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理论教程答案陈希有

电路理论教程答案陈希有

电路理论教程答案陈希有
电路理论教程答案陈希有

电路理论教程答案陈希有

【篇一:《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陈希有)习题答案第

一章】

电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a指向b。当时间t2s时电流从a流向b,与参考方向相同,电流为正值;当t2s时电流从b流向a,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为负值。所以电流i的数学表达式为

2a t?2s? i??-3at?2s ?

答案1.2

解:当t?0时

u(0)?(5?9e0)v??4v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反,即b为高电位端,a为低电位端;

当t??时

u(?)?(5?9e??)v?5v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同,

即a为高电位端,b为低电位端。

答案1.3

解:(a)元件a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a消耗的功率为

pa?uaia

ua?pa10w??5v ia2a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b) 元件b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b消耗的功率为

pb?ubib

ib?pb?10w???1a ub10v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c) 元件c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c发出的功率为

pc?ucic

uc?pc?10w???10v ic1a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答案1.4

解:对节点列kcl方程

节点③: i4?2a?3a?0,得i4?2a?3a=5a

节点④: ?i3?i4?8a?0,得i3??i4?8a?3a

节点①: ?i2?i3?1a?0,得i2?i3?1a?4a

节点⑤: ?i1?i2?3a?8a?0,得i1?i2?3a?8a??1a

若只求i2,可做闭合面如图(b)所示,对其列kcl方程,得 ?i2?8a-3a+1a-2a?0

解得

i2?8a?3a?1a?2a?4a

答案1.5

解:如下图所示

(1)由kcl方程得

节点①:

i1??2a?1a??3a

节点②:

i4?i1?1a??2a

节点③:

i3?i4?1a??1a

节点④:

i2??1a?i3?0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由kvl方程得

回路l1:

u14?u12?u23?u34?19v

回路l2:

u15?u14?u45?19v-7v=12v

回路l3:

u52?u51?u12??12v+5v=-7v

回路l4:

u53?u54?u43?7v?8v??1v

若已知支路电压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压。

答案1.6

解:各元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元件1消耗功率为:

p1??u1i1??10v?2a??20w

对回路l列kvl方程得

u2?u1?u4?10v-5v?5v

元件2消耗功率为:

p2?u2i1?5v?2a?10w

元件3消耗功率为:

p3?u3i3?u4i3??5v?(?3)a?15w

对节点①列kcl方程

i4??i1?i3?1a

元件4消耗功率为:

p4?u4i4??5w

答案1.7

解:对节点列kcl方程

节点①:

i3??5a?7a?2a

节点③:

i4?7a?3a?10a

节点②:

i5??i3?i4?8a

对回路列kvl方程得:

回路l1:

u1??i3?10??i5?8??44v

回路l2:

u2?i4?15??i5?8??214v

答案1.8

解:由欧姆定律得

30vi1??0.5a 60?

对节点①列kcl方程

i?i1?0.3a?0.8a

对回路l列kvl方程

u??i1?60??0.3a?50???15v

因为电压源、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所以电源发出的功率分别为

pu?30v?i?30v?0.8a?24w s

pis?u?0.3a??15v?0.3a??4.5w

即吸收4.5w功率。

答案1.9

解:(a)电路各元件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a)所示。

由欧姆定律得

os(?t)v/2a?5cos(?t)a

又由kcl得

i?ir?is?(5cos?t?8)a

电压源发出功率为

pus?us?i?10cos(?t)v?(5cos?t?8)a 2?(50cos?t?80cos?t)w

电流源发出功率为

pis?usis?10cos(?t)v?8a ?80cos(?t)w

电阻消耗功率为

2pr?irr?[5cos(?t)a]2?2?

?50cos(?t)w2

(b) 电路各元件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b)所示。

电压源发出功率为

pus??usis??10v?8cos(?t)a ??80cos(?t)w

由kvl可得

u?ur?us?8cos(?t)?2??10v?(16cos?t?10)v

电流源发出功率为

pis?uis?[16cos(?t)?10]v?8cos(?t)a?[128cos2(?t)?80cos(?t)]w 电阻消耗功率为

pr?uris?16cos(?t)v?8cos(?t)a?128cos2(?t)w

答案1.10

解:取电阻元件和网络n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10v

对节点①列kcl方程

i1??5a?3a??2a

对回路列kvl方程

回路l1:

i1?10??3a?5??un??25v?10v

un??10v

回路l2:

?u2?5??3a?un?5a?50???25v

u2?280v

网络n吸收的功率

pn?un?3a??30w

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pis?u2?5a?1400w

注释:根据电流源的特性,图中与电流源串联的电阻只影响电流源端电压或者说只影响电流源提供的功率。

答案1.11

解:设各元件电压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i2?3a?0.5a?2.5a

8v?2a 4?

对节点列kcl方程

节点①: i3?

i2?3a?0.5a?2.5a

【篇二:电路理论基础课后答案(哈工大陈希有)第12章】图题12.1

解:分别对节点①和右边回路列kcl与kvl方程:

?iq?ir?ilc?c?

?u???u?q/clc

将各元件方程代入上式得非线性状态方程:

??q?f(?)?f(q/c)12

???q/c

方程中不明显含有时间变量t,因此是自治的。题12.2

图示电路,设u,列出状态方程。 ?

f(q),u?f(q)111222

r图题12.2

r4

解:分别对节点①、②列kcl方程:节点①:

??i?(u?u)/ri1?q 1s123

节点②:

??(u?u)/r?u/ri2?q 212324

u?f(q),u?f(q)111222代入上述方程,整理得状态方程:

?q??f(q)/r?f(q)/r?i?1113223s

?

