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 全球规模的战争和震撼世界的革命第25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 全球规模的战争和震撼世界的革命第25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全球规模的战争和震撼世界的革命第25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六十七

第1题【单选题】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下列哪个国家在一战爆发前后的做法最能体现这个原则( )

A、俄国

B、意大利

C、法国

D、奥匈帝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最终引爆了“火药桶”的“火星”是( )

A、三国同盟建立

B、三国协约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那么,成为“一粒火星”的事件是( )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 )

A、因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

B、交战双方都蒙受巨大损失

C、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波及欧、亚、非及太平洋广大地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B、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C、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矛盾日趋激烈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C、苏军攻克柏林的战役胜利结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迄今为止,人类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而柏林战役则是二战的转折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德国是一个奇特的国家。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两次世界大战。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时,德国挑动战争的目的是企图重新分

割世界,用武力取得“阳光下的地盘”;二战时,德国再次挑动战争的目的仍然是企图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德国也遭到沉重打击。一战后德国受到严厉制裁,二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材料三1990年10月3日,德国再次统一了,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大国崛起》解说词(1)分析材料一,德国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目的是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为挑动战争分别做了哪些准备?(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是哪一战役?(3)材料二中图①反映的是哪一会议?此会议对德国是怎样制裁的?图②会议的哪项内容导致二战后德国的分裂?(4)分析以上三则材料,德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共有30多个国家参战,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争经费2084亿美元。——北师大版《历史》九(上)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有80%的人口卷入了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物资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北师大版《历史》九(下)材料三: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此基础上,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友好合作。材料四:斯大林说“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问题。(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二战达到最大化是什么事件?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3)根据材料四,二战中“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语言”的国家走向了联合,联合的标志是什么?举一实例?(4)材料五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5)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人能够让人记住,也总有一些事令人难忘。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瓦特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利用当徒工的机会,学会制造高难度仪器。1769年,他开始改良效率不高的纽可门蒸汽机。经过不懈努力,1785年完成了对蒸汽机的革新。从此,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热衷于发明创造。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爱迪生和助手对1600多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进行了几千次实验。英国的生物家达尔文进行了历时五年的艰苦的环境考察,积累了大量资料,于1859年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伟大导师马克思在他的作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

材料二:1888年9月12日,“星期六下午,人们怀着惊奇的目光看到一辆三轮马车在街上行走,前边没有马,也没有辕杆,车上只有一个男人,马车在自己行走,大街上的人们都惊奇万分。”

材料三:1914年6月28日,在经过两个月的预谋后,不满20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用自动手枪刺杀了萨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这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早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立即借题发挥,不久一战爆发。

请回答:

从材料一中的历史名人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至少答出两点)

材料二中的“三轮马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一项重大发明,这一发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爆发有什么联系?请对普林西普的行为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或阻碍或促进社会的发展。请结合上述材料或所学知识,提一条建议,使个人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无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对抗】

材料一: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摘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材料二: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修约结盟】

材料三:

【合作共赢】

材料四:“冷战”结来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智《“冷战”史》

材料五: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一反映了这场“战争”带来的哪些影?这扬“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经济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对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在德国,已经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者”,其它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

材料二:胡锦涛出席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表示,60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这场战争。在那

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和平。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记载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请问作为战争一方的“同盟国”阵营的主导者是谁?此阵营中的哪一个国家后来加入到另一方的“协约国”阵营作战?“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

材料二所反映的这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是什么?为了对德国法西斯形成东西夹击之势,美英盟军采取了什么举措?

“一战”后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什么条约?“二战”中召开的关于处置德国的会议是什么?

顾世界大战的历史,你对此有何感悟和启示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年—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19 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也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扩展到海底和空中,在更大范围内展开,科学技术的成果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被用于军事,预示着未来的战争更加残酷。

——岳麓书社《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 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

10 年。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中得到实现,但在随后的10年中,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的颠倒过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由此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中,“使战争扩展到空中”与哪个发明成果有关?根据材料二回答,科学技术的成果对战争有何影响?请举一例“一战”中体现上述结论的史实。

根据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后期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与什么国际新格局的出现有关?

材料四中局面的出现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无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20世纪上半期,曾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据此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又是—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你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人类留下了那些珍贵的历史启迪?

【答案】:无

【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