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生态学(冷生平)课后练习答案(完整版本)

园林生态学(冷生平)课后练习答案(完整版本)

园林生态学(冷生平)课后练习答案(完整版本)
园林生态学(冷生平)课后练习答案(完整版本)

第一章

1,、什么是城市环境?它的特征?

定义: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主要指物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城市环境污染特征

2、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如何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答:所谓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它包括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也包括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越强,承污能力就越强,环境容纳量就越大。当环境污染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即为环境污染。

4、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环境有什么不同的定义或含义。

答:所谓环境就是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是作为某一主体的对立面和依存面存在的,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境。

就园林工作者而言,一般以人类作为主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各种外部条件或因素。现代园林建设的一个重大目标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5、什么是限制因子?如何确定哪些是限制因子?

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成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第二章

1、城市地区光照条件有什么特点?

答:光照条件的特点:①城市的低云量、雾、阴天日数都比郊区多,而晴天数、日照时数则一般比郊区少。②城市地区云雾增多,空气污染严重,使得城市大气混浊度增加,从而达到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散射增多,而且愈近市区中心,这种辐射量的变化愈大。③由于城市建筑物的高低、大小以及街道宽窄和方向不同,使得城市局部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很不均匀。

2、光污染的类型和特点。P32页

3、试分析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生态意义。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而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波段主要为0.29到3UM,其中被植物色素吸收具有生理活动的波段称为光合有效辐射,为0.38到0.74UM,这个波段与可见光的波段基本相对绿光吸收量少,绿光多被叶子透射和反射,所以植物叶片多为绿色。

在短波中,0.29到0.38UM波长的紫外线能抑制茎的延伸,促进花青素的形成,而小于0.29UM波长的紫外线对生物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不过这部分光多被高空臭氧层所吸收。长波中的红外光不能引发植物的生化反应,但具有增热效应。所以,太阳辐射中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具有不同的光化学活性及刺激作用。

4、树木的耐荫性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P39——40 △处(1)(2)(3)

5,、比较树木阳生叶与阴生叶特点。P40“△表2-6”

6、什么是光周期现象?在园林花卉生产中有什么意义?

答: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意义:①根据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日照长度,可区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日照植物。

②光周期不仅对植物的开花有调控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许多木本植物的休眠和生长,特别是对一些分布区偏北的树种。

③绽牙和放叶受光周期的控制。

④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光周期变化特点,在进行园林植物引种时,就要考虑原产地与引种地区光周期变化的差异以及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特性和敏感程度,在结合考虑植物对热量的要求,才能保证引种的成功。

第三章

1、什么是逆温现象?在什么条件下容易产生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在晴朗无风、空气干燥的夜晚,辐射逆温最易形成。在城市地区,混凝土与沥青下垫面冷却较快,易形成逆温层。

2、试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

答:①城市下垫面的是反射率比郊区小。

②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森林、草地、农田组成的下垫面要大得多,白天吸收就、积聚大量的发射热。

③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含量高,形成覆盖层,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空气逆辐射也大于郊区,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④城市内各种燃烧过程和人类活动长生的热量可能接近甚至超过太阳的辐射热量。

⑤市中建筑物密度,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散,加上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积较大,排水系统发达,地面蒸发量小,同时植被叫少,使得通过水分蒸腾、蒸发消耗热量的作用大大减小。

⑥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中小尺度的气象现象,受大尺度天气形势的影响。当天气晴朗无云或少云,有下沉逆温时,易产生热岛效应。

⑦城市热岛效应强度还因地区而异,它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城市布局、附件的自然环境有关。

3、城市小环境温度有什么特点?在园林植物引种栽培上有什么意义?

范围大约在p50页

4、什么是有效积温?分析其生物学意义

答:有效积温:指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有效温度(即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的差值的)总和。

意义:根据各植物种需要的积温量,再结合各地的温度条件,初步可知各植物的引种范围。此外,还可根据各种植物对积温的需要量,推测或预报各发育阶段到来的时间,以便及时安排生产活动。

5、试分析植物如何适应极端温度的?P57-59

6、试解释温周期现象和Hopkins定律,并分析其意义。

答: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节律的反应称温周期现象。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较大更利于植物的生长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Hopkins定律: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美温带地区,纬度每向北移动1度或经度向东移动5度或海拔上升124m,生物的物候期在春天和夏天初各延迟4d,而在秋天物候则提前4d。

意义:由于植物的物候期反映过去一个时期内气候和天气的积累,是比较稳定的形态表

现,因此通过长期的物候观察,可以了解植物生长发育季节性变化同气候及其他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作为指导园林生产和绿化工作的科学依据。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7、试分析园林植物在夏季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答:①植物一方面可阻挡太阳的热辐射,另一方面又可通过蒸腾作用消耗大量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

②物对热辐射的遮挡和蒸腾消耗热量,植物覆盖的表面接受到长波辐射比建筑材料铺装表面低得多,温度也低得多。

③市地区大面积园林绿地还可形成局部微风,大片的园林绿地能使城区环境趋于冬暖夏凉,而且由于这些绿地的存在改变了城区的下垫面,有利于空气的流动和大气污染的稀释。

④季城区园林绿地的降温效果十分明显,绿地面积越大,降温效果越显著,城市绿地在降低热岛效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

1、城市水环境特点

1.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2.城市水资源短缺

3.城市降雨量高

4.城市径流量增加

5.城市的空气湿度低、云雾多

2、简述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水分状况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蔬菜作物的水分状况与生理活动密切相关,水分的变化直接引起内部的生理变化,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最终表现在形态建成和产量形成上。

2 、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植物通过水分供应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其积累量的大小直接反映在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形成的动态变化上。在水分胁迫下,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枝条节间变短,叶面积减少,叶数量增加缓慢;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减慢或停止;细胞伸长受到抑制;生长速率大大降低。遭受水分胁迫后的植株个体低矮,光合叶面积明显减小,产量降低。

3、水生植物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答:①沉水植物植株沉没水下,为典型的水生植物。这类植物的根退化或消失,表皮细胞可直接吸收水体的气体,营养物质和水分,叶绿体大而多,适应水体中的弱光环境,无性繁殖比有性繁殖发达。

②水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气孔分布在叶的上面,维管束和机械组织不发达,茎疏松多孔,根漂浮或伸入水底,无性繁殖速度快,生产力高。

③挺水植物植物大部分挺出水面,根系浅,茎秆中空。

4、试分析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在适应方式上各有哪些特点?

