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6个文言虚词练习

中考6个文言虚词练习

中考6个文言虚词练习
中考6个文言虚词练习

中考6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练习

——[而、之、以、于、为、其]

【而】

二、判断“而”的用法(写选项即可)

A、表顺承“然后”“就”

B、表转折“然而”、“却”“可是”

C、表并列“又”“并且”

D、表修饰,表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着”、“地”,或不译

E、表递进,“而且”或不译。

F、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

4、与臣而将四矣()

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6、长跪而谢之() 7则名微而众寡()8挟天子而令诸侯()9国险而民附()10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2、可计日而待也()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15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6义不杀少而杀众()

17环而攻之而不胜()()18、委而去之()1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0、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2、蹴尔而与之(),乡为身死而不受()23、仰而视之()24、再而衰,三而竭()

25、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26、时时而间进()27、而山不加增()28、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

29、执策而临之()30、或置酒而招之()31、既醉而退() 32、足肤皲裂而不知

()33、久而乃和()

34、潭西南而望()35后天下之乐而乐()36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3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8、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39、水落而石出者()暮而归()40、往来而不绝者()

41、启窗而观()4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43、杂然而前陈者,起坐而喧哗

者()()

44、太守归而宾客从()游人去而禽鸟乐()4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47、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48、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49泉而茗者()

50、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5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2、随波而逝()53、结友而别()

54妇拍而呜之()55道渴而死()56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57、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58、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5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60、拔山倒树而来()

6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62、相委而去()63、暮而果大亡其财()64、马无故亡而入胡()

65、堕而折其髀()引弦而战()6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67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6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9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0其不善者而改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

二、链接中考:

1、“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任重而道远

B. 濯清涟而不妖

C. 吾恂恂而起

D.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2、“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3、“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 云归而岩穴暝

B. 佳木秀而繁阴,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默而识之

B.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

C.一丝而

累,以至于寸。D.长跪而谢之

【之】

一、判断“之”的用法(写选项即可)

A、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她”“它(们)”“这件事”

B、复制代词“这”C 动词“往”,“到了”“到......去”D结构助词"的",E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F凑足音节,无实义。G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H定语后置的标志。I、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然足下卜之鬼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复立楚国之社稷()

2、天子之怒()庸夫之怒()士之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布衣之士()

3、时人莫之许也()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请说之()吾既已言之王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荆之地方五千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犀兕麋鹿满之()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公输子之意()

6、七里之郭()环而攻之()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7、畎亩之中()人之所欲()得之则生()呼尔而与之()妻妾之奉()此之谓失其本心()

8、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知之濠上也()

9、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将鼓之()忠之属也()公将驰之()故逐之()10、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四境之内()由此观之()燕、赵、韩、魏闻之()数月之后()11、操蛇之神闻之()()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心之固()虽我之死()

12、马之千里者()虽有千里之能()策之不以其道()无怀氏之民欤?()

13、弗之怠()圣贤之道()乡之先达()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戴朱缨宝饰之帽()口体之奉()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4、心乐之()乃记之而去()15、古仁人之心()览物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宴酣之乐()太守之乐其乐也()16、若脱笼之鹄()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凡曝沙之鸟()城居者未之知

()余之游将自此始()17、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隐逸者()菊之爱()18、山川之美()欲界之仙都() 19、春冬之时(),天下之伟观也()五阵之势()20、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具答之(),处处志之()。21、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邑人奇之(),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受之天也()。2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于厅事之东北角()复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3、藐小之物()物外之趣()心之所向()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4、为之怡然称快()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松柏之后凋()。

二、链接中考:

1、“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布衣之怒

D. 王之蔽甚矣

2、“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四时之景不同

C. 多助之至

D.呼尔而与之

3、“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悍吏之来吾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妻之美我者

B. 公将鼓之

C. 仲永之通悟

D. 久之,蛇竟死呼尔而与之

【以】

一、判断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并解释(写选项即可)

A、“因为”“由于” B“拿”“用” C“凭借”“依靠” D “把” E “按照”

