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七世纪荷兰的崛起

十七世纪荷兰的崛起

十七世纪荷兰的崛起
十七世纪荷兰的崛起

十七世纪荷兰的崛起

摘要:17世纪的荷兰在金融创新、技术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着卓有成效的成绩,引领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让其从一个不起眼的弹丸小国一跃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在众多强国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荷兰;金融;技术;制度

Abstract:17 Century in Holland in term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o have a very fruitful results, leading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hrough their continuous efforts tomake it from an obscure small country become the world financial center,talent showing itself among the powers.

Key words:Netherlands; resource; technology; institution

荷兰——这个位于欧洲西北部,人口150万,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的湿地国家,在17世纪迎来了它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当时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遍布全世界。这个曾经弱小的国家,在17世纪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取代葡萄牙、西班牙一跃成为世界霸主,其足迹遍布世界,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它的发展速度与出奇的富有令世人惊叹。为什么这个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如此小的国家能成为世界的领袖呢?

一、金融创新

荷兰国土面积十分小,只相当于两个北京,资源贫乏,依靠自然资源几乎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于是,精明的荷兰人开始把目光转向经济建设,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使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建立于17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当时的欧洲各国兴起海上冒险,探寻世界地理,更发展外海的商机。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1669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五万名员工、与一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当时的10盾约等于1英镑,而1660年代荷兰一位教师的年薪约280盾,光阿姆斯特丹一地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

(二)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于 1609 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诞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它标志着金融市场的形成。交易所市场具有流动性、公开性和投机性等特点,极大拓宽了市场范围。到 17 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已成长为欧洲的股票交易中心,被誉为“17 世纪的华尔街”。其证券交易所已经类似于现代证券交易所,买卖双方不仅可以进行股票的直接转让,而且也可以通过证券经纪人进行股票间接转让。荷兰股票交易所成为当时整个欧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当大量的金银货币以空前的速度循环流通时,荷兰的经济血脉开始变得拥堵起来。这一次,荷兰人关于解决问题的探索直接进入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建立银行[1]。

( 三) 阿姆斯特丹银行的成立

1609 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国家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的成立是 17 世纪西欧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荷兰的经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阿姆斯特丹银行的成立给国际贸易提供了极大的安全和便利。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取消金属币兑换义务,改而发行银行券,防止了四处蔓延的货币兑换和票据贴现中的过度投机,从而为贸易提供高效率和稳定的兑换贴现服务。阿姆斯特丹银行在 17 世纪期间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票据清算中心。另一方面,阿姆斯特丹银行在 17 世纪荷兰发展成为世界贵金属贸易中心的过程中功不可没。阿姆斯特丹银行凭借其各种贸易货币储备,极大地推动了荷兰贵金属贸易的扩张。1640 年后,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贵金属贸易中心,而阿姆斯特丹银行正是这一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它确保了阿姆斯特丹世界首要贵金属货币市场的地位,保证了 17 世纪荷兰货币和信贷的活力。

二、技术状况

近代早期,技术在欧洲内部的扩散是相当迅速的。比如采矿、冶金、纺织、造船、造纸等行业到17世纪时,在很多地区都已经存在。农业中的“三田”轮作制、重型轮式犁、水车、风车等等在西欧都得到广泛运用。荷兰的技术一方面来源于这种扩散,另一方面也来自本国的发明,如造船技术和水利技术。技术上的领先使荷兰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并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作为技术扩散的受益者,荷兰得到了葡萄牙花费近二十年才了解到的有关从西欧绕道好望角到达亚洲的航海知识。并于1596年,派出第一支

荷兰船队前往东印度群岛,由此拉开了参与亚洲垄断贸易的序幕。另外,尼德兰南

部、法国和葡萄牙等地的移民为荷兰也带来了纺织、印刷、出版和蔗糖加工技术。比如,移民中熟练工人的到来加强了莱顿的纺织业实力,并且超过英格兰取得一定优势地位。

除了作为技术传播的受益者外,荷兰在造船和水利两个方面扮演了创新者的角色。

16、17世纪,荷兰的造船业一直遥遥领先于西欧其他国家。到1670年,荷兰商船队的运载量为德国、英国和法国三国总量的1.3倍。荷兰人在造船方面的创新体现在他们发明的“槽船”上———一种造价低廉却拥有巨大容积、外表丑陋的大船,是荷兰控制世

界海洋运输的主要依靠。荷兰有着特殊的地理条件,沼泽地、泥潭和低洼地经常遭受洪涝。因此,水利工程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6世纪初,水利管理和工程被委托给负责开发和保养的专业人员。于是,在许多方面荷兰成为“木制机械时代”的中心,如风车被用来推动水泵,从而控制运河中的水流量。由于这些技术方面的进步,荷兰人将地理劣势变成优势,成为亚麻、大麻、蛇麻草、花卉和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最主要生产国②之一。并且,在17世纪早期,荷兰的企业家和专业人士就广泛地参与到英国和法国的土地开垦项目中。

三、制度状况

制度是决定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技术所决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除了受到交通、通讯技术的影响之外,还受到规范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制度的影响。因为在生产要素被配置到生产环节之前,或者这种投入产出关系实现之前,诸如产权因素和交易成本因素,会影响生产要素进入生产领域的数量和质量。近代史上,荷兰国内较为宽松、自由的制度环境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分的激励,导致其技术优势所决定的增长上限在更大程度上的实现。

