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1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全部练习 - 苏教版

必修1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全部练习 - 苏教版

必修1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全部练习 - 苏教版
必修1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全部练习 - 苏教版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扬州中学佘兴庆(225009)

课时1

1.自从下列哪项发现或学说开始,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A.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分子学说B.拉瓦锡确定空气的组成

C.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D.汤姆逊发现电子

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2005年高考上海卷)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石墨制成金刚石B.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C.水变成汽油D.干冰气化

4. 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稳定性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爱因斯坦

C. 玻尔

D. 普朗克

5.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等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的“钙、镁、锌、硒”是指()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铅笔不含铅B.水银不含银C.白金不是金D.火碱不是碱

8.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 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

B.打开盛装浓盐酸瓶盖,浓盐酸逐渐减少

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

D.在1000℃时,甲烷可分解为石墨和氢气

9.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A、B C、D、

10.在原子中,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A.质子数=核电荷数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C.质子数≠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1.许多科学家在化学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其中,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结论的科学家是,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12.在1911年前后,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变速运动的α粒子(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的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质子粒),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能让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Au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法轮功”魔头李洪志在某次“带功”报告会上吹嘘,“一次我拿一根纯铝棒经意念发功后,经高能物理研究所测试,铝棒的成分都发生了变化,变成了铁,还有铜和金的成分……”试用化学的观点从能量和核变化的角度分析其荒谬之处。

14.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15.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二十世纪奥地利和德国物理学家泡利、洪特分别提出了核外电子排布的“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十九世纪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首先研究了分子间作用力。从此化学从“实验经验型”上升到对物质结构的理论探究。这对科学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第一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课时2

1. H、D、T、H+可以用来表示()

A.同一种原子B.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

C.氢元素D.氢的四种核素

2.(2005年高考辽宁文理综合)在下列分子中,电子总数最少的是

A H2S

B O2

C CO

D NO

3. 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叫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N2O4和NO2

B. CH4和NH4+

C. Al3+和OH-

D. NO 和CO

4. 已知元素R 有某种同位素的氯化物RCl X ,该氯化物中R 微粒核内中子数为Y ,核外电子

数为Z ,该同位素的符号为 ( )

A.Z Y R

B.Z Y Z R +

C.X Z Y Z R ++

D.X Z X Y Z R +++

5. (2005年高考辽宁文理综合)关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小

B 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大

C 原子半径比阳离子半径小

D 带正电荷多的阳离子半径比带正电荷少的阳离子半径大

6. (2005年高考上海卷)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 .D 3O +

B .Li +

C .O

D — D .OH —

7. 在恒定温度下,向100克饱和Ba(OH)2溶液中加入1.55克由18O 组成的氧化钡粉未,充

分反应后静置,在溶液下部有白色固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与白色固体的质量均保持不变

B.溶液浓度和PH 值均保持不变,溶液下部是1.73克氢氧化钡固体

C. 溶液中钡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数目均保持不变,18O 存在于溶液和固体中,固体

质量大于1.73克

D.溶液中钡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保持不变,18O 存在于溶液和固体中,

固体质量小于1.73克

8. 钛(Ti )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钛元素的同位素Ti 46

22、Ti 47

22、Ti 4822、Ti 4922、Ti 5022中,

中子数不可能为 ( )

A 30

B 28

C 26

D 24

9. 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荷兰科学家,他们研究了亚原子粒子之间电弱相互作用

的量子结构,为粒子物理理论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数学基础,根据他们的理论可以精确计算夸

克的质量,并在欧洲和美国的加速器上得到实验的证实。涉及该项研究的基础知识,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亚原子粒子泛指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B. 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C. 量子结构是一种连续的固定结构

D. 原子核内的核子之间只存在核力作用 10. 据测,哈雷彗星上碳的两种同位素12C 和13C 的原子个数比为65∶1,而地球上12C 和13C

的原子个数比为89∶1。地球上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1,那么哈雷彗星上碳元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应是 ( )

A. 12.000

B. 12.009

C. 12.015

D. 12.980

11. 一个12C 原子的质量为a kg ,一个12C 16O 2分子的质量为b kg ,若以12C 16O 2中的一个氧

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则12C 16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a b

32- B .a b b

32- C .a b 6b 1- D .a b b 8-

12. 填表。

A B C D

13. 用符号填空: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外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

(1)原子种类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2)元素种类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3)核电荷数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4)相对原子质量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5)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14. 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填编号)

(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2)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3)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15.由钾和氧组成的物质含钾的质量分数是

12678,其阴离子只有过氧根离子(O 22—)和超氧根离子(O 2—)两种。求在此物质中,过氧根离子和超氧根离子的个数比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扬州中学 徐新德(225009)

课时1

1、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

害,臭氧的化学式是O 3,它是一种( )

A. 混合物

B. 氧化物

C. 单质

D. 化合物

2、想一想,NaOH (固)、P 2O 5(固)、无水CaCl 2(固),为什么可归为一类。据此从A ~D

中选出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 )

A .浓硫酸

B .氯化钠

C .碱石灰

D .生石灰

3、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 )

A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是一种单质

4、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氯和氯水

B .酒精溶液和乙醇

C .七水合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

D .干冰和混有冰的水

5、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正确的( )

A .硫酸,纯碱,孔雀石

B .硝酸,烧碱,绿矾

C .冰醋酸,乙醇,醋酸钠

D .盐酸,熟石灰,苛性钠

6、据报道,2003年12月26日,重庆开县发生了天然气矿井“井喷”事件,喷出的气体主

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H2S),氰化氢(HCN)等多种有毒气体,造成290多人中毒死亡。你认为喷出的气体是()

A.一种纯净物

B.全部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全部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7、下列物质中,不能导电的是()

A.氯酸钾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酒精

D、干冰

8、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二氯甲烷(CH2Cl2)就是其中一种。下面是关于二氯甲烷的几种说法: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它是由氯气(分子式为Cl2)和甲烷组成的化合物,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2,④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9、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 B.放入稀硫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10、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

A、能导电

B、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C、密度小

D、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11.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PO43-),则其化学式正确的是()

A.Ca2(OH)(PO4)3

B.C a3(OH)(PO4)3

C.C a4(OH)(PO4)3

D.Ca5(OH)(PO4)3

12.1985年,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60,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的式量为720

B. 它是一种单质

C. 它是一种新型的共价化合物

D. 它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相同

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14.(1)沈括《梦溪笔谈》中提到信州(今江西省)铅山县有一苦泉,将苦泉水煎熬,得到一种蓝色晶体.此晶体常用作游泳池或浴池杀菌消毒剂.试回答:

①此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煎熬苦泉水的铁锅用久了就会在其表面析出一层红色物质,其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在潮湿空气中发生的变化,主要与哪些气体有关,请将其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处(写化学式):

①钢铁生锈_____________;②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_______________;③铜器生锈_______________;④二氧化硫形成酸雨________________。

