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

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

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
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

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

微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不仅能够支持学习者碎片化的移动学习,而且能够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因而受到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对于教师而言,制作和应用微课程于教学过程中并不难,但是如何设计一门好的微课程却并不容易。目前,我国微课程设计大多延续传统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法,无法有效支持基于微课程的个性化学习,而且在内容表现和交互设计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事实上微课程设计要综合考虑课程、技术和时代三大属性,其中课程属性决定了微课程设计要遵循首要教学原理,技术属性决定了微课程设计要体现微型和半开放结构、超链接、富媒体、个性化等特点,时代属性决定了微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云计算和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微课程的系统化设计要综合考虑微视频、课件、教学设计单、学习指导单、测试题与辅助资源等六大要素,而且设计过程还应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思考知识点内容,以问题为引导,逐步培养学习者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批判的精神。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逐渐改变,各种学习资源越来越趋于开放和碎片化。短于18分钟的TED视频和MOOC中的微视频资源都为高效的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可能,然而碎片化资源的简单聚合并不能实现有效学习。要使微视频资源能够真正支持和促进有效学习,需从微课程的角度进行综合设计,兼顾多种学习要素,综合考虑学习者的特点、课程要求、技术时代要求的“微”内容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支持在线教育和混合学习。

我国微课程的实践和研究目前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微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其设计、制作和应用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从表面来看,微课程的制作往往是制约教师实践的第一个障碍,但实践经验表明,通过系统的使用工具培训,教师可以迅速掌握其制作方法。而微课程的设计技能恰恰是教师最缺乏的,也是最关键的。面对数字时代的学习者,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否依旧满足微课程的设计要求如何利用微课程第一时间抓住学习者的兴趣并有效对其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调控微视频及其他要素如何进行合理设计与关联这些问题都是进行微课程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针对微课程的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可用性

低。(2)设计多数为教学内容的讲解,拘泥于传统课堂知识讲授的形式,缺乏针对微视频的交互设计和创意设计等。(3)忽略了技术在以微课程为载体传达教学内容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比如视觉表达和教学交互方面。(4)知识传递的教学环境由班级授课转变为一对一教学环境,忽略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语言等也应发生的变化。(5)只针对微视频进行设计,并未重视一节完整微课程所包含的其他要素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度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微课程的设计不仅仅是微视频的设计,还应该包括知识内容交互、媒体表现、语言脚本等要素的设计;不仅仅是指一节微课程的设计,而且是一个系统化的设计过程。因此,在把握微课程多重属性的前提下,其设计既应包括各要素的设计,也应从宏观着手关注选题的设计。

二、从微课程属性审视微课程设计

1.课程属性

微课程的属性首先表现为课程,包含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其中课程设计可以遵循首要教学原理提出的激活、展示、应用、整合等四个教学阶段。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微课程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激活阶段一情景引入、知识回顾。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如何第一时间抓住学习者的兴趣并唤醒先前知识。一节微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并不是直接向学习者传授新的知识,而是将学习者带入到学习情境中。教师可以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发掘与此知识相关的前伸性内容,例如这些知识是谁发现的、如何发现的、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等,通过向学习者逐渐渗透史实性、文化性的趣味内容,间接启发学习者对知识点本身进行深入思考,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回顾先前知识,为引入新知、构建新知识体系打好基础。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微课程来巩固旧知识。这样的微课程设计能够很好地将不同微课程关联起来,帮助学习者建构稳固的知识体系。

第二,展示阶段一引导启发、呈现新知。微课程不只是教师灌输和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锻炼学习者思维灵活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的有效方式。新知呈现阶段应注意对学习者思维的启发过程,帮助他们建立学科的思维方式,促使深度思考,因此微课程设计既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明确学习者的需要,还要寻找

适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习者进行深度思考。在微课程的设计中还要多利用相关的学科教学软件,如数学学科使用的超级画板、几何画板等软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促使教育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有效融合。

第三,应用阶段一巩固提升、灵活应用。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只有当学习者具体运用新的知识时,才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一节微课程不能只有新知识的传授,还应继续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的应用,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应用环节既可以在微视频中实现,也可以通过测试题等辅助资源来实现。

第四,整合阶段一思维方法、知识整合。每一门学科的内容由表及里可以分为学科知识点、学科思维方法、学科思想三个层次。知识点是知识学习的浅层内容,渗透在学科知识点背后的学科思维方法和学科思想才是一门学科的精华内容,而后者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高效理解。我国当前的教育过多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缺乏学科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知识表层结构的搭建,缺乏深度引导,最终导致他们对知识的运用缺乏创造性。因此知识整合过程应该关注学科思维方法的讲授,促进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深度认知和创新应用。

总之,首要教学原理是一种结构开放灵活的处方性教学设计原理,适用于各种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同样也为微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合适的理论基础。教师运用这一理论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时,并不需要把这四个阶段明确体现在课件、微视频等要素的设计之中,而是要将其核心思想融入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并利用技术将之实现。

2.技术属性

伴随计算机、网络、移动设备成长的“数字土著”一代,其学习方式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仅仅依赖纸质的书本、枯燥的文字,而更加偏爱超链接、富媒体、人机交互技术等为其提供的学习环境。另外,“数字土著”一代的认知方式、信息处理方式、交流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微课程建设不仅仅是纸质化向电子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适应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字化时代“数字土著”所具有的新特点在一定速度上决定了微课应具备如下特点。

从微课程设计到建设的实现必然要依赖技术,因此技术属性也是微课程设计所需考虑的。微课程的技术属性包含以下要点。

微型结构。为了适应学习者“微”学习的要求,其设计不能仅仅体现在内容聚焦、时间短等方面,还要体现在学习交互设计、创意设计、图形化的视觉表达、视音频及图像等多媒体要素的综合运用等方面,这些都从隐性方面增强了学习者微型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效果。

半开放结构。无论教师还是学习者都可以对同一节微课程的不同要素进行二次设计和修改,鼓励教师与学习者之间进行合作和参与。半开放的资源结构形式能集结群体的智慧,促进微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不断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

专题化设计。专题化设计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自由、个性化地匹配合适的微课程资源,同时实现非线性和跳转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习者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防止知识过度碎片化。

趣味和创意设计。微课程由于强调自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因而对创意设计的要求更高。富有创意的微课程才能第一时间抓住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意识。

线上线下相结合。微课程的设计不仅要关注线上学习活动,同时还要结合线下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如微课程可以运用在翻转课堂、混合学习中等。

个性化。微课程是适应个性化学习的有效资源,必然要求为学习者营造一对一的学习环境,因此媒体表达、知识呈现等都应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

3.时代属性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和MOOC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可能,而微课程作为开展翻转课堂和MOOC等的重要学习资源,为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按需学习提供了基础,必然附加了其区别于课程和技术属性的时代属性。