F “来”“用来”

G “以致”“以至于”

H “以为,认为”。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激怒其众()杀之以应陈涉()

2、以大易小()以头抢地尔()徒以有先生也()以弱为强者()高祖因之以

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悉以咨之()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将以攻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能以径寸之木()

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必以分人()必以信()可以一战()

6、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俯身倾耳以请()不敢出一言以复()以

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

7、醒能述以文者()夫不能以游堕事()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此夸能()

9、或以钱币乞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蒙辞以军中多务()

10、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此独以跛之故()以亿万计()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咨臣以当世之事() 13、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三、链接中考:

1、“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 以告先帝之灵

C. 以光先帝遗德

D. 以咨诹善道

2、“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以钱覆其口”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 必以情

B. 以残年余力

C. 徐喷以烟

D. 以彰其咎

【于】

一、判断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写选项即可)

A、对,对于。B在。C连词:与,跟,同。D从,自。 E到F比 G向。H给

1、舜发于畎亩之中()困于心()衡于虑()

2、所恶有甚于死者()

3、游于濠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4、欲有求于我也()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

5、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多会

于此()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至于负者歌于途()

7、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于时冰皮始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8、相与步于中庭()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于厅事之东北角()饮于河、渭()

10、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请广于君()休祲降于天()仓鹰击于殿上()

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1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试用于昔日()苟全性命于乱世()

1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奉命于危难之间()还于旧都()行三日三夜而至于郢()

二、链接中考:

1、“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 不求闻达于诸侯

B.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C. 燕王欲结于君。

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受任于败军之际

D. 又留蚊于素帐中

【为】

一、判断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及意义(写选项即可)

A、成为。B做、担任、当。C作为,当作。D是E以为,认为。F被 G为了。H给,替 I、对,向。

1、陈胜自立为将军()若为佣耕()2、功宜为王()谓为信然()

3、为宫室、器皿、人物(解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解释:)中轩敞者为舱()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解释:)5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以牒为械()

6、故不为苟得也(解释:)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解释:)其名为鹓刍鸟,()7、为坻,为屿()

8、山峦为晴雪所洗()9天下为公()不必为己()10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海涌银为郭()

11、捕鱼为业()并自为其名(解释:)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3、卒之为众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化为邓林()始悟为山市()

二、链接中考:

1、下列“为”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周处传》 C. 则为深谷林莽所蔽。

D. 为嵁,为岩

2、“为”的意义和用法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A. 吴广为都尉

B. 为字共三十有四

C.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3、“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A.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B. 因而化怒为悲。

C. 为报倾城随太守

D. 若为佣耕

【其】

二、判断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及意义(写选项即可)

A、表示领属关系,“他、她、它(们)的。”B 其中,其中的。C“我(的)”、“自己(的)。”

D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E远指,相当于“那” F 近指,相当于“这”

1、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卜者知其指意()

2、必先苦其心志()帝感其诚()3、下视其辙()公问其故()

4、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5、亦不详其姓字,以乐其志()

6、门人弟子填其室()俟其欣悦()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以其境过清()

8、增其旧制()其必曰()9、其西南诸峰()醉能同其乐()太守之乐其乐也()

10、人不独亲其亲,人不独子其子()11、货恶其弃于地也(),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12、问其姓氏()方其远出海门()1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得其船()太守即遣人随其往()14、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其受之天也()弃其杖()

15、场主积薪其中()屠乃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

16、神游其中()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

智其子()()

17.不可计其层次矣()择其善者而从之()18、其两膝相比者()则题名其上(),其色墨()其色丹()

(参考答案)