中世纪以来,在尼德兰地区就已形成一种地方议会制度。15世纪,勃艮第的公爵们将该地区的大部分土地联合起来,形成了勃艮第公国。同时,各省的地方议会制得到保留,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在1477年的法律中规定,政府应对居民提供保护,防止腐败,保护居民特别是司法方面的权利。民众代表参与国家决策过程的权利也得到明确规定。共和国成立后,最高权力机构仍是各省联合议会,并建立了统一的财政税赋体系,虽然税赋较高,但主要针对的是支出而不是收入。另外,民众传统的权利得到认可和加强,维护私有产权的转让和保护的法律也得到保留。自由被视为“荷兰的女儿”。总之,共和国在政治和经济中的组织规则体现了荷兰中世纪早期就已形成的民主和自由原则。促进商业和贸易发展的产权安排在农业中起到积极作用。

荷兰总人口中,只有一小部分受制于封建领地的约束。查理曼一世(公元768—814年)的法兰克帝国将低地国家很大一部分纳入其版图后,低地国家西南地区的人民拒绝接受封建领主制,因此,封建主义似乎从未在此地区盛行。特别是,后来成为荷兰省、济兰省和乌德勒支省的地区,在那个时代并未产生封建贵族。所以,低地国家的大部分农民属于小土地所有者和自由农民,他们比欧洲其他地区的农民更自由。农业中的土地产权是清晰的,如土地清册登记制度方便了产权的转让,有利于土地自由流向高效率的部门。结果,荷兰发展起高度专业化的农业,粮食供应的大部分来自进口,国内农业则主要集中于肉、奶、黄油等的生产,而后又增加了工业作物的种植。由意大利城市早期发展起来的各种信用工具的引入和商业组织的创新,完善了荷兰经济活动中的中介制度,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竞争。

四、结语

17世纪的荷兰,凭借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效益而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在贸易中所积聚起来的巨额商业资本,又转化为金融领域的优势,并使荷兰最终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1]朱昊,《十七世纪“海上马车夫”的崛起》,财政金融,2011. 12. 022 [2]蔡一鸣,《近代史上荷兰崛起的经济学解释》,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9,9

大国崛起观后感350字

大国崛起观后感350字 导语:看完《大国崛起》纪录片12集,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重视思想文化的繁荣、重视科学和教育、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大国崛起观后感350字,欢迎阅读参考。 大国崛起观后感350字纵观《崛起》,其重点介绍了历史上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葡萄牙的强盛源于它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而资源十分匮乏迫使其花去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世界,走向强盛。随后完成统一的西班牙境况相似,而二者的竞争更加速了其共同崛起。荷兰人凭借其经济头脑和对财富的向往打开国门,经营海运,他们关心如何尽可能多地增加财富,并凭借东印度公司展开了全球的贸易。英国通过文艺复兴将其文化的精华提升,成为一个思想高度发达的民族,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之彻底翻身崛起,超越其他欧洲国家。法国经历了太多的兴衰交替但最终走向了富强。德国统一后大力发展教育,并两次走上了侵略外国的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其文明彻底脱离亚洲不如列强行列。俄罗斯靠彼得大帝改革和叶

卡捷琳娜二世的德国血统充分吸收欧洲工业革命的精华,而战争波及的延迟也使俄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最终成为世界大国,并以此能够在冷战中和经过118年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的美国抗衡。 大国崛起观后感350字听说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爆流行,有口皆碑,于是借了碟看,末了还不忘刻录下来。 恩里克王子、伊莎贝尔女王、奥登巴恩维尔特、伊丽莎白女王、拿破仑?波拿巴、俾斯麦、明治天皇、彼得大帝、乔治?华盛顿…… 格物致知,我们不难发现,伟大时代的背后总会有一支巨擎、一只伟大的推手。历史呼唤英雄,英雄也领航着历史前进的风向标。 《大国崛起》显然是命定中国的,那么新世纪中国的这只推手——如果有找到的话——你准备好了吗? 开启海洋时代的大幕之后,崛起的魔棒先后在9个国家中相继传递,粲然全球角落。当时在东方的泱泱大清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图强,1840年国门破开之时,日本还没有步入明治维新时代,比肩而启的中日两国,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彻底改变格局。厘清落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其中根本之一要归咎于当时所谓大一统的封建文化:禁海、禁锢人文思想、四书五经等儒学教科书历经百世不更新,世世代代用

