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

徐绪松吴强马莉莉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其维系和发展必须依赖于管理及其相关科学;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又给管理科学提供了更多的现实问题和发展可能。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组织体系的完善,人们在逐步意识到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管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管理科学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表现出新

的可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管理学自身发展的需求。所以对于管理学学者来说,思考管理科学的前沿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与管理科学

什么是管理?我们认为管理就是实践。在实践中要讲究科学,要以知识、理论作为基础。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动态的性质。现代的管理是将多变的客观环境(宏观、中观、微观)视为一个复杂系统,为有效地实现系统目标(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提高效率或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而激活人的智力,优化配置系统中各种资源,并改变资源产出的一系列决策、措施、办法(包括思想、理念、观点、规章、制度、机制、模式等)。管理的作用是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或者说一种好的氛围,使之能激活组织中成员的智力,而使组织跳跃式发展;或者说管理的作用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或者说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产生新的增长。管理的实质是创新的行为,是改变已有资源创造财富的潜力的行为。简单一点,创新就是改变资源及改变资源的产出。这有三层意思:改变已有资源;改变已有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改变资源的产出。如在经济行为中,购买力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管理就是获得购买力资源。管理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重要性小在提高一个企业的效益,大在改变一个行业的命运,以至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状况。

管理有两个层次:第一是战略决策,它包括宏观战略决策,如国家区域的规划,宏观政策的制定等;中观战略决策,如投资项目的选择,大型工程项目的决策等;微观战略决策,如新产品开发决策、企业的营销策略等。第二是职能管理,它又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包括工商管理、工程管理、金融管理、国际贸易(它们属于盈利的),以及公共资源管理、科技管理等(它们属于非盈利的);第二层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

什么是管理科学?这里说的管理科学是广义的。管理科学是探索人类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管理的知识,它包括管理的思想、理论、理念,以及管理者制定决策的科学的、富有逻辑的、合理的方法。管理科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可以说:管理科学=管理的科学+管理的艺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我们说管理科学是管理的科学,是因为它应用定量分析的计算方法研究管理的决策问题。包括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项目规划、财务、时序、选址等类问题,这些解决方案的定量计算方法,是研究制定最优化决策的科学方法,如,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决策分析等;是研究改善决策制定的一种合理的、富有逻辑的分析和思维,具有科学性。管理科学定量计算的基础是:统计学;运筹学(数学优化、组合优化);智能信息处理;复杂科学。

我们说管理科学是管理的艺术,是因为它应用定性判断的思维模式,研究环境及其针对变化的环境,管理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怎样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判断的思维模式来自于管理的实践,是对经济、技术、人的行为进行分析的结果;是对管理者的经验、智慧、理念进

行分析、归纳、总结的结果,具有艺术性。定性分析的基础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

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决策的依据;行为学——对人的心理、人的行为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数学——定量计算分析方法的基础;计算机科学——智能计算的基础,它为定性分析提供了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复杂科学——为使人们在研究管理问题时,有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整体观为核心的系统思维模式。

管理科学与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管理是应该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好?这就要靠管理科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作指导。而管理科学的研究,提出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均来自于管理的实践,是管理科学家深入实践,观察、分析,进行案例研究,总结、提炼管理的实践经验的结果。正因为管理的实践,才丰富了管理科学。

21世纪的管理:管理的变革

我们将现在和未来的管理与以前的管理进行比较,可以看到21世纪的管理面临管理的变革。表现在:管理思想方面,以前的管理思想是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战略竞争、日本式管理技巧;现在和未来出现了新的管理思想,他们是学习型组织和复杂科学管理。在管理模式方面,以前的管理模式是橄榄型,即只注重生产制造,不注重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而且只是对人、财、物的管理;现在和未来的新的管理模式是哑铃型,即注重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而且是知识管理,是使显性知识实现共享,隐性知识得以激活,并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结合,产生知识资本创新增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管理理念方面,以前的管理理念是一味的竞争,只是停留在为顾客服务上;现在和未来的新的管理理念是竞争—合作,而且不只是停留在为顾客服务上,而是引领顾客创新,形成顾客资本。在组织结构方面,以前的组织结构是纵向的,一般都是实体;现在和未来的新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和虚拟型组织。在资本观和资源观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关于资本观,以前的资本观认为有形资产才是资本;现在和未来的新的资本观认为资本应该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且更重视无形资产——知识资本。关于资源观,以前的资源观认为自然资源就是资源,现在和未来的新的资源观认为,不仅自然资源是资源,社会资源(网络)、文化资源(文化、科技)、体制资源(制度、机制)、人力资源(劳力、资力)、购买力资源等等都是资源,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在增长方式方面,以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拼资源,用消耗资源获得经济增长;现在和未来的新的增长方式是用智慧、点子推动经济发展。在组织形式方面,以前的组织形式是工厂,现在和未来的新的组织形式是科技园区。在决策方面,以前的决策是凭经验,现在和未来的决策是知识化、科学化。如此等等。可以说,21世纪的管理在进行一场管理的变革。