?q?f(q)/r?f(q)(r?r)/(rr)2113223434?

题12.3

22出电路的状态方程。

uu1

解:分别对节点①列kcl方程和图示回路列kvl方程得:

图题12.3

?qiu (1)?1?2?3/r3

?

???u?u(2)?2s3

u3

为非状态变量,须消去。由节点①的kcl方程得:

u?u3u31?i?i?i??i?0 2342

rr34

解得

u?(u?ri)r/(r?r)?[f(q)?rf()]r/(r?r) 314233411422334

?

及u3代入式(1)、(2)整理得:

?q??f(q)/(r?r)?f()r/(r?r)?1113422334

????f(q)r/(r?r)?f()rr/(r?r)?u211334223434s?

?

?

?

题12.4

,试分别写出用前向欧拉法、后向欧拉法和梯形法计算响?sin(?t) us

图题12.4

l

解:由kvl列出电路的微分方程:

ul?

d???ri?u??)??sin(?t) sdt

前向欧拉法迭代公式:

????h[?)??sin(?t)]

k?1

k

k

k

后向欧拉法迭代公式:

????h[?)??sin(?t)]

k?1

k

k?1

k?1

梯形法迭代公式:

????0.5[)??(?t))??sin(?t)]

k?1k

k

k

k?1

k?1

?

1f,u(0)?7v,u?10v电路及非线性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如图所示。设c。画出t?0时c?s

的动态轨迹并求电压ur。

ur

(a)

图题12.5

解:由图(a)得:

d

ududcr

(1) i(u?u)?rsr

dtdt

dt

durdur

?0?0,ur单调增加。u由式(1)可知,当ir?0时,,r单调减小;当ir?0时,dtdt

由此画出动态路径如图(b)所示。

u(0)?u?u(0)?3v r?sc?

响应的初始点对应p0。根据动态轨迹,分段计算如下。

(1) ab段直线方程为:u。由此得ab段线性等效电路,如图

(c)。 ?i4r?r?

us

u?

u?

(c)(d)

由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公式得:

1s urp?4v,???

?t/?t

(0?t?t) u?u?[u(0)?u(0)]e?(4?e)v1rrpr?rp?

设t

t1

?e?2,求得t。 ?t1时,动态点运动到a点,即4ln2?0.693s1?

(2) oa段.t得:

?t1时,ur将位于oa段,对应直线方程ur?ir。线性等效电路如图(d)。由图(d)求

?(t?t)1

u?2e v(t?t1) r

?1f,u(0)?2v电路及其非线性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分别如图(a)、(b)所示。设c。试求c?ut?0)(注意电流跳变现象)。 c

(

r

(a)

图题12.6

解:t?0时,由图(a)得

dur1

??ir,ir?0 dtc

ur只能下降。画出动态路径如图(b)所示。响应的起始位置可以是a 或b点。

(1) 设起始位置是a点,响应的动态轨迹可以是a-o或a-c-d-o,其中c-d过程对应电流跳变。

?的线性电阻,响应电压为: (1.1) 设动态轨迹为a-o。非线性电阻在此段等效成2

?0.5tu(t)?2e v (t?0)(1) c

(1.2) 设动态路径为a-c-d-o。

(c) ac段等效电路

(d) bc段等效电路

ac段的等效电路如图(c)所示。由图(c)求得:

1s t)?3v,???u(0)?2v,ucp(c?

由三要素公式得:

t

u(3?e) v (0?t?t) (2) c?1

?e1设t1时刻到达c点,即3

t

.693?1解得ts。 1?0

t?t1时,动态轨迹位于do段,非线性电阻变成线性2?电阻,响应为

?0.5(t?t)1u(t)?et?t1) (3)v(c

(2) 设起始位置为b点,则设动态路径为b-c-d-o。位于bc段时,线性等效电路如图(d)所示。由图(d)求得

s ut)??1v,??1cp(

?t

u(t)??1?3e?t?t)v (0 (4) c1

?t1

??1?3e=1设t1?时刻到达c点,即? 解得 ts。 ln1.5?0.4051

cd段对应电流跳变,瞬间完成。

?后动态轨迹进入do段,非线性电阻变成2?线性电阻。响应为t?t1

?0.5(t?t)1

u(t)?et?t1) (5)v (c

上述式(1)、(2)与(3)、(4)与(5)是本题的三组解答。题12.7

的变化规律。

(a)

图题 12.7

l=?t?t解:01时,工作于oa段,对应线性电感:1

?1

i1

初始值?(0)?0,特解?p(t)?l1?由三要素法,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为: l1e

,时间常数??rr

r

1

????

tel

(1) (t)?(t)?[(0)?(0)]el(1?e)p?p?1

r

rtl1

te

l(1?el),解得设t1时刻到达a点,即?11

r

11

r

lle/rlli1111?

t(2) 1

rle/r?rli?111?1

当t

?t1时,??li??,其中电感l2?20

????1

i??i1

【篇三:电路理论基础(陈希有)课后题答案第13章】

(1)、(4)是割集,符合割集定义。(2)、(3)不是割集,去

掉该支路集合,将电路分成了孤立的三部分。(5)不是割集,去

掉该支路集合,所剩线图仍连通。

(6)不是割集,不是将图分割成两孤立部分的最少支路集合。因为

加上支路7,该图仍为孤立的两部分。答案13.2

解:选1、2、3为树支,基本回路的支路集合为{1,3,4},{2,3,5},{1,2,6};基本割集的支路集合为{1,4,6},{2,5,6},{3,4,5}。

答案13.3 解:

(1) 由公式it?bttil,已知连支电流,可求得树支电流

10??i4??5??i1??0

?i????1?10??i????9?a ?2????5????11??i3????1???i6???? 15??

