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亚硝酸盐去除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655.50 KB
- 文档页数:9
鱼缸亚硝酸盐高怎么降下来
1、换水。
换水是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同时也是养殖管理的需要。
该方法适应于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小型养殖水体,要求遵循换水的基本技巧,切忌大排大进。
换水法控制亚硝酸盐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弱点,宜结合使用底质改良剂。
2、微生物法。
当前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乳酸菌、放线菌等几大类,硝化细菌与上述微生物的不同之处在于:硝化细菌能吸收利用水中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将其转化为硝酸盐、氮气等无害物质,而上述微生物对亚硝酸盐没有这种降解功能。
它们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改良水质和底质,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保证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环。
有了这点认识后,我们应该走出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能降解亚硝酸盐的误区,它们起到的作用只是改良环境,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的功能。
我们可以将其作为防止亚硝酸盐偏高的一种日常管理措施。
当水体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5毫克/升,不宜立即使用上述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亚硝酸盐浓度上升。
针对着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速效方法将亚硝酸盐浓度降低到对养殖动物无害的水平,然后再来考虑使用上述微生物。
水产养殖降亚硝酸盐实用方法大全刘秋生珠海市碧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众所周知,水产养殖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是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常遇到的问题,亚硝酸盐可影响鱼鳃中氧的传递,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养殖应高度重视。
现把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及其原理整理汇总,供业内人士参考。
饲料残饵、肥料和鱼类排泄物等分解产生氨氮,氨氮由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组成,游离氨对水生生物有毒,铵离子基本无毒,两者并存且可以相互的转化:NH3+H2O ←→NH4++OH-,这一平衡受pH影响,pH升高时,平衡向左移,游离氨成倍增加.正常情况下NH4+会被藻类吸收利用,高密度养殖的中后期,特别这时藻类又老化的情况下,往往产生的NH4+会超出藻类吸收利用,部分NH4+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硝酸盐、亚硝酸在反消化细菌的作用下还原转化为NO、N2等,见下图更直观。
进入大气↑NO、N2↑N2O↑残饵、粪便NH42NOH 23—↑↑反硝化作用↑亚硝化作用池塘物质转化路径图硝化作用是有两个关键的共生菌群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分别是亚硝化细菌及氨氧化细菌,利用体内的氨单加氧酶和羟胺氧化酶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氨作为其唯一的氮源;硝化细菌即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利用亚硝酸氧化还原酶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其唯一的氮源。
值得一提的是,亚硝酸氧化还原酶是一个多重功能的酶,既可催化亚硝酸盐的氧化,又可催化硝酸盐的还原,不同的外界环境诱导其不同的功能,比如在缺氧的条件下它可将硝酸盐还原。
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或硝酸盐呼吸作用,即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化物(主要是N2,少量是N2O),主要包括四个步骤:NO3—→NO2-→NO→N2O →N2,分别利用了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一氧化氮还原酶、一氧化二氮还原酶。
硝化过程是耗氧的,底层溶氧量非常重要,底泥硝化作用强度随底层溶解氧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强.硝化细菌比亚硝化细菌对水体pH敏感,硝化细菌进行硝化作用的最适pH范围在8。
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
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
亚硝酸盐是一种对人体
有害的物质,长期饮用富含亚硝酸盐的水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寻找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
首先,采用化学方法处理是一种较为快速有效的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在水处理厂,可以通过加入亚硝酸盐还原剂来将水中的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
其次,利用生物方法也是一种快速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在水处理过
程中,可以利用硝化细菌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从而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这种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对水质的影响较小,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方法。
此外,采用物理方法也可以快速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
例如,通过活性炭吸附、超滤膜过滤等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亚硝酸盐。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
最后,加强水源保护和管网管理也是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手段。
加强
水源保护,保持水源的清洁和无污染,可以有效减少亚硝酸盐的输入。
同时,加强管网管理,减少管网老化和漏水现象,也能有效降低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综上所述,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包括化学方法处理、生物方法处理、物理方
法处理以及加强水源保护和管网管理等多种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水质特点和处理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快速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水中硝酸盐污染现状危害及脱除技术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其中,水中硝酸盐污染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水中硝酸盐的来源、污染的危害以及一些常用的脱除技术。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水中硝酸盐的来源。