微课程的时代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体现在支持不同的学习形式上,微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不仅可以课件的角色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支持学习者线上和线下学习的需要。其二,移动终端在学习群体中大量普及,促使微课程设计应适应移动学习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微课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微课程的课程、技术和时代三大属性。首先应遵循首要教学原理以保证其课程属性;其次应结合数字化时代学习者的特点和微课程本身的资源特点,保证微课程具有半开放、微结构、专题化、趣味性等技术属性;最后应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对教育的影响,关注微课程在多种教学形式中的应用,以更好地支持基于微课程的自主个性化学习。

三、微课程各要素设计

目前微课程主要采用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以其他资源为后援的混合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要素,学习指导单、测试题、辅助资源与微视频共同服务于基于微课程的个性化学习过程。微课程既是支持共建共享的半结构化学习资源,同时也是教师研修的重要资源;教学设计单和课件不仅是指导教师形成微视频、测试题、辅助资源的原型材料,也是其他教师对微课程进行二次修改的重要依据。因此一节完整的微课程应该包括教师使用的教学设计单、课件和学习者使用的微视频、学习指导单、测试题和辅助资源等6个要素。微课程六要素之关系见图1,其中模块1主要针对教师,模式2主要针对学习者,而且六要素的设计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或线性排列的,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是如何关联的,以期有效促进基于微课程的自主学习过程。

1.教学设计单设计

教学设计单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原型材料,除了包括微课程名称、教学目标、知识点类型、适用范围等基本信息,还要求教师明确本节微课程前后的微课程名称,以表明该微课程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亦便于微课程的系统化建设与灵活检索。微课程是一种半开放结构的资源,允许任何人在保护所有者版权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修改。教学设计单还要包括“设计意图”与“学习评价”两大要素。“设计意图”体现了微课程设计的核心思想,包括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创意元素等,为微课程的二次修改提供可参考的重要依据。“学习评价”主要包括有答案的测试题等。总之,教学设计单为其他5个要素的设计提供理念上的指导思路.

2.课件设计

优秀的课件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清晰的层次,同时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艺术性。以往课件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

环境,而微课程主要面对一对一学习环境,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课件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内容更加完整详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课件是教师讲课和提高课堂效率的辅助工具,用于提示重点,言,课件不是辅助工具,而是完整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不同于班级授课制,微课程主要用于学生自学,因此课件内容应更加完整详细,以保证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不会因缺少教师及时的辅导而无法顺利进行。

脚本设计。课件设计不仅包括PPT等课件内容的设计,还应该包括语言脚本的设计。对于实际操作类课程,语言脚本更为重要。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对应画面设计的语言脚本。语言脚本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对教师起提示作用,编写脚本的详细程度则根据教师需要而定。

字号不宜太大。学习者一般利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微课程学习,因此课件内容的字号不宜太大,而且应以适应各种移动设备的最佳字号为宜。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制作PPT课件,主标题宜在60~80号字范围内,副标题宜在20~40号字范围内,正文字体宜控制在40号字左右。

视觉化表达。微课程的课件设计应更注重教学内容的视觉化表达,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利用图表等工具将文字和数据视觉化,但切记不要过度,否则将会影响实际教学内容的准确传达,进而干扰学习的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微课程的课件设计应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综合使用多种工具,如普及率较高的PowerPoint,类思维导图缩放式演示工具Prezi,父互性课件制作工具Articulate等,都是值得推荐的课件制作工具。

3.微视频设计

视频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同时刺激学习者,以增强学习效果,它是最受学习者欢迎的媒体元素。就微视频的时长而言,最好控制在6分钟以内。由于学习者观看视频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可以通过在视频内嵌入交互操作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有效深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具体的实现上,可在微视频内嵌入暂停按钮、热区跳转按钮、测试等,为教学中提问、拓展、建构、测试等重要交互

环节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持,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非线性的学习需求,并有效监控学习过程。微视频中的学习互动功能主要分为三类。

暂停交互。提问是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策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给学习者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是必需的。教师可以在视频中提示学习者自动点击播放或暂停键来控制视频播放进度并引导学习者思考。课程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避免通过灌输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而是可以通过不断提问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并逐渐向学习者渗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测试交互。及时的测试与反馈对自主学习过程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视频中加入测试交互可以为学习者营造一种“闯关式”的学习体验,并且能帮助学习者不断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一种常用的学习过程监控手段。此外,在视频内加入测试题也能有效防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迷航,进而保证自主学习过程的流畅性。由于微视频的时长比较短,因此测试题的数量不宜过多。

画面热点交互。画面热点交互主要是指通过鼠标单击画面的某个部分,视频会自动跳转到其他时间点、网页链接、其他相关视频片段等。这种交互方式使得原本线性的微视频学习转变成个性化非线性的学习。另外,画面热点交互使得学习者与视频内容紧密地互动起来,更具灵活性,也将学习指导单、辅助资源等其他要素有机融合在微视频中,从而保证学习过程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这种交互方式还可以将不同的微课程通过网页跳转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个性化的微课程学习路径和知识体系。

4.学习指导单设计

学习指导单的作用是调度学习者自主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者明确在一节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想学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已经学会了什么以及是如何学会的。学习指导单并不是在微视频学习结束时才使用,而是与微视频学习的过程相结合,共同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践中可以在视频内通过热点链接到学习指导单,实现二者关联,从而实现非线性的交叉学习。

学习指导单设计主要包括“知识结构”与“学习提示”两个部分。由于微课程一般涉及小的知识点,为了防止知识的过度碎片化,因此搭建“知识结构”十分必要。“知识结构”用于引导学习者明确本节微课程的知识框架及其在整个微

课程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学习提示”扮演课堂教学中教师辅助的角色,通过给予学习者学习方法、问题思考等相关提示,从而引导微课程的学习。

5.测试题设计

测试题既可以结合微视频的进度进行设计,也可以独立设计。内嵌于微视频中的测试题一般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实时性检验,在学习的四个阶段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以单选、多选、填空为主,题目难度比较低,用于帮助学习者及时巩固新知。独立设计的测试题通常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挑战性,能够引发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与协作,促进知识深度整合,这种测试也可以与课堂活动相结合进行。

6.辅助资源设计

辅助资源为可选要素,其内容一般与知识点内容紧密相连,如相关的学科教学软件、文本阅读材料、多媒体素材等,既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整合新知、巩固应用。辅助资源虽然拓展了知识的广度,但为了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防止在海量的学习资源中迷航,应设计合理的引导机制,使学生参考辅助资源,借助微视频完成微课程的学习。

四、微课程的选题设计原则

微课程的各要素设计着重于微观方面的设计,从宏观方面看,有效的微课程选题设计能保证微课程的系统设计。微课程的选题设计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应在明确知识点内容之间关联的前提下,从系统化、专题化的角度出发共同建设专题和系列微课程。微课程的选题设计是一个依据教材、去粗取精、延伸拓展、深度挖掘的过程。其选题设计大致应遵循以下原则:

聚焦原则。微课程选题的最基本原则是将教师不讲学生不会的知识点纳入选题范围,一般包括学科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避免无用资源的建设。

系统化原则。微课程的选题还需要有系统化的设计思维,关注微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多个微课程之间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防止知识过度碎片化,帮助学习者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媒体表现力原则。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微课程来呈现。建议选取适合用媒体表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程,而不是刻意追求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实际需求原则。微课程选题需要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无论是新课教学的难点,还是复习阶段的重要考点,甚至是学生讨论交流中的小问题,只要是学生关注的切身问题,都值得经过深入思考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制作成一节微课程。教师应是微课程的主动创造者,只有积极参与微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才能凸显微课程真正的应用价值。

五、微课程六要素设计案例

笔者以初一“几何引言课”为例,从几何发展史、趣味观察、简单计算三个方面设计了三节系列微课程。几何发展史、几何思考题1(观察)和几何思考题2(计算)共同构成一个专题微课程单元,以帮助初学者走入学习几何学的大门。

每节微课程中都包含6个要素,教学设计单和学习指导单分别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课件制作综合利用了Prezi和PowerPoint等制作工具,便于体现内容的整体和细节;微视频中教师不出镜,卡通人物以第二人称与学生对话,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内嵌测试、辅助资源热点链接等具体交互操作如表2所示;讲解过程更注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科思维。具体而言,在激活阶段,以“几何是什么”、“几何的发展是谁的功劳”、“为什么几何著作《几何原本》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中国”等问题来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回忆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几何知识。在展示阶段,以世界地图为背景,依次讲解几何从埃及到希腊、巴比伦、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与中国几何的发展进行对比,以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在知识应用与整合阶段,通过对比西方与中国在几何研究过程中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引起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不仅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真理,也要善于以理性科学的思维来思考实际问题。微视频的设计过程中还巧妙运用了电视素材,既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发了他们对中国几何发展的深度思考,同时还利用情境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需要说明的是,测试设计与部分交互设计是一致的。这三个测试交互均嵌入微视频中,难度比较低,一般有确定的答案。在微视频中还会给出开放性的测试题,例如“我国和西方数学家在几何研究方面有什么异同点”。这类测试题更具开放性,鼓励学生自行查阅和组织答案,并通过分享、交流与讨论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此外,相关辅助资源也嵌入微视频的学习中。辅助资源包括相关数学

人物介绍、《几何原本》电子书参考等,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有效范围。

六、总结

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的学习。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网络环境下教师对学习者的调控程度相对减弱,但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程度却大大增强,这就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能够高质量地传递出精华的内容并通过恰当的媒体呈现出来。这正是微课程创意设计应该关注的。

微课程的创意设计不仅要以经典的教学理论为依据,还应符合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同时还要结合相关教学活动和网络课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微课程的系统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微视频、课件、教学设计单、学习指导单、测试题与辅助资源等六大要素。设计过程需要注重以学习者的角度思考知识点内容,多以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学习者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批判的精神。

旅游主体与旅游六要素的创新思考

旅游主体与旅游六要素的创新思考 吕俊芳(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文章在介绍旅游与旅游活动概念的基础上对旅游主体与旅游活动主体进行了辨析,并进一步明确了旅游者并不是旅游的唯一主体,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研究者、旅游产业参与者等都是旅游的主体,即三层次、六要素的旅游多主体论;文章还梳理了旅游三要素、旅游四要素、旅游五要素、旅游六要素的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阶段,并在肯定旅游六要素的同时对旅游六要素提出了建设性思考,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要素名称仍然定为旅游六要素,但除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外,还应该增加学、健、安三大要素。 关键词:旅游主体;旅游六要素;旅游 一、旅游主体的新认识 (一)旅游主体不等于旅游活动主体作为旅游活动要素之一的旅游主体,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目的,也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了主体,也就没有了旅游活动,旅游资源开发便失去了市场价值和针对目标,旅游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业界对旅游主体的重视由来已久。在长期的旅游实践活动中,一旦提到旅游的主体,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旅游者,其实旅游者只是旅游的部分主体,并不是唯一主体。长期以来“三体说”即旅游活动的三体(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或旅游吸引物)和媒介(旅游业)被多数旅游研究者所认同,所以在业界一旦提到旅游主体,人们自然而然地便想到旅游者,但是这里有一个认识误区,即把“旅

游”与“旅游活动”这两个概念相混淆,继而把“旅游主体”与“旅游活动主体”相等同了。翻开国内外的旅游学之类的著作,很少有对“旅游活动”的专门定义。人们习惯上用“旅游”的定义来指代“旅游活动”,比如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旅游辞典》中第一页[旅游]这一词条解释为:“旅行游览活动。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旅行。”在辞典中并没有对[旅游活动]这一词条的解释。 “旅游活动”和“旅游”并不是一回事。关于“旅游”国内外对其所下的定义各有不同。国外比较权威的定义有:1942年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1]1981年旅游专家国际联合会提出“旅游是由人们向既非永久定居地亦非工作地旅行并在该处逗留所引起的相互关系和现象的总和”(此为AIEST定义)。 国内代表性的定义有: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田里在《旅游学概论》中提出“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纵观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旅游”的定义不难发现,人们把“旅游”理解为符合某些特征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其内涵和外延远比“旅游活动”要大。“旅游活动”只是一种状态,以游览为目的的旅行这一活动动态,而“旅游”则是在旅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活动”是“旅游”涵盖

施工组织设计要点.pdf

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附:如果中标,中标人应按本施工组织设计要点,参照国家等现行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标准 作进一步完善,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于工程开工前,提 交建设单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包括(不限于)以下: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1 工程概况 工程简述,工程规模,工程承包范围,地质及地貌状况,自然环境,交通情况等。 1.2 工程特点 设计特点、工程特点、影响施工的主要和特殊环节分析等。 (二)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2.1 组织机构关系图 2.2 工程主要负责人简介。 (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3.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要求内容全面,充分利用现场条件,合理布置施工队、材料站、指挥部等。确定现 场指挥部(工程处)和工区的驻地,材料站的设置,施工工区与施工班驻地,主要交通道路 和通讯设施。平面布置图采用A3纸,图面要求线条清晰、标志明确。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四)施工方案 4.1 施工准备 简要叙述施工技术资料、材料、通讯、施工场地的准备,施工机械、施工力量的配置, 以及生活设施等的准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4.2 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4.3 主要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效率估计,潜在问题的分析。 4.4 工程成本的控制措施为控制成本,提高效益,拟采取的措施。 (五)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 5.1 工期规划及要求

