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讲解 全套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讲解 全套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讲解 全套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讲解 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讲解(集锦)

专题一:抽象函数常见题型解法

总章——抽象函数的考察范围及类型

抽象函数是指没有给出函数的具体解析式,只给出了一些体现函数特征的式子的一类函数。由于抽象函数表现形式的抽象性,使得这类问题成为函数内容的难点之一.抽象性较强,灵活性大,解抽象函数重要的一点要抓住函数中的某些性质,通过局部性质或图象的局部特征,利用常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法、数形结合法等),这样就能突破“抽象”带来的困难,做到胸有成竹.另外还要通过对题目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类比和联想,寻找具体的函数模型,再由具体函数模型的图象和性质来指导我们解决抽象函数问题的方法。常见的特殊模型:

一.定义域问题 --------多为简单函数与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互求。

例1.若函数y = f (x )的定义域是[-2,2],则函数y = f (x+1)+f (x -1)的定义域为

11≤≤-x 。

解:f(x)的定义域是[]2,2-,意思是凡被f 作用的对象都在[]2,2- 中。

评析:已知f(x)的定义域是A ,求()()x f ?的定义域问题,相当于解内函数()x ?的不等式问题。

练习: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2,1- ,求函数()?

??

? ??-x f 3log 21 的定义域。

例2:已知函数()x f 3log 的定义域为[3,11],求函数f(x)的定义域 。[]11log ,13 评析: 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A ,求函数f(x)的定义域。相当于求内函数()x ?的值域。

练习:定义在(]8,3上的函数f(x)的值域为[]2,2-,若它的反函数为f -1(x),则y=f -1(2-3x)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8,3,34,0??

???

?

二、求值问题-----抽象函数的性质是用条件恒等式给出的,可通过赋特殊值法使问题得以解决。怎样赋值?需要明确目标,细心研究,反复试验;

例3.①对任意实数x,y ,均满足f(x+y 2)=f(x)+2[f(y)]2且f(1)≠0,则f(2001)=_______. 解析:这种求较大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一般从找周期或递推式着手:

,)]1([2)()1(,1,2f n f n f y n x +=+==得令 令x=0,y=1,得f(0+12)=f(0)+2f[(1)]2, 令

x=y=0,得:f(0)=0, ∴f(1)=

21,.2

2001)2001(f ,2n )n (f ,21f (n)-1)f (n =∴==+故即 ②R 上的奇函数y=f(x)有反函数y=f -1(x),由y=f(x+1)与y=f -1(x+2)互为反函数,则f(2009)= .

解析:由于求的是f(2009),可由y=f -1(x+2)求其反函数y=f(x)-2,所以f(x+1)= f(x)-2,又f(0)=0,通过递推可得f(2009)=-4918.

例4.已知f(x)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f(1)=1,且对任意x ∈R 都有f(x+5)≥f(x)+5,f(x+1)≤f(x)+1.若g(x)=f(x)+1-x,则g(2002)=_________.1

解:由g(x)=f(x)+1-x,得f(x)=g(x)+x-1. 而f(x+5)≥f(x)+5,所以g(x+5)+(x+5)-1≥g(x)+x-1+5 ,

又f(x+1)≤f(x)+1,所以 g(x+1)+(x+1)-1≤g(x)+x-1+1

即 g(x+5)≥g(x), g(x+1)≤g(x). 所以g(x)≤g(x+5)≤g(x+4)≤g(x+3)≤g(x+2)≤g(x+1), 故g(x)=g(x+1) 又g(1)=1, 故g(2002)=1.

练习: 1. f(x)的定义域为(0,)+∞,对任意正实数x,y 都有f(xy)=f(x)+f(y) 且f(4)=2 ,则

f = (12

2.的值是则

且如果)

2001(f )

2000(f )5(f )6(f )3(f )4(f )1(f )2(f ,2)1(f ),y (f )x (f )y x (f ++++==+ 。2000 2(1)(2)(1)f f f ++222(2)(4)(3)(6)(4)(8)(3)(5)(7)

f f f f f f f f f +++++= .( ()2n

f n =,原式

=16)

3、对任意整数y x ,函数)(x f y =满足:1)()()(+++=+xy y f x f y x f ,若1)1(=f ,则=-)8(f C

A.-1

B.1

C. 19

D. 43

4、函数f(x)为R 上的偶函数,对x R ∈都有(6)()(3)f x f x f +=+成立,若(1)2f =,则(

2005)f =

( )(B )

A . 2005 B. 2 C.1 D.0

7

1)71(7)1(,,3)73

(,2)72()72(21)2720()71(,)71()2(2

1)],1([)1()24341()21()1()43

(,)41()21()1(522=

=∴===∴=+

===-++-=+

=+-==∴=b f b

f b f b f f f f b f a a a a a a a f f a

a a f a f a f 同理则设可解得又、5、定义在R 上的函数Y=f(x)有反函数Y=f -1(x),又Y=f(x)过点(2,1),Y=f(2x)的反函数为Y=f -1(2x),则Y=f -1(16)为( )(A ) A )

18 B )1

16

C )8

D )16 的值

求的值求均有对所有上的函数,满足,是定义在为实数,且、已知)7

1

()2()1()

()()1()2

(,

,1)1(,0)0(]10[)(,106f a y af x f a y x f y x f f x f a a +-=+≤==<<

三、值域问题

例4.设函数f(x)定义于实数集上,对于任意实数x 、y ,f(x+y)=f(x)f(y)总成立,且存在21x x ≠,使得)()(21x f x f ≠,求函数f(x)的值域。

解:令x=y=0,有f(0)=0或f(0)=1。若 f(0)=0,则 f(x)=f(0+x)=f(x)f(0)=0恒成立,这与存在实数21x x ≠,使得)()(21x f x f ≠成立矛盾,故 f(0)≠0,必有 f(0)=1。

由于f(x+y)=f(x)f(y)对任意实数x 、y 均成立,因此,0)2()(2

≥??

? ??=x f x f ,又因为若f(x)=0,

则f(0)=f(x-x)=f(x)f(-x)=0与f(0)≠0矛盾,所以f(x)>0.

四、解析式问题(换元法,解方程组,待定系数法,递推法,区间转移法, 例5. 已知f(1+sinx)=2+sinx+cos 2x, 求f(x)

解:令u=1+sinx,则sinx=u-1 (0≤u ≤2),则f(u)=-u 2+3u+1 (0≤u ≤2)故f(x)=-x 2+3x+1 (0≤u ≤2)

小结:换元法包括显性换元法和隐性换元法,它是解答抽象函数问题的基本方法. 例6、设对满足x ≠0,x ≠1的所有实数x ,函数f(x)满足,()x x x f x f +=??