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水溶性盐类,主要含有硝酸根离子(NO3-)。
农业生产中的化肥、畜禽养殖废水、工业废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排放物都是水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
尤其是农业活动,如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壤中的硝酸盐逐渐流入水源。
然而,水中硝酸盐的污染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危害。
首先,硝酸盐在水中容易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后者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威胁。
其次,硝酸盐污染也可能导致水体中藻类的过度生长,形成蓝藻水华,并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破坏水生态环境。
此外,硝酸盐还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复合物,增加了毒性的危害。
针对水中硝酸盐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脱除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生物法:利用生物体(如特定微生物)来降解或还原硝酸盐。
例如,利用硝化细菌将硝酸盐氧化成亚硝酸盐,再由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
2. 化学法:通过加入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来实现硝酸盐的去除。
例如,可以加入铁盐、铝盐等进行沉淀,并结合其他处理方法,如活性炭吸附、氯气氧化等,一起去除硝酸盐。
3. 膜分离技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对水进行过滤和分离,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硝酸盐。
常用的方法包括反渗透、超滤和离子交换等。
4. 光解法:利用紫外光、可见光或其他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水中的硝酸盐,从而使其分解为无害物质。
光解法具有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逐渐受到关注。
综上所述,水中硝酸盐污染问题对人类和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脱除技术来减少硝酸盐的含量。
生物法、化学法、膜分离技术以及光解法等都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鱼缸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鱼缸中的亚硝酸盐作为危害鱼生存的化学物质之一,是氨氮被硝化细菌分解后的产物。
因此氨氮的含量的高低,将决定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
简单的说,氨氮含量越高,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就会越高,氨氮含量越低,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就会越低,这是一个正比例关系。
在鱼缸内种植水草,鱼缸内的水草都会吸收氨氮以及亚硝酸盐,因为水草需要这些物质来供应一些营养成分。
所以适当在鱼缸内部种植一些水草,也是能够帮助控制鱼缸内的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的浓度。
那么市面有上非常简单,好养又有效的水草有:水榕水草,水兰水草,莫斯水草以及铁皇冠水草等等。
1.停止给鱼儿喂食+清理饲料残渣、粪便等鱼缸中的可见污染物。
想去除过高的亚硝酸盐,就必须控制氨氮的产生,而氨氮的产生最主要的来源就是鱼吃食物,可以说缸里的鱼投喂得越多,鱼吃的就越多,产生的食物残渣和粪便等污染物就越多,这些污染物在鱼缸里不断被分解出氨氮,然后氨氮再被分解成为亚硝酸盐。
2.根据实际情况换水1/2或1/3。
换水就是降低鱼缸硝酸盐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换水来进行降低鱼缸水体内氨氮与亚硝酸盐的浓度。
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是氨偏高最多可换75%的水,如果是亚硝酸盐偏高最多可换50%的水。
这样可以降低水体中的氨和亚硝酸盐。
例如换1/3水,就是移除了鱼缸中1/3的亚硝酸盐。
这里具体要换多少水,可以主要以两个指标为辅助:换水的周期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3—4天为一个周期。
一些极端的大密度饲养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测试的状况来定。
3.水体充氧+添加高品质硝化细菌或者附着硝化细菌的老滤材。
鱼缸中能测试出亚硝酸盐,大多数情况意味着鱼缸中硝化系统的不健全,主要是负责把亚硝酸盐分解成为硝酸盐的硝酸菌群数量不够。
因此利用氧气泵给水体充入足够的氧气,同时添加高品质的硝化细菌或者一些正在使用的老滤材,能够快速弥补菌群数量的不足,加快亚硝酸盐被分解成为硝酸盐的速度。
充氧是为硝化细菌提供足够的氧气,因为硝化细菌是好氧菌群。
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而找到最快的方法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则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快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首先,合理控制化肥使用量是降低水体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途径。
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氮素的积累,一旦发生大范围的农田径流,就会大量释放亚硝酸盐进入水体,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因此,科学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选择缓释肥、有机肥等绿色肥料,都是降低水体亚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手段。
其次,建立湿地和人工湿地是降低水体亚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湿地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可以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中的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因此,在水体流域合适的地方建设湿地和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净化水体,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此外,加强水体生态修复,促进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也是降低水体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修复水体生态系统,增加水中藻类和浮游植物的数量,提高水体中氧气的含量,从而促进水体中亚硝酸盐的自然氧化分解,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最后,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水体中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也是降低水体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水体亚硝酸盐含量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水体污染问题,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亚硝酸盐的含量,保障水质安全。