荷兰17世纪美术

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实主义 继承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很少受巴洛克艺术影响。挣脱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荷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 (一)哈尔斯 哈尔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早期与盛期作品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如《弹曼陀林的小丑》、《吉普赛女郎》,团体肖像画《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圣亚德里安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晚年作品多取古典构图的正面形象,流露一种忧郁的情绪,比早期作品凝重而深刻,如《哈勒姆养老院的女管事们》、《一个戴宽边帽的男子》。(二)伦勃朗 (1642年原名《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 (1632年);《夜巡》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后期《带天使的圣家族》、《入浴的妇人》、N幅自画像,铜版画《三棵树》、《基督救治病人》。(三)荷兰小画派 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是因为画幅小,适于悬挂以装饰居室;题材小,迎合市民趣味。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家务劳动。 特鲍赫,《音乐课》、《年轻姑娘给一位妇人读信》;霍赫,《在地窖门前》、《一个荷兰家庭的庭园》;梅蒂绥,《一位绅士惊扰了晨妆时的年轻妇女》。 维米尔,其作品与“小画派”其他画家有所区别,不以情节引人入胜,也不描绘过多的生活细节,而是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最主要的风景画描绘其故乡的《德尔夫特风景》、《小巷》。他大部分作品表现了舒适、安闲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倒牛奶的女仆》、《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戴头巾的少女》。 (四)荷兰风景画 17世纪荷兰形成完全独立的风景画科 雷斯达尔,他在写实精度和细节的纤巧上并不突出,但总能显示出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使风景画提高到史诗般的地位,被誉为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画大师,《急流》、《犹太人的墓地》等。 霍贝玛,他的作品有如优雅的田园抒情诗,展示了荷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洋溢着明朗乐观的情绪,《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并木林道》,1868年)。 静物画也成为独立画科。 威廉?考尔夫等。 17世纪的荷兰画派尤为重要。虽 然在其他时期也有一些值得提起的画派和画家,可是唯 独在17世纪,荷兰画派作为一个整体,才以其巨大的规模 和成就,对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 17世纪为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革命的胜利促使经济和 文化的欣欣向荣。这个新兴国家是当时欧洲先进思想中 心之一。荷兰画家们怀着民族自豪感。用写实手法在作 品中表现祖国的人民生活和自然风景等。绘画终于摆脱 对宫廷贵族和天主教会的依附,开始为新兴的市民阶级 服务。随着绘画市场和画商的出现,绘画成为市场上的 商品。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品种较之

荷兰海权的崛起与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荷兰海权的崛起与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海权的崛起是一个国家强盛表现的一种标志之一,这对荷兰也不例外。16世纪 末17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海权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尼德兰摆脱西班牙王朝统治成立资产阶级性质的荷兰联省共和国(1581年)。在荷兰赢得民族独立和自由后,原来尼德兰就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商业,独立以后这些产业更加日益繁荣。。荷兰造船业居欧洲第一,西班牙的大帆船,以及英国内河的平底船、运煤船、渔船均为荷兰所造,造价仅及英国的一半,而自己国家的商船吨位更是日益渐多。荷兰凭借先进的造船业大幅降低海洋运输的成本;建立高度授权和资本化运作的东印 度公司(1602年)减少国内海外探险者之间的恶性竞争,统一组织领导、集中人力与资本从事对外贸易扩张[’」;依靠国家信誉以近代股份筹资的方法吸收和募集社会资金,以维持对外贸易所需要的庞大资本;通过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赢得欧洲 各国商业委托人的信任。美国学者诺斯和托马斯曾从新制度经济学解释称,“荷兰不是依靠自然的恩赐,而是发展了比其对手有效的经济组织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获得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与其国家之小规模不相称的重要性”「’」。在航海技术、贸易资本、机构制度等基本条件逐步具备后,荷兰自1596年派遣第一只船队前往东印度群岛探险后开始加快对东方商业贸易的扩张步伐,逐步成为第一批海权强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强劲竞争对手,被誉为“世界马车夫、贸易的中间商、欧洲的代理人和经纪人”〔’」。,但随着国力日渐强盛,荷兰海上力量就露出尖利的獠牙。一开始,它由一些投机冒险的商人采取股份制的集资方法组成。1594年,四艘装备良好的航船组成远洋船队,扬帆驶往东方的爪哇。这是一次 蓄谋已久并精心准备的航行,表明后起的荷兰不再满足于充当欧洲水域的商运霸主,而要到被葡萄牙控制了一个世纪的印度洋航线去一展身手。荷兰船队一进入东方,发现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早已不堪一击,东方香料及香料群岛唾手而得。

大国崛起解说词全集

大国崛起解说词全集 【篇一:大国崛起解说词】 ? ? ? ? ? ? | | | 大国崛起完整版第一集 公元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 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理有了全球坐标。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片头)镜头利用推,跟进,转,切,融合,推,再推,跟......述 说着几个重要时间段的不同国家崛起的年份。最早17世纪荷兰资本 的力量;1688年英国工业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背景引用的是著名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作者: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十 九世纪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从时间上看,好像有误差, 但是正因为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思想支配创作,根据当时的历史 事件创作大幅主题画。他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于创作的色彩表现,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 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形成了震动当时画坛的风格。所以编导并没有 用错背景;1871年德国统一,日本...... (序)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于明朝的统治之下,郑和七下西洋, 不是因为开拓商贸,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尊严,郑和死后,中国人 的身影便在海洋上消失了。 第一章海洋时代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追求刺激,追求冒险的豪情(背景:西班 牙斗牛士)。伊比利亚半岛,这个欧洲的西南端因为资源困乏,开 始探索当时的“死亡之海”----大西洋。 明了蛋彩画,所以文艺复兴前的所谓油画基本都没有立体。)欧洲 人早期对于香料的依赖,促使着商业的方向,然而,阿拉伯人,犹 太人,意大利人,摩尔人主要控制了香料的商业,于是葡萄牙人不 得不另外开辟航路,寻找希 望。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600字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600字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600字一:《大国崛起》真实地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我们要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重视思想文化的繁荣、重视科学和教育、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 对于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是怎样成为17世纪的王者? 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虽然17世纪末,荷兰逐

