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列车碰撞研究综述

列车碰撞研究综述

列车碰撞研究综述
列车碰撞研究综述

列车碰撞研究综述

————————————————————————————————作者: ————————————————————————————————日期:

?

列车碰撞研究综述

124212044 交通运输工程(运输方向) 田智

1、绪论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铁路运输以其运载量大、运行速度较高、运输成本较低的特点承担着国家的主要客、货运输任务。我国现有铁路7万多公里,在过去的八年中主要铁路干线连续实现了五次大提速二干线旅客列一车时速己达到160km/h,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铁路运输也必将快速发展。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在提高列车舒适性、便捷性的同时,列车的安全防御系统也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发生列车碰撞事故的概率也越来越小。然而,铁路系统是极其复杂的,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合作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技术缺陷、设备故障、网络故障、操作失误以及自然环境的突然变化等等不可抗因素都可以导致列车碰撞事故的发生,因此列车的碰撞事故又是不可完全杜绝的。

旅客列车载客量大,一旦发生碰撞事故,不但会给人民群众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会打击人们对铁路安全性的信心从而为铁路建设蒙上阴影。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铁路碰撞事故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仅2010年1月2012年3月的两年多时间里,世界范围内就发生数十起列车碰撞事故,无论是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还是日木、德国、阿根廷等发达国家都未能幸免,其中不乏重特大碰撞事故[1]。因此,在积极主动地采取合理手段尽最大可能避免列车碰撞事故的同时,研究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列车自身结构特性及司乘人员的安全性,开发一种在碰撞事故发生时车体结构耐碰撞且可以给司乘人员提供保护的铁路车体结构也显得尤为重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为了减少汽车碰撞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被动安全技术最早应用于汽车行业,20世纪60年代才被引入到轨道交通领域。不过,对机车车辆碰撞的真正深入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2],从此,英、法、德、美等发达国家相继对列车碰撞进行了大规模、长时间的研究。

英国在19世纪80 年代就开展了列车车体耐撞性研究。英国铁路管理委员会[3]提出了车辆端部吸能结构的碰撞评价标准。英国铁路公司(British Rail)曾开发出耐撞性司机室结构[3-4]。欧洲铁路研究组织于1983年成立一个技术委员会,对司机室的动态载荷进行研究,对一台英国铁路机车进行耐撞性改进,通过

计算机模拟和试验相结合,取得了耐撞性设计相关参数和合理结构形式[3-4]。

法国的铁路研究机构使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Pam-crash对车辆碰撞进行模拟,参考车辆耐碰撞性结构设计理念,将非动力车两端结构设计为弱刚度的可大变形的吸能区,并采用高性能计算机对某TGV列车车辆结构进行了耐撞性优化。1993年,法国的阿尔斯通铁路集团把列车耐碰撞性设计思想应用于“欧洲某夜间列车[5]”项目,提供了高于英国铁道组织标准要求的列车,法国国有铁路对被动安全性曾进行过大量研究工作,探究了被动碰撞安全性设计的基木原理,详细研究了列车发生碰撞时的物理现象。

德国汉诺威大学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对城市轻轨车辆结构的耐碰撞性能进行过研究。庞巴迪公司运输部下属德国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制造的防碰撞城市轻轨列车中,装备了与汽车类似的安全气囊装置,并在列车控制台上添加软垫,以达到在碰撞发生时保护驾驶员的目的。为了满足北美国家对乘客、司机进行被动安全性保护的强制要求,位于美国Missouri的西门子科研中心对Portland某列车车辆以35km/h撞击刚性墙的方式开展非线性有限元数值仿真。西门子交通技术集团已成功研发了多种铁道车辆的被动安全技术解决方案,并对碰撞能量吸收区与车体结构分别制造进行集成,采用易于更换的能量吸收模块化设计等不同方案进行论述[6-9]德国已在城市轻轨车辆、ICE第三代列车上全面采用了耐冲击车体结构技术。

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铁路局(FRA)进行了大量列车碰撞研究[10-14],早在1997年美国就建立了有关列车碰撞的安全规范,从1999年开始,在科罗拉多的美国交通运输技术中心开展了多次整车碰撞试验,重点研究了单节车辆与刚性墙、机车与机车、机车与车辆、车辆与车辆、列车对列车的碰撞,以及列车发生碰撞后乘客的二次碰撞特性,他们对比分析了无安全带和有安全带时乘客与车内设备二次碰撞损伤情况,研究表明有腰部和肩部安全带束缚的情况下,乘客的安全系数会明显提高,所以他们建议在列车座椅上加装安全带[15-16]。

J.M.Karina通过Adams 软件建立了列车碰撞三维动力学模型,将模拟结果与2006 年 3 月进行的两列车碰撞试验进行对比,两者基本一致[17]。

1991到2004年,欧盟和国际铁路联盟发起了TRAINCOL、SAFET RAIN、SAFETRAM 等项目,对铁路列车和有轨电车的耐撞性设计方法,列车内部设备的被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试验验证[18]。

2001年完成的SAFETRAIN项目,通过以往对欧洲列车结构的碰撞特性的分析,确定各节车辆端部防碰撞性设计的力学参数。基于力学参数建立了满足碰撞特征的一维动力学模型,运用优化设计方法,确定了列车前端高能端与中间部分低能端吸能结构的理论特性曲线。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头车端部结构及

中间车吸能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拟,确定了列车吸能结构的最终设计方案。另外还采用二维模型研究了在碰撞时列车防爬装置出现的垂直角运动和载荷。为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19]。

2001 年7月开始的SAFETRAM项目针对地铁车辆及有轨电车进行的耐撞性进行研究,通过车体之间添加抗碰撞的吸能结构,来减小冲击力并延长冲击持续时间,以减轻碰撞对乘客和列车车体造成的伤害。为了获得不同情形下的列车碰撞性能以及吸能结构优化后的压溃特性,采用了多体动力学的方法对列车的防撞性进行模拟仿真。依据研究的结果,对铝合金和钢结构司机室模块进行了耐撞性设计。为了验证仿真计算结果,2003年在波兰的日米格鲁德(Zm igrod)试验中心对轨道列车吸能模块进行了实物碰撞实验。Safetram项目审查了各种车内布局,并将在其最终报告中提出一套安全改进建议,这些改进将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和滑行试验来评估规定碰撞情景下出现的损伤[20]。

