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附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附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附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a a =2 B.a a ±=2 C.a a =2 D.22a a =

2、 对甲、乙两同学100米短跑进行5次测试,他们的成绩通过计算得;x 甲=x 乙,S 2

甲=0.025,

S 2乙=0.0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短跑成绩比乙好

B.乙短跑成绩比甲好

C.甲比乙短跑成绩稳定

D.乙比甲短跑成绩稳定

3、下列命题中不成立...的是------------------------------------------( ) A.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B.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C.邻边相等的矩形一定是正方形

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O 的半径为5,点A 在直线l 上,若OA=5,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切

B .相交

C .相切或相交

D .相离

5、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中-----------------------------------------( )

A. 三条高的交点

B. 三条中线的交点

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6、已知⊙O 的半径为3,OP=2,OQ=3,OR=4,经过这三点中的一点任意作直线,总是与⊙O 相交,这个点是----------------------------------------------------( )

A. P

B. Q

C. R

D. P 或Q

7、若方程ax 2+bx+c=0(a ≠0)中,a,b,c 满足a+b+c=0和a-b+c=0,则方程的根是( )

A. 1,0

B.-1,0

C.1,-1

D.无法确定

8、如图,P(x ,y)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周上的点,

若x ,y 都是整数,则这样的点共有----------------( )

A. 4个

B. 8个

C. 12个

D. 16个 二 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9、一组数据-1、2、5、x 的极差为8,则 x= 。

10、函数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11、当m 时,方程(m 2-1)x 2-mx+5=0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12、弓形的弦长6cm ,高为1cm ,则弓形所在圆的半径为 cm .

13、△ABC 内接于⊙O ,已知∠A=70°,则∠BOC= 。

14、若方程kx 2-9x+8=0的一个根为1,则另一个根为 。

15、若21,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0132=--x x 的两根,则

2111x x +的值是 。 16、在实数内定义一种运算“*”,其定义为a*b=a 2-b 2,根据这个定义,(x+3)*4=0的解

为 。

17、一条弦把圆分成1:3两部分,则弦所对的圆周角为 .

x y 12-+=x x y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菱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菱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人教版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参考答案(四篇)

参考范本 目录: 人教版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参考答案一人教版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二 人教版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三 人教版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免费四

人教版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我会算。(20分) 5+3= 6+8= 15-5= 4+3= 7+9= 20-10= 7-0= 5+9= 0+11= 16-10= 5+4= 9+5= 10-6= 12+2= 7+3= 9+8-4= 8+8-6= 6-2+7= 3+7-5= 18-5-3= 二、填空题。(20分) 1、比12多3的数是(________),比16少2的数是(________)。 2、1米=(_____)厘米 3、8元6角93角15元15角3元5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是(_______)。 5、与8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和(____)。 6、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和(_____)。 7、由0、4、5、6、7、8六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六位数是________,最小的六位数是________. 8、算一算。 3角+4角=(______)角10角-5角=(_____)角 15元-6元=(____)元10元-4元6角=(______)元(______)角88角+8角=(__)角=(___)元(___)角1元5角-5角=(___)元

9、看钟表填写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_____)个(_____)个(_____)个(_____)个 三、选择题。(10分) 1、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是8厘米、6厘米、10厘米、6厘米.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C.梯形 D.正方形 2、篮子里原来有6个桃子,现在只剩3个,吃掉了()个. A.3 B.4 C.5 3、河里原有8只小鸭,后来5只小鸭上了岸,河里还有几只小鸭?列式计算正确的是() A.8+5=13(只) B.8-5=3(只) C.13-5=8(只) D.8-3=5(只) 4、7个十再加上()是100。 A.10个一B.20个一C.3个十 5、小力昨天写了9个毛笔字,今天写的和昨天同样多,他两天一共写了( )个。A.9 B.10 C.18 四、数一数,填一填。(10分)

(完整版)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20201018211140)

