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完整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完整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完整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6〕698号)精神,决定建设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学院跨学院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学院主体、学校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有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4.创新创业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附件:河南师范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建议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第六条申报程序

在线开放课程申报程序为:个人申请,学院审核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立项。

第七条建设方式

课程建设采取先建设后认定的方式,建设期为两年。学校为立项建设的课程提供建设经费支持,课程录制方式不限。课程负责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定期对课程资源进行更新、完善,保障上线课程教学质量。在线开放课程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第三章在线开放课程上线教学

第八条教学要求

课程负责教师及课程平台要切实承担课程服务和数据安全保障的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依法依规开展活动,为我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实施对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学习过程内容的有效监管,杜绝和制止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

第九条上线流程

校级及以上立项的在线开放课程可纳入培养方案中,授课教师可申请上线教学。上线申请工作应在学生选课前完成,在课程所开设的学院及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可在下学期内开展教学活动。开课教师需在开课申请时提交见面课授课安排,见面课安排如有改动需及时通知学生并上报教务处;课程上线教学首节课必须为见面课,告知学生授课计划、联系方式,以及成绩考核办法等相关信息。

第十条授课形式

上线教学时,采用线上视频学习+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专业课程原则上课堂教学时间不得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以学生线上自学为主,见面课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

第十一条成绩认定

课程成绩由在线学习成绩、见面课及期末考试成绩等组成;期末考试可以采用在线考试或线下考试的方式。各部分成绩构成比例由任课教师在开课前确定并向学生公布。

第十二条课程引进

教务处发布下学期校外引进课程清单,学院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学院按要求将选择课程及课程负责教师信息上报教务处。课程负责教师负责有关见面课、线下辅导、考试等工作。校外引进课程上线管理与校内自建课程相同。

校外引进课程学分由开课学院确定并上报教务处审核,原则上应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设该课程学分一致。

第四章在线开放课程经费管理和工作量计算

第十三条经费管理

学校负责课程的建设经费,校级立项的课程每门课程建设经费5万元,获得省级立项的课程每门课程建设经费再追加5万元。经费使用分两次资助,前期资助立项课程建设经费的70%,课程通过中期检查,拨付剩余的30%建设经费。经费支出主要包括课程制作过

程中所需的视频录制、编辑、后期合成,购买图书资料、音像资料、软件,动画制作,场景搭建等费用。

第十四条工作量计算

我校自建专业课程上线教学,前两学年该课程工作量按照传统课堂教学的两倍核算,以后的工作量核算与传统课堂教学一致。自建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上线教学,前两学年该课程工作量核算与传统课堂教学一致,以后的工作量核算按照传统课堂教学1/2核算。

校外引进的专业课程上线教学工作量按照传统课堂教学1/2核算。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上线教学,工作量按照传统课堂教学1/3核算。

第五章质量管理和奖励措施

第十五条质量管理

学校将通过考核、验收、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我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在线运行、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通过监督和管理课程的运行、维护和更新,实现常态化、安全化运行,促进课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对未按规定完成校级建设的课程,取消立项资格,追回已拨付建设经费的50%,并停止资助剩余经费,课程负责人一年内不得申报教学类项目。获得省级立项的课程在教育厅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建设,除对课程负责人予以警告外还将对课程负责人所在学院通报批评,课程负责人两年内不得申报教学类项目。

上线教学期间由教务处对课程进行教学质量调查,并将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连续两学期学生总体评价不合格(总体评价为“较差”的数量超过总数的30%)的课程则需下线整改,暂停一年后方可参与复审,复审合格后可申请上线。

第十六条奖励措施

验收通过的课程上线教学两学期运行平稳、使用效益好、师生评价高,该课程可参与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优先推荐参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获得省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荣誉称号的,按照《河南师范大学质量工程建设奖励办法(试行)》文件中精品课程一项奖励执行;获得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荣誉称号的,给予课程团队5000元奖励。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附件:河南师范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附件

河南师范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理念与目标定位。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热情与资源共享的意识。了解网络教学规律、学生的网络学习与认知规律、MOOC碎片化交互式学习课程的特性,在教学中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了解该课程主要学习群体的需求,有明确的课程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知识点覆盖面达到课程定位的要求,教学内容适合学习者认知特征,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实用性、实践性和时效性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

应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建设学习资源,课程资源应力求丰富多样,合理使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虚拟仿真等各类素材,有效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分析、探究等方面的优势,方便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

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3.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4.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

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5.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6.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课程组成员均在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负责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成一支教学、辅导、设计和技术支持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

