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族群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以“对、双、副”为例

同族群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以“对、双、副”为例

同族群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以“对、双、副”为例
同族群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以“对、双、副”为例

量词划分的标准、方法和量词系统

量词小类的划分 量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被确定下来后,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对量词内部类系进行划分,然而这部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今天来说学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各家根据自己的标准,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量词小类的划分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所得的结果千差万别。但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量词研究的基础,要想做好量词研究,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不能够被跨越的。 一、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 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不一。有的从量词的句法功能和形态变化等语法特征上划分,有的从语音形式上划分,有的从量词词汇意义上进行划分,有的从词源上进行划分,还有的从计量精度上进行划分;有人采用单一标准,而有人采用多重标准。“人们在为量词定位、分类时,角度不同,依据的标准不一,对量词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侧重不同,因而划分起来有很大的分歧。”1正因为这样,量词小类划分的几个标准首先要明确: (一)意义标准 这里所谓的意义就是指词的概念意义,就是词的概念。对于量词,实际上就是指量词的语义分布。比如词典中关于“把”的解释:“量词,用于把手的器具,如:一把刀,一把扇子”2。但这里所说的意义标准是丰富的,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是否计量,这里要分析量词的作用是计量还是表示事物的种类、等级顺序的,当然不计量的量词是很少的;二是计量的多少,有单数和复数之分,比如“群”和“个”比较,“群”所指的一般是复数,而“个”计量的一般是指单数;三是计量的精度,指的是量词表示名词事物的量是明确的还是含糊不定的,比如“一副手套”,中的“副”往往表示成对出现的事物,而“一群人”中“群”则表示数量不定;四是量词重点在于强调数量的多少还是部分属于整体,例如,“一截竹竿”中的“截”指的就是相对于整根竹竿而言的一部分,没有说明具体多长,强调的是部分。 (二)语法特征标准 由于汉语量词概念的模糊性、复杂性,仅以概念意义为标准分类往往不能完成量词分类的任务。词的语法特征是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量词也不例外。这里的语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6页

《左传》中的名量词研究

《左传》所见名量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号:01010236 姓名:单丽梅 内容提要:本文以《左传》中的名量词为研究对象,对该书全部名量 词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左传》中的名量词的分类、结构类型以及语法 功能。旨在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从词汇和语法角度两方面揭示《左传》时代名量词的发展概况,明确其发展史上的自身特征。 Abstract:Study of phrase made up of noun and measure word in Zuozhuan was given in t his paper. Discusses were gone on all such phrases in the book from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fication, and types of structures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phrase made up of noun and measure word in times of Zuozhuan from the syntax and lexical level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ir own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ion were shown. 关键词:名量词《左传》分类特征 Key words:phrase ; noun and measure word ;Zuozhuan;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fication 量词的使用是汉语言的重要区别特征之一。它是一类十分活跃而又极其普通的词,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从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甲骨文的记载来看,殷商已经有度量衡、容器、货币的单位词(即量词)出现了,如容器量词“升”,货币量词“朋”,天然量词“丙”等。甲骨文中量词的运用范围较窄,数量也较少,还没有出现动量词。语法发展还很不充分,在句中只能做主语和宾语,而且与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一般只能出现在名词之后,其位置较为固定。到周秦,又出现了表示事物特点的个体量词。魏晋南北朝时期,量词的运用得到空前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体系结构,这在刘世儒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一书中有详尽的论述。

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把字句”的语义分析 孙志景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谓词性词语”。 在现代汉语中,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 谓词性词语”。把字句强调的是对某物的处理结果。把字句是一种有特色的句子,那么这种句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第一,谓语动词大多数是表动作的及物动词,并且在语义上能支配把字后边的词语。及物动词一般后面都可以接宾语。例如:他把书看完了。“看”是及物动词,在语义平面“书”是“看”的受事。当然,这里的“书”可以被“看”所支配。又例如:“我踩到了石头”一句就不能改成了把字句,这里的“踩”对“石头”没有支配能力。第二,谓语动词(特别市单音节词)的后面或前面通常都有一些别的词语。例如:他把作业做完了。动词“做”的后面加了“完了”一词,表示一种结果,作业完成了。同时,又例:我把论文认真地审查了一遍。这个句子中,谓语动词前面加了“认真地”修饰动词,表明一种态度;而谓语动词的后面也加了“一遍”表示一种频率或者一个量。当然,有些谓语动词本身含结果意义,如“采纳、接受、拒绝、说服”等,这类动词如果前面有某些状语,后面可以没有别的词语。例如:董事会已经把她的建议采纳了。“已经”一词表示一种完成的结果,同时 采纳也有一定的结果含义,那么动词后面可以不用加词语。第三,“把”字后面的词语所代表的事物一般是定指的,是上下文出现过或交际双方都知道的。上例中的“作业、话、论文”都是定指的。有时候“把”字后面的词语包含有“一个、几个”之类的词语,但说话人认为所指的对象或范围仍是明确的。例如:我们把一个强大的中国带入了二十一世纪。这里的“中国”这个当然是特指,而后面的“一个”也是特指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所表示的物象是明确的。第四,如果句中有否定副词或助动词,则出现在“把”字前面。例如:他没有把话说清楚。这里的“没有”要放在把字的前面。其实,看到这个特点,我想起了英文中的一个词“think”,跟我们这个把字句的这个否定特点很相似,都是将否定词放在前面。 前面都是在讨论“把”字句一些特点,下面我们就要讲讲把字句的作用。首先,语用表达的需要:强调动作的处置结果。这种把字句有不用把字的相对格式。例如:他推翻了原计划。//他把原计划推翻了。把字句就是把大家的焦点聚焦在句末,聚焦在谓语动词上,是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句意。在这个例子中强调的是已然的处置结果推翻了。又例:我明天可以看完这本书。//我明天可以把这本书看完。这里强调的是未然的处置结果看完。当然,也有一些“把”字句强调动作的致使结果,这种把字句的谓语中心通常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例如:繁忙的工作把他累垮了。其次,是在使用过程中结构上的需要。同时它们没有其相对格式。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动词紧接着补语,不允许宾语将它跟动词隔开,这种情况一般用把字短语。例如:他把自行车放在车棚里。(“放”与“在……”关系密切)。第二,动词带双宾语,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宾语都比较复杂,放在一起累赘拖沓,这种情况一般用“把”字把直接宾语提前。例如:我们把那封最后的通牒式的信退还给了他们。第三,动词后有“为、