第一章 教学内容:证明(二) 重点: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证明 难点:证明逆命题的真假,角平分线的证明及其对逆命题的理解易错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判别第二章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黄金分割点的理解,用配方法解方程 易错点:利用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解方程 第三章 教学内容:证明(三) 重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易错点:各定理之间的判别 第四章 教学内容:视图与投影 重点:某物体的三视图与投影 难点: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 易错点:三视图的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第五章 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概念与性质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运用,猜想,证明与拓展 易错点:主要区别反比例函数与x 轴和与y 轴无限靠近第六章 教学内容:频率与概率 定义和命题:频率与概率的概念 难点:理解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易错点:频率是样本中才出现的,概率是整体中出项的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的判定: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定理2: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 两组对边分 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定义:有一个角的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定理1:矩形的4 个角都是直角。定理2:矩 形的对角线相等。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 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 性质与判定: 定义:有一个角的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 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判定:1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5 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的一半. 中点四边形:依次连接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中点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原四边形对角线中点四边形 相等菱形 互相垂直矩形 相等且互相垂直正方形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2.1 极差: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极差.计算公式: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范围.一般说,极差越小,则说明数据的波动幅度越小. 2.2 方差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S2. 巧用方差公式: 1、基本公式:S2=n1[(X1-X—)2+(X2-X—)2+……+(Xn-X—)2] 2、简化公式:S2=n1[(X12+X22+……+Xn2)-nX—2] 也可写成:S2=n1(X12+X22+……+Xn2)-X—2 3、简化②:S2=n1[(X’12+X’22+……+X’n2)-nX—2] 也可写成: S2=n1(X’12+X’22+……+X’n2)-X—2 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记作S. 意义: 1、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通常研究的是这组数据 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的情况. 2、方差较大的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波动较小. 3、方差大,标准差就大,方差小,标准差就小.因此标准差同样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 注意:对两组数据来说,极差大的那一组不一定方差大,反过来,方差大的极差也不一定大. 第三章二次根式 3.1 二次根式 定义: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有意义条件:当a≧0时,有意义;当a≦0时,无意义. 性质:

2012年苏教版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直接写出下列方程的解: ①x x =2 :___________;②x 2-6x +9=0:______________;③(x -2)2-1=0:___________. 2、若2)1(2-+--= x x y ,则=+22y x . 若() () 054222 2 2=-+-+y x y x ,则=+2 2y x _________。 3、若20n 是整数,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为 。若1 x 2x -+有意义,则x . 4、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3, 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点C ,则点C 所表示的数是 5、某药品原价每盒25元,为了响应国家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号召,经过连续两次降价,现在售价每盒16元,若设该药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则可列出方程___ ▲ _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35°,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7、如图,S 正方形ABCD =8,△ADE 为等边三角形,F 为DE 的中点,BE 、AF 相交于点M ,连 接DM ,则DM = . 8、如图,在△ABC 中,∠ACB =110o,AC =AE ,BC =BD ,则∠DCE 的度数为 . 9、如图①,在梯形ABCD 中,AD ∥BC ,∠A =60°,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着A →B →C →D 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 到达点D 后才停止.已知△PAD 的面积S (单位:cm 2)与点P 移动的时间t (单位:s )的函数如图②所示,则点P 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_____________秒(结果保留根号). A B E F D C M 第7题 A B C D E 第8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14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十四 一.我是计算小能手!〖39%〗请你—耐心审题、用心思考、精心作答、细心检查。 1.直接写出得数:〖7%〗姓名学号成绩 4 5+ 3 15 = 3 4 ÷6 = 5 12 × 6 17 = 5 6 ×0÷ 3 5 = 2 - 1 5 + 4 5 = 3 8×16 = 6- 1 3 = 12 33 ÷ 3 11 = 6 7 +1÷7 = 5× 1 5 ÷ 5× 1 5 = 2.(1)化简比。〖4%〗(2)求比值。〖4%〗 ① 2.5 ︰0.45 ② 24︰ 8 27 ① 1 8 ︰ 1 4 ② 3 4 ︰0.25 3.解方程:〖6%〗 3 8X = 21 30 7 ÷X = 1 14 X + 1 6 X = 8 5 4.用你喜欢的方法算:〖12%〗 5 12÷7 + 7 12 × 1 7 7 8 -( 5 9 - 1 8 ) 1 6 + 3 4 × 2 3 ÷2 12 5×( 5 6 + 3 4 )+ 4 5 17 49 ÷ 1 99 ( 24 19 + 16 17 )× 1 8 + 15 17 5.文字式题:〖6%〗 ① 7 12 加上 5 12 乘以 9 10 的积,② 1 2 加上 2 3 的和与一个数的 2 3 相等。和是多少?这个数是多少?