综上所述,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合理控制化肥使用量、建立湿地和人工湿地、加强水体生态修复、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能够快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保障水质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朋友共同努力,为水体亚硝酸盐污染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7, 6(1), 37-42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7 in Hans. /journal/hjfns https:///10.12677/hjfns.2017.61006文章引用: 王树庆, 范维江, 张红平, 赵鑫, 柏永亭.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与去除[J].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7, 6(1):Origin and Removal of Nitrite in WaterShuqing Wang 1,2*, Weijiang Fan 1, Hongping Zhang 2, Xin Zhao 2, Yongting Bo 21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Shandong Tianfu Jinda Biotechnology Co. Ltd., Jinan ShandongReceived: Feb. 2nd, 2017; accepted: Feb. 18th, 2017; published: Feb. 22nd, 2017AbstractNitrite is an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the nitrogen cycle in nature, which exists widely in water and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strong biological toxicity. Origin, influencingfactors and removal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in details in this paper.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of solving nitrite in water are also proposed.KeywordsWater, Nitrite, Origin, Removal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与去除王树庆1,2*,范维江1,张红平2,赵 鑫2,柏永亭21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山东天福晋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收稿日期:2017年2月2日;录用日期:2017年2月18日;发布日期:2017年2月22日摘 要亚硝酸盐是自然界中氮循环的一个中间产物,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其生物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降亚硝酸盐最有效的方法降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寻找降低亚硝酸盐的有效方法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下面将介绍一些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氧化法是一种常见的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可以利用氧化剂将亚硝酸盐氧化为较为稳定的亚硝酸盐,从而达到降低含量的目的。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臭氧、过氧化氢等,通过加入适量的氧化剂并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其次,还可以采用还原法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在这种方法中,可以利用还原剂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达到降低含量的目的。
常用的还原剂包括亚硫酸盐、亚硝酸盐等,通过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并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同样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此外,生物法也是一种常见的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可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从而达到降低含量的目的。
常用的微生物包括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通过培养适当的微生物群落并控制适当的环境条件,同样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物理化学方法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这些方法通过利用吸附剂或膜分离材料对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进行吸附或分离,从而达到降低含量的目的。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降亚硝酸盐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水体的特性和污染物的含量选择合适的降低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降亚硝酸盐效果。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我们能够找到更加高效、环保的降亚硝酸盐方法,为改善水质和保护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h2o2氧化法去除水体中亚硝酸盐和氨的研究
H2O2氧化法是一种常见的水体处理方法,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和氨。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过氧化氢(H2O2)氧化亚硝酸盐和氨,使其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
H2O2氧化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将适量的H2O2加入待处理水体中,通常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水体5-15mg H2O2。
2. 通过搅拌等方法,将H2O2均匀分散到水体中,使其与亚硝酸盐和氨接触。
3. 等待一定的反应时间,通常为2-4小时,让H2O2与亚硝酸盐和氨发生氧化反应。
4.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加入催化剂等辅助剂,以加速反应速度。
5.在反应结束之后,利用过滤或其他方法将生成的氮气和水分离出来,使水体变得清洁。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H2O2氧化法时,应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pH值,以避免不必要的化学反应发生。
