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镇农业产业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XX镇农业产业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XX镇农业产业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XX镇农业产业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XX镇农业产业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通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的产业、产品和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入驻XXX的几个月来,听取了乡政府领导对该乡总体现状的介绍,通过接触农民,并深入田间地头,对四都的农业产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和自己的想法汇报如下。

一、农业发展现状

XXX位于XX市中部,共有15个村民委员会,土地总面积41.42平方公里。农村住户数3370户,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占绝对的优势(见表1)。近年来,XXX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培育了一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农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奠定了基础。剧2005年乡初步统计结果,农作物播种面积10607万亩,其中养殖业、果品、蔬菜、中药材逐步成为优势产业(见表2、3)。当前,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570元,但在农民收入构成中,其中第一产业的收入17721.65万元,乡镇企业(20个)及其他收入13000万元,第一产业的收入占50%以上。

(一)优势产业初步形成

根据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传统经验和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经过

几年来的结构调整,以养殖业、果品、中药材为主的三大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前景看好。

1、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XXX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高达69%,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是我市唯一省级生态示范乡,现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生态环境优美乡,为发展高山无公害家禽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此类产业市场需求潜力大,效益比较明显,为该乡家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政府抓住这个机遇,及时作出了生态养殖的决策。当前,全乡的家禽存栏达10万来头,涌现出发展潜力强健的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如,浙江四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家禽养殖在全乡上下已形成共识。

2、水果种植已初具规模。四都的水果种植有着传统的优势,其中杨梅种植的规模较大,目前已达到1384亩,冠名“杨梅之乡”,在XX市内很有名气,每到杨梅收获的季节,很多外来游客慕名前来采摘。猕猴桃、柑橘、梨、枇杷、柿子种植也呈上升的趋势。

3、中药材成为亮点产业。吃山靠山,大部分地域处在山区的XXX 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作为新兴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受到了乡政府领导的重视,成立了“四都源生科技示范园区”和“四都卓福绿色药材有限公司”两大科技平台,给XXX的中药材创造很好的发展环境。目前面积已发展到800亩,将成为XXX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围绕扩大主导特色产业,按照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思路,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全乡已初步形成四大农业产业带,即:

以梅岙村、丁岙村、杨川村为主的家禽生态养殖基地;以梅溪村、樟岙村、梅岙村、柏岩村、陈旦村为主的水果基地,以乡政府周边区域为主中药材基地;以玛瑙村为主的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为了使基地上规模、上档次,近年来,全乡通过乡农技人员和XX市农函大邀请专家,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训农民,重点主推了20多项农业实用技术。全乡通过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产业化基地建设。

(三)龙头企业开始凸现

以前,分散的农户显然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效益农业的发展,给农产品的经营机制带来了创新。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引导和XXX农民敢闯肯干的精神,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近年来,乡政府为了改变出售初级产品,效益低,竞争力差的状况,给乡里的农业企业很多的优惠政策,尽可能给农业企业提供发展的空间。目前全乡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农业企业,如浙江四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京顺有限公司四都卓福绿色药材有限公司等达15家。这些企业的发展,把生产、加工、销售联结起来,推动了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既促进了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又开拓了市场,安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既促进了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又对农业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不适应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能够采用先进技术、现代设备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的有效

途径。对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说,XXX的规模化水平、产业化程度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四)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发展

要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唯一的途径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把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增强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据专家测算,目前科技贡献率近60%,远高于大田作物。事实上,正是依靠了科技的力量,XXX的农业产业才取得了发展。通过不断地实地科技咨询和技术培训,将科技成果送到农民兄弟的田间地头,也直接的帮助农民解决田间的难题,实现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利用多媒体上课的形式,同时制作和分发通俗易懂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挂图和技术小册子,大大提高了技术的到位率。一批批专家的到来,不仅使农民的生产技术得到很大提高,还大大拓宽了四都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同时,乡政府组织种植大户走出去,到农业生产较成熟的基地进行考察学习,进一步拓宽大家的视野,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二、主要优势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

XXX位于XX市中部,跟我市经济最活跃的区域XX市市区距离近,该地经济发达,农产品需求量大,消费水平高,是我市的重要农产品消费市场。

XXX是我市最早的省级生态示范乡和正处创建的全国环境优美

乡,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高达69%,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且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农业条件优越,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多;同时,作为温州市欠发达乡镇,目前该乡的交通设施逐步完善,水泥路村村得以相通。