7.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保障。严格遵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依法依规开展教学活动,实施对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学习过程内容的有效监管,防范和及时制止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构建课程内容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相关高校、课程建设团队均须签订平等互利的知识产权保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切实保障各方权益。

8.课程运行与管理。立项课程需在我校MOOC平台上运行,提供授课视频以及各种文字形式的教学资源,并建设网上授课所需的所有资源,能够开展在线学习、作业、考试、答疑和讨论等。

二、课程视频制作规范

(一)视频内容

1.屏幕图像的构图合理,画面主体突出。人像及肢体动作以及配合讲授选用的板书、画板、教具实物、模型和实验设备等均不能超出镜头所及范围。

2.演播室使用的背景采用彩色喷绘或电脑虚拟、实景等背景。建议采用彩色喷绘背景。背景的颜色、图案不易过多,应保持静态,画面应简洁、明快,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

3.授课视频中主讲教师应姿势端正,衣着整洁大方,避免穿细条纹、细格子、密点的衣服。主讲教师目光应与摄像头平视,教态大方、语言流畅、语速适中、肢体语言适度,不应较长时间仰视或俯视。主讲教师应使用普通话,用语规范,语言表述清晰,流畅、简洁,避免重复性口头语,语速较平时课堂授课稍快。

4.使用资料、图片、外景实拍、实验和表演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与讲授内容联系紧密,手段选用恰当。

5.选用影视作品或自拍素材,应注明素材来源。影视作品或自拍素材中涉及人物访谈内容时,除应加注人物介绍外,还应采用滚动式同声字幕。

6.选用的资料、图片等素材画面应清楚,对于历史资料、图片应进行再加工。选用的资料、图片等素材应注明素材来源及原始信息(如字画的作品、生卒年月,影视片断的作品名称、创作年代等信息)。

7.动画的设计与使用,要与课程内容相贴切,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8.动画的实现须流畅、合理、图像清晰,具有较强的可视性。

(二)视频技术规格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3.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 (MPEG-4 Part10)编码、使用二次编码、不包含字幕的MP4格式。

(2)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

(3)视频分辨率

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时,请设定为720×576

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请设定为1280×720或1920×1080。

(4)视频画幅宽高比

分辨率设定为720×576的,请选定4:3

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或1920×1080的,请选定16:9

(5)视频帧率为25帧/秒

(6)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4.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

(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 (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

5.封装

视频采用MP4封装,单个视频文件小于200MB。

字幕文件采用SRT格式,中英文字幕需分成两个STR文件。

(三)演示文稿(PPT)制作规范

1.制作原则

(1)演示文稿(PPT)要求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于一体,一般不使用纯文字的演示文稿(PPT)。

(2)页面设置要求符合高清格式比例,幻灯片大小为“全屏显示16:9”。

(3)整体效果应风格统一、色彩协调、美观大方。

2.字体与字号

字体与字号参照下表:

3.版心与版式

每一页面内容相对完整,文字精炼、概括性强,信息量适中,内容占总页面的65%~75%为宜,每页四周留出空白,应避免内容顶到页面边缘,边界安全区域分别为左、右130像素内,上、下90像素内。

页面内容正确、科学,表达准确,用语规范,无政治性错误与错别字。

尽量增加页面内容的可视化,信息呈现符合视觉习惯与视觉心理,可通过改变颜色、字体等加粗等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引导学习者注意。页面设置符合高清格式比例,幻灯片大小为“全屏显示16:9”。

4.背景

(1)背景色以简洁适中饱和度为主(颜色保持在一至两种色系内);

(2)背景和场景不宜变化过多;

(3)文字、图形等内容应与背景对比醒目。

5. 色调

(1)色彩的选配应与课程科目相吻合;

(2)每一短视频或一系列短视频在配色上应体现出系统性,可选一种主色调再加上一至两种辅助色进行匹配;

(3)同一屏里文字不宜超出三种颜色。

6.字距与行距

(1)标题:在文字少的情形下,字距放宽一倍体现舒展性;

(2)正文:行距使用1行或1.5行,便于阅读。

7. 配图

(1)图像应清晰并能反映出内容主题思想,分辨率应上72dpi以上;

(2)图片不可加长或压窄,防止变形;

(3)图形使用应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8. 修饰

(1)细线条的运用比粗线条更显精致;

(2)扁平式的装饰更接近时代审美;

(3)有趣味的装饰通常更能吸引人。

9. 版权来源

素材选用注意版权,涉及版权问题须加入“版权来源”信息。

河南师范大学

2017年10月27日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本科校用,仅供参考)

