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董事责任保险

董事责任保险

董事责任保险
董事责任保险

本文以国外关于董事责任保险的法律规定和相关实践为基础,在简单介绍董事责任和费用补偿制度之后,详细论述了董事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涉及到的诸方面内容,包括董事责任保险的概念、合法性及其意义;保险人承保范围、除外责任及其法律含义;被保险董事的告知义务、与请求有关的通知义务和权利、特殊情况下保险赔偿的分担问题、保险赔偿的先行支付等。论文最后对我国刚刚起步的董事责任保险进行了较为客观和全面的分析。

一、引言

董事及其行为对现代公司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毕竟,从根本上讲,“公司的概念是一种法律拟制。它是一个允许便利地限定法律关系的法律结构,但最终仍然是那些藏在公司背后的人和他们的行为决定了公司的未来和其他人的未来。”[1]因此,如何规范董事等“藏在公司背后的人和他们的行为”就成为现代公司法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公司法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正董事责任和义务的过程。

时至今日,强化董事在履行职务时的个人责任有助于公司良好治理结构的形成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追究董事个人赔偿责任的诉讼也有日渐增多的趋势。[2]但就象一把双刃剑,过重的个人责任可能会将有能力的人士排除在董事会之外,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管理效率。同时,我们必须承认,职务的性质决定了董事在某些时候必须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作

出经营决策。在不参杂其个人利益的情况下,要求董事承担决策失利的全部后果可能会带来极为不公平的后果,[3]这在客观上产生了对董事进行立法保护的需要。

从美国等国外立法例来看,对董事的立法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定董事的一般行事标准,明确其责任和义务范围。只要董事在履行职务时符合法律规定的一般行事标准,原则上不对其行为后果承担个人责任,而不管该行为或后果在事实上是否符合公司的最大利益[4]。

2. 通过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大会决议等形式减轻或者免除董事在特定情况下的个人责任[5]。

3. 规定董事的责任和费用补偿制度[6]。

4. 为董事提供责任保险。

董事责任和费用补偿制度与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后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前一制度的补充[7]。因此,在考察董事责任保险法律制度之前,有必要对董事责任和

费用补偿制度作一简单介绍。

二、董事责任和费用补偿制度

董事责任和费用补偿制度,是指公司根据法律或者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在董事因职务行为而被起诉时,对董事为抗辩其民事或刑事责任而支付的有关费用,以及根据法院判决或和解协议应支付的赔偿数额或相关罚款予以补偿的法律制度。通过补偿,尽管董事是以被告身份出现的,但事实上由公司承担了诉讼花费和(或)判决书或和解协议中的赔偿责任。[8i]

由于董事责任和费用补偿制度的要义是以公司财产服务于董事个人利益,因此,对该制度的适用必须设臵相应的限制,否则流弊之产生将难以避免,甚至出现违背公司法基本原理和公共政策的情形。在任何情况下,补偿应仅限于董事因其在公司的董事身份而被追究责任的情形,因与公司无涉的个人行为被诉,不在补偿之列;补偿同样不及于董事故意侵害公司和股东利益、中饱私囊或者有悖于公共利益的行为。就补偿的范围而言,通常只是包括董事所支出的律师费等其他有关费用,尽管有时候也可能包括董事根据法院判决或和解协议应当向第三方支付的赔偿[9]。美国公司法将补偿分为强制补偿(mandatory indemnification)和

任意补偿(permissible indemnification)[10],董事可以请求补偿的条件和能够得到的补偿范围也相应有所区别。兹分述之。

1.强制补偿

当董事在诉讼中基于案件实体或者其他原因而完全胜出时[11],公司应当补偿董事所支付的包括律师费在内的所有合理费用。若公司拒不履行其补偿义务,董事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强制公司作出补偿,并且包括董事因提出该等申请而支出的有关费用[12]。董事获得强制补偿的权利以完全胜诉为条件,如果董事为避免无聊的纠缠以和解方式给予对方小额赔付而结案,则很可能丧失强制要求公司予以补偿的权利,尽管和解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董事有不当行为。

2.任意补偿

美国示范公司法第8.51条允许但不要求公司在董事满足下列条件时对其作出补偿,补偿范围包括董事在合理范围内的诉讼花费、法院判决书或和解协议下的赔偿责任以及有关罚款和罚金(penalty, fine):

(1)善意行事;并且

(2)对于其职权范围内的行为,在当时合理地认为该行为符合公司的最大利益;对于其他行为,在当时合理地认为该行为至少不悖于公司的最大利益;或者

(3)在刑事诉讼的情况下,没有合理的理由相信自己的行为是非法的。

另外,该条规定也承认公司章程中规定的更为宽泛的补偿。

第8.51条进一步规定,除非有法院的相反命令,公司在下述情况下,不得对董事作出补偿:

(1)公司或者股东以公司名义对董事提起诉讼或派生诉讼时,但在董事能满足上面提到的几个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补偿董事支出的合理费用[13i];

(2)董事因收受了无权享有的金钱利益而被判决对其行为负有个人责任时,不管他收受财物的行为是否与其董事职位有着相应的联系。

对于任意补偿,美国示范公司法第8.55条还规定了严格的内部审

议程序。简单地说,任意补偿的给付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公司在按照下述程序作出当事董事符合第8.51条规定的各项条件的决定之前,不得向董事作出补偿或者给予费用预支:

(1)在董事会或其下属专门委员会中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的与当事董事被诉案件无关的中立董事的情况下,由多数中立董事作出决定;或者

(2)由特定的公司律师作出决定;或者

(3)由股东大会作出决定,但非中立董事持有或控制的投票权不计算在内。

最后,无论是强制补偿还是任意补偿,董事在满足一定要求后都可以要求公司预支相应的费用,以备诉讼所需[14]。

总的说来,英美公司法在传统上比较注重董事个人利益的保护

[15],董事责任和费用补偿制度旨在强化董事个人责任的前提下

寻求一个适当的平衡,既不能使董事觉得有了补偿制度象吃了定心丸,就可以从事违背其信义义务的行为;又不能因缺乏法律保护担心承担个人责任而干脆无所事事、消极任之[16]。

三、董事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概述

1.董事责任保险的概念

董事责任保险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60年代后得到较快发展,法律实践的重心也相应地由补偿转向保险。[17]狭义上的董事责任保险,是指由公司或者公司与董事共同出资购买的,对被保险董事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存在疏忽或者其他违反对公司所负信义义务之行为而被追究其个人责任时,由保险人负责赔偿该董事进行责任抗辩所支出的有关法律费用并代为偿付其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保险。广义上的董事责任保险除上述内容外,还规定保险人应当负责赔偿公司根据董事责任和费用补偿制度对有关董事作出的补偿[18]。董事责任保险从性质上讲,属于一种特殊的职业责任保险。

另外,根据投保人不同,董事责任保险可进一步划分为公司承担全部或者部分保险费的保险和完全由董事个人出资为其履行职务中的潜在责任自行购买的保险。对于后者,因其属于董事的个人

