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第一章

1、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揭示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研究的对象时教育问题

成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问题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问题性;②预见性;③未知性

3、教育研究的功能

⑴丰富教育理论;⑵描述教育事实;⑶解释教育现象;⑷预测发展趋势;⑸改进教育工作

4、教育研究的意义

⑴教育研究是教育实现自身变革的在要求;

⑵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的需要;

⑶教育研究能力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⑷教育研究有益于中小学教师工作驱力的激发;

⑸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

第二章

1、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⑴客观性原则;⑵创新性原则;⑶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⑸伦理原则

2、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

①选题;②查阅文献及初步调查了解;③制定研究工作计划;④搜集并整理资料;⑤分析研究;⑥撰写报告

3、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

⑴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⑵从过去的研究成果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⑶从有关理论中演绎出研究问题;⑷从留有争议的问题中寻找研究问题;⑸从各级规划课题中选择问题

4、选题的原则

①需要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5、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

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察分析;第二个阶段是提出假设;第三个假设是表述

6、确定研究变量

⑴选择实验变量;⑵确定因变量;⑶辨别无关变量;⑷定义研究变量

第三章

1、文献的定义

文献包含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所有资料,既包括如图书、报刊、学位论文、档案、科研报告等书面印刷品,也包括像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实物形态的各种资料。

2、文献的类型

⑴根据文献容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零次文献(如个人日记、教师日志、手稿、信件、笔记、自传,还有学校、团体、学会等撰写的文件)、一次文献(如专著、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档案资料)、二次文献(如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

⑵根据文献的来源,可分为图书类文献、期刊报纸类文献、论文集类文献等;

⑶根据文献的呈现形态,可分为印刷物类文献、影响类文献、电子类文献等。

3、检索方式

文献检索方式可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⑴手工检索:题名检索、作者检索、代码检索、分类检索、主题检索

⑵计算机检索:联机检索、网络检索(搜索引擎、万维网、网络数据库)

4、教育文献研究成果形式

主要是文献综述和研究论文两种

区别:①研究论文比较简洁精炼,能突出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容,有创新的见解,形成某种新解释、新论点或新理论。研究论文不包括同行一般都知道的容和一般的研究过程的叙述,也不包括过多的具体资料;

②文献综述则向读者介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趋势以及对这些方面的概括述评,文献综述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参考价值高。

5、教育文献综述的撰写(主要容)

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

⑴前言,撰写的关键点是:研究的目的、综述的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等有关信息;

⑵主体,关键是是阐明有关研究的历史发展、现状评述和未来趋势预测三方面的容,以及对这些研究的简单评述;

⑶总结,既要肯定前人为该领域打下的研究基础,同时要说清前人研究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最后还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⑷参考文献,搜集资料要瞄准主流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数目,期刊一般限定在20条之,最多不超过30条,年限上以近5—10年为宜

第四章

1、教育调查研究的定义

教育调查研究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利用问卷、访谈、测验或观察等技术,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教育相关真实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解释,正确地描述教育现象或探讨教育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教育调查研究的特点

①自然性;②间接性;③广泛性;④参考性

3、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⑴按照调查围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⑵按照调查目的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

⑶按照调查手段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⑷按照调查研究的目的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

4、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调查课题;②选择调查对象;③编制调查工具;④制定调查计划;⑤实施调查研究;

⑥整理分析资料;⑦撰写调查报告

5、问卷调查定义

问卷调查是调查研究的一种形式,是研究者用严格设计的问卷统一来收集研究对象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6、问卷调查研究的特点

①高效性;②客观性;③统一性;④广泛性;⑤定量性

7、问卷结构

一般包括题目、指导语、问题、结束语四部分

8、问卷设计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调查主题和目的,查找相关调查资料;②设计调查维度,确定问卷结构;③确定问卷标题,编拟调查问题;④征求意见,修改问题;⑤预试问卷,试测检验;⑥调整修改,确定问卷