答:湿生植物指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水分不足,即抗旱能力最弱的陆生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系通常不发达,具有发达通气组织,如气生根、膝状根、板根等。根据湿生植物生活的环境特点,还可将其划分为阴性湿生植物和阳性湿生植物两个亚类。

旱生植物是指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长期耐受干旱环境,且能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长发育。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另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发达的根系是增加水分摄取的重要途径。为减少水分丢失,许多旱生植物叶面积很小。另一类旱生植物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除以上形态适应外,还有一类植物是从生理上去适应,旱生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生理特征表现在它们的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同时不至于会发生反渗透现象使植物失水。

5、请解释富营养化,并说明植物净化水体的途径

答: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钾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致使水中的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过度繁殖。

植物净化水体的途径:①植物的富集作用。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溶解质,植物体对元素的富集浓度是水中浓度的几十至几千倍,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

②植物具有代谢解毒能路。在水体的自净过程中,生物体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水体的有机物反应过程一般都有生物体的参与。

6、分析城市绿地保护水土的作用机理。

答:①冠截留:树冠截留降水,减弱雨水对表地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②地被物层吸水保土:由枯枝落叶等构成的死地被层铺在土壤表面,结构疏松,通气良好,表面粗糙,具有对地表水吸收和拦截作用。

③地表水的吸收和下渗:绿地特别是森林土壤入渗率高,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增加植物可利用水量,防止水土流失。

④溶雪的调节作用:绿地内的温度变化比绿地外小,冬春季溶雪时比林外晚,溶雪速度慢,溶雪时间长,同时绿地内的土壤冻结比绿地外的浅,这样就有利于融雪水的渗透和被土壤吸收,减弱地表径流的产生。

第五章

1、光化学烟雾是如何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学烟雾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反应。石油燃料的燃烧和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废气物质,在阳光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结果产生醛类、臭氧和过氧化乙酰硝酸酯(PAN)等。由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及其光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最终产物所组成的特殊化合物,称为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次级污染物。其主要成分是臭氧。

2、什么是酸雨、酸沉降?在我国哪些地区算沉降严重,为什么?

酸雨: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与水汽结合后形成硫酸和硝酸,以降水形式降落到地面,使雨水pH小于5.6,就形成酸雨,称为酸沉降

危害:酸雨的毒害程度比二氧化硫大,当空气中硫酸烟雾达到0.8ml/L时,会使人患病。酸沉降会酸化土壤、水体,对植物造成很大的伤害,在全球许多地方都发现由于酸沉降使森林大面积死亡的现象。酸雨具有很大的腐蚀作用,能腐蚀油漆、金属以及各类纺织品,大理石和石灰石也易受二氧化硫和硫酸的侵蚀,许多城市的历史古迹、艺术品和建筑物因此受到损坏。

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酸沉降,尤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原因:西南地区重工业密集;盆地地形闭塞;降雨多。

3、试分析气态污染物如何危害植物生长发育的。P95、96 △处

4、利用植物监测环境污染有什么优点?

答:①早期发现大气污染。②能够反应几种污染物的综合作用强度。③据不同的污染物形成不同的危害症状,初步监测污染物的种类,通过植物受害面积和程度初步估测污染物的浓度。

④多年生的树木作监测植物,能够反映某一地区的污染历史用植物监测环境污染经济、简便,在生产实际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6、建设防风林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防风林带结构

2、防风林带的高度

3、防风林带的宽度

4、与风向的交角

7、园林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①降尘。②吸收有毒气体。③减少细菌。④减少噪音。⑤增加空气负离子。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⑦吸收放射性物质。

第六章

1、试比较黏土、壤土与沙土的理化性状

(1)沙土类(sand soil):土壤质地较粗,含沙粒多、黏粒少,土壤疏松,黏结性小,通透性强,但蓄水能力差,易干燥。有机质分解快,养料易流失,保肥性能也差。

(2)壤土类(loam soil):土壤质地较均匀,不同大小黏级的土粒大多等量混合,物理性质良好(既不太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有较好的保肥保水能力,大部分植物种在此类土壤中生长良好。

(3)黏土类(clay soil):土壤质地较细,以黏粒和粉沙居多,结构致密,湿时黏,干时硬。由于含黏粒多,颗粒表面积打,保肥保水能力强,但因土粒细小、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

2、哪些因素影响土壤矿质养分有效性?在园林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养分利用率?

答:影响土壤矿质养分有效性的因素有:

1、土壤酸度通过影响矿质盐分的溶解度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

2、土壤酸度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

3、植物枯枝落叶的回收和利用。

提高养分利用率:1、调节土壤酸度,使个营养元素增强。2、通过调节土壤酸度使其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而促进养分的有效性。3、通过植物枯枝落叶的合理利用,增加土壤矿质养分的利用而提高养分有效性。

3、菌根有哪三种类型,并分析菌根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中的意义。

P133、134

4、简述土壤微生物的生态作用。

(1)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都是在微生物及其酶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因此可以说微生物是土壤肥力发展的动力,对消除土壤污染有重要意义;

(2)氮素的生物固定液主要是由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完成的,这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菌根的的形成大大增强了植物吸收矿质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尤其在贫瘠的土壤中,植物与菌根真菌共生的现象十分普遍;

(4)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代谢产生的维生素、激素类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分泌的抗生素则可以抑制植物病原菌的发育,另一方面,有些微生物也可以产生植物毒素,抑制植物生长。农业生产中连载或重茬常会造成严重减产,可能与有毒物质或病原菌的积累有关。

5、什么是土壤污染?怎样防治?