以上的各种现状,为发展该乡生态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条件。

(二)生产互补性强

XXX地貌复杂,有高山、平原,形成不同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时空互补性。夏季能利用山区气候等自然条件开展反季节生产,在平原地带,秋冬春季能发展露地栽培。

(三)特色农产品有优势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显得十分迫切。这给四都的农产品发展带来无穷的商机,环境优美的XXX产出的放养家禽、水果、中药材和蔬菜受到极大的欢迎,这也迎合了乡里四大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壮大。

三、存在问题

(一)农业结构调整尚处在适应性阶段

XXX的农业产业化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在初步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差距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农业产值结构中,有少数农民还在观望,效益不高的传统种植业比重仍然较大,效益好的养殖业、水果和蔬菜比重不高。种植业结构调整把重点放在“压粮增菜”上,同时发展其他目前已具优势的高收益产业,尽快摆脱“欠发达乡镇”的帽子;同时,农业生产在品种及栽培上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尚

需努力克服,农产品质量还不高;结构雷同现象较为普遍,都在搞特色产业,特色产业的效益却不很显著。虽然确定了主导产业,但多数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份额还比较小,其主导地位还不强。

(二)产业化程度仍较低,体制不适应

长期以来,XXX的农业生产体制,一直沿袭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运作。绝大部分的农业生产还是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典型的小生产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家独户的小农式生产已明显成为市场竞争的弱势群体。现阶段,小农式生产的不适应性更为凸显。这种模式造成了种植随意性大,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激素等现象难以有效控制,造成有害残留物超标,制约着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主导产品规模不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比较优势难于发挥;一些传统产品产区,由于规模小,产业链短,产品加工、营销服务等后续产业滞后;产品标准化在单门独户的生产模式下难以实现,产品质量和档次偏低;抗御风险的能力弱,难以稳定实现最佳种植效益。

(三)农业科技应用和推广的制约

农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集约化程度高,要求农民有较高的科技水平。但目前XXX的科技支撑力仍然不强,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专业素质较差,技术较为落后,传统耕作和管理粗放,与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农业生产不相适应。

现在,全乡的农业科技服务单位1个,总共的农业技术人员19

人,而且大多是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科技队伍,这已难以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也无法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以上各种因素直接影响了新品种、新农药、新技术的传递。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技术难题总是不断出现,无一不困扰着广大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这些,已明显地制约着四都农业产业的发展。

(四)财政力量薄弱,支农资金投人不足

2004年,XXX的财政总收入1218. 11万元,由于乡其它投入较大,导致农业支出仅47.3万元,只占总额的0.33%。从某种程度上说,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五)信息的制约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瞬息万变、供求矛盾转化快,只有及时收集整理发布产销价格和供求信息,才能实现对农业产业生产的宏观指导。目前四都农业生产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工作还不是十分完善,农民盲目生产,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四、发展对策

(一)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突出特色

按照要本着“立足优势,突出特色,依靠科技,面向市场,注重效益”的原则,以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为目标,根据XXX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基础,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继续积极稳妥发展建设好养殖业、水果、中药材和蔬菜。其中要特色优势区域布局规划,选择在国内市场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产品商品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生产地域相对集中的农产品为特色优势农产品;又按

照自然生态适宜、环境质量佳、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能够集中连片等条件,优先确定为优势区域。同时,依据不同农产品的市场流向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区别不同层次,确定这些特色优势农产品,尤其是生态农业为发展重点,走农产品品牌化道路。

(二)加大科技培训的力度

设法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科技的迫切需求,搞好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工作。要重点开展“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村妇女培训”,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搞好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从本地农业产业状况和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三)积极扶持、引导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各类农民合作组织,是联接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对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成农户和企业的联姻,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利益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要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户尤其是专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产品购销大户,以及农产品加工经销实体、农业龙头企业等,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专业合作和联合,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农资供应、技术辅导、信贷资金和产品加工、贮藏、运销等系列化服务,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收人。

(四)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

围绕农业产业生产,建立健全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体系,以市场为纽带,实现农资、技术、贮运销的综合配套,农技人员、企业、农民紧密结合,为农业产业提供有效服务。