汉语名量词使用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

汉语名量词使用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 一. 引言名量词又叫“物量词”,是用来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名量词大致分为:个体量词,如:个、条、件等;集体量词,如:对、双、批等;度量词,如:丈、寸、平方米等;借用量词,如:一桶水、一碗饭、两本书等(借用名词);一捆柴,一堆土,一挑水等(借用动词)。[1] 鉴于名量词有不同的种类,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加强对学生的练习。而在现在的教学中,名量词的教学和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偏差和不足,因此需要对名量词的偏误进行分析。 二. 名量词使用的偏误类型 1.名量词的遗漏 遗漏是较为普遍的偏误类型,在学习初级阶段较为常见。此外,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造成名量词遗漏的主要原因是英语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因为英语中大部分名次不和量词搭配使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往往就会遗漏了量词的使用。” [2] 如: ①* 我弄丢了一书。 我弄丢了一本书。 “汉语中的名词表示的是一类事物的类名,实际上是不可数的,而量词起着把事物形状具体化、个体化的作用。只有在名词前加上量词,把名词个体化以后,才可以计数。”因为英语中数 词是直接和名词放在一起连用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受到英

语母语的影响。 2.名量词的误加 误加现象在使用度量词和准量词的时候最为常见,如: “天”、“年”、“分钟”、“尺”等等。这些词本身可以和数词直接连用,无需再加名量词。如: ②* 他们俩个人想去公园。 他们俩人想去公园。 误加偏误出现的范围比较固定,一般在特定的量词中才会出现。例②中,“俩人”表示的就是“两个人”的意思,它既包含了数又包含了量,所以不必再加量词“个”了。 3.名量词的误用 误用是错误最多的偏误类型。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庞大,学生要选出合适的量词并要考虑其语体和感情色彩,所以出现量词误用的现象在所难免。误用类型主要有: 1)量词“个”的泛化 “个”是学生最先接触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所以在学 习中,学生把它当作万能量词,造成了“个”的泛化。如: ③* 我们家有三个车。 我们家有三辆车。 在例③中,“车”的专属量词是“辆”。此外,比如“书” 的专属量词是“本”;“椅子”的专属量词是“把”等常用量词都需要在学习中让学生掌握。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很有用,请好好学习之。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 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 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

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

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 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近三十年中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_黎洁琼

