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六节环境的保护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六节环境的保护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六节环境的保护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六节环境的保护

第六节环境的保护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举事例、运用数据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部分同学能准确表述人和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2.使学生都能具有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并能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在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做一个力所能及的大自然管理员。

教学难点

运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学法:扮演角色、探索发现(课内外结合)。

教学媒体

投影片、学生制作的简报。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习本章前几节内容后,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五组,其中四组选取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中的一类资源,搜集资料,办一期简报,以反映自然资源开采利用中的问题;一组编排反映环境问题的小话剧。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发现这些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都面临着很多问题。现在我就请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这些资源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请大家探讨一下会造成什么后果?

各小组代表展示简报,通过事例、数据、图片说明:

(1)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多,爱惜保护不够,造成耕地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2)用水量大量增加,水资源遭到污染,浪费水现象严重。

(3)对森林滥砍滥伐,使地球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失去调节作用,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4)对矿产资源乱采乱弃,即浪费矿产资源,又破坏环境。

【概括总结】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能合理开采和利用,不仅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导致资源短缺,而且还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

我们来看一组资料,它会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出示投影片1】小资料:地球一天中的环境灾难。

【启发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够永久健康地发展吗?请同学们先观看一个小话剧《寂静的春天》。

话剧大意是:春暖花开时节,一群小鸟快乐地飞回久别的家乡。那儿山青水秀,百花争艳,有很多她们的好朋友。然而,当她们到达后发现,一切都变了:荒山秃岭,远处烟筒冒着黑烟,近处小河散发着臭味,昔日的朋友也不见了,小鸟们只好伤心地离开了。那里的春天再也听不见鸟儿的欢笑声了。

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大自然是同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家园被毁,朋友灭亡,人类也将无法生存下去。

学生讨论,填空解答。

【概括总结】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人类只有很好地爱惜,保护环境,环境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同我们和谐发展。

【转折过渡】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人,可以为所欲为,使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不断恶化,已经开始威胁我们的生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补救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5页,第一、二、三段课文,分析概括。

(1)6月5日规定为世界环境日。

(2)我国环境立法。

(3)立足于宣传教育,从我做起。

【启发提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做一个大自然的管理员,你能够做些什么?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归纳如下:

七年级地理教案

(2)节约用水和用电,收集废铁、废纸等物品,将它们送往废品收购站。

(3)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4)学生回答测试题,并进行讨论,懂得要用环境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再次强调】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做好保护和发展环境的工作,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

【课后实践】

(1)要求每一位同学针对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写一条保护环境的广告宣传标语。

(2)以小组为单位,编一期环境保护手抄报。

小资料

(投影片1)小资料:地球一天中的环境灾难

美国《洛杉矶时报》曾以“大地母亲生活中的一日”为题报道了整个世界一天中发生的事情:

1.世界各国70%的城市居民,即15亿人,呼吸着不卫生的空气,至少有800人由于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2.5600万吨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层,大部分是通过使用矿物燃料和焚烧、热带雨林排放的。

3.至少15000人死于不安全的水造成的疾病,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4.1xx多桶石油泄漏到世界的海洋,这足以注满25个游泳池;约1725万千克垃圾被从船上丢入海中。

5.180平方英里(约460平方千米)的森林消失;多达140种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灭绝,主要原因是森林和珊瑚遭到破坏。