建立农业信息反馈网络和信息服务体系,加大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和发布工作力度,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及时发布生产信息、气象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等。搞好产品的预警、预测、预报工作,提高对市场供求的预测能力,使农民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用的信息,及时应对。要特别强调信息网的覆盖面,信息不仅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还要为生产者服务,要充当连接产品与市场的纽带。

乡镇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修订稿

乡镇猕猴桃产业发展规 划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谷堡乡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乡猕猴桃产业,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县级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形势 (一)基本情况 猕猴桃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是当今国际流行的一种高营养、高保健水果,素有水果之王、Vc之冠美称。谷堡乡是修文猕猴桃原产地,也是全县最大的集中产区。2011年,全乡猕猴桃面积已发展到10000亩,产量8500吨,分别占全县猕猴桃面积和产量的55%和60%。谷堡乡在全县猕猴桃生产格局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区从1990年开始引进、栽植猕猴桃,到现在已有二十年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乡猕猴桃面积1万亩,亩均效益5000余元。近两年来,在市场效益的拉动下,我乡猕猴桃栽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存在问题 虽然谷堡乡猕猴桃发展历史较长,但与市场的需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发展速度慢,规模小;二是技术力量薄弱,果园管理标准化水平低;三是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四是产业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贮藏、加工能力弱,无产品深加工企业,品牌建设滞后。另外,对产业还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引导。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谷堡乡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发展优势和潜力

1、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全乡地势从东向西倾钭。海拔最高点为长冲村梭米山1492米,最低点为大寨村悬棺岩猫跳河出境外850米,大部分地区在1000米至1200米之间。地貌属黔中丘陵区,山高谷深,水域少,旱地多,岩溶分布较广,形态复杂多样。森林覆盖率达52%,累年平均气温 13.6℃,平均降雨量1179.5毫米,无霜期265天,日照时间1336.8小时;壤腐殖质丰富,PH值较低,土质松散,通透性好,非常适宜于猕猴桃的生长。 2、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目前,全球猕猴桃产量150万吨,仅占世界水果总产的0.2%,占世界苹果产量的1/60。世界猕猴桃的年贸易量为100万吨左右,仅欧洲市场每年需求就达80万吨。我国猕猴桃产量目前尚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每年仍需从新西兰大量进口,以满足京、津、沪等大中城市居民消费。与新西兰、意大利、智利等世界猕猴桃生产大国相比,我国猕猴桃具有成本较低的价格竞争优势、距离中东及东南亚市场较近的区位优势、同一品种成熟时间差异大的销售季节差优势,在国际国内市场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3.具有强力的政策支持。修文县已被列入全省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区。为扶持规划区猕猴桃产业发展,市、县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为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也把发展猕猴桃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突破口,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来抓,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猕猴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4.具有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果区群众已经掌握了猕猴桃常规管理技术。近两年来,在市场带动和效益驱动下,群众对种植猕猴桃前景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通过今年以来各级果业部门的政策宣传和技术培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李家垭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李家垭村农业产业发展规 划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李家垭村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我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实行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我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产业概况 坚持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壮大以木瓜、火龙果等种植业;以土鸡、生猪、山羊、娃娃鱼等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我村产业建设。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坚持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规模太小,以点带面带动村民创业的范围有局限。 2、创业资金缺乏。目前投入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农民自身收入,生产性支出非常有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壮大。 3、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缺乏,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对科学技术的了解意愿和渠道。 4、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村民居住分散,均衡发展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5、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原有的联产承包政策与个别村民意识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五、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投入 我村在资金筹措方面,将采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加大对我村产业的投入。 六、产业定位 (一)木瓜套种中药材产业 1、发展现状:木瓜套种中药材产业到 2015年底,全村共推广种植木瓜 500多亩,目前所种木瓜长势良好,待采收后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木瓜地套种中药材,最大限度的实现土地增值。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对推动我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XX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特制定2009-2013年XX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1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2%和20.5%。 (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奶畜基地。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204.9万吨,产值40.6亿元;水果总产388.4万吨,产值72.8亿元;蔬菜总产286.5万吨,产值67.5亿元;肉蛋奶总产74.5万吨,牧业产值61.6亿元,四大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3.7%,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6%。 (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初步建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产夏玉米产业带和渭北春玉米粮食产业带。通过积极推广果园四项关键技术,初步建成了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和南部时令鲜果基地,XX苹果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初步建成了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养殖基地和渭北优质牧草基地。通过加快发展设施栽培,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初步建成了咸宋路和西宝高速沿线“V”字形反季节精细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基地。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内抓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 (四)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果菜营销重点企业41家、果品专业市场66个、蔬菜专业市场44家、机械化储藏冷库90余座,XX新阳光等五家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泾阳龙泉市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要求,制定完善了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4个、国家绿色果品基地118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3200亩、苹果良好农业规X 基地2.3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180万亩,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9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 (六)一村一品亮点纷呈。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X千村推进工程。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X村354个,其中省级示X 村160个,市级示X村100个,2008年省级示X村主导产业总收入17.4亿元,主导产业收入比重达到78%以上,示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07元。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一村一品知名品牌,涌现出了一系列一村一品先进典型,一村一品板块经济初具雏形。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XX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和旱腰带地区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粮田,小麦品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精品-xx镇产业发展规划