? ??-+11 ,求f(x)的解析式。

解:(1)1),x 0(x x 1)x

1x (f )x (f ≠≠+=-+且 ---- ,

12)11()1(:x

1-x x

x x

f x

x f x -=-+-得代换用(2)

:)1(x

-11

得中的代换再以

x .12)()x -11f (

x

x

x f --=+---(3)

1)x 0(x x

2x 21

x x )x (f :2)2()3()1(2

23≠≠---=-+且得由

小结:通过解方程组的方法可求表达式。怎样实现由两个变量向一个变量的转化是解题关键。通常,给某些变量适当赋值,使之在关系中“消失”,进而保留一个变量,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策略。

例7.已知f(x)是多项式函数,且f(x+1)+f(x-1)=2x 2-4x,求f(x).

解:易知f(x)是二次多项式,设f(x)=ax 2+bx+c (a ≠0),代入比较系数得:a=1,b= -2,c= -1,f(x)=x 2-2x-1.

小结:如果抽象函数的类型是确定的,则可用待定系数法来解答有关抽象函数的问题。 例8.是否存在这样的函数f(x),使下列三个条件: ①f(n)>0,n ∈N; ②f(n 1+n 2)=f(n 1)f(n 2),n 1,n 2∈N*;

③f(2)=4同时成立?若存在,求出函数f(x)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假设存在这样的函数f(x),满足条件,得f(2)=f(1+1)=4,解得f(1)=2. 又f(2)=4=22,f(3)=23,…,由此猜想:f(x)=2x (x ∈N*) (数学归纳证明 略)

小结:对于定义在正整数集N*上的抽象函数,用数列中的递推法来探究,如果给出的关系式具有递推性,也常用递推法来求解.

例9、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2

1()23

(+=-x f x f 恒成立,当[]3,2∈x 时,x x f =)(,则当)0,2(-∈x 时,函数)(x f 的解析式为( D ) A .2-x B .4+x C .12++x D . 13+-x

解:易知T=2,当)1,2(--∈x 时,()3,24∈+x ,∴)(4)4(x f x x f =+=+; 当)0,1(-∈x 时()3,22∈-x ,∴)()(2)2(x f x f x x f =-=-=-.故选D 。 小结:利用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把未知区间转移到已知区间,利用已知区间的表达式求未知区间的表达式,是求解析式中常用的方法。

练习:1、.23

2

|)x (f :|,x )x 1(f 2)x (f ),)x (f ,x ()x (f y ≥

=-=求证且为实数即是实数函数设 解

:

02)x (xf 3 x ,x

1

)x (f 2)x 1(f ,x x 12=++=-与已知得得代换用

.23

2

|)x (f |,024)x (9f 02≥

∴≥?-≥?得由 2.(2006重庆)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f(x)满足f (f (x )-x 2+x )=f (x )-x 2+x. (Ⅰ)若f (2)=3,求f (1);又若f (0)=a ,求f (a );

(Ⅱ)设有且仅有一个实数x 0,使得f (x 0)=x 0,求函数f (x )的解析表达式。

22222222(),(()-)() ((2)-22)(2)22

(2)3,(3-22322,(1)1 (0),(00)00,()I x R f f x x x f x x x f f f f f f f a f a a f a a

∈+=-++=-+=+=-+==-+=-+=解:因为对任意有所以又由得)即若则即2200020

2

00000

2000000220(II)(())(). () ,() () ()0()0()x R f f x x x f x x x x f x x x R f x x x x x x f x x x x f x x x x x x x f x x x f x x x

∈-+=-+=∈-+==-+==-=-+==-因为对任意,有又因为有且只有一个实数,使得所以对任意有在上式中令,有再代,得,故=0或=1

若=0,则,即202202 0

()1,() 1. () 1 ()

x x x x x f x x x f x x x f x x x x R -=≠-+==-+=-+∈但方程有两个不相同实根,与题设条件矛盾。故若=1,则有即易验证该函数满足题设条件。综上,所求函数为

3、函数f (x )对一切实数x ,y 均有f (x +y)-f (y)=(x +2y+1)x 成立,且f (1)=0, (1)求(

0)f 的值;

(2)对任意的11

(0,)2x ∈,21(0,)2

x ∈,都有f (x 1)+2

解:(1)由已知等式()()(21)f x y f y x y x +-=++,令1x =,0y =得(1)(0)2f f -=,又∵(1)0f =,

(0)2f =-.

(2)由

()()(21)f x y f y x y x +-=++,令0y =得()(0)(1)f x f x x -=+, 由(1)知

(0)2

f =-,∴

2()2f x x x

+=+.∵1

1(0,)2

x ∈,∴2

21111

11()2()24

f x x x x +=+=+-在11(0,)2x ∈上单调递增,∴13

()2(0,)4

f x +∈.要使任意11(0,)2x ∈,21(0,)2x ∈都有

12()2log a f x x +<成立,必有23log 4

a x ≤都成立.当1a >时,21

log log 2a a x <,显然不成立.当

01a <<时,213(log )log 24a a x >≥

1a ≤<∴a

的取值范围是.

方法提炼 怎样赋值?需要明确目标,细心研究,反复试验;(2)小题中实质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五、单调性问题 (抽象函数的单调性多用定义法解决)

例10.设函数f(x)对任意实数x,y ,都有f(x+y)=f(x)+f(y),若x>0时f(x)<0,且f(1)= -2,求f(x)

在[-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由单调性的定义步骤设x 10,∴f(x 2-x 1)<0)

所以f(x)是R 上的减函数, 故f(x)在[-3,3]上的最大值为f(3)=f(1)+f(2)=3f(1)=-6,最小值为f(-3),

令x=y=0,得f(0)=0,令y=-x,得f(-x)+f(x)=f(0)=0,即f(x)为奇函数.∴f(-3)=-f(3)=6.

