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设备安装及技术要求

主要设备安装及技术要求

主要设备安装及技术要求
主要设备安装及技术要求

第一小节主要设备安装及技术要求

1、闸门、启闭机

1.1 安装一般技术要求

1.1.1 在进行闸门、埋设件或启闭安装时,应首先进行拼装检查。

1.1.2 闸门未安装前,必须水平放置妥当,防止单边受力,造成变形影响闸门密封性能。

1.2 埋设件安装

本工程的闸门采有预埋钢板式安装。将制造商提供的钢板,在混凝土施工时预埋。

1.3 闸门安装

1.3.1 闸门铅垂线须与闸孔中心线重合,允许平行位移<10-20mm.

1.3.2 闸门的密封面应位于同一铅垂面,并与安装面平行,闸门垂直中心线与铅垂线的偏差<1/1000.

1.3.3 闸门安装后,须用水泥砂浆闸门与混凝土结合面的间隙填实,以防止结合面漏水、渗水。

1.3.4 安装尺寸的误差检查,按照SLJ201-80 进行检查。

2、启闭机安装

2.1 按启闭机制造厂提供的安装说明书和图纸进行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完装完成的启闭机及其附属设备、附件的各项性能应能合设计和运行要求,并满足SLJ201-80 的规范规定。

2.2 机座和基础螺栓的砼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在砼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允许改变启闭机的安装支撑、不得进行调试。

2.3 每台启闭机安装完成后,启闭机应进行清理、修补损坏的保护油漆,为减速器及其它注润滑油的部位灌注润滑油,润滑油规格性能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

2.4 启闭机安装就绪,待调试合格后承包人应根据设计和运行要求以及SLJ201-80、SDJ249-88 规范的规定进行试运转。

3.阀门

3.1 闸阀

3.1.1 安装前应将阀腔内及密封件清理干净,法兰密封端面不得有碰伤等凸痕。

3.1.2 核对阀门规定的介质流向标志,是否符合工艺系统设计要求。

3.1.3 在管段与法兰间正确放入密封垫片。

3.1.4 注意保证连接法兰不承受除介质压力之外的附加力。

3.1.5 现场安装完毕后,应连同管道在阀板开启的情况下进行压力试验,其试验压力应不小于最大工作压力 2 倍或阀门额定压力的1.5 倍,取其中较低值。

3.2 电动刀闸阀

3.2.1 阀门和齿轮箱的安装

(1)检查减速箱的输出法兰是否和阀门及齿轮箱的法兰相配。安装时必须唯法兰上的连接螺栓的安装轻松、自如。

(2)检查锥形轴和键槽是否和阀门及齿轮箱的输入轴相符。

(3)将执行机构、阀门及齿轮箱的安装表面清理干净。

(4)在阀门及齿轮箱的输入轴表面涂上少量润滑油。

(5)将执行机构放在阀门或齿轮箱上,并按规定的紧固力矩将螺栓对角紧固。

3.2.2 手动操作

(1)手动、电动操作的切换,只有在驱动装置停运转的情况下方可用手轮进行操作。

将手动、电动转换手柄抬起(在手轮的中间部位大约85 度),手动轻轻的转动手轮;将手动、电动转换手柄复位(在弹簧的作用下,离合器恢复原位);此时仍然可以进行手动操作。

如果在手动操作中使用操作工具,此时要求的最大开启速度是300rpm。

(2)手动操作转换为电动操作

电动驱动装置为运转后,手动操作自动切断。

3.2.3 电气接线(详见具体提供的电气接线图号)

(1)三相交流电机的接线(KMS 终端连接)将L1、L2、L3 与端子接头U1、V1、W1、连接(保证阀门顺时针方向关闭)接地端子接头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2)KMS 控制电源的连接(指接线盒内的连接)

每个开关的两个线圈回路只适用于相同的电压。如果电压不同,此时必须串级连接。

(3)标准的AUMA 电机设计有热敏开关(过热继电器)

