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要领.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要领.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要领.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要领.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要领

作者:韦明兰(作者单位:广西罗城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广西罗城546400)

关键词:偏瘫;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是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的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极端困难的状态。据观察,中风存活患者经积极的康复训练,其中90%可恢复步行和生活能力,未进行康复训练者,生活自理能力则相应低下[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肢体康复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训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不适当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引起肢体误用综合征,使功能康复延迟。为使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得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的运动及训练,我科从2008年8月~2009年5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训练要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8年8月~2009年5月5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训练,经头颅CT检查确诊脑出血31例,脑梗死26例。其中男37例,女20例,年龄45~85岁,均为首次发病,发病即入院或半周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经过14~50 d的康复训练,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2训练要领

2 1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前要耐心给患者及家属宣教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效果及肢体康复训练是药物无法替代的,只有通过早期的训练才能恢复残余功能,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计划,不能急于求成,

只有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大力支持,康复训练才能顺利完成。

2 2

保持正确的良肢位摆放[2]:良肢位与功能位不同,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偏瘫急性期大部分患侧肢体呈弛缓状态,此阶段不仅不能运动,还会导致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甚至由于长时间异常体位造成关节挛缩。良肢位的摆放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是预防众多并发症,提高康

复疗效的重要措施。

22 1

仰卧位方法:头部放在枕头上,稍偏向健侧,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者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用以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患者肩关节下方垫一个小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外侧

各放一砂袋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腘窝处垫一小枕头,以防止膝关节过伸展。

22 2

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方法: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在其下方垫一个枕头防止压迫患侧下肢。背部挤放一个枕头,躯

干可依靠其上,取放松体位。

22 3

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方法: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约90°,下面用枕头支持,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摆放。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后挤放一个枕头,使躯干呈放松状态。为了防止关节的挛缩和维持某一种体位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压疮,应根据病情及时变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变换体位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肩

关节,避免牵拉患肢,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2 3

尽量避免在患侧肢体进行静脉输液:有的患者和家属认为患肢反正不会动,用来静脉输液正好合适,殊不知这样做,健侧肢体自由了,却给患侧肢体的康复带来了不良影响。由于患肢血液回流差,加之渗液和活动受限,易引起手臂水肿和组织黏连,增加肩手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所以康复护士应给予指

导,使患者给予配合,以利于肢体康复。

2 4

肢体康复训练时应避免粗暴手法: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是常见的症状,瘫痪肢体关节活动度训练是重要的康复措施。其原则是在无痛状态下训练,康复护士应有扎实的神经科学、解剖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法治疗,杜绝粗暴手法,对伴有关节疼痛的患者,训练前可做热敷或止痛疗法,防止训练时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和加重痉挛;动作宜缓慢,有节奏,并在训练每个动作前,一定给患者讲清每个动作的目的,内容、功能和正确的动作要领;告诉患者活动的部位、方向和收缩的肌肉,然后缓慢进行2~3次被动活动,使患者体会运动的感觉,在逐渐减少辅助

量的前提下进行主动运动。

2 5

肢体康复训练时应注意训练量和强度:患者出现随意运动后,往往会出现焦急的心态,过地用力会出现代偿运动或疼痛、疲劳,这些都会使痉挛加重,影响训练效果。康复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康复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不同训练方式,必须掌握患者的全身状况,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训练量逐级增加,即要做到符合训练的总量,又切忌训练过度,产生负荷过度的不良影响。每训练一个动作时,务必做到姿势的准确,并把大脑的意念集中在这个动作上和正在训练的主要身体部位上,以训练大脑对这个动作的准确“控制力”,没有训练意念的控制力,则永远只是被动活动,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把被动活动训练成

自己的主动运动,才是真正的训练主题。

2 6

肢体康复训练时应注意系统性和连续性:要想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达到预期的肢体功能康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已经制订的计划,按规定的时间进行认真的训练,不能缺课和中断,要杜绝“心血来潮”式的训练,因为时断时