行为,只要保险合同条款不违背有关规定,法律往往不作额外限制和要求。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指董事责任保险为前一种保险。

2.董事责任保险的合法性

无论是由公司对董事进行补偿还是由公司为其投保责任险,都涉及到由于董事未能履行其应尽职责,致使公司、股东或者其他第三方遭受损失并提出赔偿请求时,由公司或公司出钱投保的保险公司代其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因此对于补偿制度和董事任保险的合法性问题长期以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就董事责任保险而言,以德国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大陆法国家认为,为严格规范董事的职权活动以避免公司及其股东或者其他第三方因其行为而可能遭受的潜在损失,并减少董事因存在保护性措施而降低其履行职责的谨慎义务和道德标准,应禁止公司为董事投保责任险。[19]因此,在德国、西班牙[20]等国,由公司为董事购买责任险的做法不但尚未得到法律的明确认可,其本国的保险公司一般也都排斥开设此险种。[21]

董事责任保险在美国得到了较早承认并被广泛使用。美国示范公司法第8.57条明确规定,公司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而不管公司是否可以对其进行补偿。[22]英国早期的立法倾向是对董

事责任保险的合法性不予承认,后来面对来自公司管理层、保险业和英国工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与日俱增的压力,一九八九年公司法对一九八五年公司法有关规定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公司法虽然仍对公司补偿董事的做法予以严格的限制,但却承认了公司为董事投保责任险的合法性。[23]

我国《公司法》没有涉及董事责任保险的问题,不过,从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第七条第(六)款的规定和国家经贸及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规定来看,[24]上市公司为董事责任保险在政策层面上获得了认同。

3. 董事责任保险的意义

美国的公司法理论认为[25],公司为董事提供责任保险等保护措施,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无辜的董事抵制那些不正当的指责;(2)鼓励适格人士接受董事职位;(3)阻却恶意股东的无聊诉讼。其中,最主要的是利于吸收有能力的专业人士就任董事之职,因为在美国针对董事个人的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相当普遍,尽管很多诉讼是毫无理由的,但董事们总是要花费很多金钱来应付这些官司。[26]因诉讼过多和被诉风险太大,除非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很多人士特别是那些有钱人都不愿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1000家最大的公

司中,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公司都为其董事投保了责任险。[27]

作为董事责任和费用补偿制度的补充,董事责任保险机制给董事提供了一个第三方资源,即使公司财务陷入困境甚至破产时,有关董事仍然可以从保险人处及时获得补偿。如果法律或者章程不允许公司代董事承担对第三者的赔偿责任并补偿董事的法律费用时,董事责任保险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了。对公司来讲[28],通过董事责任保险,一方面它可以将对董事的补偿责任(风险)转嫁到保险人头上;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购买责任保险可以吸引和留用高素质的人才。

四、董事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

在国外的董事责任保险市场中,目前还没有广为接受的标准保险条款。不过,尽管实践中的董事责任保险合同关于保险人承保范围的约定千差万别,但基本上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29]

1.对于董事:在保险期间内,董事因其不当行为受到他人请求时所遭受的损失,在该等损失不能从公司得以补偿的范围内,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2.对于公司:在保险期间内,公司在董事因有不当行为而受到他人请求时应当对董事作出的补偿,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事实上,上述两种情况都基于同一事实,即董事因其不当行为而受到他人请求。正确理解保险人的承保范围,必须把握好保险条款[30]中以下四个关键用语的法律含义:保险期间、董事的不当行为、被他人提出请求、损失。

1.保险期间

董事因有不当行为而被他人追究或者被提出请求的事实必须发生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期间,否则,保险人不承担对董事或者公司的赔偿责任。至于不当行为和实际损失是否发生在保险期间内,则在所不问[31]。关于保险期间的进一步论述,详见下文第六部分的有关内容。

2.董事的不当行为(wrongful act)

英美董事责任保险合同关于董事不当行为的规定多采取列举方式,涉及到董事在公司管理和信息披露事务中的诸多方面。例如,某董事责任保险合同[32i]规定,在本保险合同中,不当行为是指,被保险董事完全因其董事职位而履行法定职责时,单独或者

共同作出的任何实际的或者被指控的疏忽行为、错误、遗漏、虚假陈述、误导性陈述、过失或者违背其义务的行为,或者仅仅因为其身为公司董事而被提出请求的任何其他事项。[33i]

尽管不当行为的外延非常广泛,但通过比较不同保单条款的用语,可以发现有如下几个特点[34]:

(1) 不当行为必须发生在董事履行职务的过程中,或者说只与其董事身份有关的行为,超出此范围的不当行为,不在此列。例如,董事驾车撞人致伤的行为就不属于董事责任保险人应予负责的范围。

(2) 另一方面,不当行为予被保险人在公司的董事职务有关联并不限于其正常履行职责或者在其职务范围内的行为,还包括当事董事超出其分管(责任)范围和职权范围的行为。例如,董事长超越董事会授权数额以公司财产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又如主要负责公司战略规划的董事擅自以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公司基建方面的合同等。

(3) 不当行为既包括董事单独采取的行动,也包括集体作出的行为。

(4) 不当行为可以是实际发生的行为,也可以是被他人所指责的可能曾经发生过的行为。

3.被他人提出请求(claim)

对于“请求”的含义,根据美国法院的有关判例[35],除非保险合同另有明确规定,应当按照普通法中的一般含义来理解。请求不仅限于启动诉讼或者仲裁程序,还包括以口头或书面行式提出的损失索赔或者作出其他恰当的行为。同样,请求除民事赔偿请求外,还包括被提起刑事诉讼和课以行政处罚。例如,某董事责任保险合同[36]规定,在本保险合同中,“请求”是指针对被保险人的不当行为而提起的:(1)关于财产或者非财产损失的书面索赔;(2)民事诉讼;(3)刑事诉讼;(4)以递交处罚通知书、调查令或其他类似形式开始的行政司法程序;(5)有关上诉程序。

但是,仅仅向董事表达其不满或者失望不被视作请求,要求董事就有关事项作出书面说明或者解释的行为,通常情况下也不属于一种请求。[37]

从国外的有关案例来看[38],董事受到的请求来自方方面面,除了公司和(小)股东外,还有公司职工,公司破产清算机构,与公司缔约的商业伙伴,税务、环保等政府部门,等等。

4.损失

大多数保险合同都规定,由保险人负责承担的“损失”都包括两部分:被保险董事为应付他人的请求所支持的包括律师费在内的各项法律费用以及对他人的赔偿责任。关于损失的进一步论述,详见下文第五部分的有关内容。

注释: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所谓法院裁定的补偿(Court-Ordered Indemnification),即在特定情况下,即使董事无法满足有关强制或者任意补偿的要求,如果法院经当事董事申请,考虑到各种有关情况后认为有必要给予董事补偿时,也可以裁定要求公司作出补偿。Cf: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Committee on Corporate Law): Revised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1997), Sections 8.54.

