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华东院结构技术措施

2011华东院结构技术措施

2011华东院结构技术措施
2011华东院结构技术措施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1.1.建筑结构的破坏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和重大的社会影响的

建筑,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1.2.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中的甲类和乙类建筑,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1.3.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其重要性系数γ0=1.1,对偶然设计工况及地震设计

工况,其重要性系数γ0=1.0。

1.4.重要性系数γ0仅用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不用考虑。

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的基础设计等级与建筑结构的

安全等级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1.6.基础结构的安全等级原则上应与上部结构的安全等级一致。

1.7.地基设计的安全等级应根据上部结构的重要性并考虑包括施工及环境条件

在内的多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可取为二级。地基承载力验算时,可采用原位试验及试桩的结果。

2.结构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等级

2.1.建筑功能及重要性不同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

2.1.1.建筑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根据局部的单元段划分抗震设防类

别。”故设置了抗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独立单元后,可根据各单元划分抗震设防类别。实际设计中应注意,由抗震缝分成的每个结构单元应有单独的疏散出入口。

2.1.2.对于大底盘高层建筑,当其下部裙房乙类建筑范围时,一般可将其及与之

相邻的上部高层建筑二层定为加强部位,按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其余各层可按丙类进行抗震设计。

2.1.

3.当上部结构为乙类,下部为丙类时可综合判定为乙类。

2.2.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和设计基本加速度

2.2.1.抗震措施是除了地震作用计算和构件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

建筑总体布置、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抗力概念设计对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的调整,以及各种抗震构造措施。

2.2.2.抗震构造措施是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

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构造,如构件尺寸、高厚比、轴压比、长细比、板件宽厚比、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和配筋,纵筋配筋率、箍筋配箍率、钢筋直径、间距等构造和连接要求。

2.2.

3.在不同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场地类别下,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不同

时,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分别按不同烈度取值,见表1和表2。建筑设防类别不同时,计算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见表3。

按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调整后的抗震措施(烈度)表1

建筑类别场地

类别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甲、乙类Ⅰ~Ⅳ7 8 8 9 9 9+ 丙类Ⅰ~Ⅳ 6 7 7 8 8 9 丁类Ⅰ~Ⅳ 6 7- 7- 8- 8- 9-

按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调整后的抗震构造措施(烈度)表2

建筑类别场地

类别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甲、乙类

Ⅰ 6 7 7 8 8 9 Ⅱ7 8 8 9 9 9+ Ⅲ、Ⅳ7 8 8+ 9 9+ 9+

丙类

Ⅰ 6 6 6 7 7 8 Ⅱ 6 7 7 8 8 9 Ⅲ、Ⅳ 6 7 8 8 9 9

丁类

Ⅰ 6 6 6 7 7 8 Ⅱ 6 7- 7- 8- 8- 9- Ⅲ、Ⅳ 6 7- 7 8- 8 9-

根据建筑类别调整后的计算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表3

建筑类别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乙、丙、丁类0.05 0.10 0.15 0.20 0.30 0.40 甲类高于本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具体数值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注: 1、8+、9+表示适当提高而不是提高一度,9度时需要专门研究。

2、7-、8-、9-表示可以比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2.3.主楼与裙房相连时抗震等级的确定

2.3.1.裙房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尚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裙房相关范围以外

结构的抗震等级按照裙房自身结构类型确定,裙房与主楼相连的相关范围可取主楼周边外延3跨且不大于20米。

2.3.2.当主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时,其框支层框架按照部分框支剪力墙

结构确定抗震等级,裙房可按照框架-剪力墙体系确定抗震等级。此时,裙房中与主楼框支层框架直接相连的非框支框架,当其抗震等级低于主楼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时,应适当加强构造措施。

2.3.3.裙房为纯框架且楼层面积不超过同层主楼面积,主楼为抗震墙结构时,裙

房框架抗震等级取框架-剪力墙体系和主楼高度确定的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主楼下部剪力墙(高度至裙房以上二层)的抗震等级可按裙房高度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主楼高度的剪力墙结构二者的较高等级确定;主楼上部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按主楼高度的剪力墙结构确定。

3.荷载

3.1.不同使用年限的地震作用

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75年或100年时,可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

告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也可将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多遇地震作

用乘以1.25及1.45的系数,罕遇地震作用乘以1.15及1.30的系数。

3.2.施工荷载

3.2.1.首层楼面宜考虑施工荷载,其值不宜小于5kN/m2,施工阶段结构承载力

验算时,施工荷载的分项系数可取为1.0。施工单位有特别要求时,应补充计算施工阶段结构的承载力,并在施工图中注明容许的最大施工荷载。

3.2.2.高低层相邻的屋面,且低层屋面有可能作为高层施工时的场地时,在设计

低层屋面构件时宜适当考虑施工时的临时荷载,该荷载不宜小于5kN/m2,并在施工图上注明。

3.2.3.施工荷载不与楼面附加恒载、隔墙、使用活载叠加,构件的配筋取正常使

用与施工阶段工况计算配筋的较大值。

3.3.消防车荷载

3.3.1.消防车的作用荷载

3.3.2.我国现用消防车,荷载总重达30t,其前轴单边轮压30kN,后轴单边轮压

120kN。

3.3.3.楼板设计时的等效荷载

按照荷载规范附录B的等效均布荷载的方法计算。计算时应考虑车与板跨垂直及平行两种情况分别计算,且应考虑板面的垫层或覆土的扩散作用。

3.3.

4.次梁的等效荷载

次梁的等效荷载应采用荷载影响线的方法计算,而不能采用板的等效荷载乘以受荷面积进行计算。采用次梁活载影响线时,应考虑多部消防车同时作用的情形,消防车横向净距可取0.5米,且应取等效弯矩及等效剪力等效荷载之中的较大值进行设计。

3.3.5.框架梁的等效荷载

考虑到框架梁的重要性及设计上的方便可行,其等效荷载通常采用折算荷载的方法,即框架梁承担荷载的面积内布满消防车,以消防车荷重除以消

防车平面尺寸,并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一般可取为12kN/m2。

3.3.6.消防车的荷载与人防的荷载不进行组合。

3.4.关于车库荷载的取值

3.4.1.停放人数少于9人客车的停车库,楼板及次梁设计时的均布活荷载应按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表4.1.1中的规定取用。在进行整体计算(不包括楼板、次梁)时,此类车库的活载可取为2.5kN/m2,普通双层车架车库的活载可取为5.0kN/m2。

3.4.2.停放大面包车、卡车、大轿车或其他较重车辆的车库,其楼面及次梁设计

时活荷载应按车辆实际轮压重量考虑(如车辆入库时有满载可能者,应按满载重量考虑),并按最不利轮压荷载组合另加2 kN/m2均布荷载进行计算。不宜简单地以加大均布活载的方法进行计算。整体计算时,可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4.1.2条进行折减。

3.4.3.不论停放何种车辆,在设计时其活载均不应另乘动力系数。

3.4.4.楼板、次梁设计时,车库活载不宜折减。

3.5.楼面办公使用荷载

3.5.1.现代办公楼的楼面使用荷载有增大的趋势,很多业主要求楼面使用荷载达

到5.0kN/m2以上(一般已包括移动隔断荷重),以适应不同用途租户的需求。但这些使用荷载仅用于楼板及次梁的设计中,而整体计算和主体结构及基础设计时,仍可采用2.0kN/m2的活荷载(应加上移动隔断的荷重),并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荷载折减。