昌乐县朱刘街道产业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指导思想 (1) 1.2规划原则 (1) 1.3规划依据 (1) 1.4规划年限 (1) 1.5规划范围 (1) 第二章产业发展基础 2.1地理位置 (2) 2.2自然环境 (2) 2.3旅游资源 (3) 2.4综合经济 (3) 2.5基础设施 (3) 2.6劣势分析 (4) 第三章朱刘街道发展战略 3.1总体目标 (5) 3.2发展策略 (5) 3.3总体布局 (6) 3.4分区布局 (6) 第四章第一产业发展规划 4.1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10) 4.2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 (11) 4.3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12) 4.4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 (13) 第五章第二产业发展规划 5.1发展现状 (9) 5.2发展目标 (9) 5.3建设内容 (9) 5.4重点建设项目 (9)

第六章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6.1发展现状 (11) 6.2发展定位 (11) 6.3旅游规划 (11) 6.4物流规划 (12) 第七章现代化新型社区规划 7.1规划概要 (13) 7.2规划内容 (13) 第八章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1对外交通规划 (14) 8.2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14) 8.3路网结构规划 (14) 8.4城镇广场、停车场规划 (15) 8.5给水工程规划 (15) 8.6排水工程规划 (15) 8.7电力工程规划 (16) 8.8通信工程规划 (16) 8.9供热燃气工程规划 (17) 8.10管线综合规划 (17) 8.11城市防灾规划 (18) 8.12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9) 8.13绿化景观规划 (20) 第九章投资及效益分析 9.1投资估算 (21) 9.2效益分析 (21) 第十章实施步骤 10.1实施进度 (22) 10.2近期重点 (22)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11.1维护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3) 11.2增强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定因素的应对能力 (23)

广汉市松林镇果树产业化发展规划

广汉市松林镇果树产业化发展规划(2008—2012年)松林镇有100多年种植水果的历史,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到2006年底,已形成了以桃、梨、柚三大主栽为主的水果专业镇,现有水果面积23480余亩,年产鲜果30000余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人均种果收入达2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近年来,松林镇的水果发展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先后荣获“德阳市优质水果基地”、“德阳市水果专业镇”称号,2002年荣获四川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4年松林桃、松林柚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品”证书,2005年成功注册“川西松林”水果商标,2007年9月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暨一村一品发展现场会把松林镇列为了现场参观考察点之一。 虽然松林镇水果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规模偏小,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商品化、产业化程度低,技术、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农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为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松林水果产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特制定全镇2008—2012年五年果树产业化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松林镇位于广汉市最东部,与金堂县、中江县和广汉市的连山镇接壤,介于东径104°06′43″—104°21′36″,北纬30°32′45″—31°08′38″之间。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1、地形地貌 松林丘陵区属龙泉山脉余脉派生的岭岗区,海拔高程在