【而】

一、1、B 2、 B 3 、B 4、A 5、A 6、D 7、C 8、D 9、C 10、B 11、B 12、D 13、C

14、A 15、B 16、B 17、D B 18、A 19、A 20、A 21、B 22、D D 23、D 24、A 25、

D 26、D 27、B 28、B 29、D 30、D 31、A 32、B 33、D 34、D 35、A 36、A 37、

A 38、A A 39、A D 40、E 41、A 42、D F 43、D E 44、F F 45、

B 46、B 47、

A 48、C 49、A 50、D D 51、A 52、D 53、A 54、A 55、F 56、A 57、

B 58、B 59、

B 60、D 61、A 62、A 63、D 64、A 65、A 66、E E 67、B B 68、B B 69、A 70、

A C A 二、1、A 2、C 3、C 4、B

【之】一、1、D A C D 2、E E E E D 3 、A 4、D D A 5、A A A D E A

D A

E A E D

6、D A D C

7、D E A ADE

8、E A

9、A D F B A A 10、E A E I A A I 11、

D A DDEEE

12、H D A D 13、A D D E D D D D 14、A A 15、D D E F A D D A D E 16、D E E D AD 17、DED G 18、D D 19、D D D

20、D A A F 21、A A A A D A 22、E D A D 23、D D E A A 24、A A A E A 二、1、B 2、D 3、A

【以】一、1、 D F F 2、 B D A C F F 3、F A F D D 4、F C C B 5、 B D E C

6、B E F F B A

7、B A 8、H C 9、B F F B 10、H A B 11、C 12、D 13、C 二、1、A 2、C 【于】一、1、D B B 2、F 3、B B 4、A F B E 5、E E 6、B B B B B B B 7、B

B B H

8、B B B 9、G F B E 10、B B G 11、E G D E 12、B B D 13、B H B B

14、E B E E

二、1、C 2、B

【为】一、1、B D 2、B D 3、雕刻雕刻 D 4、做 5、H D C 6、做采用 D 7、A 8、F 9、D G 10、D A

11、C 题写 12、A A A D 13、D 二、1、C 2、C 3、D

【其】一、1、D A 2、A A 3、A B 4、D A 5、A 6、A D 7、D A F 8、D D 9、D D A 10、C 11、D F F A 12、A D 13、A A D 14、A F D A 15、A A A A 16、F A A F A 17、A A 18、A A A A

(完整word版)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中考常用文言虚词复习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在文言文中,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这两类词在文言中的作用也不同。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习的难度。而虚词从去年开始又成为我们临沂中考的考点。我们就必须把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过大家不用怕,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归纳复习几个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 二、复习目标 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去年临沂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常用虚词的用法与意义; 二、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 2.掌握“之、而、以、于”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三、考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临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4个文言虚词:之、而、其、以、于、为、焉、者,也、乎、且、则、乃其中“之、而、其、以、于、为”使用的频率很高,当然考试的几率也就更大一些,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复习这几个虚词的用法。 四、怎么考 复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道题,是2012年我们临沂市的中考题。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因为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来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用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凭借,依靠 从这道中考题中可以看出: 1、题型设置:为选择题,选项为四个,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意同。 2、题料来源:四个选项全选自课内所学课文。 同时,这道中考题告诉我们,必须灵活把握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才能得心应手,做对题目,把这两分轻松的收入囊中。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借助题目归纳总结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五、复习归纳 一、“之”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1、二世杀之()

六年级上册圆的基础知识和练习

六年级上册圆的基础知识和练习 一、圆的知识梳理 1、圆是由一条_________ 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 都是由几条____ 围成的平面图形)(曲线、直线、线段) 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 __ ,通常用字母_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 ______ ,通常用字母___ 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 ______ ,通常用字母___ 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___ 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_____ ,所有直径的长度都 __ 。(必须有的前提是____________ ) 3、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是圆的_______ ,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____ 。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______ ,直径是半径的_____ 。(d=, ____ r = ____ ) 5、圆是___ 图形,有 __ 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_____ 。 6圆心决定圆的 ____ ,半径决定圆的__ 。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____ 或 _____ 。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二_____ ;圆的面积=78.5%正方形的面 积 画法:(1)以 _________ 为圆心,以___ 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二 画法:(1)画以 ________ 为圆心,以____ 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_____ 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______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 x ___ 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______ 。用字母—表示。n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 小数。我们在 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n—3.14(大于、小于或等