电机的安全运行就靠热敏开关或热敏电阻的正确连接来保证,如果热敏开头,热敏电阻没有连接,那么,电机就没法达到正常的运行保护。

(4)对于位置传感器的连接(对于调节型而言)应对其进行绝缘屏蔽保护。

(5)清理干净插座或端子盒罩盖密封面,检查密封“O”圈是否损坏,用不带酸性的润脂(如凡士林)对压盖进行密封。

(6)将端子盒罩盖盖好,并对角紧固四个螺栓。

(7)紧因奄缆防护装置,以保证防护等级达到IP68。

3.2.4 阀杆螺母的安装(A 型输出装置)

(1)首先将安装配对法兰从执行机械上拆卸下来;

(2)拆卸轴承紧固螺母;

(3)将阀杆螺母和止推轴承、止推轴承垫圈一起拆卸下来;

(4)将止推轴承及止推轴在垫圈从阀螺母上拆卸下来(重新装配好后必须确主阀杆螺母转向正确)

(5)清理阀杆螺母;

(6)在止推轴承及垫圈上球轴承用润滑脂;

(7)将阀杆螺母装入连接法兰(在水平轴上安装的棘轮棘爪位置须正确);

(8)要紧固轴承紧固螺母,紧固螺母必须紧固到位;

(9)在润滑部位用油枪注入适量的极压润滑脂。

4.电动可调堰

4.1 堰门缘水平度3/1000,堰门转动和滑板距离偏差小于1mm,堰门高度偏差+2mm。

4.2 安装时,先装堰门,用专门的工具定位,使堰门处于垂直位置,测上缘水平度及至池壁的平行度与距离,调整后作二次浇灌。

4.3 安装蜗轮螺杆装置及连杆

手摇动蜗杆,转动堰门,检验其灵活性,再安装滑板,保持与堰门转动平面平行,最后安装橡皮密封板。

4.4 试运行

检查安装质量及润滑部位后接通电源,以人工操作电源开关使堰门转动,并按要求调整行程开关,正常后,方能与中心控制连接。

5.起重设备

5.1 安装技术要求

起重机和电动葫芦的安装除应符合图纸和设备安装说明书中的特殊指出的安装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轨道实际中心线与安装基线的重合度偏差应不大于3mm;

(2)轨距的允许偏差为+3mm;

(3)轨道纵向倾斜度偏差应不大于1/1000 轨道长,且全行程不大于10mm;

(4)两根轨道相对标高的偏差不大于5mm;

(5)轨道接头处偏差应不大于1mm;

(6)伸缩缝间的偏差不大于1mm;

(7)电动葫芦车轮的凸缘内侧与工字钢轨道翼缘的单边间隙应小于3mm。

5.2 单机试验起重机和电动机葫芦在安装完成一,应进行单机运行试验。如工程师无特殊规定时,按以下方法试验:

5.2.1 空负荷试验:升降启动约三次,小车、大车要全行程往返三次;

5.2.2 带负荷试验:按额客负荷进行静负荷诗运行;

5.2.3 动负荷试验:在超过额定负荷10%的情况下,千降吊重约三次,并将小车纵行起重机(葫芦)一侧,横行至起重机(葫芦)轨道的一端。

试验结果应符合工程师提出的试验要求。

5.3 起重设备电气

5.3.1 起重机的每条钢轨,应设两点接地,在轨道端之间的接头处,应作电气跨接。接地电阻应小于4 欧。

5.3.2 滑触线的接触面应平整光滑,无锈蚀,接头处高差不应大于0.5mm。

5.3.3 滑触器支架应固定牢固,绝缘予不得有裂纹,破损等缺陷。

施工验收应收按国际GB50287-98 执行。

6、回转式格栅除污机安装

6.1本设备安装前应先检查下列内容:

6.1.1 检查设备在运输中是否被损坏;

