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测试

3-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测试

3-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测试
3-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测试

《网络系统工程实训》指导书

3-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测试

【实训目的】

1、掌握超五类/六类双绞线测试标准。

2、掌握基本链路测试、永久链路测试、信道测试的原理与区别。

3、掌握光纤测试方法。

4、掌握有线电视测试方法。

【参考资料】

1.吴方国,杨晓斌. 智能楼宇网络工程实训,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2.吕晓阳. 综合布线工程技术与实训,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公儒.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刘省贤. 综合布线技术教程与实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千家综合布线网https://www.doczj.com/doc/b48434142.html,/

6.中国建筑电气网https://www.doczj.com/doc/b48434142.html,/

【实训内容】

1.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参照TIA/EIA TSB67标准要求,提出测试长度、接线图、衰减、近端串音四项内容。目前网络建设主要使用的电缆有三种类型,即光纤、非屏蔽双绞线和同轴电缆。光纤具有很高的传输速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及适合远距离传输等特点,主要用于主干线。

非屏蔽双绞线测试

从工程的角度来讲,分为导通测试和认证测试。在施工的过程中由施工人员边施工边测试,这种方法就是导通测试,它可以保证所完成的每一个连接都正确,导通测试注重结构化布线的连接性能,不关心结构化布线的电气特性。

①链路的验证测试

电缆安装是一个以安装工艺为主的工作,为确保线缆安装满足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必须进行链路测试。在没有测试工具的情况下,连接工作可能出现一些错误。常见的连接错误有电缆标签错、连接开路和短路等。

②电缆传输通道的认证测试

认证测试并不能提高综合布线的通道性能,只是确认所安装的线缆、相关连接硬件及其工艺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只有使用能满足特定要求的测试仪器并按照相应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所提结果才是有效的。

一般来说等级越高需要测试的参数种类就越多。但也不总是这样,比如Cat6A此电缆链路需要测试外部串扰ANEXT等参数,而Class F(7类)链路就不需要测试外部串扰参数。以下所列是数据电缆需要测试的主要参数,不同类型的电缆参数数量有所取舍。

?Wire Map接线图(开路/短路/错对/串绕)

?Length长度

?Propagation Delay传输时延

?Delay Skew 时延偏离

?Insertion Lose插入损耗/Attenuation衰减

?NEXT近端串扰

?PS NEXT 综合近端串扰

?Return Loss 回波损耗

?ACR/ACR-N 衰减串扰比

?EL FEXT/ACR-F 等效远端串扰

?PS ELFEXT/PSACR-F综合等效远端串扰

?ANEXT/PSANEXT外部近端串扰

光纤传输通道测试

光纤的现场工程测试测试分一级测试(tier 1)和二级测试(tier 2),一级测试是用光源和光功率计测试光纤的衰减值,并依据标准判断是否合格,附带测试光纤的长度,二级测试是“通用型”测试和“应用型”测试。通用型测试在诸如TIA568B、ISO11801和GB50312等常用标准中都有明确定义。主要就是测试光纤的衰减值和长度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一次判断安装的光纤链路是否合格。在仪器中先选择上述某个测试标准,按后安装光纤测试模块后即可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存入仪器中或稍后用软件导入计算机中进行保存和处理。仪器会根据选择的标准自动进行判定是否合格。

2.布线系统测试原理

双绞线系统测试原理

按照EIA/TAI 568规范,语音/数据布线系统有三种测试规范:基本链路测试(Basic Link)、永久链路测试(Permanent Link)、信道测试(Channel Link)测试。基本链路测试要求最低、永久链路测试要求更高、信道测试要求最高。

①基本链路测试原理:从测试线缆至配线架至模块至测试线缆,但不包括测试仪器的接

头。

②永久链路测试原理:测试线缆至配线架至接合点至模块至测试线缆,但不包括测试线

缆和仪器的接头。

③信道测试原理:测试线缆至配线架至配接线缆至配线架至水平线缆至接合点至区域配

接线缆至模块至测试线缆,但不包括测试仪器的接头。双绞线系统测试原理。

光纤系统测试原理

光纤系统测试:采用光源和光功率计进行测试采用网络测试及光纤测试模块进行测试时,网络测试仪主机则作为光功率计使用。

有线电视系统测试原理

有线电视系统测试原理:有线电视主干输入信号必须符合设计标准,一般情况下有线电视输入设计信号为102db,如过不符合输入信号标准,则必须增加放大器。将场强仪接入用户端进行测试即可。