初中文言虚词归纳

初中文言虚词归纳 一、之(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 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①菊之爱,陱后鲜有闻。③水陆草木之花。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①公将鼓之。②久之。 ③怅恨久之。 (二)作代词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①具答之。②亲戚畔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①渔为甚异之。 (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例如: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四)语法作用(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例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 (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如:①马之千里者。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二、乎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如:①死国可乎?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类似于“于”的用法。如:①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颓然乎其间者 三、者1、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四、以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

中考基础题训练

中考基础题型试卷 一听力部分 1. A. My classmates B. Sixteen years old C. friendly 2. A. Very dirty B. A note C. It’s brown 3. A.. It’s fast B. At 8:00 am C. It’s crowded 4. A.. It’s heavy B Too big C.The one on the bed 5. A. I’m nodding B. A lot of hair C. Better , thanks 二单项选择 1.----- We’ll travel to different places in this summer vacation. Enjoy your trip! ----- _______________. A. Me, too. B. The same to you C. Yes, I’d love to. D. Very well ,thank you. 2. Tom’s a taxi driver, _____ he really wants to be a singer. A. or B. and C. so D. but 3. ----Do you know if Jack will drive to New York this weekend ? ---- Jack ? Never ! He ______ driving so far. A. has hated B. will hate C. hates D. hated 4.---- A nice shirt ! A present ? ---- Yes, it is. My ant _____it to me for my last birthday. A. sends B. sent C. has sent D. was sending 5. ---- Is Mr. Smith in the office ? ---- No, he _______to the library. A. goes B. had gone C. has gone D. would go 6. ---- Oh, you sound just like an Englishman. ---- _________, I still have trouble expressing myself. A. Yes, you’re right B. You’re welcome. C.I don’t mind D. Well, not quite like that 7. --- We’d better invite Kate and他om to the party tonight . ---- Yes, ________? I’ll give them a call right now. A. why B. how C. what for D. why not 8. --- Which do you like, the orange juice or the black coffee? --- _______. But I believe the Chinese tea may be better. A. Both B. Either C. All D. Neither 9. When the Greens moved into the house last week, ____was at sixes and sevens, so they did a big cleaning. A. something B. everything C. anything D. nothing 10.---The teachers in that school speak either English or French.or even . ---That’s so cool! A.all B.both C.neither D.none 11.--- The twins have never missed the classs ever. --- Yeah, ______ of them likes to get up early, but they have to. A. none B. neither C. both D. either 12. I was late for school because my alarm clock didn’t________ this morning.

八年级下册文言虚词整理

八下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一、虚词“之”的用法和文中举例 1、代词 A、人称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代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她)们” a或置酒而招之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c执策而临之曰 d走送之 e乃记之而去。 f名之者谁 B、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种” a弗怠之 b心乐之 c乃记之而去。 2、助词 A、结构助词译为“的”,有时可不译。 a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c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d虽有千里之能 e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f益慕圣贤之道 g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h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i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j此则前人之述备矣 k岳阳楼之大观也 l览物之情 m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n山之僧智仙也 o山间之朝暮也。 p醉翁之意不在酒, q山间之四时也 r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s宴酣之乐 t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u曝(pù) 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 v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w余之游将自此始 B、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 a当余之从师也 b无鲜肥滋味之享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满井之游也。 e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 f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意义。 a久之,目似瞑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用于倒装句中 a马之千里者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者有其君。 c何陋之有 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二、虚词“以”的用法和文中举例 1、介词 A是介绍动作行为的产生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其境过清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 e以其境过清 B是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作“凭借”“按照”“依靠” a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b忘怀得失,以此至终。 C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对象可译作“把”“拿”“用”等。 a以衾拥覆 b因以为号焉 c不以千里称也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e全石以为底 f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连词 A是表目的可译作“来” a嘱予作文以记之 b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d不敢出一言以复 B是表结果,可译为“以至”“因而” C是相当于“而” a卷石底以出 b计日以还 c俯身倾耳以请 D还可以做动词可译为“认为” 三、虚词“而”的用法和文中举例 而:表转接 1.而伯乐不常有;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足肤皲裂而不知 4.而不知人之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练习(一)(附答案)