续,被训练的部位不能感受到一定的重复性刺激,并不产生适应性的反应,没有任何价值,而且训练时避免偏重某些部位,而忽略其他部位,要全面兼顾各关节、肌肉及各种不同功能,所以,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需要一定的毅力支持和家属的监督。

27

肢体康复训练时应注意避免过早步行:有些患者和家属心急,患肢略能动时,就急于求成,迫不及待地由几个人牵着、拉着开始走路或爬楼梯的强化训练,此方法不可取,要知道“欲速则不达”不注重基本动作的训练,漠视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阶段,强行练走或爬楼梯,极易拉伤膝关节,引起疼痛,加剧

错误运动模式的强化,引起步态异常。

28

重视出院康复指导:有些患者病后变得敏感而脆弱,表现为对医生和家属的过份依赖性,缺乏康复训练的主动性,认为医生的手法才是治疗,自身的主动训练是没有用的,其实对于中风患者而言,主动训练的效果比被动训练要好许多,有的功能障碍的存在往往为时较长,有的甚至是终生的,因此,我们不但要关心患者住院期间的训练指导,同时还要重视其出院后回归家庭或者社会后的训练,应给予患者、家属以正确指导,教会患者在维持自身健康及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独立完成自我照顾,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回归社会和家庭。出院后康复护士应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回家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训练情况,并给予指导。

3结果

本组57例中,有50例坐位,站立位达到平衡,39例恢复步行行走,无1例发生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静脉炎、静脉血栓、压疮。

4讨论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正确地判断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异常的运动模式予以抑制,对丧失了的正常运动模式进行诱发训练,是偏瘫运动功能否较好恢复的关键。因此,对脑损伤患者在发病时进行预后测评,预测可能出现的功能异常,结合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合并症,训练过程中注意减缓影响运动功能的痉挛、联合反应和代偿动作,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并随着病程的进展,按康复计划认真实施,只要患者能积极地配合训练治疗,均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很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5参考文献

[1]王洋,侯玉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护理配合中国中医急症,2004,13(8):551