第16卷第5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6No.5 2010年10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Oct. 2010近三十年中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 黎洁琼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量词的迅速发展是中古时期典型的语法现象之一。对中古量词最早的系统研究是刘世儒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系统论著。近三十年来,研究的方向和角度更加多样化。其中有对专著的研究,有对量词小类的研究,也有对单个量词的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此同时,也存在着综合比较的不够和概念上的模糊等等不足。 关键词:中古汉语;量词; 刘世儒;《百年来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0)05?0131?06 一、引言 中古汉语的概念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提出的,他在研究汉语语音史时把汉语分为太古汉语、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老官话五个时期。对汉语史的分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界定,王力先生主张“以语法为汉语分期的主要标准和依据,但还是兼顾语音的标准”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其中的中古时期为公元4世纪~公元12世纪[1](43);潘允中将中古时代定为“自两晋经过十六国时期至隋唐五代”[2];向熹参照王力、吕叔湘二先生的观点,将六朝唐宋时期定为汉语史的中古时期[3];太田辰夫认为汉语史的中古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并认为这个时期是汉语史的质变时期,而且“这种质变可能开始于后汉时期”[4];相关的分期还有多家,如钱玄同、唐作藩、周祖谟、罗常培等,各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划分,但是总结各家的划分可以看到其中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宋代的归属以及六朝和隋唐五代的分合问题上,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划分的依据的不同。关于史期的划分,是没有绝对的,既然分期如王力先生说的那样不是阶段性的,就决定了联系中的不可分割性,那么也就只能依据划分的标准或者是依据来判断哪一种更为合理,或者说哪一种在某种条件下更加明晰。本文对中古的界定按照现今通行的观点,将公元3世纪到公元12世纪,即六朝至五代时期定为中古期。 “中古汉语的语法构造比上古有较大的发展,最突出的就是一部分词已具有自己的语法特征。”[2]量词的迅速发展是中古时期典型的语法现象之一,在大多数的研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量词特别是名量词的成熟时期,而在唐宋时更是得到了发展。量词是汉语基本词类中出现最晚的一种,作为一个独立的类的研究是近五十年的事,尽管汉语量词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对其研究由于角度、方法的不同,观点也就有所不同。刘世儒先生说过,“对于量词发展前途的展望,那就更不能离开史。要想正确地预见到未来,只有在很好地总结了过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否则那就是臆测,当然可靠性就不大了。只有把量词的各个历史横断面都研究好了,汉语的整套的系统的量词史才有可能建立起来,否则没有材料,‘游谈无根’,要建立科学的汉语量词发展史那是永远也不会办到的。”[5]本文主要是对近30年(1979年~2009年,整理过程中发现其相关的研究论文主要是集中在近十年)的中古时期量词的研究作简单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对断代的量词研究概览为量词的整体性研究整理、积累材料。 对中古量词较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早刘世儒先生。他于1959~1962年间在《中国语文》上先后发表了《汉语动量词的起源》《论魏晋南北朝的量词》《魏晋南北朝动量词研究》《魏晋南北朝个体量词研究》《魏晋南北朝称量词研究》系列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写成《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一书,于196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第一部汉语量词断代研究的专著,详尽地叙述了这一时期的量词的使用情况,指出汉语量词的完整体系是在这一时代形成的:名量词数量丰富、分工细密、规范明确,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进入了成熟时期了; 收稿日期:2010?01?08;修回日期:2010?05?15 作者简介:黎洁琼(1986?),女,土家族,湖南桑植人,中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字.

形容词、量词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形容词、量词 一、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美丽)的春天 (柔柔)的春风(细细)的春雨(柔嫩)的小草(雪白)的梨花(红红)的杏花(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竹子(嫩生生)的娃娃(浅褐色)的外衣(宽阔)的海洋(欢乐)的海洋(明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火红)的太阳(灿烂)的阳光(鲜红)的气球(弯弯)的小船(闪亮)的珍珠(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世界(五彩)的世界(淡淡)的清香(响亮)的鞭声(响亮)的歌声(动听)的歌声(热烈)的掌声(宁静)的黎明(无边)的草原(欢乐)的羊群(疯狂)的公牛(高大)的松树(黑黑)的头发(雪白)的头发(发光)的萤火虫(绿色)的羽毛(雪白)的羽毛(黄色)的嘴巴(硬硬)的嘴巴(长长)的鼻子(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呼呼)的北风(快乐)的小鸟(漂亮)的菊花(美丽)的荷花(鲜艳)的红旗(鲜艳)的红领巾(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灵巧)的双手(晶亮)的冰花(圆圆)的眼睛(弯弯)的小河(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莲子(碧绿)的叶子(火红)的太阳(雪白)的棉花(闪闪)的星星(青青)的小草(混浊)的泥水(充足)的水分

(好学上进)的孩子(美丽)的东方明珠(雪白)的云(快乐)的小鱼(快乐)地成长(兴致勃勃)地观看(好奇)地问(大声)地说(难为情)地说(细心)地询问(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掷)铁饼(掷)铅球(掷)标枪 词语搭配 绿油油的树满意的笑容美丽的风景胖乎乎的小手 红润润的小手小小的鸟蛋凉凉的鸟蛋大大小小的船 高远的蓝天长长的小路高高的杨树美丽的小路 亮晶晶的眼睛很美很美的水花青青的山绿绿的草坪 弯弯的小路美丽的夏夜精彩的球赛可口的松果 透明的翅膀有趣的问题闷热的天气绿油油的荷叶 轻轻的步子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金黄的落叶 香甜的水果红红的太阳多彩的季节美丽的家乡 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碧绿碧绿的菜地宽宽的街道 高高的楼房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美丽的鲜花 盛开的鲜花高兴的表情可恶的蚜虫圆圆的小虫 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成熟的桃子结实的玻璃砖 大大小小的鱼各种各样的船轻巧的桥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偏误分析方法分析