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列车耐撞性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世纪90年代,国内还只有一些对西方国家列车被动安全技术的介绍文献。进入21 世纪,随着国内铁路交通建设迎来跨越式发展,轨道客车研究院所与相关院校相继开展了列车碰撞安全技术的研究。目前,国内列车被动安全技术的研究基本使用计算机仿真的方式,研究成果尚需实车碰撞试验的验证。

2001 年,中南大学的田红旗教授提出了列车车体耐撞结构的新设计方法,将结构按前、中、后三种不同纵向刚度设置,前后两部分为刚度较弱的压溃吸能结构,中间部分具有较强的刚度,以确保乘客区域必要的生存空间[21]。随后的几年里,中南大学列车安全实验室的田红旗,高广军,姚松等人,陆续发表了在列车吸能元件的数值仿真,耐撞性车体的设计与仿真以及整列轻轨列车的等效简化模型的吸能部件碰撞仿真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2-23]。

2001 年,大连铁道学院(现在的大连交通大学)谢素明教授应用著名的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对CRH3 型高速列车的车体进行了碰撞模拟,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24]。2007年,谢素明,陈秉智等人通过将ANSYS/LS -DYNA和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 结合起来方法,实现了车辆吸能部件的优化设计[25]。

2001年,同济大学的李健、沈刚对对某国外铁路车辆防碰撞装置进行了动力学计算,研究耐撞性车辆设计方法和吸能装置的力学特性,利用ADAMS软件,进行了碰撞动力学仿真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2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利用PAM-CRASH进行列车碰撞仿真研究。刘金朝、王成国等对薄壁金属圆管的轴向压溃以及列车铝合金材料进行

了耐撞性数值模拟还对我国25B型铁路客车和部分城市轨道列车开展过碰撞大变形数值仿真以及乘员二次碰撞研究;与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对天津城市轨道车辆的头车多级吸能装置及其布置进行仿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7-31]。

2003 年,同济大学的赵洪伦教授与王文斌博士采用最新的耐撞性设计思路对轨道车辆进行了车体端部吸能结构的改进设计以及碰撞模拟仿真,验证了通过车钩、防爬器和车端压溃管三级吸能装置进行车体结构设计的有效性[32]。2005年,进一步对轨道车辆乘员二次碰撞伤害进行了研究,显示同向布置、合适的座椅间距以及较小的冲击加速度,能减小碰撞对列车乘员造成的伤害[33]。2011年,王文斌博士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和多体动力学技术进行列车耐碰撞系统设计的联合仿真策略。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获得车辆吸能部件在碰撞时的力与位移关系曲线,以该曲线模拟车辆连挂之间的非线性弹簧特性,运用多体动力学技术进行了两列车的碰撞动力学仿真,实现对新设计列车碰撞被动安全系统总体性能的评估[34]。

2011 年,中南大学的谢卓君,基于列车车钩及前端压溃区域的研究,建立了列车多体碰撞的模型,模拟了列车碰撞过程的动态响应[35]。

2004 年,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刘金朝、王成国研究员通过PAM-CRASH 软件开展了铁道客车大变形碰撞仿真研究,提出了列车车辆设计的改进意见[36]。在此基础上,中国农业大学的房加志博士对牵引梁的吸能特性运用响应面的方法进行了优化,对提高列车被动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37-38]。

西南交通大学的肖守讷教授等人对地铁列车和高速动车组碰撞及其压溃装置进行了仿真研究,在吸能装置的优化及乘客二次碰撞安全性上取得了大量的成果[39-40]。

3、结论

轨道交通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运输形式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以及高速列车的耐碰撞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在积极主动地采取合理手段尽最大可能避免列车碰撞事故的同时,研究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列车自身结构特性及司乘人员的安全性,开发一种在碰撞事故发生时车体结构耐碰撞且可以给司乘人员提供保护的铁路车体结构也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志新,高速列车耐撞性结构及安全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2] Alexander Scholes(英).欧洲铁路碰撞技术的开发[J].国外铁道车辆,1998(1):23-26

[3]张振淼,逄增祯.轨道车辆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原理及结构设计(待续)[J].国外铁道车辆.2001, 38(3):13-19

[4]张振淼,逄增祯.轨道车辆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原理及结构设计(续完)[J].国外铁道车辆.200], 38(4):16-19

[5]田红旗,姚松.新型耐冲击铁路客车[J].铁道知识,2004

[6]Wilfried Wolter(德).铁道车辆的防碰撞要求、设计原理和初步结果[J].国外铁道车辆,2004, 41(2): 23-30

[7]Markus Seitzberger(奥地利).城轨车辆碰撞安全性的现代设计理念[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1): 1-5

[8]H.Waldeck(德).ICE动力车碰撞仿真[J].电力牵引快报,1996(4): 26-32

[9]David Tyrell等(美).机车抗碰撞能力改进研究[J].国外内燃机车,2002(3): 23-31

[10] David Tyrell.Preparationsfor aTrain-to-TrainImpact testofcrash-energy management passengerrailequipment.Proceedings ofJointRail Conference2005,Pueblo,Colorado

[11]Federal Railroad Administration, Officeof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Improving Railroad Safetyand Rail Passenger Technology throughTa rgeted Researchand Demonstrations,1992-1997",DOTIFRA/ORD-99102,August1999

[12]Bing,A., "CollisionAvoidance and Accident Survivability, V olume 1:CollisionThreat. DOT/FRA/ORD-93-02.I, FRA. U.S.Department ofT ransportation.March 1993

[13]Mayville, R.A.,Stringfellow, R.G., Rancatore,R.J, Hosmer.T.P.. Loc omotiveCrashworthiness Research,Volumes 5: Car CrashworthinessReport. DOT/FRA/ORD-95 108.5, 1996

[14]Vanlngen-Dunn,C.SinglePassenger Rail Car Impact Test V olume II: Summaryof Occupant Protection Program, U.S. DepartmentofTransportation, DOT/FRA/ ORD-00/02.2, 2002