二.填一填,我能行!〖20%〗 1.34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这条绳子的( )( ) ,每段长( )( ) 米。 2.( )÷16 = 38 = 15︰( )=( )︰24 = ( )(用小数表示) 3. 5吨增加 15 吨是( )吨 5吨增加 15 是( )吨。 4.白兔只数的 13 相当于黑兔的只数,这句话是把( )看作单位“1”; 黑兔的只数比白兔的只数少( )( ) 。 5.工程队6天安装水管240米,安装的米数与天数的最简比是( ):( ), 比值是( ),比值的意义是( )。 6.学校把72本科普读物,按4︰5分配给A B 两个班,A 班分得( )本, B 班分得( )本。 7.一项工程10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 ) ,完成这项工程的 35 需要( )天。 8.把一条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量一下是 34 米,这条绳子长( )米。 9.甲数除以乙数,商是 13 ,甲数增加7后,商是 25 ,那么甲数是( )。 10.从甲桶油里取出15 倒入乙桶里,则甲乙两桶油重量相等,原来乙桶里 的油的重量相当于甲桶的( )( ) 。 11.一批本子分发给六年级一班学生,平均每人分到12本。若只发给女生, 平均每人可分到20本,若只发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分得( )本。三.精挑细选,我最棒!〖6%〗 1.( )的倒数比它本身大。 〖 ① 带分数 ② 真分数 ③ 假分数 〗 2.把10克的盐放入100克的水中,盐占盐水的( )。 〖 ① 110 ② 111 ③ 19 〗 3.在8:15中,如果前项加上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 ① 加上4 ② 乘以2 ③ 加上15 ④ 乘以112 〗 4.行走一段路程,甲用6分钟走完,乙用8分钟走完,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 )。 〖 ① 3︰4 ② 4︰3 ③ 18 ︰16 〗 5.一袋面粉倒出 110 后,又倒进余下的 110 ,这时,袋子里的面粉( )。 〖 ① 与原来相等 ② 比原来少 ③ 比原来多 〗 松一松手腕,理一理头绪,再翻开下一页吧 !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全集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 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主要教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直尺,作业纸 学情分析: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不妨回忆一下。 1、用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证明。经过_________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理和证明的依据有哪几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也都看作是基本事实。 5、在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依据上述的基本事实,证明了哪些定理?你能一一列出来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检查: 三、新课讲授:

苏教版秋学期九年级数学期中试卷附答案

1 第15题 秋学期九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 A .(23)2=2×3=6 B .)4()9(-?-=49? C .2)5 2 (-=-52 D .259+=259+ 2.下列二次根式中,与6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54 B 、30 C 、48 D 、18 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90o的直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B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 C .等弧所对圆周角相等 D .一条弦把圆分成的两段弧中,至少有一段是优弧 4.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o,AC =6,AB =10,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以AC 为直径作⊙O ,设线段 CD 的中点为P ,则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 . 点P 在⊙O 内 B .点P 在⊙O 上 C . 点P 在⊙O 外 D .无法确定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 5.若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m nx x 的根,且m ≠0,则n m +的值为 A .21 B .21 - C . 1 D . 1- 6.给出以下四个论断: ①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②数据1,3,4,5的标准差是数据2,6,8,10的标准差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分别为5和12,则该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6.5; ④有一组对边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其中正确.. 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32分)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7.若式子3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8.已知m 是5的整数部分,则m= . 9.使式子12-x =11-?+x 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0.写出一根为-2、另一根为大于3而小于5的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 11.如图,已知 ACB ∠是⊙O 的圆周角,∠ACB=55°,则圆心角AOB ∠是_____ 1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AP 平分∠BAD 交边CD 与P ,AB =10, CP =3,则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_. 13.如图,已知⊙O 半径为5,弦AB 长为8,点P 为弦AB 上一动点,连结OP ,则线段OP 长的范围是 . 14.已知:如图所示的图形的面积为24,根据图中的条件,可列出方程 15.如图,在△ABC 中,BC=8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M ,交边AC 于点D ,△BCD 的周长等于18cm ,则AC 的长等于 cm 16.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边的夹角为34°,那么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度 O C B A 第11题 第13题 x x +1 1+x 第14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数学学科三年级期中测试卷 班级:姓名: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一填。(22分) 1.分针走1小格是( )分,这时秒针走( )小格。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 )小格。 2.小强7:10上学,他在路上用了20分钟,他到学校的时间是( )。 3.估算199+45时,可以把199看作( ),加上45后估算结果是( )。 4.6吨-500千克=( )千克 80分=( )时( )分 5厘米+5毫米=( ) 毫米 3吨=( )千克8千米=( )米 5厘米=( )毫米3米=( )分米 2000千克=( )吨4分米=( )厘米 5.王老师每分钟跳绳198下,3分钟大约跳绳( )下。 6.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1) 课桌高约1()。 (2) 黑板长约3()。 (3) 银行卡厚约()毫米。 (4)鲸鱼重32( )。 (5)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 )。 7.分针从5走到8,过了( )分钟。 二、辨一辨。(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5分) 1.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 2.小红家距爷爷家20千米,她最好步行去。( ) 3. 1吨铁要比吨棉花重得多。( ) 4.2分和120秒时间相同。() 5、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 ( ) 三选择题(10分)。 1、估计教室黑板的长大约是()。 A、1千米左右 B、3米多 C、不足90毫米 D、100多米 2、你认为1分钟最有可能完成下列哪件事()。 A、打一场篮球比赛 B、步行一千米 C、计算10道口算题 D、上

一节数学课 3、1.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了2圈后还差( )米是1千米。 A.200 B.600 C.800 D.1000 4、()时整,时针、分针、秒针重合在一处。 A、9时整 B、6时整 C、12时整 D、3时整 5.红星幼儿园从下午3:30到下午4:20开展游戏活动,活动时间是( )。 A.50分钟 B.10分钟 C.30分钟 D.1小时 四、算一算。(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73-37= 38+45= 81-5= 56÷7= 270-90= 720-400= 340+470= 54÷9=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24分) 755+165= 404-186= 978+36= ☆467+533= ☆634-182= 五、操作题。(7分)

苏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解答题(Word版 含解析)

苏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Word版含解析)一、压轴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1 6 2 y x =-+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C, 且与直线2l: 1 2 y x =交于点A. (1)分别求出点A、B、C的坐标; (2)若D是线段OA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设P是射线CD上的点,在平面内里否存在点Q,使以O、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阅读理解: 如图,在纸面上画出了直线l与⊙O,直线l与⊙O相离,P为直线l上一动点,过点P作⊙O的切线PM,切点为M,连接OM、OP,当△OPM的面积最小时,称△OPM为直线l与⊙O的“最美三角形”. 解决问题: (1)如图1,⊙A的半径为1,A(0,2) ,分别过x轴上B、O、C三点作⊙A的切线BM、OP、CQ,切点分别是M、P、Q,下列三角形中,是x轴与⊙A的“最美三角形”的是.(填序号) ①ABM;②AOP;③ACQ (2)如图2,⊙A的半径为1,A(0,2),直线y=kx(k≠0)与⊙A的“最美三角形”的面积 为1 2 ,求k的值. (3)点B在x轴上,以B3为半径画⊙B,若直线3与⊙B的“最美三 角形”的面积小于 3 2 ,请直接写出圆心B的横坐标B x的取值范围.