[2]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341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的康复训练偏瘫的定义:偏瘫是指因脑外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一、常见障碍 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是指偏瘫一侧是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空难或不灵活。 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袒肢体的疼痛、麻木。有些患者的疼痛和冷热感觉全部丧失,热水袋烫伤了皮肤也毫无感觉。 3、语言___言语障碍有一部分偏瘫患者,尤其是右侧偏瘫患者(脑的左半球有病变),说话或交谈时常常发生以下某一种或几种情况:(1) 患者说话不清楚,即所谓口齿不清。 (2) 患者说不出话,或像打电报那样断断续续地说出几个单字。(3) 患者听不懂亲人说的话,成为感觉失语症。(4) 患者有时既说不出话,又听不懂别人说的话。(5) 患者写字困难或不能写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6) 患者看着字不会读。医学上称为失读症,或称阅读障碍。 4、认知障碍认知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认识障碍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辨别不清当时是上午还是下午。时间定向障碍(2) 辨别不清当时所处的地点。地点定向障碍(3) 对病前所熟悉的人现在也不认识了。人物定向障碍(4) 反应冷漠、精力不集中。注意障碍(5) 丢三落四,前面说了后面忘。记忆障碍 5、情绪障碍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言不语,也可以表现为吵闹不安,甚至哭叫不休,情绪很不稳定。 6、能力下降(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常常表现为吃饭喝水要人喂,洗脸刷牙要人帮着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便全靠别人帮助。(2) 行走困难,走路一拐一拐的,有的患者需要别人扶着走或者两个人架着胳膊走,严重者则完全不能行走。 (3) 上下楼梯困难,一部分患者虽然能够行走,但上下楼梯困难或者根本不能上下楼梯。(4) 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如不能打电话、不能打伞、不能剪指甲等。(5) 不能与人交流,由于行动、说话、交流、思维等多方面的障碍,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严重者丧失全部工作能力。 7、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患者表现为流口水、喂食时食物常停留在口腔内、喝水呛咳。凡遇吞咽障碍患者,喝水时要将其头歪向肢体正常的一侧,将食物加工成糊状,这样做可减轻吞咽困难。 8、常见的病发症最常见的是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1) 肩关节半脱位多见于脑卒中早期,半数的患者可能发生,尤其在整个上肢处于软瘫期时。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肩关节半脱位更加明显,在肩部可以摸到一个凹陷。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①患者卧床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②护理人员用指尖轻叩患侧肩膀周围的肌肉;③上肢负重训练。 (2 ) 肩—手综合症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主要表现是:①瘫痪的手部肿痛,以手背肿胀并呈粉红色或淡紫色为常见,用手摸之有温热感;②患侧手的关节屈伸困难;③后期则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掌变平,手的运动功能永远丧失。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腕关节长时间屈曲受压,过度牵拉患手等有关。具体治疗措施:①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患手长时间下垂;②加强患侧上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③对于肿胀的手指可采用压迫缠绕发,通常使用直径1-2mm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每个手指都缠绕一遍后,最后缠绕手掌。每天缠绕1-2次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9、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偏瘫康复训练根据其病情演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1)急性期从发病开始直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的病情一般不十分稳定,应以治疗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 康复训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步行是中风偏瘫老人独立生活的关键。应该在发生中风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1.坐起训练。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人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2.准备站立训练。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亡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3.站立平衡训练。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切忌—串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4.步行训练。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尽量将重心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过分将身体重心偏向健侧,反而引起患侧肌张力过高,难以形成正常步态。5.上下台阶训练。遵照健肢先上,患肢先下的原则,进行上下台阶练习。—上楼梯时用健手扶住楼梯栏杆,将身体的重心移向患侧,并使患侧髋关节保持在伸直位,然后用健足踏上台阶,患足跟进站在一个台阶上。下楼梯比上楼梯难,要在重心偏向健侧的同时,适当降低重心,用患足下台阶,待患足放平稳、重心移至患侧下肢后,将健足跟进同一台阶。在练习中,若出现头晕、胸痛、运动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出虚汗,说明运动量过大,应立即停止练习,或者减量练习。 脑梗塞中风病人后期康复训练计划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方法通过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评分,SAS、SD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泉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早期应用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影响,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标签: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全国第4届脑管病学术会议制定):排除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排除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58.6±6.1)岁。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60.1±5.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要求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需要立刻报告给主管医师,协助其给予相应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的早期护理干预。 1.2.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焦虑和恐惧情况,因此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是必要的,让患者能够对自身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让患者认识到接受治疗对其病情的改善的有非常大的作用。保持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及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有效的回复,缓解病患者的不良情绪。讲述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1]。 1.2.2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一对一护理和训练,调动患者的自身康复意识,使其自觉遵从康复训练,不断的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1.2.3药物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提醒并要求病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同时要认真观察记录患者服药之后的反应情况,如果患者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关键词】脑卒 据有关报道,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85/10万~219/10万,生存者中,病残率高达70%~80%[1],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负担。所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1 临床资料 我康复中心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全面进行了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其中男68例,女57例;年龄为30~79岁,平均56岁;脑梗死72例,脑出血53例,均经CT 检查确诊,入院时都有不同程度偏瘫,平均住院日为81d。3个月后经评定效果明显者58例,效果不明显者17例,效果最好的患者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0分增至75分,差者ADL由75分增至85分,ADL 分数提高平均为34.2±13.97分。治疗前后总体ADL的Barthel指数的评价表见表1。 表1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ADL的Barthel指数评价(略) 2 护理措施 2.1 体位护理、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首先,良肢位的正确摆放是预防关节挛缩、变形的重要措施之一。良肢位是指患者在卧位或坐位时躯干及四肢一种良好体位或姿势[2]。早期患者体位是使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肘伸直,腕关节伸展、旋后,指关节外展。患者