6.世界上413座商用核反应堆的发电量约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5%,它们产生的核废料达20多吨。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环境保护 综合题(10小题,共10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PEC蓝”是形容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的网络新词,它是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环境。 材料二 据观测,北京大气污染七成来自本地,图1是本地污染来源构成,图2是北京某区某年各月大气指数变化图。 (1)指出北京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北京大气质量良好,可采取哪些措施? 2.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热带、亚热带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1.2月份该州大量降水。该州沿海和内河渔业发达,农业、旅游业、制造业为其经济三大支柱。2016年3月,该州甲地(主要蔬菜种植区)陷入空前的渔业危机,当地鱼类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死亡。下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局部图和甲地区域简图。 分析此次渔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3.(2016厦门质检)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1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接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5.棕地是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矿业、交通、商业甚至垃圾处理场等用地及设施,这些地区的扩展或开发会受到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利用率低。棕地可以被转化为多种用途的土地,如房地产、商业、绿地(景观公园)、工业遗产旅游、轻型无污染工业区以及交通枢纽站等。 说明棕地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开发棕地的意义。 6.1958年以来,海河某支流上游陆续建成134座水库,总库容量大于该支流年径流总量。下图示意海河流域平原主要河道干涸、断流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为改善海河流域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7.(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波湖是玻利维亚第二大湖,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阿尔蒂普拉诺草原。波波湖是一个高原湖泊,湖

(整理)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

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森林资源匮乏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 现状:森林覆盖率低(18.21%),人均占有量少 (0.13公顷)(9.47立方米)所以中国是一个少林国家 世界其它国家森林覆盖率情况:日本67%,韩国64%,挪威60%左右, 瑞典54%, 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7%,印度23%。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28%,北美洲为34%,南美洲和欧洲均为30%左右,亚洲为15%,太平洋地区为10%,非洲仅6%。 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4%,森林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南美的圭亚那,达到97%;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是非洲的埃及,仅十万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法国。

地区分布不均,三大林区较丰富,华北、西北较少 台湾省森林覆盖率为全国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黑龙江、湖南、吉林等6省,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新疆、青海不足1%。 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原始森林锐减,森林总体质量下降 目前原始林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前者以耐寒的针叶林为主,兼有阔叶树种,属于密林地,所以树木都争着往上长,树型挺拔高大,有的高达三十多米,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东北林区的木材蓄积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木材供应基地之一。西南林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及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垂直差异大,树种特别丰富。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热带经济林、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林。并有珍贵的柚木、紫檀、樟木等。 人工林保存面积大,但单位蓄积量低 人工林面积最大的是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属

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_全册

XX教案设计 (X年级) 20XX年秋 第一课奇妙的生命世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丰富多彩的生命的现象,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是地球生命 的基本构成部分。 2.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都是庞大的生命群类,知道“生物”的多样性特点;知道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家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3.形成对生命世界的自觉的情感基础:具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感性冲动。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地球生命所包含的四个大类,即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教学难点 难点一在微生物的教学,主要是微生物的生命表现形式使学生很难理解微生物也是生命一大族类; 难点二是人类生命与动植物、微生物生命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本课的每一部分都可以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运用讲解、讲述、复述、讲练等方法的结合,力求通过讲授加深学生对各个部分的理解。如对“多姿多才的生命现象”部分的讲授,开始主要描述“蓝天上飞翔的鸟儿,陆地上栖息的动物,海洋中畅游的鱼凫,高山上耸立的林木,原野上一望无际的花草”等美丽生动的动植物世界,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描述动植物更丰富的美丽和生动的图景。然后,教师将讲述的落脚点放在“都因为生命的装点”,突出是因为“生命”才有美丽生动的动植物世界的主题。又如对“多姿多彩的生命现象”的讲述,除了继续描述美丽生动的动植物世界外,可将讲述的重点放在“丰富多彩的动植物是生命创造的伟大奇迹,也是我们人类依存、繁衍、延续的生命基础”,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主题。 欣赏法。一是对课本图片的欣赏;二是对课本文字的欣赏;三是对课本文字描述的图景的欣赏;四是对教师提供的多媒体图片、挂图和动植物声像资料的欣赏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动植物世界美丽生动”的印象,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动植物世界美丽生动的形象”的一般性声像欣赏到对“生命世界的伟大”的高层次精神性欣赏。 问题法。本课问题法的运用主要放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多姿多彩的生命现象”部分, 当学生阅读或教师阅读了“我们看到有高耸入云的千年古树,也有争奇斗艳的艳丽花朵;有带刺的玫瑰,也有一触即闭的含羞草;有跟随太阳转动的向日葵,也有高山雪地的雪莲花;有奔如闪电的猎豹,也有跚跚步履的企鹅---”这段文字后,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还能 够举出哪些特别有趣的动植物反映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二是在学习到“生命的奇迹”部分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人类生命是生命世界的奇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 观察与比较法。本课观察与比较法的运用主要放在以下方面,即在本课最后的“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对四幅图进行观察和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来感悟生命的生机和活力。 讨论法。本课讨论法的运用主要放在以下方面,即在本课最后的“活动”时,当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后,老师让同学们开展讨论,讨论的主题即“有生命的地球和没有生命的星球的主要区别在哪里?”,讨论后要求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感悟。 (一)过程指导 采用大量的多媒体图片放映与讲解相结合是本课设计的基本思路. 引入。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导课, “为什么说生命世界是奇妙的”?,此处,核心和重点都是“奇妙”二字。接着,老师可通过多媒体图片放映,展现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包括植物、动物等,呈现大自然最美的景象动植物一些独特、有趣的生物习性;然后,点明两个基本思想:一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阐明了生命世界的“奇妙”;二是奇妙的、美丽的大自然景象都是因为生命的存在。