精品文档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练习(一) (一)字、词一.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直接了当()焕然一新()道貌暗然()既往不究() 别出心栽()礼上往来()难以名壮()色厉内茬() 如火如茶()因地治宜()推心至腹()纷至踏来() 原形必露()谈笑风声()委屈求全()金壁辉煌() 二.直写出下面代称的含义 “杏林”指() “桃李”指()(指自己所教的学生) “手足”指() “汗青”指() “杜康”指() “红豆”指() 三.巧填成语。 1.填叠词。 威风()忠心()风尘()千里() 衣冠()大名()文质()人才() 2.填恰当的字。 一贫如()视死如()对答如()倒背如()巧舌如() 度日如()心急如()守口如()胆小如()心细如()3.填上表示动物名称的字,组成成语。 亡()补牢飞()扑火()刀小试童颜()发 金()脱壳门可罗()()到成功浑水摸()

4.填上与人体有关的字,组成成语。 尖()猴()()开()绽()枪()剑 劈()盖()()()相照扬()吐气 ()高气扬千钧一() 5.填颜色,组成语。 ()装素裹()树成荫万古长()()气东来灯()酒()半()半()面()耳()姹()嫣()()山()水()纸()字()()不接()()分明 6.“然"字组合。 ()然泪下()然大怒()然而生()然大波()然大物()然处之()然无声()然不顾()然不同()然成风7.在下面括号内填上一个数,组成成语,并使各等式成立。 ()步登天+()面玲珑﹦()霄云外 ()触即发+()亲不认﹦()窍生烟 ()体投地-()毛不拔﹦()通八达 ()花()门-()面()刀﹦()令()申 四.补充句子 失之毫厘,()得道多助,()前人栽树,()兼听则明,()人无远虑,()近朱者赤,() 乘兴而来,()远在天边,()不鸣则已,() 一着不慎,()不以为耻,()己所不欲,()五.下面是广告中运用的成语,你能写出正确的成语吗? 百衣百顺()闲妻良母()默默无蚊()

中考八大常用文言虚词归纳全(更新)

中考常用文言虚词归纳 一. 之 1.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②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唐雎不辱使命》)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4)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译时应省去。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4、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 ①一室之内②郊田之外③四海之内① 二.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如: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如:①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②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则》)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面山而居(《愚公移山》)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三.以 (一)介词 1.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凭借,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3.表示工具、方式、方法,可译作“把”、“拿”、“用”等。 如:①屠惧,投以骨(《狼》) ②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如:①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通“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 (三)动词(属于实词),可译为“认为”。 如:①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者 (一)代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五.其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②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2、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如:①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中考英语基础知识训练题-有答案

中考英语基础知识训练题 名词专项练习 ( ) you like _______ bottles of milks bottles of milk bottle of milk bottle of milks ( ) of the man’s _______ was hurt in the accident. ( ) do you like better, ________ or ________ A .tomato, ,potatosC .tomatos, potatoes ,potatoes ( ) the teachers in our school is about two hundred. Some of them are ______ . number, woman teachers number , women teachers number, woman teachers number, women teachers ( ) spent ________ on her homework last night. and half hour and a half hour and half hours and a half hours ( ) is ________ father. and Jack and Jack’’s and ’s and Jack’s ( )7.—Please put these boxes into the car. —But there is not enough ________ for them. ( ) much ________ this pair of trousers cost ( ) soldier saved the three ________ . lifes ’s lives ’s lives ( ) was so hungry that he ate seven ________. of of of bread of bread ( ) you like to listen to ________ music piece of ( ) new ________ has four bedrooms and a sitting room. ( ) model ship was made by a ________ doy. ( ) will give you ________ to finish it. week’s time weeks’ week weeks time ( ) are big and bright. classroom’ s window window of the classroom window’ s of the classroom windows of the classroom ( ) a lot of meat on the plate. is are were have ( ) in the village like the new teacher. A. People people C. A people D. Peoples ( ) can search ________ on the Internet. A. some good information. B. some good informations. C. good informations good information.