3.数学概念 若点P 在ABC ?的内部,且APB ∠、BPC ∠和CPA ∠中有两个角相等,则称P 是 ABC ?的“等角点”,特别地,若这三个角都相等,则称P 是ABC ?的“强等角点”. 理解概念 (1)若点P 是ABC ?的等角点,且100APB ∠=,则BPC ∠的度数是 . (2)已知点D 在ABC ?的外部,且与点A 在BC 的异侧,并满足 180BDC BAC ∠+∠<,作BCD ?的外接圆O ,连接AD ,交圆O 于点P .当BCD ?的边满足下面的条件时,求证:P 是ABC ?的等角点.(要求:只选择其中一道题进行证明!) ①如图①,DB DC = ②如图②,BC BD = 深入思考 (3)如图③,在ABC ?中,A ∠、B 、C ∠均小于120,用直尺和圆规作它的强等角点 Q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4)下列关于“等角点”、“强等角点”的说法: ①直角三角形的内心是它的等角点; ②等腰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都是它的等角点; ③正三角形的中心是它的强等角点; ④若一个三角形存在强等角点,则该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⑤若一个三角形存在强等角点,则该点是三角形内部到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其中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有9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他们的预赛成绩各不相同,现取其中前4名参加决赛,小红同学在知道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9名同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极差 2.二次函数y =3(x -2)2-1的图像顶点坐标是( ) A .(-2,1) B .(-2,-1) C .(2,1) D .(2,-1) 3.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边上,DE ∥BC ,若AD =1,BD =2,则DE BC 的值为( ) A . 12 B . 13 C . 14 D . 19 4.方程(1)(2)0x x --=的解是( ) A .1x = B .2x = C .1x =或2x = D .1x =-或2x =- 5.一元二次方程x 2 -x =0的根是( ) A .x =1 B .x =0 C .x 1=0,x 2=1 D .x 1=0,x 2=-1 6.如图,点A 、B 、C 都在⊙O 上,若∠ABC =60°,则∠AOC 的度数是( ) A .100° B .110° C .120° D .130° 7.将二次函数y =x 2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y =(x +3)2+2 B .y =(x ﹣3)2+2 C .y =(x +2)2+3 D .y =(x ﹣2)2+3 8.cos60?的值等于( ) A . 12 B .22 C . 3 D . 3 9.如图,在矩形中, , ,若以为圆心,4为半径作⊙.下列四个点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a a =2 B.a a ±=2 C.a a =2 D.2 2a a = 2、 对甲、乙两同学100米短跑进行5次测试,他们的成绩通过计算得;x 甲=x 乙,S 2 甲=0.025, S 2乙=0.0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短跑成绩比乙好 B.乙短跑成绩比甲好 C.甲比乙短跑成绩稳定 D.乙比甲短跑成绩稳定 3、下列命题中不成立... 的是------------------------------------------( ) A.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B.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C.邻边相等的矩形一定是正方形 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O 的半径为5,点A 在直线l 上,若OA=5,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切 B .相交 C .相切或相交 D .相离 5、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中-----------------------------------------( ) A. 三条高的交点 B. 三条中线的交点 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6、已知⊙O 的半径为3,OP=2,OQ=3,OR=4,经过这三点中的一点任意作直线,总是与⊙O 相交,这个点是----------------------------------------------------( ) A. P B. Q C. R D. P 或Q 7、若方程ax 2 +bx+c=0(a ≠0)中,a,b,c 满足a+b+c=0和a-b+c=0,则方程的根是( ) A. 1,0 B.-1,0 C.1,-1 D.无法确定 8、如图,P(x ,y)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周上的点, 若x ,y 都是整数,则这样的点共有----------------( ) A. 4个 B. 8个 C. 12个 D. 16个 二 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9、一组数据-1、2、5、x 的极差为8,则 x= 。 10、函数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11、当m 时,方程(m 2-1)x 2-mx+5=0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12、弓形的弦长6cm ,高为1cm ,则弓形所在圆的半径为 cm . 13、△ABC 内接于⊙O ,已知∠A=70°,则∠BOC= 。 14、若方程kx 2 -9x+8=0的一个根为1,则另一个根为 。 15、若21,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0132 =--x x 的两根,则 2 111x x +的值是 。 16、在实数内定义一种运算“*”,其定义为a*b=a 2-b 2,根据这个定义,(x+3)*4=0的解 为 。 17、一条弦把圆分成1:3两部分,则弦所对的圆周角为 . x y 1 2-+=x x y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数学摸底试卷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亲爱的同学们请相信自己,沉着应答,你一定能愉快地完成这次测试之旅,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次测试吧。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将图1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 2. 如图2,AB ∥CD ,直线l 分别与AB 、CD 相交,若∠1=130°,则∠2=( ) (A )40° (B )50° (C )130° (D )140° 3. 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a < (B )b a = (C )b a > (D )无法确定 4. 二次函数2)1(2 +-=x y 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 )-1 (D )-2 5. 图4是广州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根据 图4,下列说法 中错误.. 的是( ) (A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24℃ (B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16℃ (C )这一天中2时至1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升高 (D )这一天中只有14时至2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 2 )(n m n m -=- (B ))0(1 2 2≠= -m m m (C )422)(mn n m =? (D )6 4 2)(m m = 7. 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3的是( ) (A )1 = y (B )1=y