9、访谈调查的特点

①灵活性;②准确性;③客观性;④真实性;⑤深入性

10、访谈调查的类型

⑴以访谈员主控程度划分(主要):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半结构式访谈

⑵以调查对象数量划分:个别访谈、集体访谈

⑶以访谈次数划分:一次性访谈、重复性访谈

⑷以人员接触情况划分:面对面访谈、访谈、网上访谈

11、访谈调查的过程

⑴访谈准备:制定访谈计划、准备访谈提纲、加强访谈员自身的访谈技能、访谈与修改访谈提纲;

⑵选择访谈对象;

⑶正式访谈:访谈前的预约、尽快接近被访者、建立融洽的访谈气氛、按计划进行访谈、认真做好访谈记录

12、访谈调查注意事项

⑴一个成功的访谈调查需要充足的准备和访谈设计;

⑵访谈员在访谈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亲切、尊重和平静的态度;

⑶访谈员要掌握发问的技术、提问的方式,也要选择恰当的用词与被访者交流;

⑷访谈员不能受被访者情绪的影响,不管被访者是否合作,被访者回答的问题是否在访谈员意料之中,访谈员都不能表示不满,更不能对被访者提出批评与指责

13、如何写访谈提纲

参考P125案例

14、测量调查的主要功能

①确立和检验假设功能;②预测、甄选功能;③诊断功能;④评价功能

15、测量量表定义

广义的测量量表是指所有用于测量的具有实施和计分标准或有指导语的工具;狭义的测量量表是指建立并使用群体常模的具有对照比较指标的标准化测验。

16、测量量表的类型

①类别量表;②顺序量表;③等距量表;④等比量表

第五章

1、教育实验研究的定义

教育实验研究是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根据研究目的,有计划地、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操控实验变量,观测与此相伴随的因变量的变化,用以揭示教育因果关系,深入认识教育规律的教育研究方法。

2、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与局限性

主要功能:⑴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⑵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程序;⑶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

局限性:⑴首先,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与真实的教育活动相差较远,高度控制的教育环境往往失真;⑵其次,由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不容忽视;⑶最后,教育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样本不足和被试选样误差等问题,使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受到影响。

3、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⑴按照研究目的与任务的不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⑵按实验的控制程度,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⑶根据实验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⑷根据实验中所研究的实验变量数目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4、教育实验研究设计的效度

⑴在效度

影响实验在效度的因素主要来自被试、测量和实验程序、环境以及实验者本身

⑵外在效度

教育实验的外在效度主要受实验情境的人为性、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和测量工具的局限性的影响

5、实验变量的操控

操控实验变量需要对实验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即对事物概念或行事件、现象和方法等进行一种具体的界定,用可以直接感知。度量的方法对实验变量加以说明,重点在于界定实验变量的外延,即实验变量的表现形式或对实验变量的操作过程,目的是为了使模糊不清或表达不明的条件具体化。

6、无关变量的控制

为什么:无关变量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需要加以控制,避免其干扰或污染实验效果的质量

控制的常用方法:消除法、平衡法、恒定法、随即法

第六章

1、教育观察的定义

教育观察室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的感知、记录、分析,从而获取第一手事实材料的科学研究方法。

2、教育观察的基本类型

⑴根据观察情境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自然情境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⑵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设备,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⑶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⑷根据观察容是否有统一设计、明确具体的观察要求,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3、课堂观察框架

LICC课堂观察的框架具体确定为“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4、观察记录工具的开发

遵循的两个标准: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

记录工具:表单式、划记式、编码式、流程式、综合式

5、课堂观察的实施程序

⑴课堂观察前的准备;⑵课堂现场观察;⑶课堂观察后的讨论

6、课堂观察的局限性

⑴它善于对课堂行为的局部进行分析与诊断,而不善于对课堂事件做整体的、综合的、宏观的把握;

⑵它只能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从现象理解本质,是一种归纳的方法;

⑶它只能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观察点或课堂行为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观察研究,不能包容所有的行为或较多的观察点;

⑷它需要观察者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作出决定;

⑸它要求被观察者具有愿意接受他人观察并不受现场观察影响的特质;