3.6. 地下室外墙水平荷载

3.6.1. 水平荷载有室外地面荷载、土和地下水引起的侧向压力分布如图7.1所示。

图中:

地面活荷载p 引起的土压力Kp q =1

地面活荷载p 一般可取10 kN/m 2

大型车辆经过,且离地下室外墙较近时可取

20 kN/m 2)

侧墙土的压力12h K q q γ=

水位下土的浮容重引起的土压力23'h K q γ=

地下水引起的侧压力24h K q w γ=

式中:

K ——土压力系数

q γ——土的重度

'γ——土的浮重度

w γ——地下水的容重 3.6.2. 当地下室施工采用大开挖方式,无支护结构时,地下室外墙一般取静止土

压力,采用静止土压力系数?sin 10?=K ,一般情况下,杂填土可取为0.50。

3.6.3. 进行外墙配筋计算时,水土荷载的分项系数可取为1.30。

3.7. 积水荷载

3.7.1. 积水荷载)(8.9h s d d R +=,式中:s d ——溢水口距屋面的高度,h d ——

高出屋面溢水口的水头高度。

3.7.2. 对于坡度小于1.19°的平屋面,

当屋面刚度较小时宜考虑屋面变形产生的积水荷载。

3.8. 施工图中应绘制各层平面荷载分布图

地下室外墙荷载图

3.8.1.图中应注明各区域的附加恒载(除结构自重外的恒载)及使用活载。

3.9.设备井道荷载

3.9.1.在高层建筑中,设备竖管有可能集中在某些层次固定,而其余层次仅作一

般的拉结,在进行设备井道周边结构设计时,应按设备专业提供的管道固定情况进行设计;此外,压力管道的固定支架也应根据设备专业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

4.计算分析及计算参数

4.1.整体结构计算

4.1.1.整体结构计算模型应传力清楚,主次分明。不应不分主次把所有构件均建

入模型,平面次要构件应按照次梁输入。

4.1.2.局部夹层不应单独作为一层输入,导致许多构件计算长度及层间位移等计

算结果不合理。

4.1.3.对跃层柱、单边悬挑柱的计算长度应另行复核,特别是地下室结构参与计

算时,柱子计算长度应进行核对,一些特殊构件(角柱、转换柱、悬臂梁等)应进行单独定义。

4.1.4.框架梁与柱子有较大偏心、柱子截面发生变化产生偏心,计算模型中应考

虑由此引起的附加偏心弯矩。

4.1.

5.需要进行弹性或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工程,应根据时程分析结果对反应谱计

算结果进行修正。

4.1.6.超高层结构、带转换结构、、连体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应进行施

工模拟、基础设计时应采用施工模拟2(satwe)进行设计。

4.1.7.连梁可以采用梁单元或墙单元进行分析。当采用梁单元时,必须满足:连

梁的跨高比大于5,连梁高度与楼层高度比不能太大,连梁的线刚度与墙肢线刚度相比相对较小。

4.1.8.剪力墙和连梁采用墙单元模拟时,必须对单元进行剖分,同时应控制最大

单元尺寸。最大单元尺寸不宜大于2m,具体单元尺寸应通过比较分析确

定,以考虑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

4.1.9.应采用合理的楼板单元。对楼板缺失较多的情况,应采用弹性板以考虑楼

板平面内的变形;对与桁架弦杆相连的楼板,应对楼板平面内刚度进行折减或不考虑楼板的有利作用,以确保弦杆杆件的受力安全。

4.1.10.平面规则的结构除进行X、Y方向地震作用验算外,还应增加45度方向

地震验算。平面不规则及存在明显斜交抗侧力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并应增加最不利方向地震作用下结构验算。对最不利风荷载方向及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不重合时,尚应验算最不利风荷载方向的地震作用,并进行必要的效应组合。

4.1.11.地下室连为一体,上部结构为多塔,计算分析时可按照上部结构各单体分

开计算(当地有特殊规定除外)。

4.2.计算水平位移时的基本风压取值及阻尼比取值

4.2.1.计算高层建筑风荷载作用下结构水平位移时,基本风压可采用50年重现

期的风压值。风荷载作用时结构承载力验算时,高度超过60米的高层建筑宜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风荷载。

4.2.2.钢结构:高度不大于50m 时,可取0.04;高度大于50m 且小于200m 时,

可取0.03;高度不小于200m 时,宜取0.02;混合结构取0.04;混凝土取0.05

4.2.3.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阻尼比可取0.05。

4.2.4.抗风设计:0.02~0.04 阻尼比可根据房屋高度和结构形式选取不同的值,

结构高度越高阻尼比越小,采用的风荷载回归期越短,其阻尼比取值越小。

一般情况下,风荷载作用下,结构承载力验算时的阻尼比可取为

0.02~0.03,结构变形验算时的阻尼比可取为0.015~0.020,结构顶部加速

度验算时的阻尼比可取为0.01~0.015。

4.2.

5.房屋高度大于200m 或平面形状或立面形状复杂、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

宜进行风洞试验判断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超高层建筑在初步设计阶段如果未进行风洞试验,应将规范风荷载放大1.4倍,以考虑横风向风荷载作

用的影响。

4.3.嵌固端的要求

4.3.1.保证地下室的刚度与±0.00的刚度比≧2.0(上海地区为1.5)

4.3.2.楼板厚度应大于180

4.3.3.计算地下室刚度比时,离主楼较远处的外墙刚度不应计入地下室的刚度4.3.4.±0.00有大开口或高差较大导致水平传力不连续时,嵌固端应伸至地下

室,且对大开口周边梁、板的配筋应进行加强.周边梁宜按照偏心受拉构件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

4.3.

5.地下室外墙离主楼较远时,可在主楼周边或附近设置剪力墙,控制同层剪

切刚度较上部结构剪切刚度大于2~3倍以上,直接将水平力传至底板

4.3.6.±0.00层有较大高差时,在高差处设置垂直向剪力墙,且采取存在高差处

的柱子箍筋加密,水平传力方向的梁加腋等措施,以确保水平力的传递4.3.7.嵌固端设在地面层时,地面宜设置刚性地坪,以保证传力的可靠

4.3.8.回填土对地下室的约束系数,一般地下室填3,几乎完全约束时填5,刚

性约束时填负数。

4.3.9.嵌固端在地面层或地下层时,仅表示嵌固端的水平位移受到约束,而转角

则不能设为约束。

4.3.10.地下一层柱的配筋增大1.1倍,约束构件承载力大于柱下端承载力1.3倍。

4.3.11.嵌固端及其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同±0.00,其余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可逐级减

低。

4.4.楼层刚度比

4.4.1.抗震设计时,对框架结构、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大于50%的框架-剪力墙

和板柱-剪力墙结构,楼层侧向刚度可取楼层剪力与楼层层间位移之比K i=V i/ΔU i,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4.4.2.对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不大于50%的框架-剪力墙和板柱-剪力墙结构、剪

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楼层侧向刚度可取楼层剪力

与楼层层间位移角之比K i=V i/(ΔU i /h i),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0.9,楼层层高大于相邻上部楼层层高1.5倍时,该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1.1倍,底部嵌固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1.5倍。

4.4.3.对转换层结构,宜采用剪切刚度比, 剪切刚度取为Ki=(G i A i/ h i)。当转换

层设置在1,2层时,控制转换层与其上层结构抗侧刚度比不小于0.5(非抗震0.4),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转换层侧向刚度不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0.6;

4.4.4.当底部大空间大于2层时,其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剪切刚度(E.0.3)γe

(γe=Δ2H1/Δ1H2)表示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比,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0.5;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8

4.4.

