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与耐部分一线抗结核药结核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与耐部分一线抗结核药结核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与耐部分一线抗结核药结核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与耐部分一线抗结核药结核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与耐部分一线抗结核药结核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4T16:20:51.1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2期作者:周华陈依江张铭王丽

[导读]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与耐部分一线抗结核药结核病的相关性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4

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与耐部分一线抗结核药结核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evMan5.0软件分析纳入的15个独立研究。结果: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与异烟肼耐药、利福平耐药、乙胺丁醇耐药及MDR的合并OR值及其置信区间分别为1.83(95%CI1.22~2.72)、3.05(95%CI1.98~4.69)、2.12(95%CI1.29~3.49)及3.01(95%CI1.85~4.91)。结论: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与异烟肼耐药、利福平耐药、乙胺丁醇耐药及MDR存在相关性,与链霉素耐药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结核病;Meta分析

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家族是一个遗传关系接近的结核分枝杆菌家族,目前可通过插入序列6110限制性片段多态性(IS6110)、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VNTR)、间隔区寡核苷酸(Spoligotyping)等方法进行菌株分型;该家族结核分枝杆菌在我国及东南亚、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广为流行,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其与耐一线抗结核药结核病的相关性,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汇集多个独立研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自由检索词“Beijing genotype tuberculosis”、“北京基因型”和“耐药结核病”等在PubMed、CNKI等数据库检索到1995年至今共相关文献70篇。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研究的对象为无合并症的疑似或确诊的肺及肺外结核病人;②研究对象的年龄为中青年或老年;③菌株耐药检测采用表型检测方法;④ “MDR”是耐多药结核病,定义为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至少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药,“耐异烟肼、耐利福平、耐链霉素、耐乙胺丁醇”分别指“至少耐异烟肼、至少耐利福平、至少耐链霉素、至少耐乙胺丁醇”;⑤同一地区或同一作者的两篇文献的研究对象无重复或交叉;⑥文献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讨论描述清晰、信息完整,并能提取到适合本研究分析的数据。

1.2.2 排除标准

①研究对象合并有HIV感染或糖尿病等其他疾病;②研究对象为儿童;③对耐药类型定义不清晰;④与同一地区或同一作者的另一篇文献的研究对象有重复或交叉;⑤文献信息不完整,无法提取到适合本研究分析的数据。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

通过以上纳入及排除标准,从检索到的70篇文献中共纳入15篇。

2.2 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与耐药结核病的相关性

应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5.0进行研究间异质性检验、统计量合并分析得出: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与异烟肼耐药、利福平耐药、乙胺丁醇耐药及MDR的合并OR值及其置信区间分别为1.83(95%CI1.22~2.72)、3.05(95%CI1.98~4.69)、2.12(95%CI1.29~3.49)及3.01(95%CI1.85~4.91)。

3 讨论

关于北京基因家族结核分枝杆菌与耐药结核病的相关性,之前也有作者进行过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Glynn JR等2002年报道纽约、古巴、爱沙尼亚和越南的菌株与耐药有较强相关性,其他地区相关性弱或不相关;Glynn JR等2006年报道古巴、前苏联、越南、南非及西欧部分地区北京家族与耐药相关,东亚及美国部分地区二者不相关,马拉维及阿根廷北京家族与药敏相关,欧洲部分地区及非洲未发现北京家族;刘彬彬等]2012年报道在中国北京基因型与利福平耐药、乙胺丁醇耐药和MDR相关,在俄罗斯和越南北京基因型与异烟肼耐药、利福平耐药、乙胺丁醇耐药和MDR相关,在其他国家北京基因型与异烟肼耐药、利福平耐药、链霉素耐药、乙胺丁醇耐药和MDR相关。前两篇系统综述,做了描述性分析,没有做Meta分析进行统计量的量化合并,后一篇Meta分析由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只能按国家或地区间分组进行亚组分析,本作者认为虽然系统描述和亚组分析能客观显示北京基因型菌株的的局部流行特征及其与耐药结核病相关性的局部特征,但既然北京基因家族菌株具有相似的分子水平结构,那么不同地区北京家族菌株与耐药结核相关性上是否存在共性也是我们应该了解的问题,本文纳入了15个研究(11个分布在亚洲,4个分布在前苏联),通过异质性检验后合并OR值,结果显示在亚洲和前苏联北京基因型菌株与异烟肼耐药、利福平耐药、乙胺丁醇耐药和MDR有相关性,链霉素耐药由于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不能合并,故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与链霉素耐药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本文纳入的15个研究局限在亚洲和前苏联,今后有待纳入欧洲、美洲及其他地区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探索北京基因家族型菌株与耐药结核病相关性的共性。另外,为什么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存在地区间与耐药结核病相关性差异、北京基因家族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机制等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Wang J,Liu Y,Zang CL,etal.Geno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lustering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Collecte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J].J Clin Microbiol,2011,49(4):1354–1362

[2]Zhao Y,Li H,Xing J,etal.Molecular typing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circulating in Henan,central China[J].Exp Ther Med,2012,4(5):949-953