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成为富强的国家的道路,清朝的统治者的“闭关锁国”肯定是不可取的,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德国的兴衰是最好的例证。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600字二:曾经的中国经历过数不清的欺压与侮辱,现在它已成为一个泱泱大国;曾经的中国经历了28年的奋斗,现在:中国已是崛起之大国!今天,中国成为首个可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这无疑使每个中国人振奋! “甲型”从国外来到中国,在大陆引起了一阵又一阵恐慌:我们的体温是早上测完中午测,中午测完晚上测,每天午休还要学预防知识,好不容易放假却也因为这倒霉的甲流被否定了!咳!真是人心惶惶又“慌慌”啊。但是“甲流”高一尺,“中国”高一丈。我们的祖国成功进行了临床试验,用自己的实力与技术向国际证明了“甲流”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使中国成为了第一个可以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 简单至极的新闻,但是意义非同小可。它向全世界证明:

17世纪荷兰美术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绚烂多姿的荷兰17世纪 17世纪荷兰美术的艺术风格 17世纪前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那里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往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新的文化气息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实主义,继承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很少受巴洛克艺术影响。挣脱了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荷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 (一)哈尔斯 哈尔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早期与盛期作品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如《弹曼陀林的小丑》、《吉普赛女郎》,团体肖像画《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圣亚德里安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晚年作品多取古典构图的正面形象,流露一种忧郁的情绪,比早期作品凝重而深刻,如《哈勒姆养老院的女管事们》、《一个戴宽边帽的男子》。 吉普赛女郎 (二)伦勃朗 荷兰伟大的艺术家,一生经历坎坷,勇敢坚定地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光辉的贡献,也使17世纪的荷兰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他笔下的人物皆取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象,即使描绘宗教故事,也体现了宗教的生

活化。他的肖像画生动传神、独具风采,他描绘的老人肖像尤其感人,那苍老的容颜和深邃的眼神仿佛展现了他们饱经沧桑的经历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与生活哲理。其代表作:《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1632年);《夜巡》(1642年原名《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后期《带天使的圣家族》、《入浴的妇人》、N幅自画像,铜版画《三棵树》、《基督救治病人》。(三)荷兰小画派 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是因为画幅小,适于悬挂以装饰居室;题材小,迎合市民趣味。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家务劳动。 特鲍赫,《音乐课》、《年轻姑娘给一位妇人读信》;霍赫,《在地窖门前》、《一个荷兰家庭的庭园》;梅蒂绥,《一位绅士惊扰了晨妆时的年轻妇女》。 维米尔,其作品与“小画派”其他画家有所区别,不以情节引人入胜,也不描绘过多的生活细节,而是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最主要的风景画描绘其故乡的《德尔夫特风景》、《小巷》。他大部分作品表现了舒适、安闲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倒牛奶的女仆》、《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戴头巾的少女》。 (四)荷兰风景画 17世纪荷兰形成完全独立的风景画科 雷斯达尔,他在写实精度和细节的纤巧上并不突出,但总能显示出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使风景画提高到史诗般的地位,被誉为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画大师,《急流》、《犹太人的墓地》等。 雷斯达尔,他在写实精度和细节的纤巧上并不突出,但总能显示出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使风景画提高到史诗般的地位,被誉为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画大师,《急流》、《犹太人的墓地》等。 威廉.考尔夫等雷斯达尔,他在写实精度和细节的纤巧上并不突出,但总能显示出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使风景画提高到史诗般的地位,被誉为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画大师,《急流》、《犹太人的墓地》等 17世纪荷兰现实主义美术特点 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 20世纪上半叶,“罗兰主义”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基本立场。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但由于把“博爱”当作出发点和终点,宣扬“爱能拯救一切”,视贫富均等为最终目标,因此在本质上因袭了19世纪的传统而没能达到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或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社会现实,试图站在崭新和时代高度去分析问题。马丁?杜?伽尔(1881—1958)的《蒂博一家》(1922—1940)通过蒂博和丰塔南两个家庭的变迁,反映了第一次大战期间法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矛盾和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从人道主义立场反对战争。小说采用意识流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了现实主义兼容并蓄的开放性。5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出现了革命倾向,作品中的劳动人民不再是受命运摆布的 小人物,而成了敢于跟罪恶势力作斗争的“强者”。 其次,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批判的眼光审视复杂、残酷的现实,历史主义地表现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力图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环境的艺术概括,回答“老是存在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令人信服地揭示旧制度、旧生活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趋势。较之19世纪现实主义,叨世纪现实主义在反映现实的及时性和撷取题材的政治性上更进了一步。许多作品,往往在被描写的事件刚刚结束甚或还未结束时就写了出来。