二、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0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5.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期为2年,要求在2016年面向学生进行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试点期间,要加强网上辅导和答疑,课堂讨论时间一般要求占课程总学时的一半,教师教学工作量按课程原设课时统计。项目结题时,需要提交:在线开放课程网站、总结报告、改革方案(含教学大纲、课程具体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等)、学生学习感受与调查总结报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相关教学研究论文等其他成果。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效果

1.建设了协作与分工明确的专业教学团队 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创建互动、讨论组等大量问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与分工合作,改革了传统教育教师单打独斗的弊端,有助于不同教学与学习理念的拓展与传播。 2.转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在资源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反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的“教”的被弱化,学习者的“学”的主体作用被强化。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的速课课件,学习者可以提前进行课程预习,利用教学课件、课程录像、教学视频或微课等进行学习或者课后的巩固复习。“贴心大学”交互平台也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交互学习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交互平台及时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贴心大学提供的一种在线学习、交互学习的新模式。一用网络平台,学习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学习的限制,提供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学习情况,随时随地自主的安排学习。 3.推动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网络平台上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完善的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学习区、互动交流区、实践实训区和评价考核区等,利用在线开放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多元化的交互式和应用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学习、主动学习。 4.推动了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考核内容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包括资源利用情况、交互情况、答疑情况、作业提交、综合考试等,在线开放课程还能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并生成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反馈数据。所以,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促进了教与学评价体制的变革。 5.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及实践环节涉及教学等多学科内容,相关学科之间紧密相关。在精品在线开放网络平台建设中可以实现学科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

(完整word版)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1: 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1.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2.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整合数字化教学内容,实现学习过程的即时管理,达到师生在线互动,调动学习者参与积极性,将网络资源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4.以先进的“学习中心”教学共享平台为依托,融合先进教学理念,应用前沿信息科技,共享优质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展现学校水平和实力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划“十三 —1—

五”期间自主建设20门左右的慕课,1000门左右的在线课程。 二、建设范围 1.在线开放课程为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在“学习中心”平台上建设的,在教学建设与改革中有特色和成效的课程。 2.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能充分利用在线课程特点,结合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三、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 教学内容既要精炼简洁、思路清晰,又能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课程资源要系统、完整、丰富,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 课程建设需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考试方法改—2—

最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视频、教学资料(PPT课件、参考资料等)、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 应保证各类教学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各类资源的具体规范如下: 1. 视频(教师的授课录像,知识点) (1 )技术要求 时长范围:5~15 分钟(尽量控制在10 分钟以内); 视频格式: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小于200M视频采用H.264 编码方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 X 720, 16:9 ); 音频: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课程简介:如制作课程简介视频,建议长度50~60 秒。 (2)拍摄要求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清晰,不建议无教师形象的全程板书或PPT配音。 录像环境应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视频片头/片尾(可选):片头和片尾的总长要求控制在10 秒以内。一个教学单元内,如果有多个视频,建议仅在第一个视频加片头,在最后一个视频加片尾。 (3)字幕文件(可选) 字幕文件应单独制作并上传,不能与视频合并,要求用srt 格式。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4)课间提问 时长超过5分钟的视频应插入课间提问;有条件的课程,建议每5?6分 钟插入一次。课间提问为1 道客观题,题型可以是: 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课间提问不计入平时成绩。 2. 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可以是课程教学演示文稿或其他参考资料、文献等。 演示文稿和其他格式文档需以PDF文档的格式上传;也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富文本编辑器在线编辑。例如,每讲的PPT教案,可放在该讲教学内容的最后,供学生下载。 3. 随堂测验随堂测验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随堂测验没有提交时间的限制,也不会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随堂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或判断题。一份随堂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 4.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平台为每个话题生成单独 的讨论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5. 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设有提交截止有时间,教师可选择计入平时成 绩,发布前需确保题目和答案核查无误。 (1)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一份单元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教师可以对单元测验设置管理策略,如:学生可以提交的次数(建议2~3 次)、有 效成绩取最后一次成绩还是最好成绩(建议取最好成绩)。 注意:由于填空题判分时有严格的字符比对规则,出题需谨慎。

山东省高等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三)强化共建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 (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三)根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模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随堂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每周固定开放相应周次教学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开放进度的课程,既可在起始教学周开放全部教学内容,亦可自主分批开放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习进程要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闯关模式和自主模式。闯关模式指学生按规定章节顺序开展进阶式学习,以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首先要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5.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课程组成员均在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负责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成一支教学、辅导、设计和技术支持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优秀课程教

山东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 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

(三)强化共建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 (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三)根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模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随堂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每周固定开放相应周次教学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开放进度的课程,既可在起始教学周开放全部教学内容,亦可自主分批开放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习进程要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闯关模式和自主模式。闯关模式指学生按规定章节顺序开展进阶式学习,以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附件1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 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 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 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 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doc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 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 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 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 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 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 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 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 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 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 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 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 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 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 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 题作业。 5.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 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课程主讲教师应为 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 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申报程序第六条.