[3]Tian LL,Si HY,Mu TJ,etal.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Gansu province of China[J].Chin Med J,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国际合作项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国际合作项目 招聘启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国际合作项目根据工作需要,拟公开招聘中级和初级项目官员。 一、招聘岗位: 岗位1:健康促进及培训领域项目官员 招聘条件: 1、具有公共卫生或医学背景,本科学历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具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 2、有项目管理经验,对具有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经验或有与国际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3、较强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4、敬业和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工作精神; 5、良好的英文交流和报告写作能力; 6、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使用Excel 和Power point 等Office相关软件,熟悉网络的使用; 7、身体健康,40岁以下; 8、能适应经常出差和加班工作任务。 工作职责: 1、组织制定项目年度培训方面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活动和预算等; 2、按照工作计划组织常规培训、专项技术培训; 3、制定结核病防治方面的健康促进活动计划,并根据计划协调相关

部门,组织健康促进相关活动。 4、完成项目工作季度报表,包括进度报告、财务报告,并通过程序上报全球基金; 5、完成领导交办其他工作。 岗位2:耐药结核病防治领域项目官员 招聘条件: 1、具有公共卫生或医学背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3年以上结核病防治工作经验,具有结核病临床治疗工作经验者优先; 2、较强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3、敬业和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工作精神; 4、良好的英文交流和报告写作能力; 5、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使用Office等相关软件,熟悉网络的使用; 6、身体健康,40岁以下; 7、能适应经常出差和加班工作任务 ?工作职责: 1、负责结核病防治项目具体的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 2、组织制定耐药结核病控制项目年度工作计划,包括项目活动和预算、监督与评估、设备供应品需求计划等;

学校预防控制结核病的培训内容

学校预防控制结核病的培训容 (一)疫情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结核病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人类与结核的 斗争史至少有两千多年。过去有一句俗话叫“十痔九死”,“痔” 指的就是结核病,当时由于没有特效的药物,结核病的死亡率相当高。解放前,外国人讥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也主要是指结核病。以前有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结核病的情节,如《红楼梦》 人物中就可发现有17人有结核病症状, 最典型的是林黛玉死于肺结核的咯血。 结核病仍是目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据2015年WHO报告,我国结核病估算发病率为68/10 万,估算发病数为93万,占全球的10% ,占西太区发病总数的58% ,占22个高负担国家的12% ,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居22个高负担国家的第三位。我国结核病疫情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依然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发病人数多,疾病负担重,影响因素复杂,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校学生结核病的疫情有明显回升趋势,学校结核病的暴发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得了肺结核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彻底治疗,不仅病人会 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在校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传染他人。

(二)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肺结核病是由一种叫结核菌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但是,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 当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将结核菌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以引起感染。 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排菌虽的多少、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咳嗽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结核菌的人都会感染结核菌或患结核病。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能使10 -15人感染结核菌。一般来说,被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都发病,只有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才能发展成为肺结核病。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为10%。 (三)症状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得了肺结 核病。 连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通常是肺结核的一个首要症状,如果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

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学生:何燕华学号:20111061 一、结核病及结核分枝杆菌 1、结核病简介 趣味背景:林黛玉的不足之症是什么病症呢? 不足之症是中医的病症名,即民间常说的先天不足,泛指各种虚证。虚证是指人的正气虚弱不足,又分气虚、血虚,气虚可发展为阳虚,血虚可发展为阴虚,有些病人可气血皆虚或阴阳皆虚。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心悸、自汗、头晕、耳鸣、小便清而频、脉虚弱等。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舌色淡、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疲倦乏力或手足麻木,脉细弱等。 根据小说的描写,林黛玉患的应是一种慢性病。她“从会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旧疾”,并且病症主要表现是咳嗽、咳痰、数量不等的咯血,“又咳嗽数声,吐出好些血来”。王大夫分析她的病症时说“这病时常应得头晕,减饮食,多梦,每到五更,必醒个几次。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从她所患之病的症状及疾病演变和进展分析,林黛玉患的是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统计,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有880万新发病例,200万人因结核病而死亡,每15s就会有一个死亡病例。并且,随着社会人员流动,HIV感染者增多造成的交叉感染使我国的结核病感染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已经成为造成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传染病类型。了解宿主的免疫系统及机体相关细胞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非常重要,并且能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2、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是一种抗酸阳性棒状杆菌,主要包括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人型结核菌。结核菌细长略弯曲,大小约1~4X0.4μm,无鞭毛、无芽孢、不能产生内、外毒素,专性需氧,培养要求高,生长缓慢,菌体成分主要有脂质、多糖、蛋白质等。 大量研究表明结核杆菌属于兼性寄生菌,原因是首先在感染的巨噬细胞内复制,故称为胞内菌;然后,随着病变发展又会出现在坏死组织中即巨噬细胞外进行复制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与其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反应,菌体和细胞壁成分以及代谢物质的毒性和机体产生抗结核免疫反应等有关。 在结核杆菌胞壁中含有许多特殊脂类物质这种特殊的胞壁赋予结核杆菌能在宿主吞噬细胞内生存的能力,也为特异性T淋巴细胞提供了独特的糖脂抗原;而且从其基因组序列可以看出结核杆菌具有潜在的由一种代谢途径转变为其他代谢途径的能力,包括有氧呼吸(如氧化磷酸化)和厌氧呼吸(如硝酸还原反应)。这一代谢途径转换的灵活性对结核杆菌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有极大的意义,主要表现为结核杆菌既可以在人高氧压力的肺泡中生存繁殖,还可以在结核肉芽肿的微氧和厌氧的环境中存活。 二、结核分枝杆菌在细胞内的免疫机制 1.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