(一)词语偏误类型 发生偏误的词语主要有关联词语、量词、同一语义场的词、动词“有” 、母语和目的语中义域不对称的词。将偏误词与目标词进行对比,我们看到主要有以下类型的词语偏误: 1?对词义的理解有偏差尤其是关联词语,本次话语活动中,使用第二多的关联词语是“但是”,然而学生并没有弄清楚但是”的语义,以及它所表达的句法关系,很多不应该用“但是”的地 方都使用了该连词,形成了误,如“面积很小,但是它是个群岛”。 2?词语的功能被扩大 词语的功能被扩大,已超出了它应有的语法属性和语法功能,功能被扩大的词包括连词、动词“有”。为”是使用最多的连词,但留学生使用时并不都用来表示因果关系,有时只是表示前后话语有关联,如“没事,因为泰国只有一种动物是重要,是大象,因为以前他们有打仗”。最典型的是动词“有”功能的扩大。“有”本来接名词性成分,但是在留学生的话语中,“有”的功能扩大,不仅可以接名词性成分,还可以接动词、形容词短语、句子等成分。如“在泰国泼水节也有穿”(接动词);“有漂亮”(接形容词);“他有在中国学习过”(接短语);“如果有像见我们那个总统”(接句子),等等。 3.词语的搭配产生偏误 此类偏误包括量名搭配错误、固有搭配被改换、“城市”等名词前的第一人称问题、词的 语法属性不能相配等。“个”是留学生最熟悉的量词,使用频率最高,因而就被当成了万能量词,不能使用量词的集体名应使用其他量词的名词前都用上了“个”,如“人口三亿个”、“两个民族语言”。很多成对的关联词语有其固定搭配,可是留学生常常将固有的搭配改换而使其变得不搭配,如“如果有跳舞才穿这个”、“时间是厦门一样”。“城市、国家、首都、总统”这类名词前面,在话语叙述中往往加上第一人称代词,显得亲切。第一人称代词以复数为宜,因为这些事物不是属于个体的,而是属于集体的。留学生对这种情况如果不掌握,就会产生“我的首都” 这样的错句。再者,部分词的语法属性相互不能搭配,如“但是现在他们越来越忘记了”,“忘记”是动词,而“越来越”后面一般接形容词,能接的动词只限于“喜欢、愿意”等心理动词。 4?选词错误 在选词错误中,首先是同一语义场中的词。在话语表述中,留学生一边讲述一边在脑海中思考适用的词,如果该用A 词却用了E词,而AE两词意义相近或相关,就是选词错误。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最容易导致选词错误。语义场包括上下义关系、总分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5] [p?13 3 ]留学生的选词偏误主要发生在同义关系场和类义关系场。同义关系场中的词具有义相同或相近的特点,类义关系场中的词往往属于同一个类别。留学生在脑海中搜索词语时,搜索的范围就是这两个语义场,因而与之相关的偏误特别多。其次是义域不对称的词。母语词语或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之间的义域不对称导致了选词偏误。任何两种语言中几乎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语,其义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如学生在描述自己国家的树时说树“很瘦”,这显然受英语词语thι n的影响。“thin ”相当于汉语中的“瘦”和 “细”,义域比汉语宽,学生在选用这类词时没有解到义域的差别,从而产生了偏误。 5.词的固有成分被遗漏 固有成分被遗漏的词通常是成对的连词。我们知道有些连词只能成对使用,不能省略。 留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一点,以至于不能遗漏的部分也遗漏了。如“对中国人有点辣”,漏了“来说”。另外,“是,,的”这个句式中的任何词都不能省略,而留学生常常把最后的“的”字遗漏了,如“他们是差不多”。 (二)语法偏误的类型 鲁健骥将语法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4种,[6]我们的分析显示,除这4种偏 误外,还有:前后照应偏误、句型错误、过度省略,等。显然话语中的语法偏误有不同于文本之处。我们所说的“省略”不同于“遗漏”,“遗漏”是由于忘记或没有掌握而导致的成分丢失,而“省略”是主讲

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摘要]:量词是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在一定阶段内,学生尤其容易出现量词“个”的泛化,而且量词“个”的偏误会一直伴随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造成这种错误, 不仅有“教”的原因, 还有“学”的原因,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影响,应采取有效办法, 帮助学生避免偏误,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在对一些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短期进修班的美国留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 在学习说句子“我是一个美国人”时, 学生往往觉得奇怪,因为在英语里, 同样的意思说出来是“I am an American”, 即“数词 + 名词”, 而用中文表达时却要加上“个”,即:“数词+量词+名词”。“个”是留学生最初接触到, 也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量词。学生在知道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后, 喜欢以不变应万变, 所有的数词和名词之间都用“个”, 于是出现诸如:“我家有一个马”, “教室里有几个桌子”,“我养了一个狗”,“我有一个电脑”等病句。四个名词涉及不同的量词, 马用“匹”, 桌子用“张”, 狗用“只”或“条”,“电脑”用“台”。即便在后期,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量词后,当出现新的事物名词需要与数词搭配时,学生仍然会倾向先用“个”来代替。 我觉得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汉语作为母语并经常在生活中操练的人来说, 对量词的很多规则性的东西早已习以为常,而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则不同, 在遇到这一具有汉语特色的语言时, 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有的留学生就企图找“捷径”, 他们发现很多名词都能和“个”搭配,于是就用类推的办法把“个”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中新的语言现象上, 把“个”当作一个“万能”量词,造成了偏误。 2、当学生把“个”当作万能量词,不管是什么名词, 其前面都放“个”, 如:一个楼,一个书,一个门时,让他们高兴的是在日常的交际中很多中国人都能够听得懂,明白他们的意思,他们便觉得这是一个巧妙的方法,因此也助长了他们对量词“个”的依赖心理和使用时的取巧心理,铸成了留学生对量词学习的惰性。