6.1.2 设备在安装就位之间,应先根据设备安装图、土建图检查

设备基础尺寸是否正确;

6.1.3 检查各项预埋件尺寸是否与预埋件图相一致。

6.2 设备安装

采用16t 汽车吊或25t 履带吊吊装就位。

格栅应在供货商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安装,应符合随机文件、安装说明书、图纸要求,并且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6.2.1 本机放入基础就位后,其安装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法语,保证本机的安装水平度小于1/100mm;机架上的支座与地面上预埋钢对正,然后南根据安装图要求设备支座与预埋件焊接成一体。格栅安装后底部如有间隙,可用符合标号要求的水泥封住固定。

安装平面位置偏差应小于±20mm 标高,偏差不大于±30mm;

轨道实际中心线与基础基线偏差小于3mm;

轨道纵向倾斜度小于轨道长的1/1000;

两根轨道相对标高差小于5mm;

行车轨道与格栅片平面的平行度小于行车轨道长的1/2000;

格栅片的纵向垂直度与窗格井对称中心平行度偏差不小于1/1000;

机加水平度偏差应小于1/1000;

两导轨间的平行度偏差应小于±3mm;

导轨与格栅片保持对称与平行,平行度偏差应小于±3mm 以上要求不足之处参考JBJ32-96。

6.2.2 联接电控箱与电机之间的电缆线。

6.3 设备试运行

6.3.1 设备试运行

(1)在接通电源前,先用摇把插入电机尾部方榫内,按安全罩上箭头方向摇动电机,应无其他影响运转的因素存在;

(2)检查减速机的润滑油是否到油面线,不足时用30 号加至油面线;

(3)由专业人员负责接好电源;

(4)卸去安全罩,放松涨紧链轮,卸下减速端链条,通电试运行,检查减速机的转向是否与安全罩下所示箭头方向相一致,严禁反转。用涨紧链轮调整链条的松紧度,并用涨紧螺杆调整耙齿链的松紧度。

6.3.2 试运转

接通电源空载运转,应无抖动卡阻及异常噪声,空载试验运转后,再投入负载运行。

7、水泵:泵类包括混流泵、离心泵、螺旋泵、潜水泵等详见设备表。

7.1 大型泵类加螺旋泵、潜水泵、混流泵等的安装用16t 汽车吊或25t 履带吊吊装应位,或用电动葫芦安装就位。即先用吊车安装泵房的电动葫芦,再用吊车与电动葫芦配合吊装,就位泵及辅助设备。

7.2 在施工时进行的埋设项目有:

(1)设备基础埋设件;

(2)泵机附属设备及管道所需的埋设件;

(3)测量装置埋设件及根据设备样本设置预留孔;

(4)灌浆的灌浆管;

(5)工程师指定的管道和其他预埋件。

7.2.1 预埋件的埋设应遵循SD204-86、SDJ201-80、GB50268-97、GB50278-98及GB50231-98 等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管道及附件的加工、焊接和预埋敷设。

7.2.2 管道埋设前应先组装和固定就位。承包人应提供临时支撑,使管道等构件在混凝土浇筑前固定在规定位置上,临时支撑可以在混凝土内,但不允许有竹件埋入混凝土。如用电焊固定是,不得浇伤内壁。

7.2.3 整个施工期间,管路系统及埋件应妥善加以保护,承包人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混凝土最终浇筑后的管道进出口位置与施工样图规定的设计偏差应不大于10mm。

7.2.4 管道在安装预埋前,应清除内部的污物、泥浆和其他杂物。带承插头的管道在安装前,在承口内表面、填料和承插头的外表面应清洗干净。管子外表面在安装前应涂油。

7.2.5 所有预埋件(包括设备基础、管道等),的预埋螺杆、拉筋、锚杆、型钢和板钢等预埋件的埋设,应严格遵守施工详图和有关规范的规定。

7.3 污水泵及辅助设备的安装

7.3.1 按污水泵及辅助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说明书和图纸进行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安装完成的污水泵及附属设备、附件等的各项性能应符合设计和运行要求,并满足SD204-86、GB50275-98、