15.常温下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A的式量大于B的式量),经分析混合气体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和B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由此可确定A为,B为,其理由是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2

1.下列叙述中,你认为科学的是()

A. 某广告语:本饮料纯属天然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B、到城乡结合处燃放鞭炮,可避免污染环境

C、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

C、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有单质

3.近来我国某些城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为氧化反应

B. 均为化学变化

C. 均为物理变化

D. 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4.要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下列哪组物质进行实验()A. Cu、FeCl2溶液、MgCl2溶液 B. Fe、Cu、MgCl2溶液

C. Mg、CuO、FeSO4溶液

D. Fe、CuSO4溶液、MgCl2溶液

5.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再加足量的稀硝酸,仍有沉淀存在的是()

A. K2CO3、CaCl2

B. AgNO3、HCl、

C. NaOH、CuSO4

D. Na2CO3、BaCl2

6.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科学家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用化学方法可

制得高纯度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 + 2C Si + 2CO

②Si + 2Cl2SiCl4③SiCl4 + 2H2Si + 4HCl,其中,反应①和③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在下列溶液中分别放入铁棒,过一会儿再把铁棒取出后(1)能使铁棒质量增加的溶液是();(2)溶液质量不变的是();(3)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 稀硫酸

B. 食盐水

C. 硫酸铜溶液

D. 盐酸

8.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一种碱性氧化物和一种酸性氧化物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硝酸银参加反应生成硝酸铜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成两种沉淀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照“西气东输”计划,2003年底天然气将进入南京。南京35万管道煤气用户3年内全部用上天然气。(1)煤气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3)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目前的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填“增大”或“减小”)____________。

10.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无氟冰箱和空调开始进入市场。因为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微量的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作为冰箱和空调制冷剂的“氟里昂”能破坏臭氧层,将臭氧转变成氧气,而“氟里昂”在这个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则“氟里昂”在该反应中是________________剂。

11.下列两组物质:①CO2、P2O5、CaO、SO2,②Cu、Mg、Zn、Al。每组中有一种物质在某些化学性质或分类上与其他几种物质不同,这两种物质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12、夏天的变色眼镜的玻璃中含有溴化银(AgBr),溴化银见光分解为银和溴(Br2),眼镜自动变暗,光线弱时,溴与银又化合生成溴化银,眼镜变亮,试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见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以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如何制取烧碱?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基本反应类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

14、近闻美国和日本正在研究用Na2SO3吸收法作为治理SO2污染的一种新方法。第一步是用Na2SO3溶液吸收SO2生成NaHSO3;第二步是加热吸收液,使之重新生成Na2SO3,同时得到含高浓度SO2的副产品。试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转化,请回忆初中化学中学习的内容,填写下表: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2

1、下列物质中,与0.3moLH2O含相同氢原子数的物质是( )

A、0.3moLHNO3

B、3.612×1023个HNO3分子

C、0.1moLH3PO4

D、0.2moLCH4

2、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A、Cl2

B、HCl

C、Br2

D、HBr

3、1mol Na转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A、3.01×1023

B、6.02×1023

C、1.204×1023

D、6.02×10—23

4、某盐的混合物中含有0.2mol Na+、0.4mol Mg2+、0.4mol Cl-,则SO42-为()

A、0.1mol

B、0.3mol

C、0.5mol

D、0.15mol

5、在一定质量的碳酸钠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3

C、3:1

D、2:3

6.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80g硝酸铵中含有氮原子数为N A

B、0.lmolN5+离子中所含的电子数为3.4 N A

C、2mol金属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共失去了4N A个电子

D、16 g氧气和16 g臭氧所含的原子数均为N A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g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时,压强为1×104Pa。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压强增至5×104Pa,这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A、3.3×1025

B、3.3×1024

C、7.5×1023

D、7.5×1022

8.现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40g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B18g,C49g,还有D生成。已知D的式量为106。现将22gA和11gB反应,能生成D ()

A、1mol

B、0.5mol

C、0.275mol

D、0.25mol

9、2.16g X2O5中含有0.1mol 氧原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1.6

B、28

C、14

D、31

含分子数______________,所含原子数____________。

12、试回答下列问题:

(1)0.3mol 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_________mol 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2)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的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16克A和2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 C和31.67克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13、科学家正研究在太空建一座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的装置,然后用激光照射添加了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的水,水就能有效地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即

二氧化钛、激光

2H2O============2H2 + O2

某同学看到此化学方程式,即想到以下两点:(1)水在激光和催化剂TiO2的作用下,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2)每36g水可以分解生成4g氢气和32g氧气。你还能想到更多吗?请将你的想法填写到下面的空白中(再任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Na、Mg、Al分别与盐酸反应:

(1)若盐酸足量,等物质的量的Na、Mg、Al产生H2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2)若盐酸足量,等质量的Na、Mg、Al产生H2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溶液增重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盐酸等质量且足量,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则Na、Mg、Al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盐酸浓度相等,体积相等,投入的Na、Mg、Al质量相等,反应后有一种金属剩余,该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

15、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和某些物质(如F2等)发生化学反应。若将1.5mol Xe和7.5mol F2加入一定体积的容器中,于400℃和2633Kpa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mol F2,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为多少?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4

1、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80g SO2

B、16g O2

C、32g H2S

D、3g H2

2、标准状况下,将1g氦气、11g二氧化碳和4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A、8.4L

B、11.2L

C、14.0L

D、16.8L

3、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气体中,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A、14g N2和32g O2

B、34g NH3和4g H2

C、2L CO2和2L H2O

D、11.2L O2和0.5mol O2

4、有下列物质:①0.5mol NH3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时9mL H2O ④

0.2mol H3PO4按所含的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5.等体积的两容器内,一个盛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若容器内温度、压强相同,则两容器内所盛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D、质量

6、448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A、64g

B、64

C、64g/mol

D、32g/mol

7、a mol氢气分子和a mol氦气分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物质的量

C、质子数

D、体积

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N 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25℃,1.01×105Pa,64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D、在标准状况下,11.2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9、由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A.29∶8∶13 B.22∶1∶14 C.13∶8∶13 D.26∶16∶13 10、氢气、氧气、氮气各10g,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1、(1)森林是大自然的清洁器,一亩森林一昼夜可吸收62kg二氧化碳,呼出49kg氧气,即在标准状况下吸收____________L二氧化碳,合_______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呼出__________L的氧气,合____________个氧分子。

(2)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液)+ 3O2(气)= XO2(气)+ 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g/L,则:

①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16,则X、Y两元素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写元素符号)

12.A、B两种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8:9。将两种金属单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组成1.26g混合物。将此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放出1.344L(标准状况)氢气。若这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氢气的体积相等,则A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B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

13、标准状况下,1LO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1LH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它们的分子数分别约是多少?相同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体积相等的不同气体中分子数是否相等?