此外,H2O2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H2O2氧化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水体处理方法,适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水体,可使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和氨得到有效去除,为保障水质安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亚硝酸盐处理的最好方法亚硝酸盐处理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处理方法。
亚硝酸盐(Nitrite)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田排泄物、生活废水等。
它具有较高的毒性,并且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寻找一种最佳的亚硝酸盐处理方法对于水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下面的回答中,我将讨论三种常见的亚硝酸盐处理方法:生物降解法、化学法和物理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评估。
1. 生物降解法:生物降解法是利用微生物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生物降解法是一种环保的实时处理方法,可以在原位进行处理,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发生。
其次,微生物在亚硝酸盐降解过程中,还可以产生一些有益物质,如硝酸盐,进一步促进了水体的养分循环。
然而,生物降解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生物降解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处理效率相对较低。
其次,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亚硝酸盐的降解能力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菌群。
2. 化学法:化学法是采用化学物质对亚硝酸盐进行转化或沉淀来处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处理效率相对较高,处理时间较短。
在化学法中,常用的处理剂包括氯化铁、硫酸亚铁等。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与亚硝酸盐发生反应,并生成无害的沉淀物。
但是,化学法对处理剂的要求较高,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3. 物理法:物理法是通过物理手段将亚硝酸盐从水体中去除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法包括吸附、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处理过程中无需额外添加其他化学物质,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
但是,物理法的成本较高,适用性相对较窄。
同时,物理法无法将亚硝酸盐完全转化为无害物质,仍然需要配合其他方法进行进一步处理。
综上所述,针对亚硝酸盐的处理,生物降解法是一种较为适用的方法,因为它不仅可以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无害物质,还可以促进水体养分循环。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或者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消除方法的研究谢丹丹【摘要】目的:研究通过通气增氧、投加沸石、施加过磷酸钙等方法对消防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亚硝酸钠溶液及含有亚硝酸盐的养殖水样,分别通过通气增氧、投加沸石、施加过磷酸钙、施用氧化钙,作用一定时间后测定水样中前后亚硝酸盐含量,计算消除率.结果:通气增氧、投加沸石的方法不能快速消除水中的亚硝酸盐,过磷酸钙在短时间内对亚硝酸盐的消除作用也有限,只有氧化钙对亚硝酸盐的消除作用十分显著.结论:养殖户常用的快速消除水体亚硝酸盐的方法中,只有氧化钙可以起到快速消除亚硝酸盐的作用,但是氧化钙有升高水体pH值的作用,使用时要谨慎.【期刊名称】《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1)005【总页数】5页(P70-74)【关键词】亚硝酸盐;养殖水体;消除【作者】谢丹丹【作者单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 36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59亚硝酸盐与氨盐硝酸盐合称“无机三氮”,是蛋白质等含氮有机物分解的终产物,在天然水体中普遍存在,一般含量不高。
但在养殖水体中,常常由于养殖或培育的生物密度过大,过剩的饵料、养殖生物排泄的粪便、动植物残骸在分解过程中就会不断向水体释放出无机三氮,对生态环境及水中生物产生危害[1]。
亚硝酸盐对水产动物有很强的毒性效在浓度较低时,会造成水生动物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被视为鱼类的致病根源[3];的长期作用则表现在抑制生长、死亡率上升、破坏组织器官,如随着的浓度上升会出现鳃内污浊物增多,鳃肿胀、粘连、上皮层增厚等现象[4-5]。
臧维玲等[6]研究了对罗氏沼虾溞状幼体的毒性,发现Ⅴ期和Ⅶ期的溞状幼体经12天的亚急性毒性作用后,表现出发育变态减缓,随浓度的递增,幼体成活率与出苗率均递减,当浓度超过安全浓度时,毒害作用明显增加;吴中华等[7]根据对中国对虾的研究推测,环境中浓度增加会导致对虾体内酚氧化酶(Phendoxidae,PO)、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溶菌酶的活性下降,使对虾体内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增多,抵抗能力下降,导致代谢紊乱,生理功能失调;另一方面,也可能破坏血浆中的血蓝蛋白,从而失去携氧能力。
ZBAF处理高氨氮废水的亚硝酸盐积累研究
乔启成;杨燕舞;王立章;王哲晓;李多松
【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3)002
【摘要】利用自主开发的ZBAF(沸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试验系统,针对低有机质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特殊水质,实现了在进水氨氮浓度为210mg/L时,去除达93.4%的情况下,亚硝酸盐积累率高达89.5%.考察了试验运行条件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滤料层高度、水力负荷、反冲洗以及温度等因素都导致了亚硝盐的积累.依据Monod增长动力学模式,初步提出了系统中亚硝化控制的动力学选择机理.【总页数】4页(P79-82)
【作者】乔启成;杨燕舞;王立章;王哲晓;李多松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
【相关文献】
1.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进展 [J], 姚源; 潘江; 肖芃颖; 陈婷婷; 赵天涛; 封丽; 赵春阳
2.钼酸铵生产中高氨氮废水处理研究 [J], 潘东;魏改莉;冀酉;刘蕾
3.基于短程硝化颗粒污泥对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J], 李恺翔
4.膜蒸馏在高氨氮废水处理与回用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J], 康赛;郑利兵;魏源送;李清雪
5.ZBAF用于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的工艺性能及影响因素 [J], 郭志义;蒋敏;杨彩凤;龚卫俊;安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污水处理中的高效去除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技术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中,去除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效去除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技术,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一种方法。