用横道图反映各主要施工过程的计划进度,深度达到全面、准确、清楚的描述工程实施过程,从中可衍生出各种施工资源计划及其过程管理信息。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5.2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施工网络图应明确工程开工、竣工日期,工程施工的关键路线,并针对关键工序,提出确保工期拟采取的措施。 5.3 施工资源(人力、材料、机具、场地及进场道路、公共关系)计划 5.4 施工进度计划分析 计划潜在问题,计划中的潜力及其开发途径等。 5.5 计划控制 程序、方法及制度等。 (六)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6.1 质量目标 用单位工程和分项工程合格率、优良品率表示,欲达到的工程质量等级。 6.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用框图表示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并简要叙述各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6.3 质量管理的措施 简要叙述质量管理的措施和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6.4 质量管理及检验的标准 执行的主要质量标准、规范。 6.5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针对本工程特点,分析质量薄弱环节,拟将采取的技术措施。 (七)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7.1 安全管理目标 7.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用框图表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简要叙述各安全管理部门及人员的主要职责。 7.3 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

34研学旅行的五大基本要素

研学旅行的五大基本要素 要说近几年来最为火热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那一定是研学旅行。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教育的游学模式,更因“旅行”二字迅速成为了社会的焦点。但是仅关注“旅行”二字很容易忽视掉“研学”的初衷,在研学旅行火热的这段时间里,国家相继颁布了研学旅行的相关规定,不少专家也对其进行了研究,小编收集专家观点,总结研学旅行的五大基本要素:研学教师、研学课程、研学基地、研学线路、安全管理。 研学教师 学生与教师永远是教育的核心,不管教学形式如何,教师始终是影响教学结果的直接因素。国家旅游局出台《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规定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 研学旅行的教师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引导学生获取最直接的感受与知识,而不是和传统教学一样获取间接知识,这对带队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教师不仅需要创新的教育思维、强大的掌控能力,还要有深厚的教学素养,教学收放合理、不疾不徐。教师要在旅行过程中结合活动内容、参观地区设置教学内容,通过一个个小的学习内容设计来逐渐烘托出大的学习主题,同时还要负责学生团队的日常管理工作。

研学课程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将研学旅行按照资源类型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这样的分类对研学课程的开发有指导意义,不同类型的课程也对应着不同的资源需求。 研学旅行的课程往往与教师联系紧密,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也很细,围绕一次研学旅行的核心主题,要设计线路、行程,每一个流程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应该归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分类里,一个完整的研学旅行课程比基地课程更复杂,可以看成是一个系列主题的基地课程。 研学基地 在研学旅行中,如果能有一段一两天的基地学习行程是十分有意义的,不仅能让学生体验一下基地式的集体生活,还能让看起来松散的旅行行程更加充实。 目前来说基地的场馆设施与教学设施都越来越成熟,好的基地能够提供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与最真实的学习环境,这些是景点和公共设施无法提供的。基地的行程能更加凸显“研学”的重要性,基地与旅游景点搭配,能让学习与旅行游玩达成一个平衡。 不同地区的基地课程特色通常与当地的环境吻合,选择一条研学旅行线路,主题可能是人文历史、科技魅力、自然环境,

组织架构设计基础

组织结构设计的六要素 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6个关键因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工作专门化 本世纪初,亨利·福特(Henry Ford)通过建立汽车生产线而富甲天下,享誉全球。他的做法是,给公司每一位员工分配特定的、重复性的工作,例如,有的员工只负责装配汽车的右前轮,有的则只负责安装右前门。通过把工作分化成较小的、标准化的任务,使工人能够反复地进行同一种操作,福特利用技能相对有限的员工,每10秒钟就能生产出一辆汽车。 福特的经验表明,让员工从事专门化的工作,他们的生产效率会提高。今天,我们用工作专门化(work specialization)这个术语或劳动分工这类词汇来描述组织中把工作任务划分成若干步骤来完成的细化程度。 工作专门化的实质是:一个人不是完成一项工作的全部,解成若干步骤,每一步骤由一个人独立去做。就其实质来讲,工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活动。 20世纪40年代后期,工业化国家大多数生产领域的工作都是通过工作专门化来完成的。管理人员认为,这是一种最有效地利用员工技能的方式。在大多数组织中,有些工作需要技能很高的员工来完成,有些则不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好。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参与组织制造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那么,就要求所有的人不仅具备完成最复杂的任务所需要的技能,而且具备完成最简单的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结果,除了从事需要较高的技能或较复杂的任务以外,员工有部分时间花费在完成低技能的工作上。由于高技能员工的报酬比低技能的员工高,而工资一般是反映一个人最高的技能水平的,因此,付给高技能员工高薪,却让他们做简单的工作,这无疑是对组织资源的浪费。 通过实行工作专门化,管理层还寻求提高组织在其他方面的运行效率。通过重复性的工作,员工的技能会有所提高,在改变工作任务或在工作过程中安装、拆卸工具及设备所用的时间会减少。同样重要的是,从组织角度来看,实行工作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培训效率。挑选并训练从事具体的、重复性工作的员工比较容易,成本也较低。对于高度精细和复杂的操作工作尤其是这样。例如,如果让一个员工去生产一整架飞机,波音公司一年能造出一架大型波音客机吗?最后,通过鼓励专门领域中进行发明创造,改进机器,工作专门化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生产率。 本世纪50年代以前,管理人员把工作专门化看作是提高生产率的不竭之源,或许他们是正确的,因为那时工作专门化的应用尚不够广泛,只要引入它,几乎总是能提高生产率。但到了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好事做过了头就成了坏事。在某些工作领域,达到了这样一个顶点:由于工作专门化,人的非经济性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厌烦情绪、疲劳感、压力感、低生产率、低质量、缺勤率上升、流动率上升等)超过了其经济性影响的优势.

六大要素的定义如下

六大要素的定义如下: 要素一:知识与技能该要素旨在评估通过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所有必备“技术”,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由于那些合格员工们的背景之间往往存在着显著差异,因而我们并未通过具体的正规教育年限来对知识与技能运用加以说明。经验、固有技能或通过培训而获得的技能以及正规知识均被视为促成个人工作能力的潜在因素。 知识与技能“类型”之间并未加以区别。例如,运用某具体设备或者某一特定领域的技术或正规知识。该要素着眼于知识水平或深度,以及实际工作中所必备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广度或类型。 注:应着重评估具体职位所要求的知识水平,而非就职人员自身所具备的技能。 “知识”指理解并运用大量事实或规则的能力; “技能”指实施所学习的/实际工作任务的熟练程度。 要素二:影响/责任 该要素通过下述两个维度来进行职位评估: 具体行为对实现组织、经营单位或部门目标并最终促成企业成功的潜在影响; 具体职位在实现相关结果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 影响的评估指标包括财政收入、资产、预算权、计划或项目管理权以及其它与该职位相关的重要评估参数。 责任指对最终决策或行动的控制或影响力度。该要素旨在评估某个职位是否承担主要责任、或共同承担责任、或仅仅是发挥间接影响。