14、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则此混合气体中CO2和CO 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15、在一密闭气缸中,用一不漏气的滑动活塞隔开,常温时,左边充入1/4体积的N2,右边充入3/4体积的H2和O2的混合气.若右边气体点燃,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活塞停留在气缸正中,则原来混合气中H2和O2的体积比是多少?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5

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

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A.氯化钠B.固体硝酸铵

C.固体氢氧化钠D.生石灰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4.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都能透过半透膜

C.都是透明的澄清液体

D.都呈红褐色

5.下列分散系不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碘溶于酒精配成碘酒B.雾

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里

D.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

6.下列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

A、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烟、云、雾

B、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

C、F eCl3溶液呈现棕黄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 稀溶液,得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溶液里各部分性质不全相同,石灰乳是乳浊液

B.Na2CO3晶体加热后变成无水Na2CO3粉末,这样的过程叫风化;无水CaCl2、MgCl2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能潮解

C.相同温度下,NaCl比KNO3的溶解度大

D.相同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胆矾质量比无水CuSO4多

8.t℃时CuSO4的溶解度为25g,将32g CuSO4白色粉末加入mg水中形成饱和CuSO4溶液并有CuSO4?5H2O晶体析出,则m的取值范围()

A.18 g ≤m≤128 g B.36 g< m <180 g

C.18 g< m <128 g D.36 g≤m ≤180 g

9、用符号回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②浊液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③任何物质在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④任何溶胶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后都能使胶体微粒凝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析出

⑤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物理性质

⑥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微粒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⑧相同条件下,相同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些

10、将某温度下的KNO3溶液200g蒸发掉10g水,恢复到原温度,或向其中加入10gKNO3固体,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试计算:(1)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2)原未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今有36.5g10%的盐酸与4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掉54.4g水后,再冷却至20℃,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求20℃时此反应生成物的溶解度。

12、有一包固体混合物中含有

KNO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

3

其结果如下表:

K N O溶解度表

3

(1)通过计算,可知所用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2)原固体混合物中含

KNO的质量为________g;

3

(3)若要完全溶解此混合物中的

KNO,所必须的最低温度接近上表________℃.

3

第三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扬州中学冯艳(225009)

课时1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A. 过滤B.升华C.结晶D.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 加明矾搅拌

C. 进行多次过滤

D.蒸馏

3.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

..鉴别的是()

A.汽油、酒精、硝基苯(不溶于水的液体,ρ>1g·cm-3)

B.食盐、烧碱、硝酸铵

C.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D.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

4.下列各组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量筒;⑦胶头滴管;⑧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⑦B.②⑥⑦

C.①④⑧D.④⑥⑧

5.下列实验操作:①过滤②分液③萃取④蒸馏⑤分馏。不能用于分离相互混溶的溶液的是()

A.③和④

B. ①和②

C.③、④和⑤

D. ①、②和③6.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7.欲将NaCl中混有的少量碳铵和砂子(SiO2)除去,所进行的必要分离方法是()A.溶解、过滤、萃取B.加热、溶解、过滤

C.升华、萃取、分液D.盐析、渗析、纸上层析

8.今有下列仪器:铁架台、铁圈、三脚架、烧杯、漏斗、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火柴。从缺乏必要的仪器和用品的角度考虑,不能进行的分离操作是()A.过滤B.升华C.萃取D.蒸发

9.为了除去KCl固体中少量Mg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次序是

①加水溶解;②加热蒸发得到晶体;③加入过量BaCl2溶液;④加入过量盐酸;⑤加入过量K2CO3;⑥过滤。()

A.①⑤③⑥④②B.①⑤③④⑥②

C.①③④⑥⑤②D.①③⑤⑥④②

10.某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Ba2+、Ag+、Cu2+,用①Na2CO3溶液,②NaOH溶液,③盐酸三种试剂将它们逐一沉淀并加以分离,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

A.②③①B.③②①C.①②③D.③①②

1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A.苯和四氯化碳 B.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C.酒精和汽油 D.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12.下列分离提纯物质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B.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淀粉中的氯离子

C.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

D.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铵中混有的碘

13.欲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2+、Mg2+、SO42—,下列加入试剂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A. Ba(NO3)2、KOH、K2CO3、HNO3

B. K2CO3、Ba(NO3)2、KOH、HNO3

C. KOH、K2CO3、Ba(NO3)2、HNO3

D. Ba(NO3)2、K2CO3、KOH、HNO3

14.提供如下试剂:烧碱、铜片、大理石、蒸馏水,欲进行以下物质的制取或实验,从欠缺试剂的角度看,无法进行的是()

A.制取纯碱B.制取氧化铜

C.测定烧碱的物质的量浓度D.制取氢气

15.下面所列的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几种常见的玻璃仪器:

①温度计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烧杯⑤圆底烧瓶⑥量筒⑦玻璃棒

(1)一般应在常温下使用的仪器是(填写编号);可作反应容器并可加热的是(填写编号)

(2)下列两个实验中都要用到玻璃棒,但其作用可能不完全相同

A.在“用无水碳酸钠配制100mL0.12mol/L的碳酸钠溶液”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填写编号)

B.在“用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水等试剂除去粗盐中的Mg2+、Ca2+、SO42-等杂质离子以获得纯净的食盐”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可能是:(填写编号)。①搅拌②引流③蘸取溶液16.表中所列欲进行分离的混合物,在甲组中选出所用的试剂、乙组中选出所用的主要方法,将其序号填入表中相应栏中。

甲组:①水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汽油④食盐⑤正丁醇(一种有机溶剂)

乙组:A.结晶B.蒸馏C.萃取D.分液E.盐析F.渗析G.纸上层析

第三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课时2

1.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通常用来洗涤铂丝的是()

A.硫酸B.烧碱溶液C.稀盐酸D.蒸馏水

2.可用来鉴别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溶胶的简便方法是()

A.过滤B.渗析C.电泳D.丁达尔效应

3.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B.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4.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不能确定该物质中是否含钾元素D.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5.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可用澄清石灰水来区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B.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酒精中是否含少量水

C.通过灼热的CuO,能使固体由黑变红的气体一定是H2

D.用pH试纸来鉴别盐酸和醋酸

6.能把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瓶无色溶液加以区别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时可以加热)()

A.BaCl2B.NaOH C.Ba(OH)2D.AgNO3 7.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

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9.某气体可能含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CuSO4(变蓝),判断该气体中一定有()

A.HCl、CO2、H2B.CO、H2、H2O C.CO、H2、NH3D.HCl、CO、H2O

10.若从H 2SO 4、Na 2SO 4、Na 2CO 3、NaCl 、NaOH 、Cu(NO 3)2、HNO 3 7种溶液中取出其中的2种,进行混合及有关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已记录在下表中。试据各步实验及其现象先

进行分步推断(即实验进行到该步所能作出的某物质肯定存在、否定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判

断),再综合推断所取出的2种溶液的可能组合。

混合溶液的可能组合(写出溶质的化学式,有几组写几组,不一定填满,):