3.布线系统测试规范

参见《智能楼宇网络工程实训》教材第139页。

综合布线标准的测试指标要求

4.网络测试仪校正(以Fluke DSP 4000为例)

参见《智能楼宇网络工程实训》教材第139页。

5.参考资料

PPT:综合布线工程的测试

【实训任务】

1.双绞线系统测试

2.光纤系统系统测试

参见:认证测试实训

【实训报告】

1)陈述数据链路测试实步骤、保存测试数据,并作测试记录。

2)陈述光纤链路测试实步骤、保存测试数据,并作测试记录。3.习题

1).简述永久链路测试和信道测试的概念。

2).简述如何测试光纤?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规范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分类、综合布线系统基本要求、技术指标、检测验收方法以及检测验收结论判定。 本标准对综合布线系统传输性能的检测项目及指标的规定适用于100Ω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以及 62.5/125μm多模光缆和8/125μm单模光缆。屏蔽双绞线电缆或其他线缆的检测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检测验收。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8401-1987 光纤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测试方法 GBJ79-1985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ECSC72:95 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ISO/IEC 11801:1995 信息技术——用户大楼综合布线 ANSI/TIA/EIA-586-A:1995 商用楼通信布线标准 ANSI/TIA/EIA-586-A-1:1997 4对100Ω布线传输延迟及延迟偏离技术要求 ANSI/TIA/EIA-586-A-2:1998 商用楼通信布线标准补充文件 ANSI/TIA/EIA-586-A-3:1998 捆绑和混合线缆的技术要求 ANSI/TIA/EIA-586-A-4:1999 非屏蔽双绞布线系统的模块化快接跳线近端串扰测量方法和要求 ANSI/TIA/EIA-586-A-5:1999 4对100Ω超五楼布线传输补充指南 ANSI/TIA/EIA-589-A:1998 商用楼通信路由和空间标准 ANSI/TIA/EIA-606:1993 商用楼通信设施管理标准 ANSI/TIA/EIA-607:1994 商用楼通信接地和汇联要求 ANSI/TIA/EIA TSB-67:1995 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布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综合布线系统 由通信电缆、光缆及各种连接硬件等构成的用以支持语音、数据、图象、视频通信的弱电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可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参见CESC72:95):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垂直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布线子系统。 3.2. 工作区 用户使用终端设备的地方。 3.3. 工作区子系统 由终端设备到信息端口的连线组成。 3.4. 水平布线子系统 由楼层配线架、信息端口以及其间的电缆、光缆等组成的布线系统。 3.5. 垂直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 由建筑物配线架以及连接建筑物配线架和各楼层配线架的电缆、光缆等组成的布线系统。 3.6. 管理子系统 由交连、互连与I/O组成。 3.7. 设备间子系统

综合布线测试方案(1)

6.系统测试及验收 6.1 测试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7; ●《商业建筑线缆标准》EIA/TIA 568C; ●《用户建筑综合布线》ISO/IEC 11801 综上,6类布线测试标准依据TIA/EIA-568-C.2 6类标准要求执行。6.2 被测线路的定义 目前,6类铜缆UTP测试基本按照永久链路方式测试,如下图所示: 链路定义:“基本链路” ?每端一个连接点链路端点Link 链路端点Link 工作区配线间

6.3 测试项目及参数 6.3.1 六类TIA/EIA-568-C.2 测试说明 ? Cat.6要求测试的参数 ? 接线图 ? 长度 ? 衰减 (Attenuation )/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 ) ? 近端串扰 (NEXT ) ? 功率和近端串扰 (PS NEXT ) ? 等电平远端串扰 (ELFEXT ) ? 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扰 (PS ELFEXT ) ? 回波损耗 (Return Loss ) ? 传播延时 (Propergation Delay ) 链路定义:“永久链路” 链路端点Link 链路端点Link