对外汉语量词研究综1

对外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学号:110333010117 张盼摘要:如何让准确、得体的运用汉语量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问题之一,本文集中了一些汉语量词本体研究及教学研究成果,就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分类,量词的使用情况和量词的教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名量词;动量词;语义;语境 量词的大量使用是汉语中较为独特的语言现象之一。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多,用法灵活,有的还具有很强的修辞功能。随着汉语学习者数量的增多,如何让学习者掌握汉语量词的用法,成为许多汉语研究者和教学者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关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研究的文章。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分类 在汉语本体研究中对量词的分类标准有着很多的分歧,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有二分法、三分法和多分法。同是二分法或者是三分法,次小类的划分也有着许多的不同。如在九十年代以前赵元任、吕叔湘把量词分为九类,朱德熙把量词分为七类,后来邢福义、邵敬敏、黄伯荣、廖序东等人将量词二分,但同时又各自划分出不同的小类。吴启主,马真等人则采用三分法等等。 量词如何分类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汉语教学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分类有利于学习者对汉语量词的习得。 如今,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是二分法,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名量词分为:个体量词(个、位)、集体量词(种、群)、容器量词(杯、瓶)、度量衡量词(米、度)、不定量词(点儿、些)、复合量词(人次、车次)、借用量词(脸、手);动量词分为:普通动量词(次、遍)和借用动量词(针、脚)。 这些大类小类的划分都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较易于课堂教学实施及学习者分类记忆。但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是否有利于学习者对量词的习得,以及是否还有更好的分类方法,这都有待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例如:有研究者按照“±必要”将量词首先分为个体量词和非个体量词两个大类,作者认为非个体量词中绝大多数英汉是一致的,因此对于英语背景的学生来说,个体量词是他们学习得重点,他认为这种分类可以更好的解决英语

二年级下册量词和词语搭配复习

二年级下册量词和词语搭配复习 量词 一个孩子一朵野花一片漆黑一件衣服一株竹子一丛玫瑰一只黄莺 一阵微风一股清泉一座水塔一面镜子一名战士一个周末一片空地 一朵蔷薇一滴雨点一句话一片花瓣一只小猫一碟牛奶一碟点心 一个家一个湖一个凉棚一条龙船一挂花炮一道彩虹一只象脚鼓 一束灯光一个民族一块头巾一座立交桥一个问题一条金鱼一枚邮票一台机器一棵小树一件雨衣一把花伞一个圆圈一只天鹅一幅贴画 一辆汽车一只蜘蛛一首古诗一册书一位队员一块石头一片陆地 一种植物一座高山一个孩子一颗星星一把勺子一面镜子一个小时 一场梦一位发明家一种说法一个道理一场雪一场阵雨一道题目 一位先生一位老师一位叔叔一台电视一台电脑一台电扇一个电话 一张报纸一张桌子一张奖状一把雨伞一把小刀一把尺子一团毛线 一枚邮票一枚别针一枚纽扣一首歌曲一滴水一桶油一杯茶 动宾短语 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吐出嫩芽演奏乐曲穿过山谷抽出枝条长出叶子 闻到香味奔向田野寻找春天提着瓦罐抱着孩子冒着细雨踏着荆棘 下起大雨拿出雨衣积累词语钻进抽屉寻找足迹献出安心出产水果 搭起凉棚摘下葡萄驶过江面勾画轮廓发行邮票眨眨眼睛解决难题 打开窗户挂在天空寻找宝藏辨别方向指点方向分辨方向修理窗户 说明原因拎着水桶翻跟头送报纸捡野兔撞树桩放下报纸 想出办法丢下锄头长满野草钻出篱笆来到树林趴在冰上扑扑翅膀 映出影子打发时光起名字动脑筋做手术点油灯钻研天文 环顾四周奔出大门捧着镜子露出笑容躲避寒冷乘坐飞船看望亲人