① 和 ;② 和 ;③ 和 ;

④ 和 ;⑤ 和 ;⑥ 和 ;

11.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实验室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Na 2SO 4和NH 4Cl 进行鉴别,

经讨论可行的实验方案有多种。请你设计四种实验方案加以鉴别。简要写出操作过程、现象

12某同学设计用物质的量比为1:1的硝酸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水制取硝酸钾晶

(1(2)分离出晶体的②和④的操作是 (填“蒸发”操作)。硝酸钾晶体是 (填“A ”或“C ”)。

(3)粗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离子是 ;检验的方法

是 。

(4)欲将粗产品提纯,可采取的方法是 。

第三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课时3

1.下列仪器中,通常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

A. 容量瓶

B. 烧杯

C. 锥形瓶

D. 量筒

2.容量瓶上需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或碱式中的( )

A .①③⑤

B .③⑤⑥

C .①②④

D .②④⑥

3.在40g 密度为dg/cm 3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1.4gFe 3+离子,则此溶液中Fe 3+的物质的量

浓度为( )

A .83

d B .1615

d C .165

d D .85

d

4.已知某饱和溶液的以下条件:①溶液的质量 ②溶剂的质量 ③溶液的体积 ④溶质的

摩尔质量 ⑤溶质的溶解度 ⑥溶液的密度。其中不能用来计算该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

组合是 ( )

A .④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④⑤

5.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 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O 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 .溶液中的Na +总数不变

B .单位体积内的OH -数目不变

C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D .溶液的质量不变

6.用已准确称量过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ol/L 的NaCl 溶液0.5L ,需要用的仪器是( )

①坩埚②分液漏斗③容量瓶④烧杯⑤胶头滴管⑥烧瓶⑦玻璃棒⑧托盘天平⑨药匙

A .③④⑤⑦⑨

B .①②⑤⑥⑧

C .③④⑤⑦

D .③④⑤⑥

7.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Cl 、MgCl 2、AlCl 3三种溶液。现欲完全沉淀其中的Cl —,消耗相同

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 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1:1:1

B .6:3:2

C .3:2:1

D .9:3:1

8.某溶液中仅含有Na +、Mg 2+、SO 42-、Cl —四种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比为Na +∶Mg 2+∶

Cl —=3∶5∶5,若Na +的浓度为3mol/L ,则SO 42-的浓度为( )

A .2mol/L

B .3 mol/L

C .4 mol/L

D .8 mol/L

9.与100mL0.1mol/L (NH 4)2SO 4溶液中NH 4+离子浓度相同的是( )

A..10mL 1mol/L (NH 4)2SO 4溶液 B .50mL 0.2mol/L NH 4Cl 溶液

C .10mL0.1mol/L (NH 4)2SO 4溶液

D .200mL 0.1mol/L NH 4NO 3溶液

10.将钠、镁、铝各0.3mol 分别放入100mL 1 mol/L 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

积比是( )

A .1:2:3

B .6:3:2

C .3:1:1

D .1:1:1

11.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 -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

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7.68g 硫酸铜,加入 500mL 水

B ..称取12.0g 胆矾配成500mL 溶液

C ..称取8.0g 硫酸铜,加入500mL 水

D .称取12.5g 胆矾配成500mL 溶液

12.用0.2mol/L 某金属阳离子R n+的盐溶液40mL ,恰好将20mL0.4mol/L 的硫酸盐中的硫酸

根完全沉淀,则n 值为( )

A .1

B .2

C .3

D .4

13.配制1L1mol/LNaOH 溶液,需进行下列操作:①在干燥洁净的滤纸上准确称量40g 固

体氢氧化钠,并转入洗净的烧杯中;②往烧杯中加入300mL 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完

全溶解;③立即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1000mL 容量瓶中;④倒完烧杯中的溶液后,

接着将容量瓶振荡混匀,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1cm~2cm 处;⑤用胶头滴管加蒸馏

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线相切;⑥塞紧瓶塞,振荡摇匀,静置,此时凹液面低于刻线,

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⑤

14.4gNaOH固体溶解后配制成1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取出10mL该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将取出的10mL加水稀释至100mL,其物质的量浓度变为。

15.纯Na2CO3mg与2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则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若上述Na2CO3不纯,杂质可能是K2CO3、NaCl和NaOH中某一种,当用上述盐酸反应时,所用盐酸体积大于20mL,则其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16.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2SO4来配制500 mL0.2 mol/L的稀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烧瓶③烧杯④胶头滴管⑤量筒⑥容量瓶⑦托盘天平⑧药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O4时用不到的有(填代号)。

(2)经计算,需浓H2SO4的体积为。现有①10 mL ②50 mL ③100 mL三种规格的量筒,应选用的量筒是(填代号)。

(3)将浓H2SO4加适量蒸馏水稀释,冷却片刻,随后全部转移到mL的容量瓶中,转移时应用玻璃棒。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缓缓地把蒸馏水直接注入容量瓶直到液面接近刻度处。改用加蒸馏水到瓶颈刻度的地方,使溶液的。振荡、摇匀后,装瓶、贴签。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

错误的是,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填代号)。

①洗涤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浓H2SO4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稀释浓H2SO4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⑦定容时,俯视标线

17.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化学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容器的体积。把35.1gNaCl放入500mL 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待NaCl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全部转移到容器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完全充满容器。从中取出溶液100mL,该溶液恰好与20mL 0.100mol/L AgNO3溶液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容器的体积。

第三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课时4

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的是()

A.将40g NaOH溶解于1L水中配成的NaOH溶液

B.常温常压下将22.4L 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1L的盐酸溶液

C.将1L 10mol/L的浓盐酸与水混合配成10L溶液

D.从1000mL 1mol/L NaCl溶液中取出100mL的溶液

2.不外加任何试剂,鉴别下列5种物质的先后顺序是()

①NaOH溶液②MgSO4溶液③BaCl2溶液④KNO3溶液⑤FeCl3溶液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④①C.⑤①②③④D.⑤③②①④3.配制250mL 0.5mol/L NaOH溶液,下列仪器中: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漏斗⑥500mL容量瓶⑦药匙⑧250mL容量瓶⑨胶头滴管⑩坩埚,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A.①③④⑥⑨⑩B.①④⑦⑧⑨⑩C.①③④⑦⑧⑨D.①②④⑤⑧⑨4.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SO42-无关,进行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观察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D.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5.要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氯化氢和水蒸气,操作步骤最简便的是下列的()①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②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③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通过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⑤通过装有P2O5的玻璃管⑥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A.②③①B.②③⑤C.③⑤D.⑥

6.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氯酸钾中含钾、氯、氧三种元素?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及现象。

7.某水样中要检验出H+、SO42-、Cl-离子,三位学生进行了如下不同的实验: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先滴加石蕊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先加先加入足量Ba(NO3)2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NaHCO3粉末。

(1)评价二位同学实验的合理性。甲_______ 乙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如不合理,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合理,此空不填)