550—750米之间,由西向东逐渐增高。地貌构成有绵远河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及宽谷园项中丘,沟谷发育呈树枝状,谷底开阔平坦,宽度可达100—200米。 2、土壤质地 丘陵山前冲积扇:为紫色冲积母质发育的紫色冲积水稻土和紫色冲积土。丘陵区内从山脚到坡顶,土壤分布的顺序依次是红紫色泥土—红紫二泥土—红紫半砂泥土—红紫石骨子土。 3、气候及水资源 全镇常年平均气温16.6℃,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1.5℃。年日照时数1290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95天。年均降雨量650mm。 (三)社会经济状况 1、土地利用现状 松林镇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有计税耕地15400亩,果树种植面积23480亩,林地面积2.85万亩,宜果宜林地0.5万亩。 2、人口及收入状况 全镇有总人口19159人,辖有一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134个合作社。2006年农业总产值6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7元。 3、交通状况 松林镇距广汉城区18公里,距德阳城区15公里,距成都市55公里。全镇道路总长100公里,其中硬化路面30公里(含10公炒没路),己实现村村通公路,并且村道均已硬化,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二、水果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永丰村产业发展规划 (2015) 为促进我村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2020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依托我村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永丰村位于大河湾镇西部,距镇政府12.5公里。总土地面积为33059亩,耕地面积19357亩、草牧场面积 298亩、林地面积 3657亩;全村共有 4 个村民小组,共 326 户、人口 1341。该村属典型的农业村,这里有广袤的农田,肥沃的土地,以及优异的天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种植以玉米、谷、大豆为主,其中玉米1.35万亩,杂粮0.5857万亩;畜牧生产以牛、羊、猪养殖为主,现有2015年大小畜存栏数 6575头(只),其中牛 325头、羊5600只、生猪 650口。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永丰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形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非常大,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通过对农户的走访调查,结合村民代表的情况反映,明确永丰村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产业大户与普通村民中均比较普遍,由于自筹能力有限,亟待在产业的启动、培育、发展壮大过程中,能给予资金扶持。 2、加强技术服务。一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依托本地优势,加强适合本地发展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的引进,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品牌。 3、强化与市场的对接。一是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发布自身产品信息;二是希望建立专业的经济组织、经济人队伍,强化与市场的对接。 二、指导思想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建设“生态型经济强镇”步伐,进一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扩规模、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规模、特色、优质为取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食用菌、观光采摘、生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在巩固以桑蚕、特色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做大中部以盛世天源、五彩湖、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带;拓展东部沿库以花仙子为引领的休闲观光、采摘休憩带;提升西部以润禾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带,种植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

三、发展目标 今冬明春,计划重点培植3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7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5个特色休闲观光采摘园,栽植有机蓝莓及各类干鲜杂果1600亩。确保2017-2018年,在大石村东南部沿河区域打造10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镇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亿苞以上,打造食用菌品牌3个,扩建、新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5个以上,加工量占总产量的30%以上;完成沿库17个村的特色采摘项目的开发工作,拓展环库采摘休憩带至9000亩;硬化大花崖到大石头村的道路2.1公里,打通圈村到大石西山宽6米的经济路3.92公里,规划高效农业产业园区2600亩用于招商引资;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实现产值过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000元以上,全力将西湖镇打造为集食用菌生产加工与销售、休闲旅游观光与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生态镇。 四、工作重点 (一)做大中部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按照“一轴四区六基地”的规划布局,以花崖河流域为重点,总体规划1.5万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并对其进行配套升级,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

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

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 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 2010年3月20日

前言 《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的编制,是受靖边县人民政府委托,在县人大办、政府办、乡镇企业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乡镇和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对靖边县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短期的实地调研,是在与县政府交流沟通、查阅数据资料、专家评估论证的基础上编撰的。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向集约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编制《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靖边县资源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促进企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形成不同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二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推动关联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引资,形成关联企业的集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培植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龙头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三是明确“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推动靖边县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靖边县新农村建设进程,为靖边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产业

XX镇关于产业发展和项目策划包装

XX镇关于产业发展和项目策划包装 情况报告 一、产业发展 (一)第一产业。目前,我镇主导产业是第一产业,主要还是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用为主。全镇种植橡胶38000亩、种植槟榔16000亩、种植荔枝6500亩、种植冬季瓜菜10190亩,种植常年瓜菜3000亩。母猪养殖约5000头、肉猪养殖4.6万头、林下养鸡年出烂量预计达160万只。 存在问题: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缺少龙头企业,产业化组织规模普遍偏小,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差,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二)第二产业。我镇基本上没有工业,主要还是以民营的手工加工业为主,全镇共有大米加工厂3家、花生油加工厂6家、萝卜菜加工厂6家,目前只有2家萝卜干注册了商标,但仍没有起品牌效应,而且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规模较小。 存在问题:缺少大型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主导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产业化发展缓慢,从而缺乏进入市场的竞争力。 (三)第三产业。XX镇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交通条件还不成熟,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品牌,没有相对稳定的游客群体,旅游市场缺乏定位,没有清晰明确的