21世纪:管理科学前沿问题

面对管理的变革,管理科学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研究。我们在这里提出管理科学需要研究的两方面的前沿问题: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管理科学的应用研究。

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尤其是软科学、复杂科学的兴起与发展,给管理科学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机会。管理科学可以借助相关学科的成果,发展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以适应管理的需要。因而,当前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前沿问题主要是管理科学与软科学相融的研究和复杂科学与管理科学相融的研究。

软科学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是高新技术。高新技术是人们在探索科学前沿的过程中派生出来的技术,而软科学技术是人类探索人的智慧派生出来的高新技术,即是模拟人的思维、智慧的高新技术(如CIMS、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管理科学面临的都是复杂的大系统,管理科学与软科学相融的研究,就是利用软科学技术(如人工

智能)研究管理科学中的复杂的决策问题,支持管理者决策。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产品定价决策、新产品开发决策、投资项目的评价决策等等。

随着管理实践的需要,管理科学的应用研究愈来愈宽泛,它包括的领域很多,主要有:知识管理、知识资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研究、学习型组织、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领导力、基于顾客资本的营销模式研究、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购买者行为分析、创业管理、技术管理、风险管理、科技园区、风险投资、传统产业高科技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研究等等。

复杂科学是研究复杂系统(包括生物、物理、社会、经济等等)的科学。复杂科学对传统的经济学提出了挑战。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是市场稳定和供求均衡的结果,复杂科学则认为是互相作用的个体在不稳定的状况下不断调整关系的结果,暂时平衡再不断地演化。复杂科学管理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即从分割式思维模式转变为系统思维模式;复杂科学也改变了我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即由单向看因果转变为环状看因果。复杂科学与管理科学相融的研究,就是依据新的思维模式、新的观察问题的角度,来研究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它包括:视组织为系统思维的大脑的复杂科学管理的管理思想;基于信息技术的战略管理理论;基于投资者行为的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基于知识管理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基于数据挖掘的预测与决策技术,等等,以适应复杂的管理系统。复杂科学管理的研究将成为管理科学理论前沿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原载光明日报2005-10-06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所)

项目管理前沿修订版

项目管理前沿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第11章项目管理前沿 学习目标: 熟悉计算机辅助的建设项目管理和网络平台上的建设项目管理。 重点难点: 1、Internet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2、工作流管理功能 3、项目信息门户(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 课程内容: 信息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把信息视为重要战略资源,把信息化作为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也提出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并将国家信息化建设作为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信息化的背景和含义、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等内容。 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建设项目的管理,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平台,是在局域网或互联网上构建的信息沟通平台;网络平台上的活动主体是用户,是构成了一个虚拟的项目管理组织的用户群体;而网络平台上项目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建设项目的信息管理,包括了项目信息的创建、集中管理和共享等几个方面。

11.1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表明人类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继农业革命、城镇化和工业化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本节主要介绍信息化产生的背景――数字鸿沟、信息化的含义以及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11.1.1 信息化产生的背景――数字鸿沟 信息化的出现给人类带来新的资源、新的财富和新的社会生产力,形成了以创造型信息劳动者为主体,以电子计算机等新型工具体系为基本劳动手段,以再生性信息为主要劳动对象,以高技术型企业为骨干,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一代信息生产力。在以质能转换为主体的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对象为土地、矿产和石油等,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争夺的重点,带来了国际社会新的竞争方式、竞争手段和竞争内容。由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同,产生了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的“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 (1)“数字鸿沟”的含义 关于数字鸿沟,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美国商务部把数字鸿沟概括为:“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

