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 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01 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01  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01  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 000Hz。

2知道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

3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4了解次声波能够传得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等特性。

5了解次声波的危害。

6能关注科技发展,自觉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学习流程

活动一: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超声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次声波

活动二:阅读课文“生活物理社会”中的《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1常见的能听到超声波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的好朋友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

活动三:探究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1超声波的特点是:方向性___________,穿透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较集中的声能2声呐是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制成的装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超是利用超声波的___________特点制成的,它可以观察___________。

4超声波速度测定器是利用超声波的___________效应,它能很快地测出网球在运动中的速度

5超声波清洗器是利用超声波能使清洗液___________,有去___________作用。

6超声波焊接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次声波的危害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产生次声波,举三个会产生次声波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联系课文,讨论次声波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声波可以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手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

2.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1.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2.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暴发前夕,自然界的动

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后的片断。

猜一猜:

1.火山、地震暴发之前,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途径获得这种信息?人类为什么不能?

通过讨论、交流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二)、新课教学。

1.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师: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将

自己右手在空中快速来回摆动,我们能观察到手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

出声音,但你不能不能听到你手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设问:在实际生活中,象这样的现象还有没有?。

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生物去寻找

师点评引导: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多媒体播放:蜜蜂、蝴蝶在花上飞舞。

师: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不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

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学生讨论:各自发表看法。

教师:点评回答情况。

(屏幕显示下列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长声波叫做超声波;

(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4)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表。

过渡:

与耳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

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看一看:

用多媒体播放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动脑思考:

(1)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生:共同讨论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总评总结。

(2)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作用还有哪些?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发表看法。

教师:点评回答情况。

3.次声波

播放《犬笛》片段:

驯犬员一吹犬笛,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并立刻奔向驯犬员所在的地方……

设问:①影片中的犬笛发出的是一种什么声波?为什么能穿越高山、森林,传得很远很远?

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

人耳能不能听见?

学生分组讨论:

引出结论:

(1)铁笛发出的是次声波,频率在20HZ以下,它能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很远,而且无孔不入。

(2)火山爆发、地震、核爆炸都产生相伴随的次声波。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这也是因为它们摆动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所以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过渡: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

例如:根据大气核爆炸产生的强大的次声波,我们可以侦察到哪个国家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行了多大能量的核爆炸。

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请同学们课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写出相应的调查总结报告。

(三)、作业布置

完成巩固案

五、教学反思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巩固案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可听声,通常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在Hz至Hz之间。

2、频率高于可听声的声波叫,频率低于可听声的声波叫。

3、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五六次,人之所以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A.声音的频率太低

B.声音的响度太小

C.蝴蝶飞行不发声

D.翅膀振幅太小了

4、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不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B超成像B.声纳测距

C.听诊器D.超声波清洗器

5、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接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画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

