计强度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所以取水灰比W/C=0、40, W/C=0、41,W/C=0、39三种水灰比进行试验。 ①W/C=0、40时,实测拌合物稠度(s): 15、21 ②W/C=0、39时,实测拌合物稠度(s): 12、83③W/C=0、41时,实测拌合物稠度(s):

21、67(2)、泌水率:当W/C=0、40时泌水率为( 99、5- 98、5)/ 96、0=1、0%。(3)、膨胀率:当W/C=0、40时膨胀率为( 98、5- 96、0)/ 96、0=2、6%。(4)、泌水率:当W/C=0、39时泌水率为( 98、0- 97、5)/ 96、0=0、5%。(5)、膨胀率:当W/C=0、39时膨胀率为( 97、5- 96、0)/ 96、0=1、6%。(6)、泌水率:当W/C=0、41时泌水率为( 99、0- 98、0)/ 96、0=1、0%。(7)、膨胀率:当W/C=0、41时膨胀率为( 98、0- 96、0)/ 96、0=2、1%。(8)、试配水泥净浆强度(见下表)W/C制件日期抗压日期龄期(d)强度(MPa)达到设计强度(%)0、40xx-04-16xx-04-237 39、9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控制制度 1.总则 1.1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混凝土产品合格率100%。 2.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结构: 2.1公司经理是公司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领导质量代表人(即:质量总监)主任工程师、质量技术部及实验室,质量技术部负责公司的质量技术管理工作。3.质量技术部的工作职责: 3.1签发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负责产品过程的质量监控。 3.2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的技术要求,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 3.3负责编制特殊工程的质量计划、处理用户质量异议和质量问题,及时上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 3.4协助主任工程师处理客户投诉及产品质量事故,积极协助实施公司下达的生产技术质量达标工作。 3.5对产品的生产、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及作业标准、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对检验合格原材料签发原材料准用证。 3.6制定检查标准,并稽核质量检查人员是否正确实施。 3.7负责质量异常的妥善处理。 3.8检验仪器与量规的管理与校正,及库存品的抽验。 3.9对原材料供应商,外加剂工厂供应商等交货质量进行整理与评价。 3.10制定巡回检验的管理与分析,专案研究并作改善,预防再发防止措施。3.11对客户投诉案件进行分析并实施落实改进措施。 3.12负责资料回馈相关单位。

3.13执行质量管理日常检查工作。 3.14做好质量保证作业。 3.15研究制订并执行质量管理教育训练计划。 3.16制定质量管理规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3.17负责其他有关质量管理事宜。 3.18参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及试制。 3.19定期向主任工程师报送有关质量技术报表。 4.搅拌楼、运输组、泵送组、采购等相关部门,必须协助质量技术部共同做好质量监控工作。 5.生产过程质量技术管理: 5.1所有原材料(水泥、砂石料,掺和料、外加剂)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技术指标。 5.2水泥:必须是持有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采用旋窑生产水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5.3砂石料:质量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定点采购。 5.4掺和料:经检验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5原材料售货单位必须提供产品三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检验报告)。质量技术部负责保管原材料的出厂质保书。 5.6预拌混凝土购销合同中对原材料有特别约定的,应遵守约定。 5.7材料供应单位应当相对固定,应选定产品质量稳定、信誉可靠的企业作为长期合作对象。 5.8材料进场后,材料人员应认真组织验收,并收存产品质量合格“三证”必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设计项目:省道xx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委托单位: xx交通运输局 报告日期:二〇一〇年六月十八日 xx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

一、概述 受如xx交通运输局委托,xx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承担了225省道xx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 集料为现场取样,分为1#(9.5~31.5mm)、2#(4.75~9.5mm)、3#(2.36~4.75mm)、4#(0~2.36mm)四档集料。水泥为施工单位送样,为江苏磊达产P.O42.5缓凝水泥。 主要设计依据: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25省道xx改建工程水稳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手册》 采用的主要试验仪器有:压力试验机、重型击实仪、脱模机、电子天平、烘箱、方孔筛等。 二、设计过程 1.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 表2-1 各种矿料的筛分试验结果表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要求 表2-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 3.级配设计 依据《XX改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手册》的设计要求,水泥用量选择了3.5%、4.0%、4.5%三种,进行了重型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表2-3为设计级配,图1为级配曲线图。 表2-3 级配的矿料比例和合成级配

图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曲线图 4.含水量、干密度试验 设计水泥剂量分别为 3.5%、4.0%、4.5%,采用重型击实成型法确定各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各水泥剂量下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图3、图4所示,试验结果汇总如表2-4所示。 图2 水泥剂量3.5%含水量和干密度关系图3 水泥剂量4.0%含水量和干密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20210224092518)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 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拌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种原材料的重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 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 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混凝土拌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 物掺和料为士1%;外加剂为士1%;粗细骨料为士2%;拌和用水为士1%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 1、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应针对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特点,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特别应制定明确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案.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 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并按规定作好记录?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作出具体规定:施工控制试件应进行同条件养护,抽检试件应在现场同条件养护脱模后再转入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标准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 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料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