[11]如果董事没有所诉究的不当行为,其要求公司补偿相关费用

的主张,从情理上也应当获得支持。对此,当不难理解。但如果董事基于实体以外的原因,如诉讼时效过期或者原告在程序方面的瑕疵而胜诉,则可能无法打消人们对其清白的怀疑。因此,在美国的公司法实践中,一直都有关于是否应将董事强制补偿权严

格限定在实体胜诉的范围内的争论,也存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考虑到各种利弊后,美国示范公司法采取了目前的做法。有关这方面的详细论述,可进一步参见美国律师协会对该法第8.52条的正式评论(official comments)或者Robert W. 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 in a Nutshell (4th ed.), pp450-454, West Group, 1996。

[12]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Committee on Corporate Law):

Revised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1997), Sections 8.52, 8.55. 另外,根据英国1985年公司法第310条的规定,虽然公司章程和董事与公司签订的聘用合同中不能包含免除董事因未能适当地履行义务时所应承担的责任等类似条款,但董事在被证明清白(即无需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有权就应诉而支付的费用从公司获得补偿。Cf: Nicholas Grier: UK Company Law, pp423-425, John Wiley & Sons, 1998.

[13]显然,如果此时允许公司对董事在诉讼中的赔偿责任进行补

偿,则无异于让公司自己赔偿自己。――作者注。

[14] Cf: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Committee on Corporate

Law): Revised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1997), Sections 8.54.

[15]在公司产生之初,董事往往由股东兼任,通常是不拿报酬的,

而是以信托受托人的身份免费为其他股东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为鼓励董事为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可能地贡献其个人才干,早期的英美公司法对董事责任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形成了注重保护董事利益的法律传统。有关这方面的详细情况请参见Paul L. Davis: 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6th ed.), Sweet & Maxwell, 1997。

[16]Robert W. 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 in a Nutshell

(4th ed.), p451, West Group, 1996.

[17]参见《美国公司法董事利益保护机制的构建及特点》,载中

国保险网(https://www.doczj.com/doc/b411954553.html,),2002年1月29日。

[18]John M.R. Chalmers,Larry Y. Dann and Jarrad Harford:

Managerial Opportunism? Evidence from Directors’and Officers’Insurance Purchases, https://www.doczj.com/doc/b411954553.html,(2002年3月8日)。

[19] María Gutiérrez: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Corporate

Directors’Fiduciary Duties, http://www.cemfi.es (2002年3月8日)。

[20]同上注。

[21]受制于德国立法对董事责任赔偿机制的严格限制,加之德国

保险行业奉行的原则是典型的企业家风险(typical entrepreneurial risk)不能被转移到保险行业,近年来虽有少数本国及国外保险公司在德国推出“董事责任保险”,但其承保范围比国际通行做法要狭窄得多,已不是本文所探讨的董事责任保险。Cf: Bruckhaus W. Stegemann: Directors’ and Officers’Liability in Germany, p4, 1993.

[22]当然,由于示范公司法不具有强制效力,事实上在美国目前

仍有个别州(特区)的公司法,例如佛蒙特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公司法,不允许公司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参见《美国公司法董事利益保护机制的构建及特点》,中国保险网(https://www.doczj.com/doc/b411954553.html,),2002年1月 29日。顺便说一句,尽管董事责任和费用补偿制度得到了美国各州公司法的普遍认同,但其效力也不是绝对的。美国证监会(SEC)就认为在董事违反证券法规定的法定职责的情况下给予其责任和费用补偿的约定是不可强制执行的,不管这种约定在各州公司法下的效力

如何。因为这种约定将使1933年证券法第11条规定的董事个人对发行登记文件中的虚假陈述承担疏忽责任的目的落空。Cf: Louis Loss,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3rd ed.), pp1150-1151,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5.

[23]参见英国一九八九年公司法第137条。

[24]《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第七条第

(六)款规定:“上市公司可以建立必要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三十九条规定:“经股东大会批准,上市公司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

[26]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董事为抗辩针对其个人提起

的诉讼请求,每个案件所花费的律师费等法律费用平均下来有100万美元之多,而根据判决或和解协议所应支付的赔偿一般也在100万美元以上(见https://www.doczj.com/doc/b411954553.html,/Business/ Bus_Insurance/ Others/B_Ins_Others_D_and_O.cfm,2002年4月30日)。另有调查表明,连同赔偿责任和法律费用在内的整个诉讼支出平均有300万美元

[30]本文不具体研究某一特定保险条款,而是希望通过对多个保

险条款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一般结论。因此,特定保单中的用语

[33]英美商务合同中对有关用词的定义通常都罗列许多看似重

复或者意义相同或相似的专门术语,而较少采取归纳总结出一般原理的定义方式,对此往往很难予以精确的翻译。英美国家的这种做法与其案例法制度通过一系列判例来确定不同术语和用词之不同含义的法律传统有直接联系,但在我们国家这种成文法体系下,上述罗列方式往往不是最佳选择。笔者曾经见过国内某保险公司的董事责任保险条款,但其有关不当行为的规定及其他内容基本上都是照搬国外同行的条款而未经过必要的加工使其本土化。法律适用有着极强的地域特点,上述国内某保险条款中含有大量在中国法律下没有的专业词汇或者与原英文法律术语在含义上有着相当大区别的中文法律词汇的做法,不免会导致条款执行方面的困难。对此,不可不察。

、保险人的除外责任

从上文第四部分特别是有关董事不当行为的规定来看,保险人的承保范围似乎相当广泛。但事实上,由于保险人又通过各种各样的除外条款和除外责任的约定,对其赔偿责任从诸多方面作出了限定,使得董事在责任保险合同下能够得到的保障要远远低于合同表面看起来的程度。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保险人的

对外赔付急剧增加而在美国引发董事责任保险危机后[39],越来越多的除外条款以包括批单在内的各种形式出现在董事责任险保单中。时至今日,对于市场上常见的保单,已不能简单地通过浏览“除外条款”标题下的有关内容来把握董事可能得到的保险保障,而必须非常仔细地检查整个保单[40]。

根据保险法的一般理论,除外条款的效力通常要高于承保范围的约定。因此,只有结合保险合同中关于保险人承保范围和除外责任两方面的规定,才能真正理清保险人可能承担的赔偿责任以及董事能够得到的保障。

通常说来,保险人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限定其赔偿责任:专门的除外条款或类似约定和对有关保单用语的解释或说明。

1.专门的除外条款

董事责任险保单中的除外条款或类似约定虽然表述各异,但通常都不外乎下述两个大类:

1. 1.良好公司治理所要求的除外。良好的公司治理要求董事必须有主观的善意,为了公司和全体股东的最大利益谨慎行事。如果董事在从事了与良好公司治理明显相悖的行为而被起诉的情