⑹当观察点较多时,它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的参与

第七章

1、课例分析研究模式

⑴“自我反思式”课例研究

⑵“多人同课”课例研究

①多人同课同构:指不同教师对同一课有着一致的教学设计构想,只是某些地方存在差异,大家集体互评互议,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②多人同课同构:指不同教师对同一课有不同构想、不同的上课方法,大家在比较中讨论学习,共同提高

⑶“名课研习”或“名课解析”课例研究

2、在学校层面上开展课例开发研究的步骤

⑴教研组选择研究主题,围绕教研主题选择授课容;

⑵教研组制定课例研究实施计划,包括研究目的、时间节点、试讲教师、具体措施等,约请专家、研究员参加,共同组成研究小组;

⑶首轮研究——原行为阶段观课,大体分为“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三个步骤;

⑷第二轮研究——新设计阶段观课,仍分为“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三个步骤;

⑸第三轮研究——新行为阶段,参照第二轮的步骤,上第三次研究课,进一步调整教学;

⑹课例研究总结。教研组进行小结,对课例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明确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⑺撰写课例,分享成果。由试讲教师执笔,教研组其他老师一道参与,认真撰写课例,包括导言、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及策略、反思等部分。

第八章

1、教育叙事研究的含义

三种观点:理论叙事观、实践叙事观和综合叙事观

⑴理论叙事观: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首先通过收集与挖掘具体教育活动、教育事件,然后对这些故事进行详实的描述,进而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切实感受进行合理解释的一种活动。

⑵实践叙事观:教育叙事首先是一种叙事或故事讲述,其次才是研究,不一定要揭示教育现象后面的教育规律,其根本目标是关注实践、注重实践和服务于实践,教师通过教育叙事,

能提升自我反思能力以及教学和管理的专业水平。

⑶整合叙事观:教育叙事就是在教育领域运用教学活动中或课外生活中的实例,向别人讲述在事件中所得到的体会、感触等,从而达到教育自己和他人的目的。

2、教育叙事研究的容

⑴分享对所经历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的感受

⑵珍藏难忘的教育教学活动

⑶铭记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历

⑷探讨教师自我教育成长之路

3、教育叙事研究的形式

⑴记课的叙事研究;⑵记活动的叙事研究;⑶记人的叙事研究

4、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

①观察法;②访谈法;③记录法;④个案研究法;⑤扎根理论法

第九章

1、个案研究的含义

个案研究就是一种对某个人或某个团体、机构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较为长期的跟踪研究,弄清研究问题的现状、原因乃至如何进行干预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目的)

2、个案研究的特点

①研究对象的单一性;②研究过程的深入性;③研究手段的多样性

3、描述型个案研究常用设计方法

⑴临床法:临床观察、谈话、临床诊断

⑵个案追踪法:确定追踪研究的缘由、实施追踪研究、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

⑶追因法:确定结果和研究的问题、假设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设置比较对象、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比对、检验

第十一章

1、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形式

⑴教育研究报告: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教育调查研究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⑵教育研究学术论文

⑶专著

2、教育研究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

①题目;②署名;③摘要;④关键词;⑤前言;⑥主论;⑦结论;⑧引文或参考文献(夹注、脚注、尾注)

教育研究方法之名词解释

中学物理课程:是根据物理教学的性质,内容,特点,方法,学生的认识规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以及教学设备和教学而设计的。 1.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内容。 2.思维: 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想性认识的过程 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点分析出来加以认识的过程。 4.抽象: 是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别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抽出来。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5.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6.科学推理: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的事实活结论,推出另一个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1归纳推理,由个别结论—规律方法2演绎推理由一般—个别 3 类比推理个别—个别 7.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情景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只是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过程。 8.教学: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 10,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11,讲授法:是教师主要用语言,辅以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发张能力的方法。 12,讨论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促使学生获得只是、发展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13,谈话法:是介于讲授法和讨论法之间,是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14,实验法:把观察、实验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15,概念转变:即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实现对原有的错误认识的纠正会对原有低层次认识的发展。 16,同化: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基本一致,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始原有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17,顺应: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矛盾,学生进行艰苦的比较、辨别、承认新知识的合理性,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 18,图示策略:将头脑的思维状态或思维过程用直观的图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情系解决问题思路的教学策略。 19,物理教学资源: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20,物理教学资源,特点多样性,独特性:物理教学资源因地域;文化、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价值潜在性。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之观察法论文5