?延时偏差(Delay Skew) 6.3.2 TIA/EIA-568-C.3光纤测试说明 光纤测试链路 ?测试项目 ◆连通性测试; ◆全程衰减及LC连接头衰减测试; ?测试光源和测试波长 ◆多模光缆使用LED光源,测量850nm和1300nm两种波长 ◆单模光纤使用激光光源,测量1310nm和1550nm两种波长。 6.4 测试仪器 FLUKE公司(世界三大测试仪器公司之一)生产的FLUKE DSP-4300或FLUKE DTX-1800(康普SYSTIMAX SCS系统指定的 测试仪器)作为本工程的测试仪器。 6.5 测试结果 若测试结果表明所有连接(包括光纤连接和双绞线连接)满足测试标准中的要求,可以确认工程合格。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方案 一、根据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的要求,综合布线线缆进场后,应对相应线缆进行检验。具体缆线的检验要求如下: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线套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技术指标。 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作测试记录。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应检查光缆合格证及检验测试数据,在必要时,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时,测时要求如下: 1) 衰减测试:宜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2) 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缆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光纤接插软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 2) 每根光纤接插软线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硬件施工完毕后,对工程安装质量进行检测。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应符合GB/T 50312中第5.1.1、6.0.2、6.0.3 条的规定,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测:

1 缆线的弯曲半径; 2 预埋线槽和暗管的敷设; 3 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 5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 6 光纤连接损耗值。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敷设电、光缆的检测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机柜、机架、配线架安装的检测,除应符合GB/T 50312第4节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卡入配线架连接模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T568A或T568B)之一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信息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时,接线盒应严密防水、防尘。 缆线终接应符合GB/T 50312中第6.0.1 条的规定。 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GB/T 50312中第6.0.4条的规定。 机柜、机架、配线架安装,除应符合GB/T 50312第4.0.1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机柜不应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应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底座高度应与活动地板高度相同,然后铺设活动地板,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 2 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预留有800m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600mm; 3 背板式跳线架应经配套的金属背板及接线管理架安装在墙壁上,金属背板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报告

综合布线系统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编号:01 中国人民解放军FLUKE 2009 年 4 月 工程名称七一三五二部队测试时间仪表型号NetTool II 23 日 网络建设工程NTS2-Pro 施工单位郑州龙达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测试部位师部抽检 长电缆屏蔽 序号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 度层连通性 接线图衰减(DB)近端串扰 1 1 号楼 3 服务器3 2 无屏蔽见下图8.6DB 无 2 1 号楼 5 服务器24 无屏蔽见下图9.8DB 无 3 1 号楼9 交换机49 无屏蔽见下图7.6DB 无 4 1 号楼20 交换机5 5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 5 2 号楼8 交换机67 无屏蔽见下图 2.6DB 无 6 2 号楼12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 6.8DB 无 7 2 号楼20 交换机69 无屏蔽见下图 5.6DB 无 8 2 号楼34 交换机72 无屏蔽见下图 5.7DB 无 9 3 号楼20 交换机32 无屏蔽见下图 6.6DB 无 10 3 号楼24 交换机28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 11 3 号楼29 交换机35 无屏蔽见下图 5.2DB 无 12 3 号楼41 交换机57 无屏蔽见下图8.9DB 无 13 4 号楼21 交换机68 无屏蔽见下图 4.9DB 无

14 4 号楼22 交换机23 无屏蔽见下图7.8DB 无 15 4 号楼15 交换机75 无屏蔽见下图 4.6DB 无 16 4 号楼18 交换机61 无屏蔽见下图 6.1DB 无 17 5 号楼32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 6.4DB 无 18 5 号楼50 交换机27 无屏蔽见下图 3.7DB 无 18 5 号楼33 交换机41 无屏蔽见下图 6.2DB 无 20 5 号楼55 交换机48 无屏蔽见下图 3.8DB 无接线图 测试线图 测试结果经过用福禄克测试仪抽检全部合格