SDJ201-80 等规范的规定。

7.3.2 水泵机座和基础螺栓的混凝土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在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以设计强度前不允许改变其安装支撑,更不得进行调试和试运行。

7.3.3 每台水泵及辅助设备安装完成以后,承包人对所安装设备进行清理、修补损坏的保护油漆,在应该灌注润滑油的地方润滑油,润滑油的规格性能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

7.4 安装质量控制

7.4.1 设备安装位置允许误差为:

(1)到设备平面位置误差+5mm;

(2)高程误差+10-5mm 之间。

(3)混水泵、潜水泵安装的技术要求

泵的安装基准线建筑轴线距离偏差应在±20mm 以内。

泵的安装基准线与泵机平面位偏差应在±10mm 以内。

泵的安装基线与泵机标高的偏差应在-10~20mm 以内。

泵体(基座)和电动机(座)的水平度、垂直度的偏差不大于0.1/1000。

泵体出口法兰的中心线与出水管法兰中心线应一致,偏差小于5mm。

泵体进水口平面位置与进水管法兰的标高偏差应在±10mm 以内。

电动机座中心线与泵轴的同心度偏差不小于0.1mm。

泵轴与传运轴的同心度偏差不大于0.03/1000。

其中泵体电动机的垂直度达到要求的关键是进口底座的制作上要有足够的精度,潜水泵出口管通过建筑物时,要求土建留出大于出口管的套管,以便于泵体找正。

( 4)螺旋泵的技术要求。

螺转泵上下轴承与设计定位中心的偏差小于10mm。

螺转泵上下轴承与设计标高偏差应在-10~30mm 范围内。

螺转泵上下轴承与泵体中心线偏差应每米小于2mm。

砂浆粉抹后的螺旋槽的直线度应小于槽长的1/1000m 且不大于5mm。

二半联轴器平面的轴向间隙应小于2mm。

泵体与砂粉浆抹后的螺旋槽的轴向间隙应小于2mm。安装时要求一起的泵的中心线要相互平行,螺旋泵上下轴承中心处拉0.5mm 钢丝用以检查,泵体上下泵顶部轴承为滚动轴承,用润滑脂润滑,底部为青铜滑动轴承,并应有防止装置。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尚应使上下轴承的径向、轴向间隙达到说明书及随机文件的要求,如无要求则参照规范的有关规定。

7.4.2 水泵在额定负荷下试运转不小于2 小时,同时必须做到:

(1)填料盒压盖松紧适当,只有滴状泄漏;

(2)运动中无异常振动及响声,各连接部分不松劲、不泄漏;

(3)滚动轴承温度不超守75 度,滑动轴承不超过70 度;

(4)电动机电流不超守额定值;

(5)水泵压力、流量符合设计规定;

(6)水平度、轮轴间隙等应达到SDJ249.4-88 规定的优良等级的标准。

7.5 单螺杆泵的安装

7.5.1 泵安装前,清洗干净与泵联接的管道;安装后应保证泵体上没有附加载荷。

7.5.2 在泵与管边之间的补偿装置(即过渡管边)应保证;当管线支承在泵上时,泵体没有被损坏的危险;管线的振动没有损坏泵坏泵体的危险。

7.5.3 在泵进入运行前,有关的辅助设施须管路及安装好,检查冷却水管的密封形式,必须能保证充分冷却。

8.潜水搅拌器

8.1 安装

8.1.1 固定混凝土底座或钢底座,将底座用提升装置放入规定的位置。底座放置的位置必须平坦,水泥必须为B25 级以上,膨胀螺栓的安装必须仔细按要求完成。

(1)将导轨装在合适的位置;

(2)装一个铅锤,并仔细放置底座位置,以保证导轨垂直。放好底座后可打膨胀螺栓;

