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1.永远的歌声 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1.永远的歌声 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1.永远的歌声 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1.永远的歌声 语文S版

11.永远的歌声

一、小小书法家。

zīyáliězuǐ() bítì()

zhuāng shǎ() tìtóu()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zhā

B.zā

扎.实( ) 扎.针( )

驻扎.( ) 扎.猛子( )

包扎.( ) 一扎.干草( )

三、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毕竞( ) 咳漱( )

告戒( ) 坚难( )

鼻剃( ) 列嘴(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

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的老师是个女学生,( )年轻( )漂亮。

(2)到底( )我们老师有知识,( )村长、区长有知识?

2.童年的歌,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改为比喻句)

3.我们献上草药和小鱼。(扩句)

五、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小秧苗整整齐齐排着队,向春风老师点点头,鞠个躬。 ( )

2.弯弯的月亮犹如一只小船。( )

3.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

4.黄河掀起了万丈巨浪。( )

六、课内阅读。

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

走出童年真的很久很久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姓什么我都忘了,唯有她那歌声像清澈的小溪,一直滋润着我童年的梦。

迎着徐徐吹来的晚风,我又哼起“天上的桃树……”于是,走来了我的童年,走来了我童年的老师,还有二牛、二兰、石花……

1.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短文最后一段有两处省略号,作用分别是( )和( )。

A.引文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列举的省略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澈——( )

责骂——( )

4.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12.秋天的怀念

一、看拼音,写词语。

tān huàn()的奶奶,总喜欢shìnòng()花草,有时仰望天空,看yàn zhèn()北归。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ùxiǔ

1.我在宿.舍( )里整宿.( )睡不着。

qiāo qiǎo

2.春天到了,悄.( )无声息,小草悄.( )悄地从土里钻出来。

三、根据句子意思写词语。

1.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

2.指来回翻动身体。( )

3.形容说话啰唆。( )

四、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 )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五、课内阅读。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2.文中描写菊花绽放的情形,是 ( )

A.为了突出菊花的美丽。

B.为了通过绽放的菊花,激励“我”坚强地活下去,乐观地面对困难。

3.母亲昏迷前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4.你认为怎样才算“好好儿活”?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查字典。

“餐”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可以组词为、。

二、针锋相对。(写反义词)

精彩——( )

兴奋——( )

腼腆——(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2.母亲非常赞叹我这首诗。(修改病句)

四、仿写句子,用带点词语写一句话。

1.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2.我有点儿迫不及待,想立刻

..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五、指出下列句子用的修辞手法。

1.是谁创造了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

2.月亮不好意思地躲进云朵里。( )

六、课内阅读。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4.怎样理解“‘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句话 ?

14.*花边饺(jiǎo)子里的爱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调馅.( ) 筷.子( )

威风凛.凛( )

二、按要求写词语。

破天荒(三字词语) 、

威风凛凛(ABCC) 、

大吉大利(ABAC) 、

三、课外阅读。

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她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是无处不在的。记得小时候,我生病了,妈妈急忙抱着我往医院跑,汗水从妈妈的脸上流了下来。迷迷糊糊中,我仿佛看到妈妈那无助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至今难以忘怀。

妈妈的爱如河流,流淌在我成长的每一步里;妈妈的爱用世间最华丽的词语也描述不出来;妈妈的爱是无穷的,是至高无上的。妈妈,您像一个辛勤的园丁,无私地为我奉献着,抚育着我,培养着我,不知费了多少心血!您不断地鼓励我,鞭策我,疼爱我,希望有一天我能从平凡的人变成不平凡的人,出人头地。无情的岁月,在您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在您的额头上留下了无法挥去也无法抹去的痕迹。可您的爱仍然那样无私,妈妈,我最爱的妈妈,您把世界上最珍贵最伟大的爱给了我,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妈妈,我最爱的妈妈,在我难过的时候,您安慰我;在我失败的时候,您鼓励我;在我成功的时候,您祝贺我。妈妈,您的爱,像河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进我的心田,滋润着我。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出人头地:

源源不断:

2.写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3.写出文段中的一个排比句。

4.怎样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

15.*为了五美元的礼物

一、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厨窗恳切明媚梦寐以求

B.升腾虔城奢望气喘吁吁

C.维持攥着硬币缝纫机

D.锄草犹郁戒指日夜操劳

二、仿写词语。

脏兮兮

又冷又饿

缝缝补补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维持( ) 搜寻( )

虔诚地( ) 郑重地( )

实现( ) 打开( )

恳切地( ) 紧紧地( )

四、选词填空。

愿望希望奢望

1.母亲对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全家人健康、幸福,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

2.鲁本的心中升腾起一个:一定要筹足五美元,并且不让任何人知道。

3.我能像文中的小鲁本那样,用自己挣的钱给爸爸妈妈买礼物。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鲁本对店主说:“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钱,您能为我预留一些日子吗?”(改为陈述句)

2.鲁本想要筹足五美元,为妈妈买礼物。(改为反问句)

六、课内阅读。

时间过得真快,学校开学了,树叶纷纷落下,风也变得寒冷起来。鲁本走在街头,仍旧努力地寻找着对他来说无异于珍宝的麻袋。每当他感到又冷又累又饿的

时候,是橱窗的那件东西

....支撑着他!

..,是那个心中珍藏的美好愿望

1.“东西”“美好愿望”分别指什么?

2.用“”画出表明时间的语句。

3.当你读到画“”的句子时,你有什么感想?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练习

六年级上册句子练习 一、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她以前哪里笑过? 2.她脸上满是皱纹,倒像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脸容来呢? 3.冼星海斩钉截铁地说“我有把握把曲谱好!一定能!” 4.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5.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6.难道你没有想过吗? 7.难道让学生绝对信从自己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吗? 8.难道你们愿意跟我拼命,给他们看着好玩吗? 9.这高耸云天的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落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 二、改变句型,使句子语气加重 1.对于别人的大恩大德,我们不能忘记。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 3.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 4.我不会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5.认识万物之灵。 6.知识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人类进步的阶。 7.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处处都洒落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三、缩句: 1.悠扬的旋律有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 2.朴实的士兵庄严地表达他们对祖国的忠诚! 3.国旗是祖国母亲最俊美的脸庞。 4.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放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 5.看台上的观众笑得前俯后仰。 6.现在他已经飘到了看不到陆地的海面上。

7.雄关是我们伟大民族历史的见证人,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8.冬季常青的松树上堆满了蓬松的、亮晶晶的雪球。 9.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四、改为转述句: 1.太阳说:在我看来升旗场是荒凉哨所上最美的一片风景。” 2.他笑着对我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3.一位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4.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只给您看。” 5、张强对妈妈说:“妈妈,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6.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五、按要求,写句子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能引领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是 ,它是(仿写)2.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 爱是(仿写)3.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爱心是 爱心是 4.老人把勾丝放在脊背上,又把钩丝握紧在手里。(改为被字句) 5.我们犯了错误后才想办法补救。我们事前三思而后行。(用关联词连成一句) 六、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1.……像…… 2.……般的…… 七、修改下列句段:(在原句上修改)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 班级姓名 1.《稻草人》的作者是(1894—1988)原名,著名、编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童话集有《》、《》等。 2.《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作者,时期思想家。《画蛇添足》选自《》。 3.查字典,理解词语。 自相矛盾:。 画蛇添足:。 4.查资料填空。 安徒生(1805—1875),国19世纪著名创始人。被称为,他一生共计写了童话篇,代表作有《》、《》、《》等。小女孩共次擦烧了火柴,分别看到了、、、、,最后她。 5.《刺猬汉斯》是国作家写的(体裁)。我还读过他的其他的童话有《》、《》、《》等。课文中的刺猬汉斯遇见了个国王,第一个国王是,第二个国王是。 6.(1)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中国,早年参加,追随,进行反对的革命。《望大陆》于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这首诗是于右任先生的一首。 7.背诵并墨写《望大陆》 8.查资料填空。 (1)香港,简称“港”,包括、和。因地产沉香在此出口而得名,故又称“”、“”。年月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祖国母亲的代称有华夏、、、等。