市场调研之观察法调研报告 ——蛋糕面包消费调研 一、调研准备 ?调研目的:以南大南院校内各面包蛋糕售卖点为例,研究并分析消费者的多种消费心理及各类影响因素,为商家的销售及宣传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时间:2010年10月25日7:00-18:00 ?调研地点:南大南院校内各面包蛋糕售卖点 调研对象:南大南院校内消费群体 ?调研方法:直接观察法(在被观察者不被察觉的自然状态下,有规律地观察并记录其外部行为表现,以分析其心理活动) ?借助工具:手机、照相机、记录本、MP3录音 ?调研执行者:所有组员 二、调研过程 1、确定调研主题及时间地点; 2、调研前的资料收集(如调研地点的考察及被调研产品的相关信息收集); 3、观察记录表格的设计; 4、进行具体的角色分工和任务分派; 5、目标地点观察法的具体实施 6、调研数据的分类、汇总、整理及分析; 7、调研报告的撰写。 1、确定调研主题及时间地点。 观察内容:性别、年龄等外貌特征、行为表现、购买商品、考虑因素、购买时间 2、调研前的资料收集(如调研地点的考察及被调研产品的相关信息

收集)。 (1)被调研地点概况:食堂、慧院附近、南区门口,人流量大,学 生上课必经之路旁。 (2)被调研产品情况: 面包种类:12种 蛋糕种类:16种 3、观察记录表格的设计。 调研结果统计表 序号时间人物行为表现购买商品考虑因素 01 02 03 04 05 〃〃〃 4、进行具体的角色分工和任务分派。 工作安排: (1)选定三个较大的面包销售点作为我们的观察对象(慧苑楼下马得利、食堂风味小吃城、南区门口商店) (2)小组各成员提前十分钟(6:50)准备到各观察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3)当晚八点统一整理数据

东师《小学教育研究方法16秋在线作业2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小学教育研究方法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著作中,属于教育家福禄培尔教育著作的是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人的教育》 D. 《教育论》 正确答案: 2. 进行几种不同教材的比较实验,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庭辅导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的()。 A. 变量 B. 因变量 C. 自变量 D. 无关变量 正确答案: 3. 依据调查的(),可以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验调查等 A. 目的 B. 范围 C. 内容 D. 手段 正确答案: 4. 根据()标准来分,观察法可分为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A. 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的不同 B. 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 C. 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 D. 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之中 正确答案: 5. ()指的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抽样。此种抽样方法通常发生在研究者到达研究实地之后,特别是当他们对于本地状况不太了解、而且有较长的时间在实地进行调查时。 A. 机遇式抽样 B. 滚雪球抽样 C. 方便抽样 D. 目的抽样 正确答案: 6. ()方法是先把包含N个单位整个总体分成互不重复的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具有较总体更为集中的特性。把一个子总体作为一层,从每一层中再按一定的方法抽取样本。

如果这种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就叫做分层随机抽样。在分层抽样中要确定分层的标准可由研究者根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自行确定。可以是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学校的类型等。 A. 等距抽样 B. 整群抽样 C. 分层抽样 D. 随机抽样 正确答案: 7. 按()分,可以分为探索性实验、鉴别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三种。 A. 实验内容 B. 实验目的 C. 实验条件控制 D. 实验的具体组织形式 正确答案: 8. ()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法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朱德 D. 张志公 正确答案: 9.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所著的教育代表著作是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人的教育》 D. 《教育论》 正确答案: 10. 为了研究中叙述的方便,O 在实验设计中表示() A. 表示实验被试 B. 表示被试是经过随机选择和分配的 C. 表示一种实验处理,即实验的自变量 D. 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即实验的因变量的测量 正确答案: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16秋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依据调查的目的,可分为