三年高考()决胜高考地理压轴卷分类汇编专题04环境保护(含解析)

三年高考()决胜高考地理压轴卷分类汇编专题04环境保护(含解析)【2018·海南】【环境保护】 2017年“双十一”期间,苏宁易购推出一款“共享快递盒”(如下图所示),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 说明推广“共享快递盒”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并预测今后大范围推广可能遇到的障碍。(10分)【答案】【环境保护】 作用:共享快递盒替代纸箱,可减少植被的破坏,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共享快递盒可重复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每点2分,共4分) 障碍:前期投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快递员需要当面签收后收回快递盒,影响快递员效率,可能造成收入减少;快递盒尺寸形状限制,不能满足各种物品的需求;配套的服务网点不足,不能满足需要;买家不在家不能签收,导致快递盒无法回收。(任答3点,得6分)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推广“共享快递盒”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有可减少植被的破坏,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共享快递盒可重复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预测推广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影响快递员效率、尺寸不能满足各种物品的需求、配套的服务网点不足、特殊原因导致快递盒无法回收等。 【2018·衡水金卷(二)】【环境保护】 新华社2017年8月23日电,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6省市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其中提到,为使本区域内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同比大幅下降,需把压煤减排作为主攻方向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试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压煤减排提出合理建议。

高考地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012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石油。 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初中七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初中七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教师:陈庚 一、教学任务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双杨中学把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环境教育目的和要求 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不断提高环保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展环保绿色教育,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保护环境的教育,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对环境有一个基本的整体的认识。并通过他们对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宣传进而使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共识。 三、学情分析 双杨中学七年级共4个教学班,140多个学生,对现实中的环境污染有所认识。可以利用身边的环境现象作为环境教育的好教材。

四、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预计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使环境教育深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1、间周一节环境教育知识课,以期把环境教育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定期举办环境教育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环境教育专题板报等。 3、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预防环境教育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环境教育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包括各种宣传挂画、教育挂图和环境教育科普VCD等,并举办校内相关的图片、诗歌、征文、环境教育知识竞赛,以期增强学生环境教育的意识。 4、组织学生进行“读一本环境教育书籍,看一场环境教育专题片,听一场环境教育专题报告,写一篇环境教育感想的文章”的活动,为提高广大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使校园内形成一个人人讲环境、人人爱环境、人人搞环境的良好氛围。 5、请环保专家讲学。 6、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一)上学期教学内容:“环境伦理篇”。 第一课环境和环境问题 第二课大气污染和防治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有答案)(精)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 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 ②使土壤酸化 , 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 , 毁坏森林 ④腐蚀材 , 钢材 , 造成建筑物损坏 4. 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 SO2的回收与利用 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 水体富营养化 :(1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 海洋油污染 (1怎样清除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 2mm ,造成大气污染 3.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5.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①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表植被稀少;c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③治理的措施: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④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荒漠化问题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④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3、干旱缺水问题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②华北地区: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 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 达,需水量大等.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4)、土壤盐碱化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③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

