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所大学介绍(北大、山大、复旦、中科大)

四所大学介绍(北大、山大、复旦、中科大)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之一,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山东大学主体创建于清光绪27年(公元1901年),初名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此后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大学,国家“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计划”建设高校。

山东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

山东大学现有7个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个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校还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另有大批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学校在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工程、临床医学、动物植物、生化与生物等10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跨入世界前1%。

北京大学

学祖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深

重要成员。北京大学已经成为中国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同时也是中国综合实力第一的大

列全国三甲,数量高居全国高校第一(比第二名多11个)。

北京大学是中国大陆高考竞争最激烈的大学之一,每年只有中国各省市高考成绩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北大诞生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心理、力学、计算机、微电子、核物理、农学、医学、中文、历史、哲学、考古、外语、政治、经济、商学、新闻等学科。[5]

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中,北大参评学科48个,排名第一的学科16个、排名前三的学科35个、排名前五的学科38个,数量均居全国高校第一。[19]

北京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1个,同样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比第二名多出32个)。按照国家重点学科,北大的理科、文科、医科实力均为全国第一。

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数据显示,在全部的22个学科中,北大已有18个学科进入了全球大学和研究机构前1%的水平,在中国大陆高校中位居第一。[20]2013年9月最新ESI数据显示,北京大学ESI论文总引用数在全球高校中列第130名,在大中华两岸三地所有高校中名列第一。[21]

北京大学的理科、文科、医科国家重点学科数目同样均为全国第一[22],工科非常有特色,能源与资源工程、石油地质、核科学与技术、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景观设计与建筑学、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先进技术研究、应用化学、生物医学工程、跨学科研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新型工程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医药科学和语言科学等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始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

该校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9所985工程大学,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和中国顶尖学府“九校联盟”(C9联盟)的成员大学。该校学术交流活跃,涵盖了文学、理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

2013年,学校有普通本专科生1.41万人,研究生1.48万人,其中含学历留学生近3000人。学校有教职工5800人,其中专任教师2700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9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0人。

学校有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有各类科研机构近30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8个及若干个工程中心,5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7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科研建设

复旦大学现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理工科有3个学科进入了世界前100名。[8]根据2007年资料显示:该校共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8项、863课题6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8项。

“十五”期间,该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第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单位)、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还获得授权专利436项,发表国际论文6656篇(含SCIE、EI和ISTP),其中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Science、Nature、Cell等杂志上发表了9篇论文。

该校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工程、生物技术、有机纳米材料和催化剂研究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非线性数学、先进材料、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

该校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

、国家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7个、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8个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5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

该校有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世

所、上海市放射医学研究所、肝癌研究所等306个各类研究机构,有聚合物与分子工程、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表面物理、遗传工程、医学神经生物学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研究机构40个。

两院院士

详细名单如下[25]:(2011年12月09日资料)

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创办于北京,1970年迁至安徽省合肥市,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长期以来,学校大力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全国首批“211工程”和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中国顶尖学府“九校联盟”(C9)、国家“珠峰计划”、“卓越计划”的重要成员,是中国“科技英才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科教结合的典范”和“科学文化的高地”,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给予高度评价并称赞其为“世界一流大学”[1]。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为实现“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影响力、公信度较高的国际大学排名榜中,中国科大一直名列国内高校前列。如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中,2010年中国科大名列全球第49位,中国大陆高校第二位;2011年名列全球第192位,中国

始发布的QS亚洲大学排名中,中国科大分别名列亚洲大学第24、25、24、27、26名,中国大陆高校第四、五。

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

现有专任教师1553人,其中教授522人,副教授671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7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0人。2012年,在校学生15500多人,其中博士生1900多人,硕士生62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中国科大1963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已有54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的比例高达1‰,为全国高校之冠。

部级重点科研机构,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批准时间:2007年8月29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