教育研究方法历年真题(2007-2012)

2007年 简答题: 1、简述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哪几个部分 答: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1)提出问题。(2)确定方法。(3)正文部分。(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简述提高教育实验研究内在效度的方法(至少五个) 答: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真正程度。影响教育实验的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八种:大师教育(1)偶然事件。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之外,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介入周期较长的实验过程,引起实验结果的变化。大师教育(2)成熟。指在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发生变化也影响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3)测验。指前测的暗示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大师教育(4)工具。指测量手段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大师教育(5)统计回归现象。可能混淆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效果,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6)差异的选择。所选择的两组或几组受试者,在未受实验处理之前,本来各方面的能力就有所偏差或不相等,那么实验结果的差异,就不能说是单纯由于实验处理所造成的。(7)实验对象的流失。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的流失,如择校、转学等,则可能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当实验组和控制组有不同比率的实验对象退出实验时,就会导致结果的偏差。(8)上述七项因索的彼此交互作用,是影响内部效度的另一个因索。 选做题: Ⅱ:为了确定某地区中小学是否有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特采用如下方式进行(1)称书包法; (2)课堂观察法;(3)问卷调查法;试分析这三种方法的优劣,并自己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大师教育答:称书包法的优点在于:形式直观,简单易行,方便整理。局限在于:笼统地通过一个因子进行判断,有误差;只适合在数量较少的情况。问卷调查的优点在于:方便实用,省时,花钱少;由于可以不署名,在某种情况下结论比较客观;能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便于整理归类,能做量的统计处理,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问卷调查法的局限在于:问卷设计的质量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搜集的资料比较表面,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课堂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对事物有最直接的认识;方便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因此不会产生不良后果。课堂观察法的局限在于,观察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受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研究者在观察时原则上不能支配和控制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所以不能判断问题的原因,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问题;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研究方案(略)。 Ⅱ.答案要点:(I)三种研究思路优劣(18分)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

本科生课程研究报告 研究题目: 课程名称: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摘要 (3) 二、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3) 背景 (3) 国内现状 (4) 目的 (4) 意义 (4) 正文 (5) 一、逃课现象各方面情况论述 (5) (一)喜欢专业程度 (5) (二)课时安排 (7) (三)逃课率 (9) (四)逃课原因分析 (10) (五)逃课类型 (12) (六)逃课时间 (13) (七)逃课态度 (14) 二、减少逃课的对策 (16) 三、调研感想 (17)

一、摘要 利用周末时间研究、选择、制定、发放问卷,对数学与统计学院2013级以及2014级、地理科学学院2013级的同学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调查,通过对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逃课现状的调查,从一个 层面上了解大学生逃课现状,针对不同的逃课问题可以提出一些相 关的建议,深入了解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比三个样本 的差异之处,从而得出相关性的结论。正文中从喜欢专业的程度、 年级的不同以及逃课频率及原因、对策及发展建议等方面总结了此 次研究报告。 二、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背景 刚刚挣开高考的束缚,很多学生就觉得是进入了天堂,却不知是新的开始、新的挑战。在经过刚开始的试探以后,学生就开始了有规划有目的的逃课,在一个方面影响了个人的学习成绩及期末的评优,在另一个方面又影响了整个学校学习的风貌建设。也有很多同学因为学生工作、谈恋爱等情况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经常因为各种事情逃课,这对一个学生、学校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从众心理的怂恿,在其它学生也逃课的诱惑下,也跟着逃课,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对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是有所限制的。 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引起全国的重视。教育与科技日益密切,教育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在当代,国家实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力,基础是教育,焦点是人才”。在我们学校生活里,很多方面都用了科技,各式各样的ppt、视频、动画等。也正因为如此,一部分学生把科技的真正意义上的“科技”理解错了,我们可以在各种学习中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电子图书馆等来扩大我们学习的知识面,但是一部分学生没有端正学习的态度,没有真正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反而是沉迷与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把学习落实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自己。一系列的逃课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说就因此而毁了大学四年。 大学教育阶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我们成为祖国栋梁走进社会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关乎着我们大学生的未来,因此,了解大学生的逃课现状,提出一些因地制宜的建议来帮助学生专注于学习是很多必要的。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_0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 V 1. 斯宾塞的教育代表著作是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人的教育》 D. 《教育论》满分: 3 分2. 根据(),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A. 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 B. 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 C. 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 D. 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之中满分: 3 分3. 依据()标准,可以分为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A. 调查的目的 B. 调查的范围 C. 调查的内容 D. 调查的手段满分: 3 分4. ()方法是先把包含N个单位的总体分成互不重复的若干个子总体。 每一个子总体具有较总体更为集中的特性。 把一个子总体作为一层,从每一层中再按一定的方法抽取样本。 如果这种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就叫做分层随机抽样。 在分层抽样中要确定分层的标准可由研究者根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自行确定。 1 / 14