从荷兰崛起原因谈如何发展

从荷兰崛起原因谈如何发展 (2011-03-16 20:23:03) 一地理位置:荷兰从南到北长约300公里、从东到西宽约200公里,面积为41526平方公里。在地理上属于“尼德兰”。“尼德兰”意为“低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莱茵河、马斯河和斯海尔德河下游,特别是在中世纪,由意大利北部翻越阿尔卑斯顺莱茵河而下,及由法国的罗讷河北上,经香槟大道往北是尼德兰,所以它长期以来就是南北贸易大道的北端。其海岸位于欧洲从葡萄牙大西洋沿岸往东北,转向波罗的海,往北经北海到挪威沿海,又与英国隔狭窄的海峡相望的,面向大西洋的海洋交通的十字路口,农业、手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很自然成为商业贸易交通枢纽,经济发达地区。 二政治原因:一是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多年频繁的对外战争中,不仅耗竭了从美洲掠夺来的金银,而且弄得国库空虚,为筹措费用,就在尼德兰地区实行重税,结果使商业衰落、经济萧条,引起荷兰人民不满。其次,在欧洲中部,宗教革命发生引发荷兰人民的对旧教的憎恶,爆发反西班牙人民的起义。而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导致当时国库空虚,军队力量削弱,变相的导致荷兰的独立。建立起了第一个议会制君主立宪国家。 三,船队优势:荷兰拥有世界上的最庞大的船队。那时,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荷兰的造船厂已充分使用机械,造船速度相当快,几乎一天可以造一条船。早在1600年,荷兰就拥有1万只船。按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数的3/4。世界各地的贸易货运大多由荷兰承担,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四,新式公司:荷兰于1602年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为其在东方贸易创造了条件。 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好,就必须以好的政治制度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本国自身特点,走一条符合自国发展的经济之路。同时,在取得好的成就时也不要忘记对自身的政治体制不足的地方进行改革,对自己的经济体制进行优化,即居安思危,积极进取,不能懈怠!另外,也要结合地域文化优势,以最易发展先发展为原则,实现最终的国家富强!

大国崛起之荷兰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荷兰观后感 13个大国崛起全过程,各具特色,应该来说,对中国借鉴意义最大的,是荷兰。 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这就是荷兰。 八百年以前,荷兰还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荷兰人创造了奇迹。 那么,荷兰人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从十四世纪开始,荷兰捕鱼业渐渐发展,从而也推动了荷兰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行为的发展。随着商业程度逐步加深,于是荷兰人民形成一种经营意识。17世纪,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积聚了巨大的财富,经济的发达支撑起荷兰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 荷兰可以说是和平崛起的“典范”,这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恰恰是需要借鉴的。中国多次强调和平崛起,正是因为如今的世界局势,如今的国家实力,依靠侵略与掠夺是没有希望成为真正的大国的。中国现在政治安定,国内外环境都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平崛起是指中华民族全面崛起,包括经济崛起、政治崛起两个层面。从经济崛起上来说,中国应该像荷兰学习。经济层面的崛起包括经济的崛起、自主技术与品牌的崛起、资本与金融的崛起。而这些,正是中国应该努力的方向。就经济这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足以影响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就经济这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足以影响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中国经济的内在力量之强大是一定会驱动中国崛起的。 然而,我们不能光看荷兰的崛起,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败落。荷兰的败落告诉我们:没有强力的集权,没有领土的野心,没有强大的政治庇佑的生意人,注定不能长久。利令智昏,使在商业领域屡有建树的荷兰人在政治上幼稚得近乎可笑。如此小的国家,掌握了几乎全世界的海洋,以国力和人口为主要构成的物质实力显然适应不了如此显赫的权柄,一定需要非凡的智慧才玩得转身边虎视眈眈的豪强,但他们似乎并没有从稍早一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尤其是葡萄牙—

17世纪荷兰美术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17世纪荷兰美术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1)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和愿望,描绘日常生活和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 3) 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是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 17世纪的荷兰画派尤为重要。虽然在其他时期有一些值得提起的画派和画家,可是唯独在17世纪,荷兰画派作为一个整体,才以其巨大的规模和成就,对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17世纪为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革命的胜利促使经济和文化的欣欣向荣。这个新兴国家是当时欧洲先进思想中心之一。荷兰画家们怀着民族自豪感。用写实手法在作品中表现祖国的人民生活和自然风景等。绘画终于摆脱对宫廷贵族和天主教会的依附,开始为新兴的市民阶级服务。随着绘画市场和画商的出现,绘画成为市场上的商品。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品种较之以往大为扩充。除宗教历史画和肖像画外,风俗、风景、静物和动物画也发展为重要画种。 代表画家:伦勃朗:<1>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勇敢坚定的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 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杜普教授的解剖课》。举世闻名的《夜巡》:主题性绘画,情节性群像,出色的处理了明暗关系,突出表现了不忘前人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英勇斗争。此外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画家还有哈尔斯、维米尔及van雷斯达尔。当时,荷兰多数城市中绘画艺术均相当发达,其中最发达的为阿姆斯特丹、哈勒姆和代尔夫特 荷兰小画派艺术: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了一批出色的画家,被称为“荷兰小画 派”。特点:作品的画幅比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居室之用;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应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是因为画幅小,适于悬挂以装饰居室;题材小,迎合市民趣味。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 家务劳动。 特鲍赫,《音乐课》、《年轻姑娘给一位妇人读信》;霍赫,《在地窖门前》、《一个荷兰家庭的庭园》;梅蒂绥,《一位绅士惊扰了晨妆时的年轻妇女》。 维米尔,其作品与“小画派”其他画家有所区别,不以情节引人入胜,也不描绘过多的生活细节,而是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最主要的风景画描绘其故乡的《德尔夫特风景》、《小巷》。他大部分作品表现了舒适、安闲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倒牛奶的女仆》、《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戴头巾的少女》。荷兰风景画 17世纪荷兰形成完全独立的风景画科 雷斯达尔,他在写实精度和细节的纤巧上并不突出,但总能显示出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使风景画提高到史诗般的地位,被誉为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画大师,《急流》、《犹太人的墓地》等。霍贝玛,他的作品有如优雅的田园抒情诗,展示了荷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洋溢着明朗乐观的情绪,《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并木林道》,1868年)。 伦勃朗艺术成就