切记,在运用上述维度时,某个职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影响组织目标。这时,应采用与该职位最直接相关的较高水准评估值。 注:该要素仅适用于评估该职位的常规职责范围。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是绩效问题,而我们在此次职位评估计划中不对个人绩效进行探讨。 要素三:解决问题/制定决策 该要素旨在衡量调查问题与评估各种解决方案时所必需的判断与分析程度。同时,对该职位所需进行的常规决策或判断的复杂性加以评估。 该要素的较低评级所解决的是常规问题,而且已有既定的行动方案或有限的备选方案;中层评级通常需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并运用一种通用的解决问题方案;高层水准需进行新颖的分析,运用概念性思考并发挥创造力。 在运用该要素进行职位评估时,应思考从任务到工作部署乃至职责这一上升过程。与此上升过程息息相关的方面包括决策过程中认清并解决问题所存在的回旋余地,以及各考虑因素的深度与广度。在此,我们采用下述定义: 任务:预期结果非常具体,且为实现这些结果需进行一系列明确的行动步骤; 工作部署:目标与结果较为具体,为实现这些结果的行动步骤仅作了笼统规定。工作部署要求在职者思考更加宽泛的组织问题; 职责:定义非常宽泛,要求明确众多工作部署中的目标及相关问题,并始终关注某个具体的运作领域。在“职责层次”职位中,我们期望在职者在设立目标和确定问题时思考各项工作部署之间的关联性。 此外,还应思考以下问题:

组织结构设计的五大要素和八大原则

问题背后的问题——组织结构变革设计 来源:网络 当企业出现经营业绩逐渐下滑、产品质量迟迟不能提高、浪费和消耗严重、新的管理措施总是难以实施、管理效率下降、员工不满情绪增加等等诸多问题的时候,企业家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常见的思考方式会认为,这些可能是人员素质问题、激励措施问题、绩效考核问题或者是制度不完善,更进一步的,或许还会认为是企业战略不清晰、是企业执行力不够或者是企业文化需要重塑?于是,企业往往会采取执行力培训、文化重塑、战略转型、绩效管理改革、薪资改革等等手段,甚至会解聘和更换员工。 这些措施本身毫无问题,但是却往往只能起到短暂的作用,甚至解聘和更换员工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困扰着企业的发展?我们需要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 一、问题背后的问题——组织结构不合适才是根源 当企业出现病症的时候,最容易被忽视但却可能是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 之所以容易被忽视,是因为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中我们通常认为,有很多合理的组织结构模型可以供选择:例如职能制、矩阵式、事业部制、母子公司体制、超矩阵式等。所以在组织结构设计的时候,企业家们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采取一种耳熟能详的或者公认的组织结构形式。尤其是当看到很多成功的企业也在采用类似的组织结构时,企业家们会更加安心。 但是完美的组织结构理论这一温情脉脉的面纱背后,冰冷的现实时刻在提醒我们,不存在一种普适的、绝对正确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分工与协作的安排,它是让人们有效的一起工作的工具。因此,不同的战略、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必然需要配合不同的组织结构。 不同的战略:组织结构是战略实施的载体,战略不同组织结构必然随之调整。就像蜗牛与羚羊,蜗牛的战略是当危险来临就缩进硬壳里面,所以蜗牛需要背着房子到处走;羚羊的战略是当危险来临就要快速奔跑离开,所以羚羊就需要强健的四肢。如果让羚羊背上房子,又怎么能实施快速奔跑的战略呢? 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能力的改变,组织结构也需要相应变革来适应组织的发展。在创业阶段,企业需要快速反应来保证生存,组织结构需要简单,围绕主要职能来设置部门,如果组织结构过于臃肿、部门过多,就会造成流程割裂、效率低下,企业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当企业发展壮大,如果仍然粗略的设置组织结构,就会造成重要职能薄弱或缺失,企业就会缺乏相应的能力,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就像人小的时候,如果穿过大的鞋,就会举步维艰,怎么也跑不快;当长大成人,如果再穿小时候的鞋,跑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束缚、疼痛难忍。

旅游网页设计六大要素

旅游网页设计六大要素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种传统行业分分加入了互联网,包括咱们的旅游行业,下面“思途CMS”为大家总结、梳理了一份关于旅游网页设计的六大核心要素,掌握之后,能够让旅游网页设计更加简单! 1.网页的主题 每一个页面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首先分析确认这个页面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根据核心主题分析当前页面需要的内容,哪些内容是可以支撑这个页面的出题的,板块出来之后,核心内容放哪一块,其他的辅助内容又该放在哪儿?如何去衬托核心的内容,这些都是需要站在用户浏览者的角度去思考。必要时可以先画一个草图。 2、网页的色彩设计 网页的色彩设计可以根据行业及页面主题进行选择,比如旅游行业,那么大部分都是小清新类型,不凡有部分旅游企业是做红色旅游或者其他主题旅游的。所以在选择色调上面一定要围绕着自己的页面主题进行设计。

3、网页的字体设计 网页的字体设计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浏览习惯,用户的浏览习惯一般是从左上方浏览至右下方,需要着重考虑页面的核心内容及广告位上面的字体设计。例如,有些网站为了凸显广告,将核心的字体内容进行了特别的设计。 4、搜索相关资料 网站的骨架搭建起来以后,就需要进行内容的搜集各整理了。将内容添加到自己设计的页面当中,看看页面中是否还有不协调的地方没有。

5、进入实际操作附阶段 在规划出网页的版面和呈现方式后,就要进入实质性的工作了,即用各种软件,如文字编辑、图象处理、动画制作、音乐处理等来进行实际操作,最后通过网页设计软件将这些文字、图象、动画组合到页面中。 6、检查网站内容 当一切工作都已经完成后,在发布网页之前还要检查页面上的超链是否正确,图片是否正常显示,文字中是否有错别字等,以保证呈现给访问者一个完美的网页。