(3)用锤钻孔至265mm 深;

(4)将孔清理干净,将螺栓装好。

8.1.2 放入堆进器。注意:在将推进器装入满池时检查转向,保

证电缆在推进器放入内后固定后,防止电缆被叶轮打坏。

8.2 接线

8.2.1 在试机前,应由专业人员检查所有保护装置,地线、零线、接地漏电开关等都必须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有关规定,并确认一切工作正常。确认搅拌器铭牌上规定的电压与供电电压相同,并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接线。

8.2.2 检查转向

当初次启动或移动地方时,都必须检查搅拌器的转向,为了确定转向,在搅拌器放入水中前,允许在无水的情况下短时间运转。如果符合下列情况,则说明叶轮转向是正确的。

(1)当从电机壳体的后部看时,叶轮顺时针旋转;

(2)叶轮的转向与电机壳体上的转向箭头一致。

注意:如果多台搅拌器同时装在同一台控制柜内,必须对每一台搅拌机分别进行转向检查。

8.2.3 改变转向

如果转向错误,并且没有安装改变转向的机构,那么必在由专业人员将电控柜内两相动力线交换联接。

8.2.4 密封监测器的接线

为了将密封监测系统装到控制柜中,应使用ABS.DI 放大器,并严格按提供的图纸接线。

9、无轴螺旋输送压榨机

9.1 预埋件的安装

在地面混凝土施工时,应按施工图纸要求放置预埋件。其位置尺寸、水平度等偏差不得超过相应要求的范围。

9.2 安装

核对预埋件及回转式格栅的出料口位置无误后,方可按设备制造商的有关要求进行安装。

9.3 试运行

接通电源空载运转,应无抖动、卡阻及异常噪声,空载试验运转后,再投入负载运行。

10.全桥周边传动刮泥机

其吊装就位利用25t 履带吊先装中心柱,在池中用道木堆支撑悬臂,严格按随机说明书及供应商现场代表要求进行安装,不得损坏池壁,且池内的承重应用道木分摊使得池底耐重不超过其承受能力。

10.1 安装前的准备

10.1.1 对照发货清单,清点货物种类及数量进否与清单一致。

10.1.2 对设备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变形及损伤,要进行全面检查和修整并对配合全面进行清洗,去污、除油等工人。

10.1.3 按土建施工要求对池周轨道面标高、中心基准面标高,池底的坡度,预埋螺栓和预埋件位置等尺寸进行全面验收。池周轨道面水平度允许2/1000mm,全周累计小于15mm,池周轨道面与中心基准面标高差<15mm,预埋件位置偏差<10mm.

10.1.4 工作人员全部到场,并准备好安装时必需的设备(如:吊车、焊机、脚手架等)、安装工具及测量工具等。

10.2 安装

10.2.1 中心部件的安装

中心部件包括稳流筒、中心支座及集电装置两部分。应先找正池中心位置,将中心支座及人电装置起吊就位,对正各基础孔位后安放。调整中心支座的高度和水平度。二次浇灌或焊固基础螺栓。稳流筒固定在中心支墩外围(或工作桥上)。

10.2.2 端梁及驱动机构的安装

将端梁及驱动机构吊放在池面轨道上,使其到池中心的距离符合图纸要求。

10.2.3 工作桥(主梁)的安装

(1)对于小直径刮泥机且主梁未分段时,直接将主梁起吊就位,一端与中心支座连接,一端与端梁连接。

(2)对于池径较大刮泥机,其主不分成数段,现场用螺栓连接固定,安装时可在池地坪上联接(保证主梁的起拱度),然后起吊就位,分别搁置于中心支座与端梁上,也可分段在池上安装,分段安装时,先在池内主梁联接处竖起脚手架与组装主梁垂直。两端分别与中心支座及端梁连接,在脚手架上调整主梁的起拱度、侧弯度合格后紧固连接螺栓。在主梁的分段接头处用螺栓连接后还需施焊,焊缝高度不小于6mm.