可以是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学校的类型等。 A. 等距抽样 B. 整群抽样 C. 分层抽样 D. 随机抽样满分: 3 分5. ()是随着条件、情景的变化而在数量或类型上起变化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方面,又称因子或因素。 A. 变量 B. 自变量 C. 因变量 D. 随机变量满分: 3 分6. ()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法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最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朱德 D. 张志公满分: 3 分7. 根据调查的( )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A. 目的 B. 范围 C. 内容 D. 手段满分: 3 分8. 以()进行划分,研究可以分为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 A. 研究者 B. 研究过程的阶段 C. 研究方法的性质 D. 课题研究的延续性满分: 3 分9. 小学教育研究与一般的教育研究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不同。 A. 研究主体 B. 研究方法 C. 研究对象 D. 研究目的满分: 3 分10. 根据()标准,观察法总体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A. 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 B. 观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完整版)西南大学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30) 1.教育研究(6) 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是在教育领域中的或关于教育的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解释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定量研究(6) 也成量化研究,是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和工具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事实,以求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3.定性研究(6) 也称质性研究,是指在尽可能自然的状态下,通过深入,细致,长期的观察,体验,调查和分析,以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对教育现象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4.文献研究(6)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通过研究者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通常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和反思者。许多研究对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反思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5.现场研究(6) 现场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虽然这种研究也需要作文献的考察,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它强调研究者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的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研究者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真实状况,体现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一致性。这种研究最适合于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方面的课题研究。 二、简答题(50)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0)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因而它必须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研究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接受特定的训练。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而与研究具有同质性。但是由于人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是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发展教育理论或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是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或问题;三是它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 实 践 作 业