(3)中国人可以称华夏儿女,也可称子孙,还可以称的传人。 9.查资料填空。 长城:秦始皇来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将、、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也叫秦长城。明代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西起,东至,总长,俗城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10.《山海关》的作者是,文章向我们介绍了。 11.读课文,填空。 (1)中国“东方第一哨”在,位于东经,北纬,是祖国大陆的。 (2)课文采用了和对话的方式,主要写了:○1;○2;○3。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献上了革药和小鱼。老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 (1)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了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 (2)这里没有写老师说话,如果老师说话,她会说些什么呢? 。 13.《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文章通过对母亲关心,照顾“我”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文中的这两种声音是指什么? 。 (2)作者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的原因是什么? 。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yúchǔn tān huàn wān yán dǒu qiào ()()()() pénɡpài miǎn tiǎn jǐn shěn jīnɡjí ()()()() 二、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6分) 争先()后——()面面相()——() 自强不()——()名不()传——() 如雷()耳——()()头丧气——() 三、我会选。(5分) 1.下面哪篇不属于写人的文章。() A、《永远的歌声》 B、《稻草人》 C、《詹天佑》 D、《老人与海》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A、泰山的壮观景象 B、庐山的壮观景象 C、黄山的壮观景象 D、华山的壮观景象 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A.赤壁大战B、草船借箭C、三顾茅庐D、负荆请罪 4.“扬长避短”中“扬”的意思是() A、举起、升起 B、飘动、飘荡 C、发扬 D、传播 5.“她对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奢望——全家人健康、幸福,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达的意思是() A、解释、说明 B、话题的转换 C、声音的延长 四、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语段中的错误。(5分) 这里景色秀丽,村前是一个大池塘,塘水清如明镜,篮天白云倒映着水中,塘中荷花点点;竹林中山雀,画眉和小鸟对唱,鸣声清脆悦耳,村后是一清翠的竹林,到过这里的们都说它真像一副漂亮美丽的风景画。 五、判断题。(10分) 1.“当日东南风起甚紧”,中的“甚”是“甚至”的意思。() 2.在不知道“蔺”的读音时,用部首查字法最方便。() 3.“曹操”是《水浒传》中的人物。() 4.“我需要努力。”与“我不得不努力”表达的意思基本是相同的。() 5.“敌视、憎恶、怨恨、埋怨、不满”是按程度由深到浅的顺序排列的。() 6.“上学”中的“上”与“下乡”中的“下”都含有去的意思。()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唐朝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8.“川流不息、阴谋鬼计、聚精会神、拨苗助长、纷纷扬扬”这组词中有两个错别字。()9.“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相同。() 10.《秋天的怀念》、《花边饺子的爱》以及《为了五美元的礼物》都是写伟大的母爱。()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分)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灯光

11、灯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教学重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

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引导理解。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课堂练习:“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语文S版)(1)