在线课程建设规划

2018-19学年在线课程建设规划 一、建设校内在线课程平台,提高校内在线课程质量。 1、与海鑫融智公司合作,搭建校内在线课程平台。平台初期主要功能为校内在线课程运行(课程视频、章节课件、线上答疑、学生作业管理、在线考试、课程讨论区、学生学习进度管理、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手机端APP、课堂签到、随时答题互动等功能。后期将会把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教学团队、魅力课堂等线上评审功能,教学督导管理功能,新生各种特色班二次选拔报名管理功能,都做到平台中,减少下发材料到邮件中或者线下工作。 2、新版校内在线课程平台预计7月底上线,将更好的为教师提供在线课程建设支持服务。借助更换校内在线课程平台的契机,为各学院教师组织平台使用培训和在线课程建设培训,并于2018年底组织一次校内在线课程建设与使用情况评优工作,对优秀课程的团队或个人予以奖励,以提高我校教师在校内在线课程建设方面的积极性。预期2018-19学年我校建设校内在线课程1000门次。 3、校内在线课程平台预计2019年初运行稳定,届时将我校部分优质通识选修课录制并建设成无见面课形式的MOOC,放到我校的校内在线课程平台上,并面向社会与有合作关系的高校(如延边大学、新疆喀什师范学院等)免费推广,以扩大我校影响力。 二、继续推动跨校共享课程建设。 1、跨校共享课程平台选择问题。从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

程评比结果来看,爱课程网、学堂在线、智慧树网三家平台入选的课程数为前三甲,所以后期在跨校共享课程平台选择上,我校应继续与爱课程网和智慧树网合作,并建议我校教师在建设跨校共享课程时尽量选择在这两个平台上线。 2、2018-19学年跨校共享课程建设。 智慧树、爱课程、尔雅通识课等平台现有在线开放课程大部分在选课人数上和质量上,已经能满足我校今年教育部评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要求。但为保证在2019、2020年仍有足够数量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被教育部认定,我校仍需每年建设10-15门左右跨校共享课程,并大力推广。 (1)与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合作建设8-15门慕课课程,制作完成的课程,将用于校内在线平台教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学历教育平台,同时根据课程负责人的实际情况将课程放到智慧树或者爱课程教学平台对外推广,条件成熟后参加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 (2)教务处立项建设10门左右既在各高校中具有竞争力又能满足我校学生实际需求的慕课。例如,建设创业类慕课、请历史学院建设2门专业课慕课和2门通识课慕课、请军事教研室牵头建设具有特色的军事理论课程慕课,建设3门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慕课

(完整word版)新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第六条申报程序

山东省高等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三)强化共建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 (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三)根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模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随堂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每周固定开放相应周次教学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开放进度的课程,既可在起始教学周开放全部教学内容,亦可自主分批开放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习进程要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闯关模式和自主模式。闯关模式指学生按规定章节顺序开展进阶式学习,以 2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南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南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视频、教学资料(PPT教案、参考资料等)、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 教学内容可以参考《在线课程内容设计表》(附件4)进行设计和记录。 注意:应保证各类教学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各类资源的具体规范如下: (一)视频(教师的授课录像) 1. 技术要求 时长范围:5~25分钟(尽量控制在20分钟以内)。视频采用H.264编码方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16:9)。 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建议不超过200M,以免影响播放效果。音频要求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 如制作课程简介视频,建议长度控制在50~60秒。 2. 拍摄要求 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清晰,不建议无教师形象的全程板书或PPT教案配音。 录像环境应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视频片头/片尾(可选):片头和片尾的总长要求控制在10秒以内。一个教学单元内,如果有多个视频,建议仅在第一个视频加片头,在最后一个视频加片尾。 3. 字幕文件 如果为视频配字幕,字幕文件应单独制作并上传,不能与视频合并,且为srt格式。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4. 课间提问 时长超过5分钟的视频应插入课间提问;有条件的课程,建议每5~6分钟插入一次。课间提问为1道客观题,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课间提问不计入平时成绩。 (二)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可以是课程教学演示文稿或其他参考资料、文献等。 演示文稿和其他格式文档需以PDF文档的格式上传;也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富文本编辑器在线编辑。例如,每个授课单元的PPT教案,可放在该单元教学内容的最后,供学生下载。 (三)随堂测验 若某个教学单元有多个视频,视频间可以添加随堂测验,也可以为整个教学单元添加随堂测验。随堂测验没有提交时间的限制,也不会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但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随堂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或判断题。一份随堂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 (四)课堂讨论 每个单元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课堂讨论,需设定讨论的主题。课堂讨论是教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五)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有提交截止时间,教师可选择计入平时成绩,发布前需确保题目和答案核查无误。 1. 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一份单元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教师可以对单元测验设置管理策略,如:学生可以提交的次数(建议2~3次)、有效成绩取最后一次成绩还是最好成绩(建议取最好成绩)。 注意:由于填空题判分时有严格的字符比对规则,建议出答案为名词或数字的题目。 2. 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是主观题,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如果是设为互评作业,作业提交截止后的学生互评时间建议设为7~10天。 注意: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的有效期以10~15天为宜。为保证注册较晚的学生能