抗结核病药的使用 用药原则: 1、早期用药。 2、联合用药:种数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3、坚持全疗程规律性用药:患者时用时停或随意变换用量是结核病化疗失败主要原因。 4、适宜剂量。 第一线抗结核药:疗效好,毒性低;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 第二线抗结核药:毒性较大、疗效较低;对氨基水杨酸、乙硫异烟肼、氨硫脲、环丝氨酸、卷曲霉素、卡那霉素。 一、异烟肼 (一)作用:对结核杆菌高度选择性,很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对静止期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繁殖期细菌有杀灭作用。对其它菌无效。单用易产生抗药性,与其它抗结核药联用,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二)机理:抑制胞壁分枝菌酸 mycolic acid合成。 (三)体内过程:(1)口服、注射均易吸收。(2)分布广。脑膜炎时,脑脊液浓度可与血浆浓度相近。(3)穿透力强,也易透入细胞内作用于已被吞噬的结核杆菌。(4)肝脏代谢,乙酰化失效。分为快代谢型、慢代谢型。 (四)临床应用:各种类型结核。除早期轻症肺结核或预防应用外,均宜与其它第一线药合用。 (五)不良反应 1、神经系统反应:与Vit B6缺乏有关外周神经炎,CNS兴奋,精神失常或惊厥等。 2、肝损害:老人及快代谢型者,嗜酒者多 3、变态反应 4、胃肠反应。若有四肢远端麻木或烧灼感等神经症状出现,应加服维生素B6每日30-60mg以改善症状。服异烟肼期间应定期查肝功能,至少三个月一次,以了解肝功能状况。若有转氨酶升高,要在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降酶中成药如五味子制剂等,单纯转氨酶升高无需停药。 二、利福平: (一)优点:高效,低毒,口服方便。 (二)抗菌作用:广谱杀菌药,抗菌作用强 1、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作用强。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2、对G+球菌(耐药金葡菌)强。G-球菌如脑膜炎双球菌有效。G-杆菌如大肠、变形、流感、绿脓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沙眼衣原体、某些病毒、厌氧菌有效。 (三)机制:特异性抑制细胞依赖DNA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四)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2、分布广,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 3、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结核空洞。

抗结核药市场分析报

抗结核药市场分析 19-20世纪初,结核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之后,随着医学的进步,结核病的发病率已降到较低水平。然而进入20世纪后期,结核病疫情卷土重来:耐多种药物结核菌株的出现、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发症的传播,导致了医院内病原菌的滋生,成为威胁力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疫情死灰复燃 进入21世纪后,区域性结核病疫情的死灰复燃,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据资料介绍:全球每年新发现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人,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由于人口众多,其感染者居世界第2位,在现阶段,有3/4的患者来自农村及贫困地区。据200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受结核杆菌感染者较多,结核病患者约占了总人口的0.4%左右,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近200万人,年病死率约为3%。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对结核病予以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抗结核药物市场也吸引了业内商家的目光。 全球抗结核病常用药物市场约占抗感染药物市场的12%,2000年抗结核药物市场为4.7亿美元,并且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安万特、诺华、

惠氏、法莫西和Lupin公司占据了抗结核药物市场份额的59%,此外印度生产商占12%,剩余的29%由较小的厂商拥有。 近两年,国内抗结核常用药物市场呈现出上升趋势,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时每医药信息公司研究数据表明,2002年,抗结核药物在国内大城市重点医院的用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8%,估计全国抗结核类药物市场销售额为2亿-2.5亿元左右。 常规品种仍占一定份额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品由杭生素、合成药和中药三大类组成,其中有20多种西药为国家基本治疗用药,一线治疗药物主要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霉素类等。近几年,氟喹诺酮类也被用于抗结核菌的治疗,在联合治疗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链霉素链霉素是1944年由美国瓦克斯曼发现的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是最先使用的抗结核菌药物。由于链霉素和其他抗菌药物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在抗结核联合疗法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目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作为抗结核的基础药物,也是结核化疗史上的里程碑药物。

结核病防治试卷(含答案)

结核病防治知识问答竞赛 各位同学,你好!我们从《红楼梦》中读到过患了肺痨的黛玉,梨花带雨,但是我们不知道,时至今日,肺结核仍然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随着人口的流动,肺结核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而肺结核只是结核病中的一种。让我们增加结核病防治知识,为我们的生命负责! 本卷由50个选择题组成,均为单选题,每题2分,共100分。 请仔细答题,谢谢! 1.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哪一天?( B ) A.3月23日 B. 3月24日 C. 4月23日 D.4月24日 2. 2012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题是?( C ) A. WHO宣传主题是“Forging New Partnerships to Stop TB”,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结核病”! B. WHO宣传主题是“Every breath counts-Stop TB now”,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 C. WHO宣传主题是“Stop TB in my life time”,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 D. WHO宣传主题是“TB Anywhere is Everywhere”,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结核流行广泛,控制从我做起”! 3.结核杆菌是谁最早发现的? ( C ) A.美国科学家拉赫氏 B.英国科学家科赫氏 C.德国科学家赫科氏 D.法国科学家赫科氏 4. 1993年4月23日,在伦敦召开的第4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史无前例地宣布了什么? ( A ) A.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 B.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 C.信守承诺控制结核病 D.建立遏制结核病伙伴关系 5. 结核病是哪种类型的疾病?( A ) A.慢性传染病 B.急性感染病 C.遗传病 D.多发病 6. 结核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疾病?( B ) A.病毒 B.结核分枝杆菌 C. 羊分枝杆菌 D. 亚洲分枝杆菌