[15]David C.Tyrell, Kristine J. Severson Brian P. Marquis,Analysis of Occupant ProtectionStrategiesIn TrainCollisions, ASME, AMD

V ol.210/BED Vol30,1995

[16] Federal Railroad Administration.Technical Criteria and Procedures

forEvaluatingthe Crashworthiness andOccupant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alternatively-Designed Passenger Rail Equipment for Use in

Tier I Service. Washington, 2010

[17]Karina M. Jacobsen. CollisionDynamics Modeling of Crash Energy Man agement

PassengerRail Equipment. [M]Boston: TuftsUniversity, 2008

[18] MarkusHecht.有轨电车和轻轨车辆的防碰撞性[J].国外铁道车辆,2005,42(5):39-41

[19]John Roberts.SAFEINTERIORS:TrainInterior Passive Safety ForEurope,November,2006

[20Hecht Markus.The Crashworthinessof Tramcarand LRV [J]. 国外铁道车辆,2005 (5): 39-41

[21]田红旗.客运列车耐冲击吸能车体设计方法[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1,1(1):110-114

[22]高广军, 田红旗, 姚松.耐冲击吸能车体[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3(3) :50-53

[23]高广军, 田红旗, 姚松, 许平.列车多体耦合撞击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5,26 (4):93-97

[24]谢素明, 兆文忠, 闫雪冬.高速车辆大变形碰撞仿真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J].铁道车辆, 2001,39(8):1-4

[25]谢素明, 王庆艳,陈秉智, 兆文忠.客车车体碰撞吸能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 现代制造工程.2007(5):113-115

[26]李健,沈钢.列车防碰撞装置及动力学仿真[J].铁道车辆,2001, 39(1)

[27]刘金朝,房加志,王成国.薄壁圆柱在轴向冲击力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J].中国铁道科学,2004(4):18-23

[28]刘金朝,房加志,王成国.高速列车用铝合金材料的耐撞性性数值分析[J].铁道机车午-辆.2004增刊(20):40-43

[29]刘金朝,房加志,干.成国3.铁道客车火变形碰撞仿真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 9(4):76-78

[30]刘金朝,干.成国.城市高速列车防碰撞性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2):36-40 [31]李兰,刘金朝,王成国,范忠胜.城轨车辆耐碰撞结构的数字设计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08 ( 02): 28-32

[32]王文斌,赵洪伦. 高速客车轻量化车体耐碰撞结构的优化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1):1499-1503

[33]王文斌,赵洪伦,刘学军.轨道车辆乘员二次碰撞伤害的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 (09): 23-27

[34]王文斌,康康,赵洪伦.列车耐碰撞系统有限元和多体动力学联合仿真[J].同济大学学报, 2011,39(10):1552-1556

[35]谢卓君. 地铁列车多体碰撞的动态仿真方法及应用[M].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11

[36]刘金朝,房加志,王成国等.铁路客车大变形碰撞仿真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4,25(6):1-8

[37]房加志,刘金朝,焦群英,王成国.铁路客车结构大变形碰撞特性的仿真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4,9(4):76-78

[38]房加志. 铁道车辆碰撞以及结构优化的仿真研究[J].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39]贾宁,肖守讷. 耐撞性车体吸能装置的薄壁结构研究[J].铁道车辆, 2005(5):6-10 [40]单其雨,肖守讷.阳光武.车辆吸能装置结构的耐碰撞性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09(6):7-9

国内外轨道列车碰撞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国内外轨道列车碰撞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摘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旅客交通运输方面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铁路列车高速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人们对列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撞车事故,如何保证旅客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免遭重大损失,成为设计者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世界各国均对列车碰撞安全性作出了强制性要求,促使人们采用各种手段提高列车的碰撞安全性。同时,只有了解了国内外列车碰撞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和进展,才能做出更好的改进。 关键词:轨道交通高速碰撞安全性研究方法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gress of Rail Train Collision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and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of the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market, high-speed trai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while the demand for security of people is increasing. However, during the running, how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ssengers and property from major damage once in a cras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erefore,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ll made a mandatory requirement for crash safety of the train, prompting people to use various means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train collision. Meanwhile, only by study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gress of train collision at home and abroad can we make better improvements. Key words:Track traffic High speed Collision Security Research method O 引言 铁路运输承担着主要的客、货运输任务,运行安全性是其最重要的要求,而碰撞事故会引起车辆结构的严重破坏和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在国外,对列车碰撞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国学者从多方面对车辆碰撞问题进行研究,而我国对铁路车辆碰撞问题的研究刚刚开始。 铁路运输与高速公路、航空相比有它独特的碰撞问题。由于重量大导致产生很大的碰撞能量需要被吸收,如果在碰撞中发生窜车,被吸收掉的能量就大大减少,导致车辆结构的更大破坏和人员的更大伤亡。此外,在碰撞过程中持久的横向稳定性也对车辆纵向压缩性和可控的运动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计算机辅助工程工具能够对铁路车辆碰撞性进行精确的模拟,可以使相对昂贵的碰撞试验成本降至最小,而且这种计算机数值模拟还可以增加碰撞试验的有效性,所以,在列车初始设计时,就利用有限元仿真来估计零件的碰撞行为,这已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得到不断完善。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是利用金属材料受力时产生的塑性变形能(塑性功)来吸收列车的冲击动能。 车辆在受到撞击时,主要是端部底架结构的大变形来缓和冲击和吸收冲击动能,因此端部底架结构上的薄壁梁结构的吸能特性和变形模式,将决定着车体在撞击时的响应。对于吸能部件的研究,在国内外同类研究