综合布线测试方法

精心整理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方案 一、根据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的要求,综合布线线缆进场后,应对相应线缆进行检验。具体缆线的检验要求如下: 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线套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技术指标。 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作测试记录。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应检查光缆合格证及检验测试数据,在必要时,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时,测时要求如下: 1)衰减测试:宜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2)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缆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纤接插软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 2)每根光纤接插软线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硬件施工完毕后,对工程安装质量进行检测。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应符合GB/T50312中第5.1.1、6.0.2、6.0.3条的规定,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测: 1缆线的弯曲半径; 2预埋线槽和暗管的敷设; 3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4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 5对绞电缆芯线终接; 6光纤连接损耗值。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敷设电、光缆的检测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 1 一般规定 1.1 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子系统的工程安装、检测验收和竣工验收。 1.2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评定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及工程质量。 1.3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中的有关规定。 1.4 采用专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综合布线工程应按专项进行验收。 1.5 建筑群主干光纤在网络中支持的应用距离大于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设计规范》GB/T50311中第3.0.5条所规定的传输距离时,应按光纤传输系统的要求进行检测和验收。 1.6设备材料的进场检测验收执行GB/T50312中的规定。 2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 Ⅰ主控项目 2.1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 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2.2 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

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按GB/T50312中的规定检测。 2.3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T50312中的规定。 2.4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 2. 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 3. 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4. 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3.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的屏蔽罩必须以可靠的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要求-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测试要求 一、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测试范围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结果是系统验收的重要依据。本次建设的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共计信息点【*****】个,光纤链路【*****】条。以上信息点根据本招标文件要求按照六类【超六类】标准建设,光纤链路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纤来实现。本次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范围包括本项目建设的全部信息点,要求承包单位对建设的综合布线系统全部信息点进行100%的验证测试和认证测试,测试通过率要求为100%。 二、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测试类型 为保证系统建设的可靠性,在系统建设中“电缆进场”这个初期环节,应针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线缆进行抽样进场测试,进场测试针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线缆每批次进行,抽样率以每批次进入施工现场电缆的箱数为基数,抽样比例应大于5%。 施工完成的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点测试分为验证测试和认证测试两种类型。验证测试即随工测试,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完成,由施工人员使用简单仪器对完成的布线系统连通性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检查其安装工艺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连接序列是否正确,为最终的认证测试做好准备。 认证测试是综合布线系统最终的验收测试。认证测试按照综合布线系统的建

设标准针对电气特性以及传输特性进行逐步对应的测试。要求使用与系统建设标准对应的测试仪器进行测试。 三、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标准 1.电缆部分 本次招标范围内建设的综合布线系统为6类【6A类】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的测试要求按照6类【6A类】标准进行。测试标准应符合TIA568B及GB50312。 进场测试的测试模型限于TIA568B.2所规定的电缆测试模型,即直接测试进场的100米电缆样本和跳线样本。使用电缆测试适配器和跳线测试适配器。 系统建成后的认证测试其测试模型限于TIA568B/GB50312所规定的永久链路模型。对于数据中心中长度小于40米且链路中间无任何接插件的短链路其测试模型限于TIA568B.2所规定的跳线测试模型(0.5-20米的跳线使用对应长度的测试标准,20-40米的跳线使用20米的跳线标准)。对于“配架-配架”的短链路,必须使用永久链路测试模型进行验收测试。 6A系统还要抽测1%或者上限为6条(TIA568B要求)或者10条(ISO11801标准要求)的外部窜扰参数(PS ANEXT和PS AACR-F极其均值Average)。 认证测试过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主体本身应达到UL认证的IV级精度级别。 系统测试过程中需要测试的参数应至少包含以下十四项内容: ●Wire Map接线图(开路/短路/错对/串绕) ●Length长度 ●Propagation Delay传输时延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方案精品

【关键字】方案、情况、方法、空间、文件、质量、监测、系统、良好、执行、工程、项目、方式、标准、水平、检验、保护、满足、管理、规范、系统性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方案 一、根据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的要求,综合布线线缆进场后,应对相应线缆进行检验。具体缆线的检验要求如下: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线套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技术指标。 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作测试记录。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应检查光缆合格证及检验测试数据,在必要时,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时,测时要求如下: 1) 衰减测试:宜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 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2) 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 缆中,光缆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光纤接插软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 帽。 2) 每根光纤接插软线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硬件施工完毕后,对工程安装质量进行检测。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应符合GB/T 50312中第5.1.1、6.0.2、6.0.3 条的规定,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测: 1 缆线的弯曲半径; 2 预埋线槽和暗管的敷设; 3 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