大国崛起观后感七篇

《大国崛起》观后感一 因为不常看电视,《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在央视2套播出结束当日,我才知道有这么个系列片。在网络几个褒义词的鼓励下,我到央视网站上去看这个片子。当天就看了两集——西班牙葡萄牙强国史、荷兰强国史。而后几天,陆续在央视重播中看了德国、日本强国史。 对这一系列片子:感触颇深。作为一个曾经强大过的封建帝国,在150年前还轻视西方列强并将其称为“蛮夷”的“大国”,作为一个常常将5000年历史、地大物博挂在嘴边的“自恋者”,这次终于没有将自己放在一个“世界大国”的地位。而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称为“九个世界性大国”,摈弃了自大的心理,实在难能可贵,值得称道。 倾3年之力、集百余位专家智慧的这部纪录片,将大国崛起之路,在这个时候展现在我们所有中国人面前,不能不引起这个国家的公民的思考。我们国家的这个时刻,正是中国走在崛起之路初级阶段的关键时刻,正是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时刻,正是中国在其越来越强大的路上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刻,正是中国在其强大之路上寻找属于自己方向而又找不到坐标的时刻-----我想,凡是看过这个系列片子的人大抵都会地头思索:中国的强国路在何方,中国的强国梦是否能实现。思索中,满怀激情,然而,不能怀疑的是,我们仍然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显然,这个片子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展示9个强国的历史,而在于反思这9世界大国如何崛起并且衰败,在于指导中国将如何走向持续的强大而立于不败之地,在于引导更多的人思考面对机遇中国该如何探索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现在,传统媒体、网络、各种公众场合都不约而同地在谈论这件事情,这个片子引起这样的关注,说明它已经成功。它的眼光、气魄、密集而又精华的知识、即使而又尖锐的问题的确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 然而,除了讨论国家,讨论崛起之外,我也会想到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就是说,一个世界国家的崛起和它的国民的幸福程度是成正比的么?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级的大国时,它的国民并不一定是最幸福的,可能它内心存在强国的自豪,但是他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着眼于实事。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也同样出现了混乱,大久保利通政府将很多国家财产几乎零价送给财阀,导致了社会的巨大的不公平,并造成国家裂痕的产生,大久保利通最终死于非命。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德国,当德意志帝国不断强大的时候,他们将更多的财产使用在军事上;二战之时,希特勒可以说是为了德国的更加强大,但是他带给德国的灾难同样是令人惊心动魄的。 而当一个国家并不是世界级大国的时候,也许也并不追求世界大国的时候,它的国民也许是最为幸福的。英格兰莱斯特大学心理学家怀特根据178个国家的数据和100项研究成果,撰写了一份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报告说,丹麦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强的国家,排在丹麦之后

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海权决定国家兴衰 ——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这就是荷兰。八百年以前,荷兰还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荷兰人创造了奇迹。 从十四世纪开始,荷兰人就开始在海洋上谋求生存与发展,从最原始的海洋捕鱼业开始,从而也推动了荷兰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行为的发展。随着商业程度逐步加深,于是荷兰人民形成一种海权意识。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基础上,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并且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而且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积聚了巨大的财富,经济的发达支撑起荷兰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但不管怎么讲,没有大海,就没有强大的荷兰。但荷兰在创造了大国之后,却显得锋芒毕露,在全球范围内大肆的侵略扩张,用战争的手段掠夺他国的资源,并且频频对已有的和潜在的霸权威胁挑战,以少打多的战争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十几次,消耗了国力也树立了宿敌。衰落无可避免。 具体地说,荷兰是怎么做的呢? 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很多的钱财。荷兰因此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国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荷兰独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非常发达,很快成为西欧强国。在此期间,荷兰的造船业发展迅速,15~16世纪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荷兰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的造价比英国低1B3到1B2。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B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兰商船转运,经荷兰商人转手销售。当时的阿姆斯特丹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港内经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由于海上贸易的快速发展,为荷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荷兰便有能力迅速扩建其海军,而同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又反过来保护海上的贸易。当时,荷兰的海军是首屈一指的。最鼎盛时期,荷兰的海军舰只几乎超过了英法两国海军的1倍。它们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护本国商船,并从事海外殖民掠夺。在亚洲,1595年荷兰人首次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爪哇。不久,荷兰舰队便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两次打败葡萄牙舰队,并且不断追捕、抢劫中国商船,垄断了东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文字版