冲突管理_基本理念与思维方法的研究

第23卷第3期 2002年9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Da l i an Un 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 i a l Sc iences ) Vol .23,No .3Sept .2002 收稿日期:2002207219 作者简介:马新建(19572),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冲突管理:基本理念与思维方法的研究 马新建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 要:在剖析传统冲突管理理念和思想方法缺陷的基础上,揭示了冲突和冲突管理的本质内涵,拓展了对冲突管理研究对象的认识,并从思想规则、整体思维过程和系统规划方法等方面讨论了现代冲突管理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冲突管理;基本理念;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C 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7X (2002)0320019207 一、引 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大冲击与 大变革时代。政治格局巨变、经济体制改革、信息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劳动力多元化、企业购并与竞争国际化等浪潮此起彼伏,席卷全球,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普遍承受到复杂多变的压力,冲突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组织现象。组织冲突的加剧与多样化也已成为我国企业等组织面临的普遍问题。然而,在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在冲突管理的思想认识、理论指导和管理技能上明显准备不足,不断有企业因为对冲突问题处置不当而酿成大祸的事例见诸报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管理学界在冲突管理研究方面一直较为薄弱,除了港台地区一些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外,大陆学者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有一些研究成果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近几年研究这方面课题的人虽有所增加,但一切仍处在起步阶段[1]。 冲突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内容相当广泛。单就管理学而言,冲突管理贯穿于其理论体系中的领导学、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领域之中。无论从何角度、何学科来研究冲突问题,冲突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思想方法应当是相通或一 致的。20世纪70年代,区域科学(regi onal science )创始人W atter Isard 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现代冲突管理的 理论和方法。此后,经过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冲突管 理的理论视野逐步从业已发生的、暂时的冲突事件拓展到了包括已经发生、尚未发生以及无限期进行中的冲突事件等广阔的领域,冲突管理理论与方法也从单一层面事发后的冲突处理,提升到冲突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以及事后处理等多层面全过程的系统模式。此外,人们还从不同的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哲学伦理维度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对冲突的本质、冲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措施等加以研究,推动了冲突管理研究的深化和进步。但是,客观来看,目前国内外对于冲突管理的研究尚未进入成熟期,不仅许多难题尚未破解,即使在冲突的定义,冲突管理的对象、理念和思维过程等基本理论规则上也存在不少分歧。现代冲突管理理论体系的完整构建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因此,本文拟在借鉴国内外一些专家观点的基础上,以认知方法着重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就现代冲突管理若干最基本的理念和一般的思维方法进行理论上的澄清和再认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现代冲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步都具有基础理论意义。 二、冲突和冲突管理的内涵 冲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存在于正式组织的各项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形式、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和所有主体之中。在

冲突管理风格问卷中文版

亲爱的朋友: 您好!这是一份学术研究问卷,您的帮助将为我们的研究作出巨大的贡献,感谢您能抽空填写本问卷。本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共7页),第一部分是关于“冲突管理风格”(第1-3页)、第二部分是关于发生冲突时,您对“面子维护”问题的看法(第4-5页)、第三部分是关于“集体主义”和“个 人主义”倾向(第6页)、第四部分是关于个人信息(第7页)。 您的回答对我们的研究至关重要,非常感谢您的支持!请认真阅读每一道题目,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回答,所收集的信息只用于学术研究,且完全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保证不会对您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祝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第一部分: 请试着回忆在过去一年里,您和同事发生冲突的时候,您通常怎样处理呢?本部分调查您与同事发生冲突时所采用的冲突管理风格,共20个陈述(每种风格有4个陈述),根据您实际上处理冲突的的做法,而不是您认为您应该做的,在最符合您的选项上标红和加粗。 非常不同不确同意非常陈述不同意定同意 意 风格1:顺从 1.我一般都试着满足同事的需 12345要。 2. 3. 4.我常常顺从同事的愿望。 我有时尽力顺从同事的愿望。 我试着满足同事的期望。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5 5

风格2:回避 5.我常常避免公开与同事谈论分 12345歧。 6. 7. 8. 我试着远离与同事间的分歧。 我会避免与同事起冲突。 我不会提与同事的分歧,以免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5 5破坏我们的关系。 风格3:顺从 9.我试着找到折衷办法让同事和 我都能满意。 10.我试着找到折衷办法或妥协方 案来打破同事间的僵局。12345 12345 11.我有时采取中间立场来达成妥 12345协。 12.我试着与同事互相迁就以达成 妥协。 风格4:整合 13.我试着与同事一起找到双方都 满意的解决方案。 14.我与同事交流信息,一起解决 问题。 15.我与同事合作,一同达成双方 都能接受的决定。 16.我试着与同事一起找到对问题 的合理理解。12345 12345 12345 12345 12345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研究 一、云南白药公司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云南白药公司发展历史 云南白药创制于1902年。她不仅凝聚着中华名医曲焕章的心血,也是中华智慧的结晶,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1971年,公司前身云南白药厂正式成立,白药开始了专业化生产。 1993年11月30日,云南白药厂注册为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2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云南省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1995年,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保护期20年。云南白药酊、膏、宫血宁胶囊和热毒清片被列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 1996年,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集团获得了企业进出口权。 1999年,云南省医药公司和昆明天紫虹制药厂作为国有优质资产,配股进入云南白药集团,同期云南红塔集团成为云南白药的第二大股东。同年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业”。 1999年12月,集团出资3000万元组建云南白药集团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00年4月,云南白药集团赞助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热心赞助商”称号。云南白药系列产品(胶囊、散剂、气雾剂、创可贴、云南白药酊、膏)被指定为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选疗伤药品。 2000年5月,云南白药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云南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000年5月,云南白药集团成功注册“云南白药”商标,云南白药这一中国著名品牌由阶段性的行政保护上升到永久性的法律保护。 2000年6月,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膏、宫血宁胶囊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2000年9月,云南白药集团药物研究院正式成立。 2000年10月,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片剂、酊剂、气雾剂六个剂型一次通过国家GMP 认证,创造了GMP认证史上的一个奇迹。 至此,云南白药集团已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十余家,集团总资产接近 8亿元,净资产接近4亿,集团汇总性销售收入超过8亿,一跃成为云南省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品牌最优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二)云南白药公司经营状况概述 1、产品结构 云南白药的中央产品主要是散剂、胶囊、气雾剂、白药酊、宫血宁胶囊,两翼产品主要有:透皮产品包括白药膏、创可贴、急救包、药妆等;健康产品包括牙膏等,其他产品还包括热度清、田七花精等。 云南白药实施“稳中央、突两翼”的战略,“两翼产品”使企业冲出了发展瓶颈,赢得了奇迹般的崛起。2007年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6亿元,高露洁和佳洁士都已经把其列为了中国市场上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公司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和田七系列为主,共十种剂型七十余个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港澳、东南亚等地区,并已进入日本、欧美等国家、地区的市场。“云南白药” 商标于2002年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化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 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 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在环境驱动模式中,高管认为环境决定战略,因为高管所感知的环境是确定的、剧烈的、可测量以及有决定因素的,他们先了解那个环境的需要继而提出反应战略。在解释驱动模型中,高管根据战略来确定环境,因为高管所面对的环境是更不确定和更难分析的。武亚军(2013)将MOC的研究领域归纳为三个: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关注认知偏见、简化原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方法;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武亚军运用认知地图和扎根方法对华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进行分析,发现了“战略框架式思考”和“悖论整合”两个典型认知模式,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任正非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有价值、稀缺、难模仿、难替代等特征,是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管理者认知在企业战略形成、推进及转型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Tushman & Romanelli (1985)指出,高管的变革与继任是克服转型障碍的重要机制。Tushman等(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的下滑并不能直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而是否存在新任管理者是关键的调节因素。Loasby(2002)认为,企业成长阶段演进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都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变革和成长机会的认知变化发生直接关系。Yokota & Mitsuhashi(2008)的研究发现,新任管理者是否可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取决于其是否可以改变战略决策的过程;高管的变更与继任并不是触发战略转型的充分条件,只有当高管变更后管理者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发生改变时,战略转型才会实施。在国内,薛有志等也认为管理者的认知过程是形成战略的组织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动态要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将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作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尚航标黄培伦(2010)在对万和集团的案例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视角下企业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竞争优势