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

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 三、测试过程及结果的判定 1、测试模型 在进行布线链路测试时,应该按照线缆级别不同选择不同的链路模型。在测试三、四、五类双绞线缆时选择基本链路,在进行超五类、六类测试时,应按照永久链路模型进行。 双绞线水平测试模型 (1)永久链路和基本链路(见图1) 图1 永久链路和基本链路模型示意图 由TIA/EIA568-B重新对测试链路定义,在进行超五类、六类双绞线缆测试时,使用永久链路代替基本链路。在进行测试时,应选用永久链路测试模块,该模块和测试跳线合成一起,测试完后,测试仪能自动将测试跳线长度减掉,显示的是永久链路的实际长度。 (2)通道(见图2) 图2 通道链路模型示意图 由于测试时包括了用户的跳线在内,通道测试一般用于检测布线链路故障时使用。

光缆布线测试模型 图3 光纤链路模型示意图 光缆布线系统安装完成之后需要对链路传输特性进行测试,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测试项目是链路的衰减特性、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光纤网络的测试测量设备主要有光纤识别器、故障定位器以及光损耗测试设备。 通常,我们需要测量两个方向上的损耗,这是因为存在有向连接损耗或者说是由于光缆传输损耗的非对称性所致。这时,技术人员就必须相互交换设备并再进行另一个方向的测量。可是,当他们相隔十几层楼或是几十千米时该怎么办呢?很明显,如果这两个人每人都有一个光源和一个光功率计,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两边同时测量了,如图所示,现在的用于认证测试的高级光缆测试套机是可以实现双向双波长的测试的。 2、测试结果*定判据 首先,进行检测前先要完成对测试仪主机、辅机充电工作;其次要熟悉布线现场和布线图,制定一个详细的检测方案;然后是测试仪触摸屏的校准;最后是测试仪校准。现场测试的每条链路的测试数据报告是自动生成的,因此在每项工程测试前应首先对测试仪进行设置,将仪器的所有项目设置好后,将进行实际的现场检测,按预先设计好的检测方案,逐一地对每条链路进行。检测时由两个人分别持测试仪的主机和副机在链路的两边,将待测链路和测试仪连接好,按自动测试并等待完成,完成后保存测试结果。当天完成测试后,应及时将所有检测结果转存电脑,并对测试仪充电备用。 个体合格判据 (1)对绞电缆布线,若某一链路有一项内容不合格则该链路判为不合格; (2)光缆布线检测时,如果系统中有一条光纤链路光衰减值不合格,则该光纤链路判为不合格; (3)允许未通过检测的信息点、线对、光纤链路经修复后复检。

综合布线系统的电缆施工级测试报告

综合布线系统的电缆施工级测试 一实验目的:熟悉网线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网线的制作过程 二实验设备及型号:双绞线剥线器,压线钳,剪刀,斜口钳,打线工具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端接RJ45连接头 原理:RJ45水晶头有金属触片和塑料外壳组成,其前端有8个凹槽,简称“8P”凹槽内有8个金属触点,简称8C。因此RJ45水晶头又称为“8P8C”接头。端接水 晶头时要注意她的引脚次序,当金属片朝上时,h8的引脚次序应从左往右数。 连接水晶头虽然简单,但它是影响通信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开绞过长会影 响近端串扰指标;压接不稳定会引起通信的时断时续;剥皮时损伤对线芯引起 短路,断路等故障: T568A线序: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线序: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步骤: 1 剥线:用双绞线器将双绞线塑料外皮剥去2~3cm. 2 排线:将绿色线对与蓝色线对放在中间位置,二橙色线对与棕色线对放在靠外的位 置,形成左一橙,左二蓝,左三绿,左四棕的线对次序。 3 理线:小心地拨开每一线队(开线),并将线芯按下T568B标准排序,特别是要将白 绿线芯从蓝和白蓝线对上交叉至4号位置,将线芯拉直压平,挤紧理顺。 4 剪切:将裸露出的双绞线芯用压线钳,剪刀,斜口钳等工具整齐的剪切,只剩下约 13cm的长度。 5 插入:一手以指姆和中指捏住水晶头,并用食指抵住,水晶头方向是金属引脚朝上, 弹片朝下。另一只手捏住双绞线,缓缓地将双绞线8条导线依序插入水晶头, 并一直插到8个凹槽顶端。 6 检查:检查水晶头正面,查看线序是否正确;检查水晶头顶部,查看线芯是否都顶 到顶部。 7: 压接:确认无误后,将RJ45水晶头推入压线钳夹。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20 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2-2007,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其中,第5.2.5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同时废止。 1 总则 2 环境检查 3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4 设备安装检验 5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5.1 缆线的敷设 5.2 保护措施 6 缆线终接 7 工程电气测试 8 管理系统验收 9 工程验收 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 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 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 附录D 综合布线工程管理系统验收内容 附录E 测试项目和技术指标含义