C.水母感受到了空气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海水温度的变化

6、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7、大地震前,狗、老鼠等动物也会有异常反应。地震前引起这些动物异常反应的原因是什么?请你提出自己的看法。(简明扼要,15字以内)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苏科版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 [猜一猜](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人为什么不能? 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一)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右手在空中快速来回摆动,我们能观察到手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出声音,但你不能不能听到你手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设问:在实际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还有没有?。 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生物去寻找 师点评引导: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多媒体播放:蜜蜂、蝴蝶在花上飞舞。 问题:(1)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不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2)为什么在夜晚狗和猫能够觉察人类所不能觉察的声音? 学生讨论,各自发表看法。 (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生活物理社会”)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_______________;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 (3)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 学生阅读“超声波”:与耳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能_______________,易于获得____________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看一看: 用多媒体播放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思考讨论:1、教材P21中四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作用还有哪些?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发表看法。 (三)次声波。 播放《犬笛》片段: 驯犬员一吹犬笛,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并立刻奔向驯犬员所在的地方……设问:①影片中的犬笛发出的是一种什么声波?为什么能穿越高山、森林,传得很远很远? 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 人耳能不能听见? 学生分组讨论: 引出结论: (1)铁笛发出的是次声波,频率在20HZ以下,它能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很远,而且无孔不入。 (2)火山爆发、地震、核爆炸都产生相伴随的次声波。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这也是因为它们摆动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所以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过渡: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 例如:根据大气核爆炸产生的强大的次声波,我们可以侦察到哪个国家在什么地点, 三、板书设计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人耳听觉的频率的范围。 2、超声波。 (1)超声波特点。 (2)超声波的应用。 3、次声波。 (1)次声波的危害。 (1)次声波的利用。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解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地震来临之前,为什么一些动物显得焦躁不安,而人没有太大感觉? [解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 A.用声呐系统探测潜艇 B.动物感知地震前的声音 C.海豚用来判断方位而发出的声音 D.蝙蝠捕捉蚊虫时发出的声音 [例4]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基础演练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大地震、大海啸、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灾害发生后救护伤员时,医生、护士所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听诊器诊断伤员的心跳声和呼吸声,是利用固体能够传声的道理 B.用B超检查伤员内脏是否受到损伤,是利用了次声波穿透能力强的特点C.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费力杠杆,虽然费了力,但可以省距离 D.用针筒抽取药液时,药液因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而进入了针筒 2.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声音是一种波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3.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中国国际救援队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 A.利用声传递能量B.将周围物体砸开 C.消除寂寞D.利用声传递信息 4.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有()

A.用声纳测海底的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用仪器监听海啸 5.“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声音太大 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C.声音太小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6.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的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以下是关于被困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切实可行的是() 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7.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8.通过声音能传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以下行为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是()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苏科八年级上2012秋季版)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了解决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利用。 教学器材 电脑、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1.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常见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及人与某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2.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超声波的应用的实例及次声波所造成危害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新课 你有这样的疑问吗? 1、蜜蜂或者蚊子从你耳边飞过时,明显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蝴蝶的翅膀比蜜蜂和蚊子的翅膀大得多,从我们耳边飞行,却听不见声音,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不是所有的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得到的。 2、地震之前,蛇、鼠等都会出洞,许多动物都表现为不耐烦的状态,而我们人类却毫无感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是地震前发出:我们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二、进行新课 (板书)一、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自学导航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有多大? 2.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练习:人的听觉范围是,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次声波的频率范围是,超声波的特点,次声波的特点:。 三、探究活动 师:超声波的应用已很广泛,播放课件展示简介下列仪器: A.声纳B.超声波诊断仪C.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D.超声波清洗器E.超声波焊接器 师:你想进一步知道他们的原理、用途或操作过程吗?请各研究小 组讨论确定一至二个课题进行研究。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 2.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4.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 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 2.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引入新课 问:人的耳朵是不是能听见所有的声音呢? 我们来试试看! 二、讲授新课 1、人耳的听觉范围 测试人耳的听觉的频率范围: 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的听,当刚听到到时就举起手臂,直到听不到就把手下。

指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对不同的动物的听觉范围进行了解,从而了解为什么他们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性。 2、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这些特点请兴趣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给学生观看B超图像。 总结: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可用于测距、清洗、焊接,医院里还用于击碎患者肾结石,免于病人开刀的痛苦。 3、次声波 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请E组同学上台汇报。 总结: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对人类造成伤害。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三、课堂练习 分析“WWW”的第1 题。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至6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300至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学生活动: 答:不是(或是) 闭上眼睛仔细的听,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了解自己的听觉范围。 总结: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 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学生阅读P20页的“生活?物理?社会”。 了解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并说出与此相关的生活习性。 A组: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B组:超声波可以成像。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C组: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测定器,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测定车辆的速度。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_教案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 (2)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2、能力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 (2)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观察到物理现象; (3)培养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及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 (2)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暴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后的片断。 猜一猜: (1)火山、地震暴发之前,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途径获得这种信息?人类为什么不能? 学生讨论回答: ①有特殊的感觉,有奇特的声音…… ②动物比人具有某些特殊的功能…… 通过讨论、交流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师: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右手在空中快速来回摆动,我们能观察到手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出声音,但你不能不能听到你手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设问:在实际生活中,象这样的现象还有没有?。 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生物去寻找 师点评引导: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多媒体播放:蜜蜂、蝴蝶在花上飞舞。 师: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不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学生讨论:各自发表看法。 教师:点评回答情况。 (屏幕显示下列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长声波叫做超声波; (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4)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表。 (教材P20 表格内容,再添上蜜蜂和蝴蝶的声音频率范围) 过渡: 与耳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看一看: 用多媒体播放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动脑思考: (1)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生:共同讨论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总评总结。 设问:(2)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作用还有哪些?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发表看法。 教师:点评回答情况。 (三)次声波。 播放《犬笛》片段:

第四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及它们在科学、社会、技术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超声波的应用。 难点是人耳听不见声音的频率范围的探索活动。 三.教学资源: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让学生复习有关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声音的三要素,由声音的频率引入本节内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测一测你听觉的频率范围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索活动,分别测出5—6位男女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 让学生看书再进行讨论,得出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 让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栏目,比较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的大小,同时知道即使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变化,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 2、超声波 (1)超声波的特点 让学生把超声波与可听声比较,得出超声波有哪些特点。 答: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 (2)超声波的应用 让学生知道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超声清洗及超声焊接,这些都是超声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其中涉及到声呐、回声、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多普勒效应方面的知识。 在本章后面的“信息库”中有专门介绍。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看书了解这部分知识的时间,对难于理解的部分,教师要进行帮助、点拨。 3、次声波 让学生自学讨论,知道次声波来源于哪些地方?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哪些严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质量检测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质量检测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 B.有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上课时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教室太小,不会产生回声 2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快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D.城市街头设置的噪声检测仪能减弱噪声 3 . 你物理老师的声音已经被你熟悉了,物理老师的声音具有很大的辨识度,你主要是依靠物理老师声音的哪一特征来区分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4 . 关于潮汐发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A.潮汐发电说明海水具有巨大的能量 B.在海湾造堤坝是利用海水的重力势能 C.涨潮时靠近大海的一侧水位高 D.退潮时靠近海岸的一侧水位高 5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市区内“禁鸣喇叭”,此举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式c=λf,可知,波速一定时,波长越长的电磁波频率越高 B.超导体材料主要应用在电饭锅等电器上 C.电视机集成电路中使用的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D.核能的利用一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7 . 如图,笛子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乐器,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的。下列乐器中与笛子发声原理相同的是 A.二胡B.萧C.马头琴D.古筝 8 . 吹笛子时能发出优美的乐曲,其中声音来自() A.手指的振动B.嘴唇的振动C.笛子的振动D.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 9 . 下列事实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B超检查D.超声波洗牙 10 . 2016年10月26日,意大利中部接连发生5.4级和6.1级地震,现场房屋受损严重,关于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波主要是超声波 B.地震波不能传递信息 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 D.地震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但破坏能力大 11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高频易错题汇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成语“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很高 C.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解: A、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物体的振动频率超出这个范围,人耳就听不 到声音,故A错误;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错误; C、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的,故C正确; D、噪声监测装置是噪声监测器上可以直接读出噪声大小,它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故D错误。 故选:C。 总结:此类问题要会根据乐音的特征、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发声的物体不一定都在振动 解:A、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是无法听到声音的,故错误;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故正确; C、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是无法听到声音的,故错误; D、一切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会随之停止,故错误; 故选:B。

总结: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只要我们能听到声音,一定有物体振动,但并不是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解: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要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要小;故C错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 体。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声速的不同、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4.下列有关声音知识,正确的说法是() A.正常人的耳朵听到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Hz之间 B.声呐可用来探测海底深度 C.“请勿高声喧哗”的“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 D.道路旁植树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来有效减小噪声的 解: A、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之间的,故A错误; 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它可以发射超声波,然 后收测回波进行计算距离,适用于探测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鱼群、水雷和关闭了发动机的隐蔽的潜艇,故B正确; C、“请勿高声喧哗”的“高声”的意思是大声说话,应是响度大,故C错误; D、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多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点,注意