雇主责任保险案例

一、雇主责任保险案例分析 案例一: 【保单基本情况】 苏州某机械有限公司于2009年8月26日至2010年8月25同在我公司投保了雇主责任险,其中员工死亡最高赔偿限额为36个月工资,伤残最高赔偿限额为48个月工资,共计投保60人。 【案情经过】 2009年12月8日10:15时左右,苏州某机械有限公司员工陈某在做焊接条件试验时,电阻焊机在无指令的状况下突然进行焊接,导致陈某左手中指前端被压,事发后立即送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检查,经诊断为左中指远节机器压砸伤、左中指远节缺损,需进行手术治疗。2010年1月28同,经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2010年5月26日,经苏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拾级伤残,其医疗费及一次性伤残补助部分已由社保赔付,按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提出误工费的索赔。 【理赔结果】 根据医院病假证明书结合单位考勤记录,陈某工伤后休息48个工作日,根据雇主责任险条款规定扣除5天免赔后,按被保险人提供的陈某

工伤前6个月月平均工资2516.6元计算其误工损失,即:2516.6/21.75×(48-5) =4975.35元。 此次事故我司共赔付4975.35元。 【案例评析】 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电阻焊机在无指令的状况下突然进行焊接,导致雇员手指压伤。事故本身是人为不可预料的意外事件,属于雇主责任险责任范围内,且事故发生在上班时间,伤者为公司雇员,我司应当赔偿相应责任。 【法律依据】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商行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律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董事责任险需求研究综述(一)

董事责任险需求研究综述(一) 摘要:典型的董事责任险通常包括个人保障部分与公司保障部分。个人的保险需求可以用风险厌恶来解释,而公司的保险需求则一直是经济学和公司金融理论的一大难题。最早,Mayers 与Smith(1982)提出了公司购买保险的七大动机,经过后人的补充与引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有关董事责任险需求的命题。20世纪90年代之后,研究者对这些理论及其蕴涵的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董事责任保险;保险经济学;保险需求;公司治理 董事责任险(全称应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本文简称“董事责任险”)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责任险,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被上市公司普遍地采用,美国某些行业的投保率甚至达到100%,因此,对这一广泛应用的险种进行研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董事责任险承保的是董事责任诉讼风险,而超过半数的董事责任诉讼是由股东发起的,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董事责任险承保的实际上就是公司治理风险;另一方面,有关董事责任险需求的许多假说,如薪酬说、监督说等同时也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董事责任险需求的研究必然大大推进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此外,董事责任险的买卖双方都是具有相当专业知识的机构,企业要决定买不买以及买多少,而保险公司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收取相应的保费。企业的决策是建立在明确具体的风险管理战略基础上,从而符合理性人的解释,还是纯粹出于惯性,从而更符合行为金融的解释?董事责任险为我们检验这些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基本理论及相关命题 传统上,人们将公司购买保险的动机归为风险厌恶。风险厌恶用于解释董事责任险的个人需求部分是有足够说服力的——董事和高管人员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股东诉讼的风险,而股东诉讼往往可能使董事面临巨额的赔偿,使其个人财富处于极大的不确定性之中。这样,风险厌恶的人要么不愿出任董事和高管,要么就采取过于保守的管理策略,以减少出错的机会,而这对于企业来讲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为了吸引管理人才,并激励其开拓创新,企业就会为任职的董事提供某种形式的保护,购买董事责任险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风险厌恶却无法很好地解释董事责任险的公司需求部分。因为公司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在公司这样的企业组织形式下,风险是由股东依据其股份多少来分摊的,而股东又可以通过资产多元化来规避这部分非系统风险。另外,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由于保费加成的存在,董事责任险的保费往往超过预期理赔成本,因而,作为一项投资,董事责任险的净现值为负。这就使得董事责任险公司需求部分的存在显得让人难以理解。 对公司保险需求的经典解释来自Mayers与Smith(1982),他们从MM定理出发,提出了公司购买保险的七大动机: 第一,保险公司是最佳的风险承担者。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了公司的风险具体由哪一方来承担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不同的。由于人力资本具有不可分割性,公司管理者和员工要求的风险补偿往往较高,而股东和债权人尽管可以利用资本市场来规避风险,但受资本存量制约,其风险承担能力有限。保险公司是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在风险评估和防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能够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价值。 第二,保险可以降低期望破产成本。公司破产时要发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费用,将主要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企业破产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因而,只要预期破产成本减少的现值超过保费加成的现值,企业就有动力购买保险。 第三,保险公司可以提供有效的理赔服务。由于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的结果,保险公司在处理索赔方面享有比较优势。对于因财产损失和责任诉讼引起的索赔,保险公司将利用其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进行处理,公司的理赔部门还会对相关处理决定进行复核。尤其是在责任诉讼的情形下,保险公司将聘请经验丰富的当地律师,代表企业进行抗辩。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职业责任保险条款

董事、监事及髙级管理人员职业责任保险条款 总则 第一条本保险合同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保险凭证以及批单组成。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条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以下简称'‘依法”)设立的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及公司章程中规定的高级管理人员,均可作为本保险的被保险人。 保险责任 第三条在本保险单明细表中列明的保险期限或追溯期及承保区域范围内,被保险人在履行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时,因过失导致在公司公告招股说明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财务会计报告、上市报告文件、定期报告(年报、中报、季报)、临时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有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股东)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在本保险期限内,山投资者(股东)首次向被保险人提岀索赔申请,依法应山被保险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时,保险人根据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后,被保险人为控制或减少损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保险人依照本条款规定负责赔偿。 第四条保险责任范圉内的事故发生后,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的法律费用, 包括事故鉴定费、查勘费、取证费、仲裁或诉讼费、案件受理费、律师费等,保险人在约定的限额内也负责赔偿。 责任免除 第五条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或非执业行为; (二)由被保险人或以被保险人名义提出的索赔; (三)被保险人以受托人.管理人的身份在管理或经营退休金.年金、分红、职工福利基金或其他职工福利项目时违反职责或合同义务的行为引起的索赔; 、’(四)被保险人在所属公司以外的其他组织兼任职务时引起的索赔; (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以及港、澳、台地区提起的诉讼; (六)被保险人因获知其他交易者无法得知的内幕消息,而买卖本公司证券的行为; (七)为获取不当利益,而对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及利益关系人支付款项、佣金.赠与S贿赂的行为; (八)担保行为。 第六条下列各项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也不负责赔偿: (一)被保险人对投资者(股东)的身体伤害及有形财产的毁损或灭失; (二)对投资者(股东)的精神伤害; (三)罚款或惩罚性赔款;