当土壤的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时,会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菲利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或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成为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可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污染发生的类型: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污染型、生产型、综合污染型

土壤污染治理措施:排土与客土改良、施用化学改良剂、生物改良

6、试分析城市土壤的特点。

答:①土壤污染化大,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可把土壤污染物分为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产生的影响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物污染和综合污染。

②土壤坚实度大,在城市地区,土壤坚实度明显大于郊区的土壤,一般愈靠近地表坚实度愈大,土壤坚实度的增大使土壤的空气减少,导致土壤通气性下降,土壤中氧气常不足,这使树木根系进行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产生及不利的影响,严重时可使根组织窒息死亡。

③土壤贫瘠化。由于市区植物的枯枝落叶作为垃圾而被清除运走,使土壤营养元素循环中断,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城市渣土中所含养分既少且难以被植物吸收,随着渣土含

量的增加,土壤可给的总养分相对减少,另外城市行道树周围铺装混泥土沥青等封闭地面,严重影响大气与土壤之间的气体交换,使土壤中缺乏氧气,不利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减少了养分的释放。

④土壤含水量低。由于城市地面硬化铺装,导致降水后土壤水分补给减少;另一方面,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过高的土壤水分蒸发也加剧了城市土壤含水量偏低。

7、试述在盐碱地进行园林绿化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盐碱对植物的危害

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

2.伤害植物组织。

3. 引起植物代谢紊乱。3.影响植物正常营养。

4.影响植物的气孔运动。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主要原因(1)土壤强碱性毒害植物的根系(2)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结构被破坏,质地变得很坏。

二、要注意根据园林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选择适应盐、碱生境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的盐碱植物。包括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如芦荟、胡杨、海滨锦葵等).

三、要注意盐碱土的改良。排除土壤中过多的可溶性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提高土壤肥力。水利工程措施(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盐分)农业措施(种植水稻只要有水源,各种类型的盐碱地都可开沟、排水、洗盐、并结合种稻进行改良)生物措施(通过种树种草(绿肥)改良盐碱土)

第七章

1、植物种群的概念,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中同种植物个体的组合。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又是植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基本特征:

①种群的数量和密度,一个种群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种群数量或种群大小。如果用单位面积或容积内个体数目来表示种群数量或种群大小就是种群密度。

②种群的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称为性比。

③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数在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因此年龄结构也称为分布或是年龄组成,是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

④种群的空间格局,种群的空间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配置状况或在水平空间上的分布状况,或者说在水平空间内个体彼此间的关系。

⑤植物的构件和种群,植物个体由许多构件组成,组成个体的这些构件可以看做是一个“种群”。

2、如何理解生态对策的含义?有哪些主要对策类型?

答:生态对策是指生物进化而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对策或策略,它可概括说明生物是以何种形态和功能特征来适应环境而完成其生活史的。

主要有r-对策与K- 对策,两边投注对策,三角对策理论三种。

3、在什么条件下,植物最有可能发生自疏现象?

答:种群密度越大,邻接植株间的距离就越小,植株彼此之间竞争光、水、营养物质等资源的强度就更强烈。当密度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或个体形态与重量,进而将影响植株的存活率。在高密度下,有些植株发生死亡,即种群开始出现自疏。经常可以发现,同一种群随着个体的增大和年龄的增长其密度呈现出降低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自疏引起的一种结果。如果种群密度很低或者在人工稀疏的种群中,自疏就难以发生。

4、什么是高斯假说和竞争排斥原理?在自然条件下竞争排斥是否能发生?

答:两个对同一种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要导致一个种占优势,另一个种被淘汰,这种现象即为竞争排斥原理或高斯假说。

在自然条件下,竞争排斥能够发生。虽然,在自然环境中,种群在生物群落中具有分层分布的特点,可以形成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等。但这并不代表空间就可以以此划分和隔绝,从此互不干扰。分层分布是长期以来,生物进化自我调节来适应环境条件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是先有矛盾。即先有种间的竞争排斥,随后才有生物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影响所发生的分层分布。

其次,空间上不同种群分布的空间并无绝对分隔。当优势种群逐渐增加,原本的空间已不足以它们个体生存的所需,则优势种群就可能占用其他种群原本的生存空间。从空间上发生种间竞争。

再者,当原来稳定的生物群落受到新种群的入侵时,也会破坏其原有的群落状况,发生竞争排斥。

5、如何理解生态位的概念?在园林植物群落建植中有何指导意义?

答:生态位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物理空间,还包括了它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它们的温度、湿度、PH、土壤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环境变化梯度中的位置。

意义:由于生态位接近的两个种不能长期共存,因此能够长期生活在一起的种必然伴随着生态位的分化。在自然界稳定的群落中,每一个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一个群落乃是一个种间相互作用、生态位分化的机能系统,这对正确认识物种在自然选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运用生态位理论指导人工群落建立,特别是在园林植物的配置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在进行引种工作中,新引入的物种应与当地土著种的生态位有一定差异;2)引入大量个体,以取得竞争胜利;3)引入适合当地“空生态位”的物种;4)引入种与当地种之间生态位重叠极限符合d/w >1的规律。

6、何为种间关系?有哪些主要形式与类型?

答: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两个种群的相互关系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

主要有中立(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

竞争:直接干预竞争(每一物种直接抑制另外一个),

竞争:资源利用型(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

偏害(其中一种种群受抑制,另一种无影响),

寄生(其中一种种群是寄生者,通常较宿主的个体小),

捕食(其中一个种群是捕食者,通草另外一个种群个体较小),

偏利(其中一个种群受益,另外一个种群没有影响),

原始合作(两个物种都有利,但不是必然的),

互利共生(两个物种必然有利)。

第八章

1、何谓单优群落,混交群落?混交群落中包括哪些不同性质的种类成分?

单优群落:如果一个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那么就可以称这个群落为单优种群落或者单建群种群落。通常这个优势种的多度、盖度等数量特征在80%以上。

混交群落:

2、解释多度与密度、盖度与显著度、频度概念?写出种的重要值的计算方法?

多度:指调查样地上某物种的个体数目,是不同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个相对指标。

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目。

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显著度:乔木的胸高断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指包含该种个体的样方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

重要值计算方法:重要值IV=(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3(乔木)

重要值IV=(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3(草原群落)

3、解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层次及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规律?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物圈与人类本身延续的基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一般讲生物多

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去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①遗传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各种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既包括了同一种的

不同种群的基因变异,也包括同一种群内的基因变异,复杂的生存环境和多种生物起源是造

成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②物种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强调物种变异性。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

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是进化机制的最主要产物,所以物种被认为是

最适合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生命层次,也是相对研究最多的层次。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生境类型、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丰富程度。景观多样

性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词,它的多样性是指与环境和植被动态相联系的景观斑块的空间分

布特征。

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规律:①物种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②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③水体物

种多样性随深度变化。

4、什么是生活型?Raunkiaer的生活型包括哪五大类群?其分类依据是什么?

答: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所形成的外貌相态。Raunkiaer的生活型包括高位芽植物、

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其分类依据是选择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

招生位置及保护方式划分生活型的标准。

5、什么是层片?层片有何特征?它与层次有何关系?