(2) 由公式ul??btut,已知树支电压,可求得连支电压

?u4??0?11??1???1??u????1?11??2????2?v ?5??????????

u6???001????3?????3??

(3) 由矩阵b画出各基本回路,如图(a)~(c)所示。将各基本回路综合在一起得题中所求线图,如图13.3(d)所示。

(a)

(b)

(c)

(d)

答案13.4

解:连支电流是一组独立变量,若已知连支电流,便可求出全部支

路电流。因此除将图中已知电流支路作为连支外,还需将支路3或

4作为连支。即补充支路3或4的电流。若补充i3,则得i1?1a,

i2??2a,i4??3a-i3;若补充i4,则得i1?1a,i2??2a,i3??3a-i4

答案13.5

解:树支电压是一组独立变量,若已知树支电压,便可求出全部支

路电压。除将图中已知支路电压作为树支外,还需在支路1、2、3、4、5中任选一条支路作为树支。即在u1、u2、u3、u4、u5

中任意给定一个电压便可求出全部未知支路电压。答案13.6

解:由关联矩阵a画出网络图,如图题13.6所示,由图写出基本割

集矩阵如下:

?1000?11?1???c??010?11?10?

?0011010???

图题13.6

答案13.7

解:由bt??clt得

1???1

0111000?

?0?1110100?1??, b?[bt|bl]??? ?0?1100010?0?

???0?1?1000001??

由b矩阵画出各基本回路,如图(a)~(d)

所示。将各基本回路综合在一起得题中所求线图,如图13.7(e)所示。

6

??101?0?11bt??

?0?11?

?1?10

(a)

(b)

(d)

(c)

(e)

图题13.7

答案13.8

解:由cl??btt得

?00?11??00?111000??10?11??10?110100?

?, c?[cl|ct]??? cl??

?1?1?10??1?1?100010?????0?10?10?10?10001????

答案13.9

解:由基本回路矩阵可知:支路1、2、3为连支,4、5、6为树支,已知树支电压,可以求出全部连支电压。

??u1??101??4??8?

?u?2?u??bu????1?1?1??6?v?????ltt?????2?v

?u3????0?1?1?????12????

??6??

连支电流等于连支电压除以相应支路的电阻。

t

i?uu2

u3?l??1?r,

1

r,2

??4,?0.4,?0.6?t

a 3?

??100101?t

i?bti?010?1?1?1???4?

l??0.4???4,?0.4,?0.6,4.46,?1?1????

?0010?????0.6??

答案13.10

解:根据所选的树,基本回路矩阵b和基本割集矩阵c如下: ???1?1?1?11000?b??

?1?1000100???

00?1?10010?? , ?0?1?100

00

1??

??10001100?c??

01001101???00101011??

?0

0011010?

?

kcl方程和kvl方程矩阵形式为:

ci?0,bu?0。

答案13.11

解:按照广义支路的定义,作出网络线图,如图(b)所示。 ,5?ta1

1

(b)

根据线图写出关联矩阵

a???1110?

?00?11?

? 支路电导矩阵

y?diag?10.50.20.1?s 支路源电压向量

u0?t

s??3,0,8,v 支路源电流向量

i??0,0,?4,0?t

sa 节点导纳矩阵

??10

00??10?yayat???1110?00.50??10?n??0???00?11? ???000.20??1

?1?????1.7??0.2?0000.1????0

节点注入电流向量

i(gu?8.6?

sn?as?is)????5.6?

?

a 由

ynun?isn 得节点电压方程

??1.7?0.2??un1??8.6???0.20.3????u???n2???5.6??答案13.12

解:按照广义支路的定义,作出网络线图,如图(b)所示。①

(b)

根据线图写出关联矩阵a

?0.2?0.3??

s

?101?1?

a???

?0?1?11?根据线图并对照电路图写出支路导纳矩阵

?y1g?0y

2

y??

?00?

?00

00y30

0?0?? 0??y4?

支路源电压向量

t

us??0,0,0,us?

支路源电流向量

t

is??0,is,0,0?

节点导纳矩阵

g?y3?y4??y?y?y

yn?ayat??134? ?y?yy?y?y34342??节点注入电流向量 isn?ayus?ais???y4us

由ynun?isn得节点电压方程

t

is?y4us?

?y1?y3?y4??(y?y)

34??(y3?y4?g)??un1???y4us?

?u???yu?i?

y3?y4?y2???n2??4ss?

答案13.13

解:选择专用树如图(b)所示。

(b)

分别对含有电容的基本割集c1和c2列写kcl方程 ?1??i2?i3 (1) u

?2?i3?i1(2) 0.5u

分别对含有电感的基本回路l1和l2列写kvl方程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一章

答案1.1 解:图示电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a 指向b 。当时间t <2s 时电流从a 流向b,与参考方向相同,电流为正值;当t >2s 时电流从b 流向a ,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为负值。所以电流i 的数学表达式为 2A 2s -3A 2s t i t ? 答案1.2 解:当0=t 时 0(0)(59e )V 4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反,即b 为高电位端,a 为低电位端; 当∞→t 时 ()(59e )V 5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同, 即a 为高电位端,b 为低电位端。 答案1.3 解:(a)元件A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A 消耗的功率为 A A A p u i = 则 A A A 10W 5V 2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b) 元件B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B 消耗的功率为 B B B p u i = 则 B B B 10W 1A 10V p i u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c) 元件C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C 发出的功率为 C C C p u i = 则 C C C 10W 10V 1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答案1.4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③: 42A 3A 0i --=,得42A 3A=5A i =+ 节点④: 348A 0i i --+=,得348A 3A i i =-+= 节点①: 231A 0i i -++=,得231A 4A i i =+= 节点⑤: 123A 8A 0i i -++-=,得123A 8A 1A i i =+-=- 若只求2i ,可做闭合面如图(b)所示,对其列KCL 方程,得 28A-3A+1A-2A 0i -+= 解得 28A 3A 1A 2A 4A i =-+-= 答案1.5 解:如下图所示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 节点②: 411A 2A i i =+=- 节点③: 341A 1A i i =+=- 节点④: 231A 0i i =--=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由KVL 方程得