练习:设f(x)定义于实数集上,当x>0时,f(x)>1,且对于任意实数x 、y ,有

f(x+y)=f(x)f(y), 求证:f(x)在R 上为增函数。 证明:设R 上x 11,

f(x 2)=f(x 2-x 1+x 1)=f(x 2-x 1)f(x 1),(注意此处不能直接得大于f(x 1),因为f(x 1)的正负还没确定) 。

取x=y=0得f(0)=0或f(0)=1;若f (0)=0,令x>0,y=0,则f(x)=0与x>0时,f(x)>1矛盾,所以f(0)=1,x>0时,f(x)>1>0,x<0时,-x>0,f(-x)>1,∴由

0)

(1

)(1)()()0(>-=

=-=x f x f x f x f f 得,故f(x)>0,从而f(x 2)>f(x 1).即f(x)在R 上是增函数。(注意与例4的解答相比较,体会解答的灵活性)

例11、已知偶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x ≠0的一切实数,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1,x 2都有

1212()()()f x x f x f x ?=+,且当1x >时()0,(2)1f x f >=,

(1)f (x )在(0,+∞)上是增函数; (2)解不等式2(21)2f x -< 解: (1)设210x x >>,则2

211

1

1

()()()()x f x f x f x f x x -=?-221111

()(

)()()x x f x f f x f x x =+-= ∵210x x >>,∴

2

1

1x x >,∴21()x f x 0>,即21()()0f x f x ->,∴21()()f x f x >

∴()f x 在(0,)+∞上是增函数

(2)(2)1f =,∴(4)(2)(2)2f f f =+=

,∵()f x 是偶函数∴不等式2

(21)2

f x -<可化为2(|21|)(4)

f x f -<,又∵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0≠2

|21|4x -<,解得:

{|x x x <<≠

练习: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且对m 、n ∈R ,恒有f (m +n )=f (m )+f (n )-1,且f (-

21)=0,当x >-2

1

时,f (x )>0.求证:f (x )是单调递增函数; 证明:设x 1<x 2,则x 2-x 1-21>-21,由题意f (x 2-x 1-2

1

)>0,

∵f (x 2)-f (x 1)=f [(x 2-x 1)+x 1]-f (x 1)=f (x 2-x 1)+f (x 1)-1-f (x 1)=f (x 2-x 1)-1=f (x 2-x 1)+f (-2

1

)-1=f [(x 2-x 1)-

2

1

]>0, ∴f (x )是单调递增函数.

例12、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 ①对任意实数m,f(x m )=mf(x); ②f(2)=1.

(1)求证:f(xy)=f(x)+f(y)对任意正数x,y 都成立; (2)证明f(x)是R +上的单调增函数; (3)若f(x)+f(x-3)≤2,求x 的取值范围.

解:(1)令x=2m ,y=2n ,其中m,n 为实数,则f(xy)=f(2m+n )=(m+n)f(2)=m+n. 又f(x)+f(y)=f(2m )+f(2n )=mf(2)+nf(2)=m+n,所以f(xy)=f(x)+f(y)

,

2x ,2x n m ,x x 0:)2(n 2m 121==<<<且使可令设证明0n m )2(f )n m ()2(f )x x (

f )x (f )x (f )1(n m 2

1

21<-=-===--得由 故f(x 1)

(3)由f(x)+f(x-3)≤2及f(x)的性质,得f[x(x-3)]≤2f(2)=f(2),解得 3

2

23)3..(;.........2)(1)2()2);.......(1()1()2

(

2)()()0(),()()()),0(,(),0()(1+

<<<=+==<<=++∞∈+∞b x f f f b

a f

b f a f b a b a m n f n f m f n m n m x f 求证:,解不等式若求满足、且满足、任意的上的单调增函数,对于是定义在已知:练习

练习2、 定义在R 上的函数y =f (x ),f (0)≠0,当x >0时,f (x )>1,且对任意的a 、b ∈R ,有f (a +b )=f (a )·f (b ).

(1)求证:f (0)=1; (2)求证:对任意的x ∈R ,恒有f (x )>0; (3)求证:f (x )是R 上的增函数;(4)若f (x )·f (2x -x 2)>1,求x 的取值范围.

(1)证明:令a =b =0,则f (0)=f 2(0).又f (0)≠0,∴f (0)=1. (2)证明:当x <0时,-x >0,∴f (0)=f (x )·f (-x )=1.∴f (-x )=

)

(1x f >0. 又x ≥0时f (x )≥1>0,∴x ∈R 时,恒有f (x )>0.

(3)证明:设x 1<x 2,则x 2-x 1>0.∴f (x 2)=f (x 2-x 1+x 1)=f (x 2-x 1)·f (x 1).∵x 2-x 1>0,

∴f (x 2-x 1)>1.又f (x 1)>0,∴f (x 2-x 1)·f (x 1)>f (x 1).∴f (x 2)>f (x 1).∴f (x )是R 上的增函数.

2

231124010,24)2()2()2(

2)(12

,)2(

2)(101,0)()()(,0)()(0)(),1(0)()1,0()0()(,0)1()3()

4,0(2)()2(0)1()1(22222+<<∴><--<∴<<--=∴+=∴??

?

???+=+=∴=>++=<<<∴=∴=-=∴<<=>+∞∈<∈∴∞+=<------=b b b b a b b a b a b b a f b a f b f ab b

a b a f b f b a ab ab f b f a f b a b f a f x f x x f x x f f x f f 又而即且又时,,时,上单调递增,,在的解集为解:

)293()3--+?x x x f (4)解:由f (x )·f (2x -x 2)>1,f (0)=1得f (3x -x 2)>f (0).又f (x )是R 上的增函数, ∴3x -x 2>0.∴0<x <3.

关键点注:解本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题目条件,尤其是(3)中“f (x 2)=f [(x 2-x 1)+x 1]”是证

明单调性的关键,这里体现了向条件化归的策略

练习3.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a ,b ,当a+b ≠0,都有 b

a b f a f ++)

()(>0

(1).若a >b ,试比较f (a )与f (b )的大小;

(2).若f (k <0对x ∈ [-1,1]恒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由 >0可得f(a)>f(b).122-

练习4、已知函数f(x)对任何正数x,y 都有f(xy)=f(x)f(y),且f(x)≠0,当x>1时,f(x)<1.

试判断f(x)在(0,+∞)上的单调性,并说明理由.

解:0)x (f ,0)x (f ,0)x (f )x x (

f )x (f R x 2>≠≥=?=∈+故又有对,则则且设,1x x ,x x ,R x ,x 1

22

121><∈+ 1

)x x

(f )x (f )

x (f )x x

(f )x (f )x x x (

f )

x (f )x (f 1

21112111212<=?=?=

,所以f(x 1)>f(x 2),故f(x)在R +上为减函数.

)

2()0,2()1,3()2()1,3()

2,1()1,2()

(0)1()1(0)2()0,()(5∞+?---∞+?-?-->+-=-∞,、、,、、的解集为,则上单调递减,且在、奇函数练习D C B A C x f x f x f

练习6、. 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且同时满足:

(1)对任意[]0,1x ∈,总有()2f x ≥; (2)(1)3f =

(3)若120,0x x ≥≥且121x x +≤,则有1212()()()2f x x f x f x +≥+-. (I)求(0)f 的值; (II)求()f x 的最大值;

(III)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

12(3),n n S a n N =--∈.

求证:1231

12332()()()()2n n f a f a f a f a n -?+++

+≤+-.