三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抗体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三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抗体联合检测在临 床中的应用 作者:崔晓利,姚小红,刘春梅,张增贤 【摘要】目的:通过结核菌三种抗原脂阿拉伯甘露糖(LAM)、16KDa、38KDa固相于同一膜片上制作的结核蛋白芯片系统联合检测结核患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以达到快速诊断结核病的目的。方法:收集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痰涂片或者结核菌培养阳性患者的血清98例,痰涂片或者结核菌培养阴性患者的血清54例,结核性脑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20例,通过结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三种抗体,任意一种抗体阳性即为结核抗体阳性。结果:活动性肺结核阳性率86.7%(85/98),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阳性率66.7%(36/54),结核性脑炎、结核性胸膜炎阳性率45%(9/20)。结论:三种抗原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明显优于任何一种抗原单独使用,联合使用将会对结核病的快速辅助诊断起积极作用。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联合检测;抗原;芯片 结核病是长期以来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患,特别是我们国家患者数约450万,每年病死近20万人。结核病的病原体为结核杆菌,它除了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其他部位的病变,因此,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对结核病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使用基因工程表达的结核菌蛋白16KDa和38KDa以及脂阿拉伯甘露糖(LAM)三种抗原制作的结核蛋白芯片联合检测结核抗体,在临床上取得较理想的快速诊断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标本来源 结核患者的血清均来源于西安市结核病医院的住院患者,其中痰直涂或者培养阳性患者98例,痰涂片阴性患者54例,结核性脑炎或者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20例。 1.2 结核菌多抗原的IgG抗体芯片检测系统由南京大渊生物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 1.3 蛋白芯片阅读仪 南京大渊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生产,型号:PBT-X4。 1.4 芯片系统操作步骤 在芯片上标记样品编号;在芯片盒窗口内滴加4滴试剂A,使膜表面完全浸湿;待完全渗入后,加入待检血清100ue;待血清完全渗入后,再滴加6滴试剂B;待试剂B完全渗入后,滴加10滴试剂C;待试剂C完全渗入后,最后滴加6滴试剂D;反应完毕后30 min 内,将芯片放入芯片阅读系统进行分析。阴阳性结果根据南京大渊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芯片识别仪器设置参数自动判别。 2 结果 三种抗原的抗体联合测定,任何一种阳性即为结核抗体阳性。痰涂片阳性或者培养阳性的结核患者98例,其中结核抗体阳性85例,阳性率86.7%。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54例,其中36例结核抗体阳性,阳性率66.7%。结核性脑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0例,其中结

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

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异烟肼抗结核作用特点不包括: A.对结核杆菌有高度的选择性 B.抗菌力强 C.穿透力强,可渗入纤维化病灶中 D.治疗量时不良反应少而轻 E.单用时结核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2.乙胺丁醇与利福平合用的目的在于: A.有利于药物进人结核感染病灶 B.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C.有协同作用,并能延缓耐药性 D.加快药物的排泄速度 E.延长利福平作用时间 3.各种类型结核病的首选药物是: A.链霉素 B.对氨水杨酸 C异烟肼 D.乙胺丁醇 E.吡嗪酰胺 4.异烟肼抗结核杆菌的机制是: A.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影响细菌胞质膜的通透性 C.抑制细胞核酸代谢 D.抑制细菌分枝菌酸合成 E.抑制DNA螺旋酶 5.异烟肼的主要不良反应: A.耳毒性 B.神经肌肉接头阻滞 C.周围神经炎 D.中枢抑制 E视神经炎 氯法齐明抗麻风杆菌的作用机制是:6. 抑制细菌分枝菌酸的合成回旋酶 B.A.抑制细菌 DNA . RNA合成C抑制细菌叶酸的合成 D.抑制细菌 E.干扰核酸代谢,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7.关于异烟肼乙酰化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中国人以快代谢型为主中国人以慢代谢型为主A. B. 中国人快慢代谢型均有C.乙酰化的速度无人种差异 D. 乙酰化的速度有个体差异E. 利福平的抗菌机制:8. 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A.DNA螺旋酶抑制分枝菌酸合成RNA 多聚酶 D.DNAC.抑制依赖的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E. 9.既属广谱抗生素,又兼有抗结核和抗麻风病作用的药物是:对氨水杨酸 E.吡嗪酰胺 D.乙胺丁醇 C.利福平 B.异烟肼A. 10.应用异烟肼时,常合用维生素B的目的是:6A.增强疗效 B.防治周围神经炎 C.延缓抗药性 D.减轻肝损害 E.延长作用时间 11.异烟肼抗结核杆菌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分枝菌酸的合成 B.影响细菌胞质膜的通透性 C抑制细菌核酸代谢 D.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E.抑制DNA回旋酶 12.利福平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分枝菌酸的合成 B.抑制细菌叶酸的合成 C.抑制细菌DNA螺旋酶 D.抑制细菌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 E.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3.关于抗结核病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利福平抗菌效力强于利福喷汀 B.吡嗪酰胺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C.对异烟肼耐药的结核菌,乙胺丁醇无效 D.利福平抗菌效力明显强于异烟肼 E.利福定的抗菌效力为利福平的3倍 14.当前治疗麻风病的首选药物是:

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几种

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几种? 1.异烟肼(INH):对结核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其价格低廉,是治疗结核病必不可少的药物。2.链霉素(SM):是初治肺结核强化期〈开始两个月〉治疗化疗方案组成药物之一,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杀菌作用。该药对颅神经有损害,可引起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口唇麻木等副作用,故孕妇、儿童及老人应禁用或慎用。3.利福平(RFP):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是继异烟脚之后最为有效的抗结核药,也是初治肺结核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药物。4.乙氨丁醇(EMB):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已耐异烟肼、链霉素的结核菌仍有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视力变化。5。吡嗪酰胺(PZA):对细胞内或静止状态下的结核杆菌具有特殊杀灭作用。上述五种药物是当前治疗结核病最常用或最有效的药物,医生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组成合理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十、治疗肺结核的原则是什么? 1. 早期:已经确诊的排菌肺结核,应及早进行治疗,这样除有利于病变修复,更重要的是可减轻对亲属和周围健康人群的传染。 2. 联用:选择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组成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可保证治疗效果,并延缓和防止结核菌产生耐药而导致化疗失败。 3. 适量: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杀灭细菌且易产生耐药性,但剂量过大则易发生毒副作用而中断治疗。因此,必须遵照医嘱坚持服用规定剂量药物才能完成预定疗程,确保疗效。 4. 规律:在规定疗程内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次数相同隔时间用药,尽量避免漏服或中断服药。5.全程:按要求完成规定疗程.若疗程未满停药,会使治疗失败或造成复发。但超过疗程无限期用药,不但不能提高疗效,且易产生毒副作用并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十一、什么是初治肺结核? 初治肺结核是指初次发现,并未接受任何抗结核药物治疗,或发现肺结核后虽经不规则、不合理抗结核治疗,但疗程不超过1个月的病人。初治排菌肺结核的病人在未治疗时,对其家属和周围健康人群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造成结核病流行的传染源,但是只要病人积极配合防痨医生、坚持有效、合理、全程化疗,传染性可在2-4周内很快消失,其治愈率可达95%以上.关键在于遵从医嘱、服从管理、完成疗程,争取一次彻底治愈。 十二、什么是复治肺结核? 复治肺结核是指初治失败或治疗的病人再次复发。或查出肺结核后接受不规则、不合理化疗已经超过1个月者.在临床实践中,复治肺结核的病情大多比较复杂,往往具有病情重,体质差的特点,多是因为不规则或不合理化疗〈没有按医生的要求坚持治疗或在非结核病专业机构,甚至是野医治疗,还有不正规的药店购药等〉引起的。此时结核菌已经形成耐药性,因此治疗起来较初治肺结核困难的多。复治肺结核治疗的关键在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结核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坚持完成治疗。 十三、结核病开始治疗后病人应注意什么?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和信心: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患肺结核便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甚至讳疾忌医,拒绝检查和治疗,采取了不合作态度,这样做的结果是贻误治疗时机,失去治愈的机会。

北京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

北京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 【字号大中小】为进一步做好本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以及本市结核病疫情与防治工作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市政府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市各有关部门积极履行职责,认真贯彻执行本市有关结核病防治规划,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本市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新登记率持续稳定在20/10万左右,全市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覆盖率100%,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达到90%,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保持在92%左右。全市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登记肺结核患者的系统管理率达到98%。围绕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两个核心环节,积极推进社区管理下的家庭成员督导制度,将肺结核患者督导服药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体系。2006年起,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享受与本市户籍人口相同的免费政策。2008年起,实施耐多药结核病控制项目,有效控制耐多药结核菌的传播。目前,本市是全国结核病疫情较低的地区之一。 同时,本市结核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数持续增加,约占全市新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50%。人口老年化趋势加速,老年人群结核病感染和发病的风险大,且防治难度增加。此外,全市有各类学校3000余所,学生320余万人,学校结核病聚集性发病时有发生,学生肺结核患者占登记患者数的20%。耐多药结核病有增加趋势,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尚未完全开展,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仍然较低。当前,我市传统的“防治一体”的独立结核病防治所模式已发生改变,大多数区县结核病防治所已并入疾控中心。与其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相比,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防治能力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防治任务的需求。我市结核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依法、科学防治,全面落实国家结核病控制策略。 三、工作原则 (一)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国家结核病控制策略。 (二)进一步完善结核病防治相关政策,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关怀和救治力度。 (三)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加大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力度,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四)继续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民防治意识。