(2)丙同学认为以下做法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但要控制试剂的用量:取少量溶液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再加入Ba(OH)2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请说明丙同学如何控制试剂量。

8.某校的探究小组同学想研究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的受热分解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设计了以下的对比实验和操作步骤:

①任取两份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在其中一份中加入经精确称量的n g氧化铜粉末。

②将两份氯酸钾同时在相同的条件下加热,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放出气体的快慢。

③停止加热、冷却,将原先混有氧化铜的反应后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小心过滤,将滤出固

体物质洗涤并干燥。

④观察滤出固体物质的状态、颜色。

⑤将滤出固体物质和炭粉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并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中,并观察实验现象。

(1)从以上有关实验步骤的叙述中可发现操作方案还存在一些缺陷,请指出并加以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换用另一种方法来代替上述第⑤步的操作,请从下图中选择仪器中连接成一套实验装置,这套实验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按气流方向从左往右)。最末端相连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工业产品碳酸钠中,常混有氯化钠,测定碳酸钠质量分数的仪器装置图如下:

供选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饱和石灰水、蒸馏水、浓硫酸、稀硫酸、浓盐酸、稀盐酸、硝酸、碱石灰、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铜、试样(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

请回答:?各有关仪器中使用的药品是:

A. B. C. D. E.

?实验步骤(到得到实验数据为止):

①称量:称试样质量及装有干燥剂的球形干燥管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②如图连接除E外的装置;

③;

④有关仪器中装上药品待用;

⑤;

⑥关闭甲弹簧夹,;

⑦;

⑧称量干燥管质量并记录数据。

专题1 专题练习

扬州中学徐新德(225009)

1、2004年2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91年他准确测得I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18,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这是相对原子质量表中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值。则下列关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15

In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

49

In原子核内有49个中子

B、115

49

C、115

In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其质量数,为115

49

D、115

In是In元素的一种核素

49

3、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A、Na+和Li+

B、CO和CO2

C、H2O 和Al3+

D、NO和CO

4、通过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解答题专题训练 (17)-200807(解析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解答题专题训练 (17) 1.设A=[?1,1],B=[?2,2],函数f(x)=2x2+mx?1. (1)设不等式f(x)≤0的解集为C,当C?(A∩B)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若对任意x∈R,都有f(1?x)=f(1+x)成立,试求x∈B时,函数f(x)的值域; (3)设g(x)=2|x?a|?x2?mx(a∈R),求f(x)+g(x)的最小值. 2.已知数列{a n}满足:a1=1 2,a n+1=n+1 2n a n.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n}前n项和S n; (3)若集合A={n|2?S n?n+2 n2+n λ}中含有4个元素,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3.设n≥3,n∈N?,在集合{1,2,???,n}的所有元素个数为2的子集中,把每个子集的较大 元素相加,和记为a,较小元素之和记为b. (1)当n=3时,求a,b的值; (2)求证:对任意的n≥3,n∈N?,b a 为定值.

4.定义函数f a(x)=4x?(a+1)·2x+a,其中x为自变量,a为常数. (Ⅰ)若函数f a(x)在区间[0,2]上的最小值为?1,求a的值; (Ⅱ)集合A={x|f3(x)≥f a(0)},B={x|f a(x)+f a(2?x)=f2(2)},且(?R A)?B≠?,求a的取值范围. 5.已知数列{x n}:x1,x2,x3,…,x n,…,对于任意正整数m,n(n≠m,m>1),记满足不等式: x n?x m≥t(n?m)的t构成的集合为T(m). (1)若给定m=2,数列{x n}满足x n=n2,试求出集合T(2); (2)如果T(m)(m∈N?,m>1)均为相同的单元素集合,求证:数列{x n}为等差数列; (3)如果T(m)(m∈N?,m>1)为单元素集合,那么数列{x n}还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等差数列, 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是等差数列,请说明理由. 6.设p:“?x∈R,sinx≤a+2”;q:“f(x)=x2?x?a在区间[?1,1]上有零点”. (1)若p为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若p∨q为真命题,且p∧q为假命题,求实数a的 取值范围. 7.已知函数f(x)=x2?2ax+a+2, (1)若f(x)≤0的解集A?{x|0≤x≤3},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g(x)=f(x)+|x2?1|在区间(0,3)内有两个零点x1,x2(x1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测试题

集 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元素的全体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 A.学校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 B.校园中长的高大的树木 年所有的欧盟国家 D.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 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0{=? B. }0{?? C. }0{?? D. }0{∈? 6、设集合A ={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 ={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 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 ∩B ? ∪B ?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 又,,B b A a ∈∈则有 ( ) A.(a+b )∈ A B. (a+b) ∈B C.(a+b) ∈ C D. (a+b) ∈ A 、B 、C 任一个 8.集合A ={1,2,x },集合B ={2,4,5},若B A ={1,2,3,4,5},则x =( ) A. 1 B. 3 C. 4 D. 5 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8 B. 7 C. 6 D. 5 M N D N M C M N B M N A

化学必修一专题1综合训练(附答案)

化学必修一专题1综合训练(附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b31378235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专题1综合训练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氢气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某氢氧燃料电池轿车,每行驶100 km仅耗氢气1 kg左 右,同时消耗氧气约为() A.100 mol B.250 mol C.500 mol D.1 000 mol 解析:n(H2)==500mol,由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可知,同时可消耗O2250mol。 答案:B 2.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 A个N2分子与N A个CO分子的质量比为1∶1 B.水的摩尔质量等于N A个水分子的相对质量之和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D.1 mol·L-1 NaCl溶液含有N A个Na+ 答案:A 3.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解析:I2易升华,A正确;干燥管干燥气体应“大口进,小口出”,B不正确;浓硫酸稀释不能直 接在容量瓶中进行,C不正确;溴、CCl4能互溶,不可用分液法分离,D不正确。 答案:A 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OH溶液 B.O2 C.Na2CO3 D.乙醇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及金属氧化 物都属于电解质,只有C符合要求。 答案:C

5.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所用的铂丝,每次用完后都要() A.用水多洗几次 B.先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 C.用稀盐酸洗,再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什么颜色为止 D.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铂丝发红为止 解析:做焰色反应实验所用的铂丝,用完后先用稀盐酸洗,因为蘸取盐酸后灼烧,可生成金属氯化物,金属氯化物在高温时可挥发,从而除去金属离子。 答案:C 6.从物质类别的通性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单质可以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B.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反应 C.非金属单质一定能与酸反应 D.碱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 解析:根据相关类别物质的通性可以较容易做出判断。其中金属单质可以分别与非金属单质、酸、盐反应;酸性氧化物可以分别与水、碱、碱性氧化物反应;非金属单质可以分别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反应(与酸反应不是其通性);碱性氧化物可以分别与水、酸、酸性氧化物反应。 答案:C 7.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K2CO32K++C B.Ca(OH)2Ca2++2OH- C.H2SO42H++S D.KClO3K++Cl5++3O2- 解析:K2CO3和KClO3是盐,它们电离后的产物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二者对应的酸根阴离子分别是C和Cl;Ca(OH)2和H2SO4分别是碱和酸,A、B、C项均符合电解质的电离原理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均正确;D项,Cl是一个整体,在水中不能进一步电离成Cl5+和O2-,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 答案:D 8.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SO4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NaCl中CaCl2、MgCl2等杂质