下肢应放在中立位,膝关节微屈,防止下肢外旋。每1~2h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变换,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再到患侧卧位,但仰卧位尽量少采用。其次,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有学者认为康复训练越早越好[3],从发病至24h内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是最佳时间[4]。但临床上多以脑梗死发病48h后、脑出血1周后[5],生命体征平稳、疾病不再发展,给予患侧肢体、关节被动运动每日2次,护士或康复治疗师的手法要轻柔、缓慢,按由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的顺序依次进行,每次每个关节至少重复活动5~7次。一般先从被动活动开始,随着运动功能的恢复逐渐减少辅助量,直至患者能完成主动运动。在护士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主动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主要训练方法有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翻身、起坐运动等,应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避免引起疼痛。 2.2 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的护理由于长期卧床,机体运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不良,易发生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根据病情每2h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为患者勤换床单、被套、衣服,床铺平整、无碎屑,必要时受压部位按摩。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给患者翻身时应进行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 2.3 肩手综合佂的预防及康复护理肩手综合征早期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手浮肿、疼痛、皮温上升。后期表现为皮肤及手部肌肉萎缩,手指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病人坐位或乘坐轮椅时,应避免患侧上肢垂于一侧,上肢放于前面的

中风偏瘫的康复流程

评估病情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患者处于早期 患者处于中期或后期 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入院 急性期 非急性期 (1) 精神意识状态评定:目的在于评定患者精神意识状态清醒与否。 (2) 认知功能评定:主要是运用MMSE 量 表评定患者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及障碍的类型,主要有失认症、失用症、注意力的评定。 (3) 吞咽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定 患者是否饮水呛咳及确定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4) 肌张力评定:运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是否有肌张力增高及增高程度 (5) 感知觉功能评定:确定患者是否有感知觉障碍,为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及预后 判断提供依据。 (6)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为康复训练提供指导。 (7)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运用改良巴氏 指数即ADL 评定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障碍程度。 (2) 平衡功能评定:Berg 平衡量表评定患 者的平衡功能,同时对临床康复也具有指导意义。 (3) 痉挛评定:使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 确定患者的痉挛程度。 (4)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也可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5) 疼痛评定:确定患者疼痛性质及疼痛程度。 (6) 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确定患者的异 常步态及分析形成原因,以助临床康复矫正。 (7) 语言-言语功能评定:通过语言-言语功 能评定确定患者语言及言语功能障碍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可判断预后。 (8)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脑梗塞 偏瘫康复训练幻灯片2 概述 ?脑梗死(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 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急性 期内导致的障碍:偏瘫:占70-85% 。 ?偏瘫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 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 现的一种常见的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 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幻灯片3 偏瘫康复基本知识 偏瘫常见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指偏瘫一侧的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 困难或不灵活。 ?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瘫肢体的疼痛或麻木。 ?言语障碍:失语、构音障碍、读写、计算障碍。 ?认知障碍: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障碍等。 幻灯片4 偏瘫常见障碍 ?吞咽障碍:饮水呛咳、流涎、口腔内残留食物等。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迟滞、淡 漠、兴奋等。 ?能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行走困难;交 流障碍;工作能力下降等。