人耳朵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课题】第一章第4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 2.让学生了解超声波的特点,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 通过教师引导与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理解,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阅读自学、讲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 二、目标定学: 超声波、次声波及其应用与防护 三、预习探学: 如图可知: 可听声是指的声波; 超声波是指的声波; 次声波是指的声波。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一)什么是可听声、超声波、次声波 1. 交流“预习探学” 2.活动:将我们的手在空中来回摆动。我们能听到声音吗? 想一想:手在振动,它发声了吗?为什么听不到声音呢? 3. 阅读课本P20“生活·物理·社会” (1)想一想:上面的活动中为什么听不到手在空中摆动的声音? (2)找一找: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3)填一填:人的听觉范围会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有些年轻人可以听见低于20Hz的声音。一般情况下,人的年龄越大,可听频率范 围。 (二)超声波 1.超声波具有以下特点:性好、力强、易于。2.超声波的应用(利用哪个特点) (1)声呐的应用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2)B超的应用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3)超声波清洗器以及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三)次声波 1.次声波的产生:人耳虽然听不到次声波,但它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类活动 或自然现象会产生次声波?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基础练习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答案:B 解析:探测海深是科学家为了获得海底深度的信息,回声定位是蝙蝠获得昆虫具体方位的信息,超声波探查是医生为了获得胎儿健康情况的信息。敲瓶底时橡皮膜振动发声,通过空气向前传播,引起火焰摇动,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2.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这是因为听诊器能() A.改变声音 B.减少声音分散 C.加强振动 D.以上解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用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沿着橡皮管传播,减少声音分散,使声音传播得更远些。 3.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答案:D

解析: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微波炉是利用微波工作,电视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工作,潜艇上的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工作,因为超声波在水中传播距离远。4.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答案:A 解析:地震、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人耳听不到,但有些动物能听到。 5.如图1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苏科版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xx0HZ;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 3、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次声波的危害和监测。 2. 两种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教具和学具 音频发生器、音箱;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图片,声纳的应用,B超图象,课外兴趣小组汇报的音像资料(ppt文件亦可,课前安排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手在空中来回摆动几下; 问:你听到手振动发出的声音了吗? 你能听到蜜蜂飞行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吗? 实用文档

能听到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吗? 生:没有 这说明了什么呢?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学生思考作答) 二、新课教学: (一)波的基本特征: 1、人与动物听觉范围 (板书)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活动:测一测你的听觉频率范围,用一台音频发生器连音箱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用同样方法再测一组同学听觉频率范围。 生甲:闭眼睛刚听到声音举手直到听不到声音手放下。 生乙:根据动作记录相应声音频率的数值,就是甲同学听觉频率范围。 用同样方法再测一组同学听觉频率范围。 实用文档

请阅读书本并引导学生小结: 总结:人耳听到的声波频率从20HZ到xx0HZ,我们称做可听声。频率高于xx0HZ 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请对图表发表你的看法: 生讨论作答:人和一些动物听觉频率范围,比较猫、狗、蝙蝠、海豚能听到超声波,大象、狗能听到次声波等。 2、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这些特点请兴趣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A组同学汇报: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B组同学汇报:超声波可以成像。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实用文档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苏科版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课堂互动学案编写人: 【互动学习目标】 1、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及各类动物听觉范围的区别。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频率范围、应用和多普勒效应。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频率范围、危害及应用。; 【互动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通常用什么来反映物体振动的快慢呢? 3、什么叫频率?单位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能凭听觉发现飞行的苍蝇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为什么我们有时能看到物体在振动而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小知识)人对声音的感受是通过耳朵来实现的,耳朵是相当完善的声音接收器,但人耳听到的声音并不是全部声音,有的声音人耳根本听不到,关键在于声音的频率是否合适。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可听声,高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对于一般人来说,超声波和次声波都不能产生声音的感觉。(归纳)