【人教A版】2017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强化训练(二)

专题强化训练(二) 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已知函数f(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2)0的定义域是( ) A.[1,+∞) B.(1,+∞) C.(1,2)∪(2,+∞) D.(-∞,2)∪(2,+∞) 【解析】选C.要使函数有意义,需要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x>1且x≠2. 2.设集合A={-1,3,5},若f:x→2x-1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则集合B可以是 ( ) A.{0,2,3} B.{1,2,3} C.{-3,5} D.{-3,5,9} 【解析】选D.注意到题目中的对应法则,将A中的元素-1代入得-3,3代入得5,5代入得9. 3.若函数f(x)满足f(3x+2)=9x+8,则f(x)的解析式是( ) A.f(x)=9x+8 B.f(x)=3x+2 C.f(x)=-3x-4 D.f(x)=3x+2或f(x)=-3x-4 【解析】选B.f(3x+2)=9x+8=3(3x+2)+2,所以f(t)=3t+2,即f(x)=3x+2. 4.设函数f(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f(α)=4,则实数α=( ) A.-4或-2 B.-4或2

C.-2或4 D.-2或2 【解析】选B.当α≤0时,f(α)=-α=4,得α=-4; 当α>0时,f(α)=α2=4,得α=2.所以α=-4或2. 5.若函数f(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奇函数,则a= ( ) A.1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析】选D.因为f(-x)=-f(x),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2a-1)x=0,所以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2015·石家庄高一检测)函数y=f(x)与y=g(x)的图象如图,则函数y=f(x)·g(x)的图象可能是( ) 【解析】选A.由于函数y=f(x)·g(x)的定义域是函数y=f(x)与y=g(x)的定义域的交集(-∞,0)∪(0,+∞),所以函数图象在x=0处是断开的,故可以排除C,D;由于当x为很小的正数时,f(x)>0且g(x)<0,故f(x)·g(x)<0,可排除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7.给出下列四个函数:①y=x+1;②y=2x+1;③y=x2-1;④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这四个函数中其定义域和值域完全相同的是.(填序号)

物理必修一-专题训练《力学专题》经典例题大全

力物体平衡 基础知识要点提示: 1.同一性质的力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性质的力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 2.重力的方向总是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不同地方水平面不同,其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也就不同。 3.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4.并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弹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形变。 弹力有无判断方法:(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判断;(2)利用假设法,然后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1)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还可以表示成ΔF=kΔx,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2)“硬”弹簧,是指弹簧的k值较大。(同样的力F作用下形变量Δx较小) (3)几种典型物体模型的弹力特点如下表。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 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一夹角,及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有实际意义的分解方法是安利的实际效果进行的,而正交分解法则是根据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将一般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在分析受力时,为了避免漏力或添力,一般先分析场力,后分析接触力。 弄清力的分解的不唯一性及力的分解的唯一性条件。 将一个已知力F进行分解,其解是不唯一的。要得到唯一的解,必须另外考虑唯一性条件。常见的唯一性条件有: 1.已知两个不平行分力的方向,可以唯一的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对力F进行分解, 其解是唯一的。 2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唯一的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对力F进行分解,其解是唯一的。 力的分解有两解的条件: 1.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由图9可知: 当F2=Fsinθ时,分解是唯一的。 当FsinθF时,分解是唯一的。 2.已知两个不平行分力的大小。如图10所示,分别以 F的始端、末端为圆心,以F 1、F2为半径作圆,两圆有两个交点,所以F分解为F1、F2有两种情况。存在极值的几种情况。 (1)已知合力F和一个分力F 1的方向,另一个分力F2存在最小值。 (2)已知合力F的方向和一个分力F1,另一个分力F2存在最小值。 例2、如图11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力F作用于物体 O点,现要使合力沿着OO,方向,那 么,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这个力的最小值是: A、Fcosθ, B、F sinθ, c.F tanθ,D、F cotθ图9 图10 图11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作业与测评(含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一)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强化训练(一) 集合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2015·大同高一检测)设全集U={1,2,3,4,5},集合A={1,2},B={2,3},则A∩ U B e= ( ) A.{4,5} B.{2,3} C.{1} D.{2} 【解析】选C. U B e={1,4,5},所以A∩U B e={1,2}∩{1,4,5}={1}. 2.设A={y|y=-1+x-2x2},若m∈A,则必有( ) A.m∈{正有理数} B.m∈{负有理数} C.m∈{正实数} D.m∈{负实数} 【解析】选D.y=-1+x-2x2=-2(x?1 4) 2 -7 8 ≤-7 8 ,所以若m∈A,则m<0,所以m∈{负实 数}. 3.若集合A={x|-2

C.{x|2≤x<3} D.{x|2≤x≤3} 【解析】选A.由交集的运算得,P∩Q={x|2≤x<4}∩{x|x≥3}={x|3≤x<4},故选A. 5.如图所示,U是全集,A,B是U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A∩B B.A∪B C.B∩( U A e) D.A∩(U B e) 【解析】选C.由Venn图可知阴影部分为B∩( U A e). 【补偿训练】设S为全集,A,B是S的子集,则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 ) ①若A∩B=?,则( S A e)∪(S B e)=S; ②若A∪B=S,则( S A e)∩(S B e)=?; ③若A∪B=?,则A=B. A.0 B.1 C.2 D.3 【解析】选A.①( S A e)∪(S B e)=Se(A∩B)=S,正确. ②若A∪B=S,则( S A e)∩(S B e)=Se(A∪B)=?,正确. ③若A∪B=?,则A=B=?,正确. 6.(2015·洛阳高一检测)集合A={1,2,3,4,5},B={1,2,3},C={z|z=xy,x∈A且y ∈B},则集合C中的元素个数为( ) A.3 B.11 C.8 D.12 【解析】选B.由题意得,A={1,2,3,4,5},B={1,2,3},C={z|z=xy,x∈A且y∈B},

高中数学专题必修一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高中数学专必修一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素养清单?基础知识】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 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4) 五个特定的集合及其关系图: 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N 表示自然数集,Z 表示整数集, 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 (2) 真子集: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但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A ,则称A 是 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 A B ? ??? ?? A ? B , A ≠ B . 既要说明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 ,也要说明B 中存在一 个元素不属于A . (3) 集合相等:如果A ?B ,并且B ?A ,则A =B .