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1.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结核杆菌作为兼性胞内寄生菌,以巨噬细胞为宿主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微生物并处理衰老死亡的组织, 其自身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参与局部炎症反应、发热反应等。巨噬细胞可以通过氧依赖性和非氧依赖性杀菌系统发挥杀伤和消除病原菌的作用。 (1)巨噬细胞的识别作用 巨噬细胞是MTB进入机体内首先侵入的细胞, 是MTB感染过程中的主要靶细胞。巨噬细胞有两种识别MTB的方式:①直接识别:巨噬细胞能通过其表面的激素样受体直接识别侵入机体的MTB。②间接识别:巨噬细胞可以通过表达补体受体识别MTB。(2)巨噬细胞的杀菌作用 巨噬细胞能通过自身凋亡等杀灭菌体。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毒素具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氧依赖系统, 在抗微生物效应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另一个是氧不依赖的系统,溶菌酶等属于该系统产物,这个系统也参与杀微生物活性。巨噬细胞主要通过氧依赖系统杀伤侵入机体的MTB,激活的巨噬细胞发生呼吸暴发,产生反应性氧中间产物(ROIs)和反应性氮中间产物(RNIs),释放溶菌酶等活性蛋白质,这些物质有强的氧化作用和细胞毒作用,对MTB有强的杀伤作用。另外,巨噬细胞与病原菌作用后处于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可以通过病原菌与TLR相互作用激活caspase-8,诱导其自身凋亡,破坏MTB的生存环境,杀灭入侵的MTB。 (3)MTB的免疫逃逸机制 MTB能在巨噬细胞内定居存活以及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是与其免疫逃逸的机制分不开的。MTB进入巨噬细胞胞膜内化形成吞噬小体,然后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分泌的胞内酶可以促使吞噬溶酶体酸化,外源性抗原在吞噬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被水解为抗原多肽。而MTB之所以能够在巨噬细胞内存活是因为它能够阻止吞噬溶酶体的酸化。MTB可以通过降低磷脂酶D的活性,抑制活性氧中间体和活性氮中间体的产生,下调MHCⅡ的表达,抑制吞噬溶酶体的成熟,进而抑制巨噬细胞的氧依赖杀伤作用。 2.特异性免疫在抗结核中的作用 MTB的感染过程,分为初始感染,潜伏感染,再次大量增殖造成的疾病复燃三个阶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抗结核药中属于广谱抗生素的是: A.异烟肼 B.PAS C.链霉素 D.xx E.乙胺xx 2、异烟肼的作用特点是: A.结核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B.只对细胞外的结核杆菌有效 C.对大多数G-菌有效 D.对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有效 E.以上均是 3、乙胺xx: A.对细胞内、外结核杆菌有较强杀菌作用 B.对耐异烟肼的结核杆菌无效 C.对抗链霉素的结核杆菌无效 D.单用产生抗药性较快 E.为二线抗结核药

4、下列药物中,抗结核菌作用强,对纤维化病灶中结核菌有效的是: A.链霉素 B.丁胺卡那霉素 C.庆大霉素 D.异烟肼 E.卡那霉素 5、有癫痫或精神病者应慎用: A.xx B.异烟肼 C.异胺xx D.吡嗪酰胺 E.PAS 6、不属于一线抗结核药的是: A.异烟肼 B.链霉素 C.对氨水杨酸 D.吡嗪酰胺 E.乙胺xx 7、下列哪种药既可用于活动性肺结核的治疗,又可用于作预防: A.乙胺xx B.环丝氨酸

D.异烟肼 E.对氨水杨酸 8、一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肺浸润性肺结核,以甲苯磺丁脲控制糖尿,以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控制 肺结核,在服用抗痨药二月后,发现糖尿病加重,而且出现肝功能损害,其原因是: A.病人感染了肝炎 B.链霉素损害了肾 C.甲苯磺丁脲有肝毒性 D.xx诱导肝药酶 E.以上都不是 9、PAS是一种抑制结核杆菌的药物,在抗结核治疗中,PAS常与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 合用,联合用药的目的是: A.减少异烟肼的神经毒性 B.增强吡嗪酰胺的抗菌作用 C.使结核杆菌对其他药物敏感 D.延缓结核菌耐药性产生 E.减缓乙胺xx对视神经的毒害 10、最常用的抗麻风病药是: A.苯丙砜

结核试题及答案

结核试题及答案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系列专题 1. 我国目前的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约有活动性结核病人()。 A、150万 B、450万 C、100万 D、4万 3. 结核病是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类型都具有传染性 B、痰菌检查阳性的病人具有传染性 C、治疗2个月后,痰菌检查阴性具有传染性 D、治疗6个月后,痰菌检查呈阳性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4.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 A、4月7日 B、4月25日 C、3月24日 D、12月1日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肺结核病被列为()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未被列入法定传染病 6. “四高一低”指的是在我国结核病流行的特点,具体内容是()。 A、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递降率 B、高发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疗率 C、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愈率 D、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发现率

A、在不能进行结核病人管理的情况下立即开始抗结核病药品治疗 B、应对病人进行宣教,给病人开转诊单,督促病人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登记检查 C、马上收病人住院 D、进一步作CT检查 13. 政府对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检查,主要包括()。 A、痰涂片检查和X线胸片检查 B、CT检查 C、B型超声波检查 D、痰普通培养检查 14. 肺结核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A、病毒 B、肺吸虫 C、感冒病毒 D、结核杆菌 15. 肺结核主要通过()传播。 A、咳嗽飞沫 B、血液 C、食物 D、体液 16. 防治结核最重要的措施是()。 A、消毒、戴口罩 B、预防用药 C、接种卡介苗 D、发现并治愈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 17. 青少年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一般认为硬结的平均直径大于等于()毫米判断为强阳性。 A、5 B、10 C、15 D、20 18. 成功治疗的关键是()。 A、间断治疗 B、规律治疗 C、随意治疗 D、自服药治疗 19. 结核病治疗中途停药可导致()。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1.抗结核病药很多,分为第一线药疗效高,毒性小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第二线药疗效低,毒性大。 ①异烟肼抑制结核杆菌特有的分支菌酸的合成抑制或杀灭 该菌,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分布广,穿透力强,可进入脑脊液和细胞内;在肝内乙酰化有快慢两种代谢类型代谢,代谢物和少量原型药由肾排泄。适用于各型结核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剂量有关,可发生周围神经炎和中枢神经中毒症状、肝毒性、胃肠症状和过敏反应。VitB6可防治神经毒性,用药期间要定期查肝功。 ②利福平抑制细菌依赖DNA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 合成抗多种病原体。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但受食物影响,个体差异大;穿透力强,可进入细胞、结核空洞、痰液及胎儿内,脑膜炎时脑脊液内药物浓度达血药浓度的20%;在肝内脱乙酰基后仍有活性;由胆汁排泄,有肝肠循环。抗结核作用强,但单用细菌易耐药,故需与他药联合应用用于各类结核病及严重患者,也用于其他细菌引起的其他感染。可有胃肠症状、过敏反应和肝损害。本品系肝药酶诱导剂,对动物有致畸作用。利福平的衍生物利福喷丁、利福定抗菌谱同利