附: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统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1.0.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实施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规定。 1.0.4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规范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验收。 1.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工程验收前应进行自检测试、竣工验收测试工作。 1.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环境检查 2.0.1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4 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 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 5 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测试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测试 ***** 双绞线缆传输测试***** 1. 线缆传输的验证测试 施工中常见的连接故障是:电缆标签错、连接开路、双绞电缆接线图错(包括:错对、极性接反、串绕)以及短路。 (1)开路、短路:在施工时由于安装工具或接线技巧问题以及墙内穿线技术问题,会产生这类故障; (2)反接:同一对线在两端针位接反,如一端为1-2,另一端为2-1 ; (3)错对:将一对线接到另一端的另一对线上,比如一端是1-2,另一端接在4-5针上。最典型的错误就是打线时混用T568A与T568B的色标。 (4)串绕:就是将原来的两对线分别拆开而又重新组成新的线对。因为出现这种故障时,端对端连通性是好的,所以万用表这类工具检查不 岀来,只有用专用的电缆测试仪才能检查岀来。由于串绕使相关的线对没有扭结,在线对间信号通过时会产生很高的近端串绕(NEXT。 2. 线缆传输的认证测试 (1)认证测试标准: EIA/TIA 568A《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TSB-67《现场测试非屏蔽双绞电缆布线测试传输性能技术规范》 ISO/IEC 11801 : 1995 (E)国际布线标准 10*

戢5E0I 10*

(2)认证测试模型 为了测试UTP 布线系统,水平连接应包含信息插座 /连接器、转换点、90米UTP (第三至五类)、一个包括两个接线块或插口的交接器件和总 长10米的接插线。下图标明这些部件的关系: 两种连接配置用于测试目的。基本连接包括分布电缆、信息插座 /连接器或转换点及一个水平交接部件。这是连接的固定部分。信道连接包括 基本连接和安装的设备、用户和交接跨接电缆。 TSB-67规定了一种连接的可允许的最差衰减和串扰。下表标明基本连接和信道连接两者的衰减和串扰限制。 90 Meters UTP Cable —Ipitcnc&nd ratcil Czina \ ------------------------------------ Oianri^i unh ------------------------------------- 1 (3)认证测试参数: a. 接线图(Wire Map ): 这一测试是确认链路的连接,即确认链路导线的线对正确而且不能产生任何串绕( Split Paires )。 正确的接线图要求端到端相应的针连接是: 1对1 , 2对2, 3对3, 4对4, 5对5, 6对6, 7对7, 8对8。 b. 链路长度(Lenght ) 如果线缆长度超过指标(如 100米),则信号衰减较大。 c. 衰减(Attenuation ) 衰减是沿链路的信号损失度量。现场测试设备应测量岀安装的每一对线的衰减最严重情况,并且通过将衰减最大值与衰减允许值比较后,给岀 合格(Pass )或不合格(Fail )的结论。 d. 近端串扰(NEXT 损耗 NEXT 损耗是测量一条UTP 链路中从一对线到另一对线的信号耦合, 是UTP 链路的一个关键的性能指标。在一条典型的四对UTP 链路上测试NEXT 值,需要在每一对线之间测试,即: 12/36 , 12/45 , 12/78 , 36/45 , 36/78 , 45/78。 e. 特性阻抗(Impedance ) 包括电阻及频率自1?100MHz 间的电感抗及电容抗,它与一对电线之间的距离及绝缘体的电气特性有关。 (4)解决测试错误的方法 a .近端串绕未通过: 近端连接点卡接不良; Ocn-CMinrtt Tran ilton Point -o-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报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网络综合布线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网络工程 姓名: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地点:

目录 一、设计概述 二、总体设计 实验一..................................................................................................... 实验目的 ....................................................................................... 实验准备 ....................................................................................... 实验步骤 ....................................................................................... 实验二..................................................................................................... 实验目的 ....................................................................................... 实验准备 ....................................................................................... 实验步骤 ....................................................................................... 实验三..................................................................................................... 实验目的 ....................................................................................... 实验准备 ....................................................................................... 实验步骤 ....................................................................................... 实验四..................................................................................................... 实验目的 ....................................................................................... 实验准备 ....................................................................................... 实验步骤 ....................................................................................... 实验五..................................................................................................... 实验目的 ....................................................................................... 实验准备 ....................................................................................... 实验步骤 ....................................................................................... 实验六..................................................................................................... 实验目的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 1 总则 1.0.1 为统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1.0.3 工程中凡遇本规范未包括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可依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1.0 4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规范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签证工作。 1.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环境检查 2.0.1 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 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2 房屋预埋地槽、暗管及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4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单相带地电源插座。 5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设置接地体时,检查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 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通风及环境温、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器材检验 3.0.1 器材检验一般要求如下: 1 工程所用缆线器材型式、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 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3 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4 备品,备件及各类资料应齐全。 3.0.2 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如下: 1 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预埋金属线槽、过线盒、接线盒及桥架表面涂覆或镀层均匀、完整,不得变形、损坏。 2 管材采用钢管、硬质聚氯乙烯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按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中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4 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5 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3.0.3 缆线的检验要求如下: 1 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2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3 电缆外护套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技术指标。 4 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作测试记录。 5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应检查光缆合格证及检验测试数据,在必要时,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测试要求如下: 1)衰减测试:宜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是通过双绞线、光缆、大对数线缆及其它配件连通航站楼内各系统以及航站楼与外界各相关系统,在各系统之间构成高速信息通道,使航站楼成为现代化的高速智能型建筑。些综合布线系统涉及建筑、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领域。具有标准化、简单化等特点。此系统将连通航站楼内的地面信息系统、航办信息显示系统、气象系统。航行的电传、电报,内部通信系统,电话(含公用磁卡、投币、停车楼内电话等)。楼宇自控系统,停车 楼自动收费系统,子母钟系统,SITA,海关系统,公安系统,边检系统。为之提 供话音数据、控制等信息的高速的可靠的通道,使各系统都能高效、稳定地工作,并具有布线上的易于维护、管理、重组、升级等特点。 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南北长约747 米,东西宽约341米。地下一层,地上 三层,总建筑面积约33.7 万平方米。 项目名称: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总包单位:金融信科技发展(香港)有限公司 分包施工单位:中建电子工程公司二、施工准备 2.1 现场管理组织机构 2 .1.1 现场管理决策层

2 . 1. 2现场施工管理机构 2 . 1. 3现场施工管理机构必须服从现场决策层领导。 2 .2施工人员安排 由于工期时间较长,我公司将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配施工队伍。确保工程的工期和质量。

2 . 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2 . 4施工现场布置 根据实际情况,布置生活和生产用房、库房。 2. 5技术准备

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和施工人员熟悉图纸、规范及施工要求。 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勘察。 根据施工要求准备标准图集。 准备有关记录,验收资料。 2 . 6 主要设备材料进场计划 依据施工的进度情况,及时提前作出进场计划。 三、施工步骤 .1 安装工艺流程 光缆尾缆熔接 电气工程主要施工项目 电缆、光缆敷设; 管内穿线; 箱架安装 系统测试; 1 .线缆敷设 敷设前要检查敷设线缆的型号,规格与设计相同,例行外观检查。 敷设方法用人力。 敷设电缆时要及时做好标记。 敷设时在终端头(和接头)处要留有端接长度。 2 .管内穿线 按设计图要求选择好线缆。 穿线检查管路是否畅通,不畅时应及时处理。 按具体走向测定长度,考虑余量、敷线、断线。 敷设光缆 敷设大对数电缆 配线架安装布线 敷设水平线缆 信息插座安装 工程验收 系统测试 信息点、配线架、缆线标号