小学语文六年级基础知识训练

小学语文六年级基础知识专题训练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穿流不息置之不理众志成城兴高彩烈 B、不计其数眼花缭乱郑重其事莫明其妙 C、别出心裁迫不急待再接再厉出类拔萃 D、德高望重不攻自破走投无路漫不经心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五彩缤纷震憾天地蜿蜒曲折 B实事求是推陈出新长途跋涉 C不计其数含糊其词阴谋鬼计 D清澈见底处景生情面容憔悴 3、下面各组没有错别字的是( ) A严历畸形油光可鉴 B隐蔽虐杀咳人听闻 C菜畦弥漫再接再厉 D磋砣和谐与时俱进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繁星》-巴金-现代 B、《幼时记趣》-沈复-明代 C、《赤壁》-杜牧-唐代 D、《本命年的回想》-沈从文-现代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望天门山》《春夜喜雨》《滁州西涧》《钱塘湖春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 B、《出师表》中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罗贯中、施耐庵、蒲松龄、曹雪芹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小说家。 D、《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二.写出下面的代称的含义 “高足”指_________“杏林”指“桃李”指“汗青”指

三.古代文化常识填空 1.初唐四杰是()。 2.盛唐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是()和(),被合称为“王孟”。他们的诗歌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田园的自然质朴,诗中有画。 3.盛唐有名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他们的诗表现了祖国边塞风光和唐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4.(),是写七言绝句出名的诗人,《出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诗作内容为:“(),万里长征人未还。(),不教胡马度阴山。” 5.李白,字(),号(),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年轻时到过中国很多地方,写下了很多歌唱祖国的好诗。他的诗热情浪漫,想象力很丰富,人称“()”。 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A、穿流不息川置之不理众志成城兴高彩烈采 B、不计其数眼花缭乱郑重其事莫明其妙名 C、别出心裁迫不急待及再接再厉出类拔萃 D、德高望重不攻自破走投无路漫不经心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五彩缤纷震憾天地(撼)蜿蜒曲折 B实事求是推陈出新长途跋涉 C不计其数含糊其辞阴谋鬼计诡 D清澈见底处景生情触面容憔悴 3.下面各组没有错别字的是( C ) A严历厉畸形油光可鉴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专项讲解

中考语文 常见文言虚词专项讲解 方法指导 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在稳重的意义和用法时,重要遵循以下原则: 1、带入筛选法; 2、语境推断法; 3、句位分析法; 4、语法分析法。 1、带入筛选法。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书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他的每个用法带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表并列关系、表转折关系、表顺承关系、表递进关系、表修饰等。要弄清下列各句中“而”的不同意思,例句: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学而不思则罔;③面山而居;④日出而林霏开;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一一带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即可。 2、语境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换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

文意解题。此法对起关联词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前句行为是导致后句行为发生的原因,前后句为因果关系,因此“以”在此处为表原因的“因为”。 3、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其真无马邪”;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安陵君其许寡人”。4、语法分析法。 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而,据此也可以推断出虚词的用法。以“之”为例:

之 一、用作代词 1、用作一般代词(动词+之)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件事”。 例:①二世杀之(他)②悉以咨之(他们) ③愿终守之(它)④故以怪之(这件事) 2、用作指示代词(之+名词) 可以译为“这” 例: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 二、用作助词