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文献综述

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文献综述 1.引言 汽车碰撞有汽车碰撞到固定的物体或与行驶中的汽车相撞两种类型。为了防止汽车在行驶中,特别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一些现代汽车已装备了自动控制防碰撞系统,这是一种主动安全系统。 汽车行驶时,防碰撞系统处于监测状态,当汽车接近前车车尾或超越前车时,该系统将发出警告信号。在发出警告后,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减速制动措施,该系统便启动紧急制动装置,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2.概述 防碰撞控制系统装有测距传感器,它们利用激光、超声波或红外线,测得汽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信号,加上车速传感器和车轮转角传感器的信号送入电子控制器,通过计算求出行驶汽车与前方物体的实际距离以及相互接近的相对速度,并向驾驶员发出预告信号或显示前方物体的距离。当将要碰撞时,控制器向制动装置和节气门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使汽车发动机降速并及时制动,从而有效地避免碰撞。 3.测距传感器 (1)防碰撞传感器 ① CCD照相机 CCD(电荷耦合器件)摄像元件可以读取受光元件接收的光通量放出的电流值,并作为图像信号输出。在夜间,由于照相机处于低照度的环境,只有在汽车前、后照灯打开时才能确认障碍物。

汽车装设的CCD照相机如上图所示,当点火开关接通时,变速器换档杆换到前进档或倒档,多功能显示板上就能显示出车辆前方或后方的图像。 ②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从激光发送至被测物体,然后反射回来被接收,其间的时间差即用来计算至障碍物的距离。早期的车用激光雷达都是发送多股激光光束,并依靠前车反射镜的反射时间来测定距离。现代汽车除了测定前方车的距离外还要对前方多辆车的位置进行辨识,因而开始采用扫描式激光雷达。 根据物体的反射特性,激光的反射光亮变化很大,因此可能检测出的距离也是变化的。由于车辆后部的反射镜等容易反射,故可以检测出稳定的较长距离。有少许凹凸的铁板等因不能得到充足的反射光量,故测出的距离较短。另外,在检测侧面方向及后方的障碍物时,与检测前方障碍物的情况不同,如果障碍物上没有反射镜,那么由于各种障碍物的反射特性变化很大,故可能稳定测出的距离变短。

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理论研究述评_孙伟

第8卷第1期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8,No .1 2006年2月J.of W uhan Uni .of Sci .&Tech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Feb 12006 收稿日期:2005-07-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272060). 作者简介:孙伟(1978-),男,湖北麻城人,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助教,硕士. 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理论研究述评 孙 伟 陈 涛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本文从营销渠道冲突的概念、类型、影响、成因及其管理策略等角度,将国内外学者对产品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的研究理论进行了归纳和对比,并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营销学理论界的产品营销渠道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营销渠道;渠道冲突;冲突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3.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99(2006)01-0027-05 Rev i ew of Confli ct M anagem en t Theory i n M arketi n g D istr i buti on Channel SUN W ei CHEN Tao (College of Manage ment,W 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W uhan 430081,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and summarizes the theories of conflict manage ment in marketing distributi on channel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including concep t,categories,influence,origin,and manage ment strategies .It analyzes the weakness with vari ous theorie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 on,with the ai m of p r o 2viding reference f or future studies . Key words:marketing channel;channel conflict;conflict manage ment . 一、营销渠道冲突的概念、 类型及其影响 (一)渠道冲突的概念 对渠道冲突管理的研究属于渠道行为学研究的范畴,而且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中对“冲突”的本质的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看,冲突是指个体由于不兼容的目标认识或情感而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紧张状态。行为学则把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1] 。基于此,渠道冲突常常 被认为是一个渠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渠道成员正在阻挠或干扰自己实现目标或有效运作,或一个渠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渠道成员正在从事某种伤害、威胁己方利益,抑或以损害己方利益为代价获取稀缺资源的活动 [2] 。简言之,渠道冲突就是市 场营销中营销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 (二)营销渠道冲突的类型 国外学者对渠道冲突分类的研究依据主要集中在渠道冲突的焦点问题、渠道冲突发展的阶段、渠道冲突的影响、分歧的冲突等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营销渠道冲突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但归根到底是在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渠道冲突,同时也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进行细化研究的依据。其中,以Phili p Kotler 的分类最具有代表性。Cadotte,Er 2nest R.和LouisW.Stern 将营销渠道冲突分为潜 在的冲突等五个阶段。 从国外学者们对渠道冲突的实证研究的现状来分析(见表2),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研究的重点是公开性冲突状态以及感觉性冲突状态。表2中16项研究中有8项研究是基于公开冲突(即现象性冲突,或称显性冲突)的研究,感觉冲突状态和察觉冲突状态分别占5项、3项;而其中没有对潜在冲突状态进行过研究。由此可