七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设计

目录 第一课时《情系环保》 第二课时《农药带给我们什么》 第三课时《化肥带给我们什么》 第四课时《吸烟的危害》 第五课时《噪声污染及其危害》 第六课时《保护臭氧层》

第一课时《情系环保》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1.出示浦江县一些优美的环境照片,并之前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美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2.出示浦江县一些脏、乱、差的环境照片。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不好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坏处? (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

3.小结: 刚才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都谈了看法。总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 1.你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呢?举例说明。 2.学生谈谈之外,教师说。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 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 3.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4.请看小品:大自然打官司。 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大自然、宇宙庭长、太阳法官、人类代表。大自然来到法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上、下)

七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营丘镇中学 振海 201709

七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目录 第一课时《情系环保》 第二课时《农药带给我们什么》 第三课时《化肥带给我们什么》 第四课时《吸烟的危害》 第五课时《噪声污染及其危害》 第六课时《保护臭氧层》

第一课时《情系环保》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1.出示市一些优美的环境照片,并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美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好处?(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2.出示市一些脏、乱、差的环境照片。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不好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坏处?(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 3.小结: 刚才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都谈了看法。总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 1.你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呢?举例说明。

2.学生谈谈之后,教师说: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 3.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4.请看小品:大自然打官司。 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大自然、宇宙庭长、太阳法官、人类代表。大自然来到法庭控告人类对它的健康越来越不重视,使得森林资源减少,海洋生物受到危害,环境受到重大污染。人类代表辩护。宇宙庭长和太阳法官合议,宇宙庭长宣布大自然的控诉,人类代表的辩词都是事实,判决人类要尽力保护大自然,各国都要严格制定环境保护法,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

mko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 4.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5.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 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3.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3.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典例分析】 例1:近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天气笼罩,随着国家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雾霾治理背后巨大投资需求浮出水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透露,2013至2017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资估算合计约1.75万亿元,并有望拉动GDP增长近2万亿元。完成下题。 1.下列地区最容易受雾霾影响的是( B ) A.高原面上的城市 B. 山谷中的城市 C.平原上的城市 D.盆地中的城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雾霾天气多可以发雾霾补助,促进经济发展 B.雾霾天气多可以增加口罩、吸尘器、防尘衣等销售,促进经济发展 C.雾霾天气诱发呼吸道病人增多,可以增加制药行业产品销售,促进社会发展 D.雾霾天气多可以引起人们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例2:材料一 2014年1月中旬影响我国中东部的一次霾天气和当时天气形势(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 3.3 生态环境保护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完成第1~2题。 1980年2010年 耕 地 55% 40% 林 地 20% 44% 草 地 5% 7% 荒 地 15% 2% 其 他 5% 7% 1.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是( ) A.东侧植树种草,西侧修建梯田 B.两侧都修建梯田 C.东侧修建梯田,西侧植树种草 D.两侧都植树种草 2.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河流的东侧等高线分布稀疏,说明该处坡度较小,可以修建梯田;河流西侧等高线分布密集,说明该处坡度较大,需要通过植树种草来护坡。第2题,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生物资源种类多样,应结合丘陵的特征和当地的农业资源来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C 2.D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完成第3~4题。

3.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4.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完全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由图甲可知,该地区的平地所占面积较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从图乙可知,该地居民能源消费以薪柴为主,因此砍伐树木较多;结合两图信息可推断该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第4题,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恢复已破坏的植被,当地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是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②③不具有可行性,可排除。 答案:3.B 4.C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相差较大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6.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环保蝈蝈》新课标教案.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新课标 教案- 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 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 有人说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不相吻合,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备课,制作课件,讲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布置预习 1.第一组负责本课的生字词的学习。 2.第二组负责介绍作者及其《昆虫记》。 3.第三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4.第四组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5.第五组全面评价本文。 6.第六组质疑。 二、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授课。教师相机加以点拨。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资料