1、正常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z的声音。 2、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3、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苍蝇飞行时每秒振翅147~200次,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5~6 次,为什么你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凭听觉发觉飞行中的蝴蝶?你现在能回答想一想中问题了吧。(看一看)课本20页“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回答)能听到超声波动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秘)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带来的小狗:“2+2=?”,小狗立即叫四声,观众马上被这条聪明的小狗所倾倒。你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在台下驯兽师助手吹了四下哨声,由于哨声频率太高,人类的耳朵听不见,而狗可以听到,故立即叫了四声。)(读一读)课本21页“超声波”(归纳)超声波特性及应用 1、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定向传播)碰到障碍物时有显著反射。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点制成声纳,声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2、穿透能力强,能穿透许多电磁波所不能穿透的物质。人们利用超声波穿透能力强、可以成像的特点制成医院所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即:B超),可对病人做胃部、腹部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201x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新版)苏科 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 2.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4.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 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 2.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引入新课 问:人的耳朵是不是能听见所有的声音呢? 我们来试试看! 二、讲授新课 1、人耳的听觉范围 测试人耳的听觉的频率范围: 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的听,当刚听到到时就举起手臂,直到听不到就把手下。

指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对不同的动物的听觉范围进行了解,从而了解为什么他们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性。 2、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这些特点请兴趣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给学生观看B超图像。 总结: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可用于测距、清洗、焊接,医院里还用于击碎患者肾结石,免于病人开刀的痛苦。 3、次声波 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请E组同学上台汇报。 总结: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对人类造成伤害。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三、课堂练习 分析“WWW”的第1 题。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至6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300至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学生活动: 答:不是(或是) 闭上眼睛仔细的听,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了解自己的听觉范围。 总结: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 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学生阅读P20页的“生活?物理?社会”。 了解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并说出与此相关的生活习性。 A组: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B组:超声波可以成像。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C组: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测定器,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测定车辆的速度。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3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 Z~20000HZ。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 3、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特点和应用;次声波的危害和监测。 2、教学难点: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学生预习】 1、超声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声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耳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从____HZ到____HZ。 3、介绍一些动物听觉频率范围。 4、介绍次声波的特征及其应用,以及次声波可能对人体的危害。 5、介绍超声波的特征及其应用。 【典型例题】 1、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__次 2、由实验探究可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小明同学说,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这种说法对吗?请举例说明。 【课堂巩固练习】 1、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 B、超声波的穿能力比较好,可以穿任何物体 C、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 D、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 2、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A、海的深度 B、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

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很长的钢管的长度 3、听不见的声音包括波和波。波可以传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波可以用来清洗和焊接物体。 【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波的是()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预报海啸、台风 2、下列现象不属于利用超声波的是() A、蝙蝠飞行时的定向 B、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 C、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 D、优美的小提琴演奏声 3、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B、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4、由于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因此地震发生时常导致很多人在灾害中丧生。但一些小动物对地震的预警却比人类要好的多,其原因是小动物() A、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较高 B、能听到地震中的次声波 C、能听到地震中的超声波 D、能听到响度很小的声音 5、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A、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超声波 B、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不产生声波 C、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次声波 D、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声波,但声音太小 二、填空题 6、西方人用一种叫做犬笛的口哨来呼唤爱犬。犬笛吹出的是25 000Hz的声音,周围的行人茫然无所知,而小狗已经按照犬笛中传出的口令行动了是因为小狗能听到_____________的声音 7、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谜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谜”。原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 三、简答题 8、在地震或火山爆发之前,人通常没有任何感觉,而狗、猫等动物有反常行为,这是什么原因?利用这些行为对我们有什么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新版)苏科版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三维目标: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危害。 2.通过互相学习、交流的方式了解超声波及次声波在社会中的应用。 3.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互相渗透。 教学重点: 1.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2.次声波的特点及危害。 教学难点: 1.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2.次声波的特点及危害。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问:人的耳朵是不是能听见所有的声音呢? 我们来试试看! 二、讲授新课 1.人耳的听觉范围