(3)中心支座、主梁、端梁安装固定后,用人力推动主梁,此时滚轮应无较大阻力,行走装置、中心支应承应转动灵活,调节端梁径向位置轨道和相重合。

10.2.4 刮臂与刮板组合的安全

依次安装刮臂、刮板、水下滚轮组,将钢绳吊耳焊于刮臂上,拉好钢丝绳并收紧,调节刮臂长和滚轮组连接螺栓,使刮板位置正确,底部与池底间隙保持在10mm 以内。

10.2.5 附件的安装

(1)走道板视形式安放在工作桥上,栏杆用螺栓紧固(或焊接)在工作桥上。

(2)出水堰板及挡渣板,将其按图纸要求与池臂预埋螺栓或膨胀螺栓联接,将堰口调到同一设计标高上,挡板的安装圆弧应平滑无明显凸凹。

(3)集渣板:将渣板支架安装在主梁的下部,按要标高调节好集渣板高度并予以固定。

(4)渣斗:渣斗的底部与预埋出渣管宜现场焊接或法兰联接,支架与池壁埋螺栓(或膨胀螺栓)联接,渣斗应水平放置并保持其标高尺度(高出液面50mm)。渣斗与挡渣板连接面应紧紧吻合无间隙。渣斗带冲洗阀安装时,应注意其上的冲洗阀开关能够在拨杆触动下准确动作(拨杆焊接在主梁上)。

(5)撇渣把:撇渣耙与主梁联接,绕支架销轴旋转时应自如、无卡阻,调节其角度使其紧贴集渣斗运行。

10.2.6 刮泥机的试运转

设备安装完毕,清理池中的杂物,外观检查无缺漏,无碰擦,向减速机等各加油点加点润滑油脂,接通电机电源,电机转向应与安装

图所标方向一致,此时可进行车试运转,启动开关后,开车运行若干圈,设备各部件运行正常,无异常噪音,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试车阶段。向池中注入清水至标高,启动刮泥机运转4-8小时,正常后即可投入使用。

11.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

其吊装就位利用25t 履带吊。

11.1 安装前的准备

11.1.1 安装前应对照零部件现场交货验收清单,对零部件及标准紧固件的数量进行清点,检查零部件有无遗失,损坏,磕碰,并对零部伯进行清洗和去污工作。

11.1.2 对设备基础的要求

(1)对土建基础必须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

(2)土建基础应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及测量记录。在基础上应明显划出标高基准线及基础的纵横中心线,基础的尺寸及位置要复测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3)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应铲出麻面,麻点深度一般小于10mm,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内有3-5 个为宜,且不允许有油污及疏松层。放置垫铁处(至周边约5mm)的基础表面应铲平,其水平高度允许偏差为2mm/m。

11.1.3 在二沉池圈度合格的条件下,可按下列方法找出二沉池中心,点移动法找出大量大弦长即二沉池池径,两条池径交点即为池中

心。

11.1.4 以二沉池中心点作为中立柱基础中心点,检查中立柱基础地脚螺栓孔位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若不合格,则由相关专业进行修改调整。

11.1.5 以二沉池中心点为圆心,1500mm 为半径画弧,作为中立柱、底密封安装找正的基准圆。

11.2 安装

11.2.1 就位顺序

依次顺序为底密封坏、中立柱→集泥筒→转笼→传动→中心机构→“A”字连接架→桁架→刮刀→密封垫及橡胶清扫刷→其它。

11.2.2 安装顺序

安装从底密封环、中立柱开始,依次顺序为中心传动机构→转笼→集泥筒→桁架→吸泥管→刮刀→密封垫及橡胶清扫刷→其他。

11.2.3 垫铁布置

在地脚螺栓的两侧各放置一组垫铁,垫铁应靠近地脚螺栓,放置在预留孔的两侧。垫铁规格为斜垫铁L×B×C=120×60×5,斜度为1/20。若斜垫铁不够,可与平垫铁组成垫铁组,配对斜垫铁接长度不应小于全长的3/4,相互间的偏斜度不大于2 度。