两集合相等:A =B ???? ?? A ? B , A ? B .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符合 B 中元素的特性,B 中 任意一个元素也符合A 中元素的特性. (4)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 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 ?∈{?},??{?},0??,0?{?},0∈{0},??{0}. 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且x ∈B }. (2) 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或x ∈B }. (3) 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A ,即?U A ={x |x ∈U ,且x ?A }. 求集合A 的补集的前提是“A 是全集U 的子集”,集合A 其实是给定的条件.从全集U 中取出集合A 的全部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U A . 【素养清单?常用结论】 (1) 子集的性质:A ?A ,??A ,A ∩B ?A ,A ∩B ?B . (2) 交集的性质:A ∩A =A ,A ∩?=?,A ∩B =B ∩A . (3) 并集的性质:A ∪B =B ∪A ,A ∪B ?A ,A ∪B ?B ,A ∪A =A ,A ∪?=?∪ A =A .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语法填空》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语法填空》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______ I first met Jennifer. 2.I often think of the time ______ I was in college. 3.This is the town ______ Shakespeare was born. 4.He didn’t tell me the reason ______ he was so upset. 5.He gets into a situation ______ it is hard to decide what is right or wrong. 6.Keep the books in a place ______ you can find them easily. 7.This is the reason ______ the volunteer was determined to help others. 8.This place ______ I have lived for five years will have a big change. 9.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__ we shared joys and sorrows. 10.Unfortunately, they have reached the point ______ they have to separate. 11.The little girl was so ____(frighten) that she cried loudly. (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2.Jenny told me her father was ill and she was __________ (anxiety). (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3.Now I ____________(formal) tell you that you have been accepted by our company and you can be on duty tomorrow. (用单词的适当形式完成句子) 14.Eliza remembers everything exactly as if it__________(happen)yesterday. (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5.This is _________ my father has taught me—to always face difficulties and hope for the best. 16.Many people are pushing for the use of _______________(可替换的)energy sources for fear that natural resources will run out some day. 17.After a long time, they finally arrived at the d________________. 18.I was still sleeping when the fire broke out, and then it s_______________ quickly. 19.The people of our various nationalities enjoy the absolute _________________ (equal) before the law. 20.Passengers are permitted ________________ (carry) only one piece of hand luggage onto the plane. 21.The bus got ________________ (stick) in the snow and we had to walk the rest of the way. 22.Ted never dreamt of there _________________(be) a chance for him to be sent abroad soon. 23.After covering fifty miles or so, his legs gave ________________ and he had to take a rest.

高一必修一数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专题训练打印版

高一必修一数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专题训练打 印版

函数定义域、值域专题教案与练 习 一、函数的定义域 1.函数定义域的求解方法 求函数的定义域主要是通过解不等式(组)或方程来获得.一般地,我们约定:如果不加说明,所谓函数的定义域就是自变量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1)若)(x f 是整式,则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若)(x f 是分式,则定义域为使分母不为零的全体实数.?? (3)若)(x f 是偶次根式,则定义域为使被开方式为非负的全体实数. (4)若)(x f 为对数式,则定义域为真数大于零的全体实数。 (5)若)(x f 为复合函数,则定义域由复合的各基本的定义域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确定.如:)(x f 的定义域为],[b a ,则复合函数)]([x g f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b x g a ≤≤)(解出. (5)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由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 2.求函数定义域的常见问题: (1)若已知函数解析式比较复杂,求定义域时通常根据各种条件列不等式组求解; (2)由)(x f y =的定义域,求复合函数)]([x g f 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中间变量)(x g u =的值域,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问题; (3)对含有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时注意对字母参数的一切允许值分类讨论; (4)若是实际问题除应考虑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二、求函数的值域常用方法 (1)观察法:通过对函数解析式的简单变形,利用熟知的基本函数值域求解; (2)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3)换元法:通过对函数解析式进行适当换元,可以将复杂的函数化归为几个简单的函数,从而利用基本函数的取值范围求函数的值域。 三、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1.指数函数:)1,0()(≠>=a a a x f x ,定义域:R x ∈;值域:),0()(+∞∈x f ; 2.对数函数:)1,0(log )(≠>=a a x x f a ,定义域:),0(+∞∈x ;值域:R x f ∈)( 3.幂函数:α x x f =)(()R ∈α,其定义域、值域随α的取值而不同,但在),0(+∞∈x 都有意义。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练习题

新课标数学必修1集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计5×12=60分) 1.下列集合中,结果是空集的为() (A)(B) (C)(D) 2.设集合,,则() (A)(B) (C)(D) 3.下列表示①②③④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4.满足的集合的个数为() (A)6 (B) 7 (C) 8 (D)9 5.若集合、、,满足,,则与之间的关系为() (A)(B)(C)(D) 6.下列集合中,表示方程组的解集的是() (A)(B)(C)(D) 7.设,,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8.已知全集合,,,那么 是() (A)(B)(C)(D) 9.已知集合,则等于() (A)(B) (C)(D) 10.已知集合,,那么() (A)(B)(C)(D) 11.如图所示,,,是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B) (C)(D) 12.设全集,若,,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且(B)且 (C)且(D)且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计4×4=16分) 13.已知集合,,则集合 14.用描述法表示平面内不在第一与第三象限的点的集合为 15.设全集,,,则的值为 16.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值为 三、解答题(共计74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若,求实数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合,, ,求,,,

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集合与集合,且 ,求 ,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 ,且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 ,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集合 , ,若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3.已知集合}31{≤≤-=x x A ,},{2A x y x y B ∈==,},2{A x a x y y C ∈+==,若满足 B C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高一数学《函数》专题训练材料(含答案)

高一数学《函数》专题训练材料(学生版) 一、函数概念相关 1、解析式相关 ①若函数f (x )=2 1x 2 -x+a 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1,b ](b >1),求a 、b 的值. ②给出下列两个条件:(1)f( x +1)=x+2x ;(2)f(x)为二次函数且f(0)=3,f(x+2)-f(x)=4x+2.试分 别求出f(x)的解析式. ③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f (x+1)-2f (x-1)=2x+17,求f (x ); 已知f (x )满足2f (x )+f ( x 1 )=3x ,求f (x ). 2、定义域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14)(2 --= x x f ②2 14 3)(2-+--= x x x x f ③= )(x f x 11111++ ④x x x x f -+= 0)1()( ⑤3 7 3132+++-= x x y 2、值域 ① 求13+--=x x y 的值域 ②求函数x x y -+=142的值域 ③求函数6 6 522-++-=x x x x y 的值域 3、复合函数 ①已知函数分别由下表给出,则满足f(g(x))>g(f(x))的x 值是

x 1 2 3 g(x) 3 2 1 f(x) 1 3 1 ②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23,21(-∈x ,求)0)(()()(>+= a a x f ax f x g 的定义域。 ②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1,1],求函数)41(+=x f y )4 1(-?x f 的定义域 ③已知函数 2)3()2(2-+--=-a x a ax x f (a 为负整数)的图象经过点R m m ∈-),0,2(,设 )()()()],([)(x f x pg x F x f f x g +==.问是否存在实数)0(