答:通常把植物群落中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生活要求的植物种的组合称为层片,层片具有

一定的种类组成,这种种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小

环境,这种小环境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一部分。

特征:(1)属于同一片层的植物是同一生活型类型。

(2)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3)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

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片与层次的关系:层片是群落的三维生态结构,它与层次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质得区别.

如森林群落的乔木层,在北方可能属于一个层片,但是热带森林中可能属于若干不同的层片.一

般层片比层次的范围要窄,因为一个层次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如常绿夏绿阔叶混交

林及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都含有两种生活型.

6、何谓群落季相?并举例说明在城郭绿化中的应用价值。

答:随着气候的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外貌的现象就是季相。

在城市的园林绿化中,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增强景观效应,在这个可以利用植物的创造不同景观,植物在不同季节营造出不同的景观特色,可以构成多种多样变幻的植物空间,呈现不一

样的风光。有些植物色叶期长,是组成城市绿化模纹、装点城市的重要材料,宿根花卉和球根

花卉有别于树木,其栽培可在圃地进行,迁地移栽应用,可在短时间内增强季相效果. 植物

配置季相变化提升城市绿色景观内涵等等。

7、什么是群落镶嵌性、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群落中片层在二维空间上的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表上表现为斑块相间排列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镶嵌性,具有这种特征的植物群落叫做镶嵌群落。每一个斑块就是一个小群落,它们彼此组合,形成了群落镶嵌性。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我们把群落交错区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

8、论述岛屿生态在自然保护区规划上的指导意义?

在同样面积下,一个大保护区好,还是若干小保护区好,这决定于下列情况:

(1)若每一小保护区内都是相同的一些种,那么大保护区能支持更多的种。

(2)从传播流行病而言,隔离的小保护区有更好的防止传播作用。

(3)如果在一个相当异质的区域中建立保护区,多个小保护区能提高空间的异质性,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

(4)对密度低、增长率慢的大型动物,为了保护其遗传性,较大的保护区是必需的。

(5)在各个小保护区之间的“通道”或走廊,对于保护是很有帮助的,它能减少被灭亡的风险,细长的保护区有利于迁入。

9、简述中度干扰假说的含义。

中度干扰假说即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其理由是:一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而多样性较低;而如果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级群落,多样性也不高;三只有中度干扰程度是多样性维持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第九章

1、如何区分群落波动与演替?举例说明群落波动产生的原因。

答:植物的波动是指短期内植物群落的年际变化,这种变化不涉及新种的侵入,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的波动,并且是可逆的。

群落的演替是一定地域的植物群落发生变化而形成其他植物群落,被其他植物群落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波动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1)环境条件的波动变化,如多雨与少雨年,突发性灾变,地面水文状况年度变化等;(2)生物本身的活动周期,如种子产量的波动,动物种群的周期性变化及病虫害爆发等;(3)人为活动的影响,如放牧波动最为明显.河谷受淹地段,由于泛滥时间和沉积作用的差异也会导致群落的波动。

2、简述植物群落在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差异。P213 △处

3、什么是植物群落演替?试分析群落演替的原因。

答:一定地域的植物群落发生变化而形成其他植物群落,被其他植物群落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植物群落演替。群落演替的主要成因有: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每当植物群落的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居住在其中的动物区系也在做适当的调整,使得整个生物群落内部的动物和植物又以新的联系方式统一起来。②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没有直接的关系。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组成一个群落的物种在其种群内部以及物种之间都存在特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随着外部环境条件和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调整。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虽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但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⑤人类活动,人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

4、举例说明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并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答:原生演替是指在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也称为初生演替,是生物从前未定居并导致顶级群落对该生境的首次占有。如在乱石窑上开始的演替就是初生演替,此外在沙丘上,火山岩上,冰川泥上以及在大河下游的三角洲上所发生的演替都是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次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过程,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过。引起次生演替系列的外力有火灾、病虫害、严寒、长期水淹、冰雹打击等自然因素及人类的经济活动,人类的破坏是最主要和最严重的,如森林的采划、放牧、垦荒、开矿、水利建筑等。

两者的主要区别:1)原生演替的基质条件恶劣严酷,演替的时间很长。2)次生演替的方式和趋向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次生演替的基质条件较好,如有机质丰富、土壤层深厚并遗留少量的生物残体、种子、或孢子等。所以演替所经历的时间短,次生演替的、系列的进程一般较快。

5、说明三种有关顶极群落性质的演替学说的区别和联系。P222-225

6、城市植被与自然植被相比较有哪些变化?

答:①城市植被环境的变化,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城市环境,也改变了城市植被的生境。由于受城市废弃物、建筑、城市气候条件及人为活动等影响,城市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与自然状况下发育成的土壤有很大的差异;②城市植物区系成分的变化,城市植被的区系成分与原生植被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残存或受保护的原生植被片断,建于森林带、草本和藤本植物远较原生植被少。城市化对植物区系的影响,一方面是乡土植物种类的减少,另一方面是人布植物的增多。③城市植物群落类型的变化,在自然和认为因子共同作用下,城市植被的分布格局与城市的同心圈层结构相叠置。④城市植被的演替。

7、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以群落为基本单位的原则。在城市植被建设中,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合理结构,以利于种间相互补充,使其形成优美的景观。

2地带性原则。任何一个群落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要因地适宜。

3 生态演替原则。通过改善生境条件,改变种类组成,直接建立顶级群落和顶级群落的前

期阶段,以缩短演替过程。也可以通过人工方式来阻止演替的发展,让这一过程停留在某一时段。

4以潜在植被理论为指导原则。按照潜在植被类型进行城市植被建设更应该地的自然条件,获得稳定的发展。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原则。种群物种多,其稳定性也高,生物群落与自然环境条件向适应,使其相协调。

6景观多样性的原则。因为这样不仅涉及城市的美化,而且也是极绿地系统的稳定

7 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生态学十分强调自然界一切联系,其之间相互相承的关系。

第十章

1、自然植物群落分类的一般原则有哪些?各自有何优缺点?P239-242一共有7点

2、试述我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及三级分类单位?举例说明我国群丛的命名方法?分类原则: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生态环境等特征正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均做了相应的反映。

三级分类单位: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从(基本单位)。

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犹如植物分类中的种。凡是片层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如羊草+大针茅+黄囊苔原草和羊草+大针茅+柴胡草原都是不同的群丛。242页