修饰词搭配 解冻的小溪绿色的叶丛粗重的嗓音美丽的世界可爱的小姑娘 暖暖的春风长长的辫子快活地游泳健壮的竹子丁丁冬冬的琴声浓密的绿叶高兴地说静静地躺着欢乐地歌唱阳光灿烂的世界美丽的身影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欢快的泉水火红的杜鹃花 迷路的孩子蒙蒙的细雨弯弯的小路晶莹的露珠黑白相间的花猫温暖的春风勇敢的孩子舒适的家灿烂的阳光无力地垂着头 尽情地歌唱大口地喝水美丽的小岛明亮的橱窗鲜红的地毯 成串的葡萄敬爱的总理欢快地鼓点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 奇怪的问题精美的图案重要的人物洁白的纸斜斜的雨丝 优美的乐曲高兴地笑了呼呼地转满天的乌云清新的空气 厚厚的书忠实的向导茂密的枝叶奇怪地问认真地问 著名的画家光滑的石头兴奋的光芒漂亮的汽车风和日丽的下午懂事的孩子慢慢地走着飞快地逃走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天鹅 厚厚的冰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勤劳的蜜蜂 仔细地看满意地端详满意地笑了惊讶地说满天的星星 满意的笑容聪明的孩子庞大的恐龙慢慢地转动渐渐地灭绝 委屈地说急得团团转伟大的发明家火红的太阳银色的月光 傻傻地等乐滋滋地想哇哇的哭粉红的桃花自言自语地说 徐徐地张开明亮的教室惋惜地说高兴地拍手静静地画画 我的发现 国外——外国名著——著名言语——语言家人——人家子女——女子累积——积累乡下——下乡开放——放开实现——现实少年——年少楼顶——顶楼爱心——心爱喜欢——欢喜画图——图画奶牛——牛奶蜜蜂——蜂蜜牙刷——刷牙水池——池水山上——上山山下——下山下海——海下收回——回收生产——产生计算——算计人名——名人节气——气节马上——上马愿意——意愿白雪——雪白胆大——大胆半夜——夜半互相——相互感情——情感向导——导向家当——当家

偏误分析试题

★外国学生常说“我明天见面他。”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我明天跟他见面。(1分) (2)偏误原因: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主要受到母语负迁移。“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2分) (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2分) ★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 a.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 b.他回学校来的时候,我在写作业。(1分) (2)偏误原因:“学校”与“来”的位置不对,不了解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说明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搭配时,处所宾语要放在趋向补语“来/去”前。例如,“上山来,下山去,进教室来,回日本去,过这边来”等。也可以不用趋向补语,用结果补语表达,如“回到学校,上到山上,进到教室里”等。(2分) ★外国学生常说“请等等我一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a.“请等我一下” b.“请等等我”(1分) (2)偏误原因:“等等”是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以后已经能够表示“时间短或次数少”,因此不能再和动量词“一下”以及时量词如“一会儿”等组合。 这种偏误主要来源于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将动词后面可以跟动量或时量补语的规则不恰当地泛化了。(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讲授动词重叠形式时可采用对比法,将动词非重叠形式后面加动量或时量补语的情况与重叠形式对应起来,进行一下对比。这样学习者很容易领悟到两者在使用中存在的差别。(2分)

义素分析法分析“看的方式”语义场

义素分析法分析“看的方式”语义场 摘要:“看的方式”的语义场可以归为同义语义场。通过义素分析的方法,并写出 每个词的基本义的义素表达式,来分析该语义场内的词之间的异同。词不仅有理 性意义还有感性意义,通过感性意义能更好的区别和运用同义词。 关键字:义素分析法,同义词辨析,看的方式 一、义素分析法在同义词辨析中的运用 同义词辨析一直以来都是语言研究的重要方面,不仅是在语言研究,还是在 语言运用中,甚至在语言的教学中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义素分析法是准确描写和 掌握词义的有效方法。词义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有若干层次的结构,义素是构 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将义素分析法引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可以对词义的微 观层面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把词义分割成若干个义素的组合,不仅有利于准确 掌握同义词之间的大同小异,还能提高人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有利于第二语言 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理解两个及两个以上抽象的同义词,加深对汉语词汇的理解 和运用。 本文主要通过义素分析法来分析比较“看的方式”的语义场,来说明义素分析 法在同义词比较中的运用。运用义素分析法的表达式来研究“看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本文研究的看的方式词有:看、望、顾、瞪、瞥、瞅、盯、窥、伺、瞟、瞰。 二、“看的方式”的语义场义素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确立语义场 语义场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 的类。同义语义场相当于一些论著中讲的一组广义的同义词(即不包括等义词),它所包括的各个义位间大同小异。所谓的同,表现为基本义相同或者是基本义有 一部分相同。所谓的异,就是附加义不同,或者是基本义有一部分不同,又或是 不只是基本义有一部分不同附加义也不一样。“看的方式”语义场内的词是眼部动 作描写都有“用眼睛看”这一基本义项,因此,这些看的方式词都可以看作是“看” 这个词的同义词。那么“看的方式”就构成了一个眼部动作的同义语义场。根据义 素分析法的分析并通过表达式的比较,可以准确的辨析出同义语义场内各个词之 间的细微区别,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 2.通过义素的具体对比分析“看的方式:看、望、顾、瞪、瞥、瞅、盯、窥、伺、瞟、瞰”的异同。 这些字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查到“看的方式”词的意义如下所示: (1)看: [动] 使视线接触人或物:~书|~电影|~了他一眼。 [动] 观察并加以判断:我~他是个可靠的人l你~这个办法好不好。 [动] 取决于;决定于:这件事能 不能成功全~你了|飞机能否准时起飞,要~天气如何。 [动] 访问;探望:~望|~朋友。 [动] 对待:~待|另眼相~|别拿我当外人~。 [动] 诊治:王大夫把我的病~好了。照料:照~l衣帽自~。 [动] 用在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或词组前面,表示预见到某 种变化趋势,或者提醒对方注意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某种不好的事情或情况: 行情~涨|别跑!~摔着!|~饭快凉了,快吃吧。 [助] 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 表示试一试(前面的动词常用重叠式):想想~I找找~|等一等~l评评理~先做几 天~。 (2)望: [动] 向远处看:登山远~|一~无际的稻田。观看;察看:~风!观~|~ 闻问切。探望:拜~|看~。盼望;希望①:~子成龙l~准时到会。盼头;希望②:

二年级下册量词和词语搭配复习

二年级下册字词复习(一) 量词 一个孩子一朵野花一片漆黑一件衣服一株竹子一丛玫瑰一只黄莺一阵微风一股清泉一座水塔一面镜子一名战士一个周末一片空地一朵蔷薇一滴雨点一句话一片花瓣一只小猫一碟牛奶一碟点心一个家一个湖一个凉棚一条龙船一挂花炮一道彩虹一只象脚鼓一束灯光一个民族一块头巾一座立交桥一个问题一条金鱼一枚邮票一台机器一棵小树一件雨衣一把花伞一个圆圈一只天鹅一幅贴画一辆汽车一只蜘蛛一首古诗一册书一位队员一块石头一片陆地一种植物一座高山一个孩子一颗星星一把勺子一面镜子一个小时一场梦一位发明家一种说法一个道理一场雪一场阵雨一道题目一位先生一位老师一位叔叔一台电视一台电脑一台电扇一个电话一张报纸一张桌子一张奖状一把雨伞一把小刀一把尺子一团毛线一枚邮票一枚别针一枚纽扣一首歌曲一滴水一桶油一杯茶 动宾短语 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吐出嫩芽演奏乐曲穿过山谷抽出枝条长出叶子闻到香味奔向田野寻找春天提着瓦罐抱着孩子冒着细雨踏着荆棘下起大雨拿出雨衣积累词语钻进抽屉寻找足迹献出安心出产水果搭起凉棚摘下葡萄驶过江面勾画轮廓发行邮票眨眨眼睛解决难题打开窗户挂在天空寻找宝藏辨别方向指点方向分辨方向修理窗户说明原因拎着水桶翻跟头送报纸捡野兔撞树桩放下报纸想出办法丢下锄头长满野草钻出篱笆来到树林趴在冰上扑扑翅膀映出影子打发时光起名字动脑筋做手术点油灯钻研天文环顾四周奔出大门捧着镜子露出笑容躲避寒冷乘坐飞船看望亲人

修饰词搭配 解冻的小溪绿色的叶丛粗重的嗓音美丽的世界可爱的小姑娘 暖暖的春风长长的辫子快活地游泳健壮的竹子丁丁冬冬的琴声浓密的绿叶高兴地说静静地躺着欢乐地歌唱阳光灿烂的世界美丽的身影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欢快的泉水火红的杜鹃花 迷路的孩子蒙蒙的细雨弯弯的小路晶莹的露珠黑白相间的花猫温暖的春风勇敢的孩子舒适的家灿烂的阳光无力地垂着头 尽情地歌唱大口地喝水美丽的小岛明亮的橱窗鲜红的地毯 成串的葡萄敬爱的总理欢快地鼓点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 奇怪的问题精美的图案重要的人物洁白的纸斜斜的雨丝 优美的乐曲高兴地笑了呼呼地转满天的乌云清新的空气 厚厚的书忠实的向导茂密的枝叶奇怪地问认真地问 著名的画家光滑的石头兴奋的光芒漂亮的汽车风和日丽的下午懂事的孩子慢慢地走着飞快地逃走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天鹅 厚厚的冰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勤劳的蜜蜂 仔细地看满意地端详满意地笑了惊讶地说满天的星星 满意的笑容聪明的孩子庞大的恐龙慢慢地转动渐渐地灭绝 委屈地说急得团团转伟大的发明家火红的太阳银色的月光 傻傻地等乐滋滋地想哇哇的哭粉红的桃花自言自语地说 徐徐地张开明亮的教室惋惜地说高兴地拍手静静地画画 我的发现 国外——外国名著——著名言语——语言家人——人家子女——女子累积——积累乡下——下乡开放——放开实现——现实少年——年少楼顶——顶楼爱心——心爱喜欢——欢喜画图——图画奶牛——牛奶蜜蜂——蜂蜜牙刷——刷牙水池——池水山上——上山山下——下山下海——海下收回——回收生产——产生计算——算计人名——名人节气——气节马上——上马愿意——意愿白雪——雪白胆大——大胆半夜——夜半互相——相互感情——情感向导——导向家当——当家故事——事故带领——领带上网——网上女儿——儿女孙子——子孙