组织设计的六大要素及核心

组织设计的六大要素: (一)工作专业化 工作专业化,指任务被划分为各项专门工作的程度,其实质是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是将工作划分为若干步骤,由一个人单独完成其中的某一个步骤。 传统的观点认为劳动分工使不同工人持有的多样技能得到有效的利用。现代的观点认为传统学者们将劳动分工视为增加生产率的—个不尽的源泉,但物极必反。 但是,从总体上说,劳动分工思想仍在当今的许多组织中具有生命力,且有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为某些类型工作所提供的经济性,与此同时也看到它的不足方面。 (二)部门化 部门化是将若干职位组合在一起的依据和方式。传统的观点主张,组织中的活动应当经过专业化分工而组合到部门中。 职能部门化,按履行的职能组合工作活动。 产品部门化,按产品类别组合部门。 顾客部门化,以顾客的特定类型来组合工作人员。 地区部门化,按照地理区域来组合工作人员。 过程部门化,按照生产或服务过程来组合工作人员。 现代的观点认为最近出现了两种趋势: 顾客部门化愈来愈受到高度的重视 跨职能团队(跨越传统部门界限)的采用,正使得原来僵硬的部门划分得到补充。(三)指挥链 指挥链:由上而下的职权线。包含三个相关概念:职权、职责、统一指挥。P270 –职权,指的是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这样一种权 力。职权是一种基于在组织中所居职位的合法的权力,职权是与职务相伴随的。职权包括: 直线职权是管理者指挥其下属工作的权力。正是这种上下级职权关系贯穿于组织的最高层和最底层,从而形成了指挥链。在指挥链中每个链环处,拥有直线职权的管理者均有权指导下属人员的工作并无须征得他人意见而作出某些决策。 参谋职权指职能部门作为幕僚所拥有的建议、支持、协助的权力。 –职责是与权力相联系的责任。授权不授责只会给滥用职权造成机会。 职权与职责对等应该对等。 –统一指挥:一个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只对一个上级负责。 统一指挥 传统的观点认为,没有人应该向两个或者更多的上司汇报工作,否则,下级人员就可能要面对来自多个主管的冲突要求或优先处理要求。在统一指挥原则不得不有所放弃的极少数场合,传统观点也总是毫不合糊地指出,应当对活动作明确的区分,以便让每位主管人员分管某一项工作。 现代的观点认为,当组织相对简单时,统一指挥概念是合乎逻辑的。它在当今大多数情况下仍是合理的,而且有许多组织严格地遵循这一原则。但在另一些情况下,严格遵照统一指挥原则,会造成某种程度的不适应性,妨碍组织取得良好的绩效。 (四)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一个上司能够直接而有效的领导的下属人数。 制约因素: 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组织结构设计,指对企业的组织等级、运营结构及管理模式等进行再造的过程,EMBA、MBA等常见经营管理教育均组织结构设计方法有所探究。 一、定义 组织结构设计,是通过对组织资源(如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确立企业某一阶段的最合理的管控模式,实现组织资源价值最大化和组织绩效最大化。狭义地、通俗地说,也就是在人员有限的状况下通过组织结构设计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是这样的一项工作:在企业的组织中,对构成企业组织的各要素进行排列、组合,明确管理层次,分清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职责和相互协作关系,并使其在企业的战略目标过程中,获得最佳的工作业绩。 从最新的观念来看,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它是把企业的任务、流程、权力和责任重新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根据时代和市场的变化,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或组织结构变革(再设计)的结果是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目的 创建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在组织成长过程中,有效地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人员与任务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 三、主要内容 1、职能设计 职能设计是指企业的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的设计。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单位,要根据其战略任务设计经营、管理职能。如果企业的有些职能不合理,那就需要进行调整,对其弱化或取消。

2、框架设计 框架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部分,运用较多。其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纵向的分层次、横向的分部门。 3、协调设计 协调设计是指协调方式的设计。框架设计主要研究分工,有分工就必须要有协作。协调方式的设计就是研究分工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之间如何进行合理的协调、联系、配合,以保证其高效率的配合,发挥管理系统的整体效应。 4、规范设计 规范设计就是管理规范的设计。管理规范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它是管理的规范和准则。结构本身设计最后要落实并体现为规章制度。管理规范保证了各个层次、部门和岗位,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配合和行动。 5、人员设计 人员设计就是管理人员的设计。企业结构本身设计和规范设计,都要以管理者为依托,并由管理者来执行。因此,按照组织设计的要求,必须进行人员设计,配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人员。 6、激励设计 激励设计就是设计激励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其中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包括工资、福利等,负激励包括各种约束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奖惩制度。激励制度既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防止一些不正当和不规范的行为。 四、基本理论

影响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影响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就是根据企业总目标,把企业管理要素配置在一定的方位上,确定其活动条件,规定其活动范围,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的管理体系。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及内外部条件而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具体形态如何不同,总的要求还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企业的组织结构,保证企业稳定、高效地进行经营活动。 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受制于一定的技术条件,并在组织总体战略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设计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此外,组织的规模及其所处阶段不同,也会对组织的结构形式提出相应的要求。组织结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战略 在组织结构与战略的相互关系上,一方面,战略的制定必须考虑企业组织结构的现实;另一方面,一旦战略形成,组织结构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战略实施的要求。适应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能够为战略的实施,从而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前提。 战略选择的不同,在两个层次上影响组织的结构:不同的战略要求开展不同的业务活动,这会影响管理职务的设计;战略重点的改变,会引起组织的工作重点转变,从而各部门与职务在组织中重要程度的改变,因此要求对各管理职务以及部门之间的关系作相应的调整。 二、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可以反映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这就是职务与部门设计层次、各部门关系层次、组织总体特征层次。这主要是由于组织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外部的其他社会经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技术 组织的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技术和反映一定技术水平的特殊手段来进行。技术以及技术设备的水平,不仅影响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且会作用于组织活动的内容划分、职务设置,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例如,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必将改变组织中的会计、文书、档案等部门的工作形式和性质。 四、企业规模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企业的规模往往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互联系,伴随着企业活动的内容会日趋复杂,人数会逐渐增多,活动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企业组织结构也须随之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有四个影响因素:环境、战略、技术、组织结构 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 战略发展有四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任何组织都需要通过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于是组织的设计就需要因技术的变化而变化。 组织规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组织规模的不断壮大,组织变革成为必要 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新六大要素构成旅游新业态

新六大要素构成旅游新业态 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过去人们耳熟能详。而在前不久举行的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如今,激发人们旅游的动机要素越来越多,需要拓展新的旅游要素。他认为,这种新的旅游要素也包括六个方面,即商、养、学、闲、情、奇。这一提法,随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实,李金早的观点,此前就被业界认同,更被日新月异的旅游新业态所证实。 商 李金早在讲话中表示,“商”是指商务旅游,包括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旅游新需求、新要素。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密切交往带来了规模庞大的会议会展等商务活动。根据全球商务旅游协会发布的2014年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16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务旅游市场。 由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杭州、昆明、三亚、西安等15个城市组成的会奖旅游城市联盟日前宣布,要打造中国会奖城市整体国家品牌形象,提升中国在国际会奖旅游市场的聚合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会议买家聚焦中国。北京已把会奖旅游作为发展高端旅游的重要内容,把首都文化和皇城文化资源融入会