电路理论基础

1: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 回答:参考点 2:不能独立向外电路提供能量,而是受电路中某个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叫()。 回答:受控源 3:振幅、角频率和()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回答:初相 4: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负载增加),则总电阻越()。 回答:小 5: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流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 回答:零 6: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回答:安培 7:与理想电压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开路等效。 回答:并 8:电气设备只有在()状态下工作,才最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回答:额定 9:通常规定()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回答:正 10:电容元件的电压相位()电流相位。 回答:滞后 11: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等于()之差。 回答:初相 12:电位是相对于()的电压。 回答:参考点 13:支路电流法原则上适用适用于支路数较()的电路。 回答:少 14: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 回答:电压

15:KCL和KVL阐述的是电路结构上()的约束关系,取决于电路的连接形式,与支路元件的性质()。 回答:电压与电流、无关 16:各种电气设备或元器件的电压、电流及功率都规定一个限额,这个限额值就称为电气设备的()。 回答:额定值 17:节点电压法适用于支路数较()但节点数较少的复杂电路。 回答:多 18:三个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连接。 回答:星形 19: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是补偿前后()不变。 回答:P U 20: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回答:变压器 1: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参考方向绕行方向一周,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 回答:零 2:对于两个内部结构和参数完全不同的二端网络,如果它们对应端钮的伏安关系完全相同,则称N1和N2是()的二端网络。 回答:相互等效 3: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求()和() 回答:电压电流 4:对一个二端网络来说,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一定等于另一个端钮()的电流。 回答:流出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答案 陈希有

答案2.1 解:本题练习分流、分压公式。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a) 由分流公式得: 23A 2A 23 I R Ω?==Ω+ 解得 75R =Ω (b) 由分压公式得: 3V 2V 23 R U R ?==Ω+ 解得 47 R =Ω

答案2.2 解:电路等效如图(b)所示。 20k Ω 1U + - 20k Ω + _ U 图中等效电阻 (13)520 (13)k //5k k k 1359 R +?=+ΩΩ=Ω=Ω++ 由分流公式得: 220mA 2mA 20k R I R =? =+Ω 电压 220k 40V U I =Ω?= 再对图(a)使用分压公式得: 13==30V 1+3 U U ?

答案2.3 解:设2R 与5k Ω的并联等效电阻为 2 325k 5k R R R ?Ω =+Ω (1)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 32 1 13130.05(2)40k (3)eq R U U R R R R R ?==?+??=+=Ω? 由方程(2)、(3)解得 138k R =Ω 32k R =Ω 再将3R 代入(1)式得 210k 3 R =Ω

答案2.4 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1 8 20mA8mA (128) I Ω =?= +Ω 2 6 20mA12mA (46) I Ω =?= +Ω 由节点①的KCL得 128mA12mA4mA I I I =-=-=-

答案2.5 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b)。 图 题2.5 120Ω 图中 1(140100)240R =+Ω=Ω 2(200160)120270360(200160)120R ??+?=+Ω=Ω??++??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2 112 10A 6A R I R R =?=+ 及 21104A I I =-= 再由图(a)得 32120 1A 360120 I I =? =+ 由KVL 得, 3131200100400V U U U I I =-=-=-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 孙立山 陈希有主编 第4章习题答案详解

教材习题4答案部分(p126) 答案4.1 解:将和改写为余弦函数的标准形式,即 2 3 4c o s (190)A 4c o s (190180)A 4c o s (10)A 5s i n (10)A 5c o s (1090)A 5c o s (80)A i t t t i t t t ωωωωωω =-+?=+?-?=+?=+?=+?-?=-? 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为 123100270.7V , 1.414A 22 452.828A , 3.54A 22 U I I I ======== 初相位 1 2 3 10,100,10,80u i i i ψψψψ====- 相位差 1 1 1010090u i ?ψψ=-=-=- 1 1 u i u i 与正交,滞后于; 2 2 10100u i ?ψψ=-=?-?= u 与同相; 3 3 10(80)90u i ?ψψ=-=?--?= u 与正交,u 超前于 答案4.2 ()()()(). 2222a 10c o s (10)V -8 b 610a r c t g 10233.1V ,102c o s (233.1)V -6 -20.8c 0.220.8a r c t g 20.889.4A ,20.8c o s (89.4)A 0.2 d 30180A ,302c o s (180)A m u t U u t I i t I i t ωωωω= -?=+∠=∠?=+?=+∠=∠-?=-?=∠?=+? 答案6.3 解:(a)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线性性质得: 1 122 1,U I n U I n ==- (b)磁通相量通常用最大值表示,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微分性质得: m j m U N ω=Φ (c) 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线性性质与微分性质得:

电路理论基础课后答案解析(哈工大陈希有)第11章

题11.1 根据定义求 和的象函数。 解: (1) (2) 题11.2 设 求的象函数。 解: 由拉氏变换的微分、线性和积分性质得: 题11.3 设 (t 为纯数)。分别求对应象函数、、,验证卷积定理。 解: 设 , 则 与的卷积为 )()(t t t f ε=)(e )(t t t f at ε-=2020 001e 1e 1e e )()(- s s dt s s t dt t t s F st st st st =-=+-==∞-∞-∞-∞ -- - - ??ε 20)(20 )(00) (1e )(1e 1e e )(e )(-ααααεααα+=+-=+++-==∞ +-∞+-∞-∞-----??s s dt s s t dt t t s F t s t s st st t ξ ξετd f c t bf t t f a t f f t A t f t t )()(d )(d )(,0)0(),()e 1()(01 11 21/1?-++==-=--)(2t f )(2s F ) /1(//1)(1 τττ+=+-=s s A s A s A s F ) /1(/ )()()/(]/)([)()]0()([)(2 2 111112τ τ+++=++=++-=-s s A c bs as s F s c b as s s F c s bF f s sF a s F )()()(,e 2)(,e 5)(2 15221t f t f t f t f t f t t *===--)(1s F )(2s F )(s F 25)}({)(1 1+==s t f s F L 5 2 )}({)(2 2+==s t f L s F ) 5)(2(10 )()(2 1++=s s s F s F )(1t f )(2t f

电路理论课后习题解答04

第四章 电路定理 4-1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ab u 。 2Ω 1Ω +- ab u a b 题4-1图 解:画出两个电源单独作用时的分电路如题解4-1图所示。 对(a)图应用结点电压法可得: 1 1 15sin 13211n t u ??++= ?+?? 解得: 13sin n u tV = ()1 1 1sin 21 n ab u u tV = ?=+ 题解4-1图 +- (a) () 1ab u + - (b) ()2ab u 对(b)图,应用电阻分流公式有 11 11351321 t t e i e A --=?=+++ 所以 ()21 15 t ab u i e V -=?= ()()121 sin 5 t ab ab ab u u u t e V -=+=+

4-2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u 。 题4-2图 - V 解:画出电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图 ①(a) (b) 题解4-2图 - V u 对(a)图应用结点电压法有 1 111136508240108210n u ??++=+ ?++?? 解得: ()1 182.667n u u V == 对(b)图,应用电阻串并联化简方法,可得: 104028161040310403821040si u V ??? ?+ ? +??=?=??? ++ ?+?? ()28 23 si u u V -= =- 所以,由叠加定理得原电路的u 为 ()()1280u u u V =+=

4-3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2u 。 3Ω 题4-3图 +- 4Ω 1 2i 3A 2V 1i 2u 解:根据叠加定理,作出电压源和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分电路,受控源均保留在分电路中。 (a) (b) 3Ω 题解4-3图 4Ω 2V () 11 i ()11 2i () 12u 3Ω +- 4Ω 3A ()21i ()21 2i ( ) 22u (a)图中 ()112 0.54 i A = = 所以根据KVL 有 ()()1 1 213221u i V =-?+=- (b)图中 ()2 10i = ()2 2339u V =?= 故原电路电压 ()()1 2 2228u u u V =+= 4-4图示电路中,当电流源1s i 和电压源1s u 反向时(2s u 不变),电压ab u 是原来的倍;

电路理论基础陈希有习题答案.docx

答案 2.1 解:本题练习分流、分压公式。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a)由分流公式得: I23A 2 A 2R3 解得 R75 (b)由分压公式得: U R3V 2 V 2R3 解得 4 R 7 答案 2.2 解:电路等效如图 (b)所示。 I 2 1k 20mA+ I2 20mA U15k20k U R20k 3k_ (a)(b) 图中等效电阻 R(13)k// 5k(13) 5 k20 k 1359 由分流公式得: I 220mA R 2mA R20k 电压 U20k I 240V 再对图 (a)使用分压公式得: U 1 =3U =30V 1+3 答案 2.3 解:设 R2与 5k的并联等效电阻为 R3R25k (1) R25k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

U 2 R 3 0.05 (2) U 1 R 1 R 3 R eq R 1 R 3 40k (3) 由方程 (2)、 (3)解得 R 1 38k R 3 2k 再将 R 3 代入 (1)式得 R 2 10 k 3 答案 2.4 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I 1 20mA 8 8mA (12 8) I 2 20mA 6 12mA (4 6) 由节点①的 KCL 得 I I 1 I 2 8mA 12mA 4mA 答案 2.5 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 (b)。 I 2 270 I 2 140 160 I 1 U I 3 10A I 1 R 2 10A 100 U 1 200 U 3 120 R 1 (a) 图 题2.5 (b) 图中 R 1 (140 100) 240 R 2 (200 160) 120 270 160) 360 (200 120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R 2 I 1 10A 6A R 1 R 2 及 I 2 10 I 1 4A 再由图 (a)得 I 3 120 I 2 1A 360 120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三章

答案3.1 解:应用置换定理,将电阻R 支路用0.5A I =电流源代替,电路如图(b)所示。 I 2 对电路列节点电压方程: 1212(1)0.5A 44n n I U U +Ω?-=-ΩΩ 12116V (1)3 4.5 4.5n n U U -+Ω++?= ΩΩΩ 0.5A I = 解得 11V n U = 则 12n U R I ==Ω 答案3.2 解: (a ) 本题考虑到电桥平衡,再利用叠加定理,计算非常简单。 (1)3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a-1)、(a-2)所示。 (a-1)(a-2) 由图(a-2)可得 '3V 1A 148348 I ==?Ω+Ω+ 由分流公式得: ''182 A 483 I I Ω=-?=-Ω+Ω (2)1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a-3)所示。

