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付明雄

课题:物态变化(初三物理教材第四章 P 30-P 52)

班级:初三(2)

授课时间:2004.3.10(星期三)第五节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

(1) 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及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及名称。

(2) 知道六种物态变化中,哪些过程吸热;哪些过程放热。

(3) 知道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知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放热,但温度不变。

(4) 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沸腾过程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 能力目标

(1) 通过本章的复习,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巩固本章所学知识点。

(2) 培养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简单的物理现象,初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

1. 知识目标中(1) (2) (3) (4)

2. 能力目标中(2)

教学难点 :

1.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和联系。

2. 沸腾过程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与联系。

授课类型 :常规复习课

教学过程 :

一.通过学生问答完成下列过程图。

二.引导学生回忆、归纳、总结物态变化中一些易混点和教学重点。

1. 回忆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如晶体有冰、金属食盐等,非晶体有塑料、橡胶、沥青等。

2.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冰和沥青这两种特殊的晶体和非晶体,来总结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完成下表。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联系和区别

3.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4.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加压

三.实例分析(尽量由学生完成,教师补充。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根据情况穿插在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

1. 对六种物态变化各列举至少三例。

2. 解释雨、雪、霜、雾、露现象。

3. 夏天从游泳池出水后,感觉比在游泳池冷;列举有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4. 冬天,窗户上的“白雾” 、同学们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眼镜面上的“白雾; 列举有关液化的自然现象(如烧开水冒“白汽” ,冰棍周围的“白汽” ) 。

5. (创新思维)牙科医生常用一面小镜子,利用光的反射观察口腔内的病情。冬天常见医生先把这面小镜子在火上烤一烤,然后再伸到病人的嘴里。这是为什么?

6. (2003,昆明)小明同学在语文课上作了一篇关于云南“过桥米线”的说明文,现摘录如下:

“过桥米线” 是云南传统的名特小吃。烹饪它的方法是:将刚沸腾的鸡汤盛到一个大碗里, 然后舀一勺热油进碗里, 在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 此时把事先备好的生肉片等生食依次放进碗里, 令人惊奇的是从表面上看上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都烫熟了。

请你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文中所描述的有关物理现象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 (要求说出并解释两个物理现象) 。

四.作业:《学力提升》 P 104-105第 1-14题。

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