去除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转化为氮气,从而实现去除的效果。
其中,硝化和反硝化是生物处理法中关键的步骤。
在硝化过程中,氨氮首先通过硝化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再经过其他细菌的作用,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而在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被一些反硝化菌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氮的去除。
生物处理法具有处理效率高、经济成本低的优点。
通过调整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操作条件,如提高氧气供应、控制温度等,可以进一步提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效率。
二、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用化学方法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其中,常用的化学氧化剂包括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等。
高锰酸钾常用于硝酸盐的氧化。
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可以迅速氧化硝酸盐,生成氮气和硝酸等产物。
然而,该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如生成的副产物含有重金属离子,对环境具有一定的污染。
过氧化氢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可以将亚硝酸盐氧化为氮气和水。
过氧化氢具有高效、无毒的特点,因此在处理亚硝酸盐时广泛应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不稳定,需要进行恰当的保存和使用。
化学氧化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但需要注意合理控制氧化剂的投加量,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三、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实现溶质的分离和浓缩的技术。
在去除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过程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逆渗透和超滤等。
逆渗透是利用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的方法。
逆渗透膜具有高选择性和高通量的特点,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然而,逆渗透膜的应用需考虑水质、操作条件等因素,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水体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
---------------------------------------------------------------------- 水体水产降亚硝酸盐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1、氧化法。
(1)亚硝酸根离子里面的氮为中间价态,具有被氧化的特性,当介质里面的NO2-遇倒氧化剂时就会改变氮的价态,发生得失电子的变化而被氧化,最终导致NO2-离子转变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的物质。
(2)具有氧化亚硝酸根离子能力的物质很多,比如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很多物质,适合在养殖水体中使用的物质有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几种强氧化消毒剂。
2、物理吸附法。
(1)物理吸附法是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质,比如沸石粉、硅胶、活性炭、海泡石等吸附剂,将亚硝酸根吸附在结构里面。
(2)这种方法在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有很多底改产品都会含有吸附剂成分,优点是作用时间短、成本低,缺点是用量大,比如沸石粉每亩需
要使用50-100公斤。
3、肥水法。
(1)亚硝酸盐富含氮肥,是藻类生长繁殖的基本营养,因此,加快水体藻类生长繁殖的速度,可以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
(2)在生产上的做法是使用单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生化黄腐酸、腐植酸钠、氨基酸等)、光合作用催化剂、微量元素、硅肥等达到目的。
(3)当水体亚硝酸盐偏高时,就说明氮肥比较充足,这时一定不能再使用氮肥,否则会加重水体氮循环负担,可以施加磷肥,这样能达到“以磷促氮”的目的。
水中的亚硝酸盐高怎么降下来
开增氧机:开设增氧机,加速水体的对流,促使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
撒活性炭:每亩鱼塘泼洒2-4公斤活性炭粉,通过离子的交换作用使亚硝酸盐被吸附降解。
洒过氧化钙:将过氧化钙搓成粉末撒入水中,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1、开增氧机
降低鱼塘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先在全塘喷洒化学增氧剂,再设置增氧机,加速水体对流,增加水体中、下层的溶解氧,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从而改善池塘水质和生态环境。
2、撒活性炭
鱼塘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时,可以每亩池塘泼洒2-4公斤活性炭粉,或泼洒适量的亚硝酸盐降解灵,通过离子的交换作用使亚硝酸盐被吸附、降解。
3、洒过氧化钙
向鱼塘抛洒过氧化钙,施用时将过氧化钙搓成粉末,每亩施用3-5千克,该药品入水后,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氢氧化钙能增加水体钙质,提高水体pH值,使底质疏松透气,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氧气直接迅速增加水中溶氧。
4、预防方法
为了防止鱼塘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需要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投喂强度和水温,投喂合理的饲料量。
饲料要新鲜优质,适当施肥,通过藻类吸收氮来控制亚硝酸盐含量。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亚硝酸盐的积累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养殖业者开始探索和应用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本文将对这一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危害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它主要来自水体中的氨氮。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鱼类粪便和尿液中的氨氮会经微生物的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的积累会导致水体氧含量降低,鱼类受到缺氧的困扰,甚至会引起鱼类死亡。
此外,亚硝酸盐还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亚硝酸胺类物质,对人体健康也带来一定的威胁。
二、常用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1. 微生物处理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方法。