3、简述世界上主要的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区和主要植物组成。

1森林,一般为中高位芽植物与大搞为芽植物

2矮疏林,一般为小高位芽植物组成

3密罐丛,一般为矮高位芽或者是地上芽植物

4草地,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

5稀树干草原,小高位植物或较高的木本植物个别散布于草本或者地衣之上

6灌木稀树干草原,矮高位芽木本植物个别散布在草本植物之上

7 树丛,除最高层的植物据称小树丛之外,其他同上

8稀树草地,树丛间互联接伴随有较低的草被

9草甸,湿润的环境,一般为禾本植物

10干草原,在干旱高地上的草地

11草甸性草原,类似于草甸植被,较低灌木可能常见,不过不占优势

12真草原,几乎纯草被,各种夹带些灌木

13灌丛干草原,有散生的灌木突出于禾草之上的草原

14草本沼泽,潮湿或周期性潮湿矿土壤的草地

15木本沼泽,潮湿或周期性潮湿矿土壤的木本植物。

16荒原,一种不连续的低矮植被,地上芽植物最显著,土壤为石质。

4、试述城市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答:城市绿地按功能可以分为公共绿地,公园,绿地,专用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绿地六类。公共绿地: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公园:城市中占据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建有一定娱乐,服务设施,供种群游憩的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城市中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设计,军事等机构和设施内的绿化用地。生产绿地:用于城市绿化苗木生产且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的苗圃,花卉培育基地等用地。风景绿地: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对城市整个风景环境起一定作用的林地

5、简述城市植被的主要特性,并说明城市植物群落分类的主要途径。

6、何谓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试分析我国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和纬度地带性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水平地带性:植物群落沿纬度和经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我国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相应的植被变化也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依次出现了三大植被区域,即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植被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我国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于地形的复杂可分为东西两部分。首先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 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一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其次西部,其次西部由于位于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笼罩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了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打破了纬度的影响,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 暖温带荒漠带一高寒荒漠带一高寒草原带一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7、何谓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有何相关性?

垂直地带性: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常引起自然植物群落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相关性:1)水平地带性是基础,它决定山地垂直地带的系统。

2)某一山体植被垂直分布与山体所处的纬度开始到极地为止的水平植被分布顺序相对应。3)经度起点的植被垂直带向上首先变为同纬度的海洋性植被而后随海拔升高出现与经度地带性相应的植被地带

8、简述植被区划的原则,并指出我国八大植被区域分别是什么?说明其分布范围及主要植物组成。

我国植被区划的原则是以低利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

1寒温带针叶林区域2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5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6温带草原区域

7温带荒漠区域

主要植物组成P264-273

第十一章

1、生态系统的概念,试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作用。

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作用: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在能量获得和物质循环中各自以其特有的作用而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对生态系统来说是缺一不可的。(1)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是指生物有机体在能量和物质代谢的过程中,将能量、物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产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的过程。(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是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转变为生物化学能,成为生态系统中可利用的基本能源。(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变化除了需要一定的能量输入之外,实质上包含着作为能量载体的各种物质运动。

2、试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基本特征。

答:①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是生态系统的分层现象,它是系统内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2)水平结构是指植物在空间的水平分化和镶嵌现象,可分为随即分布型、均匀分布型、聚集或成群分布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环境因素的不均匀性、动物的活动和人类的影响、植物自身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尤其是繁殖和散布特性、竞争能力等。

②生态系统具有时间结构,生态系统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时间的不同而变化,这反映出生态系统在时间上的动态。

③生态系统具有营养结构,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非生物结合起来,使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环境之间构成一定的密切关系。可以分为以物质循环为基础的营养结构和以能量流动为基础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是具有生命存在并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意味着生态系统具有内在的动态变化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生态系统都与特定的空间相联系,包含一定地区和范围的空间概念。

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生态系统功能连续的自我维持基础就是它所具有的代谢机能,这种代谢机能是通过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类群完成的。

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而使稳定状态改变时,系统

靠自身内部的机制再返回稳定状态的能力。

3、如何理解生态金字塔?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生态金字塔是用于反映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营养级之间数量及能量比例关系的一种图解模型.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营养级的顺序以初级生产者为底层向上按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的顺序各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生物量及能量比例通常呈现基部宽顶部尖类似金字塔形状所以形象地称为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可分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三种基本类型①后一营养级生物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总有一部分自然死亡被分解者所利用.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不可能是100总有一部分以排泄物的形式被排放到环境中被分解者所利用.③各营养级的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最后变成热能而扩散掉.

5、试用物质循环原理分析城市植物群落清除枯枝落叶的弊端。

答: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生命系统,被其它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归还于环境中,这个进程叫做物质循环。

因为植物的枯枝落叶里含有植物生长、发育的所有必需养分元素,枯枝落叶腐烂分解后释放的养分元素可以被其他植物重复利用,如果把枯枝落叶放置于植物的基部,可以改良植物生长环境并改良土壤肥力,使植物生长良好。城市的枯枝落叶往往会被城市管理人员清扫,其实这种处理方法是不正确的。

6、试分析全球碳循环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林木生长这样的碳汇可以吸收近一半的碳排放,“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的碳循环。”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累积,但是一直以来,海洋、植物和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部分地抵消了这种影响。

由于海洋途径的迟滞性和生物圈控制途径的减弱,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使近地大气层保持较高的温度(即温室效应)

由于全球变暖,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和较高的气温将加速北极的光合作用与风化分解作用,从而加快北极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过程。因为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季延长,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群落的组成也会发生改变。

此外,全球变暖造成陆地和海洋哺乳动物迁徙路线改变。例如,鳕鱼和其他一些鱼类会因为海水温度的变化而迁移数千公里,从而改变北冰洋生态系统的格局。气候变暖对几个环北极国家的渔业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全球变暖还会对北极的人类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因为气候变暖,北极冬季变短,稳定的海冰减少,使原来冬季在海冰上进行的石油钻探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另一方面,多年冰的彻底消失使廉价的石油钻探技术在北极应用成为可能。

此外,全球变暖将导致格陵兰冰盖迅速消融,造成全球范围的海平面上升。

7、什么是生态平衡?如何判断生态系统是否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可从以下四方面判断生态系统是否平衡:

1生态系统的生物与其他生存环境是协调的

2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两者之间的平衡

3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4生态系统的平衡应是负熵不断增加的过程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1题 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 1、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3、偏冠现象: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孱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树冠偏向一侧的现象 4、顶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5、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1)捕食、(2)寄生和(3)共生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冻拔、冻旱、和冻裂;三种形式。 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

(7)北欧学派、(8)法瑞学派、英美学派(9)和前苏联(10)学派。 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11)气候因子、(12)土壤因子、(13)地形因子、(14)生物因子和(15)人为因子。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群落组成和演替的基本含义(2分);内因( 3 分);外因( 3 分)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概念(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3分);合适的例子如 种植密度确定依据(3分);合理的分析(2分) 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 合理植物配置(3分);养护管理方法(促进枝叶繁茂)2分;其他(适当密植、树种选择等)3分 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 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3分),园林植物散热原理(5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 四、论述:(25分) 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 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请你 客观地谈谈对这种美化方法的认识 对安灯初衷的客观理解(4分);灯光对植物生长期生理活动的不良影响(6);合理的建议(5分) 2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 20分) 1.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古汉语课后练习的答案

各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练习一 标点下文: 1.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宝也。非其路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知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远害而名彰也。故君子行廉以全其真,守清以保其身。富财不如义多,高位不如德尊。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仲孙忌谏曰:“子为鲁上卿,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吝,且不显国也?”文子曰:“然吾观国人之父母衣粗食蔬,吾是以不敢。且吾闻君子以德显国,不闻以妾与马者。夫德者得之于我,又得于彼,故可行也。若独贪于奢侈、好文章,是不德也,何以相国?”仲孙惭而退。韩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问其故,对曰:“昔栾武子贵而能贫,故能垂德于后。今吾子之贫,是武子之德。能守廉静者,致福之道也,吾所以贺。”宣子再拜受其言。宋人或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公仪休为鲁相,使食公禄者不得与下人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故遗君鱼,何故不受?”公仪休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相,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臣轨》下《廉洁章》) 参考译文:为政清简、顺其自然,则天神会赐时机;谨慎廉洁、讲究节操,则地神也赠财富。君子虽富有且地位显赫,不因过分奢养而伤了自己的身体;虽贫穷且地位低下,不因追求私利而坏了廉洁的名声。大家知道身为官吏,要奉公守法只为百姓造福;不知道作个官员,竟然会违反法律占夺别人钱财。任职做官没有比“心静如水”更为重要,面对钱财没有比“廉洁自律”更应注意。廉洁而心静,那真是做官的法宝。本不是路而非要行走,虽劳累万分也到不了目的地;本不属你而偏要占有,虽强夺硬拿也到不了你的手。聪明之人不会硬干不可能成功之事,廉洁之士不会强拿不属于自己之物,这样才能全身远害而美名永留。所以君子要奉守廉洁而坚持为人之真,守住清白以保全自己名声。钱财再多不如讲仁讲义,官职再高不及德高望重。季文子为鲁国相国,其妾不穿丝绸之衣,其马不食精细之粟。仲孙忌谏道:“你为鲁国上卿,竟然妾不穿丝绸之衣,马不食精细之粟,人家岂不要认为你吝啬小家子气,而且显不出大国的气派?”季文子答道:“但我看到众多百姓的父母,穿的是粗布,吃的是蔬果,我所以不敢那么做。况且我听说君子以其德行而使国家名声远扬,从没听说依靠妾和马来为国赢得威望。只有我讲德行、其他人也讲德行的事,才能在全国推行。如果只是贪恋于奢糜挥霍的生活、喜欢穿艳丽漂亮的服装,那完全不是我们倡导的德行,又怎么来辅助国政?”仲孙忌听了羞愧而退。韩宣子为钱少而愁眉不展,叔向却对他表示祝贺。韩宣子问为什么要祝贺他,叔向说:“从前栾武子地位显赫而能安贫乐道,所以他的德行名声一直流传不衰。现在你钱少而能安贫乐道,那就好比有栾武子的德行。能守住廉洁底线、清白之身,那真是致福之道啊。所以我要祝贺你。”韩宣子恭恭敬敬地接受了叔向的教诲。宋国有人得了一块美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将这块玉给治玉的工匠鉴定过,他认为是块好玉,我才敢把它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是自己的宝贝,你把美玉看作是自己的宝贝。你把美玉献给我,我们俩都丢了自己的宝贝,那还不如我们各自保留自己的宝贝。”公仪休为鲁国相国,规定拿了公家俸禄的官员不得与百姓争利,得了国家大利的官员不能夺百姓的小利。有个客人送鱼给公仪休,公仪休不肯接受。客人说:“听说你爱吃鱼,所以送给你鱼,为什么不拿呢?”公仪休回答说:“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不接受你送的鱼。现在我任相国,能自己买到鱼吃。我拿了你的鱼而被免去职务,谁又会愿意