福平,抗菌活性更强。 ③乙胺丁醇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耐链霉素、异烟肼的结核菌也有效,单用易耐药但较慢,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口服吸收好,不受食物影响分布广泛,不良反应少,但大剂量可致视神经炎。 ④吡嗪酰胺吸收快分布广。抑制或杀灭结核菌,酸性环境下抗菌强。与异烟肼、利福平有协同作用,单用易耐药,与他药无交叉耐药。有肝毒性、抑制尿酸排泄。 ⑤链霉素可抑制结核菌,穿透能力弱,易耐药,有耳毒性,与其他药合用于重症结核。应用渐少。 ⑥对氨基水杨酸为二线抗结核药,抗菌作用弱,但细菌不易耐药,常见胃肠反应、过敏反应。 ⑦氨硫脲为二线抗结核药,抗菌作用弱,不良反应有皮疹、肝肾损害、白细胞减少等。抗结核药应早期联合用药,规律用药,剂量适宜。 1.抗麻风病药常用的有砜类如氨苯砜、苯丙砜,后者在体内转化为氨苯砜起作用,少用。氨苯砜口服吸收慢,分布于全身,病变部位浓度高,抑制麻风杆菌作用强,机制同磺胺药。易耐药,故需联合用药。常见溶血,大剂量可致肝损害,、;早期或增量过快可发生“砜综合症”。氯法齐明抑制麻风杆菌作用慢,组织浓度高,排泄慢,与氨苯砜、利福平合用治疗个性麻风病。可使皮肤、角膜、分泌物染棕红色。利福平抗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抗结核分枝杆菌药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抗结核分枝杆菌药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在10月13、14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药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抗结核分枝杆菌药 第一线(5个):异烟肼、利福平及其类似物、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 第二线: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环丝氨酸、卷曲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调整顺序TANG。 1.异烟肼——首选。 ①“用情专一”——选择性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对其他微生物几乎无作用。 ②“斩草除根”——对静止期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繁殖期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 ③“里应外合”——穿透性强——对细胞内外结核杆菌均有作用,是全效杀菌剂。 【异烟肼——杀菌机制】 ——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从而使细菌细胞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亡。 2.利福平 ①“沾花惹草”——广谱,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多种G+球菌,特别是耐药金葡菌,G-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沙眼衣原体和某些病毒。 ②“斩草除根”——繁殖期和静止期均有效,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③“里应外合”——穿透力强:细胞内、外均有作用。 【利福平——杀菌机制】 ——特异性抑制敏感微生物的DNA依赖性RNA多聚酶,阻碍其mRNA的合成。

3.吡嗪酰胺 抗菌作用在酸性环境中较强。 机制——能进入含有结核杆菌的巨噬细胞,并渗入结核菌体,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作用。 单用迅速产生耐药性。常采用低剂量、短疗程与其它药联合。 4.乙胺丁醇 仅对生长繁殖期结核杆菌有效,对静止期细菌几乎无影响。 对其他微生物几乎无作用。 机制——与二价离子Mg2+结合,干扰细菌RNA的合成。 单用产生耐药性。 5.链霉素——第一个用于治疗结核——“鼻祖”TANG: A.不易透过细胞膜——主要对细胞外结核分枝杆菌有效; B.不易透入纤维化、干酪化及厚壁空洞病灶内; C.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结核性脑膜炎效果较差。

结核试题及答案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系列专题 1.我国目前的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约有活动性结核病人()。 A、150万 B、450万 C、100万 D、4万 3.结核病是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类型都具有传染性 B、痰菌检查阳性的病人具有传染性 C、治疗2个月后,痰菌检查阴性具有传染性 D、治疗6个月后,痰菌检查呈阳性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 A、4月7日 B、4月25日 C、3月24日 D、12月1日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肺结核病被列为()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未被列入法定传染病 6.“四高一低”指的是在我国结核病流行的特点,具体内容是()。 A、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递降率 B、高发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疗率 C、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愈率 D、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发现率 7.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其核心内容是()。 A、通过痰涂片检查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B、政府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 C、医生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 D、定期不间断地供应抗结核药物 8.出现以下什么情况就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病? A、头痛 B、拉肚子 C、咳嗽、咳痰两星期以上或咳血 D、月经不调 9.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B、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病人 C、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D、结核性脑膜炎 10.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尽早采取()措施。 A、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进行痰涂片和胸部X线检查 B、到县人民医院进行三大常规和CT检查 C、到药店买感冒药治疗 D、由于没有时间,在等待一段时间去检查 11.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应报告的肺结核病人不应该包括()。 A、涂片阳性的病人 B、涂片阴性的病人 C、疑似肺结核病人 D、肺结核可疑症状者