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一、*******(一级标题,宋体加粗,小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一)(二级标题,黑体,小四,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 ⒈(三级标题,黑体,五号。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非单独成行则同正文) 正文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图、表标题采用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一、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 按照研究目的分类,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三大类型: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 1、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的一种研究方式,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它是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因此,它属于主观定性研究,设计简单,形式自由,调查样本小。 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更正式的调研之前以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不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有灵活性,没有什么结构。例如,向行业专家咨询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探索性调研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探索性研究的方式可以区分为次级资料研究、专家访问、相似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四种(Patton,1990)。 进行这种类型的研究主要面对的挑战是:由于缺乏前人研究经验,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太清楚,且缺乏理论根据,所以若进行精细研究,常出现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情况,而且这种类型的研究费时、耗力、经费高。 2、描述性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C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 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D ) 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 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D ) A 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 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 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C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 A 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 A 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 A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 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 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 ) A.开放式问题B.事实性问题 C.态度性问题D.封闭式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1)教育研究的类型:按照研究目的—基础研究(研究教育的事理,揭示教育活动本身所固 有的法则和规律,也成“纯研究”或“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将基础研究所揭示的法则或规律运用于教育实践活动,以直接指导或改进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按照分析方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按照研究内容—价值研究(价值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因为什么,为谁,为什么目的,许诺什么,多大风险,应优先考虑什么等等。价值研究通过价值的确认与分析而直接面对价值问题)和事实研究(事实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等等。事实研究对事物、事件、关系和相互作用等等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和测量) 2)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每一个时段的结点,方法特征和代表人物】 ●直观观察时期(古希腊—16BC)观察法为主,思维方式主要是归纳、演绎和类比; 初步运用辩证法和朴素的系统观;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BC-19BC末20BC初)经验论(培根)、唯理论(笛卡尔) 和经验论与唯理论相结合(康德)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受社会科学影响较大;实用主义倾向明 显;心理学实验教育学兴起;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拉伊和梅伊曼;比较教育学出现 ●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时期(20BC50年代至今):受自然科学影响较大; 3)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以及问题:重思辨分析、轻实践和实验;重视定性研究、忽视定量 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归纳和演绎仍然是主要方法;学科移植为主,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独特的方法论体系;借鉴国外为主,本土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多学科和跨学科合作研究不足; 4)教育研究主要发展趋势:方法日趋多样化和多学科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受 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跨学科和多学科教育研究趋势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会不断出现; 5)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 6)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选题阶段(问题的提出与背景,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 意义)--研究设计阶段(研究内容和对象的确定,抽样,方法的选择,指标选择,时间和经费安排--搜集资料阶段--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撰写研究报告阶段--总结与评价阶段(结论与优缺点分析) 7)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和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

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慕课的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慕课这种学习模式也出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教育者对慕课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从2013年开始,中国知网就开始收录了关于慕课的文献。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知网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使用内容分析法这一研究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数量,以及文献作者和他们的所属单位进行分析。通过对他们的分析来看慕课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它的发展领域。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慕课;发展趋势;发展领域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在教育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慕课的发展,本文通过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从2013年到2017年的文献,从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以及文献第一作者的所属单位来分析慕课的发展趋势。从2013年到2017年这五年期间,人们对慕课的研究是逐年的增加,慕课的发展也是在逐年的进步。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慕课将来的发展趋势也有一定得预测。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2013-2017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与慕课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梳理现状,对研究问题、研究热点等进行归纳总结。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来源于中国知网,以“慕课”为关键词,搜索到与慕课相关的文献是从2013年开始的,因此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从2013-2017年,共有3001篇文献。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相关性处理,主要选定了来自六个核心期刊的101篇学术论文进行分析,这六个核心期刊分别是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 (三)、研究编码体系 本文从研究过程、研究文献、研究内容和研究趋势四个维度对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在对文献进行统计、分类过程中是以每一篇独立的文献作为分析单元。通过对每篇文献年份分布以及每个年份的文献分布数量来分析慕课自出现以来的发展趋势,以及这几年它的研究热点。这几个方面的分析会通过类目表的形式体现出来。 对慕课研究的分析,本文设计了两个类目表格,其中一个是分析101篇期刊文献在2013年到2017年在六个核心期刊的分布状况,以此来得出慕课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第二个类目表格是关于文献第一作者的锁住单位,通过分析论文作者的所属单位,可以了解慕课的发展领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慕课的研究过程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1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1.什么是研究?研究的要素有哪些内容?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它主要包括如下要素: (1).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它通常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新问题或改进某种实际情景为目的。 (2).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它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操作原则和程序。研究步骤有: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3).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以自己的尺度调节着整个活动的进行,它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是研究成败的关键。2.什么是教育研究? 综合研究的三个要素——目的、过程、方法——来界定: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3.什么是方法?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1)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2)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4.以研究目的、功能、作用为标准,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照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发展研究 评价研究 预测研究 5.怎样理解基础研究? (1).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 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 基础研究将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 (2).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基础研究大体可分为形成系统知 识的研究、学习的研究、训练迁移的研究。 (3).基础研究一般与直接的应用无关。 6.怎样理解应用研究? (1).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就所关注的某一实际问题,从大量的案例中寻求概率性的必然结论。(2).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3).应用研究更加关注效果,如某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有效吗。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是相对的,常常互为补充。基础研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应用研究提供事实材料去支持和完善理论,或者促进新理论的产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V 1. 斯宾塞的教育代表著作是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人的教育》 D. 《教育论》 满分:3 分 2. 根据(),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A. 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 B. 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 C. 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 D. 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之中 满分:3 分 3. 依据()标准,可以分为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A. 调查的目的 B. 调查的范围 C. 调查的内容 D. 调查的手段 满分:3 分 4. ()方法是先把包含N个单位的总体分成互不重复的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具有较总体更为集中的特性。把一个子总体作为一层,从每一层中再按一定的方法抽取样本。如果这种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就叫做分层随机抽样。在分层抽样中要确定分层的标准可由研究者根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自行确定。可以是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学校的类型等。 A. 等距抽样 B. 整群抽样 C. 分层抽样 D. 随机抽样 满分:3 分 5. ()是随着条件、情景的变化而在数量或类型上起变化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方面,又称因子或因素。 A. 变量 B. 自变量 C. 因变量 D. 随机变量 满分:3 分 6. ()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法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最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朱德 D. 张志公 满分:3 分 7. 根据调查的( )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A. 目的 B. 范围 C. 内容 D. 手段 满分:3 分 8. 以()进行划分,研究可以分为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 A. 研究者 B. 研究过程的阶段 C. 研究方法的性质 D. 课题研究的延续性 满分:3 分 9. 小学教育研究与一般的教育研究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不同。 A. 研究主体 B. 研究方法 C. 研究对象 D. 研究目的 满分:3 分 10. 根据()标准,观察法总体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A. 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 B. 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 C. 观察结果是关于观察对象的质的特征还是量的特征 D. 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之中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V 1.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 A. 节约时间和经费 B. 样本大小不受限制 C. 被试回答比较方便 D. 灵活性大 满分:3 分 2. 资料收集要注意以下问题 A. 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即可 B. 根据研究的需要有计划地收集资料 C. 力争收集第一手资料 D. 认真记录资料的来源和收集时间 满分:3 分 3. 依据调查的手段不同,可以分为 A. 问卷调查 B. 访谈调查 C. 确定主要文献——细读 D. 测验调查 满分:3 分 4. 问题研究的可行性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A. 问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