奖旅游,逐步推出特色节庆旅游、文化演出旅游、精品文物旅游等定制旅游产品。 闲 “闲”也就是休闲度假,包括乡村休闲、都市休闲、度假等各类休闲旅游新产品和新要素,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主体。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已从观光游发展到休闲度假。以感受乡土气息、拥抱亲近大自然、探秘古村落为目的的休闲农业游正受到人们的追捧。休闲农业促使大量的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继农家乐、渔家乐、花家乐、林家乐及生态观光农业园等业态之后,国家农业公园的出现将为游客提供新选择。 此外,一些旅游城市正在向休闲城市转型,游客置身城市之中便能休闲度假。例如杭州正在创建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将重点打造西湖历史文化体验游、精品民宿游、龙井茶文化旅游休闲示范区、运河水上观光游、香积素斋禅茶游等一批文化休闲体验产品。 养 “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旅游新需求、新要素。旅游原本就是一件身心愉悦的活动。当养生邂逅旅游,健康旅游应运而生,成为不少人青睐的旅游新模式。其中,中医养生旅游的发展最为强劲。 去年,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了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协议,标志着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已进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随后,北京推出了首批7条中医养生线路,其中包括接受中医体检、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品尝药膳以及学习太极拳等,受到了游客的热捧。此外,甘肃正在建设养生保健系列旅游产品和陇东南国家级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广西也将中医药与旅游、养老等有机结合,打造立体本草纲目旅游、壮医药和瑶医药健康养生基地。 情 李金早说的新旅游要素“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新业态、新要素。 早在60多年前,钱钟书就曾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旅行一个月再结婚。时下,以爱情为主题的旅游,尤其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据了解,目前我国与婚庆产业关联的行业已达40多个,新婚蜜月市场规模

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些

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些 组织设计权变理论可分为建设性要素和制约性要素。 建设性要素分为组织战略、环境和技术三大类;环境,企业环境主要指的是企业面对的外部客户及市场环境。技术,是关于企业业务管理所需关键技术。组织战略:即组织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其主要受企业业务战略目标决定,是影响组织结构、权责分配最重要因素。 制约权变理论的因素有组织生命周期、组织规模、人员素质等。组织生命周期:是指组织从诞生到转折的一个自然连续的时间过程;组织规模,是指一个组织所拥有的人员数量以及这些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人员素质,是指一个组织中每个员工的能力素质以及知识技能的总和。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社会环境、如人口总数、年龄构成、人口分布、教育水平、兴趣和价值观念等;经济环境,如国际与国内市场的竞争与开发,以及价格形势、国家的企业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等。对于重复、简单、呆板的工作,其工作程序和效果都是可以预测的,应采用正式的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加以指挥管理。对于复杂的创造性的工作,其工作的程序和效果并不是可以准确预测的,最好是用分权的组织结构加以指挥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组织设计权变理论 按照权变学派的组织理论,影响组织结构的四个权变因素分别是:企业战略、企业环境、人员素质、企业技术。 ①企业战略。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其实现经营战略的主要工具,不同的战略要求不同的结构。著名管理学者钱德勒指出:战略决定结构,高度多样化的战略需要的就是分权式的结构。因为多样化经营战略意味着企业的经营内容涉及到多方面,需要采用集权度较低的组织结构,如事业部制组织,才能从总体上推进多样化战略的实施。而单一经营战略则可选择集权度较高组织结构,如直线职能制组织。

组织结构定义设计的六要素

定义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 设计的六要素 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正确考虑6个关键因素:工作专业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1、工作专业化 20世纪初,亨利·福特(HenryFord)通过建立汽车生产线而富甲天下,享誉全球。他的做法是,给公司每一位员工分配特定的、重复性的工作,例如,有的员工只负责装配汽车的右前轮,有的则只负责安装右前门。通过把工作分化成较小的、标准化的任务,使工人能够反覆地进行同一种操作,福特利用技能相对有限的员工,每10秒钟就能生产出一辆汽车。 福特的经验表明,让员工从事专门化的工作,他们的生产效率会提高。今天,我们用工作专门化(work specialization)这个术语或劳动分工这类词汇来描述组织中把工作任务划分成若干步骤来完成的细化程度。 工作专门化的实质是:一个人不是完成一项工作的全部,解成若干步骤,每一步骤由一个人独立去做。就其实质来讲,工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活动。 20世纪40年代后期,工业化国家大多数生产领域的工作都是通过工作专门化来完成的。 管理人员认为,这是一种最有效地利用员工技能的方式。在大多数组织中,有些工作需要技能很高的员工来完成,有些则不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好。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参与组织制造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那么,就要求所有的人不仅

外出旅游必看的六大要素(通用版)

外出旅游必看的六大要素(通 用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00

外出旅游必看的六大要素(通用版) 一吃:不要太多地改变自己饮食习惯,注意荤素搭配、多食水果;各地名吃一定要品,但量不可太大,注意消化能力;各地都有风味小吃,特产瓜果,大家吃时勿忘考虑服不服水土问题。 二住:只有睡眠充足,才能确保第二天旅游时精力充沛;如果因换环境不能入睡,睡前洗个热水澡会有助睡眠;床具要干净,内裤要穿好,防止得传染病。 三行:先买好返程票;乘交通工具注意安全;所到处宜购买一份当地地图,以防迷路。选择游览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该处进得去,也出得来。 四游:去游览景点之前,找些有关介绍读一读,把读书和游览结合起来,会提高旅游档次;因旅游交通费是主要开支,为此,最好能将目的地附近的景点顺更一游;不要只游览,也顺便考察一下

当地和自己行业有关的状况,则会受到启发,使旅游具有更大意义。游是核心,一定同导游配合好,可领略到更多乐趣和知识。 五购:只购当地独有的;购当地非常便宜的,可以节省旅游费用的开支;千万别购太重的物品,防止行李超重。异地他乡购些物品也是乐趣之一。 六娱:不要入迷,适可而止;玩一些当地喜闻乐见的项目,自己又没玩过的;注意安全,保存体力,切勿到不适当的场所。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外出旅游必看的六大要素(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35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外出旅游必看的六大要 素(正式版)

外出旅游必看的六大要素(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吃:不要太多地改变自己饮食习惯,注意荤素搭配、多食水果;各地名吃一定要品,但量不可太大,注意消化能力;各地都有风味小吃,特产瓜果,大家吃时勿忘考虑服不服水土问题。 二住:只有睡眠充足,才能确保第二天旅游时精力充沛;如果因换环境不能入睡,睡前洗个热水澡会有助睡眠;床具要干净,内裤要穿好,防止得传染病。 三行:先买好返程票;乘交通工具注意安全;所到处宜购买一份当地地图,以防迷路。选择游览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该处进得去,也出得来。