关于财产保全保险的几个重要问题及典型案例分析

关于财产保全保险的几个重要问题及典型案例分析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保险人)签订保险产品合约,保险公司以保险产品作为担保物,对诉讼当事人(被保险人)的财产保全行为进行担保,当被保险人申请错误依法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时,由保险人根据约定的赔偿限额负责赔偿或先行垫付,继而实现诉讼财产保全担保的目的。 ?附录:28个典型诉讼保全责任保险案例分享(裁判文书均附有链接,点开即可查看裁判文书原文),请到陈特的公共邮箱下载 一、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背景 诉讼财产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为保证将来的判决能得以实现,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对当事人争议的有关财物采取临时性强制措施的制度。具体措施一般有查封、扣押、冻结。诉讼财产保全是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对保障当事人的合法诉讼权益、保证判决的顺利执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司法实践中,法院极少依职权主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因此财产保全一般由当事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审查决定是否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事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必须提供担保,申请诉讼财产保全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担保。实践中,法院对诉讼财产保全申请是否要提供担保以及担保的金额要求较严,在诉前财产保全中很少不要求当事人提供担保,且担保物的价值必须与被担保物的价值相当,增加了当事人的负担。诉讼财产保全担保制度客观上造成部分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无法启动财产保全司法程序,造成诉讼权利难以有效保障,致使当事人的诉讼目的落空。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保险人)签订保险产品合约,保险公司以保险产品作为担保物,对诉讼当事人(被保险人)的财产保全行为进行担保,当被保险人申请错误依法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时,由保险人根据约定的赔偿限额负责赔偿或先行垫付,继而实现诉讼财产保全担保的目的。 相关法律关系如下图所示: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是对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财产保全担保制度的创新,即当申请人因申请错误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的,由保险人直接承担赔偿责任,不仅具有“财产保全担保规则”的作用,而且能打破“担保规则”的局限性,这一既担保又担责的特点是普通的担保保函所不具备的,有利于降低诉讼双方当事人及法院的保全风险,有利于保护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二、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的特点和优势 目前,全国各级法院能够接受的诉讼保全担保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申请人个人财产担保、银行担保以及担保公司担保。但是,上述三种担保方式均存在缺陷和不足:首先,法院接受的申请人提供担保的财产标的种类较为严苛,一般只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课程(DOCX 43页)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课程(DOCX 43页)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第一节董事民事责任理论?“股份公司的经营,例由董事会处理。董事会在执行业务上固不免受股东大会的支配,但股东们对公司的业务多无所知,如果他们没有派别,他们大抵心满意足地接受董事会每年或半年分配给他们的红利,不找董事会的麻烦。所以,要想股份公司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合伙人那样用意周到,是很难做到的。”[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03页。在一个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里,在崇尚自由之理念的同时,也应强化社会个体责任之观念。“一个自由社会很可能会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都更要求做到下述两点:一是人的行动应当为责任感所引导,而这种责任在范围上远远大于法律所强设的义务范围;二是一般性舆论应当赞赏并弘扬责任观念,亦即个人应当被视为对其努力的成败负有责任的观念。”[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9页。责任概念之所以日渐演化成了一个法律概念,“其原因就在于就一个人的行动是否造成了一项法律义务或是否使他接受惩罚而言,法律要求有明确无误的标准以资判定”。[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9页。民法理论认为,责任为义务不履行的结果或义务不履行的担保。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法和法典化的欠缺,未将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严格区分,obligation,duty,liability,responsibility等很多都包含了责任或义务的术语。大陆法系国家对于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予以区分,认为民事责任为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组合成民事法律关系,责任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保障。但不论对于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区分与否,欲研究民事责任,必考察民事义务。欲考察作为董事责任保险理论基础之一的董事的民事责任,亦需考察其民事义务。?一、董事之义务?(一)董事义务产生之法理基础?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不仅决定了其所享有的权利,同时也决定了其所应承担的民事义务。现代公司多由董事会享有公司事务的经营管理权和具体业务执行权,作为董事会成员的董事通过权力委托而享有对公司具体事务的管理权。对于董事在公司中所处的法律地位,因观察问题的角度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上市公司绩效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上市公司绩效 摘要:基于沪深上市公司2009―2015年的数据,借助多元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董事高管责任险、两类代理成本及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险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董事高管责任险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激励效应和外部监督职能,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第一和第二代理成本;通过对两类代理成本的显著降低,董事高管责任险对公司绩效产生正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董事高管责任险;公司绩效;代理成本;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8)04-0025-09 DOI:10.19647/https://www.doczj.com/doc/b411954553.html,ki.37-1462/f.2018.04.006 一、引言 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董事高管群体可能面临的诉讼责任风险日益增大,为了转移董事高管可能面临的责任风险,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D&O)应运而生。截至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上市公司D&O的购买率均已达到了90%以上。我国自2002年首次引入董事高管责任险以?恚?随着《公司法》、《证券法》相关规定中董事高

管群体责任的不断加大及利益相关者群体维权意识的高涨,D&O在我国也逐步得到了重视。 董事高管责任险不仅是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职业风险的 一种风险管理机制,也被认为是一个外部治理机制,但是其公司治理职能并未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如同责任保险的产生一样,D&O一经产生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支持方认为D&O具有激励效应和外部监督职能,能够完善公司治理,而反对方则指出D&O将诱发机会主义行为。因为D&O引入我国时间短、普及面窄,国内关于其治理职能的研究较为薄弱。董事高管责任险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是否发挥治理职能,发挥什么样的治理职能以及治理职能的作用路径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关于D&O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我国仅有少数学者展开了研究,且这些研究均直接考察了D&O 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即通过D&O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反向推断董事高管责任险是否能够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而将D&O 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置入一个“黑箱”之中,忽视了对D&O 发挥治理职能路径的研究。本文以代理成本为切入点,考察D&O对公司绩效的中介效应,对加强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责任风险管理、深入认识D&O的治理职能、充实公司治理机制和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5年的数据,检验了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A款

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A款)条款 总则 第一条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保险凭证以及批单组成。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条本保险的被保险人包括被保险个人、被保险公司,根据本保险合同的约定享有相应的保障。 保险责任 第三条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赔偿责任 被保险个人在以其被保险个人的身份履行职务的过程中,由于单独或共同的过失行为导致第三者遭受经济损失,该第三者向被保险个人提出索赔,对依法应由被保险个人承担,且被保险个人不能从被保险公司获得补偿的损失,保险人按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保险人承担上述赔偿责任时,以被保险个人引起索赔的过失行为发生于保险单约定的追溯日后,并且第三者在保险期间内首次向被保险个人提出索赔为前提。 第四条被保险个人配偶的经济损失赔偿责任 被保险个人因过失行为被提起索赔时,其配偶如因配偶身份或因与被保险个人共同拥有财产而被连带提起索赔或被执行财产,保险人对其配偶的损失视同被保险个人的损失,按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但因被保险个人配偶本人的过失行为所致的赔偿责任,则不在本保险合同保障范围内。 第五条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责任 若被保险个人死亡、失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破产、财务困难时,第三者对其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提出索赔,索赔原因是由于被保险个人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的过失引起的,保险人将该索赔视同第三者对被保险个人的索赔,按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第六条法律费用保障责任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对应由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诉讼费用以及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支付的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以下简称“法律费用”),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也负责赔偿。 责任免除 第七条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其代表的故意行为、欺诈行为、犯罪行为或重大过失; (二)战争、敌对行动、军事行为、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暴动、恐怖活动; (三)核辐射、核爆炸、核污染及其他放射性污染; (四)大气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及其他各种污染;