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十四,十五世纪):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此前的世界是隔绝地生活在几块陆地上,每个文明都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世界的中心。郑和下西洋并非开拓贸易而是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之后的世界海洋就没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首先将各种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小国葡萄牙。征服从被征服开始,先后有罗马,日耳曼人征服这片土地等等。1143年葡萄牙独立,欧洲大路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王权得到臣民和贵族的支持,民族自豪感强烈。但这个国家却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独立后的两个世纪葡萄牙一直未脱离贫穷与落后。142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关于地理学的书出版,引起了人们对地理的兴趣。将葡萄牙人推向历史前台的是香料,那时香料是保存事物的主要途径,而香料生意一直被阿拉伯人垄断,之后又是奥斯曼帝国。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欧洲人到了海洋寻找出路。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聚集了一批精英为他出谋划策,改制了指南针和帆船,把数学天文学运用于航海学,他举全国之力,指定计划,终于向着大海的另一边出发了。葡萄牙的罗卡角是葡萄牙的天涯海角,陆地在此结束,海洋在此开始。 1443年,慈宁宫罗卡角出发的航海家出发了,在此之前有21年的研究和积累。他们的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一个世纪以来一路收获黄金,胡椒等,统统回到里斯本的国库。而其他欧洲国际还在互相明争暗斗。意大利还在享受传统贸易最后的利益。20年后,又一只由三艘船组成的船队在迪亚士的带领下出发了。在好望角遭遇风暴被迫向北航行,他们发现好望角已经是非洲的最南端。他们

即将发现通向东方的道路,这时却遭遇了第一个对手——西班牙。 西班牙的收复失地的战争持续了八个世纪,15世纪时格拉纳达王国还处在穆斯林的统治之下,在伊莎贝尔女王的亲自督战下终于战胜摩尔人。这时机会找上了西班牙,热那亚人哥伦布在之前的六年时间在葡萄牙一直未被重用,因为葡萄牙的航海策略是从好望角往北到达亚洲,和印度人做生意。而哥伦布想直接往西行,开辟新的通向东方的航线。但葡萄牙人认为往西行的距离远的无法想象。1492年,女王召见了哥伦布,哥伦布出生在布商家庭,谈判能力很强,这样的谈判持续了三个月。哥伦布可以得到新发现地所有财富的十分之一。航行两个月后水手发生了骚乱,因为看不到陆地,这是哥伦布让大家再坚持三天,没有看到陆地就返回,但是历史选择了哥伦布,他们发现了美洲,但哥伦布认为他到达了印度,所以他命名为印第安人。但是土著居民与印度并无太多关联。这一天是10月12日,后来被定为西班牙的国庆日。最早看到哥伦布凯旋的是葡萄牙国王里昂二世,他让哥伦布带回来的印第安人用干豆子摆出新世界的模样,后他捶胸顿足悔恨自己错过了见证新世界的机会。 在那个时代,谁先发现了新世界,这个地方就属于谁,所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谈判开始,这样的争论持续了一年时间,他们想在地球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一人一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拿走了美洲。这个条约开创了西方划分殖民地的先例,也是西方驶向全球战略的开始。 条约已定,现在就看谁下手最快。4年之后1498年的葡萄牙人达伽马率领船队终于到达印度,郑和也同意到达了此处。1519年麦哲

《大国崛起》读后感【三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三篇】 导读:本文《大国崛起》读后感【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现在的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一个人若想在各种比拼中脱颖而出,就要总结、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一个国家若想在在如今这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鉴他国崛起中的经验和教训。《大国崛起》一书介绍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反应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大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早期的大国,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真可谓是勇敢的探险者、拓荒者。他们勇于向未知挺进。当其他欧洲国家的活动范围还仅限于欧洲本身时,葡萄牙、西班牙已开始了对欧洲外的土地的探索与争夺。于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发现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杰作”,这两个国家也从外部掠夺来了大量财富。而最终,他们衰落了,因为他们的贪心、享乐之心等等。 荷兰、俄罗斯两国人民的坚强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荷兰在独立前的抗争着实令我叹服;俄国人在强敌临近之际的英勇无畏令我对其深表敬佩。但是,荷兰成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活例子,苏联最终也未脱出僵化的模式。

英国、法国、德国都曾拥有强大的军队,同时也有强大的综合实力。若是和平地、与时俱进地发展,他们不仅不会成为明日黄花,而且还会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难。但他们的野心决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将所学来的东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国家,可他们唯独没有学会与人为善,并最终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远见上。 美国从独立到现在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其间运用了各种手段,极力地使自己获得的利益化。虽说美国崛起的手段没什么值得赞扬之处,但是其维护主权的坚定、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从这9个大国的兴衰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全部奉行扩张政策,而这扩张政策也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不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决不能重蹈列强们的扩张政策的覆辙。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崛起要不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时要为构建和谐世界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在我们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那9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些大国曾有过的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许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则是我们要严防出现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平的前提下的锐意进取、团结、独立、自主并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