通过将一些对亚硝酸盐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引入水体中,可以加速亚硝酸盐的转化过程,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
常用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微生物法、厌氧微生物法和共培养技术等。
2. 添加养殖水体抑制亚硝酸盐生成的物质除了通过降解亚硝酸盐的方法外,还可以采取措施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
在养殖水体中添加一些抑制细菌产氨酶活性的物质,如硝酸盐、硫酸盐等,可以有效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
此外,还可以利用藻类吸收氨氮的特性,添加一些适当的藻类来调控亚硝酸盐的生成。
3. 水体曝气和水质调控水体曝气是一种常用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手段。
通过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可以提高氨氮的氧化速率,从而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
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合理调控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等,也可以对亚硝酸盐的生成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三、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
目前,微生物处理技术、添加物质法和水体曝气等方法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调控效果稳定可靠。
这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如何分解水体亚硝酸盐的方法
水体亚硝酸盐污染是现今环境中严重的污染源,很多地方的水体被污染了亚硝酸盐,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
要想有效地清除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污染,必须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尽可能将污染物有效地地从水体中分解去除。
首先,净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污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亚硝酸盐的胶体沉淀或浮沉淀法。
通过增加混凝剂,形成溶解物在水中的胶体,将亚硝酸盐沉积到水底,再将水体中的有机悬浮物筛除掉,就能有效地净化水质。
其次,采用膜法进行亚硝酸盐的分解,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将亚硝酸盐从污染物中分离出来。
把膜盒装到污水中,在水中加入有机溶剂,膜表面上亚硝酸盐将被结合而被去除、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再者,还可以采用亚硝酸盐的生物分解法,即通过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分解成各种有机物质,增加体积吸收或溶解,以降低水质中的亚硝酸盐污染物的浓度。
最后,可以采用光解法来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就是用紫外线照射水样,亚硝酸盐会受到空气中氧气的氧化,分解成亚硝酸根和硝酸根,最终也能将水分子中亚硝酸盐物质分解清除。
总之,要想有效地净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污染,必须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采用以上几种方法的结合,能有力地减少水体的污染物,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稳定作出贡献。
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保护水质、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物,它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寻找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快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要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我们可以采用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或者氧化无机物的一种方法。
在水体中,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硝化细菌来促进亚硝酸盐的氧化过程,从而降低其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效果明显,是一种比较快速有效的降亚硝酸盐的方法。
其次,化学法也是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加入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还原剂,如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钾等,将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释放出来,从而达到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可以快速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另外,物理法也可以用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例如,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的方法来去除水体中的亚硝酸盐。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地吸附水中的亚硝酸盐,从而达到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稳定,可以迅速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最后,还可以采用光催化氧化法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光催化氧化是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促进氧化反应的一种方法,可以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氧化成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可以快速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综上所述,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有多种方法,包括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帮助更好地保护水质、维护生态环境。
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是保护水质、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物,过高的含量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寻找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
首先,合理控制施肥量是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有效途径。
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亚硝酸盐的积累,随着降雨和灌溉水的冲刷,亚硝酸盐会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