勘察设计责任保险案例分析

勘察设计责任保险案例分析 2004年8月,某建筑设计院(以下称“被保险人”)通过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向某保险公司投保“建筑工程设计责任保险”,保险期限为12个月,每次索赔赔偿限额为人民币150万,每次索赔免赔额为人民币3万。 2004年9月,因设计人员的图纸设计错误导致工程施工后出现设计缺陷,被保险人与业主发生纠纷,2008年被保险人因业主拖欠设计费将业主起诉至法院,业主以被保险人图纸设计失误导致工程出现设计缺陷为由向法院提起反诉。 2011年4月,经过当地法院终审判决,被保险人败诉,法院终审判决被保险人给付业主人民币144万余元,承担案件受理费人民币9千余元,费用合计人民币145万余元。 2011年5月,被保险人代表通过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索赔金额人民币157万余元,保险公司受理该保险事故后,针对该案提出下列问题:1、保单条款约定要有《建筑工程设计合同》,而本次保险事故中被保险人只与业主口头约定设计合同,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2、从本次保险事故发生到被保险人和业主到法院起诉,被保险人均未及时告知保险公司,而保单“被保险人义务”中明确约定“被保险人获悉可能引起诉讼时,应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人,否则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3、从本次保险事故发生,到2008年被保险人与业主起诉至法院,已过两年诉讼期。 保险公司提出上述问题,并且有拒赔倾向,针对保险公司提出的问题,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阐述下列观点:1、本次保险事故,被保险人与业主之间虽无正式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但有口头协议,法院已认可,而且判决书中有明确的阐述。2、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虽没有提出正式的索赔申请,但已告知保险公司相关的业务人员,告知要到法院起诉,等法院判决后再决定是否提出正式的索赔。3、关于两年诉讼期的问题,我国《建筑法》第80条规定:“在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受到损害的,有权向责任者要求赔偿。”由此可见,工程设计单位的法律风险在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内一直存在,因此,合理的追溯期应与建筑物合理的使用寿命是一致的,而不应以两年追诉期为期限。 经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领导、客服人员与保险公司及时有效地沟通,针对保险公司提出的疑问反复协商,保险公司对本次保险事故的态度由有拒赔倾向,到保险双方对赔款金额达成一致,最终被保险人索赔成功,经审查被保险人提供的相关索赔单证,保险公司最终赔付被保险人128万余元。 通过这个案例说明,设计院一定要和业主签署书面的委托设计合同,同时发现问题后尽快报案,说明事情经过,即使当时责任方还不明确。 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作为保险经纪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本案例能体现出被保险人在保险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在保险理赔方面的弱势地位,无法与保险人进行及时高效的沟通,也能充分体现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的作用和价值,能充分考虑到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利用丰富的保险知识、专业的理赔技能为客户服务的基本理念。

董事责任强制保险之强制性与合宪性

第23卷第2期 2011年4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Journa l o f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 d m inistrati o n Vo l 23No 2Apr 2011 收稿日期:2010 11 23 基金项目: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华政经济法学(编号: S30902)的建设成果;上海市教委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 董事责 任强制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编号:11YS18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宏涛(1978 ),男,山东济南人,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讲师,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保险法与公司法。董事责任强制保险之强制性与合宪性 孙宏涛 (华东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上海 201620) 摘要:虽然董事责任强制保险限制了订立、变更以及解除合同的自由,并直接影响到股东对其财产 的自由处分权,但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在形式之正当性上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在手段上遵循了比例原则,因而具有相应的合宪性。 关键词:董事责任;强制保险;强制性;合宪性 中图分类号:DF411 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533(2011)02 0060 05 在董事责任保险中,保险合同的第三人除了公司之外还包括股东、债权人、消费者、公司雇员、公司客户、公司的竞争对手以及广大的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主体。由此不难看出,在董事责任保险中,作为第三人的利益相关主体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这与我国现阶段推行的强制保险,例如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民用航空器地面第三人责任强制保险等适用的前提基本相同,都限于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领域。应当看到的是,董事责任强制保险的推行会直接限制投保人订立合同的自由并进而侵害其财产自由支配权。因此,为了论证推行董事责任强制保险的合理性,本文将针对为推行董事责任强制保险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及其合宪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一、董事责任强制保险之强制性:合同自由之限制 所有权绝对、合同自由和过错责任是近代私法的三大基本原则,而合同自由又是私法自治原则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从这种意义上说,合同自由是私法自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也是合同法的灵魂和生命。英国著名的契约法学者P .S .阿狄亚认为:合同自由原则包含了两个紧密相连并且截然不同的方面,第一,合同自由原则强调合同是基于双方合意;第二,强调合同的产生 是自由选择的结果,没有外部妨碍,如政府或立法的干预。[1]8-9笔者认为,合同自由原则应当包 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1)合同是否缔结的自由;(2)选择相对人的自由;(3)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4)合同变更或解除的自由;(5)选择缔约方式的自由。保险合同作为私法合同的一种,理应遵循合同自由原则,但是考虑到保险人与投保人在经济力量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2]如果放任当事人双方自由协商确定保险合同的内容,则势必会导致保险人利用经济上的优越地位压迫投保人,从而出现形式上的合同自由引发实质上的合同垄断并有损社会正义。从这个角度考虑,世界各国大都将保险合同作为附和合同,由保险人事先拟定保险合同条款,并运用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来排除保险合同中那些减轻保险人的义务或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的不公平60