企业组织中的人际冲突管理

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60 管理纵横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小李是某民营企业的市场部职员,上 周五市场部黄主管接到一个项目,希望小 李挑头来负责这个市场调研。因为公司要 参加这周五的竞标,所以根据流程安排要 在周二前将调研结果转给设计部。 时间紧迫,小李他们周末几乎没有休 息,加班加点,终于赶在周二上午将调研 结果整理出来拿给主管,那位主管就是你。你随手翻了几页,这是什么调研嘛, 你怀疑小李周末在家睡觉,最后在网上下 了些东西,来糊弄你.联想到上周五分配 任务给小李时满脸的不情愿,你的火气一 下上来了“你周末都干嘛了?做出这样的东西给谁看?”小李一改平时的温顺脾气,顶了一句 “ 有什么了不起!”,小李离开你的办公室之后,径直走到人力资源部辞职,说你太不公平。 你陷入了沉思中。凭良心讲,你是很看好小李的,不然,不会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待给他。可他这次太让你失望,你说他几句是为他好啊,可小李却不领情,居然顶撞你! 小李此时是满腔的怒火,发镖了。“平时我为你浴血奋杀也就算了。大周末的不让我休息,还对我挑鼻子挑眼。小王和我拿一样的工资,啥都不会,也不用加班。什么世道?太不公平了!” 一、冲突的定义及分类 1.1 冲突定义。这一幕对管理者再熟悉不过了,虽不愉快但客观存在。有研究表明,管理者大约花费25%-50%的时间管理冲突,企业等级体系中较低层次的管理者在管理冲突上花费时间多于较高层次的管理者(Lippitt,1982)。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冲突有达成一致的定义。(Thomas,1976)。 国内的学者 樊富珉将冲突的特征总结为三个方面:1)冲 突是一种对立的行为,冲突来自互不兼容性。2)冲突是一种主观感受。“知觉到(perceived)”是冲突的前提。3)冲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可以在建设性和破坏性之间转换。(《人际冲突与冲突管理研究综述》,樊富珉)国内的研究,对先前研究中学者们对冲突所下的定义加以总结。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不同意见、负面情感、恶意妨碍三个方面对冲突的定义进行分类,共总结出关于冲突的七种定义,从而画出了这样一个图 其中D代表从“不同意见”单方面定义冲突(认知冲突、任务冲突);NE 代表从“负面情感”单方面定义冲突;I 代表从“恶意妨碍”单方面定义冲突; D,NE代表从“不同意见”和“负面情感”双方面定义冲突,以此类推。 1.2、冲突分类。(RLPinkley,Management, Ctr,& States, 1988)让被试用冲突词汇描述的方式做相关描述,得出冲突定义的三个维度——关系/任务、情绪/智力、妥协/胜利。其中第三个维度更像是处理方式的维度。按照前两个维度的划分,可以将冲突划分为关系冲突/任务冲突,情绪冲突/智力冲突。目前通用的划分是将冲突划分为任务冲突和关系冲突。 1.3、冲突的影响因素。关于冲突原因,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Robbins将组织冲突的原因分为沟通、结构和个人因素三类,Wall 和Canister 将冲突的原因分为个人因素和个人之间的因素两大类,将后者又分为认知、沟通、行为、结构、先前的交互行为五类,并探讨了问题的性质与冲突产生的关系。(转引自 王琦) 樊富民认为,性别、年龄、人格特质、文化、情境等都可能影响人际冲突的来源、处理策略和冲突行为。 性别的影响。性别因素是影响人际冲突处理策略和冲突行为的重要因素,不同研究对于性别因素影响冲突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多数研究结果支持人际冲突具有性别差异,但也有研究发现某些情况下,性别对于人际冲突的差异并不显著。Meurling,Ray和LoBello(1999)解释男性认同主要取决于个人能力表现以及有目的的行为,女性认同发展则是与解决与他人有关之问题,或是解决个人社会行为困扰有关。两性在认知风格与处理问题上有其差异之处,因此在应对冲突时,男性会有较多的负向竞争策略,可能较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Black(2000)则从友谊形成观点解释性别在冲突上之差异情形,男性花较多时间在团体活动参与上,女性则倾向与友人单一互动,因此女性在冲突过程中会采取较佳沟通技巧(转引自黄德祥、李介至,2002)。 实证研究方面,Terhune(1970)总结回顾了一些关于美国男女大学生冲突处理方式的文献,发现这些文献显示,女性倾向于避免破坏性竞争,采用更多的让步,如果对方在开始采用合作的态度则试图和解处理(PatriciaE.B,1995)。 年龄的影响。年龄因素也是影响人际冲突处理策略和冲突行为的重要因素,但不同研究对于年龄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Laursen(1996)研究发现,年龄对于冲突应对方式选择具有差异性,年纪轻 企业组织中的人际冲突管理 蒋立剑 北京大学 100871 【文章摘要】 研究表明,管理者大约花费25%-50%的时间管理冲突,企业等级体系中较低层次的管理者在管理冲突上花费时间多于较高层次的管理者.有效的冲突管理能够提高决策效率,激发创造性思维。无效的冲突管理却会降低组织绩效,降低员工的满意度,降低士气。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冲突阐述。解决好冲突,对建立和谐组织大有益。 【关键词】企业组织;人际冲突管理;归因;角色 扮演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任课教师:刘静 开课时间:2014年9月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财务战略是整个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维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以及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的主要动力,在企业各个发展周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选择以及其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如何发挥企业财务战略在其整个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是企业财务战略在多年研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借以对企业财务战略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不断的深入财务战略在企业各个层面的作用,不断突破财务战略对现有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环境 一.财务战略研究的发展历程 关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渊源是随着企业战略发展而来,基于对企业战略的不断重视以及企业战略中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财务战略才得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被不断的细化和研究。 美国学者Ansoff 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之后,企业战略在企业大局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的被研究界关注,在之后的14年,Tom Copeland (1990)学者再次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伴随公司管理的不断发展已经在思维和行为上不断的得以融合和发展。[1]在此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了对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的研究,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不断的被提到了新的研究层面,关于财务战略的定义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E.F.Harrison 与C.H.John (1985)等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2],。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3]。我国学者杨学义, 武笑坷(2009)指出,广义的财务战略包括资金的筹集战略和所筹资金的管理战略, 狭义的财务战略仅指筹资战略, 包括资本结构、筹资来源和股利分配等政策。[4]之后随着对财务战略定义的越来越广泛