5.上海工程应采用剪切刚度比。

4.5.地震波的选择要求

4.5.1.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

的底部剪力的65%,一般也不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13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

4.5.2.实际地震记录不少于总数的2/3

4.5.3.时程曲线的数量随建筑高度及复杂性的增加宜适当增加,重要工程不少于

5~7组

4.5.4.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应通过傅里叶变换与反应谱进行比较,对超高层建

筑,必要时宜考虑长周期地震波对超高层结构的影响。

4.5.5.输入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应满足地震动三要素要求,即有效加速度峰

值、频谱特性和持时的要求。每一组波形的有效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结构基本周期的5~10倍和15s,地震波的时间间距可取0.01s或0.02s;输入地震加速度记录的地震影响系数与振型反应谱法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相比,在各周期点上相差不宜大于20% 。

4.5.6.对于有效持续时间,以波形在首次出现0.1倍峰值为起点,以最后出现0.1

倍为终止点,选择所对应的区间作为有效持时的范围。

4.5.7.对超高层建筑,在波形的选择上,在符合有效加速度峰值、频谱特性和持

时的要求外,满足底部剪力及高阶振型的影响,如条件许可,地震波的选取,尚应考虑地震的震源机制。

4.5.8.对于双向地震动输入的情况,上述统计特性仅要求水平主方向,在进行底

部剪力比较时,单向地震动输入的时程分析结果与单向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双向地震动输入的时程分析结果与双向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4.5.9.采用的天然地震波宜采用同一波的X、Y、Z方向,各分量均应进行缩放,

满足峰值及各自比例要求。

4.5.10.采用天然波进行水平地震动分析时,每组自然波应按照地震波的主方向分

别作用在主轴X及Y方向进行时程分析。

4.5.11.尽管人工波无法区分双向,在采用人工波进行时程分析时,可考虑两个方

向作用不同的人工波。每组人工波应按照主要地震波分别作用在主轴X 及Y方向进行时程分析。

4.6.地震安评与反应谱

4.6.1.是否需要进行项目的场地安全性评估,应按项目重要性以及项目建设地的

相关要求执行。

4.6.2.场地安全性评估报告应满足《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

要求:

4.6.3.小震分析时,宜取按规范反应谱计算结果和按安评报告计算结果的基底剪

力较大值,不应部分采用规范参数、部分采用“安评”参数,计算结果同时必须满足规范最小剪力系数的要求。

4.6.4.中震、大震一般情况下可以按规范为主,也可根据经济条件取大于规范值

的“安评”参数,此时不考虑最小剪力系数。

4.6.

5.小震计算时,计算结果可取多条波的平均值,超限程度较大时应取最大包

络值,以发现需要加强的楼层范围和加强的程度。

4.6.6.如结构自振周期大于6秒时,超过6秒部分的反应谱曲线,可按照斜率

0.02线性延伸衰减。

4.6.7. 如果拟建工程基础埋置很深,如经专家论证也可使用基础底的反应谱曲线

及地震波数据

4.7. 双向地震作用与偶然偏心

4.7.1. 偶然偏心仅用于控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时,而计算结

构层间位移限值时不必考虑。

4.7.2. 对于属于扭转不规则的结构,除考虑偶然偏心外,仍需按双向地震进行验

算,两者不同时考虑,仅取大者,而对于完全对称结构以及不属于扭转不规则的结构,规范不要求进行双向地震作用验算。

4.7.3. 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

可将各振型地震作用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全部一次从质心位置平移i e ±来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对于方形及矩形平面,%5=i e 相应边长;对其他形式平面,可取i i r e 1732.0=,i r 为第i 层楼面平行地震作用方向的回转半径。

4.8. 高宽比的取值

4.8.1. 建筑的高宽比为地面以上高度H (不计突出屋面的机房、水池、塔架等)

与建筑平面宽度B 之比。当建筑平面非矩形时,可取平面的等效宽度B=3.5r ,r 为建筑平面(不计外挑部分)的回转半径。

4.8.2. 高宽比不作为抗震专项审查的依据。

4.9. 考虑粉刷层重量的混凝土容重取值

4.9.1. 在结构整体计算中混凝土构件粉刷层重量的考虑,多以放大混凝土容重的

办法实现。但各所设计人员在确定混凝土容重取值时缺乏依据、比较随意,对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取值过小会产生安全隐患,取值过大则有背经济性原则。

4.9.2. 考察了SATWE 的荷载计算模式后,确认SATWE 在荷载计算过程中重复

计算板与梁、板与墙、梁与墙和梁与柱重叠部分体积的自重。在考虑粉刷层的前提下,若完全剔除重复计算的部分,得到的结果过小(经估算容重取值将接近或小于25 kN/m3),与以往的安全度和习惯不符,而且在局部

会偏不安全,故此方案不适用。

4.9.3.在考虑混凝土构件粉刷层重量时,推荐采用直接在构件上布置荷载的方

法。

4.9.4.为简化起见,也可采取放大混凝土容重的方法来考虑粉刷层重量,原则如

下:

4.9.4.1.以下参数仅考虑最小粉刷层厚度——构件各表面均20mm

4.9.4.2.如另外有较厚装饰面层的,可采取针对构件手工加载的方法。

4.9.

5.本规定的适用范围为:

4.9.

5.1.框架结构;

4.9.

5.2.100m以下的剪力墙结构;

4.9.

5.3.130m以下框架-剪力墙结构

4.9.

5.4.特别说明:自动计算楼板自重的整体分析程序不在本规定适用范围内

5.结构设计

5.1.地下室底板

5.1.1.基础底板厚度一般由底板的抗冲切承载能力确定(包括桩、柱、核心筒等

的冲切),无需验算受剪承载力。

5.1.2.在未进行精确计算前,对平面较规则,且主裙楼之间设缝脱开,满堂布桩

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底板厚度,可取每层5~6cm的叠加厚度,抗冲切承载力不足时可局部加厚或加设抗冲切钢筋。

5.1.3.对主、裙楼之间不设缝连成一体的基础,应根据主、裙楼基础形式及连接

刚度的要求,采用主、裙楼相连的不同板厚度的筏板基础或采用主楼厚板、裙房梁板的基础形式。

5.1.4.基础底板的配筋计算按假定的厚度作第一次试算后,应至少进行两次调整

底板厚度的分析比较,选取相对合理的底板厚度和配筋率。

5.1.5.基础底板内力计算时应考虑地下室墙体竖向刚度的影响。

5.1.

6.底板最小含钢率宜取:板面单向0.20~0.30%,板底单向0.25~0.35%,底

板形状较规则,整体刚度较好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5.1.7.采用计算结果配筋时,除核心筒体内隔墙很少等特殊情况外,一般可取筒

体外1倍板厚处内力的平均值,但配筋率不得小于最小含钢率的要求。底板的配筋应根据内力的大小分区配置。

5.1.8.基础筏板仅需进行承载力的验算,不必进行裂缝验算;板中钢筋搭接时可

采用50%的搭接面积百分率。

5.1.9.基础底面为岩层时,底板与岩层之间应设置褥垫层,以减少对底板的约束。

5.1.10.基础底板除后浇带混凝土外一般不需要加设UEA、HEA等外加剂,底板

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大于C45,且可采用60天龄期强度。

5.1.11.当采用梁板式筏板基础或梁板式桩筏基础时(厚度不大于500mm),基础

底板宜进行裂缝验算,裂缝宽度不宜大于0.3mm。裂缝计算时,保护层厚度可取为30mm。

5.2.地下室外墙

5.2.1.地下室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 迎水面裂缝宽度不宜大于0.20mm;非

迎水(土)面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3mm。

5.2.2.外墙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

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5.2.3.地下室墙体裂缝无特殊外观要求,墙体裂缝宽度验算时,当保护层设计厚

度超过30mm时,保护层厚度可取为30mm。

5.2.4.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1.2条注2,配置表层

钢筋网片的梁,按照原有保护层厚度计算得出的最大裂缝宽度可乘以0.7

的折减系数。

5.2.5. 地下室外墙的厚度应根据其所受的荷载、裂缝控制要求确定,

一般3层地下室(埋深约13~15米)墙体厚度不宜大于650mm 。

一般2层地下室(埋深约9~11米)墙体厚度不宜大于550mm 。

5.2.

