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832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832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832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832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832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时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TS LK =-ΔK/ΔL。式中,ΔK 和ΔL 分别表示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和资本投入的减少量。或者,在等产量曲线某一点上的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0d lim d LK L K K MRTS L L ?→???=-=- ????

由此可知,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这是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就给定的等产量曲线而言的,于是,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当用劳动投入来替代资本投入时,由增加的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与由减少资本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减少量必定是相等的,即有:|ΔL·MPL|=|ΔK·MPK|,整理得:-ΔK /ΔL=MP L /MP K 。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公式得:MRTS LK =-ΔK/ΔL=MP L /MP K ,或者有:MRTS LK =-dK/dL =MP L /MP K ,可见,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2.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指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情况。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并不存在,导致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一般来说并不成立。不完全竞争市场、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四种原因。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种种原因将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等社会目标。因此,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加以克服。

3.无差异曲线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②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会相交。③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无差异曲线

4.外部性

答:外部性又称外部影响,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造成了影响,但却并没有为此而承担后果。在实际经济中,一方面,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性被称为正外部性,也就是外部经济。另一方面,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的社会成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负外部性,也就是外部不经济。尽管就每一个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他造成的外部性对整个社会也许微不足道,但所有这些消费者和生产者加总起来,所造成的外部经济或不经济的总的效果将是巨大的。

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

平合理。纠正的办法有:使用税收和津贴;企业合并;规定财产权。

5.消费者剩余

答: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为某一商品愿意支付的最大数额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即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2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在图2中,需求曲线以反需求函数的形式P d =f (Q )给出,它可以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假定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P 0,消费者的购买量为Q 0。根据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在商品数量0到Q 0区间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表示消费者为购买Q 0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金额(即总价格),即相当于图中的面积OABQ 0;而实际支付的总金额(即总价格)等于市场价格P 0乘以购买量Q 0,即相当于图中的矩形面积OP 0BQ 0。这两块面积的差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P 0AB ,就是消费者剩余。

图2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令反需求函数为P d =f (Q ),价格为P 0时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 0,则消费者剩余为:

()0

000d Q CS f Q Q P Q =-?

式中,CS 为消费者剩余的英文简写,式子右边的第一项即积分项表示消费者愿意支付

的最高总金额,第二项表示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金额。

二、简答题

1.简述委托代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答:(1)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的原因

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委托人委托代理人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一些事务,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委托代理问题是指,对于委托人来说如何确保代理人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的问题。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的原因:

①代理人的利益往往与委托人的利益并不一致(有时甚至可能完全不同);

②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了道德风险。

(2)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措施

委托代理问题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外部影响”:代理人不按合同规定尽责尽力而偷懒或“干私活”的行为对委托人造成了损害,但却没有对这种损害进行补偿(或因这种损害而受到惩罚)。和其他的外部影响一样,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也会给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从而造成低效率的结果。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方法是采用“木马计”:委托人把自己的利益“植入”到代理人的利益之中,或者“搭载”到代理人的利益之上,这样,当代理人为自己的利益而采取行动时,他同时也就是在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了。常用的具体措施为:

①股东-经理:股票期权计划

许多现代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往往都是分离的,形成了股东-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为解决股东-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公司通常可实行股票期权计划,即公司给予它的经营者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按照某个既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的权利。股票

期权计划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a.报酬激励。股票期权的“报酬激励”是在经营者购买股票之前发挥作用的。在股票期权计划下,如果公司经营得好,公司股票的价格就能够不断地上涨,经营者就可以通过行使股票期权计划所赋予的权利(即购买既定价格和数量的公司股票)而获得可观的收益;反之,如果公司经营得不好,股票价格就不能够上涨,有时甚至还会下跌,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就可以放弃股票期权计划所赋予的特权而避免遭受损失。总之,股票期权向企业的经营者提供了一个没有任何风险的获利机会。

股票期权计划给予企业经营者的实际上只是一种获利的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需要这些经营者积极地负起责任来,通过不断地改善经营管理来实现公司资产的不断增值,实现股票价格的不断升值。股票期权计划通过“报酬激励”机制把经营者的行为引导到与公司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的轨道上来了。

b.所有权激励。股票期权的“所有权激励”是在经营者购买了股票之后发挥作用的。一旦经营者购买了公司的股票,他们也就处于和普通股东同样的地位了:他们现在也成了企业的所有者。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他们的目的也是(或至少有一部分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股票期权计划通过“所有权激励”机制保证了经营者的行为与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

②雇主-雇员:工资报酬计划

雇主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润达到最大,如果不考虑随机因素的干扰,则雇主的利润将随着雇员努力程度的提高而增加。雇员为雇主干活是为了得到一份工资收入。但是,干活不仅意味着失去闲暇,还有意味着工作时的种种单调乏味、紧张疲劳甚至不愉快,这些都是雇员提供劳动的成本。雇员的目标是使工资收入减去劳动成本之后的差额(即净收益)达到最大。

在现实的经济中,由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干扰因素,雇主无法断定雇员努力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