训练内容和方法(一)卧姿的训练 适用对象:卧床的偏瘫患者 目的:为了防治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包括方法: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 幻灯片6 患侧卧位 ?患侧卧时,使患者肩前伸,将患者 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 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 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 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体 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 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治痉挛。 幻灯片7 仰卧位 ?枕头勿太高。 ?在患侧肩部,臀部下面放置薄枕或软垫将 其稍稍垫高。 ?患侧上肢放于体侧,一定要处于伸肘、伸 腕的体位,并避免前臂处于旋前位(即手 心向床面)避免肘关节屈曲,手指可以自 然放置。 ?患侧膝关节下可以用直径数厘米的软物支 持,也可不支持。 ?可在患侧下肢外侧放置软垫以纠正患腿外 旋,以足尖外旋得到改善为度。要注意 意,如果被子太重也会压迫患足,造成足尖 外旋,可使用支撑物将被子撑起。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5-12-02T10:45:05.8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4期作者:刘振英 [导读] 山东省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 刘振英 山东省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 2301050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幸存者中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率在40%以上。我院对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进行了康复治疗与护理,在减少致残、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等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35~76岁,平均52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15例脑栓塞10例;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康复护理,未发生护理不当所致的护理并发症,大部分患者都能生活自理。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更多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鼓励他们面对现实,排解不良情绪。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那些配合治疗获得成功的患者的实例,使病人和家属看到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易消化,避免动物脂肪及牛羊肉等,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品。多吃水果蔬菜饮食不宜过饱,宜少量多餐,要保持大便通畅。 2.3急性期康复护理:可以开始于发病后的24~48 h,如果是血栓塞脑卒中,病情稳定即可着手。此期配合临床治疗,可以减少继发性神经损伤,同时为下一步训练做好准备。良姿的摆放是早期偏瘫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肌肉萎缩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应卧于硬质床上,保证正确的卧床姿势,且经常更换体位,仰卧位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跃,可以加重挛缩模式,同时,由于患侧骨盆后旋,下肢外旋易致骶尾、足跟及外踝的压疮,不宜取仰卧位。俯卧位是预防髋部屈曲和腰部屈曲造成挛缩的最佳卧姿,但应防止窒息的发生。挛缩的预防主要是有规律地运动瘫痪的关节,每日3~4次,每次每个动作进行10次左右,活动顺序由上而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到主动运动恢复。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对肌张力高的肌群采取安抚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予以擦摩和揉捏。 2.4 恢复期康复护理:(1)软瘫期: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健侧肢体主动运动;尽早进行患肢被动运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轻柔,幅度要大,避免粗暴用力,拉伤关节,影响恢复;安静时良性肢体摆放,患侧上肢处于伸展外旋位,下肢处于屈曲内旋位,下肢处于屈曲内旋位,膝关节下垫枕或褥子,通过拮抗上下肢前后肌群肌张力不同,改善肢体前后肌群牵拉均衡,协调肢体运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另外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1次/日,每次30分钟,通过以上康复护理治疗,促进支配患侧肢体神经再通。(2)痉挛期:通过肌肉按摩、热敷、针灸等理疗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3)改善期:评估患者的瘫痪情况,按由简到繁、由易至难的原则,对患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注意上肢和手的训练,手的功能基本上是最后恢复的,有的终生都难以恢复,应注意其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性的训练。 2.5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将各种训练方式融入日常活动练习中,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巧。 2.6后遗症护理: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下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甚至软瘫的后遗症,仍应继续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缩。 3结果 生活完全自理者20例,基本能自理者19例,不能自理者1例。 4讨论 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是实现整体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其心理、病理及生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使患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患者生活、工作、学习的能力,明显有效降低致残、致死率。 参考文献: [1]温云华,郭金娥,刘富英,等.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3):171-172. [2]李秀峰.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7):551-552.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二)、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有关。 (三)、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四)、吞咽障碍:与球麻痹有关。 (五)、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六)、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七)、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梗死、癫痫。 二、护理措施 (一)、急性期的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康复治疗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 2、良肢位的摆放: ①主张偏瘫侧卧,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此时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呈伸髋、膝稍屈、踝背屈90°,而健侧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 ②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必要时给予一定支持)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痉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研究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神经科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以来收治的50例伴有肢体偏瘫的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测验、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脑梗塞;应用 脑梗塞属于脑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老年人是多发群体。