6. 地下室外墙周边有坡道或楼梯时,

应根据墙体的支承条件验算外墙的承载力和裂缝,如需要坡道或楼梯作为其支承时,应验算坡道或楼梯的平面内承载力,并确保坡道或楼梯能有效将水平力传递至地下楼面或剪力墙。

5.3. 抗浮验算

5.3.1. 关于抗浮设计水位。应要求勘察单位提供设计用的抗浮设计水位。

5.3.2. 特别是溶岩地区及存在多层滞水的地下水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应根据当

地的经验确定。若无相关资料,宜取历年最高地下水位或取室外地面标高作为抗浮设计水位。

5.3.3. 上海地区工程的抗浮验算可根据《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2010)12.3.2条进行验算。

5.3.4. 外地工程可参照《给水排水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进行验算。 05.10.1≥+浮

F R

G K 式中:浮F 为浮力标准值。

K R 为附加的抗拔力标准值。如采用桩基(锚杆)抗浮,其值应为所有桩(锚杆)的抗拔力标准值

5.3.5. 抗浮验算时,均不应计入活荷载及地下室侧壁与土体之间的摩阻力。

5.4. 采用独立承台加桩基或基础梁加桩基时,基础底板的设计荷载

5.4.1. 取水浮力+(10%~20%)上部结构荷重。上部结构荷载取值比例视桩端沉

降和桩长情况确定,桩端位移大、桩长短的取大值,桩端位移小、桩长长的取小值。当采用嵌岩桩或持力层良好、计算沉降很小的桩基时,基础底板的设计荷载可不考虑上部荷重的影响。

5.5. 无地下室时,独立承台间拉梁的设计荷载

计算时,可取拉梁所拉结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力进行承载力的计算。当拉梁承托隔墙或其它竖向荷载,则应将拉梁拉力与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进行组合。

5.6. 布桩时使用的荷载组合

荷载组合采用静+活的荷载标准组合,用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来计算桩数,并验算偏心荷载作用以及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力。

5.7. 抗拔钻孔灌注桩的保护层厚度和裂缝计算

1)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 。

2) 裂缝宽度不宜大于0.20mm 。

3) 在裂缝验算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为30mm 。

5.8. 钻孔灌注桩桩身强度承载力验算

1) 公式c c p f A Q ψ≤中工作条件系数c ψ取为0.7~0.8。

2) 验算试桩的桩身强度时,c f 可用ck f 代替。

5.9. 独立承台的上部钢筋

1) 无地下室的桩基独立承台的高度大于等于1500mm 时,承台上部宜设置

φ12@250的构造钢筋。

2) 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宜满足0.15%的要求

5.10. 少墙的框架-抗震墙结构

5.10.1.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大于结构底部总倾覆

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按照框架结构确定。

5.10.2. 框架结构中布置少量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

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80%),按照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但其最大适用高度按照框架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的规定采用,当结构的层间位移不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时,宜进行结构性能的分析和论证。

5.11.抗震设计中楼梯设计的要求

5.11.1.楼梯间两侧设置抗震墙的结构,楼梯构件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

5.11.2.应优先采用楼梯构件与框架结构构件脱开的方案,以减小楼梯对整体结构

及相关构件的影响。

5.11.3.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脱开设计可参照下图

5.11.4.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无法脱开时,楼梯构件应参

与整体计算,楼梯构件宜采用壳元模拟,且楼梯构件及相关框架构件的设计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

下列要求:

1)与楼梯构件相连的框架柱

的箍筋应全长加密。

2)楼梯构件及平台板应采用

双层双向配筋,梯段板厚

度不宜小于140

3)楼梯构件应设置边缘构

件,边缘构件的宽度取为

1.5倍板厚。

4)楼梯平台梁应按照双向受

弯构件计算,并按照框架

梁的要求设计。

5.12.剪力墙分布钢筋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25%(四级抗震时为0.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区为0.3%),且不区分底部加强区。参考平时的钢筋用量,我们整理了一个既靠拢最小配筋率又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参考配筋,列于下表。此表可作为构造配筋采用(计算时应填写确切的配筋率参数,四级抗震时宜适当减小)。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分布筋配筋率变化对暗柱配筋量的影响。

上海华东设计院作图规范标准

这个是我在实习的时候给华东作图的时候,他们院里给我的一个制图标准,简单的说就是要求画图规统一,很是受用,希望大家看了后,不要忽略CAD和天正,其实CAD天正也是我们表现成果的一种方式,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画图,这样我们画出来的图才会清晰干净,线条层次感很强。打个比方吧 !在的时候,公司要求我们画出来的图,我在的时候自己打印的图纸和我不在的时候我的同事帮我打印出来的图纸是一样的。其实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养成习惯就好了,尤其对要出去找工作的同学,这个就是我们的脸面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收获。 1 总则 1.1、绘图软件要求: 1.1.1 、全公司统一使用AUTOCAD 2006为基础绘图软件。 1.2.1 、辅助软件:建筑专业使用天正建筑6.0,结构专业使用TSSD2006(探索者),给排水专业使用浩辰interDQ6.5,电气专业使用浩辰interDQ6.0。 1.3.1 、要求各专业设计人员在设计绘图过程中,以指定的辅助软件绘图为主,CAD为辅。 1.4.1 、本标准中所列的相关电子文件均可在(海天数据交换/海天标准)下载。 1.2、绘图要求: 1.2.1、图层管理: 1、基本图层(如墙体、门窗、尺寸标注等),按照各专业绘图软件的默认设定。 2、其它非默认的(如文字、洁具、投影线等)以汉字名称进行汇编,编制要求简单明了。 3、绘图时打印式样:A3——A3白图、大图——硫酸图及大白图。 其默认设定255(颜色)线为0.4粗线,其余均为0.18细线。 1.2.2、图幅管理: 1、图框采用公司“2008年海天图框”图框右上角须有各楼的位置示意小图(统一比例)。 2、施工图设计阶段一个项目所使用的图纸一般不宜多于三种图幅(不含图纸目录、表格所采用的A4幅面及总平面图)。 3、图纸的短边不应加长,长边可以加长。但应符合《房屋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的规定。 1.2.3、文字要求: 1、说明性文字:大字体-hztxt、样式名-hztxt、SHX字体-HAITIAN. 字高: 350 宽度比例 0.7 (设计说明的字高为500,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图框文字: 大字体-常规、样式名-图框字体、SHX字体- 宋体.字高:300 宽度比例 0.8 3、门窗编号字设为3.0。 4、图名:采用天正图名标注命令,文字样式为图框字体,字高700、500。样式-传统。其它专业根据建筑专业相应调整。 5、当出图比例非1:100时,文字及标注尺寸比例应相应调整。 1.3、图纸编号: 1.3.1、新设计图