因此,科学施肥、合理施用化肥,是减少亚硝酸盐来源的关键。
其次,加强水体生态修复是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手段。
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是水体中的重要生态因子,它们能够吸收和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
因此,通过植被恢复和生物修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改善水质环境。
此外,加强水源地保护是减少亚硝酸盐污染的关键举措。
水源地是人类饮用水的重要来源,保护水源地的纯净是防止亚硝酸盐污染的重要手段。
加强水源地的环境保护,禁止乱排污、乱倾倒化肥和农药,可以有效减少亚硝酸盐的来源,保障饮用水安全。
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水体净化工程是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途径。
采用生物修复、人工湿地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提高水质。
此外,加强水体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亚硝酸盐超标的水体,也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合理控制施肥量、加强水体生态修复、加强水源地保护、科学合理地进行水体净化工程,是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保护水质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水体亚硝酸盐去除技术随着工业化生产的进展,亚硝酸盐在工农业中被广泛应用,其对水环境的污染也日渐加剧,受污染的水体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危害人们的安康。
传统的去除水中亚硝酸盐的方法有氧化法、复原法、膜分别法、离子交换和生化处理等。
这些方法存在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效果不抱负、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
电容去离子技术(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是基于电容器的双电层理论,即在通电条件下利用带电的电极与溶液界面形成的双电层,将溶液中的离子存储于电极外表,并在吸附饱和后通过电极反接或断电短接操作实现电极再生。
电容去离子技术与其他传统去离子技术(如电渗析、反渗透和蒸馏法等)相比,具有耗能低、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等优点。
该方法是一种清洁、环境友好型的水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海水淡化、工业用水软化和高纯水制备等方面有宽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水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环境友好型水处理技术的需求,从电化学法衍生而来的电吸附技术以其良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开头受到关注。
在电容去离子技术早期,ARNOLD 等在争论石墨电极对Na + 和 Cl - 的吸附效果时,觉察由于石墨比外表积较低,除盐效果不够抱负;陈富民等的争论说明,石墨用作电极材料时存在杂质多和电阻大等缺点。
相比之下,选用适合的电极集流体,将活性炭用作电极材料时可以呈现其高比外表积、大吸附容量的特性。
在马丽萍等和马丹丹等的争论中说明,与传统的活性炭电极相比,由于泡沫镍具有三维网状构造,孔隙率高,比外表积大,电阻较小,活性物质简洁填充到其内部空间,将其作为活性炭电极的集流体,具有承载电极活性物质和集合电流的双重功能。
电容去离子技术中,碳基电极材料对不同离子往往具有吸附选择性。
林小辉争论说明,不同种类的离子在碳基电极外表的吸附具有特异性,李智等觉察 NO3 - 在碳基电极外表具有选择性吸附的特征。
利用NO3 - 和 NO2 - 可以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探讨电吸附装置对NO3 - 和 NO2 - 的电吸附特异性,以较经济的能耗到达对NO2 - 的最正确去除效果,而针对该内容的争论甚少。
水体亚硝酸盐去除技术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亚硝酸盐在工农业中被广泛应用,其对水环境的污染也日渐加剧,受污染的水体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危害人们的健康。
传统的去除水中亚硝酸盐的方法有氧化法、还原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和生化处理等。
这些方法存在处理工艺复杂,处理效果不理想、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
电容去离子技术(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是基于电容器的双电层理论,即在通电条件下利用带电的电极与溶液界面形成的双电层,将溶液中的离子存储于电极表面,并在吸附饱和后通过电极反接或断电短接操作实现电极再生。
电容去离子技术与其他传统去离子技术(如电渗析、反渗透和蒸馏法等)相比,具有耗能低、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等优点。
该方法是一种清洁、环境友好型的水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海水淡化、工业用水软化和高纯水制备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水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环境友好型水处理技术的需求,从电化学法衍生而来的电吸附技术以其良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开始受到关注。
在电容去离子技术早期,ARNOLD 等在研究石墨电极对Na + 和Cl - 的吸附效果时,发现由于石墨比表面积较低,除盐效果不够理想;陈富民等的研究表明,石墨用作电极材料时存在杂质多和电阻大等缺点。
相比之下,选用适合的电极集流体,将活性炭用作电极材料时可以展现其高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的特性。
在马丽萍等和马丹丹等的研究中表明,与传统的活性炭电极相比,由于泡沫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电阻较小,活性物质容易填充到其内部空间,将其作为活性炭电极的集流体,具有承载电极活性物质和汇集电流的双重功能。
电容去离子技术中,碳基电极材料对不同离子往往具有吸附选择性。
林小辉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离子在碳基电极表面的吸附具有特异性,李智等发现NO3 - 在碳基电极表面具有选择性吸附的特征。
利用NO3 - 和NO2 - 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探讨电吸附装置对NO3 - 和NO2 - 的电吸附特异性,以较经济的能耗达到对NO2 - 的最佳去除效果,而针对该内容的研究甚少。
本研究以泡沫镍为集流体,采用涂覆法将活性炭作为活性物质制作电极,组成电吸附装置,研究电吸附装置去除NO2 - 的最佳运行工况,并在相同条件下对比装置对NO3 - 的去除效果;同时,在最佳工况下,以不同浓度下的NO2 - 和NO3 - 为去除对象,研究浓度对装置去除NO2 - 和NO3 - 的去除效果和电流效率的影响,从节约能耗和提高装置去除效果的角度出发,提出装置去除NO2 - 的最佳方案。