论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论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发表时间:2018-12-18T10:45:12.6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赵秀娟[导读]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正在与国际接轨,接受国际市场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又要学会用规则保障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大庆石化公司实业公司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正在与国际接轨,接受国际市场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又要学会用规则保障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无不需要工商管理部门的有力保障,因此,我国工商管理部门正在面临新的考验,工商管理工作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才能保障我国经济稳定高速发展,如何更好的发挥其管理、监督、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业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主旨在于分析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现状,找到问题所在,通过新的思路解决这些问题,保障新时期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有坚定的理论基础,使工商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够有的放矢,作者分别在人才建设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可行性较高的建议。 关键词:工商管理;市场经济;体制;现状;思考 1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也成为我国经济逐年高速增长的有力保证,而工商管理工作要想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还需深耕细作,找出不足加以改进,纵观我国现阶段的工商管理工作大局,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工商管理人才匮乏 任何工作要想做的优秀都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来支持,截止一零年底,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得出,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供给主要分为应届生、有一定工作经验者、经验成熟的高端人才三个层次,这其中应届生占绝大多数,有经验者相对少一些,经验成熟的高端人才在人力资源市场中比较罕见,虽然基本满足了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但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至今天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市场主体,经营模式多种多样,新的经济结构层出不穷,并且与国际融合密切,这都要求工商管理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还要有竞争思维,更要站在国际化的角度去看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工作的方向和尺度,以适应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往的人才培养过分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过于僵化,应变能力不足,各高校没有与工商管理部门取得密切的合作,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毕业后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需求。 1.2工商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众所周知,随着国庆的发展和需要,我国从最开始的公有制经济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在市场经济已经逐渐成熟,这些验证了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策略的科学性,但我国的工商管理工作还有很多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还没有完全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体制上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细化,此外还需建立整体化的工商管理体制,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系统虽然是由中央垂直管理,但依然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存在各自为政,地方保护等现象,地方政府对于区域内的工商管理部门也有管辖权,致使权责不清晰,功能不明确,在制订相关政策时难以通盘考虑,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筹统管、合理布局的局面。现阶段急需完善我国工商管理体制,使全国上下形成一盘棋,产生凝聚力,来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冲击。 2完善我国工商管理的措施 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专业人才需求 当前全球都在提倡“经济一体化”,我国领导人也以远见卓识提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设想,并已经实施录入五年的时间。因此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也要面向国际,培养人才的全球化思维以及统筹能力,另外还需加强人才的服务意识,逐渐从把刚性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过渡,使之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2.1.1创新教育理念 任何学科的发展也没有工商管理这样的迫切要求与时代接轨,作为市场经济良性竞争、公平交易、合法经营的有利保证,工商管理工作必须走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刻不容缓,构建新型的人才教育模式要特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必须尽快更新教育理念,在人才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求知识的传授,更要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跟上时代步伐。 2.1.2树立工商管理人才国际竞争意识 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必须要面向国际化发展,无论是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还是外国企业走入我国,在全国各地都越来越普遍,跨国公司在各地都存在,工商管理工作不可避免会更多的接触到国际贸易相关的内容,这时必须加强人才的国际竞争意识,才能在工作中维护好各经济体的合法权益,创造积极有益的市场运营环境。 2.2完善工商管理体制,发挥工商管理职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总结经验来说就是要勇于“积极变革”,那么工商管理工作也要变革,也要及时的更新思路,完善体制机制,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现今的经济活动已经打破了地域限制和空间限制,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虚拟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商业模式逐步走上历史舞台,这个时候更要积极完善工商管理体制机制,适应时代变革,才能使工商管理部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2.1建立工商管理体制的宏观控制 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体系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于地方经济的统筹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现阶段要做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宏观调控,将各个地域经济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即要发挥地域优势,又要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推动各经济体“上规模、上档次”,因此,在构筑管理体制时要充分考虑行业发展,使各行各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区域,实现经济一体化,而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也不能局限在某个特定的区域,要在完成监督管理以及服务的同时,为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做贡献。 2.2.2建立统一的工商管理体制