旅游空间格局。近几年,久温塘冷泉名声在外,使慕名而来的游客流量迅速增加,旺季客流量日均可达2000人,给XX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目前我镇几个旅游项目还没有得到落实,没有具备接待能力、功能齐全的旅游项目,只有在“百里百村”建成了几家农家乐,客流量也比较小。 存在问题:1、宏福公司现在推进项目缓慢,项目还没有真正启动,主要由于县里在土地政策方面和公司期望存在的矛盾造成的。如:宏福公司摘牌200多亩土地建设产权酒店项目,需要对地块附着物和青苗进行清理,到目前为止,由于坟墓迁移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项目还无法推进;冷泉保护性开展项目,由于规划调整问题,造成项目无法开展。2、旅游项目功能比较单调,配套设施不完善,人流量也比较小,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大部分仅限于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吃、住、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二、项目策划包装 (一)推进永基公司项目和龙腾农牧产品批发市场及物流中心项目 推进永基公司项目:县政府引进永基公司在我镇用地300亩,建设定安富硒鸡产业园,产业园包括屠宰加工场、孵化场、养殖场等。项目建成将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养鸡产业。 推进龙腾农牧产品批发市场及物流中心项目:该项目区位优势明显,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带动我镇农产品流通和畜牧业发展,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篇一:凤凰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区××镇某某村民委员会 ××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20xx-20xx年) 为了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实现我村“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富民强村”总体目标,我村将集中精力,加大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强禽畜、攻林特、带旅游、兴工贸”发展思路,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某某村位于××镇北部,距离镇政府×公里,东临××河,西接××村,南与本镇××村交界,北与本镇××村接壤。全村版图面积×平方公里,现有×个村民小组,×户,农业人口×人,主要居住在×个自然湾,劳动力×人。共有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山林面积×亩,水面×亩。××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化富民”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村特点,从 本村实际出发,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产业富民,科技兴村,生态和谐,全面发展。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品。 3、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原则。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同时,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技术、经验和项目返乡创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科技为先,合作经济带动的原则。切实把加(转载于:书业网: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快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按照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品种改良、节本增效、产后加工增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点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以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对本村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强化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的服务功能。 5、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整

xx村农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大南峪乡花庙村农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花庙村位于窑坪河畔,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4个合作社130户576 人,现有耕地亩(其中水浇地亩)劳动力人。该村有优越的光热水土资源,是我乡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和全县唯一的稻油种植基地,2010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2450元。 二、目标及任务 2011年规划起步实施,2012年全面推进建设,2013年完善提高,力争经过3年努力,将优质水稻和冬播洋芋种植发展成为花庙村的主导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到2013年,全村农业特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均递增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达到2800元,其它收入180元。 二、建设重点 (一)继续发展核桃产业 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以栽植核桃促增收的良性循环生态路子,积极发展乡村农家乐,形成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强化特色产 业支撑。以建设绿色无公害核桃生产基地为目标,大力推广核桃栽植技术的力度,确保核桃生产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实施到位。不断提高核桃树综合管理水平,精心打造核桃产业专业村。到2013年,建成示范300亩,亩产值达到4500元以