苏黎世保险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责任保险(B)中文

苏黎世财产保险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中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董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责任险保险单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责任险保险单 (以下简称“本保险单”) 以索赔提出为基础以索赔提出为基础 鉴于保险人保险人保险人收取了相应的保险费,现保险人保险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及被保险公司被保险公司 被保险公司根据本保险单的各项条款、条件和限制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第一条 保险责任保险责任保险责任 下列保险责任仅适用于在保险期限保险期限保险期限或延长索赔报延长索赔报延长索赔报告期限告期限(如适用)内首次针对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提出,并按照本保险单要求通知了保险人保险人保险人的索赔索赔 索赔。 1.1 对被保险个人的保险责任对被保险个人的保险责任 如果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被提出任何索赔索赔索赔,该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的相关财务损失财务损失财务损失将由保险人保险人 保险人代其赔付,但如果该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已由被被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做出赔偿,则保险人保险人 保险人将不再承担赔偿责任。 1.2 对被保险公司进行补偿的保险责任对被保险公司进行补偿的保险责任 如果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被提出任何索赔索赔索赔,保险人保险人保险人将代被保险公司被保险公司被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 被保险个人的相关财务财务损失损失进行赔付,但仅限于该被保险公司被保险公司被保险公司已对该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 被保险个人做出赔偿的情况下。 1.3 对被保险公司的证券类索赔保险责任 对被保险公司的证券类索赔保险责任 如果被保险公司被保险公司被保险公司被提出任何证券类索赔证券类索赔证券类索赔,该被保险公司被保险公司被保险公司的相关财务损失财务损失 财务损失将由保险人保险人代该被保险公司被保险公司 被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1.4 对外部机构高管的保险责任对外部机构高管的保险责任 如果外部机构高管外部机构高管外部机构高管被提出任何索赔索赔索赔,该外部机构高管外部机构高管外部机构高管的相关财务损失财务损失财务损失将由保险人保险人 保险人代该外部机构高管外部机构高管外部机构高管进行赔付,但仅限于超出已由外部机构外部机构 外部机构支付的赔偿额以及任何其他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保险为外部机构外部机构 外部机构或其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或任何其他国家的类似高管或管理职位)提供的赔偿之外的部分。 1.5 某些境外领土内的财务利益保险责任某些境外领土内的财务利益保险责任 对于下列相关财务损失财务损失财务损失,保险人保险人保险人将赔付投保人投保人投保人的财务利益财务利益 财务利益: (1) 位于受限境外司法管辖区受限境外司法管辖区受限境外司法管辖区内的子公司子公司子公司被提出证券类索赔证券类索赔证券类索赔后相关的财务损财务损失;及/或 (2) 该子公司子公司子公司的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被保险个人被提出任何索赔索赔索赔后相关的财务损失财务损失 财务损失; 但有以下前提,且仅限于下列条件所规限的范围内: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条款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条款保险单持有者、被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第一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均可以投保本保险,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在保险单上载明,成为保险单持有人及被保险公司,其在职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成为被保险人。 保险责任 第二条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责任 自保险单载明的追溯日期起至保险期间终止日期止,被保险人因履行被保险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雇员职务存在过错行为,在保险期间内或者在发现期内首次遭受索赔而造成损失的,对于该损失未经被保险公司补偿的部分,保险人根据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向被保险人赔偿。 第三条公司补偿 自保险单载明的追溯日期起至保险期间终止日期止,被保险人因履行被保险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雇员职务存在过错行为,在保险期间内或者在发现期内首次遭受索赔而造成损失的,对于该损失经被保险公司补偿的部分,保险人根据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向被保险公司赔偿。 第四条诉讼或仲裁费用补偿

自保险单载明的追溯日期起至保险期间终止日期止,被保险人因履行被保险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雇员职务存在过错行为,在保险期间内或者在发现期内首次遭受索赔,被保险人或被保险公司因此经保险人书面同意而参加诉讼或仲裁的,保险人根据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向被保险人或被保险公司赔偿抗辩费用。但被保险人或被保险公司一旦无权在本保险单项下获得对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责任或公司补偿的赔偿,除本保险合同另有不同的约定外,必须返还保险人所支付的抗辩费用。 责任免除 第五条因被保险人的下列任何行为导致索赔所造成的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违反被保险公司的章程或其他规章制度; (二)不诚实、欺诈或犯罪; (三)贪污、侵占、贿赂或以其他手段非法谋取个人利益或个人优势; (四)提供担保、承诺代为履行债务或表示赠与; (五)从事非法经营或为自家买卖被保险公司的有价证券; (六)抄袭、窃取、泄漏、未经合法授权使用他人商业秘密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科达洁能:关于购买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的公告

证券代码:600499 股票简称:科达洁能公告编号:2020-062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购买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的公告 重要内容提示: 本次为公司和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险事宜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0年6月8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购买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的议案》,为进一步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降低公司运营风险,促进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充分行使权利、履行职责,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有关规定,公司拟为公司和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险。责任保险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责任险具体方案 1、投保人: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2、被保险人: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3、责任限额:人民币5,000万元 4、保险费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5万元/年 5、保险期限:12个月 为提高决策效率,公司董事会拟提请股东大会在上述权限内授权董事会秘书办理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购买的相关事宜(包括但不限于确定其他相关责任人员;确定保险公司;确定保险金额、保险费及其他保险条款;选择及聘任保险经纪公司或其他中介机构;签署相关法律文件及处理与投保相关的其他事项等),以及在今后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保险合同期满时或之前办理与续保或者重新投保等相关事宜。 根据《公司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全体董事对本事项回避表决,本次为公司和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险事宜将直接提交公司股

东大会审议。 二、独立董事意见 公司独立董事认为,公司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有利于保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权益,促进责任人员履行职责,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我们同意公司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险的事项,并同意将该议案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特此公告。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二〇年六月九日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第一节董事民事责任理论?“股份公司的经营,例由董事会处理。董事会在执行业务上固不免受股东大会的支配,但股东们对公司的业务多无所知,如果他们没有派别,他们大抵心满意足地接受董事会每年或半年分配给他们的红利,不找董事会的麻烦。所以,要想股份公司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合伙人那样用意周到,是很难做到的。”[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03页。在一个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里,在崇尚自由之理念的同时,也应强化社会个体责任之观念。“一个自由社会很可能会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都更要求做到下述两点:一是人的行动应当为责任感所引导,而这种责任在范围上远远大于法律所强设的义务范围;二是一般性舆论应当赞赏并弘扬责任观念,亦即个人应当被视为对其努力的成败负有责任的观念。”[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9页。责任概念之所以日渐演化成了一个法律概念,“其原因就在于就一个人的行动是否造成了一项法律义务或是否使他接受惩罚而言,法律要求有明确无误的标准以资判定”。[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9页。民法理论认为,责任为义务不履行的结果或义务不履行的担保。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法和法典化的欠缺,未将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严格区分,obligation,duty,liability,responsibility等很多都包含了责任或义务的术语。大陆法系国家对于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予以区分,认为民事责任为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组合成民事法律关系,责任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保障。但不论对于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区分与否,欲研究民事责任,必考察民事义务。欲考察作为董事责任保险理论基础之一的董事的民事责任,亦需考察其民事义务。?一、董事之义务?(一)董事义务产生之法理基础?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不仅决定了其所享有的权利,同时也决定了其所应承担的民事义务。现代公司多由董事会享有公司事务的经营管理权和具体业务执行权,作为董事会成员的董事通过权力委托而享有对公司具体事务的管理权。对于董事在公司中所处的法律地位,因观察问题的角度

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的原因分析

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的原 因分析 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事责任险”)即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属于职业责任保险的一种。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并在60年代后得到较快发展。职业责任保险是以具有专门技能或知识的人员或其执业机构对第三人的民事赔偿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职业责任险种董事责任险是以高级管理人员、董事和监事因疏忽或过失对公司、股东、雇员及社会公众承担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赔偿责任来进行赔偿的特殊的职业保险。 近几十年来在西方国家,D&O责任险出现行情看涨的趋势。统计显示,在美国,96%的上市公司投保D&O责任险;在加拿大,上市公司投保的比例高达88%;高科技、生物、银行等几个被认为风险较大的几个行业D&O责任险则更为普遍。D&O责任险费率也一路攀升,达到保额的5%。美国保险市场上,AIG保险集团是D&O责任保险市场的龙头老大,其次依次是Chubb、Aetna,其他著名的保险人还有CIGNA、Crum and Forster、Home等等。如此明显的对比之下,中国的董事责任险市场更显冷清。综合分析双方市场的