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工程编排: 一、文件管理、分门别类,文件夹: 1、2014——项目名称——收甲方、发甲方、方案、施工图 2、收甲方——几月几号,甲方发的什么文件(例:06、30-会议纪要或06、30-电梯样本)——收到文件(如若就是纸质文件,要自己保存好,能扫描的扫面成图像保存) 3、发甲方——几月几号,发甲方内容(例:06、30-1-8#楼面积或06、30-车库方案)——发送文件 4、方案——第几次汇报——cad、su、ps、jpg——几月几号,修改内容——文件(例:06、30-8#或06、30-车库) 5、施工图——几号楼——几月几号,修改内容——cad文件(例:0 6、30-08#或06、30-车库) 6、施工图——收其她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条件)——cad文件 7、施工图——发她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过图)——cad文件 绘图标准 一、图层 绘图时,图层颜色、线性及线宽设置详见下表,附cad。(绘图时所用颜色不可以就是暗色系) 1、平面: 绘图内容图层名称图层色号线宽线型填充备注 轴线DOTE 1(红) 0、09 点划线(DOTE) 墙WALL 2(黄) 0、4 直线 (Continuous) 结构柱COLUMN 9(灰) 0、4 直线 (Continuous) 墙体保温及装修线SURFACE 6 0、13 直线 (Continuous) 平面图 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斜线 (ANST31) 填充比例 1:60 单元详图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 1:40 墙身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 1:20 门窗WINDOW 4 0、13 楼梯STAIR 4 0、13 洁具、风道、 排气道、楼板 开洞、空调、 空调洞 LVTRY 161 0、05 家具FURN 33 0、05 除打印单元 打样时均隐 藏 栏杆栏杆69 0、09 建筑轮廓线(面积计算) AREA 231 60 直线 (Continuous) 图层设置 打印隐藏 散水、屋面排 水、雨水管 排水 4 0、13

华东建筑设计院简介

华东建筑设计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以建筑设计为主的现代科技型企业,隶属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甲级建筑设计院之一,也是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设计院之一。自 1952 年成立至今,华东院的足迹已遍及全国 27 个省市、 16 个国家与地区,完成了工程设计及咨询项目达两万余顷,先后培养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国家设计大师 3 名,并为同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华东院获得国家、建设部、市级优秀设计奖、优秀工程奖、科技进步奖、优秀标准设计等各种奖项 600 余项,包括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合作设计)、上海火车站、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大剧院(合作设计)、豫园商城等等,华东院职工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上海、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正如韩正市长于 2002 年 5 月在庆祝华东院建院 50 周年的贺信中所评价:“华东院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上海的城市建设,走过了 50 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令国内外同行称道、更令上海市民为之骄傲的建筑精品,为上海城市增添了光彩。” 进入二十一世纪,华东院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不仅完善了以建筑为龙头的、包括规划、结构、机电等配套齐全的业务领域,人员层次不断向高端发展。至 2004 年年初,员工总人数 600 余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占 85% ,拥有教授级及高级建筑师 / 工程师 200 名,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60 余名。而且实现了经济效益的跨越式发展,从 1999 年到 2003 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 50 %以上。特别是,华东院作为首家建筑设计单位成功入选 2003 年上海市质量金奖企业,成为新时期上海质量文化形象的代表之一,也标志着华东院的质量管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华东院入选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挑战与机遇,华东院着眼未来,追求企业持续发展。明确了“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国际化、设计方向专业化”的战略定位;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规划,在经营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不断拓展视野,努力建立起一个新的体制和机制,为企业新的腾飞提供保障和动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华东院将与所有建筑设计工作者携手共进、同舟共济,为实现“成为国际一流、国内主导性的建筑设计公司”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设计院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目录

一、总则 (1) 二、荷载 (9) 三、计算参数设置 (11) 四、基础及地下室设计 (17) 五、结构构件设计 (22) 六、钢结构设计 (31) 七、人防结构设计 (43) 八、其他 (47)

一、总则 1、一般规定 设计原则 要精心设计。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并尽可能技术先进,以确保设计质量。 设计前,必须对建筑物使用要求(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 工程特点、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以及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对所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等,要弄清设计意图及适用范围,以便正确选用。当结构有部分分包时(如预应力、钢结构等),应有结构分包设计合同,分包单位应具备相应设计资质。如分包设计使用本单位设计图签,工程设计人应对分包的图纸和计算进行审核,并负相应审核责任。 凡采用标准图、通用图者,应注意正确选用,如选用不当,由采用者负设计责任。采用通用构件时,必须对各类构件之适用范围,应注意事项等,仔细了解清楚,以避免误用,造成安全问题。 结构设计应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在结构关键部位,材料要求严格部位、施工操作有一定困难部位,或将来使用上可能有变化部位,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安全。 对于在已建成之工程上续建加层或改造之工作,应审慎进行,并遵守以下两条原则: 1.凡在建成之工程未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者(即原设计未按抗震设计,或原设防烈度不够)应先按加层进行抗震加固及承载力的验算,再进行加层或改造(设计工作可同时进行),加层设计必须满足现规范要求; 2.非本单位设计之工程,在接受加层的设计任务时,应对设计文件及工程现状仔细研究,在确保整个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可靠措施。 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 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要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因此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取50年。对于轻钢结构(属于易替换的结构构件)一般取25年,临时建筑按5年确定,对年限低于50年的建筑采用的规范仍参照现行有关规范执行,高于50年的需另行确定在基准期内荷载及其设计参数的取值,可靠度指标、结构构件的性能指标、地震的概率分布等方面内容。混凝土结构一般为50年,幕墙为25年,门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_中标190920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19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40100073917055L 工商注册号:340100*********组织机构代码:073917055 法定代表人:程星灿成立日期:2013-07-1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 资) 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 注册地址:合肥市包河区美菱大道恒生阳光城8幢办公701室 营业期限:2013-07-15 至 / 营业范围:在总公司授权范围内经营。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2.2 中标/投标情况(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3 中标/投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4 参与投标的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5 合作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三、股东及出资信息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四、风险信息 4.1 经营异常()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2 股权出资()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3 动产抵押()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4 税务信息()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5 行政处罚()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统一构造构造构造技术技术技术措施措施措施 工程名称: 中惠岭秀花园 编辑: 张岩泉 校对: 张岩泉 审核: 一、 基本荷载 工程地点: 东莞市(凤岗镇) 基本风压: 0.60 KN /m 2(结构水平位移验算) 0.60 KN /m 2(结构承载力验算)房屋高度≤ 60m 0.66 KN /m 2(结构承载力验算)房屋高度> 60m 地面粗糙度: B (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周边3年左右房屋疏密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 6度(0.05g ) 地震分组: 第一组 场地类别: Ⅱ类(根据勘察报告进行调整) 二、 楼面荷载 1、各楼层附加恒荷载计算 1)楼面恒载1(客厅、餐厅、公共走廊、电梯厅) 20厚石材 0.50 KN /m 2 25厚水泥砂浆 0.50 KN /m 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1.50 KN /m 2 2)楼面恒载2(厨房、卧室、设备用房、楼梯平台) 10厚地砖 0.20 KN /m 2 25厚水泥砂浆 0.50 KN /m 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 /m 2 ∑=1.20 KN /m 2 3)楼面恒载3(阳台) 10厚地砖 0.20 KN /m 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 /m 2