解:(I )令120x x ==,由(3),则(0)2(0)2,(0)2f f f ≥-∴≤

由对任意[]0,1x ∈,总有()2,(0)2f x f ≥∴= (2分) (II )任意[]12,0,1x x ∈且12x x <,则212101,()2x x f x x <-≤∴-≥

22112111()()()()2()

f x f x x x f x x f x f x ∴=-+≥-+-≥max ()(1)3

f x f ∴==

(6分)

(III)

*

12(3)()

n n S a n N =--∈1112(3)(2)n n S a n --∴=--≥ 1111133(2),

10n n n n a a n a a --∴=≥=≠∴= (8分) 1

1

1112113333333()(

)()()()23()4n n n n n n n

n f a f f f f f -∴==+≥+-≥-+ b a b f a f --+)

()(

111143333()()n n f f -∴≤+,即

11433

())(n n f a f a +≤+。 2211221

14144144441

12133333333333()()()()2n n n n n n n f a f a f a f a ------∴≤+≤++≤≤+++++=+ 故

1

13()2n n f a -≤+

1213

13

1()()()()2n n

f a f a f a n --∴++

+

≤+即原式成立。 (14分)

六、奇偶性问题

例13. (1)已知函数f(x)(x ≠0的实数)对任意不等于零的实数x 、y 都有f(x ﹒y)=f(x)+f(y),

试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

解析: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再考虑f(-x)与f(x)的关系:

取y=-1有f(-x)=f(x)+f(-1),取x=y=-1有f(1)=2f(-1),取x=y=1有f(1)=0.所以

f(-x)=f(x),即f(x)为偶函数。

(2)已知y=f (2x +1)是偶函数,则函数y=f (2x )的图象的对称轴是( D ) A.x =1

B.x =2

C.x =-

2

1

D.x =

2

1 解析:f(2x+1)关于x=0对称,则f(x)关于x=1对称,故f(2x)关于2x=1对称.

注:若由奇偶性的定义看复合函数,一般用一个简单函数来表示复合函数,化繁为简。F (x )=f(2x+1)为偶函数,则f(-2x+1)=f(2x+1)→f(x)关于x=1对称。 例14: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且满足())

()(1

)()()(1x f y f y f x f y x f -+=-,(2)存

在正常数a ,使f(a)=1.求证:f(x)是奇函数。 证明:设t=x-y,则)()

()(1

)()()()(1)()()()(t f x f y f x f y f y f x f x f y f x y f t f -=-+-=-+=-=-,所以f(x)为奇

函数。

例15:设)(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又

)123()12(22+-<++a a f a a f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又偶函数的性质知道:)(x f 在),0(+∞上减,而0122

>++a a ,01232

>+-a a ,

所以由)123()12(2

2+-<++a a f a a f 得1231222+->++a a a a ,解得30<

(设计理由:此类题源于变量与单调区间的分类讨论问题,所以本题弹性较大,可以作一些条件变换如:)21()1()1()1(a f a f f a f -<+<+或等;也可将定义域作一些调整) 例16:定义在R 上的单调函数f (x )满足f (3)=log 23且对任意x ,y ∈R 都有f (x +y )=f (x )+f (y ).

(1)求证f (x )为奇函数;

(2)若f (k ·3x

)+f (3x

-9x

-2)<0对任意x ∈R 恒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1)证明:f(x+y)=f(x)+f(y)(x ,y ∈R )---- ①令y=-x ,代入①式,得 f(x-x)=f(x)+f(-x)=f(0),令x=y=0,代入①式,得f(0+0)=f(0)+f(0),即 f(0)=0.即f(-x)=-f(x)对任意x ∈R 成立,∴f(x)是奇函数.

(2)解:f(3)=log 23>0,即f(3)>f(0),又f(x)在R 上是单调函数,所以f(x)在R 上是增函数,又由(1)f(x)是奇函数.f(k ·3x

)<-f(3x

-9x

-2)=f(-3x

+9x

+2), k ·3x

<-3x

+9x

+2, 3

2x

-(1+k)·3x +2>0对任意x ∈R 成立.令t=3x >0,即t 2

-(1+k)t+2>0对任意t >0

恒成立.

221()(1)2,2

101(0)20,20,

100,()02

(1)80

1令其对称轴当即时,符合题意;

1+k 当时2

对任意恒成立解得-1k

f t t k t x k k f k

t f t k k +=-++=

+<<-=>≥+?≥?

>>????=+-

故:3

1(3)(392)0x x k f k f <-+?+--<对任意x

∈R 恒成立。

说明:问题(2)的上述解法是根据函数的性质.f(x)是奇函数且在x ∈R 上是增函数,把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f(t)=t 2

-(1+k)t+2对于任意t >0恒成立.对二次函数f(t)进行研究求解.本题还有更简捷的解法:分离系数由

k ·3

x

<-3

x

+9

x

+2得

,12213

23,1323-≥-+=-+

x x u k 而 要使对x R ∈不等式2

3 1.3x x

k <+

-恒成立,只需

k<1 上述解法是将k 分离出来,然后用平均值定理求解,简捷、新颖.

练习:1、已知f(x)是定义在R 上的不恒为零的函数,且对于任意的函数a,b 都满足f(ab)=af(b)+bf(a).

(1)求f(0),f(1)的值; (2)判断f(x)的奇偶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f(2)=2,u n =f(2n ) (n ∈N*),求证:u n+1>u n (n ∈N*).

解:(1)、令a=b=0,得f(0)=0,令a=b=1,得f(1)=0.

(2)、令a=b=-1,得f[(-1)(-1)]=-f(-1)-f(-1),f(-1)=0,故f(-x)=f[(-1)(x)]= -f(x)+xf(-1)= -f(x),故f(x)为奇函数. (3)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u n =f(2n )>0 (n ∈N*)(略)

2.定义域为R 的函数f(x)满足:对于任意的实数x ,y 都有f(x+y)=f(x)+f(y)成立,且当x >0时f(x)<0恒成立.