2011年上期小学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j ī f ū tān huàn qu án tu ǐ dǒu qiào ( ) ( ) ( ) ( ) w ān y án miǎn tiǎn jǐn shěn du ō su ō( ) ( ) ( ) ( ) 二、 辨别形近 字再组词(10分) 滩( )换( )锤( )典( )婉( ) 瘫( )焕( )垂( )腆( )碗( )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8分) 刻( )求( ) 滥竽( )( ) ( )株( )兔 掩耳( )( ) 对( )弹琴 ( )手( )脚 ( )( )吞枣 画( )添( ) 三、 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4分) 1、山海关的城楼雄伟。山海关的城楼坚固。 2、冼星海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冼星海只用了短短的六天时间就谱出了《黄河大合唱》的全曲。 五、修改句子毛病。(6分) 1、在六年级学生古诗朗读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2、村子下个月就用上自来水了,听到这个好消息,村民们得意忘形。 3、邻居都夸张阿姨是一个热心肠、乐于助人的人。 六、积累与运用。(12分) 1、默写《己亥杂诗》 , 。 , 。 2、劝戒朋友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可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书房里可以贴上这样一句名人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顾学习过的课文,我感受很深 和 使我认识到,无论在天涯海角,祖国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最爱;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__________________的忠诚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使我感受到童话世界原来这样精彩。(请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课题) 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分)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 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分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读下面短文,做后面的题目。(18分) 指鹿为马 秦始皇死后,掌管皇帝车马的宦官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串通起来,并且威胁丞(ch éng )相李斯,伪造遗诏(zh ào )(遗诏,皇帝死时所发的诏书),由胡亥做皇帝,称为秦二世。 为此,赵高立了大功,被秦二世封为令中郎,成为皇帝最亲近的高级官员之一,但他的职位仍在李斯之下。后来他设计陷害李斯,至李斯于死地,当上了丞相。然而他的野心很大,想当皇帝。为了试探大臣们对自己是否服气,他玩了一个花招。 一天,他把一只梅花鹿牵到朝堂上,指着它对秦二世说:“这是臣刚寻到的一 匹骏马,特献给陛下。” 线 镇(乡)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封 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灯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灯光》教案 教学目标: 1、我能读读记记“战地突击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通过读课文,理解“多好啊!”在文中的作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我能体会先烈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教法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你见过灯光吗?不管城市还是乡村的夜晚,灯光总把夜晚照亮如白昼,五光十色,闪烁迷离,带给人们光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她自己独有的美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灯光带给我们的震撼和遐想……

幻灯片播放: 灯光的美丽,震撼和遐想 谈话导入: 灯光,对我们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述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做一次书中漫步;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可是,作家王愿坚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曾 经发生过一个有关灯光的感人故事。你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 起学习课文《灯光》。 齐读课题:灯光 了解作者: 王愿坚(1929—1991),当代著名作家,山东诸城人。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作品《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著)等。感 兴趣的作品就找来读一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灯光》! 明确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理解“多好啊!”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自主学习: 请你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灯光的什么感人故事? 自学反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关于灯光的什么感人故事。 自主学习:

语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一,词语(拼音见课本) 稻穗白喉耕种褐色烤鹅蜷腿冻僵擎着旗帜电钮蜿蜒无垠盔甲捍卫萦绕 遨游鼻涕拽住吆喝瘫痪侍弄捶打腼腆誊写谨慎要挟轻蔑陡坡测绘竣工藐视窑洞澎湃琥珀松脂粘稠美餐孵化巢穴颓丧蠢事明媚狡黠抿嘴警惕撞碎胆怯推辞削弱奴隶栅栏雌雄惦记海滨啤酒崛起镰刀垒球潇洒骨骼贪婪平庸 沉甸甸 火柴梗 二,成语(拼音见课本) 巍然耸立名不虚传浑然一体连绵起伏龇牙咧嘴悬崖峭壁攀山越岭如雷贯耳 惊涛骇浪碧波万顷愚不可及鱼贯而出面面相觑饶有兴趣郑重其事负荆请罪 身先士卒絮絮叨叨得意扬扬漫天彻地脍炙人口威风凛凛拈弓搭箭如饥似渴 三,诗词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伤。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竹石 明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 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望大陆 同步练习