15~35厚水泥砂浆找坡 0.50 KN/m2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1.60 KN/m2 4)楼面恒载4(沉箱350卫生间) 10厚地砖 0.2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 15~35厚水泥砂浆找坡 0.50 KN/m2 300厚回填(容重取12 KN/m3)3.60 KN/m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5.20 KN/m2 5)楼面恒载5(管道井)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板底粉刷 0.40 KN/m2 ∑=0.80 KN/m2 6)屋面恒载1(上人保温隔热屋面) 10厚地砖 0.2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 4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1.00 KN/m2防水卷材 0.40 KN/m2 聚苯板保温 0.1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2%) 1.0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 KN/m2 ∑=4.00 KN/m2 7)屋面恒载2(不上人保温隔热屋面) 4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1.00 KN/m2防水卷材 0.40 KN/m2聚苯板保温 0.10 KN/m2 20厚水泥砂浆 0.4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2%) 1.00 KN/m2陶粒混凝土找坡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

目录 一. 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二. 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三. 剪力墙截面厚度 四. 剪力墙墙身配筋 五. 剪力墙边缘构件 六. 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七. 小墙肢设计 八.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设计 九.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 十. 梁截面宽度 十一. 梁分析模型 十二. 梁主筋构造 十三. 梁箍筋构造 十四. 梁腰筋构造 十五. 梁附加箍筋和吊筋 十六. 楼板厚度 十七. 楼板配筋 十八. 板式楼梯 十九. 梁式楼梯 二十. 楼梯平台板 二十一. 双跑楼梯平台梁 二十二. 剪刀楼梯平台梁 参考资料

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一.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为5~8的剪力墙,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 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大于8的剪力墙。 2.下列情况的剪力墙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a)T、L、H等形状的剪力墙,其中一肢的h w/b w大于8时; b)当墙肢的h w/b w=5~8,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墙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度之比 l b/h b≤2.5)相连时(1); c)当墙肢的h w/b w=5~8,但有翼墙(翼墙长度不小于翼墙厚度的3倍)相连时(1)。 二.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1.判别标准: 符合下列两款中的任一款,则可判定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a)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 (2); b)高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1/2时(1); 多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2/3时(1)。 2.注意事项: a)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部大于 100m和60m; b)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中应设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一般剪力墙 共同抵抗水平力; c)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 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规范规定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对于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和0.7,无翼墙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对于多层剪力墙结构 (1),不论是否属于短

地下室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基础地下室统一技术措施 1 基础部分 1.1通用准则 1.1.1 基础选型应根据结构状况、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检测验收方式及基坑支护等方面初步确定合适的方案。。 1.1.2 柱(暗柱)纵筋锚入基础时且基础厚度大于纵筋的锚固长度时,可仅四角的纵筋伸至基础底弯折,水平弯100mm,其它纵筋满足锚固长度(而不全部伸至基础底弯折)即可;剪力墙纵筋每米2条纵筋至基础底作为支承,其它纵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非抗震)或LaE(抗震)处。 1.1.3 素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用C15,垫层厚度除淤泥质土为100mm 外,伸出基础边100mm,其它情况下的垫层厚度为70mm,伸出基础边70mm;基础梁采用砖胎模时,垫层伸出砖胎模边70mm。 1.1.4 较厚的筏基或承台,在中间不应增设水平钢筋网。 1.1.5 室内隔墙下未设地梁时隔墙基础只需局部加厚处理,不需另配钢筋(如图)。 1.1.6 采用桩基础时,当初步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按1.0恒+1.0活作用下的标准组合初定桩数,但要复核风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力(JCCAD 中桩筏有限元中查询)。 1.2 天然地基基础 1.2.1 筏板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形基础应采用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刚度进行整体分析计算,柱下条形基础也可按倒梁法计算;筏板基础宜按照有限元法计算其内力及配筋,对计算结果应进行归并处理,合理确定配筋值。 1.2.2 天然地基基础的板厚应满足冲切承载力验算要求;对于基础底面短边尺寸≤柱宽+2 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或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剪切承载力;当基础砼等级小于柱砼等级时,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1.2.3 在设计独立柱基础时,当基础宽度≧2.5m 时,钢筋长度可按0.9 倍基础宽度交错布置。基础底板每方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0.15%,且不小于

最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目录 一. 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二. 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三. 剪力墙截面厚度 四. 剪力墙墙身配筋 五. 剪力墙边缘构件 六. 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七. 小墙肢设计 八.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设计 九.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 十. 梁截面宽度 十一. 梁分析模型 十二. 梁主筋构造 十三. 梁箍筋构造 十四. 梁腰筋构造 十五. 梁附加箍筋和吊筋 十六. 楼板厚度 十七. 楼板配筋 十八. 板式楼梯 十九. 梁式楼梯 二十. 楼梯平台板

二十一. 双跑楼梯平台梁二十二. 剪刀楼梯平台梁 参考资料

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一.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为5~8的剪力墙,一般剪力 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大于8的剪力墙。 2.下列情况的剪力墙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a)T、L、H等形状的剪力墙,其中一肢的h w/b w大于8时; b)当墙肢的h w/b w=5~8,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强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 高度之比l b/h b≤2.5)相连时(1); c)当墙肢的厚度大于300时。 二.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1.判别标准: 符合下列两款中的任一款,则可判定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a)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 (2); b)高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 于1/2时(1);多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2/3时(1)。 2.注意事项: a)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 别部大于100m和60m;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主要依据 1、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程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甲方下达的任务设计书 三、结构体系 1、A栋:剪力墙结构,有局部梁为框支梁。 2、B栋:剪力墙结构,有局部梁为框支梁。 3、商业裙房:框架结构 四、抗震等级 1、A栋:四级(框支框架二级) 2、B栋:三级(框支框架二级) 3、商业裙房:四级 五、电算统一技术措施 1、基本参数输入 (1)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土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0.35s(详地勘报告)。 (2)本工程房屋高度不大于60m,取50年一遇基本风压0.4KN/m2;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房屋高度大于60m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体型系数1.3,地面粗糙度为C类。 (3) STAWE计算中注意周期、地震力最大作用角带入计算,注意有斜交抗侧力构件时应输入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数、方向角。 (4)PM中混凝土容重按25 KN/m3输入,自动考虑楼板自重。STAWE中,剪力墙部分混凝土容重按27 KN/m3输入,框架部分按26 KN/m3输入,框剪部分按26.5 KN/m3输入。 (5)A栋,体系按不规则+偶然偏心考虑地震作用;B栋按双向地震作用考虑,商业门面部分按规则结构进行地震作用考虑。(质量和刚度分布明