M10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M10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设计概况 设计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为M10,无强度统计资料,用于普通混凝土砌体,砂浆稠度为50-70㎜,全部采用本地原材料。 1、水泥 水泥采用南京三龙天宝山牌P.C32.5级水泥,水泥技术指标如表1: 表1 2、砂 砂采用河定桥中(粗)砂。其指标如表2: 筛分结果如表3: 细度模数为2.70,属Ⅱ区中砂。 3、水 水采用人畜饮用水。 (二)确定初步配合比 1)确定砂浆试配强度(f m,o) 设计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为M10,f2 =10 MPa。无强度统计资料,施工水平优良,κ=1.15。砂浆试配强度: f m,o=κf2 =1.15×10=11.5(MPa) 2)选用每立方米砂浆水泥用量(Q c) Q c=280kg 3)选用每立方米砂浆用水量(Q w) Q w=320kg 4)计算每立方米砂浆砂用量(Q s) 根据砂的堆积密度ρs=1.66g/cm3,Q s=1660kg 5)确定初步配合比 初步配合比为: Q c:Q w:Q s=280:320:1660 (三)提出基准配合比 该水泥砂浆采用砂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量为10L。试拌拌合物稠度为58mm,保水率为

85.6%。基准配合比为: Q c :Q w :Q s =280:320:1660 (四)确定设计配合比 在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再分别增加和减少10%水泥用量,通过试拌、调整、确定三种不同配合比,并以此三种配合比拌制砂浆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如表4: 表4 绘制水泥用量—抗压强度关系图如下: M10水泥沙浆水泥用量—抗压强度关系图 910 11 12 13 14 240 260 280 300 320 水泥用量(kg/m 3) 抗压强度(M P a ) 图中求得试配强度对应水泥用量为285kg 。确定每立方米砂浆用水量Q w =320kg ,砂用量Q s =1660kg 。拌合物表观密度理论值ρt =2260 kg/m 3,实测值ρc =2240 kg/m 3,砂浆配合比校正系数δ=ρc /ρt =0.99。设计配合比为: Q c :Q w :Q s =285:320:1660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19465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标准 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砼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2、搅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3、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4、由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要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中原材料的重

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砼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 5、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 6、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7、搅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物掺和料为±1%;外加剂为±1%;粗细骨料为±2%;拌和用水为±1% 8、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水稳配合比

路面基层水稳碎石配合比设计书 一、设计依据 1.JTJ034-2000《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2.设计图纸 二、试配要求 1.集料级配符合下表要求: 方孔筛尺寸(mm) 31.5 26.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a x*e(d9}!s X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2.水泥与碎石的比例在(4:100~5.5:100)之间。 3. 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3.5MPa。 三、材料 1.水泥:采用无锡恒安水泥,标号为P.O32.5,三天抗折强度为3.9 MPa,三天抗压强度为18.3 MPa,符合规范要求。 2.碎石:1#料为19~31.5mm, 2#料为4.75~19mm,3#料为0~4.75mm,均为宜兴碎石。 3.水:饮用水。 4.原材料按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资料附后。 四、按JTJ034-2000《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水稳碎石集料的组成: 1.1根据以上三个集料的筛分结果,进行图解法集料组成设计,根据图解法设计计算三个集料的比例确定为:1#料(19~31.5mm):2#料(4.75~19mm):3#料0~4.75mm=34%:30%:34%%~ 1.2 根据以上三个集料的比例,进行取样做混合集料的筛分,结果符合《锡东大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要求。 2.根据《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初步确定四个水稳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和确定四个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1 根据《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以往经验初步确定四个水稳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为:①水泥:碎石=4:100;②水泥:碎石=4.5:100; ③水泥:碎石=5:100;④水泥:碎石=5.5:100。 2.2 根据以上确定的四个配合比,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四个配合比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分别为:1号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2.352g/cm3、最佳含水量为4.8%;2号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2.359g/cm3、最佳含水量为5.0%;3号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2.372g/cm3、最佳含水量为5.0%;4号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2.380g/cm3、最佳含水量为5.2%。 3.检验强度,确定最佳试验室设计配合比: 3.1 根据以上四个配合比确定的水稳碎石集料的组成和水稳碎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四个配合比混合料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号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3.46MPa;2号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3.63 MPa;3号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3.94 Mpa;4号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 4.24 MPa。 3.2 根据以上测得的四个配合比混合料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确定最佳试验室设计配合比为:②水泥:碎石= 4.5: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