我国企业管理的前沿问题探析

我国企业管理的前沿问题探析 发表时间:2017-01-18T16:18:02.5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2期作者:石龙飞[导读]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组织体系的完善,人们在逐步意识到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管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管理科学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表现出新的可能。 诺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其维持和发展必须依赖于管理及其相关科学;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又给管理科学提供了更多的现实问题和发展可能。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组织体系的完善,人们在逐步意识到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管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管理科学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表现出新的可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管理学自身发展的需 求。所以对于管理学学者来说,思考管理科学的前沿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管理;管理科学;管理发展趋势 1 管理与管理科学概念以及对科学管理的分析 管理:管理有两个层次;第一是战略决策,它包括宏观战略决策,微观战略决策。第二层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的作用是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或者说一种好的氛围,使之能激活组织中成员的智力,而使组织跳跃式发展;或者说管理的作用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或者说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产生新的增长。管理的实质是创新的行为,是改变已有资源创造财富的潜力的行为。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探索人类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管理的知识,它包括管理的思想、理论、理念,以及管理者制定决策的科学的、富有逻辑的、合理的方法。管理科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可以说:管理科学=管理的科学+管理的艺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管理科学与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管理是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做好,这就要靠管理科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作指导。而管理科学的研究,提出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均来自于管理的实践,是管理科学家深入实践,观察、分析,进行案例研究,总结、提炼管理的实践经验的结果。正因为管理的实践,才丰富了管理科学。 2 21世纪的管理变革 无论从管理思想理论层面,还是操作技术层面,21世纪的管理都面临并正在经历着许多变革。在管理思想观念上,集中在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战略竞争、定量的管理方法等现行理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正在接受学习型组织和复杂科学管理及模糊化、柔性化思想的挑战。传统的资本观、资源观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更受重视。而新的资源观认为,不仅自然资源是资源,社会资源(网络)、文化资源(文化、科技)、体制资源(制度、机制)、人力资源(劳力、智力)、购买力资源等都是重要的资源。在管理理念上,从一味的竞争走向竞合;从只强调为顾客服务,走向引领顾客创新,形成顾客资本。在管理模式上,从只注重生产制造和人、财、物管理,不注重市场营销和研究开发的橄榄型模式转向注重研发和市场营销、注重知识管理、促成知识资本创新增量的哑铃型模式。在组织结构上,从纵向的、实体性组织向扁平化和虚构型组织转变,组织形式更多的不是工厂,而是虚拟化企业和科技园区。在管理变革的形势下,许多操作层面上的管理新概念悄然而至。 2.1 精益生产:指企业不断迅速地开发设计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投入市场,注重技术、管理和人力集成和有效使用,并改变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一种全新生产方式。管理界认为这将“成为21世纪的标准生产制度”。作业管理。其含义是指以深化工艺、净化工序为主导思想,以作业为企业的起点和核心,运用计算机软件缩短加工路线和生产周期,取消非增值作业,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全程无浪费管理。 2.2 定制市场营销:作为现代企业营销的最新领域,其核心就是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与各个顾客的不同要求结合起来,使差别化营销走向极限,尽一切可能去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3 团队:指采用团队组织及工作方式,建立不同层次的“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树立“共荣、忠诚、奉献”的团队精神,深入开发人力资源。企业形象战略。它要求企业从深层的灵魂塑造、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到企业外在形象的整合等全方位的变革,以在市场竞争中,依靠企业形象力赢得竞争优势。 3 企业管理的前沿性课题 当前企业管理前沿性课题林林种种,琳琅满目。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3.1 企业再造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从头改变,重新设计”。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3.2 战略竞争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提出了竞争的五模型论,即分析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进入者的威胁、购买者的议价力量、供应商的议价力量、替代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提出了低成本战略、聚集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三大战略。 3.3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要想建立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是必不可少的“修炼”。 3.4 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应注重从学习能力、营销能力、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4 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的实质是在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下,为有效地实现系统目标而激活人的智力和能力,优化配置系统中各种资源,并改变资源产出的一系列决策、措施、办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资源从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产生新的增长。因此,现代管理的实质是创新。把握管理前沿问题,首先要认清现代管理的创新走向和发展趋势: 4.1 管理行为人性化。成功的管理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力,发挥人的创造力,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在完整丰富的人性理念基础上,强调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实现的统一。 4.2 管理资源资本化。货币资本、信息资本在管理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现在人力资本特别是人的能力尤其被管理者重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和组织发展的动力源。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 郑州大学商学院王伟副教授 领导变革 管理理论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管理者们必须超越传统的管理学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束缚。传统的管理学理论所关注的是如何控制并束缚员工,如何实施企业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如何通过不同的管理层来引导员工,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现在看来,这种观点必须变革了。新的管理理论要求我们要有新的思维,新的管理方法,使员工发自内心地热爱企业,为企业的兴衰而努力工作。领导在新的管理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管理关注的不再是如何控制员工,而是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使员工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并与管理者共同分享信息和决策的权力。团队精神、合作和学习,成为管理者和员工携手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指导性原则。管理者们的任务是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发展,而不再是控制员工的行为。唯有如此,管理者们才能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并实现组织目标。 新旧管理理论在今日的企业管理中并行不悖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管理理论的一个框架 第一部分:管理的基础 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 管理,从根本上讲,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与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 ——彼得·德鲁克 一、管理和管理的职能 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对人和资源的配置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优秀的管理者做事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有效果就是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率就是通过最小的资源投入实现目标,也就是最优化利用金钱、时间、材料和人。一些管理者两个标准都达不到,有些为获得其中一个而牺牲另一个。最好的管理者是保持对效率和效果的关注。 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三、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我为什么要学管理,我要成为会计师。” “我为什么要学管理,那全是常识。” “我为什么要学习管理,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四、管理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是一个组织的高级执行者并负责全面的管理。 中层管理者:位于组织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有时也被叫做战术管理者, 负责将战略管理者制定的总目标转化为更为具体的目标和活动。 基层管理者:或称运作管理者,是监督组织运作的低层管理者。他们通常的头衔是 工长或销售经理,直接涉及组织内非管理性的员工,实施中层管理者制定的计划。