曲阜师范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曲阜师范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为推动我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将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曲阜、日照两校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制定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推进全校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二)引进由名校专家学者讲授的在线课程10门左右,计划用5年时间自主建设30门左右我校教师授课的在线课程。 二、建设办法 (一)校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进,以专项方式进行。 (二)校内在线课程建设,以立项课程建设项目的方式进行。按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分批次开展。 (三)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教学单位审查推荐,学校审批后每门课程拨经费1万元资助建设。立项的课程作为课程建设项目,其性质与精品课程相同。 (四)校内在线课程视为教师职务之作。授课教师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讲授内容等适合网上公开使用。视频课程的所有权归属建设课程的教师,课程的非商业性使用权归属学校。 (五)教务处组建教学视频录制团队,负责立项课程的授课视频录制及后期剪辑制作等工作。

三、建设内容 (一)课程网站:立项课程需在我校网络课程平台上建设课程网站,提供授课视频以及各种文字形式的教学资源,并建设网上授课所需的所有资源,能够开展在线学习、作业、考试、答疑和讨论等。 (二)授课视频:在线开放课程或18学时(1学分),或36学时(2学分),前者提供教师本人授课的至少6个视频,后者提供至少12个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长为25分钟左右。授课视频与以往精品课程授课录像有别,不采用随堂录制方式,而是针对网络修课学生授课。要求使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精练,教态端庄自然。授课内容须具备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等特征。视频短小精悍,趣味性强,能吸引学生观看学习。 (三)图文资料:立项课程需在网站上发布教学大纲、授课课件、参考资料、思考练习题等学习课程所需的图文资料。教学大纲应明确教学目标、难点重点、课程进度及课程考核方法等。 四、课程管理 (一)在线课程管理及运行由教务处负责。引进和我校教师建设的在线课程,均在选课时向学生开放,供学生选修学习。 (二)我校教师建设的在线课程,需在获批的学期内完成全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并在学期末向学生开放选课,成为下一学期开设运行的课程。 (三)课程运行期间,授课教师应及时发布课程信息,适时更新教学资源,开设聊天室,在线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答复学生的在线提问,应不超过三个工作日。 (四)18学时的课程应至少有两次在线作业,36学时的课程至少应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 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 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 3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6〕698号)精神,决定建设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 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学 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 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 开放课程。鼓励各学院跨学院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 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 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学院主体、 学校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 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 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 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范探讨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范探讨 在线开放课程规范化是保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应分别注重在线开放课程团队建设,明确团队成员不同角色及其分工;加强课程规范化流程建设;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应遵守一定的技术标准。 标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范化;团队;流程;数字资源 以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网络教学模式,我国众多高校也纷纷进行了相关探索、实践和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一个涉及到多团队配合、制作过程复杂、涉及大量数字资源处理与应用的系统性工程。任何一个团队、任何一个制作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给课程建设带来影响。为保障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一、在线開放课程团队建设 在线开放课程制作堪比专业电影制作,其中涉及到摄影摄像、多媒体制作、特效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需要多个团队合作才能完成。从目前国内外知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及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到,正规化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团队一般包括七种角色,各自承担不同的工作。 1、项目组长 是在线开放课程制作的总负责人和协调人,其主要职责是协调与课程建设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监督课程建设的进度、协调和组织项目组各岗位的工作。 2、授课教师 在线开放课程的总设计师和“主演”,授课教师是在线开放课程的灵魂人物,主要负责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授课风格和授课内容、担任课程主讲人。同时还要在论坛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课程制作人 配合授课教师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授课风格,找到最适合该课程的镜头语言来呈现课程,体现专业水准,领导摄制团队完成授课视频的拍摄与制作。 4、摄制团队 负责课程视频的拍摄工作与后期视频处理工作,包括摄像、剪辑、字幕、二维或三维特效等,完成视频单元的制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