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按双向地震作用) (6)根据建筑嵌固条件定义地下室层数。地下一层且四周完全或基本嵌固于土中可按地下室考虑,根据结构形式考虑是否将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顶板。半地下室或其他嵌固条件不具备的情况按普通楼层输入,考虑土压力对结构的影响(将土压力作用在柱上按线荷载输入,或作用在节点上按集中荷载输入,边界条件应符合实际情况)。 (7)按模拟施工加载一计算方式考虑施工影响。(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按模拟施工加载三考虑) (8)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5~2.0,根据板厚与梁高度关系取适当的值(板翼缘刚度对梁刚度的贡献程度),一般取1.8~2.0。 (9)框剪结构按规范要求调整0.2Q(满足要求时可不调整),有地下室时从地下室顶板上调整。 (10)墙、柱及基础设计考虑活荷载折减,带地下室的楼栋折减系数往上提一级,如2~3层由0.85调整为1.0,依次类推。考虑梁活载不利布置。 (11)梁一端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时,梁端点饺。 (12)按“刚性楼板假设”计算时,当扭转位移比大于1.2时,计算 选“不规则”选项。如存在其他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时也应选“不规则”选项。最大扭转位移比应≤1.5。 (13)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要求详规范要求。 (14)高层建筑应避免第二周期为扭转周期。周期比应小于0.9(复杂高层建筑应小于0.85)。 (15)多层框架结构柱按单偏压计算考虑(但应进行双偏压进行配筋验算),框支柱按双偏压计算考虑。坚持柱轴压比是否超限、节点域抗剪是否超限。 (16)周期折减系数取值:框架结构取0.7,剪力墙结构取0.85~0.9,框支剪力墙结构取0.85。 (17)多层部分梁活载放大系数取1.0,高层部分梁活载放大系数取1.0。 (18)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梁扭转折减系数0.5。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0.85。 (19)层刚度计算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之比计算方法。(当为底部为一层大空间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时采用剪切刚度计算方法,当底部为二层及二层以上大空间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时采用剪弯刚度计算,当复核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其侧向刚度与相邻上部楼层之比时应采用剪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2013.07

五、构造及配筋要求:(红色字体处为易出错条款) 1、配筋原则: 除非有特殊理由且征得专业负责人同意,构件实际配筋时不得放大,严格按计算值配置;梁配筋时最多增加10%以内。 2、箍筋优先使用三级钢ф8,三级钢ф10,三级钢ф12。 3、楼(屋)面板: 3.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以不设次梁(需要梁形成高差者除外),但应设板底加强筋(在 “结构总说明”中表示)。电算时该墙作为板上恒载输入(将该墙重量平摊做为均布 面恒载q)。 3.2 板厚及配筋 建筑凹口连接板板厚为12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连接墙体方向)/ф8@200或 计算结果的大值; 框筒结构核心筒区域板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 住宅部分楼电梯筒板厚11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 转换层板厚最小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12@150; .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板厚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 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最小ф10@150(人防部分除外); 裙房商业大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地上)、ф12@150 (±0.000m); 电梯机房板厚为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电梯底坑板厚300mm,双层双向钢筋ф14@150; 扶梯底坑板厚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人防区板厚250mm;商业部分楼板板厚110mm(井字梁);办公、酒店标准层板厚120mm; 住宅部分楼板最小厚度100mm;所有结构单体屋面板厚为120mm。 带角窗房间板厚130mm。 3.3 住宅项目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 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办公和商业项目楼板跨度≥ 4200的一般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 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 长沙项目,短跨大于3.9米的板四角部位;阳角部位;剪力墙转角部位应配置间距不 大于100mm且与受力钢筋直径相同的双层双向的抗裂钢筋,配筋长度应大于板短向 跨度的1/3。 3.4大屋面板配筋设双层双向拉通筋(上筋采用10@200,负筋不足时设置支座附加短筋,

上海等一些知名的建筑设计公司资料讲解

上海等一些知名的建筑设计公司

艾麦欧(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奥斯本上海 大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大都盛世建筑设计顾问(上海)有限公司邓振威建筑设计事务所 东大景观设计 都林国际设计 泛太设计公司 泛亚景观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高目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合生创展·华东片区设计管理中心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晋合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联创国际设计 美国K.O.E.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美国YPA景观设计有限公司25 群裕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日清建筑设计(国际)有限公司 日兴设计公司 上海爱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百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邦和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博创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城铁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沪北分院上海大境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德森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地泽景观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东瑞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方大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佛莱明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海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汉润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合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黑川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鸿图建筑师事务所 上海华东建设发展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黄志雄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嘉博城建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嘉景建筑规划设计咨询限公司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浚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励翔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凌景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人禾建筑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三益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申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沈洋机电设计事务所 上海升涛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世纪都城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 上海市垣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思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松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溯灵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天资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同济开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同境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王士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公司排名

2004年度CIHAF中国建筑二十大品牌影响力青年设计师(排名不分先后)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陈一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专业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总建筑师 吴耀东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建筑创作工作室主任 周恺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宋照清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建筑师 刘亮北京阿奇贝斯设计公司设计师 余立北京翰时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设计师 姚嘉美国WY国际设计顾问公司设计总监 杨为众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欧英柏柏景(广州)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设计师 袁建平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郭建祥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刘嘉峰英国阿特金斯集团规划设计董事 陈跃中易地(EDSA,亚洲)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毛厚德日本M·A·O一级建筑士事务所总经理、首席设计师 王漓峰澳大利亚柏涛(墨尔本)建筑设计公司董事 冼剑雄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副总经理 傅国华加拿大KFS国际建筑师事务所总经理,首席建筑设计师 盛宇宏汉森国际伯盛设计执行董事、首席设计师 马清运上海马达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2004年度CIHAF中国杰出样板房室内设计师(排名不分先后)

陈现培北京元洲装饰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设计师 洪约瑟香港洪约瑟设计事务所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陈耀光杭州典尚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秦岳明深圳市朗联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李益中深圳市派尚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陈厚夫深圳市厚夫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设计总监 姬赟东易日盛装饰集团 郑家和上海郑家和环境艺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利旭恒台湾室内设计师设计总监 王辛上海青同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兼主创设计师 2004年度CIHAF中国建筑十大品牌影响力景观园林设计院(公司)(排名不分先后)易地(EDSA·亚洲)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柏景(广州)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阿特金斯顾问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阿奇贝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日本M·A·O一级建筑士事务所 泛亚设计公司Earthasia LTD 杭州陈樟德园林设计研究院

钢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钢结构安装 2.1吊装顺序:柱→柱间支撑(墙梁)、行车梁→屋架→屋架支撑(檩条) 2.2吊装前准备: 为了确保构件吊装前的顺利进行,并达到要求的质量、工期、和效益。按照选定的吊装方案充分做好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2.2.1技术准备 1)全面熟悉掌握有关施工图纸、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吊装方案等有关技术资料,核对构件的空间、就位尺寸和相互间和关系,掌握结构的高度、重量、外形尺寸、数量、型号及构件间连接方式等。 2)掌握吊装场地范围内的地面、地下、高空的环境情况。 3)了解已选定的起重机械设备的情况和使用要求。 4)编制吊装工程作业指导书。 5)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技术交底。 2.2.2施工准备 1)钢构件和验收 钢构件制作完成后,应按国家GB50205-95的规范进行检查验收。外形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J205-83表3.9、3.1的规定。 钢构件成品出厂时,制造单位应提交产品证明书和下列技术文件; A)设计更改文件,钢结构施工图并在图中注明修改部位。 B)制作中对问题处理的协议文件。 C)所作钢材和其它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D)高弗螺栓磨擦系数物实测材料。 钢构件进入施工现场后,除了检查构件规格、型号、数量外,还需对运输过程中易产生变形的部位进行专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签证手续以便备案,对已变形的构件应矫正,并重新检验。 2)测量仪器及使用应按规范要求,统一它的标准。 A)经纬仪:采用精度2S的光学经纬仪。 B)水准仪:按国家三、四等水准仪测量及工程水准测量要求,其精度为±3MM/KM。 C)钢尺:参与同一单位工程施工的各个单位,须使用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尺,应通过标准计量校准钢尺。 3)基础复核 A)基础施工单位至少在吊装前七天提供基础验收的资料。 B)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供轴线标高的轴线基准点和标高水准点。 C)基础施工单位在基础上应刬有关轴线和记号。 D)支座和地脚螺栓的允许偏差应按GBJ205-83规范中表4.2.2要求,支座和地脚螺栓的检查应分二次进行,即首次在基础砼浇灌前与基础施工单位一起对地脚螺栓位置和固定措施进行检查,第二次在钢结构安装前作最终验收。 E)提供基础复测报告,对复测中出现的问题应通知有关单位,提出修改措施。 F)为防止地脚螺栓在安装前或安装中螺纹受到损伤,宜采用锥形防护套将螺纹进行保护。 4)构件预检