列车碰撞研究综述

列车碰撞研究综述 124212044 交通运输工程(运输方向)田智1、绪论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铁路运输以其运载量大、运行速度较高、运输成本较低的特点承担着国家的主要客、货运输任务。我国现有铁路7万多公里,在过去的八年中主要铁路干线连续实现了五次大提速二干线旅客列一车时速己达 到160km/h,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铁路运输也必将快速发展。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在提高列车舒适性、便捷性的同时,列车的安全防御系统也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发生列车碰撞事故的概率也越来越小。然而,铁路系统是极其复杂的,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合作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技术缺陷、设备故障、网络故障、操作失误以及自然环境的突然变化等等不可抗因素都可以导致列车碰撞事故的发生,因此列车的碰撞事故又是不可完全杜绝的。 旅客列车载客量大,一旦发生碰撞事故,不但会给人民群众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会打击人们对铁路安全性的信心从而为铁路建设蒙上阴影。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铁路碰撞事故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仅2010年1月2012年3月的两年多时间里,世界范围内就发生数十起列车碰撞事故,无论是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还是日木、德国、阿根廷等发达国家都未能幸免,其中不乏重特大碰撞事故[1]。因此,在积极主动地采取合理手段尽最大可能避免列车碰撞事故的同时,研究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列车自身结构特性及司乘人员的安全性,开发一种在碰撞事故发生时车体结构耐碰撞且可以给司乘人员提供保护的铁路车体 结构也显得尤为重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为了减少汽车碰撞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被动安全技术最早应用于汽车行业,20世纪60年代才被引入到轨道交通领域。不过,对机车车辆碰撞的真正深入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2],从此,英、法、德、美等发达国家相继对列车碰撞进行了大规模、长时间的研究。 英国在19 世纪80 年代就开展了列车车体耐撞性研究。英国铁路管理委员会[3]提出了车辆端部吸能结构的碰撞评价标准。英国铁路公司(British Rail)曾开发出耐撞性司机室结构[3-4]。欧洲铁路研究组织于1983年成立一个技术委员会,对

在线渠道冲突管理文献综述

在线和线下渠道冲突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整理了国内外的部分关于渠道管理的文献,从在线和线下渠 道冲突管理的定义、类型、影响及管理策略的角度,对该部分文献的理 论进行归纳,提出了一些本人认为可取的观点,并发现国内外研究的不 足,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在线和线下渠道冲突;电子商务;管理策略 一、在线线下渠道冲突问题的定义 对于渠道冲突,国内外学者基本引用Louis W.Stern和Adel I.El-Ansary (1996)提出的定义,即一个渠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渠道成员正在阻扰或者干扰自己实现目标或有效运作;或一个渠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渠道成员正在从事某种伤害威胁其利益,或者以损害其利益为代价获取稀缺资源的活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陈达伟和康元华(2004)则认为当传统企业把网络销售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引人已有的分销体系时,也就是构成“鼠标加水泥”的模式时,会必然面临新的渠道冲突的问题,也就是网络分销和传统分销渠道之间会产生新的冲突。 二、在线线下渠道冲突的类型 Mangrath 和 Hardy(1998)根据分歧的强烈程度、重要性和经常性,将渠道冲突划分3个层次,包括高冲突区、中冲突区和低冲突区。同时认为低冲突区的渠道冲突对企业的效益影响不大。而高冲突区的渠道冲突会对企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另外,还有理论将渠道冲突分为3类,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和多渠道冲突。于是国内学者王铁明和万涛(2005)认为可以将这两种分类方法结合使用,对渠道冲突进行划分,于是划分出9种类型,如表1所示。按照该分类,国内外学者主要对在线渠道冲突的讨论集中在水平渠道-高冲突和多渠道—高冲突的类型上。如Rhetta L.Standifer 和James A. Wall,Jr讨论的是水平渠道的冲突。Bert Rosenbloom讨论的是同一水平上不同渠道对顾客选择、服务范围和对企业的效率等问题。

企业内部冲突管理研究

企业内部冲突管理研究 冲突作为人类不可分割的现象,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而对企业组织冲突特别是企业内部冲突进行专门的界定和研究则起步较晚,国外的广泛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我国则直到80年代才有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中国的企业在这一历史洪流下,面临着各种冲击和考验。在此形势下,企业内部冲突变得日益复杂和激烈,企业内部冲突管理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必需,企业内部冲突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4个部分:一是现状研究。充分客观地了解我国企业内部冲突现状是展开本研究的基础,因而本文首先从我国企业内部冲突与管理的现状入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我国企业中,企业内部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需要进行冲突管理。二是成因研究。对于某种组织行为的研究往往始于对其成因的探讨,唯有从根源中发现问题,才能提出解决之道。 本文设计了冲突成因量表和开放式问题,通过均值分析和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到了产生企业内部冲突的主要原因;通过差异性分析,发现了影响冲突成因的差异因素。三是员工冲突管理策略研究。在企业内部冲突中,个体对于冲突的反应模式最为复杂和普遍,对于个体冲突反应模式的考察,是对企业中具体冲突进行管理的重要参考。本文采用了Rahim的个体冲突反应模式量表并进行了因素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得到了我国企业员工目前主要采用的冲突管理策略,发现了不同员工类型易对哪些管理策略产生影响。 四是冲突水平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作为企业管理者,需要从宏观层面对企业总体冲突水平进行把握,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组织绩效的表征指标——员工满意度和企业内部冲突水平之间的关系,这为企业管理者的冲突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引。本论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问卷测量,比较研究法、差异分析法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冲突的现状、成因、个体冲突管理策略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我国企业员工对冲突和冲突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较以往有很大提高。认识到冲突具有两面性的员工比例和认为企业内部冲突需要进行管理的员工比例都较以往有显著上升。 笔者认为,这说明在我国企业内部引入冲突管理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另外中国企业员工的冲突管理观念明显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但同时在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 ——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综观国内外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与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同时存在,优胜劣汰,两极分化十分明显。中小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战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管理是着眼长远,为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出的总体性规划。战略管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衰与亡。它指明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态势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战略分析战略定位 所谓企业战略,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与对策它具有全局性——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需要规定企业的总体行为;纲领性——规定着企业的目标、重点、措施,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纲要;长远性——为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开拓未来的前景;竞争性——为谋求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同竞争对手争高低;应变性——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以适应变化后的情况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和拓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针它应该根据企业拥有的资源情况,企业的产品、技术、信息优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他一般应包括:发展方向战略、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市场

