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前篇】对标梳理知识初探

(一)对标梳理

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历史作用。

考向展望:

(1)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王安石变法对当今中国改革的启示。

(二)知识清单

一、变法的背景

1、三冗:北宋增设大量(),官员数量大增,形成“冗官”;宋代不断扩充

军队数量,形成了庞大的(),造成“冗兵”问题;养兵、养官

所需的巨额费用及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形成()。

2、两积:“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局面。北宋大力

削弱武将兵权,使指挥效率和战斗力下降,导致宋军与辽、西夏的战斗中连年

战败,形成()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4、王安石的工作经验和无畏精神。

二、变法的内容

三、变法的结局

1、失败:1085年,宋哲宗即位,()等废除新法,史称()。

2、性质:地主阶级为摆脱危机以挽救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3、历史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局面。

4、局限性: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北宋中期的危机。

(三)基础检测

1、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

A.保甲法 B.均输法 C.农田水利法 D.免役法

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旨在打击藏匿田亩,逃避赋税的是()

A.更戍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3、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实,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

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②改善了北宋积贫的局面③促进了生活生产力的发展

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军队精简

【课上篇】合作探究交流释疑

(一)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二)网络构建

(三)限时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课后篇】迁移拓展夯实基础

(一)夯基迁移

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

(二)错题归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