浅谈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浅谈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公共管理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机理规律,加强分析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提出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分析当前公共管理的前沿核心,重点探讨公共管理的理论前沿,以期有助于我们预测公共管理的研究前景,正确引导我们进行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并在现实中能够发挥指导作用。 【关键词】公共管理;理论;前沿问题 一、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权力机关和非盈利社会组织为了更有效地促进 公共物品,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平均分配,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正确运用公共权力和各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新兴学科。 公共管理与管理学有很大的相似性。它要指引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更有效率,其前提与基础是解释公共部门的各种收入与支出行为、公共管理以及对市场中微观主体的影响与后果。需要注意的是,与管理学不同,在具体分析问题时,公共管理有着特殊的研究前提与研究对象。而且公共部门与社会的各个主体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各个主体的反应与对策将对公共部门的政策执行结果产生巨大影响。这也就给公共管理带来了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挑战。由此可见公共管理有着特殊的“为什么”的问题。 卡尔森(Garson)和欧佛曼(Overman)认为,1975 年的“政策管理协助研究委员会报告”是公共管理概念流行的源泉。[1]他们指出,在该报告中,公共管理被分为三个领域:(1)政策管理涉及政策选择和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2)资源管理涉及预算、财务管理、人事、采购与供给、财产管理和信息管理等;(3)项目管理则涉及日常执行,包括日程安排、记录保存、生产效率与监督等。 大多数美国公共管理研究者似乎更偏好另外两个相近的概念:“政治管理”和“战略管理”。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发展起来的政治管理研究跟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密切相关。政治管理研究的主要理论家、该学院的摩尔(Moore)明确表示:“我们的‘公共管理’概念在公共行政的传统责任之上加入了目标设定和政治管理的责任。”[2]由此可见,公共管理的研究重心已经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POSDCORB 范式(计划、组织、人员、指导、协调、报告和预算)转移到 PAFHRIER 范式(政策分析、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外部关系)。 综合各国的政府改革与发展前沿报告,结合我国当前政府改革面临的种种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下列几点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的几个前沿问题:(1)

企业管理学科前沿报告

企业管理学科前沿报告 21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破性的进展和广范围的应用,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际化,这使得企业管理学在管理思想、方法、手段和组织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实际上,这些创新和发展正逐渐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学教科书内容,企业管理学正悄悄地进行这一场革命。但是,可能与企业管理学学科本身发展的特征有关,这些新进展是非常凌乱的、不系统的,这些新进展之间存在互相交叉、包含现象。要想全面评述这些新进展、对这些新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类和评价,是非常困难的。一是对每个企业管理分支学科的新进展的描述并不全面,二是在分类方面,有些新进展并不完全属于单一企业管理分支学科。 当前企业管理学科的理论前沿与重大问题研究 1.企业资源理论 资源理论关注企业资源、持久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资源理论在假定资源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的、企业是异质的和资源有限流动性的前提下,认为企业是资源的特殊集合体,那些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资源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并能够与外部环境匹配得当的企业会具有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会由于要素市场不完全和资源有限流动而具有持久性。 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如果说产业组织理论给战略管理提供了一个“市场——结构——绩效”的分析范式, 2.企业能力理论 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虽然广义的资源包括企业能力,但能力理论认为能力与资源不同,能力是以人为载体的,是配置、开发、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的主体能力。具有相似资源的企业通常在使用资源的效率方面有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企业能力的差异,是产生竞争优势的深层次因素。 在核心能力理论看来,能力是决定企业异质性的根本,企业是一个能力系统或能力的特殊集合。更进一步,企业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可以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效果,这部分被界定为核心能力。在普拉哈拉德与哈默看来,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来自于企业组织能的集体学习,来自于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核心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独特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与整合的过程。 通过这一系列有效积累与整合,使企业具备了独特的、持久的竞争力。一般说来,核心能力具有如下特征:(1)稀缺性:是企业所特有的;(2)可延展性:核心能力可以使企业进入各种相关市场参与竞争;(3)价值性:核心能力能够使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4)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应当不会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参与竞争。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最终产品是核心能力的市场表现,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的物质载体。基于上述对核心能力的认识,从战略管理角度看,企业战略的目标就在于识别和开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与前沿问题研究

