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
病理基础:

正常的育龄期女性平均每个月排一次卵,卵子位于卵巢内,卵子排出后(月经前14天),由血液凝成血块填补在原来卵子的位置上,这就是血体。血体中含有一种充满黄色颗粒物质的颗粒细胞及卵泡膜细胞(即黄体细胞),它不断增大,使血体的外观变为黄色,即为黄体。黄体是有寿命的,在卵子排出后7—8天,黄体的发育达到最高峰,正常成熟黄体直径1~3cm,内层布满丰富的毛细血管。此时,如果卵子受精,则这种一般性黄体变为妊娠黄体,能继续维持到妊娠4~6个月才开始退化;如果卵子未受精,黄体即开始退化,逐渐形成白体,直至萎缩、消失,再过4~6天,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一个新的卵泡发育。由此可见,黄体破裂最易发生在月经中期后的一周内。

若黄体腔内有大量的积液,使腔的直径超过3cm以上者则称黄体囊肿。黄体囊肿是黄体在形成过程中黄体血肿液化所致,其直径一般在2~3 cm,有时可达8 cm或更大。由于黄体囊肿位于卵巢表面,张力较大,质脆而缺乏弹性,内含丰富血管,可自发破裂出血,当受外因作用发生破裂时,更易出血,血液积聚于腹、盆腔刺激腹膜引起腹痛。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可发生于各个育龄阶段,黄体囊肿形成是其发生的基本原因。

妊娠黄体也可增大为囊肿,一般于妊娠3个月后自然消失。

临床表现: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30 岁的年轻女性,因此,有人称之为“青春杀手”。
腹痛程度上也可有很大差别,月经后半期(排卵后7-8天)突发下腹部疼痛,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妇检后穹隆触痛,宫颈摇举痛,一侧附件区包块拌压痛.(其发展过程则和宫外孕之腹痛基本相同),卵巢黄体破裂则在一次出血后可逐渐自行凝集而止血,同一黄体反复发作之机会较少( 但在输卵管流产时 可因反复出血而多次发作)。——但在不同周期可以反复发作。
除了腹痛之外,卵巢黄体破裂绝大多数发生于月经周期后半,一般没有月经逾期、阴道出血的症状。内出血诊断之主要根据亦依靠后穹窿或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妊娠试验则一般呈阴性反应。
故 急腹症妇科病人,如没有闭经、出血之症状,且妊娠试验阴性,则应多考虑卵巢黄体破裂之可能。
因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和B超结果与宫外孕相似,特别是有月经周期延长。尿HCG弱阳性时极易误诊为宫外孕.增加手术机会。
辅助检查
B超可发现盆腔积液及附件区包块。
腹腔镜检查可以看到卵巢黄体和裂口,有时可见活性渗血,且双侧卵管

正常。

治疗:
治疗原则和宫外孕基本相同,有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但由于反覆出血之机会较小,因此一旦病情稳定后,在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成功之可能较大。如经腹腔镜检查证实本病诊断,则保守治疗更具信心。如果患者有明显出血建议积极手术。手术方法则为剖腹止血,一般都能见到卵巢的破裂口或血液从新近形成的黄体中流出,可用细肠线连锁缝合破裂口或剜除黄体囊肿后将边沿连锁缝合即可。

出院指导:
卵巢黄体破裂可以反复发生。常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如剧烈跳跃、奔跑或下腹受到冲击,均可导致腹压突然升高,造成破裂。此外,性生活时,女性生殖器官扩张、充血,黄体内张力升高,加上男方动作粗鲁,也可导致黄体破裂。所以应避免和防止上述外力因素。痊愈出院后,须连续服用3~6个月的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防止黄体自身破裂的发生。
补充:
1卵巢滤泡破裂可以发生於有月经周期的任何年龄的女性。正确些讲应该说是卵巢内的滤泡破裂或黄体破裂,症状明显的多为黄体破裂。滤泡破裂发生於排卵期,黄体破裂发生於月经周期周期的后半期;成熟滤泡破裂排卵后,其裂口一般很快愈合,但若裂口较大,损伤小血管,特别是较大黄体破裂,就会引起下腹突发剧痛,腹腔内出血,肛门下坠,有里急后重的感觉;出血过多时可有头昏眼花、出冷汗、面色苍白等表现,甚至黄体破裂常被误诊为异位妊娠。
2卵巢破裂包括滤胞破裂(排卵期)、黄体破裂(正常黄体,排卵后7-8天)、黄体囊肿破裂(>3cm黄体破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