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一、窒息

1、概念:是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而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智能异常等远期后遗症。

2、临床特点:根据窒息程度可分为轻度和重度两个阶段,能相互转化。评价常采用Apgar评分,对新生儿五项观察指标,即出生5分钟评分,有助于诊断及判断预后。

(1)轻度窒息,又称青紫窒息,评分为4-7分,全身皮肤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跳规则,强而有力,心率常减慢(80-120次/分),肌肉有强度,对外界刺激又反应,喉反射存在,若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重度窒息。

(2)中度窒息又称苍白窒息,评分为0-3分,皮肤苍白阙冷,指(趾)端及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音弱,心率少于80次/分,喉反射消失,肌肉张力松弛,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3、医疗目标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对高危妊娠胎

须严密观察产程,经常听胎心,观察羊水颜色等,发现异常积极处理。严格掌握产科手术指标,操作规程,避免发生胎儿损伤。分娩前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4、护理目标

(1)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能清理干净,恢复自主呼吸,抢救成功。

(2)母亲恐惧消失,并配合医生、护理人员,护理好婴儿。

(3)新生儿出院时体温、血常规正常。

(4)母亲没有发生并发症。

5、护理问题

新生儿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中羊水粘液有关。(2)体液不足与有效体液量丧失,调节机制无效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新生儿抵抗力下降有关。(4)有受伤的危险

母亲

(1)恐惧与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有关。

(2)预感性悲哀与现实的或预感的丧失新生儿及可能留有后遗症有关。

6、专科评估

(1)病史

(2)身体状况

(3)辅助检查

7、护理措施

(1)凡估计胎儿出生后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氧气、保暖、急救药品及器械等。抢救必须及时、迅速、轻巧、避免发生损伤。(2)抬头娩出后及时用吸引管或手挤压法清楚鼻咽部分泌物、羊水等,胎儿娩出后,取头低位,在抢救台继续清楚呼吸道的羊水和分泌物。如效果不佳,可配合医生采取气管内插管吸取。动作要轻柔,避免负压过大损伤咽部面膜。

(3)保暖,吸氧,必要时行人工呼吸。

(4)卧位姿势按具体情况而定,若无产伤,新生儿娩出后以右侧卧位为主。

(5)按医嘱纠正酸中毒,给5℅碳酸氢钠3-5ml/g加25℅葡萄糖10ml脐静脉缓慢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

(6)体外心脏按压新生儿取仰卧,用食指、中指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中段,100次/分。

(7)复苏时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注意患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出入量变化。(8)适当延迟哺乳,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以维持营养及抗生素预防感染。

(9)产妇做好心理护理,在适当的时间告诉产妇新生儿情况,正确产妇合作。

8、健康教育高伟孕妇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引起新生儿窒息的疾病。

二、早产儿

1、概念: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28周而未满37周,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小于47cm的活产新生儿。

2、临床特点

(1)呼吸浅快、节律不规则并出现间歇性呼吸暂停,易出现紫绀现象,尤其在吸奶后。

(2)体温调节功能差,常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升降,体温一般较低。

(3)吸吮能力差,容易溢奶,呛咳,生理性黄疸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易出血,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增大,皮下脂肪少,指甲未达指尖,易并发感染。

3、医疗目标

(1)掌握新生儿的特点,加强对早产儿的处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2)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4、护理目标

(1)早产儿呼吸道规则正常,吸奶后无紫绀现象。(2)早产儿在暖箱体温保持在36.5-37℃,吸吮力较好,不发生感染。

5、护理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有关。

(2)母乳喂养中断与早产儿吸吮能力差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早产儿来自母体的抵抗力减少,补体水平低下,抵抗力较低有关。

(4)低效型呼吸型态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泡组织不健全,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呼吸肌发育差,使肺膨胀不全有关。

6、专科评估

(1)病史包括孕妇和胎儿、胎盘因素等

(2)患儿身体状况等

7、护理措施

(1)保暖

A、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

B、凡体重小于2500g者应放置温箱内,根据需要调节向内温度和适度,使早产儿温度保持在36-37℃,可改测体温四小时一次,最高和最低温度差小于1℃.

C、热水袋热水瓶也可使用,但注意勿发生烫伤。(2)喂养出生后6小时起可喂糖水,尽可能12小时喂奶,一般从4ml开始,缺乏吸吮能力的课用滴管或鼻饲喂奶。应补充维生素k1和维生素c ,10日后补充维生素A、D ,2个月补充铁剂。

(3)缺氧的护理

A、呼吸暂停及窒息,做人工呼吸或弹足底刺激使啼哭恢复呼吸。

B、哺乳前后給氧数分钟,必要时间断吸氧,氧浓度30-40℅。

(4)预防感染加强早产儿室和用具的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人员定时查体及做鼻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

(5)一般观察和护理

A、每4小测体温一次,每日测体重一次。

B、保持侧卧位。

C、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D、观察记录早产儿的饮食量,大小便,有无呕吐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8、健康教育

(1)加强孕期检查,指导孕期卫生,充分重视引起早产的因素。

(2)积极治疗高危妊娠以减少早产的发生。

三、暖箱的应用

1、入箱条件

(1)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或孕周小于37周早产低体重儿。

(2)异常新生儿,如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