Management Vision ?Intemet fortune ?网络财富 管理视野能源消费实例的预测计算表明:该模型对能源需求预测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准确度。从预测结果看,该模型抛开影响能源消费的不确定性的多种因素,预测精度较高、所需指标变量少、计算简便,便于实际应用。 任何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都不可能期望用纯数学的方法加以精确描述,必然会出现误差,作为未来能源的需求预测,必定受到宏观社会发展的较大影响。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修正。 目前影响江苏省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一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将逐步实现由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这必将大大减少能源的需求;二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节约型、高附加值的工业企业逐步占主导地位,对能源需求的增长也将远 低于目前的水平;三是节能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四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械程度的加大等又将使能耗水平有所提高。其中对能耗量影响最大的是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比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以及江苏省的实际情况,第二产业目前占有能耗较高,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能源的实际需求较之原有的预测值要低得多。无论怎样修正,本模型是就能源消耗的具体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状况,是就数找数,无法从影响能耗的内部因素去分析这一数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预测的结果只能从宏观上加以评估。 因此本文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依据,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组合模型预测,对于该问题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毅.沿海地区能源供需保障与解决途径研究[J].地理学报,1999,54(6):509-517. [2]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6(2). [3]邓聚龙.灰色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4]王文明,王文科,杜东.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水文预测中的应用[J].地下水,2007,29(2):11. [5]罗强.中国的能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学院,2000.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能源供求分析与能源资源战略性开发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6SJB790024)。 作者简介: 成艳(1985—),女,河南济源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管理。 聂锐(1958—),男,山西原平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与能源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与前沿问题研究 孟 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大型工程项目在管理中的前沿应用——项目信息门户,并对PIP的应用特点、功能进行分析。【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前沿问题;项目信息门户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 项目管理的研究有两大体系,即: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 1.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1.1 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伴随国际合作项目越来越多,项目管理国际化会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加入WTO 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就工程建设领域而言,外资利用将会进一步增加,海外建设市场也会进一步向中国开放,国际工程将会进一步增加。从工程项目管理角度看,这意味着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工程项目咨询、工程项目融资、工程招标、合同管理等均要求国际化和国际惯例接轨。 1.2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使得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目前人们把它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益大大提高,并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用Internet进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实现了项目管理网络化、虚拟化,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深入。 1.3 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 所谓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就是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模型、工具对工程项目相关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并达到工程项目设定的具体目标和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它将工程项目的利害关系者集合和工程项目的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研究,揭示了工程项目的系统集成是工程项目内在本质的要求。 1.4 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 项目管理发展到今天已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成为一个职业。在现代社会中,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专门承接项目管理业务提供全过程的专业化咨询和管理服务,这是世界性的潮流。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代建制)也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2.工程项目管理前沿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工程管理研究的主题。从70年代开始广泛运用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到9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项目信息门户与项目信息平台。项目信息门户(Project Information Perta1,简称为PIP)是国际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前沿研究成果,国际上许多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成功都得益于PIP的应用。PIP是在项目主题网站(Project-Specific Web Sites)和项目外联网(Project Extrane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是某一个具体的软件产品或信息系统,而是国际上工程建设领域一系列基于Intemet技术标准的项目信息交流系统的总称。它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中项目参与各方产生的信息和知识进行集中式存储和管理的基础上,为项目参与各方在Intemet平台上提供的一个获取个性化(按需所取)项目信息的单一入口。从而为项目参与各方提供项目信息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环境。 2.1 项目信息门户下信息交流的特点PIP较多采用的是将工程项目信息集中存储在Intemet上的项目信息库中,从而改变了传统工程项目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方式,实现了项目实施全过程中项目参与各方的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项目建设的信息透明度(见图1)。

公共管理题目汇总

公共管理题目汇总 1、公共关系管理对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 2、当前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现象与策略 3、分析如何把公共卫生管理运用在卫生监督工作中 4、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5、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6、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浅析 7、构建农村公共设施基层管理模式的思路 8、公共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的改进 9、突发公共事件病区批量患者搬迁的流程管理与评价 10、城镇化背景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浅析以陕西省为例 11、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介入 12、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 13、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14、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关系论述 15、新公共管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的利与弊 16、浅谈公共管理中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17、关于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 18、新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19、包容性视野下的公共安全管理:维度分析与战略创新 20、新公共管理理论视域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21、城市公共危机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路

径研究 22、基层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科学管理及服务优化 23、浅析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24、公共治理视域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探究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 26、公共部门信息质量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 27、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机构借助网络数字技术对非遗的保护机制研究 28、城乡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及运行 29、论自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30、探究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规制 31、风险社会背景下公共安全管理教学改革架构 32、关于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分析 3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34、浅谈基于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 35、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36、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企业专利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37、网络舆情参与对现代公共管理的影响 38、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三维空间 39、我国公共组织管理中人员激励问题的思考 40、浅谈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社区警务