1 实验部分1. 1 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 磁力搅拌器(78-1 型,金坛市新航仪器厂) ;电子天平(AL104,梅特勒-多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恒温干燥箱(101-1 型,上海东星建材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DZF-6050 型,上海科辰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抽滤机(500 mL 型,郑州市中原区兴华玻璃仪器厂);直流稳压电源(美尔诺M8872 型,深圳市艾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蠕动泵(153Y,重庆杰恒蠕动泵厂);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3 400N) ;BET 比表面积分析仪(Quadrasorb SI 系列,美国康塔公司);电导率测定仪(HACH,sens ION 5) ;精密酸度计(PHS-3C,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超纯水机(Ther-mo Scientific Barnstead EasypureⅡ) ;涂膜器(QTG-A 型,天津润通精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HACH,DR6000)。
材料和试剂:301 型粉末活性炭(湖南德班活性炭有限公司) ;聚偏氟乙烯(PVDF) (阿科玛化学有限公司);导电炭黑(湖南德班活性炭有限公司);泡沫镍(深圳市飞信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硝酸钠、亚硝酸钠、盐酸(分析纯,重庆川东化工有限公司)。
1. 2 实验装置与流程电吸附装置主要由电容去离子模块、电导率仪、蠕动泵和直流稳压电源构成(见图1)。
电容去离子模块内共布置9 对泡沫镍/ 活性炭电极,正负极板间距1. 0 mm,极板间9 条过水通道串联布置,原水以折线流方式流经电极表面,并在蠕动泵作用下在装置内循环流动。
1. 3 实验方法电吸附装置制作与搭建: 将粉末活性炭经200目过筛,置于超纯水中反复煮沸后抽滤清洗,直至出水电导率降至10 μs·cm - 1 以下;将清洗洁净的活性炭置于120 ℃恒温干燥箱中烘干待用。
将活性炭、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PVDF) 按质量比8 ∶ 1 ∶ 1 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利用磁力搅拌器搅拌8 h 使其混合均匀;将泡沫镍裁剪成设计尺寸(8. 5 cm × 10 cm),浸于丙酮中超声15 min,再用0. 1 mol·L - 1 的盐酸浸泡15 min,随后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至中性,置于60 ℃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待用。
利用涂膜器将电极浆液涂覆于泡沫镍集流体上,涂覆厚度400 μm,涂覆面积7 cm × 9. 8 cm,置于60 ℃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再置于无水乙醇中浸泡2 h,用超纯水洗净后再次烘干,以有机玻璃为骨架控制极板间距制作电吸附模块。
电吸附实验与参数计算: 单一组分盐溶液中,温度恒定时,盐溶液浓度与电导率的变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对应关系,溶液的电导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水温(18 ±0. 5)℃下分别配置300 ~2 100 mg·L - 1 的NaNO3 和NaNO2 溶液,获得电导率标准曲线;混合溶液中,NO2 -和NO3 - 的浓度按一定比例稀释后,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按国标法测定。
用直流稳压电源提供工作电压并记录实时电流,利用蠕动泵调节装置流量,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记录出水电导率值直至实验结束。
装置离子去除率(η)与电流效率(f)的计算如下:离子去除率电流效率式中:C0 、C 为溶液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g·L - 1 ;V 为处理溶液体积,L;F 为法拉第常数,为96 485 C·mol - 1 ;m 为摩尔质量,g·mol - 1 ;I 为流经电极的电流,A。
2 结果与讨论2. 1 电极材料特性利用BET 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活性炭进行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通过氮气等温吸脱附曲线测得活性炭比表面积为1 228. 148 cm3 ·g - 1 ,表明该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用作电极材料时可以提供较大的吸附表面。
如图2(a)所示,活性炭吸脱附等温线属于Ⅱ型和Ⅳ型等温线的结合,在中高压区吸脱附曲线发生分离,说明活性炭具有介孔结构,并结合孔径分布曲线(见图2(b)),活性炭孔径集中分布在10 nm 以下,以中微孔为主。
利用S-3400N 型扫描电镜对电极表面形态进行成像分析,如图3(a)所示。
在200 μm 视窗下可见,活性炭电极材料均匀覆盖在泡沫镍集流体上,呈不规则的堆砌结构;在20 μm 视窗下(见图3(b)),活性炭与导电炭黑在PVDF 作用下均匀分散,粘结剂没有覆盖在活性炭表面上,活性炭电极具有较大的外表面积,活性炭之间形成多孔通道结构,具有丰富的吸附位点。
2. 2 电吸附装置去除NO2 - 性能2. 2. 1 电吸附装置最佳工作电压的确定CDI 装置电容去离子是一个物理过程,电压是影响电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电压的高低影响离子的迁移过程和电极表面双电层吸附容量的大小。
以NaNO2 和NaNO3 配置浓度为500 mg·L - 1 的模拟含盐废水250 mL,在流量为20 mL·min - 1 的条件下,在电吸附模块正、负极板间分别施加0. 8、1. 0、1. 2、1. 4 和1. 6 V 的电压,通电时间20 min,考察电压对电吸附装置去离子效果的影响。
实验过程表明,在相同电压下,装置去除NO2 - 和NO3 - 时,电导率在通电前10 min 内均快速下降,随后持续缓慢降低,最终趋于稳定;在相同时间内,电导率下降速率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加快,电压越高,在相同时间内电导率下降幅度越大,电吸附装置去离子效果越明显。
根据双电层理论,电极表面的电荷密度随电极两端电压的升高而提高,较高的电荷密度能中和更多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用溶液电导率折算为溶液质量浓度,研究电吸附装置对NO2 - 和NO3 - 去除效果。
由图4 可知,随着电压升高,装置对NO2 - 和NO3 - 的去除量显著提高。
装置在1. 6 V 时对NO3 - 的吸附量最大达到414. 49mg· L - 1 ,在1. 4 V 时对NO2 - 的去除量最大达到375. 37 mg·L - 1 ,较0. 8 V 时分别提高272. 71% 和114. 48% 。
在该浓度下,由于电极材料对NO3 - 的吸附具有选择性, 因此, 在电压为1. 4 V 时, 装置对NO3 - 的电吸附量略大于NO2 - 。
电容去离子技术中,电极界面在较高电压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会导致电极的消耗和溶液主体化学性质的改变,也会使装置运行的能耗提高。
当电极两端电压超过水的分解电压时,溶液内发生电解水反应,电极阴极有H2 产生,溶液内积累OH - ,使溶液主体性质发生改变,影响电吸附效果。
在电吸附装置去除NO2 - 和NO3 - 的过程中,电压达到1. 6 V 时也发生了电解水反应,实验结束后溶液pH 值有较大幅度提高。
而在1. 4 V 电压下,电吸附装置在去离子过程中电极表面没有气泡产生,实验结束后溶液PH变化不大。
综上所述,考虑采用1. 4 V 作为电吸附装置的最佳工作电压。
2. 2. 2 电吸附装置最佳进水流量的确定在电容去离子技术中,流速也是影响电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
流速太低,离子停留在电极表面时间过长,可能会重新回到主体溶液中,且在低流速下由于装置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水量较少,运行的能量利用率低;但流速太高,流体紊乱度加强,使电极表面形成的双电层被压缩,装置电吸附容量也会降低。
在进水浓度为500 mg·L - 1 ,工作电压为1. 4 V 的条件下,分别以5、10、20、30 和40 mL·min - 1 的进水流量进行电吸附实验,考察流速对装置电吸附去除NO2 - 和NO3 - 效果的影响。
实验过程表明,在较低流速(5 和10 mL·min - 1 )下,电吸附装置去除NO2 - 和NO3 - 时电导率都呈均匀下降的趋势,到20 min 附近达到最低点并趋于平衡。
随着流速的提高,电导率在前10 min 内快速下降,随后缓慢降低并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