该病具有起病速度快、致残率高的特点。尽管及时抢救患者后,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症状。因此,有效恢复患者的瘫痪肢体肌力至关重要。本文为了探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伴有肢体偏瘫的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經科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以来收治的50例伴有肢体偏瘫的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发病到住院时间均在1~3d;将伴有意识障碍、住院时间在2w以内等的患者排除在外。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8.23±11.5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为43~81岁,平均年龄为(65.69±11.5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患肢训练若脑梗塞患者具有稳定的病情,则可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分阶段训练,先卧位,再坐位,再立位,再站位,最后行走,在此过程中对急于求成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避免,依据患者的实际耐受情况让患者对训练计划进行有效的过渡和施行[1]。 1.2.2坐位训练当患者肌力测验结果达到Ⅱ级,同时健侧能够对患肢活动进行有效的协助,患者对正确的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后,可以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具体步骤为责任护士首先将患者的病床床头摇高,帮助患者坐起,然后让患者慢慢下地,轮椅配合,定时训练,开始时约5min,之后依据患者的实际耐受情况对每天的训练时间进行有效的调整,逐渐增加到30min~1h/d。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1、按摩与被动锻炼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上述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逐步加强功能锻炼,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康复锻炼的同时应坚持可靠的药物防治,还可配合针灸,按摩等。注意除应树立患者康复信心外,陪护家属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大多数缺血性脑中风病人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4、动作锻炼 (1)洗脸动作: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患手协助健手。(2)更衣动作: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穿衣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上衣一样。 (3)洗澡动作: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1、家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 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 (2)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 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 律失常,应暂停训练。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3)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 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顺其自然:病人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建议病人坚持试做1~2次 更难的动作。 (5)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多食高纤维 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6)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则应暂停训练。 (7)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 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 (8)训练频度最好每天l~2次,每次约30分钟。 (9)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 2、在患侧照料病人: 由于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刺激,家属及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照料病人,帮助其洗漱或喂饭。探访者也最好站在病人的患者,与其谈话时可握住患手,以提供更多的刺激。如果病人最初转头有困难,家属可以用手帮助他转头。这样可以减轻其对患者身体及患者空间的忽视。 3、正确的体位摆放: ⑴仰卧位:病人需要仰卧位与其他体位交替。病人仰卧时,头部枕于枕头上,不要使 胸椎屈曲。应在患侧臀部及腘窝上缘放置一个枕头,防止患腿向外旋;在患侧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使肩前伸,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患侧下肢伸展。 不要用枕头垫在膝或小腿下。 摆放体位时,应注意:①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②手中不应有任何东西。 ③应在足底放置任何东西,可用床架支持被褥的重量,避免发生足下垂畸形。 ⑵患侧卧位: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患侧的刺激,并使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 时健手可以自由活动。正确的患侧卧位是:头部稍前屈;躯干稍向后倾,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手心向上,手腕被动背伸。 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稍屈曲。家属可将一只手放在病人肩后,使其肩胛骨前伸。 如果前伸不够充分,病人常主诉肩痛或不舒适。 ⑶健侧卧位: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 肿。健侧卧位时,头仍由枕头支持,以确保病人舒适。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不要向前成半俯卧位;患侧上肢由枕头在前面垫起,上举约100度;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垫起,足不能悬在枕头边缘。健侧肢体放在床上,取舒适的位置。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正常情况下,手功能的恢复要比其他部位慢一些,所以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出动,不仅要被动活动,还要仰卧位主动活动、坐位主动活动,效果才最好。 ★1.被动活动 偏瘫上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比较缓慢,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被动活动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被动活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被动活动还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偏瘫上肢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偏瘫上肢发展成为典型的痉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被动活动的方法: ⑴仰卧位肩外旋和臂上举 l 患者仰卧,患腿屈曲,膝关节直立(髋无内外旋转)