公共管理核心与前沿答案

公共管理核心与前沿1、下列属于 公共组织运营管理目标的是 A) 高质量√ B) 高效率√ C) 高响应度√ D) 低成本√ 2、在“三圈”理论中,下列属于外部支持对象的是 A) 上级机关√ B) 新闻媒体√ C) 下级机关√ D) 民众√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圈”缺一不可√ B) 公共价值需要证明√ C) 能力建设不能忽视√ D) 外部支持不能想当然√ 4、下列属于公共管理领域特点的是 A) 最古老的职业√ B) 最重要的工作√ C) 最年轻的学科√ D) 最困难的课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共管理中“顶天”是指战略管理√ B) 公共管理中“立地”是指运营管理√ C) 公共管理中“顶天”是指宏观管理 D) 公共管理中“立地”是指微观管理 6 下列有关公共组织管理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仅指公共组织内部管理 B) 仅指公共组织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 C) 包含公共组织内部管理以及社会管理和服务√ D) 自我管理 7、公共管理的主体是 A)政府 B)非政府组织 C)公共组织√ D)人民大众 8、下列不属于公共组织“三圈理论”内容的是 A)公共价值 B)能力 C)支持 D)权利√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属于公共管理的内容 B)涉及公共利益的私人事务属于公共管理的内容 C)涉及私人利益的私人事务属于公共管理的内容√ D)私人利益如果涉及公共利益,也属于公共管理的内容 10、在本课中,主要讲述的内容是? A)公共管理核心与前沿√ B)政府管理 C)危机管理 D)非政府管理 11、公共管理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平台 正确√ 错误 12、公共管理的任务是对外部事务的管理,不包括组织内部的管理。 正确 错误√ 13、公共管理中的“顶天”是指提高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 正确√ 错误 14、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刚刚起步与大量现实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成为一对尖锐的供需矛盾。 正确√ 错误 15、公共管理中的“立地”是指提高单位的运营管理水平。 正确√ 错误 16、当代公共管理者要不断提高思维和行为的系统性、预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正确√ 错误 17、利用三圈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正确√ 错误 18、公共管理的任务是对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的管理。 正确√ 错误 19、公共组织运营管理的四个目标是相互矛盾,很难统一在一起。 正确 错误√ 20、在公共组织运营管理目标中,高响应度是指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和要求做出迅 速回应。 正确√ 错误

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317831641.html, 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作者:邓海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4期 摘要:文章以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深入探讨并梳理了我国当前项目管理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比较具体的问题,结合项目管理最新的前沿学术成果,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可以促进我国的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助于完善我国建筑产业相关市场制度建设。 关键词:项目管理;趋势;建议 项目管理在理论中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义,即在项目活动中通过使用特定的技巧、理论、方法使得项目能够顺利实现并达成目的过程。项目管理本质上就是对某一个特定项目从项目的设计、制定、实施以及最终评价以达到既定的目标的过程。这里面就涉及到有关项目管理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项目本身。因此,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时间性,有着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标志。通常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项目计划、制定、实施、运营、评价。 一、项目管理的内涵 首先项目本身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达成特定的目标完成任务。因此,项目管理是一个具有明确时间和过程的系统性的过程。项目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和阶段一环扣一环,层层相关,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其他的环节产生巨大的影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著名的华罗庚先生曾经提出过著名的“统筹法”,其实就是最早的项目管理方法论。几十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不仅理论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中也积累丰富的经验,这种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国外相比,某些地方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现状和短板进行梳理,不断改进,促进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二、项目管理的现状以及趋势 (一)项目管理的网络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全球化也对我国造成巨大的冲击,我们应该看到,最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来临,如果无法顺应这种巨大的历史潮流发展,我们最终只能被历史淘汰。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金钱,因此项目管理的网络化成为一个必然发展的方式。信息时代的主题就是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的整理挖掘,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已经在项目管理中开始运用电脑网络进行信息化管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项目管公司已经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现了项目管理网络化。而