竞争战略、人才管理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等等企业战略一般应随企业资源优势的变动而变动 没有战略的企业,其生命力是短暂的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企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一撅不振,导致破产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企业已进入了战略竞争的年代,企业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中心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因此,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制定和执行正确的企业战略,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战略制定和执行方面的技能 我国有些中小企业缺乏战略思想,对什么是战略、战略对企业有什么价值认识不足,认为战略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因此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目标。但更多的企业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活动的频繁和自身认识的提高,也逐渐认识到了战略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对制定什么样的战略、如何制定战略以及怎样有效地执行战略等问题缺乏认识。很多中小企业把企业赢利当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但对挣哪方面的钱、挣谁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陈世荣<越南留学生》行研09级 一、关于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指导各行各业企业发展发挥了作用。国际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可将国外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的企业—环境综合分析范式阶段。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大多数大企业以并购方式采取多元化经营。企业不满足于年度预算,开始采用运筹学和预测技术进行规划,形成了战略规划学派。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应当使企业自身条件与所遇机会相适应,实质上是认为企业战略应当放到如何使公司能力与竞争环境相匹配的框架上,寻求发展商机。 (2)以环境适应范式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环境变化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规划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仅从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战略具有局限性,因此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网络优势理论)。环境适应范式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认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这个学派包括: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思想,伊丹敬之的战略适应性观点,奎因的逻辑改良主义等。产业组织分析也可以视为一种环境适应理论,只是更重视环境中的产业结构分析。1980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分析竞争战略思想,既可以视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也可以视为环境适应理论的深化。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内部价值创造过程寻求竞争优势来源,弥补对企业内部因素不够重视的缺陷。 (3)多种范式并存阶段。进入9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化步伐加快,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及产品设计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客观要求企业通过提高自身 能力,全面考虑企业内部要素和企业外部环境要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这种背 景下,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和企业内外部综合分析的战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 包括:①资源论。1984年沃纳菲尔特的发表“企业的资源基础论”,意味着资源论的诞生。

浅谈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文献综述及启示

姓名蒋雯露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体育)0801 学号3080101676

浅谈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文献综述及启示 摘要:经营战略的理论是高度发达和广泛传播。企业世界有坏战略的例子。影响每个战略家的贡献的因素是人脑。洞察从关于行为的经济用于解释做在企业世界和有害投资决定的坏决定特别是做。我们的脑子被编程使一种感受过分自信。脑子是特别过分自信的它的能力做准确估计。精神会计弥漫保守和合理的公司会议室。现状偏心、反感到损失和捐赠作用对恶劣的战略决定贡献。停住可以是为战略家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特别当它是成为的问题停住到过去时,停住可以是危险的。人们倾向于过高估计其他分享他们的意图、信仰和经验是错误公众舆论作用的程度。错误公众舆论经常带领战略家俯视重要威胁对他们的公司和坚持以被注定的战略。 一:文献翻译:Hidden flaws in strategy 错误公众舆论罐头洞察从关于行为的经济解释为什么好董事支持坏战略?在几乎40年以后,经营战略的理论是高度发达和广泛传播。作早期工作在工作在院旁边例如迈克尔E。搬运工和亨利Mintzberg在好战略建立了富有的文学。多数高级主管在它的原则被训练了,并且大公司有他们自己熟练的战略部门。企业世界遗骸的乱丢以坏战略的例子。为什么?当非常技术是可利用的时,什么使首席执行官后面他们?有缺陷的分析,过份志向,贪婪,并且其他公司恶习是可能的原因,但是这篇文章不试图探索所有。相反,它看影响每个战略家的一个贡献的因素:人脑。脑子是一种精采器官。科学家通过脑子映射的技术揭露更多它的内在工作, [1]对它令人惊讶的能力的我们的理解增加。但脑子不是我们有时想象的合理的计算机。在千年它的演变期间,它开发了捷径、简单化、偏心和基本的坏习惯。有些在非洲的savannas也许帮助早期人生存(“如果它看似角马,并且所有的人追逐它,它必须是午餐”),但他们今天制造问题为我们。相等地,某些脑子的缺点也许起因于教育和社会化而不是自然。但什么起因,脑子可以是一个欺骗的指南为合理决定做。脑子的不适当的这些涵义严谨地学习了由社会学家和特别由关于行为的经济学家,发现部下的假定在现代经济-人之后作为纯粹合理的经济决定制作商-不堆积反对证据。作为大多数理论基盘经营战略从微观经济学合理的世界获得,所有战略家应该是对关于行为的经济感兴趣。洞察从关于行为的经济用于解释坏决定做在企业世界的, [2]和有害投资决定特别是做。一些私有产权企业成功地改造他们的投资过程抵制关于行为的经济预言的偏心。同样,关于行为的经济比所有热门股技巧被申请了于个人财务, [3]从而提供一条更加容易的路线给挣金钱。然而,领域没有渗入了战略公式化每日世界。 这篇文章打算帮助通过突出最好解释坏战略的有些例子的八 [4]洞察矫正那个遗漏从关于行为的经济。每洞察说明可能画我们到错误结论并且增加打赌的风险在坏战略的一个共同的缺点。所有例子来自我熟悉的一个领域-欧洲金融服务-,但相等地好那些可能从所有产业被拣掉。几个例子来自dot-come时代,一个特别富有的期间为坏战略的学生。但不要犯错误认为这是unrepeatable战略疯狂时代。关于行为的经济告诉我们在90年代末期被犯的错误确切地是类错误我们的脑子被编程做-和再大概做。八大缺点: 缺点1 :过分自信我们的脑子被编程使我们感受过分自信。这也可以是一件好事; 例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