上海华东设计院作图规范

这个是我在上海实习的时候给华东设计院作图的时候,他们院里给我的一个制图标准,简单的说就是要求画图规范统一,很是受用,希望大家看了后,不要忽略CAD和天正,其实CAD天正也是我们表现成果的一种方式,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画图,这样我们画出来的图才会清晰干净,线条层次感很强。打个比方吧 !在上海的时候,公司要求我们画出来的图,我在的时候自己打印的图纸和我不在的时候我的同事帮我打印出来的图纸是一样的。其实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养成习惯就好了,尤其对要出去找工作的同学,这个就是我们的脸面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收获。 1 总则 1.1、绘图软件要求: 1.1.1 、全公司统一使用AUTOCAD 2006为基础绘图软件。 1.2.1 、辅助软件:建筑专业使用天正建筑6.0,结构专业使用 TSSD2006(探索者),给排水专业使用浩辰interDQ6.5,电气专业使用浩辰interDQ6.0。 1.3.1 、要求各专业设计人员在设计绘图过程中,以指定的辅助软件绘图为主,CAD为辅。 1.4.1 、本标准中所列的相关电子文件均可在(海天数据交换/海天标准)下载。 1.2、绘图要求: 1.2.1、图层管理: 1、基本图层(如墙体、门窗、尺寸标注等),按照各专业绘图软件的默认设定。 2、其它非默认的(如文字、洁具、投影线等)以汉字名称进行汇编,编制要求简单明了。 3、绘图时打印式样:A3——A3白图、大图——硫酸图及大白图。 其默认设定255(颜色)线为0.4粗线,其余均为0.18细线。 1.2.2、图幅管理: 1、图框采用公司“2008年海天图框”图框右上角须有各楼的位置示意小图(统一比例)。 2、施工图设计阶段一个项目所使用的图纸一般不宜多于三种图幅(不含图纸目录、表格所采用的A4幅面及总平面图)。 3、图纸的短边不应加长,长边可以加长。但应符合《房屋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的规定。 1.2.3、文字要求: 1、说明性文字:大字体-hztxt、样式名-hztxt、SHX字体-HAITIAN. 字高:350 宽度比例0.7 (设计说明的字高为500,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图框内文字: 大字体-常规、样式名-图框字体、SHX字体- 宋体.字高:300 宽度比例0.8 3、门窗编号字设为3.0。 4、图名:采用天正图名标注命令,文字样式为图框字体,字高700、500。样式-传统。其它专业根据建筑专业相应调整。 5、当出图比例非1:100时,文字及标注尺寸比例应相应调整。 1.3、图纸编号: 1.3.1、新设计图 总平面图——建总施-0X

统一技术措施(结构)

工程 结构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及技术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J186-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2、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3、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和要求。 二、工程概况及结构体系 本工程为工程,地下二层,南楼地上七层,北楼地上六层;中间综合活动中心三层。根据建筑物高度和自然条件等情况,本工程主楼拟采用框架结构,裙房部分采用框架结构,并将南北主楼与三层裙房设缝分开。 三、结构设计中的有关等级

1、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如下: 南楼地上七层: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 其余: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 2、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拟建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其中:近中部以南地段属Ⅰ1类(特征周期0.35s)建筑场地、抗震有利地段,场地稳定性良好,建筑适宜性良好;近中部以北地段,属Ⅱ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0.45s)抗震一般地段,建筑适宜性一般。 注:南楼应按照7度,0.10g进行计算。 4、建筑物抗震等级: 南楼:地下一层及地上七层为二级,地下二层为三级。 北楼:地下一层及地上六层为框架三级,地下二层为四级。 裙房大跨度部分:地下一层及地上部分为框架二级,地下二层为三级。 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6、砼构件设计抗渗等级: 基础底板:P8级 砼挡土墙:P8级 屋面板:P6级 7、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整理版)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一.总则 一.【目的】 1.为更有效的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图纸审查,明确及强调我司的相关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和地方相关设计规程的前提下,以保障实现结构设计最优、经济利益最大为工作目标; 3.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 4.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设计更加合理; 二.【适用的范围】 1.本系列产品适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二级城市:如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城市。 2.本技术要求仅对集团住宅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对于国家设计规范及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已有的要求本技术要求不再列出,设计时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有关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 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做法及审图单位意见等,灵活掌握。对和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或有改善建议,请报设计中心备案。【实施日期】2013.11.25 二、结构原则 1.1.本指引是遵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图等编制的。 1.2.本指引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钢筋砼结构。 1.3.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 1.4.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计算结果是结构设计的依据,“需要设计的结构构件、节点”必须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节点,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1.5.施工图设计时,均应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现行版)”要求,各阶段设计尚要考虑设计指导书的有关技术要求。 1.6.设计院应参与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1.7.施工图的钢筋实际测算重量不允许超过计算书配筋重量的10%。 1.8.对本指导书中相关条文如有不同意见,应提前与我方沟通。 1.9.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单方含量应控制在设计合同指标范围内。 三、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沟通的事宜及设计应提交的资料 2.1前期设计必须把结构方案向我司汇报,经过我司认可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 2.2对于有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建立地下室底板、顶板、梁模型时,应将人防墙考虑 入计算模型。 2.3施工图设计之前,设计院必须将自认为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发送给我司确认。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1 总则 1.1 为了在结构设计中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措施统一,制定本统一技术措施。 1.2 本统一技术措施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度地区的混凝土建筑的结构设计。 1.3 本统一技术措施的编制依据现行国家、地方、行业等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法规。 1.4 执行本统一技术措施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法规。本统一技术措施有明确规定的应贯彻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应考虑工程所在地地方法规要求、当地习惯作法及审图公司意见,灵活掌握应用,对与本统一技术措施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专业负责人应征得审核人员和技术副所长的同意并报结构技术小组备案,以便今后在修改统一技术措施时参考。 2 荷载 2.1 墙体荷载应按实际计算。常用墙体自重和面层自重可按下面二表取值。 注:1 表中墙体自重已考虑砌体的一般构造,未包括饰面自重、保温隔热材料和灌孔混凝土自重。

注:1 表中墙体面层自重是指单面自重,不含保温层自重。 2.2 当门窗洞口面积>50%时应扣除洞口面积的墙重。 2.3 当隔墙直接布置在楼板上时:整体计算时,双向板可将墙重均布于板跨,单向板可布置虚梁导荷;楼板计算时,应按实际墙重及布置作精细计算,对于轻质隔墙,允许按隔墙灵活布置计算。 2.4 当隔墙位置在设计中没有指明或允许灵活布置时,可将隔墙每延米自重的30%作为每平方米楼面的均布荷载标准值计算,且不宜小于1.0kN/2m,其准永久值系数为0.5。 2.5 楼(屋)面恒载应按实际计算。 楼板钢筋混凝土容重取25kN/3 m。 一般板底考虑0.4 kN/2 m的抹灰荷载;有吊挂时,板底荷载宜取0.5~1.0 kN/2 m。 常用楼(屋)面建筑做法自重可按下表取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