(1)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证明f(x)为减函数;若函数f(x)在[-3,3)上总有f(x)≤6成立,试确定f(1)应满足的条件;

)

0a ,n (),a (f )x a (f n 1

)x (f )ax (f n 1x )3(22<->-是一个给定的自然数的不等式解关于

解:(1) 同例16(略)

(2)设任意x 1,x 2∈R 且x 1<x 2,则x 2-x 1>0,∴f (x 2-x 1)<0,而f (x 2-x 1)= f (x 2)+ f (-x 1)= f (x 2)-f (x 1)<0;∴f(x 1)>f(x 2),即f(x)在(-∞,+∞)上是减函数.∴f(x)在[-3,3]上的最大值为f(-3).要使f(x)≤6恒成立,当且仅当 f(-3)≤6,又∵f (-3)= - f (3)= - f (2+1)=-[ f (2)+ f (1)]= -[ f (1)+ f (1)+ f (1)]= -3 f (1),∴f (1)≥-2. (3)

n 1 f (ax 2)- f (x )>n

1 f (a 2

x )- f (a )? f (ax 2)- f (a 2

x )>n[f (x )- f (a )]

?

f (ax 2-a 2x )>nf (x-a ),由已知得:f[n (x-a )]=nf (x-a )∴f (ax 2-a 2x )>f[n (x-a )]

∵f (x )在(-∞,+∞)上是减函数∴ax 2-a 2

x <n (x-a ).即(x-a )(ax-n )<0,∵a <0,∴(x-a )(x-

a

n

)>0, 讨论:(1)当a <a n <0,即a <-n 时,原不等式解集为{x | x >a

n

或x <a}; (2)当a=a

n

<0即a=-n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φ; (3)当

a n

<a <0时,即-n <a <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a 或x <}a

n 3、已知f (x )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f (1)=1,若a ,b ∈[-1,1],a +b ≠0时,有b

a b f a f ++)()(>0.

(1)判断函数f (x )在[-1,1]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2)解不等式:f (x +

21)<f (1

1-x ); (3)若f (x )≤m 2-2pm +1对所有x ∈[-1,1],p ∈[-1,1](p 是常数)恒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1)设任意x 1,x 2∈[-1,1],且x 1

x 1). 因为x 1

()()(1212x x x f x f -+-+>0,∵x 2+(-x 1)=x 2-x 1>0

∴f (x 2)+f (-x 1)>0,即f (x 2)>f (x 1),所以函数f (x )在[-1,1]上是增函数.

(2)由不等式f (x +

2

1)<f (11-x )得??

?

?

?????

->+≤-≤-≤+≤-1121111112

11x x x x ,解得-1

(3)由以上知f (x )最大值为f (1)=1,所以要f (x )≤m 2-2pm +1对所有x ∈[-1,1],p ∈[-1,1](p 是

常数)恒成立,只需1≤m 2-2pm +1恒成立,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0或m ≥2p .

七、周期性与对称性问题(由恒等式...简单判断:同号看周期,异号看对称)

结论:(1) 函数图象关于两条直线x=a ,x=b 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函数,且T=2|a-b|

(2) 函数图象关于点M(a,0)和点N(b,0)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函数,且T=2|a-b|

(3) 函数图象关于直线x=a ,及点M(b,0)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函数,且T=4|a-b|

(4) 应注意区分一个函数的对称性和两个函数的对称性的区别:

y=f(a+x)与y=f(b-x)关于2

a

b x -=

对称;y=f(a+x)与y=-f(b-x)关于点)0,2

(

a

b -对称 (可以简单的认为:一个函数的恒等式,对应法则下的两式相加和的一半为对称轴:两个同法则不同表达式的函数,对应法则下的两式相减等于0,解得的x 为对称轴)

例17:①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f (x +2) = – f (x ),则f (6)的值为( B )

A. –1

B. 0

C. 1

D. 2

解: 因为f (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所以f (0) = 0,又T=4,所以f (6) = f (2) = – f (0) = 0。

②函数f(x)对于任意的实数x 都有f(1+2x)=f(1-2x),则f(2x)的图像关于 对称。(x=1/2)

练习:(2010

重庆)已知函数

()f x 满足:()1

14

f =

,()()()()()4,f x f y f x y f x y x y R =++-∈,则()2010f =_____________.

解析:取x=1 y=0得

2

1

)0(=

f 法一:通过计算)........4(),3(),2(f f f ,寻得周期为6 法二:取x=n y=1,有f(n)=f(n+1)+f(n-1),同理f(n+1)=f(n+2)+f(n) 联立得f(n+2)= —f(n-1) 所以T=6 故

()2010f =f(0)=

2

1 例18. 已知函数y=f(x)满足2002)()(=-+x f x f ,求()()x f x f -+--200211的值。

解:由已知式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点(0,1001)对称。据原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知函数y=f -1(x) 的图象关于点(1001,0)对称,所以()()010********

=-++--x f x f

,即

()()x f x f -+--200211=0

例19. 奇函数f (x )定义在R 上,且对常数T > 0,恒有f (x + T ) = f (x ),则在区间[0,2T ]上,方程f (x ) = 0根的个数最小值为( )C

A. 3个

B.4个

C.5个

D.6个

解:∵f (0) = 0→x 1= 0, 又f (2T ) = f (T ) = f (0) = 0→ x 2 = T ,x 3 = 2T .又因为

??? ??

+=??? ??-22T x f T x f 令x = 0得??? ??-=??? ??=??? ??-222T f T f T f ,∴

??

?

??=??? ??232T f T f =0.(本题易错选为A) 例20.① f(x)满足f(x) =-f(6-x),f(x)= f(2-x),若f(a) =-f(2000),a ∈[5,9]且f(x)在[5,9]上单调。

求a 的值。

解:∵ f(x)=-f(6-x) ∴f(x)关于(3,0)对称 又∵ f(x)= f(2-x) ∴ f(x)关于x=1对称 ∴T=8

∴f(2000)= f(0) 又∵f(a) =-f(2000) ∴f(a)=-f(0) 又∵f(x) =-f(6-x) ∴f(0)=-f(6) ∴

f(a)=f(6) ∴a =6

②设y=f(x)是定义在[-1,1]上的偶函数,函数y=f(x)的图象与y=g(x)的图象关于直线

x=1对称,

且当x [2,3]时,g(x)=2a(x-2)-4(x-2)3(a 为常数且a R)

(1)求f(x);

(2)是否存在a [2,6]或a (6,+∞),使函数f(x)的图象的最高点位于直线y=12

上?

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设点M(x,f(x))为函数y=f(x)图象上任意一点,则点M 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为N(2-x,f(x)).

∵y=f(x)的图象与y=g(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 ∴点N(2-x,f(x))在y=g(x)图象上.

由此得f(x)=g(2-x)(利用结论4的命题易得这一结果:y=g(x)与y=g(2-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 设x

[-1,0],则2-x

[2,3].此时f(x)=g(2-x)=-2ax+4x 3

又f(x)为偶函数?f(-x)=f(x),x ∈ [-1,1]. ∴当x ∈ [0,1]时,f(x)=2ax-4 x 3

(2)注意到f(x)为偶函数,只须研究f(x)在[0,1]上的最大值.