(a-3) 考虑到电桥平衡, "0I =, 在由分流公式得: "113 1A A 134I =-?=-+ (3)叠加: '"1A I I I =+= '"11117/12A I I I =+=- 2 111 2.007W P I Ω=?= (b ) (1)4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b-1)所示。 '2 I ' (b-1) 由图(b-1)可得, '24V 2V (2+2)U Ω?= =Ω '136A I U =-=- ''21'5A I I I =+=- (2)2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b-2)所示。

(b-2) ''22 2A=2V 22U ?= Ω?+ "'' 2311A 2 I I =?= 对节点②列KCL 方程得, """1132A 4A I U I +== 对节点③列KCL 方程得, "" "230I I U ++= 解得 "5A I = (3) 叠加 '"1116A 4A=10A I I I =+=--- '"5A 5A=10A I I I =+=--- 2111 100W P I Ω=?Ω= 答案3.3 解 :利用叠加定理,含源电阻网络中的电源分为一组,其作用为' I ,如图(b)所示。S I 为一组,其单独作用的结果I '' 与S I 成比例,即: "S I kI =,如图(c)所示。 I I s kI (a) (b) (c) + '"'S I I I I kI =+=+ (1) 将已知条件代入(1)式得 ' ' 04A 1A 2A I k I k ?=+???-=+???

电路理论基础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1x20=20分) 1.线性电路线性性质的最重要体现就是性和性,它们反映了电路中激励与响应的内在关系。 2.理想电流源的是恒定的,其是由与其相连的外电路决定的。 3.KVL是关于电路中受到的约束;KCL则是关于电路中 受到的约束。 4.某一正弦交流电压的解析式为u=102cos(200πt+45°)V,则该正弦电流的有效值U= V,频率为f= H Z,初相φ= 。当t=1s 时,该电压的瞬时值为V。 5.一个含有6条支路、4个节点的电路,其独立的KCL方程有_____ _个,独立的KVL 方程有个;若用2b方程法分析,则应有_ _ ___个独立方程。 6.有一L=0.1H的电感元件,已知其两端电压u=1002cos(100t-40°)V,则该电感元件的阻抗为____________Ω,导纳为___________S,流过电感的电流(参考方向与u关联)i= A。 7.已知交流电流的表达式:i1= 10cos(100πt-70°)A ,i2=3cos(100πt+130°)A,则i1超前(导前)i2_________ 。 8.功率因数反映了供电设备的率,为了提高功率因数通常采用 补偿的方法。 9.在正弦激励下,含有L和C的二端网络的端口电压与电流同相时,称电路发生了。 二、简单计算填空题:(每空2分,2x14=28分) 1.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流i= A。 2.如图2所示电路中,电压U ab= V。

3.如图3所示二端网络的入端电阻R ab= Ω。 4.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流I= A。 5.如图5所示为一有源二端网络N,在其端口a、b接入电压表时,读数为10V,接入电流表时读数为5A,则其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U OC= V, R O= Ω。 6.如图6所示为一无源二端网络P,其端口电压u与电流i取关联参考方向,已知u=10cos(5t +30°)V, i=2sin(5t+60°)A,则该二端网络的等效阻抗Z ab= Ω,吸收的平均功率P= W,无功功率Q= Var。

电路基本理论答案第8章

答案8.1 解: )/1()(T t A t f -= T t <<0 ??-==T T dt T t A T dt t f T A 000)/1(1)(1A T t t T A T 5.0]2[02=-= ?-=T k dt t k T t A T a 0 )cos()/1(2ω 0)sin(2)]sin()/1(2[020=+?-=?T T dt t k T k A t k Tk T t A ωωωω ?-=T k dt t k T t A T b 0 )sin()/1(2ω π ωωωωωk A kT A dt t k T k A t k Tk T t A T T ==-?--=?2)cos(2)]cos()/1(2[020 所以 ∑∞ =+=1sin 5.0)(k t k k A A t f ωπ 频谱图如图(b)所示。 .0 答案8.2 解:电流i 的有效值 57.1)2/13.0()2/67.0()2/57.1(12222≈+++=I A 只有基波电流与正弦电压形成平均功率,故二端电路输入的平均功率为: 95.73)]90(90cos[2 57.122.94=?--?-?=P W 注释:非正弦周期量分解成傅里叶级数后,其有效值等于直流分量和不同频率交流分量有效值平方和的平方根。 答案8.3 解:对基波 ?∠=0100m(1)U V , A 010m(1) ?∠=I 由 Ω==-+=10)1(j ) 1(m ) 1(m ) 1(I U C L R Z ωω

求得 Ω=10R , 01 =-C L ωω (1) 对三次谐波 ?-∠=3050m(3)U V , A 755.1i m(3)ψ-∠=I 又由 Ω+?-∠==-+=)30(5.28)313(j m(3) m(3))3(i I U C L R Z ψωω (2) 所以 22 25.28)313(=-+C L R ωω (3) 将式(1)代入式(3), 解得 mH 9.31=L 将mH 9.31=L 代入式( 1 ),求得 F 3.318μ=C 再将C L R 、、 值代入式(2),有 Ω?-∠=Ω+=3028.5j26.7)10(i )3(ψZ 解得 ?=45.99i ψ 答案8.4 解: (1) 电压有效值: V 01.80)2 25()250()2100(222=++=U 电流有效值 58.74mA )2 10 ()220()280( 222=++=I (2) 平均功率 kW 42.345cos 210250cos 22050)45cos(280100=??+??+?-?=P Ω ?∠=?∠?∠=Ω =?∠?∠=Ω ?-∠=?∠?-∠=k 455.2mA 010V 4525k 5.2mA 020V 050k 4525.1mA 080V 45100)3()3()2()1(Z Z Z 注释:非正弦周期量分解成傅里叶级数后,某端口的平均功率等于直流分量和不同频率交流分量单独作用产生的平均功率之和。