(0603)《景观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03]《景观生态学》 第一批次 [单选题]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上。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B [多选题]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等。 A:连接度 B:环度 C:曲度 D:间断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一个景观包括()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 A:空间上彼此相邻 B:功能上互相有关 C:发生上有一定特点 D:时间上静态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基质是()的景观要素。 A:占地面积最大 B:连接度最强 C:干扰最小 D:对景观的功能所起的作用最大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组成单元或景观要素主要有()等基本类型。 A:斑块 B:廊道 C:网络 D:基质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因素的影响。 A:地貌 B:气候 C:自然干扰 D:人为干扰 参考答案:ABCD [单选题]景观中许多廊道,如道路、沟渠、树篱等,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 ( )。 A:廊道 B:结点 C:网眼 D:网络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如果某种景观要素类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那么它很可能就是()。 A:廊道 B:斑块 C:基质 D:网络 参考答案:C [单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是由不同()组成的镶嵌体。 A:生境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素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与()密切相关。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A 第二批次 [论述题]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论述景观的涵义及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 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论述题]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参考答案: 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论述题]什么是边缘效应? 参考答案: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 [多选题]生态廊道主要由()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 A:植被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 B.控制论著 C.系统理论 D.稳定论 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B.生物多样性原理 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 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 B.交点 C.走廊 D.本底 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 B.网络作用 C.联系作用 D.扩散作用 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 B.控制性 C.多样性 D.封闭性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 C.Simpson多样性指数 D.相对分块数 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 B.空间系列 C.平面系列 D.立体系列 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 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 D.网格大小 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 C.风 D.海拔高度 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 C.草坪植物 D.藤本植物 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 B.斑块起源 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 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 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 D.人口因素 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 B.迁移 C.巢区活动 D.群落活动 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A.化学力B.生物力 C.天然力 D.地动力 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 B.破坏 C.上升 D.下降 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A.系统性 B.统一性 C.同质性D.异质性 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等各种属性。 A.地理纬度 B.海拔高度C.植被 D.动物分布 18.城市景观是什么最为明显的景观类型。 A.人为干扰 B.自然干扰 C.物质生产最高 D.系统最为稳定 19.水土流失属于下列哪种景观流。 A.物种流B.物质流 C.信息流 D.能量流 20.湖南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A.黄土地貌 B.河谷地貌C.山地地貌 D.冰川地貌 21景观的地理学概念起源于 A.德国 B.英国 C.荷兰 D.捷克斯洛伐克 22.景观是处于的一级生物组织层次。 A.生物圈之下,区域之上 B.群落之下,个体之上C.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 D.种群之上,群落之下 23.1982年,的成立,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A.风景园林学会 B.生态学会C.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D.国际生物圈组织 24.景观要素斑块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视觉表现就是 A.颗粒的粗糙程度 B.颗粒的形态 C.颗粒的边缘 D.颗粒的色彩 25.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个关系表达式,表示物种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 A.S=cA z B.K=E/r C.I ij=Pij/d2 D.RDI=Rn/r.L 26.水的下渗主要取决于不同地方的 A.植被类型 B.毛细管孔隙的大小 C.土壤孔隙的大小 D.降雨量大小 27关于巢区和领域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下列的说法是正确的。 A.巢区大于领域 B.巢区小于领域 C.巢区就是领域 D.巢区就是巢区,领域就是领域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古代汉语课后答案全集

练习二 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齐桓公伐楚》) 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鞌之战》) 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说文解字》:“及,逮也。”“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膑》)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三国志·华佗传》) 《说文解字》:“疾,病也。”“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汉书·张骞传》) “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园林生态学复习重点

绪论 海克尔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指动物与其他动物、植物之间互惠或互敌对的关系。 生态学发展简史: 1.生态学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对自然地了解逐渐增多。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这些知识为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生态学建立时期:17-19世纪。十七世纪后,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渐丰富。十九世纪末,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科学诞生。 3.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生态学进入到生态系统这一新阶段。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类面临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五大问题的挑战,人们意识到生态对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概念)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内容)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和标准。3.城市植被营建管护相关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知识。4.城市景观生态规则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等。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 (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 (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 (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 (4)城市境污染特征:如“热岛效应”。 城市环境容量 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3.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 综合性(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2. 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3.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 阶段性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稳态条件下,植物生长所必需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园林生态学考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疏选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1、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3、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1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7、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练习一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得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与《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就是否一致?“行窳”得“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就是一致得。《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得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行窳”得“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得虚词在句中得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得。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就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就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就是古人对汉字得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得理论总结。 象形得主要特点就是字形像它所表达得事物之形,就是以简单得线条把事物得轮廓或具有特征得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得主要特点就是用记号指出事物得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得主要特点就是组合两个以上得形体来表示一个新得意义。如:从、北、莫、休、明。形声得主要特点就是由意符(也叫形符)与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瞧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得主要特点就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就是一种造字方法,而就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得主要特点就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得字来表示。如:“然”就是“燃”得古字,本义就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就是“薪”得古字,本义就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就是“暮”得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 “其”就是“箕”得古字,本义就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就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就是词得本义与引申义?了解词得本义与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得本义?所谓词得本义,就就是词得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得本义只能就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得本义。所谓引申义,就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得意义,它就是造成一词多义得根本原因。 了解词得本义与引申义得重要意义就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得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得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得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得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得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得联系,理性地掌握词得意义。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参考答案(内后面附带有答案)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时值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种间竞争: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一直对方的现象。 3、生态幅:即每一物种对环境引资适应范围的大小,如用广(窄)温性、广(窄)盐性、广(窄)水性等来描述物种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 4、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填空 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和表现型,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后者为前者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2、Shelford耐性定律是由美国生态学家 V.E. Shelford 于1913年提出的,是指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程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 至灭绝。 3、植物的繁殖策略可以分为两类,其中 K-选择(策略)者的繁殖能力极强, 而 R-选择(策略)者在稳定的环境中,更能够充分地利用环境承载力。 4、环境因子: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一般可以把环境因子分为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三大类:。 5、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 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三、问答题 1、什么是优势种和建群种?生态学上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何影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力较强的的种类,其中最具有 优势的层次成为建群种。在生态学上,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 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 或不显著的变化。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包含的三个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含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在享有地球资源的权力上,人人平等,当代人和后代人拥有平等的发展 机会。 持续性原则:要求人们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和对资源的要求,把资源视为财富,而不是获取财富的手段。 系统性原则:既要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看成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 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3、举例说明什么是高斯假说? 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会产生种间竞争,两个物种越相似,他们的生态位 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这种种间竞争情况被称为…..。 4、举例说明什么是他感作用? 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生存竞争的一种形式。 四、简述题

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

1.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得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得功能关系。还包括了它在生物群落中得地位与角色以及它们得温度、湿度、PH、土壤与其它生活条件得环境变化梯度中得位置。 2、生境:又称栖息地,就是生物生活空间与其中全部生态因素得综合体。植物个体、种群或植物群落在其生长、发育与分布得具体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得综合作用形成了植物体得生境。 3、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中对生物得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得环境要素。 4、种群:就是指一定得时空同种个体得总与,就是物种具体得存在单位、繁殖单位与进化单位。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得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得环境条件下,常行成相同或相似得适应方式与途径。 6、物候:植物在长期得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季节温度变化相适应得生长发育节律。 7、植物群落:生物群落中得生物种群全为植物,则该群落便就是植物群落。 8、富营养化: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得影响下,大量得有机物与化肥得50%以上未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得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缓流水域,引起不良藻类与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她生物大量死亡。 9、光周期现象就是一天内白昼与黑夜交替得时数。有些植物开花等现象得发生取决于光周期得长短及其变换 二、填空(每空1分,7空,共7分) 1、生活型就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得结果,生态型就是同种植物得不同种群对不同环境条件趋异适应得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一般具有三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学得概念就是由德国生物学家于海克尔1866年提出得。