语文S 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望大陆 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一、基础练习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葬我于________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②山之上,国有殇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解释。 望:①向远处看;②探望;③盼望、希望;④名望。 A 重阳节那天,爷爷带我登山望远。________ B 今年风调雨顺,丰收在望。 ________ C 那位抗日英雄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________ D 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去看望奶奶。________ 故:①缘故、原因;②原来的、旧的;③事故;④死亡。 E 故地重游,他感到格外亲切。________ F 李爷爷今年8月病故,终年八十九岁。________ G 雾太大,为防止事故,高速公路暂时关闭。________ H 会议准时举行,无故缺席者将通报批评。________ 3.阅读《梅花魂》完成练习。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mò mù)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______历经多少磨难,______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______在怎样的境(jìng jìn)遇里,______有梅花的秉(bǐng bǐn)性才好。” (1) 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墨________(mò mù)梅 境________(jìng jìn)遇 秉________(bǐng bǐn)性 (2) 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他们________历经多少磨难,________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随堂练习)(附答案)word版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ōu tìjūn fábìmiǎn zhíxíng kǔxíng móguǐfěi tújūliú 二、形近字组词。 绞()刑()峻()僻()砖()较()形()竣()避()传()三、品析句子。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轻易”的意思是________,不能离开北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这句话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句子。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只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处走。”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 B.“不慌不忙”突出李大钊面对危险时镇定自如的态度。 C.从父亲取出小手枪往外走的行动,说明父亲没有做好准备。 五、按要求写句子 1.仿写句子。 书籍是一把钥匙,打开智慧的大门。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被军阀杀害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写于________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________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七、课内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父亲”指__________,“伟大的力量”指_________________。 2.在法庭上,父亲的脸上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让你想起了哪些来形容英雄人物品质的成语?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眼泪 母亲很贤淑,且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动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球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 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了。 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童话寓言之旅 课题课时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备注 1 稻草人2课时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会认“肤、怠、穗、瘪、搓”5个字,会写“肌、肤、懒、穗、 喉、耕、橘、祸、挽、甸”11个字,掌握“肌肉、皮肤、稻穗、勉 强、白喉、耕种、橘子、褐色、挽救、祸事、沉甸甸”等词语。 了解在稻田 里发生了怎样的 故事,稻草人看 到了什么,想到 了什么,是怎么 做的,结果如何。 理解作者刻 画的稻草人是个 怎样的人物。 2 寓言两则2课时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会认“矛、弗、卮、遂”4个字,会写“矛、盾、弗、祠、遂”5 个字。 读懂课文内 容,理解寓意。 结合注释或 查字典理解文中 一些字的意思,进 而读懂课文内容。 3 卖火柴的小女孩2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悲惨 的遭遇。 3.会认“僵、梗”2个字,会写“裙、哆、嗦、烤、蜷、灌、僵、 焰、铜、烘、梗、腮”12个字,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 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 容,学习运用在 阅读中进行旁批 的学习方法,深 入理解文章的语 言文字。 理解课文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刺猬汉斯1课时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对童话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3.会认“讽、磕、诫、膏”4个字。读读记记“冷嘲热讽、告诫、 药膏、兑现、不屑一顾、言而无信、悉心照料”等词语。 读懂课文内 容,知道课文写 了哪几件事。 深入理解文 中作者塑造的人 物形象,领悟作者 的表达意图。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1课时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个勇敢、善良、有 爱心的孩子。 2.会认“戚、杈、蹑、陀、眩”5个字。读读记记“亲戚、树杈、蹑 手蹑脚、晕眩”等词语。 能独立读懂 课文内容。 理解尼尔斯 是个怎样的孩子。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冲安小学周子清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11人,男生6人,女生 5人。从整体来看,我班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是基本功欠佳。特别是高增、段伟、曹刚等学生,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发挥师生、家长的共同合力,来帮助他们进步。本学期重点针对班级学生特色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都能认真、细心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和编排 1、基本结构: 本册教教科书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每个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