上。大力开发核桃深加工项目,以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产 业特色,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在做大 做强上下功夫。 (二)大力促进养殖业发展 目前,该村已有6户专业养殖大户,均已成规模,基于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势头,经村委班子商讨决定大力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在政策和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植,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在2013年达到出栏仔猪1000头,土鸡年存栏达20000只,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培养新型农民,推动产业开发 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工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提升农业技术培训水平。按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李家庄村农林、养殖两大产业和休闲经济发展要求,针对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与繁殖场和农技部门合作,聘请技术人员争取每年举办1-2期农业技术培训班,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专业技术。开展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培训、配方施肥、沼液沼渣沼气综合利用、畜禽科学饲养及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等。到2013年,使关键技术得到全面普及。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特制定2009-2013年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1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2%和20.5%。 (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奶畜基地。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204.9万吨,产值40.6亿元;水果总产388.4万吨,产值72.8亿元;蔬菜总产286.5万吨,产值67.5亿元;肉蛋奶总产74.5万吨,牧业产值61.6亿元,四大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3.7%,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6%。 (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初步建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产夏玉米产业带和渭北春玉米粮食产业带。通过积极推广果园四项关键技术,初步建成了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和南部时令鲜果基地,咸阳苹果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初步建成了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养殖基地和渭北优质牧草基地。通过加快发展设施栽培,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初步建成了咸宋路和西宝高速沿线“V”字形反季节精细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基地。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内抓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 (四)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果菜营销重点企业41家、果品专业市场66个、蔬菜专业市场44家、机械化储藏冷库90余座,咸阳新阳光等五家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泾阳龙泉市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要求,制定完善了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4个、国家绿色果品基地118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3200亩、苹果良好农业规范基地2.3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180万亩,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9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 (六)一村一品亮点纷呈。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35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60个,市级示范村100个,2008年省级示范村主导产业总收入17.4亿元,主导产业收入比重达到78%以上,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07元。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一村一品知名品牌,涌现出了一系列一村一品先进典型,一村一品板块经济初具雏形。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咸阳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和旱腰带地区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粮田,小麦品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

府谷县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的关键时期,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公司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实际,团结拼搏,理清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园区为基础,以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为突破口,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 (二)发展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加快产业发展速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经过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拓展发展空间和开发领域。 2、科技创新原则。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技

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在较高水平上跨越式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可持续发展原则。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坚持发展企业与基地建设协调一致,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设与农产品相适应的原料基地。将农业企业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和谐统一。 4、以人为本原则。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以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绿色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职工的技能和素质,以此推动和保证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思路,规划到,我县农业产业化实现下列目标: 1、农业总产值由的4.5亿元提高到8.29亿元,年递增13%,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现在的20%提高到50%。 2、培养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即“十二五”期末全县要建成3个年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种养加企业,建成8个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种养加企业,使全县规模以上种养加企业个数由现有家增至家,市级龙头企业由现在的家发展到家。

县农业发展规划

县农业发展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xx县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 (摘要) 农业(种植业)规划布局 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以“规模农业、无公害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为发展目标,经过搭建新农村建设“三大平台”(产业展示平台、物质基础平台、产品市场平台),着力抓好种植业产业结构、生产基地、产业经营三大布局。 (一)深化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培植优势产业和 特色产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眼“规模农业、无公害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巩固发挥已获认证的十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十个优质农产品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优势农业(种植业)产业区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因地制宜,指导镇乡搞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规划论证,抓好试点。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一镇一个优势产业、一村一个特色产品”。 1、粮油调优。依托基地建设和大型粮食综合生产示范片的带动

辐射,将大宗粮油产业调整为区域化生产、优质化生产、商品化生产、专用化订单生产。 (1)优质高产粮食优势产业。重点抓好大型优质粮食生产示范片建设,以此推动全县粮食优质化生产。优质粮食产业主要分布到5个片区,每片建立10万亩示范片,其中核心示范区4万亩,辐射带动6万亩。第一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第二线为xx路和xx路三角区的xx、xx、xx、xx;第三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第四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第五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 (2)“优质、专用”油料优势产业。高芥酸油料重点安排到东北路原xx、xx、xx三个区的14个镇乡,南路原xx区的xx、xx、xx、xx4个镇乡;“双低”油料重点安排到西北路和xx中心区域40个镇乡。 2、果蔬调绿。经过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区和特色水果产业带,带动全县果蔬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设施化栽培、无害化、特色化生产方向发展。 (1)特色水果产业。主要发展优质早熟梨、晚熟桃、枇杷、米枣、脐橙5个特色品种。其中,优质梨、晚熟桃重点安排在xx、xx 镇,枇杷重点安排在xx、xx镇,米枣重点安排在永新、新德、石安镇,脐橙重点安排在金石镇。 (2)特色蔬菜产业。主要发展设施化栽培反季优质商品蔬菜、 - 2 - 2020年4月19日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可行性研报告 项目名称: 组织申报单位: 法人代表:手机: 联系电话:网址: 单位地址: 申报时间: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 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

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通过对部分农户的走访调查,结合村干部、村民代表的情况反映,明确哲觉镇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