(ⅰ)当a

(2,6]时,由0

x

1得a-2x 2>0,

f(x)=2x(a-2 x 2)= ≤ =(当且仅当4 =a -2 ,即

x=

[0,1]时等号成立). 由题意知,f(x)的最大值为12,令 =12得

=486> ,∴a>6,这

与a

(2,6]矛盾,故此时满足条件的a 不存在.

(ⅱ)当a=2且0≤x ≤1时,f(x)=4x(1-

)

同理可证 f(x)= (当且仅当2 =1- ,即x= 时等号成立),也

与已知矛盾.

(ⅲ)当a>6时,设0

,则f(

)-f( )=2a(- )-4(- )=2(

- )[a-2(+ + )],由题设0< + + <3,a>6 ∴a-2( +

+

)>0 又

-

<0

∴f( )-f(

)<0即f( )

令2a-4=12,解得a=8 (6,+∞),适合题意.

因此,综合(ⅰ) (ⅱ) (ⅲ)知,存在a=8

(6,+∞),使得函数f(x)的图象的最高点位于直线y=12上.

练习1、函数)1(+=x f y 是偶函数,则)(x f y =的图象关于 x=1 对称。

2、函数)(x f y =满足)

(1

)3(x f x f -

=+,且1)3(=f ,则=)2010

(f -1 。

3、函数f(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11()()22

f x f x +=-,则(1)(2)(3)(4)(5)f f f f f ++++=

解析:法一:因f(x)为奇函数且关于1

2

x =

对称,T=2,可借助图象解答,得结果为0. 小结:此方法为数形结合法

法二:因f(x)为奇函数且关于

12

x =

对称,类比

()sin f x x =联想函数()sin f x x π=

∴(1)(2)(3)(4)(5)f f f f f ++++=0, 小结:此方法为抽象函数具体化法

4、已知函数(21)y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函数()y g x =是()y f x =的反函数,若

120x x +=则12()()g x g x +=( D )

A )2

B )0

C )1

D )-2

解析:法一:(函数具体化)设

()1

f x x =+符合题意,则

()1

g x x =-则

121212()()(1)(1)()22g x g x x x x x +=-+-=+-=-,

法二:y=f(2x-1)是R 上的奇函数→f(-2x-1)=-f(2x-1),即f(-2x-1)+f(2x-1)=0,由反函数的关系就可以取x 1= f(-2x-1),x 2= f(2x-1),所以g(x 1)+g(x 2)=-2x-1+(2x-1)=-2.

5.设f (x )是R 的奇函数,f (x+2)= — f (x ),当0≤x ≤1,时,f (x )=x ,则f(7.5)= - 0.5

6.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f(-x)+f(x)=3,则f -1(x)+f -1(3-x)= .0

7、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以3为周期的奇函数,且f (2)=0,则方程f (x )=0在区间(0,6)内解的个数的最小值是( )D

A.4

B.5

C.6

D.7

8、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1,3],且函数f(x)的图象关于点(2,0)成中心对称,已知当x [2,3]时f(x)=

2x,求当x [1,2]时,f(x)的解析式.

解:由已知得 f(x)=-f(4-x)① 又当x [1,2]时,4-x [2,3],∴f(4-x)=(4-x) -2(4-x) ②

∴由①②得f(x)=- (x- 4) +2(4-x) ∴当x [1,2]时,f(x)=-x +6x-8

9、(09山东)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

)(x f ,满足(4)()f x f x -=-,且在区间[0,2]

上是增函数,若方程f(x)=m(m>0)在区间[]8,8-上有四个不同的根1234,,,x x x x ,则

1234_________.x x x x +++=-8

八、综合问题

例21. 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对任意实数m ,n ,总有,且当x>0时,0

,若 φ=B A ,试确定a 的取值范围。

解:(1)在

中,令

,得

,因为

,所以

在中,令

,因为当

时,

所以当

,而

,所以

又当x=0时,,所以,综上可知,对于任意

,均有

设,则

所以.所以

在R 上为减函

数。

(2)由于函数y=f(x)在R 上为减函数,所以

,即有

,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有

,由

所以直线

与圆面无公共点。因此有,解得

评析:(1)要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必然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f(0)的取值问题,二是f(x)>0的结论。这是解题的关键性步骤,完成这些要在抽象函数式中进行。由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思想,联想类比思维都有助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例22.设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当x>0时,f(x)>1,且对任意x,y ∈R,有f(x+y)=f(x)f(y),f(1)=2

.1)2(f )3x (f 2

1

)]x (f [)2(;,4)x x 3(f )1(22+=++>-解方程解不等式

解:(1)先证f(x)>0,且单调递增,因为f(x)=f(x+0)=f(x)f(0),x>0时f(x)>1,所以f(0)=1.

则使假设存在某个又,0)x (f ,R x ,0)]2

x

(f [)2x 2x (f )x (f o o 2=∈≥=+=f(x)=f[(x-x o )+x o ]=f(x-x o )f(x

o

)=0,

与已知矛盾,故f(x)>0,任取x 1,x 2∈R 且x 10,f(x 2-x 1)>1,所以f(x 1)-f(x 2)=f[(x 2-x 1)+x 1]-f(x 1)

=f(x 2-x 1)f(x 1)-f(x 1)=f(x 1)[f(x 2-x 1)-1]>0. 所以x ∈R 时,f(x)为增函数. 解得:{x|1

例23.)xy

1y

x (f )y (f )x (f ),1,1(y ,x )1(:)x (f )1,1(++=+-∈-都有对任意满足上的函数定义在 (2)当

x ∈(-1,0)时,有

f(x)>0.求证:(Ⅰ)f(x)是奇函数; (Ⅱ)

).31(f )5n 5n 1(f )191(f )111(f 2>+++++ 解:(1)易证f(x)是奇函数。

(2)易证f(x)在(-1,0),(0,1)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3n )(2n (11)3n )(2n (1f )1)3n )(2n (1(f )5n 5n 1(f 2又)3n 1(f )2n 1(f )3n 1(2n 11)3n 1(2n 1f +-+=???

???