编排了识字写字内容,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编排了要求认识的字,还有思考练习题和词语采集。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阅读链接”和“指南针”,为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提供方便。 本册教材同五年级一样,设置了6个单元,为师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教与学,更好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尽可能留下弹性的时间和空间。本册所设计专题依次是:童话寓言之旅、爱我中华、温暖记忆、民族之魂、科学与发现、名著之旅。这些专题较具体地体现了语文教育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母语文化的主题,以及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要求。每个专题内容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儿童生活,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奋发向上。 本册教科书要求认识138个字,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后面的横条里。至此,累计认识2962个常用字,完成了小学阶段会写字任务的百分之九十六点九。本册要求会写164个字,排在精读课文后面的方格里。至此,累计会写字为2439个,完成了小学阶段会字任务的百分之九十六点八。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课后练习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由精读课文里会写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词语采集”旨在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词语,不要求会写。 每个“语文百花园”由三个栏目组成。其中第一、三、五、六单元安排的是“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第二、四单元安排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灯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S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基础知识(26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并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来。(7分) lǎn duògào jiéyú chǔn tān huàn jǐn shèn ()()()()()wān yán nüè dài jīng jíchǐ rǔxiāo sǎ()()()()() 二、用“√”标出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未先的组词。(3分) 剥.削(bōbāo)模.样(múmó)磅.礴(páng bàng)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调.料(tiáo diào)说.客(shuì shuō)整宿.(xiǔsù)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6分) 争先()后___________ 面面相()__________ 自强不()息__________ 名不()传___________ 如雷()耳____________ ()不经心____________ 四、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在()里。(4分)1、下面哪篇不属于写人的文章。() A、《永远的歌声》 B、《稻草人》 C、《詹天佑》 D、《老人与海》 2、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A、《赤壁之战》 B、《划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3、一人蛇先成,引酒()酒且()饮之。 引:A、领,招来B、拉,伸C、拿、取D、诱发,惹 且:A、并且B、将要C、暂时D、尚、还 4、“她对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奢望______全家人健康、幸福,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达的意思() A、解释说明 B、话题的转换 C、声音的延长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桌上铺着雪白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舞蹈。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多写多练。我们能提高写作水平。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想如对秦王说:“我已经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你杀了我也没有用。”(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必背内容最新版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必背内容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 1.第二课《寓言两则》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yù)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词语解释: 鬻:卖 誉:称赞、夸耀曰:说 吾:我 莫:没有什么陷:刺穿或:有人弗:不以:用子:你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道理: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互相抵触。 我今天学习了一个寓言故事,叫做_《自相矛盾》,体裁是文言文,这篇文言文(体裁),是韩非子(作者)写的,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互相抵触。类似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例如:亡羊补牢,打草惊蛇,田忌赛马…… 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 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 表人物。他是韩王室族,韩王歇的儿子。《史记》记载,韩非精

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苟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 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 一书中。代表作品有:《孤愤》、《说难》等。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shè)人卮(zhī)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suì)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有个人,祭祀之后赏给手下人一壶酒。 手下的人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其中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拿过酒壶将要喝,于是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着蛇,说:“我可以再给它添上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来,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于是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最后失掉了那壶酒。 词语解释: 祠:祭祀。 舍人:手下人。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相谓:这里是商量的意思。相:互相。谓:告诉。 引:拿,取。 且:将要。 乃:于是。

2.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表格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表格教案 教学 要求 1.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感受革命者忠于革 命、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崇高品德,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深刻感悟,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加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入人物内心世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锻炼 学生的逻辑思维、概括总结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重点 难点 1.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本文作者。 2.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 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重点词句,进一步感悟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者:李星华 2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①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3[② 父亲早出晚归说明了什么?]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4[③“埋头” 说明了什么?]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段导读:本段主要讲李大钊为革命事业紧张地工作着。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1 知识点讲解 ? 2 ①这一段交代了时间,突出了“难忘”二字,并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础。 3 ②这两句话说明李大钊早出晚归,为革命事业奔忙。 4 ③李大钊在家里也紧张地工作,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危急。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qiān chuíwàn záo fěn shēn suì g?fén shāo qīng mièmi?o shìyāo xié ()()()()()()kān cèd?u qiào níjiāng chà dào zhuó làng pái kōng jīng tāo hài làng ()()()( )( )( ) h? xiào lóng yín kēng qiāng h?pòshèn chūnián chóu xiáng xì ( )( )( )( )( )( ) róu héhéxiéchéng xiàn fūhuàmíng meìtuí sàng yú ch?n ( )( )( )()()()()k?i gēj?ng tìji?o xiámiàn miàn xiāng qùzhèng zhòng qí shìyōu y? ()()()()()()二、比一比,再组词。 挟()挠()藐()俊()桧() 狭()绕()蔑()峻()刽() 陕()饶()貌()竣()绘() 峡()脍() 戌()稠()宵()博()抿() 戊()调()霄()搏()眠() 戍() 三、补充词语。 ()崖()壁()风怒()全()以() ()山()岭()()人口惊()失() 阴谋()()大()()然()死不() ()然()气()()得意()言()语