汉语名量词使用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精品文档

汉语名量词使用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 i=r 名量词又叫“物量词”,是用来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 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名量词大致分为:个体量词,如:个、条、件等;集体量词,如:对、双、批等;度量词,如:丈、寸、平方米等;借用量词,如:一桶水、一碗饭、两本书等(借用名词);一捆柴,一堆土,一挑水等(借用动词)。[1] 鉴于名量词有不同的种类,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加强对学生的练习。而在现在的教学中,名量词的教学和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偏差和不足,因此需要对名量词的偏误进行分析。 二. 名量词使用的偏误类型 1.名量词的遗漏 遗漏是较为普遍的偏误类型,在学习初级阶段较为常见。此外,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造成名量词遗漏的主要原因是英语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因为英语中大部分名次不和量词搭配使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往往就会遗漏了量词的使用。” [2] 如: ①* 我弄丢了一书。 我弄丢了一本书。 汉语中的名词表示的是一类事物的类名,实际上是不可数 的,而量词起着把事物形状具体化、个体化的作用。只有在名词 前加上量词,把名词个体化以后,才可以计数。”因为英语中数词是直接和名词放在一起连用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受到英语母语的影响。 2.名量词的误加

误加现象在使用度量词和准量词的时候最为常见,如: 天”、“年”、“分钟”、“尺”等等。这些词本身可以和数词直接连用,无需再加名量词。如: ②* 他们俩个人想去公园。 他们俩人想去公园。 误加偏误出现的范围比较固定,一般在特定的量词中才会出现。例②中,“俩人”表示的就是“两个人”的意思,它既包含了数又包含了量,所以不必再加量词“个”了。 3.名量词的误用 误用是错误最多的偏误类型。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庞大,学生要选出合适的量词并要考虑其语体和感情色彩,所以出现量词误用的现象在所难免。误用类型主要有: 1)量词“个”的泛化 个”是学生最先接触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所以在学习中,学生把它当作万能量词,造成了“个”的泛化。如: ③* 我们家有三个车。 我们家有三辆车。 在例③中,“车”的专属量词是“辆”。此外,比如“书

语文量词用法大全 (1)

量词用法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 一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画家一个司机一个工人一个农民一个士兵一个朋友一位同学一位老师一位客人一位长官一位代表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 一只狗一只鸟一只猴子一只鸡一只大象一只羊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蝴蝶一只虫一匹马一头牛一头羊一头驴一头骡一头豹子一条蛇一条鱼一条虫一峰骆驼 3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一个脑子一颗脑袋一根头发一根眉毛一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耳朵一张嘴一片嘴唇一颗牙齿一个舌头一个下巴一条胳臂一只手一个手指头一个拳头一条腿一只脚一条尾巴一颗心 4 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 一棵树一棵白杨一棵草一棵松一株水稻一株麦子一株树一株小草 5 表示水果的量词:个。例外:一粒葡萄,一根香蕉。 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柿子一个梨一个李子 一粒葡萄一根香蕉 6 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朵、片、条、颗、粒。大都表示形状。 一朵花一朵玫瑰一朵红梅一片叶子一条根一颗种子一粒米 7表示食物的量词。 一顿饭一顿早饭一份早餐一份午餐一份晚餐 一份中餐一份西餐一份点心一根油条一个包子 一个馒头一根鸡腿一个鸡蛋一片肉一块牛肉 一个三明治一道菜一道汤一片面包一块蛋糕 一根冰棒一片饼乾一粒糖果一片西瓜一根棒棒糖 8表示餐具的量词。 一根筷子一把叉子一把汤匙一张餐纸 9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包括表示电器仪器的量词:台。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条板凳一条沙发一张床一条棉被一条毛巾一根火柴一根蜡烛一盏灯一个灯泡一把牙刷一条牙线一块香皂一块桌布一块手表一面镜子一个脸盆一个桶一只桶一把伞一条绳子一部电话一台电视机一台录影机一盘录影带一盘录音带一个冰箱一根香一帖膏药一服药 10 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 一件衣服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一个口袋一顶帽子一条围巾一只手套一只袜子一只鞋一只眼镜一只耳环一枚胸章一枚戒指 11 表示建筑物的量词:座、栋。 一座城一座桥一条路一栋房子一座别墅一座高楼一幢楼房一座塔一座庙一扇窗一扇门一面墙一堵墙一间房 12 表示交通工具的量词:辆、列、架、艘。 一辆车一辆汽车一辆自行车一列火车一架飞机一条船一枚火箭一艘军舰 13 表示工具的量词:把 一把锤子一把锁一把剪刀 14 表示文具的量词。 一支笔一枝笔一张纸一块墨一方砚台一台电脑 15 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 一封信一则日记一首诗一篇文章一幅照片一张照片一幅画一台戏一道命令一首歌一支曲子一篇报告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 16 表示事件和动作的量词:件、顿、场、通。 一件事一个事件一个动作一通电话一顿毒打一顿吵架一顿臭骂一场球赛一场风波一场战争一场大火一个案例一通报告一阵骚动一阵掌声 17 表示武器的量词。 一把刀一面盾一张弓一支箭一支枪一发子弹一门大炮一枚炮弹一枚导弹18 表示地理天文气候的量词。 一座山一道梁一条江一条河一个池子一个湖一个海一个月亮一轮明月一颗星星一个太阳一朵云一阵风一场雨一个响雷一道闪电 19表示形状的量词。条、根、支、道、面、片、张、颗、粒、块。例子请见以上各类。一(个)邮箱一(片)草滩一(门)科学一(座)研究所 一(截)枯藤一(项)特权一(项)任务一(块)点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