差异,并结合我国市场和法律环境的实际情况,总结下来,我国董事责任险发展困境所导致的原因如下。 一、法律和司法环境的差异 由于我国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时间较短,董事的民事责任制度、利益保护机制还存在立法缺陷,这些都成为董事责任保险开展的巨大制度障碍。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和司法判罚的操作都影响到投保人考虑通过保险转嫁损失赔偿的投保 需求,也是董事责任险确定赔偿责任和支付赔款的依据。 案例1:国律实业通过拍卖受让了ST炎黄5万股法人股,当时成交价为每股2.822元,总价14.11万元;但到2004年6月,却曝出ST炎黄存在重大违规担保事项。国律实业据此起诉,要求ST炎黄赔偿有关经济损失,并将高管一起告上法庭。这本是股东与公司之间的纠纷,五位高管却由于决策失误或是失察而与公司一起“连坐”。虽然起诉已被驳回,但五位高管已经为此付出了不少精力和财力。 从以上的案例来看,如果拥有董事责任险,五位高管则可以轻松很多。被告可以指定事前批准的或经保险公司书面同意的律师事务所进行抗辩。如果相关情形在承保范围之内,“一条龙”的服务将负责从最初被诉到最后判决时,所有因此产生的调解金、律师费、诉讼费、专家费、鉴定费、担保费等。 不仅仅是民事诉讼,另三种原因产生的费用也将由保险

企业特征与董事责任保险需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一、引言 董事责任保险(Directorand Officer Liability Insurance,简称“D&O保险”),又称董事与高级职员保险,是指如果董事及高级管理者因被指控于任职期间工作疏忽或行为不当(不包括恶意、违背忠诚原则、信息披露中故意的虚假或误导性陈述、违反法律的行为)而应向第三方承担赔偿义务时,由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限额内支付保险金的保险形式。 近年来,随着投资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及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规范完善,上市公司遭受诉讼的风险不断加大,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执业风险也不断加大,如何规避这一风险已成为业界不断探讨的重要问题。董事责任保险作为一种专门的董事风险分散与权益保障机制,于20世纪30年代发端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200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059家美国和加拿大公司中,96%的美国公司和88%的加拿大公司都购买了董事责任保险,其中,科技、生化科技类和银行类公司的D&O购买率更是高达100%。 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上市公司可以建立必要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以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引致的风险,这是我国首次立法提及董事责任保险。2002年1月7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39条规定:中国境内的上市公司经股东大会批准,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这些政策指引为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保险公司对这一规定反应非常敏锐,短短16天后,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丘博保险集团就合作推出了国内第一笔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险保单。然而截至目前,国内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公司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董事责任保险的不超过5%,其中境外上市企业及A+H股企业占了一半以上,本地上市企业则是屈指可数。 董事责任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责任保险,对一国的社会制度及法律体系成熟程度的依赖性较强,各个国家由于社会制度和法律成熟度的差异,董事责任保险的发展程度各异。当前,我国《公司法》、《证券法》虽然对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所能行使的职责和权利做出了规定,但对其应承担的义务和给股东造成的损失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并未做出详细界定。我国资本市场很少出现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因决策失误而被判赔偿的案例。因此,公司董事、高管们的法律责任风险并不大,其受到潜在的责任威胁的危机感并不强,并且保险不是免费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购买董事责任保险的行为就显得不可理解。然而可以看到,仍然有一些企业购买了董事责任保险,那么什么样的企业会购买董事责任保险呢?企业特征对董事责任保险的需求有没有影响呢?本文将结合我国特殊制度背景及资本市场数据,探讨具有什么特征的企业更倾向于购买董事责任保险。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特征对董事责任保险需求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初步搜集我们发现,国内只有不足5%的上市企业购买了董事责任保险,并且这些公司一般都是资金非常雄厚的、具有国有控股或海外上市背景的大公司。具体而言,企业的规模及海外背景对企业的董事责任保险需求的影响显著正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国有控股和管理层持股等特征与董事责任保险的需求负相关,实证的结果和我们预期的符号一致,但囿于样本数量的有限性,影响并不显著。 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在我国企业股权相对集中,存在国有股权一股独大、董事会中心主义等特殊社会背景下,运用资本市场的数据,研究企业的哪些特征会对董事责任保险的购买产生影响,同时,我国现阶段的法律制度体系是否束缚了它的发展。这对我们解释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市场缺失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从政策方面考察董事责任保险的相关法律规定是否流于形式,以便从政策层面建言献策,推动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后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及假设提出;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第五部分为结论 企业特征与董事责任保险需求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唐洋(教授)王丹丹 (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300134) 【摘要】本文以2008~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企业规模、最终控制人类型、是否海外上市等方面研究企业特征对董事责任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规模及股权结构的国际化对董事责任保险需求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国有控股等特征对董事责任保险需求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规模盈利能力最终控制人类型董事责任保险需求 □·08·2012.9下旬

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

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 2006 年第4 号 《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治理人员任职资格治理规定》差不多2006年6月12日中国保险监督治理委员会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主席吴定富 二○○六年七月十二日 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治理人员任职资格治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完善对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治理人员的治理,保证保险公司稳健经营,促进保险业健康进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是指经保险监督治理机构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商业保险公司。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指保险公司依法设立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 本规定所称保险机构,是指保险公司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 本规定所称营业部,是指由保险机构设立的持有《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营业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高级治理人员,是指对保险机构经营治理活动具有决策权或者重大阻碍的下列人员: (一)总公司、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 (二)总公司董事会秘书、合规负责人、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 (三)支公司、营业部经理; (四)与上述高级治理人员具有相同职权的负责人。 第四条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董事、高级治理人员任职资格实行分级审查、分级治理。 中国保监会审查和治理保险公司总公司董事、高级治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中国保监会的派出机构审查和治理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治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董事、高级治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实行核准制和报告制。 下列人员任职资格审查适用核准制: (一)董事和总公司、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 (二)总公司董事会秘书、合规负责人、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 支公司、营业部经理任职资格审查适用报告制。 第六条适用核准制的董事、高级治理人员,在任命前应当由任命机构向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申请核准任职资格。 适用报告制的高级治理人员,在任命后应当由任命机构向派出机构报告。 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能够依照辖区内具体情形,规定对适用报告制的高级治理人员统一由分公司报告任职。 第二章任职资格条件 第七条董事、高级治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保险监管制度,遵守保险公司章程。第八条董事、高级治理人员应当具备诚实信用的良好品行和履行职务必需的专业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