测试人耳的听觉的频率范围; 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地听.当刚听到时就举起手臂,直到听不到就把手放下. 指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对不同动物的听觉范围进行了解,从而了解为什么它们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性. 总结:入耳的听觉范围在20一20000 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 学生阅读课本上“生活·物理·社会”中的资料. 了解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并说出与此相关的生活习性. 2.超声波 ①、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点制成声呐,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②、超声波可以成像.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③、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测定器,交警用它在高速公路上测定车辆的速度. ④、超声波能使清洗液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人们制成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之间摩擦生热,粘合在一起,根据这种原理可制成超声波焊接器. 总结: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可用于测距、清洗、焊接,医院里还用它击碎患者的肾结石,为病人免除开刀的痛苦. 3.次声波

第一章第4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同步练习

初二物理江苏科技版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填空题 1. 人听觉的频率范围是Hz至Hz,高于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H z的声音叫次声。 2. 我们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和监测核爆炸。 3. 在军事上美国称他们研究出了一种声波枪,如果这种声波,用于战术攻防,目标在于打击敌人,使他们失去战斗力,则宜用声波枪,如果用于战略攻防,如捣毁敌人的工厂、指挥中心、经济中心、战略要地等宜使用声波枪。(选填“超”、“次”)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发现超声波的好,传播远,可以利用超声波制成仪器来侦察水面和水下的军舰或潜水艇。这种仪器叫做。 5. 蝴蝶的翅膀每秒钟振动5~6次,它所发出的声音低于H z,是声波。蝙蝠在飞行时,翅膀发出的声音是声波,而它的嘴能发出频率高于H z的超声,并利用来避开障碍物或者捕食小昆虫。 6. 大象可以听到500Km外的同类用脚踏地时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这种声音是__________声波,这种声音能传播得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 7.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有和两种。其中,可以用来制成焊接或清洗的仪器设备。 二、选择题 8. 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 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9. 下列有关超声与次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声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B. 超声在水中传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传播得远 C. 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见的声音 D. 超声可以越过一定的真空向前传播 10.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条件是() A. 有声传入人耳 B. 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低于20000Hz C. 声音要有足够的响度 D. 必须同时具备上述所有的条件 11. 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 B. 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可以穿透任何物体 C. 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D. 超声波缺少方向性,且不稳定 12. 下列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A. 海的深度 B. 相距很远的两高山的距离

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了解决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利用。 教学器材 电脑、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①、②、③;测试听觉频率表,课题申请 表。 课前活动 1.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常见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及人与某些 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 2.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超声波的应用的实例及次声波所造成 危害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提问;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什么? 学生:物体的振动 学生:声波 师:声音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 学生: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 师:有声波传到正常人耳处,是否一定能听到吗? 学生:讨论 二、进行新课 (板书)一、听不见的声音存在

设问:听不见的声音存在吗? 设置情景:(课件①蜜蜂、蝴蝶分别由远飞近,由近飞远的视觉和听觉重现) 学生:思考观察 师:猜想与讨论通过观察课件①,你是否能确定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存在吗? 小组讨论回答:存在,蜜蜂、蝴蝶的翅膀振动都传到入耳,我们听见蜜蜂飞的声,但听不到蝴蝶的飞的声。 师:归纳小结在强度一定,频率不同的声波中,有的我们听不见。 设问:哪些声音你听不见,你想知道吗? 师:下面看课本第20页,人和一些动物听觉频率范围,比较猫、狗、蝙蝠、海豚能听到超声波,大象、狗能听到次声波。 师:演示课件②;播放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声波并显示频率段数。利用课件②如何测试听觉范围? 测试活动(共2次) 学生:观察 生:分组讨论测试方案:两人一组相互合作;防止干扰,被测试人闭上眼睛,注意聆听,刚听到时举手直到刚听不见时放下手。记录人集中思想观察并记录。 比较交流反馈测试结果。 三、自学导航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有多大? 2.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练习:人的听觉范围是,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次声波的频率范围是,超声波的特点,次声波的特点:。 四、探究活动 师:超声波的应用已很广泛,播放课件③展示简介下列仪器: A.声纳B.超声波诊断仪C.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D.超声波清洗器E.超声波焊接器F.HIFU聚焦刀师:你想进一步知道他们的原理、用途或操作过程吗?请各研究小 组讨论确定一至二个课题进行研究。 师:超声播有哪些特点?请哪个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生A: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 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生B:超声波可以成像。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 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