(C )3-=x y (D )3-=x y 8. 只用下列正多边形地砖中的一种,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 (A )正十边形 (B )正八边形 (C )正六边形 (D )正五边形 9.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侧面积为65πcm 2,设圆锥的母线与高的夹角为θ(如图 5)所示),则sin θ的值为( ) (A ) 125 (B )135 (C )1310 (D )13 12 10. 如图6,在 ABCD 中,AB=6,AD=9,∠BAD 的平分 线交BC 于点BG=24,则 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 F ,B G ⊥AE ,垂足为G ,ΔCEF 的周长为( ) (A )8 (B )9.5 (C )10 (D )1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 已知函数x y 2 = ,当x =1时,y 的值是________ 12. 在某校举行的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比赛中,九位评委给其中一个表演节目现场打出的分数如下:9.3,8.9, 9.3,9.1,8.9,8.8,9.3,9.5,9.3,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 13. 绝对值是6的数是________ 14. 已知命题“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写出它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图7-①,图7-②,图7-③,图7-④,…,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按照这种 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第n 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 16. 如图8是由一些相同长方体的积木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 视图,则此几何体共由________块长方体的积木搭成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半径为3cm 的⊙O 中,若弦AB =32,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30°或150° D .45°或135° 2.sin 30°的值为( ) A .3 B . 3 C . 12 D . 22 3.下列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x +1=0 B .x 2+2x +3=0 C .y 2+x =1 D . 1x =1 4.在△ABC 中,若|sinA ﹣12|+(22 ﹣cosB )2=0,则∠C 的度数是( ) A .45° B .75° C .105° D .120° 5.在九年级体育中考中,某班参加仰卧起坐测试的一组女生(每组8人)测试成绩如下(单位:次/分):46,44,45,42,48,46,47,4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 A .42 B .45 C .46 D .48 6.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与⊙O 相切于点B ,AC 交⊙O 于点D ,若∠ACB=50°,则 ∠BOD 等于( ) A .40° B .50° C .60° D .80° 7.一元二次方程230x x k -+=的一个根为2x =,则k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8.如图, 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垂足是点E ,22.5CAO ∠=,6OC =,则 CD 的长为( ) A .62 B .32 C .6 D .12 9.下列方程中,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2x ﹣3=x B .2x +3y =5 C .2x ﹣x 2=1 D .1 7x x + = 10.二次函数y=ax 2+bx+c 的y 与x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 1 3 4 … y … 2 4 2 ﹣2 …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抛物线开口向上 B .抛物线与y 轴交于负半轴 C .当x=﹣1时y >0 D .方程ax 2+bx+c=0的负根在0与﹣1之间 11.在△ABC 中,∠C =90°,tan A =1 3 ,那么sin A 的值是( ) A . 12 B . 13 C . 10 D . 