??????+-?+++-++= )3n 1

(f )31(f )]51(f )41(f [)]41(f )31(f [)5n 5n 1(f )191(f )111(

f 2+-=+-+-=+++++∴ 命题成立又).31(f )3n 1(f )31(f ,0)3n 1(f >+-∴<+

抽象函数问题的“原型”解法

抽象函数问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各种考试测评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发现,由抽象函数结构、性质,联想已学过的基本函数,再由基本函数的相关结论,预测、猜想抽象函数可能有的相关结论,是使抽象函数问题获解的一种有效方法。

所谓抽象函数,是指没有明确给出函数表达式,只给出它具有的某些特征或性质,并用

一种符号表示的函数。由抽象函数构成的数学问题叫抽象函数问题,这类问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各种考试测评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抽象函数问题的解法,对教师的教学,学生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函数的相关内容,学好大纲规定的基本函数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抽象来源于具体。抽象函数是由特殊的、具体的函数抽象而得到的。如()(0)f x kx k =≠有121212()()()()f x x k x x f x f x +=+=+可抽象为()()()f x y f x f y +=+。那么

y =k x 就叫做抽象函数()f x 满足()()()f x y f x f y +=+的“原型”(函数),分析抽象

函数问题的解题过程及心理变化规律可知,一般均是由抽象函数的结构,联想到已学过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的某类(基本)“原型”函数,并由“原型”函数的相关结论,预测、猜想抽象函数可能具有的某种性质使问题获解的,称这种解抽象函数问题的方法为“原型”解法。下面给出中学阶段常用的“原型”(函数)并举例说明“原型”解法。

一、中学阶段常用抽象函数()f x 的“原型”(函数)

1、()()()f x y f x f y +=+——y kx =(k 为常数)

2、()()()f x y f x f y +=——y =x

a (a >0且a ≠1) 3、()()()f xy f x f y =+——log a y x = (a >0且a ≠1)

4、()()()f xy f x f y =——n y x =(n 为常数)

5、()()2(

)()22

x y x y

f x f y f f +-+=或()()2()()f x y f x y f x f y ++-= --y =cos ωx (ω为常数) 6、()()

()1()()

f x f y f x y f x f y ++=

---y =tan x

二、“原型”解法例析

【例1】 设函数()f x 满足()()2()()22x y x y f x f y f f +-+=,且f (2

π

)=0,x 、y ∈R ;求证:()f x 为周期函数,并指出它的一个周期。

分析与简证:由()()2()()22

x y x y

f x f y f f +-+= 想:12cos cos x x +=2cos 221x x +cos 2

2

1x x -

原型:y =cos x ,为周期函数且2π为它的一个周期。 猜测:()f x 为周期函数,2π为它的一个周期

令1x =x +π,2x =π 则()()2()()22

f x f x f x f ππ

π++=+=0

∴()()(2)()f x f x f x f x ππ+=-?+= ∴()f x 为周期函数且2π是它的一个周期。

【例2】 已知函数()f x 满足1()

(1)1()

f x f x f x ++=-,若(0)2004f =,试求f (2005)。

分析与略解:由1()

(1)1()

f x f x f x ++=-

想:tan (x +4π)=1tan 1tan x

x

+-

原型:y =tan x 为周期函数且周期为4×4

π

=π。

猜测:()f x 为周期函数且周期为4×1=4

∵1(1)(2)[(1)1]1(1)f x f x f x f x +++=++=-+=)

(1)(11)(1)(11x f x f x f x f -+-

-++

=-)(1

x f

∴1

(4)[(2)2]()(2)

f x f x f x f x +=++==+?f (x +4)=()f x

∴()f x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又∵f(2)=2004

∴1(2004)(2005)(20041)1(2004)f f f f +=+=-=1(0)1(0)f f +-=1200412004+-=-2005

2003

∴f(2005)=-

2005

2003

【例3】 已知函数()f x 对于任意实数x 、y 都有()()()f x y f x f y +=+,且当x >0时,()f x >0,f (-1)=-2,求函数()f x 在区间[-2,1]上的值域。 分析与略解:由:()()()f x y f x f y +=+ 想:k (x +y )=k x +k y

原型:y =k x (k 为常数)为奇函数。k <0时为减函数,k >0时为增函数。 猜测:()f x 为奇函数且()f x 为R 上的单调增函数,且()f x 在[-2,1]上有()f x ∈[-

4,2]

设1x <2x 且1x ,2x ∈R 则2x -1x >0 ∴f (2x -1x )>0

∴212111()()()()f x f x f x x x f x -=-+-=2111()()()f x x f x f x -+-=21()f x x ->0

∴21()()f x f x >,∴()f x 为R 上的单调增函数。 令x =y =0,则f (0)=0,令y =-x ,则f (-x )=-()f x ∴()f x 为R 上的奇函数。

∴f (-1)=- f (1)=-2 ∴f (1)=2,f (-2)=2f (-1)=-4 ∴-4≤()f x ≤2(x ∈[-2,1]) 故()f x 在[-2,1]上的值域为[-4,2]

【例4】 已知函数()f x 对于一切实数x 、y 满足f (0)≠0,()()()f x y f x f y +=,且当x <0时,()f x >1

(1)当x >0时,求()f x 的取值范围 (2)判断()f x 在R 上的单调性

分析与略解:由:()()()f x y f x f y +=

想:x y x y a a a +=

原型:y =x a (a >0, a ≠1),0

a =1≠0。当a >1时为单调增函数,且x >0时,y

>1,x <0时,0<y <1;0<a <1时为单调减函数,且x <0时,y >1,x >0时,0<y <1。

猜测: ()f x 为减函数,且当x >0时,0<()f x <1。

(1)对于一切x 、y ∈R ,()()()f x y f x f y +=且f (0)≠0 令x =y =0,则f (0)=1,现设x >0,则-x <0,∴f(-x ) >1

又f (0)=f (x -x )= ()f x ()f x -=1 ∴()f x -=)

(1

x f >1

∴0<()f x <1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册教案

1.1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2)1 (+n n 直接计算第一步:取n=5; 第二步:计算 2)1 (+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慕尧书城出品,正品保障。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经典教案第一套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课标要求: 1、本章的课标要求包括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教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2、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需要算法,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也都有算法,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计算机的算法,计算机可以解决多类信息处理问题,但人们必须事先用计算机熟悉的语言,也就是计算能够理解的语言(即程序设计语言)来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首先设计程序,对稍复杂一些的问题,直接写出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3、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理解并掌握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本章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过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的过程。点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结合熟悉的算法,把握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2、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了解构造算法的基本程序。 4、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5、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从熟知的问题出发,体会算法的程序化思想,而不是简单呈现一些算法。 2) 变量和赋值是算法学习的重点之一,因为设置恰当的变量,学习给变量赋值,是构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全总结(绝对全)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 ?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c bx ax x f ++=2)(,(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2、 幂函数n m x y = ,当n 为正奇数,m 为正偶数, m

),(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 =+αα,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23sin( απαcos -,)2 15(απ -ctg =αtg ,=-)3(απtg αtg -。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 率是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 i n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 12tg tg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 sin b B =,又s i n 1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育精品资料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套试题5.3