目录 第一课时《环境污染》 第二课时《环境污染的危害》 第三课时《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第四课时《环境污染与保护(选修课)》第五课时《走进湿地》 第六课时《争做绿色小卫士》

第一课时《环境污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即会分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请同学们大屏幕,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受?想到那些问题? 师: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 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梅队、兰队、竹队、菊队。(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 师: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污染”? 师: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2、砍伐森林、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有什么害处? 三、分析问题,探究明理师:同学们,请结合书、录像片及生活实际,我们开始“智 者为王”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之 第1课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教学目的: 1.了解我们的地球; 2.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3.了解人类探索其他星球和制造另一个地球的努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人类探索另一个生存环境的过程。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教学难点: 了解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了解我们的地球:这一节我们将视角拉近到地球本身,学习一下地球自身的结构。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1.大气圈 (1)组成: 2.水圈: 水圈有哪些组成? 海洋水、陆地水(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矿物水) 水在地理环境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1)水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2)水分与热量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3)水为满足生物需求创造了前提。(水自身、水溶解营养物质) (4)水循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5)水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生物圈: 生物圈在地球上的范围?(最高到达哪里?又可以深入至哪里?)分析:什么是自然环境?它应该包括多么大的范围? 自然环境的定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范围和能够影响到人类的范围 自然环境的五大因子: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因此自然环境应该包括这些内容。 自然环境的范围:大气层下层、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上层——地球表层学。 这个范围也正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交汇的位置,也正是生物圈的位置。 二、认识其它星球人类不能生存的原因,知道地球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1.结题导言: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月亮的传说。 2.质疑:传说中的月亮那么美,似乎是神仙住的地方,那我们人类可釉支月亮上居住吗?月亮能成为另一个地球吗?人类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看课文中登月的内容,思考:读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的话,你有什么感想?(宇航员为了寻求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讨论: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它和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幻想将火星作为另一个地球?为此你了解到人类探测火星的哪些知识知识? 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星球的行动?知道哪些宇航员? 杨利伟(首次)2003.10.15 费俊龙(指挥长)2005.10.12 聂海胜(操作手) 翟志刚(指挥长)(首次出舱)2008.09.25 刘伯明(轨道舱)、 景海鹏(返回舱

鲁科教版高中地理学科学案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22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课标要求 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课标解读 1.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措施及其作用。 2.从濒危生物的灭绝入手,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新课导入建议 由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的目的导入新课——生态环境保护。 ●教学流程设计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识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具体措施,能够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2.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识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区别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异同。 能具体说明某一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发展生态农业 (1)理论指导:生态学。 (2)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土地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 (3)目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 (4)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5)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1)原因:矿产资源开发、铁路及公路建设等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 (2)要求????? 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 1.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给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

【提示】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降水,减小风速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宝贵的财富。 2.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人口不断增长,对生物资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措施,以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 2.生物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2)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问题导思】 材料阅读下图。 我国土地退化严重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篇一:七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下期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环境污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即会分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请同学们大屏幕,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受?想到那些问题?师: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 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梅队、兰队、竹队、菊队。(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 师: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污染”?

高二地理生态环境保护

高二地理生态环境保护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 –选 修6 3.3 生态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2.掌握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自己熟悉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2.学会收集一个区域的信息,并对收集信息进行环境状况分析,提出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 2.强化人类和自然互相依赖、共生共存的思想,树立善待自然,善待地球的观念。 3.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将环保意识外显为环保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由人地关系的协调上升为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合作协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保护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学难点] 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及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工作。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讲授过程]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 材料1 今年植树节来临,市林业局又号召各单位到虎头山植树造林。但是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林业局先把虎头山上的森林烧光,然后再要求各单位在原土地上种新树木。为此不少群众议论纷纷,认为这是政府在做形式,不是造林而是破坏森林。请你对此事件做一调查.并发表你的观点。 材料2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2004年12月27日在京通报了对考核不合格的68家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处理情况,吊销山西军工环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