l 举起患者的患臂,肘部伸直,使其超过头部,同时使肩胛带向前活动 l 然后打开患者的患手,展开手指,使拇指与四指分开 ⑵侧卧位上举 l 患者健侧卧位 l 上肢伸直上举,肩向外旋转 l 手掌朝向床头,拇指指向身后 l 治疗者用握手的方式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的拇指在最外

面,并使患者的手腕向上翘(背伸) ⑶侧卧位活动肩胛骨 l 患者健侧卧位 l 治疗者一只手放在患者患侧肩胛骨上面,用另一只手和前臂支持患者的上肢,并使肩向外旋转和向前伸 l 然后,治疗者将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向前和向后活动 ★ 2.仰卧位主动活动 一旦患者肌肉功能有所恢复,就要让他开始尝试进行主动活动练习。但一定要从小范围、不太用力的活动开始,以免引发其

它部位的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开始时,治疗者要给予充分地帮助,等到患者有所进步再逐渐减少辅助量。 ⑴推举活动 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扶患者肘部,使患肘伸直,另一手与患者的患手十指交叉相握(患者拇指在最外面),在掌跟部压患者的上肢。将患者的患侧上肢上举90°,手腕背伸,手掌朝上。让患者向正上方推治疗者压在掌跟的手。注意患者的肩和头不要抬起。 ⑵肘屈伸活动 治疗者一手扶住患者患侧的上臂,使其保持90°屈曲,另一手扶住患者的患手。让患者伸直肘关节,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然后,让患者将手慢慢放到健侧的肩部。再让患者将肘伸直,再次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如此反复练习。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的手要放松,手指要尽量张开。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分期康复治疗 一、软瘫期患者主要以被动运动康复治疗为主:肢体良肢位、被动运动 1.肢体良肢位: 患侧卧位:头部和后背用软垫支撑,患侧上肢前伸,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下肢膝关节屈曲放于患侧下肢膝前的软枕上; 健侧卧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肩前屈90度,肩下垫一软枕,患侧下肢髋膝自然屈曲,膝下垫一软枕,患足与床面呈90度,健侧下肢平放于床上,轻度屈髋屈膝。健侧卧位是病人感觉舒适的卧位,该体位同时有对抗偏瘫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痉挛的作用,同时还方便治疗者对偏瘫患者的治疗操作; 平卧位:将患肩垫高5-10度,患肢前臂伸直,掌面向上,患手五指伸展,患髋下垫一软枕,使之置于伸展中立位,膝下垫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成5-10度,足部可佩戴踝支具、足尖与足跟垂直于床面,踝关节保持直立位,该体位可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内翻及膝过伸。坐位:先取30-40度座位,没2-3天增加10度,每天持续5-10分钟,达到能维持80-90度,持续能维持30分钟后,即可进行座位平衡训练。 2.被动运动: 为患者被动活动患侧肌肉和各个关节,包括关节的屈伸、外旋、内收、外展等。被动活动时,先上肢后下肢,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幅度由弱到强,运动时间由短到长。注意:急性期肩关节外展屈曲均不能超过90度,运动的肢体要放松,关节活动范围要充分,动作要缓慢轻柔,患肢被动运动每日2次,每个关节每次重复5-7次。 二、痉挛期患者主要是控制痉挛异常,以主动运动为主 缓解痉挛的主要方法

1、康复治疗内容: 增加患侧躯体的意识,预防患侧忽略和健侧的过度代偿。强化躯干控制与平衡训练。中线偏移及非对称性的纠正。从近端入手,刺激主动运动,降低痉挛。强调整体意识,增加对患侧感觉训练。不同环境中功能的使用,自理能力的训练缓解躯干肌紧张: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训练人员一手扶着患侧肩,另一只手扶患者髋部,两手向相反方向运动。 缓解下肢伸肌紧张: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手指交叉,紧握双手,肘伸展至头上方,注意患侧手拇指在上,双腿屈膝。训练人员扶住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做骨盆控制运动。 缓解手指屈肌痉挛:将患者的患侧上肢被动外展。然后前臂旋后维持数秒,腕关节背伸,拇指外展。 利用发射抑制模式抑制痉挛 抑制下肢伸肌痉挛的方法:下肢伸展,髋外展、外旋,踝独指、背曲于拇指外展减轻痉挛 抑制上肢躯干痉挛的方法:患者取坐位,颈于躯干伸展,患侧肩外旋,肘伸展,前臂旋后,四指背曲,拇指外展,放在与臀部同一水平面上,将身体的重心放在患侧手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