电路基本理论课后答案(哈工大版)第10章

答案10.1 解:0t 时,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等效电阻 Ω=++-==5)36(4i i i i i u R 时间常数 s 1.0i ==C R τ 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容电压为: V e 6.0e )0()(10/t t C C u t u --+==τ

Ω6电阻电压为: V e 72.0)d d (66)(101t C t u C i t u -=-?Ω-=?Ω-=)0(>t 答案10.4 解: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感电流为 A e 3e )0()(2/t t L L i t i --+==τ)0(≥t 电感电压 V e 24d d )(21t L t i L t u --==)0(>t Ω3电阻电流为 A e 236321 33t L u i u i --=Ω +?Ω=Ω= Ω3电阻消耗的能量为: W 3]e 25.0[12123040 40 2 3 3=-==Ω=∞-∞ -∞Ω??t t dt e dt i W 答案10.5 解:由换路定律得0)0()0(==-+L L i i ,达到稳态时电感处于短路,故 A 54/20)(==∞L i 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b) 等效电阻 Ω==6.18//)4//4(i R 时间常数 s )16/1(/i ==R L τ 0>t 后电路为零状态响应,故电感电流为:

(完整word版)电路理论试卷(含答案).doc

《电路理论》试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姓名:学号:专业层次:学习中心: 试卷说明: 1.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请掌握好答题时间; 2.答题之前,请将试卷上的姓名、学号、专业层次和学习中心填写清楚; 3.本试卷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4.答题完毕,请将试卷和答题卷展开、正面向上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5.考试中心提示:请遵守考场纪律,参与公平竞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第一部分10 小 题,每小题 客观题部分 2 分,共 20 分) 1.电阻与电感元件并联,它们的电流有效值分别为3A 和4A ,则它们总的电流有效值为( C )。 A . 7A B. 6A C. 5A D. 4A 2.关于理想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下列各式正确的有(D)。 A . u=ω Li B .u=Li C. u=j ωLi D . u=Ldi/dt 3.应用叠加定理时,理想电流源不作用时视为(B)。 A .短路 B .开路C.电阻D.理想电流源 4.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是(D)。 A .负载串联电感 B .负载串联电容C.负载并联电感 D .负载并联电容5.任意一个相量乘以j 相当于该相量(A)。 A .逆时针旋转90 度B.顺时针旋转90 度C.逆时针旋转60 度D .顺时针旋转6.如图 1-2 所示,i=2A ,u=30V ,则元件的功率大小和对此二端电路的描述正确的是(60 度B) 图1-2 A . P=15W,吸收功率 B . P=60W,吸收功率 C.P=15W,放出功率D. P=60W,放出功率7.三相对称电源星型联结,相、线电压的关系为(A)。 A .线电压是相电压的 3 倍,且线电压滞后对应相电压30°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七章

答案7.1 解:设星形联接电源电路如图(a)所示,对称星形联接的三相电源线电压有效值 倍,相位上超前前序相电压30?。即 AB 3030)V=538.67cos()V u t t ωω=-?+? BC 538.67cos(120)V u t ω=-? CA 538.67cos(240)V u t ω=-? 各相电压和线电压的相量图可表达如图(b)所示。 A B C N (a) AB U CA U BC U AN U BN U CN U (b) CN U -AN U -BN U 答案7.2 解:题给三个相电压虽相位彼此相差120,但幅值不同,属于非对称三相电压,须按KVL 计算线电压。设 AN 127V U = BN 127240V=(-63.5-j110)V U =∠? CN 135120V=(-67.5+j116.9)V U =∠? 则 AB AN BN BC BN CN CA CN AN (190.5j 110)V 22030V (4j226.9)V 226.989V (194.5j 116.9)V 226.9149V U U U U U U U U U =-=+=∠?=-=-=∠-?=-=-+=∠? 即线电压有效值分别为220V ,226.9V ,226.9V 。 答案7.3 设负载线电流分别为A B C i i i 、、,由KCL 可得A B C 0I I I =++。又 A B C 10A I I I ===,则A B C i i i 、、的相位彼此相差120?,符合电流对称条件,即线电流是对称的。 但相电流不一定对称。例如,若在三角形负载回路内存在环流0 I (例如,按三角形联接的三相变压器),则负载相电流不再对称,因为 CA CA 0BC BC 0A B A B ',','I I I I I I I I I +=+=+=

电路理论课后习题解答08

第八章 相量法 8-1若已知()()12531460,10sin 31460,i cos t A i t A ??=-+=+()3431460i cos t A ?=+。 (1) 写出上述电流的相量,并绘出它们的相量图; (2) 1213i i i i 与和与的相位差; (3) 绘出1i 的波形图; (4) 若将1i 表达式中的负号去掉将意味着什么? (5) 求1i 的周期T 和频率f 。 解:(1) ()()()15314605314601805314120i cos t cos t A cos t ??=-+=+-=-o o ()()210s i n 3146010c o s 31430 i t t ? =+=-o 故123,,i i i 的相量表达式为 . . . 123120,30,60I A I A I A = -= -= o o o 其相量图如图(a )所示 题解8-1图 (b) (a) (2) 121290???=-=-o ,1313180???=-=-o (3)波形图见图解(b) (4)意味着1i 的初相位超前了180o ,即1i 的参考方向反向。 (5) 220T m s π ω = =,150f H z T = =