中考数学基础训练题及答案1.doc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1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精心选一选 1.图( 1)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 是( B ) ... 图( 1) A B C D 2.一对酷爱运动的夫妇,让他们刚满周岁的孩子拼排 3 块分别写有“ 20”、“ 08”、“北 京”的字块.假如小孩将字块横着正排,则该小孩能够排成“ 2008 北京”或“北京 2008” 的概率是( C ) A. 1 B. 1 C. 1 D. 1 6 4 3 2 3 .一名宇航员向地球总站发回两组数据:甲、乙两颗行星的直径分别为 6.1 104 千米和 6.10 104 千米,这两组数据之间( A ) y A.有差别 B.无差别 l ′ 4 C.差别是 0.001 104 千米 l 3 D.差别是 100 千米 2 1 4.如图,把直线 l 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 O 线 l ′ l ′ 2 1 x ,则 的表达式为( D ) 1 2 A. y x 1 3 2 4 B. y 1 x 1 2 1 1 C. y 1 D. y 1 x x 2 2 5.汽车以 72 千米 /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开向寂静的山谷, 驾驶员揿一下喇叭, 4 秒后听 到回响,这时汽车离山谷多远?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 /秒.设听到回响时, 汽车离山谷 x 米,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A ) A. C. 2x 4 20 4 340 2x 4 72 4 340 B. D. 2x 4 72 4 340 2x 4 20 4 340 6.某公园计划砌一个形状如图( 1)所示的喷水池,后来有人建议改为图( 2)的形状,且 外圆的直径不变,喷水池边沿的宽度、高度不变,你认为砌喷水池的边沿( C ) A.图( 1)需要的材料多 B.图( 2)需要的材料多 C.图( 1)、图( 2)需要的材料一样多

文言虚词用法总结整理

一、而 1、作连词 ⑴表示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可就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③惑而不从师 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与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与”或不译。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⑸表示顺承(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⑹表示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更”。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⑺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因此”。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作代词 ⑴您,您的。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③若欲死而父。 3、作动词 ⑴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4、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复合虚词。 ⑴【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就是而已。 ⑵【而后】才,方才;然后、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⑶【寻而、既而、已而、俄而、继而】等,表示时间短暂。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①俄而百千人大呼;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⑷【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 二、何 1、作疑问代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基础知识分类专项练习题

小学毕业班数学第二轮总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 班级: 姓名: 一、 填空: 1、两种练习本,一种是5元6本,一种是3元4本,这两种练习本的单价比是( )。 2、甲班人数比乙班多4 1,则乙班人数比甲班少( )。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缩小3倍,体积( )倍 4、图上距离1.5厘米表示实际60千米,则数值比例尺是( ),线段比例尺是: 5、甲数与乙数的比值为0.4,乙数与甲数的比值为( );已知34 a=b ,那么a ∶b=( )。 6、一个数由十二个亿,一百六十三个万和五千八百八十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7、6.05吨=( )千克 114 小时=( )小时( )分 8、45 和56 两个数中,较大的数是( ),分数单位较大的数是( )。 9、梯形的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上下底边的和是9分米,高是( )分米。 10、一道数学题,全班45人做正确,5人做错,正确率是( )%。 11、甲数分解质因数是2×2×3,乙数分解质因数是2×3×7,那么,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约数是( )。 12、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度之比3∶5∶5,周长是52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 )厘米。 13、一个两位数,能同时被3和5 整除,这个数如果是奇数,最大是( );如果是偶数,最小是( )。 14、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112 ,另一个内项是( )。 15、9005000000读作( ),把它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16、将3.144……、3.1414……、3.14、π 从小到大排列:( ) 17、9.99549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精确到十分位,约等于( )。 18、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12天完成,甲队独做要20天完成,如果由乙队独作,( )天可以完成。 19、a b 是一个分数,b 是比10小的奇数,要使 a b 是一个最大真分数,a b =( )。 20、把54、32、48、81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 )。 21、把周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铁皮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取兀=3.14) 22、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4∶3,如果宽增加3厘米,原来的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3、一个数的75%是150,这个数的25 是( )。 24、一根长8米的钢管,截去14 后又截去14 米,还剩( )米。 25、铅笔每支a 元,比一本本子少0.12元,买5本本子应付( )元。

中考八大常用文言虚词归纳全(更新)