11.2.4 安装

(1)密封环、中立柱的安装

①找正:根据11.1.5 条所画基准圆,通过测量中立柱地脚螺栓孔与该基准圆的距离找正中立柱,保证中立柱与二沉池同心,同时要

结合工作桥位置考虑中立柱地脚螺栓位置;

②找平:首先垫铁调整中立柱底部的高度,使其达到设计标高,然后用铅锤法测量调整中立柱的安装垂直度;

③以中立柱上部螺栓孔分布圆的圆心为圆心,每隔9 度在相同的圆上放下4 个重1-2kg 的铅锤。悬挂铅锤并使它稳定,测量每根铅锤线到底部法尘每个对应孔的确良测量点测量数值相差不超4.5mm,随后调整底部密封环的同心度,测量底部密封环隔180 度,的螺栓孔中立柱筒身的距离,测量点不少于4 个,测量值相差不mm,同时要保持底部密封环处于水平状态。完成以上调整工作后,开始对中立柱脚螺栓孔进行首次灌浆,对底部密封环地脚螺栓孔进行一次性灌浆;

④中立柱和底部环形密封垫以抗缩的水泥灌浆进行养护(养护期一般不短于7天,)养护期满,中立柱进行精平工作后,用0.5kg 的手锤敲击检查垫铁组的松紧程度,应无松动现象。用0.05mm 的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地板(座)之间的间隙,在垫铁同一断面从两侧塞入的长度总和,不得超过垫铁长(宽)度的1/3。检查检查合格后随机用电焊在垫铁组的两侧进简点焊固定,垫铁与设备底板(座)之间不得焊接,然后对中立柱进行曲二次灌浆。

(2)灌浆凝固三天后,先将集泥筒和转笼套在中立柱并放在地面(注意:吊装时不能碰撞中立柱)。根据用于工作桥国的螺栓在池壁上的位置及中心传动机构下部、中立柱上凸缘的调节螺栓螺母,对中心传动机构进行定位。先确定调节螺母分布圆的圆心位置(由工作桥

固定螺栓的位置确定),然后在中立魔王凸缘的每个螺栓上配套调节螺母,制作一个调节板,架于每个调节螺母之上,用水平低度(长度:300mm,精确度:0.10mm/m)将每个调节母调整到同一水平高度(水平度:0.30mm/m),保证中心传动机构轨迹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在检查调整设备到正确位置之前,不能进行中心传动机构下面的灌浆。

(3)以中心传动机构回转中心为中心,调整安装转笼,须保证转笼与集泥筒联接的四个同一水平面上,同时要兼顾转笼四个棱角部位竖直方向的立柱角钢垂直于水平面(精度为有经验的安装人员站在10 米外,目测垂直即可,以使转笼受力良好。)

(4)调整安装集泥筒,要保证其与底部密封环的间距差值在.5mm 以内(设计值为13mm)同时还要保证集泥筒与中立柱裙板配合部位的间隙均匀,接电运转并记录下卓越集泥筒与中立柱裙板配合部位的间隙值(设计值,径向间隙20mm,轴向间隙13mm)允许误差为+8mm。

(5)对称安装桁架,并对设备旋转轨迹进行调平,保证轨迹在同一水平面上,设备旋转轨迹调平到要求数值后,中心传动机构底部方可灌浆,方法如下:

①按照运转轨迹在池壁合适高度的部位标出均布的八个水准基点:

②在桁架上选定一个合适的测量点A;

③旋转桁架360 度,测出点A 与各水准基点的调养工,通过中立柱顶部的调整螺母进行调整直至合乎要求。其后上紧中心传动机构固定螺母,并记录下最高点,最低点的方位。随后将设备运转至桁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