四游:去游览景点之前,找些有关介绍读一读,把读书和游览结合起来,会提高旅游档次;因旅游交通费是主要开支,为此,最好能将目的地附近的景点顺更一游;不要只游览,也顺便考察一下当地和自己行业有关的状况,则会受到启发,使旅游具有更大意义。游是核心,一定同导游配合好,可领略到更多乐趣和知识。 五购:只购当地独有的;购当地非常便宜的,可以节省旅游费用的开支;千万别购太重的物品,防止行李超重。异地他乡购些物品也是乐趣之一。 六娱:不要入迷,适可而止;玩一些当地喜闻乐见的项目,自己又没玩过的;注意安全,保存体力,切勿到不适当的场所。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要点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要点 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主要是审核其可行性。施工组织设计应有承 包单位负责人签字向监理机构报审、提出意见签署后由监理报建 设单位审批。 一、编制依据: 1、采用的规范、标准是否是现行最新版本,是否符合地方行政主管部门 的要求,是否具有合法性。 2、采用的依据是否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 二、工程概况 1、是否列清以下内容:(为明确施工单位对项目的了解认识深度) 1)项目建设地点气象状况、施工区域、工程水文地质状况 2)项目施工区域地上、地下管线及相邻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情况; 3)与项目施工有关的道路、当地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能力状况4)当地供电、供水、供热和通信能力状况; 5)其他与施工有关的主要因素。 6)项目名称、性质、地理位置和建设规模; 7)项目承包范围及主要分包工程范围; 2、是否有掌握地形、地质、水文等资料,并对建设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条 件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工作安排 三、施工部署 1、主要评审施工部署的可行性。 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综合了工程对象、现行技术水平、资源配置等因素,合理统 筹组织。是否符合设计工况、技术要求和标准要求、是否采用了先进手段 2、重点、难点、特点分析。 ?重(难、特)点是不是针对本工程施工条件、地质情况、项目施工节点 进度要求、基坑围护设计情况、建筑及结构设计情况 ?重点、难点、特点分析是否全面,是否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是否提出 了有针对性技术措施或技术方案。 ?施工关键技术是否明确,主要分项工程(工序)明确施工工艺要求并进 行必要的技术核算, ?对易发生质量通病、易出现安全问题、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分项 工程(工序)是否做出重点说明, ?对雨季、冬季等季节性施工是否提出具体要求。 ?具有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评审工作及一览表 ?地下室防结露保温体系难点、重点分析

新兴旅游活动六要素解读

新兴旅游活动六要素解读 黄朝晖 (中国旅游规划网高级讲师、注册旅游策划师景区创A培训师)旅游活动的开展,除了旅游吸引物之外,向游客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即:食、住、行、娱、游、购传统旅游活动六要素,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不断追求,传统的旅游活动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新兴旅游活动六要素是什么?根据本人多年在旅游策划、景区创A辅导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新思路和想法,在此阐述,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同行讨论,共同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新兴旅游活动六要素呢?答案是:安(安全)、健(健康)、养(养生)、思(思考)、学(学习)、创(创造)“新六要素”。 新六要素之一:安全指在旅游活动中的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气候地质灾害安全(恶劣天气、暴雨山洪暴发、雷电、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景区硬件设施安全统称安全旅游。人身安全还可包括当地治安环境、防盗防抢等安全,这里重点介绍游览过程的人身安全。 在游览过程中,做到不随意进入非参观游览区内;注意文明礼貌,讲环保,自觉维护公共安全,尊重当地习俗;注意防范社会上各种骚扰、偷窃、抢劫、诈骗、行凶,攀高时需防跌,在山间林地防止蛇虫咬伤;经过高处或钢索栈道必需扶好栏杆或钢索;远离缺少安全防护设施或警示标示、游乐设施老化、质量不达标等存在潜在隐患的硬件设施。 新六要素之二:健康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旅游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旅游活动称为健康旅游。健康旅游活动的目的强调自身素质和文化内涵的提高,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行为要健康,不破坏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旅游效果能够改善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在旅游中轻松、健康而富有情趣,更会使您旅游归来后神清气爽!健康旅游的类型有:求医疗养型、休闲调整型、增强体质型、自我实现型。 新六要素之三:养生养生旅游是以恢复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旅行,构成要素和条件包含疗养、恢复、增进健康为目的各种资源、设施和服务。国内目前养生旅游主要分为温泉养生、森林养生和海滨养生三大类。 新六要素之四:思考是思索、考虑;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

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法

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法 1、 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与原则 (一〕 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 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是:要求能简单而明确地指出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与权力、以及与组织中其他部门和岗位的关系,要求明确担任该岗位工作者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技术知识、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条件。因此,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一般可以分为四步:1.岗位的形成。通过对组织目标的分析,明确组织任务,并且通过对任务的分解和综合,形成为完成任务所需的最小的组织单位,即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任务范围、岗位承担者的责职权利以及应具备的素质要求等。所以,设计一个全新的组织结构需要从下而上进行。 2.部门划分。根据各个岗位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的性质以及岗位务间的相互关系,依照一定的原则,可以将各个岗位组合成被称为"部门"的管理单位。组织活动的特点、环境和条件不同,划分部门所依据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对同一组织来说,在不同时期的背景中,划分部门的标准也可能会不断调整。 3.机构设计和组织形式。每个组织都需要一个组织结构,它是在岗位形成和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组织内外能够获取的人力资源,对初步设计的部门和岗位进行调整,并平衡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量,以使组织机构合理。一个组织的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清楚地加以表达,这些组织形式可以按模式进行选择。 4,文件。文件是采用合适的表达方法对机构组织所作的书面表达。主要类型有:组织机构图、岗位责任书、岗位人员分配图和显示岗位和部门在完成总任务方面所占份额的职能图。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 组织所处的环境,采用的技术、制定的战略、发展的规模不同,所需的职务和部门及其相互关系也不同,但任何组织在进行机构和结构的设计时,都需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组织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 系统整体原则 系统整体原则是组织的本质决定的。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外界联系越来越广泛频繁。因此要按系统开放原则,深入研究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对企业的影响,设计出开放型的组织系统,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旅游活动新六要素借鉴

论旅游活动新六要素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摘要: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旅游活动最低层次的需求,最基本的保证,离开六要素无从谈旅游。我国旅游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旅游活动的要素有了变化。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现阶段旅游活动的“新六要素”:资源—旅游活动之源泉,环境—旅游活动之基础,文化—旅游活动之灵魂,科技—旅游活动之动力,闲暇—旅游活动之机遇,金钱—旅游活动之保障,来阐释旅游活动的要素应当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变化的,以及在此新六要素的指导下中国未来旅游业的四大创新体系,旅游发展观念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旅游营销战略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创新。 关键词:旅游活动;新六要素;借鉴与启示 引言 旅游既是人类活动的基本需求,也是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当今旅游正从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求。人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积极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需求。既有着为延续和发展自己生命所必须的物质需求,也有着发展智力、道德、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地提高。 “吃,住,行,游,购,娱”(见图1)是旅游者最低层次的需求。当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时候,随着参与旅游活动人数的增加,旅游者的旅游目的,旅游需求、旅游方式是不断变化的。鉴此,原有的旅游活动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已经远不能适应当前旅游活动的发展需要了,也不能涵盖现代旅游业的主要因素了,因此新 六要素(资源,环境,文化,科技,闲暇,金钱)[1]是旅游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和要求。 图1六要素与新六要素的对比 二、新六要 素产生 的客观环境与主观要求 (一)新六要素产生的客观环境 1.新六要素产生的经济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