中考常用文言虚词归纳 一.之 1.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②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唐雎不辱使命》)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4)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译时应省去。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4、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 ①一室之内②郊田之外③四海之内① 二.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如: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②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则》)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面山而居(《愚公移山》)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三.以 (一)介词 1.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凭借,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3.表示工具、方式、方法,可译作“把”、“拿”、“用”等。 如:①屠惧,投以骨(《狼》) ②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如:①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通“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

【精选】2020中考数学 基础题巩固练习(含答案)

2020中考数学基础题巩固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计算:2-9=() A.-1 B.-3 C.3 D.5 2.已知,如图1,AD与BC相交于点O,AB∥CD,如果∠B=20°,∠D=40°,那么∠BOD为() 图1 A.40°B.50°C.60°D.70° 3.已知-4x a y+x2y b=-3x2y,则a+b的值为() A.1B.2C.3D.4 4.甲、乙两名同学在一次用频率去估计概率的实验中,统计了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绘出的统计图如图2所示,则符合这一结果的实验可能是() 图2 A.掷一枚正六面体的骰子,出现1点的概率 B.从一个装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的袋子中任取一球,取到红球的概率C.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 D.任意写一个整数,它能被2整除的概率 5.如图3,AB是⊙O的直径,AB=4,AC是弦,AC=2 3,∠AOC为() 图3 A.120°B.130°C.140°D.150° 二、填空题: 6.计算: 4 m+3 + m-1 m+3 =__________.

7.如图4,AB,CD相交于点O,AB=CD,试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OD≌△COB,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 图4 8 9.如图5,点P在双曲线y=k x(k≠0)上,点P′(1,2)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此双曲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 图5 10.如图6,在12×6的网格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A的半径为1,⊙B的半径为2,要使⊙A与静止的⊙B相外切 ..,那么⊙A由图示位置需向右平移________个单位. 图6 三、解答题: 11.解不等式:x>1 2x+1. 12.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计划在荒坡上种480棵树,由 于青年志愿者的支援,每日比原计划多种1 3,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 天种多少棵树?

文言虚词整理篇子

邵伯中学高三语文教学案 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考点剖析】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的文言虚词:而、何、乃、其、所、为、以、因、于、之 这里的“文言虚词”的概念沿用传统的提法。“在文中的用法”指对具体语境理解有意义的常见用法。 【知识梳理与解题思路】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小学语文1-6年级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每日一练,提升必备!(三)

小学语文1-6年级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每日一练,提升必备!(三) 一年级 一、把能组成词语的字连起来。 二、我会分类。(填序号) (1)雷电(2)铅笔(3)转笔刀 (4)苹果(5)阵雨(6)暴雨 (7)香蕉(8)西瓜(9)冰雪 (10)尺子(11)葡萄(12)橡皮 天气: 文具: 水果: 三、阅读短文,完成作业。 “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松鼠们叽叽喳喳地说着。

对,松鼠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 春天,几场蒙蒙细雨过后,在松鼠埋松果的地方,长出了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 1、这篇短文有()个自然段。 2、照样子,写词语。 叽叽喳喳 3、用“”画出小松鼠的主意,用“∽∽∽”画出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子? 一年级答案: 一、 秋霜保护事情喜欢 二、 天气:(1)(5)(6)(9) 文具:(2)(3)(10)(12) 水果:(4)(7)(8)(11) 三、 1.4 2. 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3. 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 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 二年级 一、选择正确的拼音填空。

二、照样子写词语。 (1)叮叮咚咚(拟声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绚丽多彩(写花的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阅读检阅台。 春天的美景 春天来了,带给大地一片勃勃生机。小花一朵一朵地盛开,有红的、黄的、粉的、紫的……美丽无比,她们好像在比衣裳;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像是一朵朵会飞的花;忙碌的蜜蜂像一个个红娘,在花间牵线。 春天的鸟儿特别活泼,唱的歌婉转动听;春天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到处暖洋洋的;儿童的笑声和可爱的脸庞带给大地无比的欢悦。 在这美好的春天,到处鸟语花香,充满喜气,我们可不要让这美好的春光溜走了! 1.从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短文的作者抓住了________、蝴蝶、蜜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来描写春天的美好。 3.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