教育研究方法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发展研究 D.预测研究 答案:D 解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属于预测研究。 2、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索引、提要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级文献 B.一级文献 C.二级文献 D.三级文献 答案:C 解析:二级文献包括题录、目录等内容。 3、从教育整个历史发展看,两千多年来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大体上经历的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其中()是以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 A.直觉观察时期 B.分析为主的时期 C.独立学科时期 D.现代教育时期 答案:B 解析:分析为主的时期重思辨、逻辑和分析。 4、下列不属于比较研究法的运用条件的是()。 A.同一性 B.多边性 C.可比性 D.定量性 答案:D 解析:定量性也可以进行比较,与题目不符。 5、在选题时,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清晰,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这体现了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 A.问题要有可行性 B.问题必须明确具体 C.问题要新颖 D.问题须有价值 答案:B

解析:问题明确具体要求选题不能太大。 6、一般来说,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参考文献等内容。 A.研究方法与手段 B.致谢 C.结语 D.摘要 答案:A 解析: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是开题报告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7、教育调查、观察、访谈、测验及教育实验等均属于(),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实证研究 D.理论研究 答案:C 解析:实证研究是区别理论研究的一种研究类型。 8、下列场合,不适合使用定性分析的是()。 A.注重对过程的探讨 B.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描述 C.教育数据的统计分析 D.有关观念意识方面材料的分析 答案:C 解析:数据的统计属于定量分析。 9、()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A.行动研究 B.调查研究 C.实验研究 D.叙事研究 答案:A 解析:行动研究就是在实际行动中的研究。 10、下列不属于定性研究的特点的是()。 A.建构社会实相 B.价值中立 C.倾向寻求特殊性 D.研究者可置身其中 答案:B 解析:寻求特殊性是定量研究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