()雷()耳心潮()()震()动() 披()斩()()向()敌低()婉() 抑()顿()斩()截()()不足() ()无()事( ) ( ) 而出()()云霄 ()先()后()不()及欲()又() 四、按要求填空。 1、“锤”字的读音是(),第五画是();“凿”的读音是(),第十一画是()。“千锤万凿”的意思是()。“浑”字的读音是(),第九画是();“岩”的读音是(),第一画是()。“勘”字是()结构,用音序查字法查字母(),用部首应查()部。 2、《石灰吟》中“吟”的意思是(),作者是()代的()。诗中最能表现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借写(),暗含诗人()精神。 3、《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人借咏竹石,表现人()的精神。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的意思是(),任尔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表达了诗人()。 5、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每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在课文后编排了识字写字内容,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采集,部分课文还安排有“学习链接”“阅读链接”和“指南针”,为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提供方便。本册教科才共了6个单元,本册所设专题依次是:童话寓言之旅、爱我中华、温暖的记忆、民族之魂、科学与发现、名著之旅。每个专题内容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儿童生活,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奋发向上。 (二)教材的特点。 首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在每单元前安排了单元导语和情境图。 每个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导语,导语简明扼要介绍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点明单元的专题和训练重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把学生很快地引入学习本单元的情境氛围之中,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文本内容新,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本册教材新选文比率达80%左右。这些首选进入教材的新选文多为名家名篇,富于典范性。选文的范围广,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化含量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在这些课文中,有表现华夏儿女对祖国炽热的爱的《开国大典》《望大陆》等;有抒发人间真情的《永远的歌声》《秋天的怀念》等;有歌颂民族之魂的《詹天佑》《文天祥》等;有讲大自然的奇妙和人类的科学精神的《奇异的琥珀》《自然之道》等;有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如,节选自我国元末明初杰出的作家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有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等,这些选文可读性强,深受儿童喜爱。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

---------------------------------------------------------------最新资料推荐------------------------------------------------------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 语文 S 版六年级上册 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 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能从中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 2. 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歌再次感受课文一首悲情的《火柴天堂》把我们再次带到了那个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大年夜,再次来到我们上一节课刚认识的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身边,她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听完这首歌,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用一个词形容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 生: (凄美动人,凄美: 1 / 6

凄惨美丽。 )师: 小女孩命运很凄惨,可是大家为什么觉得又是美丽的呢?为什么说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在文中找出最能解答这个问题的一句话。 生: 他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他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三、整体感知,重点感悟课文第二部分(511 自然段)她曾经看到过什么美丽的东西呢?又是怎样看到的呢?默读第 511 自然段,看看在寒冷和饥饿中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分别看到了什么?(找到答案在课文中批注出来)(师生共同填写表格)第几次擦然火柴幻象现实第一次大火炉寒冷第二次烤鹅饥饿第三次圣诞树孤独第四次奶奶痛苦第五次奶奶冻死街头四、深入研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 1、师提示: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生答: 生活寒冷,需要温暖。 2、对于小女孩第 1 次擦燃火柴是的心理描写。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字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开始敢不敢抽出一根?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