管理学前沿和热点介绍

管理学前沿和热点介绍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不仅仅有很多基础知识。也会有涉及到现在管理学的一些前沿知识和热点知识。所以我们现在将开辟此栏目来帮助大家!!! 这期是:标杆管理因为工作比较忙。所以希望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这期做好。 希望大家支持。你也可以这样做了,或者把好的东西发到论坛上。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起源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习日本的运动中,首 开标杆管理先河的是施乐公司。1976年以后,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实际垄断地 位的施乐遇到了来自国内外特别是日本竞争者的全方位挑战,如佳能、NEC等公司以 施乐的成本价销售产品且能够获利,产品开发周期、开发人员分别比施乐短或少50% ,施乐的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面对着竞争威胁,施乐公司最先发起向日 本企业学习的运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标杆管理。施乐公司使用了"竞争标杆方法 "(Competitive benchmarking)概念和方法,这个方法是指,从生产成本、周期时 间、营销成本、零售价格等领域中,找出一些明确的衡量标准或项目,然后将施乐公 司在这些项目的表现,与佳能等主要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找出了其中的差距,弄清 了这些公司的运作机理,全面调整了经营战略、战术,改进了业务流程,很快收到了 成效,把失去的市场份额重新夺了回来。在提高交付定货的工作水平和处理低值货品 浪费大的问题上,同样应用标杆管理方法,以交付速度比施乐快3倍的比恩公司为标 杆,并选择14个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逐一考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采取措施,使仓 储成本下降了10%,年节省低值品费用数千万美元。于是,西方企业群

起学习借鉴, 把标杆管理作为竞争的最佳指导,优化企业实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 力,取得了显著的改进成效。一些企业取得了系统突破,许多公司回报在五倍以上。 什么是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 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从而进入赶超一 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企业学习。通过 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 过程。 标杆管理站在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上寻找基准,突破了企业的职能分工 界限和企业性质与行业局限,重视实际经验,强调具体的环节、界面和流程,因而更 具有特色。 标杆管理的三种方法 标杆管理主要分为战略性、操作性和国际性三种。 1、战略性标杆管理,是在与同业最好公司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关注企 业如何竞争发展,明确和改进公司战略,提高公司战略运作水平。战略标杆管理是跨 越行业界限寻求绩优公司成功的战略和优胜竞争模式。 战略性标杆分析需要收集各竞争者的财务、市场状况进行相关分析,提出自己的 最佳战略。许多公司通过标杆管理成功地进行了战略转变。 2、操作性标杆管理,是一种注重公司整体或某个环节的具体运作,找出达到同 行最好的运作方法。从内容上可分为流程标杆管理和业务标杆管理。流程标杆管理是 从具有类似流程的公司中发掘最有效的操作程序,使企业通过改进核心过程提高业绩

公共管理选题

公共管理选题 1、公共关系管理对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 2、当前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现象与策略 3、分析如何把公共卫生管理运用在卫生监督工作中 4、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5、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6、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浅析 7、构建农村公共设施基层管理模式的思路 8、公共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的改进 9、突发公共事件病区批量患者搬迁的流程管理与评价 10、城镇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浅析--以陕西省为例 11、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介入 12、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 13、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14、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关系论述 15、新公共管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的利与弊 16、浅谈公共管理中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17、关于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 18、新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19、包容性视野下的公共安全管理:维度分析与战略创新 20、新公共管理理论视域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21、城市公共危机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22、基层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科学管理及服务优化 23、浅析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24、公共治理视域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探究--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 26、公共部门信息质量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 27、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机构借助网络数字技术对非遗的保护机制研究 28、城乡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及运行 29、论自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30、探究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规制 31、风险社会背景下公共安全管理教学改革架构 32、关于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分析 3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34、浅谈基于GIS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 35、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36、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企业专利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37、网络舆情参与对现代公共管理的影响 38、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三维空间 39、我国公共组织管理中人员激励问题的思考

项目管理前沿

第11 章项目管理前沿 学习目标: 熟悉计算机辅助的建设项目管理和网络平台上的建设项目管理。 重点难点: 1、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2、工作流管理功能 3、项目信息门户() 课程内容: 信息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把信息视为重要战略资源,把信息化作为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也提出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并将国家信息化建设作为21 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信息化的背景和含义、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等内容。 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建设项目的管理,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平台,是在局域网或互联网上构建的信息沟通平台;网络平台上的活动主体是用户,是构成了一个虚拟的项目管理组织的用户群体;而网络平台上项目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建设项目的信息管理,包括了项目信息的创建、集中管理和共享等几个方面。 11.1 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表明人类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继农业革命、城镇化和工业化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本节主要介绍信息化产生的背景一一数字鸿沟、信息化的含义以及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11.1.1 信息化产生的背景――数字鸿沟 信息化的出现给人类带来新的资源、新的财富和新的社会生产力,形成了以创造型信息劳动者为主体,以电子计算机等新型工具体系为基本劳动手段,以再生性信息为主要劳动对象,以高技术型企业为骨干,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一代信息生产力。在以质能转换为主体的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对象为土地、矿产和石油等,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争夺的重点,带来了国际社会新的竞争方式、竞争手段和竞争内容。由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同,产生了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的“数字鸿沟”()。 (1)“数字鸿沟”的含义 关于数字鸿沟,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美国商务部把数字鸿沟概括为:“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