≤--0 ,0,1221 x x x x 若f(x 0)>1,求x 0的取值范围。 ②已知函数f(x)=?? ???+∞∈∈-∈+),4(,11]4,2(,13] 2,0[,12x x x x x ,求函数f(x)的值域。 ③设f(x)为定义域在R 上的偶函数,当x ≤-1时,f(x)的图象是过点(-2,0),斜率为1的射线。又在的 图象中有一部分是过顶点在(0,2),且过点(-1,1)的一段抛物线,试写出函数f(x)解析式,并作出其图象。 二、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 ①已知f (x )=-x -x 3,x ∈[a ,b ],且f (a )·f (b )<0,则f (x )=0在[a ,b ]内( ) ②函数f (x )=ax -1 x +3在(-∞,-3)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③已知函数f (x )=? ???? x 2 +4x ,x ≥0, 4x -x 2 ,x <0.若f (2-a 2)>f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2,+∞) B .(-1,2) C .(-2,1) D .(-∞,-2)∪(1,+∞) ④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y )=f (x )+f (y ),当x <0时,f (x )>0,则函数f (x )在[a ,b ]上有( )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慧诚教育2017年秋季高中数学讲义 必修一第一章复习 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________________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________构成的集合(或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2.元素 构成集合的____________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知识点二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________集合A,记作a________A. 2.不属于 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________集合A,记作a________A. 知识点三集合的特性及分类 1.集合元素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________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________元素的集合. 3.常用数集及符号表示 名称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整数集实数集 符号N N*或N+Z Q R 知识点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知识点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子集与真子集 定义符号语言图形语言(Venn图) 子集如果集合A中的________元素 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 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 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________(或 ________) 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 ________,且________,我们 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________(或 ________) 2.子集的性质 (1)规定:空集是____________的子集,也就是说,对任意集合A,都有________. (2)任何一个集合A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________. (3)如果A?B,B?C,则________. (4)如果A?B,B?C,则________. 3.集合相等 定义符号语言图形图言(Venn图) 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A?B),且 ________________,此时, 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 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 合B相等 A=B 4.集合相等的性质 如果A?B,B?A,则A=B;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必修一受力分析专题训练

受力分析专题训练 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质量为m,斜面 倾角为试分析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 解析:由于m、F三者的大小关系不确定,所以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有以下三种可能: ⑴若F = mg sin B,无运动趋势,静摩擦力 f = 0; ⑵若F v mg sin 0,有向下运动趋,静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且有 F + f = mg sin B ⑶若 F > mg sin 0,有向上运动趋,静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且有F = mg sin 0+ f 强化练习题 1.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向前运动.当拉力增大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也随之变大,则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将()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D.无法确定 2 .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 F拉B, 精品文档 一?分析弹力的实例与练习 1下列各图的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面, A均保持静止状态?画出各图中A球所受的弹力. 2?如下图,斜面和球均光滑, 画出球受的弹力 3.画出下列各图中A和B球所受的弹力 ?摩擦力分类实例解析 A 而B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 A . 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 F . B . 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C . 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D . 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例.用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时受到一个向左的5N的水平拉力作用,若物体和水平面间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 A . 10N ,水平向左 B.5N ,水平向右 C.15N ,水平向左 D. 5N ,水平向左 4. 关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总有摩擦力的作用 B .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总有摩擦力的作用 C .只有相互压紧和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D .只有相互压紧和发生相对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不光滑的物体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5. 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D.物体受到的外力发生变化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也一定改变 ( ) B .物体越重时,动摩擦因数越大 C .动摩擦因数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关,物体运动越快时动摩擦因数越大 D ?动摩擦因数是由制成物体的材料决定的,与物体间的压力和其运动状态无关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重成正比 B ?由公式 尸F/N 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 C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B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弹力成正比 9. 以下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 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D.滑动摩擦力是成对产生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 ,它们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 用 10. 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B .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C .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必互相垂直 D .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 11. 下列现象中存在静摩擦力的是 ( ) A .用手拿着瓶子,瓶子保持竖直,手与瓶子之间 B .皮带运输机,当皮带上放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时,物体与皮带间 C .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推力作用的物块保持静止状态时,物块与地面间 D .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推力作用的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块与地面间 12. 关于摩擦力的正确说法是( ) A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永远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13. 如图所 示,重力G=20N 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 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 到大小为10N 的,方向向右的水平力 F 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 C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D .摩擦力永远不能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A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正压力方向垂直 B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C .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接触面垂直; 6.关于动摩擦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物体间动摩擦因数都相同 D .摩擦力总是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 用。 D .运动的物体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 B .摩擦力永远是物体的阻力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专项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专项练习 1、函数定义:设A 、B 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称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值域.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A 、对应关系f 和值域。 2、函数相同的判别: ①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②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3、区间及其写法: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a}=;{x|x ≤b}=;{x|x或()f x =(3)f 2(1)f a -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计5×12=60分) 1.下列集合中,结果是空集的为() (A)(B) (C)(D) 2.设集合,,则() (A)(B) (C)(D) 3.下列表示①②③④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4.满足的集合的个数为() (A)6 (B) 7 (C) 8 (D)9 5.若集合、、,满足,,则与之间的关系为() (A)(B)(C)(D) 6.下列集合中,表示方程组的解集的是() (A)(B)(C)(D) 7.设,,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8.已知全集合,,,那么 是() (A)(B)(C)(D) 9.已知集合,则等于() (A)(B) (C)(D) 10.已知集合,,那么() (A)(B)(C)(D) 11.如图所示,,,是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B)

(C)(D) 12.设全集,若,,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且(B)且 (C)且(D)且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计4×4=16分) 13.已知集合,,则集合 14.用描述法表示平面内不在第一与第三象限的点的集合为 15.设全集,,,则的值为 16.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值为三、解答题(共计74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若,求实数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合,, ,求,,, 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集合 与集合,且,求,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集合, ,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1练习.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专题1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一定是22.4L B .标准状况下,22.4L 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约为231002.6?个 C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的物质都是1mol D .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是22.4L 2.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 气体,另一个盛有H 2和Cl 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 ) A .原子数 B .密度 C .质量 D .质子数 3.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一高速运动的氦核射击,结果发现大多数氦核通过了金箔,极少数发生了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结合排列 B 、相当于金原子而言,金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C 、金原子带正电性 D 、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 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ag 某气体含分子数为P ,则bg 该气体在标 准状况下的体积V (L )是(D ) A .A bN 22.4ap B .A pN 22.4ab C .A A bN b 22.4N D .A aN 22.4pb 5.某金属0.1 mol 跟足量盐酸反应,得标况下H 2 3.36L ,则金属的化合价为 ( C ) A .+1 B .+2 C .+3 D .+4 6.标准状况下,a g 气体A 和b g 气体B 的体积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A 和 B 的原子个数比是1:1 B .A 和B 的密度之比为b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