综合布线系统验收及测试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验收及测试方案 1、采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 由于国标GB/T 50312-2000中不含有六类产品的技术指标,故水平线参照ISO/IEC Class E六类布线标准草案中规定的信道性指标值。 国际标准: ANSI/EIA/TIA 568 -1995美国《商用楼通信布线标准》 ISO/IEC 11801-1995美国《用户大楼综合布线系统》 ANSI/EIA/TIA TSB67-1995美国《非屏蔽对绞电缆布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 TIA/EIA528-14A美国《多模光纤的安装及光功率损耗的测试》 TIA/EIA526-7美国《单模光纤的安装及光功率损耗的测试》 2、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我们选用美国FLUKE公司的DSP-4000测试仪,光纤测试采用Lucent938A型测试仪。 3、综合布线系统测试说明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包括: ·水平铜缆链路测试; ·垂直干线光缆链测试; ·端对端信道联合测试 系统测试完毕后,即组织有关技术及管理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验收。

4、水平铜缆的测试说明 千兆比水平铜缆系统采用专用测试仪器进行测试,测试指标包括:1.极性、连续性、短路、断路测试及长度 2.信号全程衰减测试 3.信号近、远串音衰耗测试 4.结构回转衰耗SRL 5.特性阻抗 6.传输延时 本方案中,采用下列布线测试仪表进行测试:FLUKE DSP-4000 5、光纤系统的测试说明 (1)测试项目: ·连通性测试 ·全程衰减及ST/SC连接头衰减测试 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多模光纤水平子系统需要测试端的参数; 沿一个方向在波长850nm或1300nm处测试衰耗值 ·多模光纤主干系统及混合方式需要测试的参数; 沿一个方向在波长850nm及1300nm处测试衰耗值 ·单模光纤水平子系统需要测试端的参数; 沿一个方向在波长1310nm或1550nm处测试衰耗值 (注:由于不同方向的测试的数值之差,一般会很小,而且多半由测试仪器的精度或测试手法而引起,所以单方向测试已足够。而水平子系统的距离标准极限很短(90米),所以其在不同波长处测试值的差别不大,因而单波长测试已

综合布线系统验收方案

大楼弱电系统验收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4 一、项目概述 4 二、项目建设目标 (4) 2.1 语音(电话)、数据(网络)布线系统 (4) 2.2 闭路监控系统 (5) 2.3 公共广播系统 (5) 三、项目建设进程 (5) 第二章系统设计依据及验收测试标准 (5) 第三章项目验收 (6) 一、验收的程序和内容 (6) 1.1 概述 (6) 1.2 产品入场抽检 (6) 1.3 施工中的检验 (6) 1.4 初步验收 (6) 1.5 竣工验收 (7) 二、产品入场抽检 (7) 三、施工中的检验 (7) 3.1 室内部分的线缆的敷设 (7) 3.1.1 检查内容 (7) 3.1.2 过程检查 (8) 3.2 室外部分线缆的敷设 (8) 3.2.1 检查内容 (8) 3.2.2 过程检查 (8) 3.3 线缆与连接件的端接安装 (9) 3.3.1 检查内容 (9) 3.3.2 线缆与连接件端接安装检查 (9) 3.3.3 安装场地端接检查 (9) 3.4 机柜机架的安装 (10) 3.4.1 检查内容 (10) 3.4.2 机柜机架安装检查 (10)

3.5 设备的安装 (10) 3.5.1 检查内容 (10) 3.5.2 设备安装检查 (11) 四、初步验收 (11) 4.1 验收的要求 (11) 4.2 验收的范围 (12) 4.3 验收的依据 (12) 4.4 验收检测组织 (12) 4.5 验收结果 (12) 五、竣工验收 (13) 5.1 验收的要求 (13) 5.2 验收的范围 (13) 5.3 验收结果 (13) 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 (14) 一、测试内容 (14)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说明 (14) 2.1 三类垂直主干铜缆系统的测试说明 (14) 2.2 五类水平双绞线的测试说明 (15) 2.3 光纤的测试说明 (16) 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链路测试模型(测试方法) (16) 3.1 双绞线水平线测试模型 (16) 3.2 楼宇内垂直主干布线测试链路 (17) 四、综合布线系统测试项目和性能指标 (17) 4.1 Cat5e水平链路测试 (17) 4.2 光纤传输链路测试 (19) 五、测试工具 (20) 六、测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0) 6.1 现场测试 (20) 6.2 测试环境要求 (21) 6.3 测试仪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