1.设n 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580a a ,+=,则52 S S 等于( ) A.-11 B.-8 C.5 D.11 答案:A 解析:由2580a a +=,∴582 a a =-,即382q q =-,=-. ∴5(1)151153311223(1)1211a q S q q S a q q q ---====-----. 2.在等比数列{n a }中11a ,=,公比|q|1≠.若12345m a a a a a a =,则m 等于( ) A.9 B.10 C.11 D.12 答案:C 解析:51010123451111m a a a a a a a q a q a ====. 3.在公比为整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如果1418a a +=, 2a 312a +=,那么该数列的前8项和为( ) A.513 B.512 C.510 D.2258 答案:C 解析:3211313(1)18()1222q a q a q q q q ++=,+=,=,+12 或q=2,而q ∈Z , ∴122q a =,=. ∴9882(12)2251012 S -==-=-. 4.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153537225a a a a a a ,++=,则35a a += . 答案:5 解析:2223355353()2()()25a a a a a a a ++=+=,+5a =5. 5.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1n -,则数列{2 n a }的前n 项和n T = . 答案:413 n - 解析:∵21n n S =-,当2n ≥时1121n n S --,=-, ∴12n n a -=, ∴214n n a -=, ∴2114a q =,=. ∴1441143 n n n T --==-. 6.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4216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第二步: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 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设计一个算法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输入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4全套导学案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学习目标】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2.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3.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重点:平行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 难点: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自主学习】 1.向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量的表示: (1)图形表示: (2)字母表示: 3.向量的相关概念: (1)向量的长度(向量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 (2)零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行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共线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等向量与相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起点是原点的单位向量,它们的终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____ (2)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量“共线”与几何中“共线”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判断下例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零向量是唯一没有方向的向量; (2)平面内的向量单位只有一个; (3)方向相反的向量是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反向量; b c,则a和c是方向相同的向量; (4)向量a和b是共线向量,//

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区间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 上一页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导数 导数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运动的平均速度曲线的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的区别 与0x f x f ' '0 t t t v a S v ==,() 0' x f k =导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ln 1ln ln 1 log sin cos cos sin 0''' ' 1' 'x x x x a n n e e a a a x x a x x x x x x nx x c c ==== -====-;;;;;;; 为常数()()()()[]()() ()()[]()()()()()()()()()()()[]2)3()2()1(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是可导的,则有:,设()()[]()() x u u f x g f ' ' ' ?=1.极值点的导数为0,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2.闭区间一定有最值,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导数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切线变速运动的速度生活中最优化问题 ()()()(). 00''在该区间递减在该区间递增,x f x f x f x f ?1.曲线上某点处切线,只有一条;2.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不一定只一条,要设切点坐标。 一般步骤:1.建模,列关系式;2.求导数,解导数方程;3.比较区间端点函数值与极值,找到最大(最小)值。 定 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概念 定理应用 性质定理含意微积分基本 定理 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所做的功 ()的极限 和式i n i i x f ?∑-=1 1 ξ定义及几何意义 1.用定义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用公式。 ()()()()[]()()()()()()()()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dx x f k dx x kf c b b a c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莱布尼兹公式牛顿则若--==?a F b F dx x f x f x F b a ,'1.求平面图形面积;2.在物理中的应用(1)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2)求变力所作的功; ()?=b a dx x F W ()dt t v s a b ?=

人教版A版高一数学必修2全套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套)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6)会应用Scilab求解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各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n(n>1)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但让计算机去执行“倒一杯水”“替我理发”等则是做不到的。 教学用具:电脑,计算器,图形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算法,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等。因此,算法其实是重要的数学对象。 2、探索研究 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全套教案 第一章统计案例 第一课时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随机误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使用函数计算器求回归方程; (2)能正确理解回归方程的预报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变量的相关性,理解处理问题的方法,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学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了解判断刻画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教学难点:解释残差变量的含义,了解偏差平方和分解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名师出高徒”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2. 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收集数据→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方程进行预报.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例1 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身高 /cm 165 165 157 170 175 165 155 170 体重/kg 48 57 50 54 64 61 43 59 . (分析思路 →教师演示→学生整理) 40506070重/k g

第一步:作散点图第二步:求回归方程第三步:代值计算 ②提问: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316kg吗? 不一定,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在60.316kg左右. ③解释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来事实上,观察上述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女大学生的体重y和身高x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次函数y bx a 严格刻画(因为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所以线性模型只能近似地刻画身高和体重的关系). 在数据表中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分别为48kg、57kg和61kg,如果能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体重与身高的关系,那么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在学生的体重应相同. 这就说明体重不仅受身高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把这种影响的 =++,其中残差变量e中结果e(即残差变量或随机变量)引入到线性函数模型中,得到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e 包含体重不能由身高的线性函数解释的所有部分. 当残差变量恒等于0时,线性回归模型就变成一次函数模型. 因此,一次函数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的特殊形式,线性回归模型是一次函数模型的一般形式. 2.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强,它们的散点图越接近一条直线,这时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这组数据就越好,此时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是有意义. 3. 小结: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第二课时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建立回归模型,进而学习相关指数(相关系数r 、总偏差平方和、随机误差的效应即残差、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相关指数R2、残差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会求上述的相关指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实际问题发现已有知识不足,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勇于求知的良好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教学难点:了解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由例1知,预报变量(体重)的值受解释变量(身高)或随机误差的影响.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人教A版

习题1.2(第24页)

练习(第32页) 1.答: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工人数量达到某个数量时,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值, 而超过这个数量时,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见,并非是工人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 2.解:图象如下 [8,12]是递增区间,[12,13]是递减区间,[13,18]是递增区间,[18,20]是递减区间. 3.解:该函数在[1,0]-上是减函数,在[0,2]上是增函数,在[2,4]上是减函数,在[4,5]上是增函数. 4.证明:设 12,x x R ∈,且12x x <, 因为 121221()()2()2() 0f x f x x x x x -=--=->, 即12()()f x f x >, 所以函数()21f x x =-+在R 上是减函数.

5.最小值. 练习(第36页) 1.解:(1)对于函数 42()23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4242()2()3()23()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42()23f x x x =+为偶函数; (2)对于函数 3()2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33()()2()(2)()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3()2f x x x =-为奇函数; (3)对于函数 21 ()x f x x +=,其定义域为(,0)(0,)-∞+∞ ,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 22()11 ()()x x f x f x x x -++-==-=--, 所以函数 21 ()x f x x +=为奇函数; (4)对于函数 2()1f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22()()11()f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2()1f x x =+为偶函数. 2.解:()f x 是偶函数,其图象是关于y 轴对称的; ()g x 是奇函数,其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习题1.3(第39页) 1.解:(1)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新部编本 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3)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 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n =2 ) 1(+n n 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n =5; 第二步:计算 2 ) 1(+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a ,b ,r 或D ,E ,F ,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 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