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TB检测试剂盒

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TB)检测试剂盒 一、检测原理------斑点金免疫渗滤法 二、临床意义------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结果呈阳性 (一)、抗细胞壁脂多糖LAM抗体呈阳性 1、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是分枝杆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2、检测到此抗体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要考虑是活动性结核病患者。 3、由于在某些呼吸道炎症等良性疾病中,此抗体也会呈现阳性,所以,请医生要结合其他的临床信息加以鉴别诊断。 (二)、38KDa抗体阳性 1、38KDa抗原是定位在质膜上的磷酸盐转运蛋白。 2、检测到此抗体阳性,结合临床病史,非常有助于活动性结核的诊断。 3、由于此抗原和大肠埃希菌(简称大肠杆菌)同源蛋白有30%以上的交叉,所以,在肠道感染患者中有一定的假阳性,要注意加以鉴别。 4、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接种过卡介苗(BCG)的患者中,也会出现阳性,要注意鉴别。 (三)、16kDa抗体阳性 1、16kDa蛋白又被称为HSP16.3蛋白,是小分子热休克蛋白(sHSP)家族成员之一。 2、此抗体在结核病患者中有相当高的阳性率(46~50% ),检测到此抗体阳性,并结合临床要考虑是活动性结核病患者。 3、在大多数接种过卡介苗(BCG)的患者中,并不会出现阳性,能将结核病患者与BCG 接种患者区别开来。 4、作为儿童结核的早期诊断指标,敏感性为64.8%左右,特异性96.2%左右。

(四)、MPT63抗体阳性 1、MPT63抗原是结核杆菌的分泌蛋白之一。 2、它的灵敏度为15~40%,特异性很高,约为98%左右。即在检测到此抗体阳性时,临床 上基本就可诊断是活动性结核病患者。 三、临床意义------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结果呈阴性 (一)不是结核病患者 (二)病情好转 (三)在结核病患者病情加重、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痰涂片、 痰培养呈阴性的患者中,由于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产生的抗体滴度太低,以至于 不能被检测到,会呈现假阴性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加以鉴别。 四、多指标联合检测的优势 (一)多指标联合检测,提高了阳性率 由于单个抗原不可能捕获全部或大多数抗体,所以,多指标联合检测,提高了阳性率,减少 了漏检,是结核血清学诊断的发展趋势。 指标组合灵敏度 LAM 56.5% LAM+38KD 68.3% LAM+38KD+16KD 75.2% LAM+38KD+16KD+MPT63 77.4% (二)多指标独立的检测结果,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监控 结核菌侵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体液免疫反应,体液免疫随着病变的加重(或血行播散)而增加。当多个抗体呈现阳性时,提示病情有加重的迹象,所以,临床医生可以根据不 同时期的抗体谱,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病情的监控和疗效的判断。

抗分枝杆菌药:抗结核病类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其病变特征是结核结节形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结核化学药物基本分为一线和二线用药两类。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有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继利福平之后,利福霉素类的利福喷汀和利福布汀也得到广泛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有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环丝氨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氯苯吩嗪等。近些年来的研究结果,综合起来,新型抗结核药物,主要分为九大类:首先是利福霉素类衍生物,如利福喷丁、利福布丁、苯并恶嗪、利福霉素;此外还有CGP7074、CGP27557,F22等长效抗结核药物;其次为喹诺酮类品种如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由于该类药物对结核杆菌有很好的抑制及杀灭效果,价格低廉,毒副作用较小,并且与其它抗结核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故而受到广泛重视,是当前抗结核病类药物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第三、氨基糖甙类主要有丁胺卡那霉素、硫酸奈替米星、硫酸西索米星、巴龙霉素等;第四、大环内酯类,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等;第五、β-内酰胺类及其酶抑制剂,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第六、多肽类主要是结核放线菌素-N,对耐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的结核病菌有效,可用于复治联合方案多药耐药的病患者;第七、为吩噻嗪类、主要有吩噻嗪,适合于耐药的结核病联合用药;第八,硝基咪唑类,其代表甲硝唑,与其它抗结核病药物配伍使用,不仅对各种状态的结核病菌有杀灭作用,而且对潜伏感染的患者也有预防发病的作用;第九,其它类,目前上市的有以氨基水杨酸与异烟肼的化合物力排肺痰,现在我国也开始使用,效果较好。[作用机制] 抗结核药亦可按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⑴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⑵干扰结核杆菌代谢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钠;⑶抑制RNA合成药,如利福平;⑷抑制结核杆菌蛋白合成药,如链霉素,卷曲霉素;⑸多种作用机制共存或作用机制未明的药物,如异烟肼、乙胺丁醇。[适应症] 抗结核病类药物主要对结核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关节损害,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等。[禁忌] 肝功能不良者、孕妇慎用。[用药原则] 1.早期用药早期病灶内结核菌生长旺盛,对药物敏感,同时病灶部位血液供应丰富,药物易于渗入病灶内,达到高浓度,可获良好疗效。 2.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耐药性,并可交叉消灭对其他药物耐药的菌株,使不致成为优势菌造成治疗失败或复发。联合用药二联、三联或四联则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往用药情况以及结核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3.适量是指用药剂量要适当。 4.坚持全程规律用药。[药物相互作用] 和其他种抗结核病类的药物配合使用虽然对结核杆菌有协同的抗菌作用,但是同时也容易加强肝中毒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