310 1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a ﹣1=0没有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2 B .a >2 C .a <﹣2 D .a >﹣2 二、填空题 13.将二次函数y=2x 2的图像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函数图像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 14.若 53x y x +=,则y x =______. 15.如图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分成6个大小相同的扇形,颜色分为红、绿、黄三种颜色.指针的位置固定,转动的转盘停止后,其中的某个扇形会恰好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转动一次转盘后,指针指向_____颜色的可能性大. 16.已知点11(,)A x y ,22(,)B x y 在二次函数2 (1)1y x =-+的图象上,若121x x >>,则 1y __________2y .(填“>”“<”“=”) 17.某一时刻身高160cm 的小王在太阳光下的影长为80cm ,此时他身旁的旗杆影长10m ,则旗杆高为______. 18.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12 x 2 ﹣2kx+1-4k=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代数式(k-2)2+2k(1-k)的值为______.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菱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菱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Word版 含解析)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ABC 的顶点在网格的格点上,则tanA 的值为( ) A . 12 B . 105 C . 33 D . 1010 2.如图,OA 是⊙O 的半径,弦BC ⊥OA ,D 是优弧BC 上一点,如果∠AOB =58o,那么∠ADC 的度数为( ) A .32o B .29o C .58o D .116o 3.抛物线2 23y x x =++与y 轴的交点为( ) A .(0,2) B .(2,0) C .(0,3) D .(3,0) 4.在Rt △ABC 中,∠C=90°,BC=4,AC=3,CD ⊥AB 于D ,设∠ACD=α,则cosα的值为 ( ) A . 45 B . 34 C . 43 D . 35 5.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D 都在格点上,点E 在AB 的延长线上,以A 为圆心,AE 为半径画弧,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且弧EF 经过点C ,则扇形AEF 的面积为( ) A . 58 B .58 π C .54 π D . 54

6.如图, 点A 、B 、C 是⊙O 上的三点,∠BAC = 40°,则∠OBC 的度数是( ) A .80° B .40° C .50° D .20° 7.某篮球队14名队员的年龄如表: 年龄(岁) 18 19 20 21 人数 5 4 3 2 则这14名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8,19 B .19,19 C .18,4 D .5,4 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6=0的一个根为2,则b 的值为( ) A .-2 B .2 C .-1 D .1 9.将二次函数y =x 2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y =(x +3)2+2 B .y =(x ﹣3)2+2 C .y =(x +2)2+3 D .y =(x ﹣2)2+3 10.如图,∠1=∠2,要使△ABC ∽△ADE ,只需要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这个条件不可能是 ( ) A .∠ B =∠D B .∠ C =∠E C . AD AB AE AC = D . AC BC AE DE = 11.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c 图象的一部分,图象过点A(﹣3,0),对称轴为直线x =﹣1,下列结论:①b 2>4ac ;②2a+b =0;③a+b+c >0;④若B(﹣5,y 1)、C(﹣1,y 2)为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 1<y 2.其中正确结论是( )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2.已知抛物线与二次函数2 3y x =-的图像相同,开口方向相同,且顶点坐标为(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