10.1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美术

第三节17世纪荷兰美术 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独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那里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到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至1645年荷兰已有6所著名的大学,在荷兰最早出现定期刊物,报纸也逐渐普及,科学技术十分以达。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它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其特点,很少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由于荷兰人是通过英勇顽强的斗争而获得胜利的,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因此如何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何反映人的现实生活、人的情感与愿望,就成为荷兰画派多数艺术家关心的主要课题。他们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熟悉的各阶层人物以及美术丽的自然景色。荷兰画家勇敢地挣脱了千余年以来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而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这是他们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 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市民阶层有追求进取的一面,也有满足现状、追求安乐的一面,荷兰小画派的某些作品过多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琐事与闲情逸致。 荷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人们购得油画,悬挂室内,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办公室、饭馆等公共场所,因此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这一时期,肖像画、风俗画都获得了极大发展;风景画、静物画也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各类体裁之间的分工已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出现了肖像画家、风俗画家、静物画家、动物画家、风景画家等等。 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凡是一幅好的风景画,总是情与景相交融的。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平远透视美,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严格的透视消失点,把观众的心情也带向远处。 画家弗兰斯·哈尔斯17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弗兰斯·哈尔斯(HALS, Frans,约1581—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1581年至1585年之间诞生于安特卫普,大约1585年之后,随父母迁居荷兰,定居于哈勒姆终其一生。1610年或1611年加入哈勒姆圣路加公会。当他作为画家开始独立创作时,正逢荷兰人民革命斗争获得胜利之初,荷兰共和国处于蓬勃向上繁荣以展时期。哈尔斯早期与盛期的作品中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反映出革命胜利后荷兰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从20年代到30年代,他广泛地描绘了荷兰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物,如军官、市民、音乐师、酒徒、少女、孩子等,代表作品有《微笑的骑士》、《弹曼陀林的小丑》、《吉卜赛女郎》、《扬克·兰普和他的情人》等。画家喜欢选取半身近景的构图,刻画人物时,特别注意面部表情,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画面生动活泼,不矫揉造作,画中的人物仿佛正无拘无束地自由活动着。虽然多为单人半身肖像,却常常使人联想到画面之外还有其他人物,构成一个情节,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如一幅风俗画。《弹曼陀林的小丑》描绘了一位滑稽演员的形象,他歪戴便帽,手捧曼陀林,热情洋溢地演奏着,他那斜睨的眼神透露出幽默机智,随着乐声韵律面摆动的身躯仿佛更显示了内心的欢乐。这种热烈的情绪对读者产生了极大感染力。 哈尔斯喜欢生动活泼的效果,力求在动态中自然地展示人物的特征,捕捉他们瞬间的神态,为此他运用了在极其大胆奔放的笔法,即迅速有力摆上画面的笔触塑造出一个个如生的形象

大国崛起之荷兰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荷兰观后感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之前,不得不承认,我对荷兰的认识,也许仅仅停留在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气候冬暖夏凉,以及曾在高中历史书上了解到的,它是17世纪航海与贸易强国,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但在观看完纪录片之后,我对荷兰这个国家有了全新的认识,又或者说,是对它的崛起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对于片子里所展示的一切有关于荷兰崛起的事件:荷兰人独创的货船,鲱鱼巧妙的食用方法,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等等??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可以这么说,荷兰的崛起,的确速度惊人,却也非一朝一夕,荷兰人用自己的智慧、汗水、诚信以及客观包容的目光,创造了那个时期属于他们自己的“黄金时代”,这是值得令人惊叹和妒忌的,但在羡慕嫉妒恨的背后,我们是否应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荷兰崛起的核心因素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从中借鉴?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何启示? 首先,我个人认为,荷兰崛起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归根究底,核心因素还是创新。 西方人的创新精神是有目共睹的,土地贫瘠,农作物匮乏,气候恶劣,种种因素都迫使西方人不得不将发展的目光转向波涛汹涌的大 海。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勇于冒险的性格和求变务新的精神。荷兰人同样如此,有限的国土不利于进行大面积耕种、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更是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陆地环境的恶劣并没有让荷兰人民自艾自怜,相反,他们感激大自然的另一赐予——优越的海洋地理环境。 在《大国崛起》里,有这样一个片段,讲的是荷兰为什么能成为欧洲的“海上马车夫”。因为英国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就需要更加坚硬的木头,但荷兰的船几乎没有装备武器。所以,荷兰的船造价就很便宜,用荷兰的船运送货物自然也很便宜,这样,荷兰就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盗袭击,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这样做的好处是,船的造价低,运费自然也低,但代价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例,让我从中看到了荷兰人民勇于创新、敢于求变的精神。但也正是这个事例,让我明白了,原来,创新始终伴随着风险,要创新,就要承担未知的风险。 即使如此,荷兰人依旧选择冒险开拓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荷兰人之所以能建造海上强国以及商业帝国,与他们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一直是国家发展政策中始终鲜明的主题。无论是在实践上的创新,还是理论上的创新,中国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杂交水稻”的发明,神舟飞船的发射,登月计划的实施,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二集)荷兰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二集) 作者:CCTV出处:CCTV 发布时间:2006-11-21 5:04:56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三百年前的荷兰,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 【序】 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它的名字叫做荷兰。 在八百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从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 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荷兰人创造奇迹的故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叙述呢? 大国崛起第二集小国大业 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涛。历史像大海,总是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荷兰人崛起的故事,是从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 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 荷兰北方航海博物馆馆长维歇尔·克尔克迈尔: 它对荷兰的经济太重要了,很多人以此为生来挣钱。 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 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为了争夺渔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曾爆发过三次战争。是什么力量使得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1358年,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