园林生态学题库_共8页

1.影响温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 B C D E ) A.纬度 B.大型水体 C.海拔 2.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主要有( A B C D E ) D.地理方位 E.地形 A.促进种子萌发 B.影响植物的开花结实 E.影响根系的发育 C.影响植物产品的品质 D.影响植物的抗性 3.在生态学巩固时期涌现了多个学派,其中有( A.欧美学派 B.北欧学派 C.法瑞学派 4.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主要体现在( B C E ) A.乔灌草结构 B.自然式结构 C.规则式结构 5.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 B D E ) A.植物 B.生产者 C.动物 6.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主要有( A B C E ) B C D E ) D.英美学派 E.前苏联学派 E.混合式结构 E.分解者 D.多层结构 D.消费者 A.极端高温 7.水生植物的特征有( B C D E ) A.根系发达 B.叶片大、柔软 B.极端低温 C.年平均温度 D.最适温度 E.积温 C.发达的排水器官 D.通气组织发达 E.生殖方式多样 8.常见低温造成植物直接伤害的有( A C D ) A.冷害 B.冻害 C.冻裂 9.下列组合物种为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A B E A.地衣 B.菌根 C.藻类 10.以下植物中对室内苯污染有防治作用的是( A B ) A.常春藤 B.铁树 C.菊花 D.虎尾兰 11.近地面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D.霜害 D.蕨类 E.生理干旱 E.根瘤 ) E.吊兰 A.太阳辐射量 B.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直接辐射 E.散射辐射 C.地面有效辐射 12.下列选项属于园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的是( A B C ) A.草牧食物链 B.寄生食物链 C.腐生食物链 D.能量的暂时贮存 E.人工控制途径 13.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 B )在其论著《普通生物形态学》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 义。 A.奥德姆 14.1840年,德国化学家( A.李比希 B.瓦尔明 B.海克尔 C.马世俊 D.辛柏尔 D.辛柏尔 A C )提出了最小因子定律。 C.坦斯里 15.某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的椎体图呈典型金字塔形,表明该种群是( B ) A.下降性种群 16.当光合产物( A.恰好抵偿 B.增长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波动型种群 A )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大于 C.小于 B.寄生 17.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 C ) A.互利共生 C.风 D.开采资源 18.以下种群的分布格局中,最为罕见的是(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19.植物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抗低温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 ) C.集群分布 D ) A.萌芽期 20.长日照植物在连续光照条件下( A.不开花 B.开花延迟 21.稳定性最低的生物群落是( A.落叶阔叶林 B.营养生长期 C.生殖生长期 D.休眠期 D.正常开花 D.荒漠 C ) C.开花提前 D )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请说明下列工具书之间的差别。 (1)字典与词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字典”一词出现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为字书。 词典是以词为解释对象的工具书。词典的类型有多种,如普通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 (2)类书与政书。 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资料的工具书。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种材料类聚于子目之下。类书的内容无所不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政书是记载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籍。政书原本是一种历史着作,由于其中集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做工具书来使用了。政书的特点是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区分子目,与一般类书相同,只是一般类书门类子目无所不包,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如下所述; (1)《说文解字》。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 (2)《康熙字典》。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3)《中华大字典》。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他韵书中的反切。反切之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 (4)《汉语大字典》。其中对每个字,依次注出了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如一字多音则分列。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 (5)《王力古汉语字典》。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 (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8)《中文大辞典》。注音先列反切,后列平水韵目,最后列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园林生态学考题

园林生态学考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疏选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1、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古代汉语复习题附参考标准标准答案

《古代汉语》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 A.《左传》 B.《汉书》 C.《周礼》 D.《说文解字》 2.作为书面语地文言文,其基础是 [ ] A.先秦口语 B.两汉口语 C.先秦书面语 D.两汉书面语 3.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地大型工具书是 [ ] A.《康熙字典》 B.《经籍籑诂》 C.《辞源》 D.《词诠》 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地是[ ] A.《周礼注》 B.《汉书》 C.《左传》 D.《说文解字》 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地字典是 [ ]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 D.《正字通》 6.《诗词曲语辞汇释》地作者是 [ ]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凤 D.符定一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地一组是 [ ] A.亦寸甘下 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 D.朱又曰目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地一组是 [ ] A.页须瓜果 B.犬牢本州 C.夕末刃文 D.聿眉曰目 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地一组是 [ ] A.亦降甘下 B.犬信本州 C.牧末刃及 D.敝寇逐取 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地是 [ ] A.宀 B.厂 C.示 D.邑 11.下列为古今字地一组是 [ ] A.泪淚 B.早蚤 C.後后 D.责债 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地异体字,其结构上地差别是 [ ]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 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 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 13.下列为通假字地一组是 [ ] A.寶宝 B.村邨 C.无毋 D.竟境 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地规范化字体是 [ ] A.小篆 B.楷书 C.大篆 D.隶书 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地是 [ ] A.楷书 B.隶书 C.大篆 D.小篆 16.“缤纷”一词是 [ ] A.叠韵联绵词 B.双声联绵词 C.双声叠韵联绵词 D.音译外来词 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地是 [ ] A.苟富贵,无相忘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从左右,皆肘之 D.无羽毛以御寒暑 18.下面列举地词义变化地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地一例是 [ ] A.色:臉色—颜色 B.汤:开水—菜汤 C.狱:案件—监狱 D.子:子女—儿子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莫”地詞性是 [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0.下面各句,“之”是结构助且用于主谓之间地是 [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21.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地一句是 [ ] A.修道而不贰,则天下能祸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答案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答案 作业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时值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种间竞争: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一直对方的现象。 3、生态幅:即每一物种对环境引资适应范围的大小,如用广(窄)温性、广(窄)盐性、广(窄)水性等来描述物种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 4、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填空 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和表现型,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后者为前者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2、Shelford耐性定律是由美国生态学家 V.E. Shelford 于1913年提出的,是指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程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3、植物的繁殖策略可以分为两类,其中 K-选择(策略)者的繁殖能力极强,而R-选择(策略)者在稳定的环境中,更能够充分地利用环境承载力。 4、环境因子: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一般可以把环境因子分为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三大类:。 5、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三、问答题 1、什么是优势种和建群种?生态学上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何影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力较强的的种类,其中最具有优势的层次成为建群种。在生态学上,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显著的变化。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包含的三个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含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在享有地球资源的权力上,人人平等,当代人和后代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持续性原则:要求人们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要求,把资源视为财富,而不是获取财富的手段。 系统性原则:既要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看成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