8-2若已知两个同频正弦电压的相量分别为.15030U =∠o ,. 2100150U V =-∠-o , 其频率100f HZ =。求: (1) 写出12,u u 的时域形式; (2) 12u u 与的相位差。 解:(1) ( )( )()123062830u t ft t V π=+=+o o o ( )( )( )()22150 628150180 62830 u t ft t t V π=--=-+=+o o o o (2) . 15030U =∠o ,. 210030U V =∠o 故相位差为0?=,即两者同相位。 8-3已知三个电压源的电压分别为 :()10a u t V ω?=+ , ()110b u t V ω? =- ,()130c u t V ω?=+,求:(1)3个电压的和; (2) ab bc u u ,;(3)画出它们的相量图。 解:,,a b c u u u 的相量为 . 22010 a U =∠o ,. 220110b U =∠-o ,. 220130c U =∠o (1) 应用相量法有 . . . a b c U U U ++= 即三个电压的和 ()()()0a b c u t u t u t ++= (2). . 40ab a b U U U ? =-=o V . . 80bc b c U U U ? =-=-o (3)相量图解见题解8-3图 题解8-3图 .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a)、(b)吸收10W ;(c)、(d)发出10W. 1-2. –1A; –10V; –1A; – 4mW. 1-3. –0.5A; –6V; –15e – t V; 1.75cos2t A; 3Ω; 1.8cos 22t W. 1-4. u =104 i ; u = -104 i ; u =2000i ; u = -104 i ; 1-8. 2 F; 4 C; 0; 4 J. 1-9. 9.6V,0.192W, 1.152mJ; 16V , 0, 3.2mJ. 1-10. 1– e -106 t A , t >0 取s . 1-11. 3H, 6(1– t )2 J; 3mH, 6(1–1000 t ) 2 mJ; 1-12. 0.4F, 0 . 1-13. 供12W; 吸40W; 吸2W; (2V)供26W, (5A)吸10W. 1-14. –40V , –1mA; –50V, –1mA; 50V , 1mA. 1-15. 0.5A,1W; 2A,4W; –1A, –2W; 1A,2W. 1-16. 10V ,50W;50V ,250W;–3V ,–15W;2V ,10W. 1-17. (a)2V;R 耗4/3W;U S : –2/3W, I S : 2W; (b) –3V; R 耗3W; U S : –2W, I S :5W; (c)2V ,–3V; R 耗4W;3W;U S :2W, I S :5W; 1-18. 24V , 发72W; 3A, 吸15W; 24V 电压源; 3A ↓电流源或5/3Ω电阻. 1-19. 0,U S /R L ,U S ;U S /R 1 ,U S /R 1 , –U S R f /R 1 . 1-20. 6A, 4A, 2A, 1A, 4A; 8V, –10V , 18V . 1-21. K 打开:(a)0, 0, 0; (b)10V, 0, 10V; (c)10V,10V ,0; K 闭合: (a)10V ,4V ,6V; (b)4V ,4V ,0; (c)4V ,0,4V; 1-22. 2V; 7V; 3.25V; 2V. 1-23. 10Ω. 1-24. 14V . 1-25. –2.333V , 1.333A; 0.4V , 0.8A. 1-26. 12V , 2A, –48W; –6V , 3A, –54W . ※ 第二章 2-1. 2.5Ω; 1.6R ; 8/3Ω; 0.5R ; 4Ω; 1.448Ω; . R /8; 1.5Ω; 1.269Ω; 40Ω; 14Ω. 2-2. 11.11Ω; 8Ω; 12.5Ω. 2-3. 1.618Ω. 2-4. 400V;363.6V;I A =. 5A, 电流表及滑线电阻损坏. 2-6. 5k Ω. 2-7. 0.75Ω. 2-8. 10/3A,1.2Ω;–5V,3Ω; 8V ,4Ω; 0.5A,30/11Ω. 2-9. 1A,2Ω; 5V ,2Ω; 2A; 2A; 2A,6Ω. 2-10. –75mA; –0.5A. 2-11. 6Ω; 7.5Ω; 0; 2.1Ω. 2-12. 4Ω; 1.5Ω; 2k Ω. 2-13. 5.333A; 4.286A. 2-14. (a) –1 A ↓; (b) –2 A ↓, 吸20W. 2-16. 3A. 2-17. 7.33V . 2-18. 86.76W. 2-19. 1V , 4W. 2-20. 64W. 2-21. 15A, 11A, 17A. 2-23. 7V , 3A; 8V ,1A. 2-24. 4V , 2.5V, 2V. 2-26. 60V . 2-27. 4.5V. 2-28. –18V . 2-29. 原构成无解的矛盾方程组; (改后)4V,10V . 2-30. 3.33 k , 50 k . 2-31. R 3 (R 1 +R 2 ) i S /R 1 . 2-32. 可证明 I L =- u S /R 3 . 2-33. –2 ; 4 . 2-34. (u S1 + u S2 + u S3 )/3 . ※ 第三章 3-1. –1+9=8V; 6+9=15V; sin t +0.2 e – t V. 3-2. 155V . 3-3. 190mA. 3-4. 1.8倍. 3-5. 左供52W, 右供78W. 3-6. 1 ; 1A; 0.75A. 3-7. 3A; 1.33mA; 1.5mA; 2/3A; 2A.

电路理论基础 孙立山 陈希有主编 第3章习题答案详解

教材习题3答案部分(P73) 答案3.1略 答案3.2 解: (a ) 本题考虑到电桥平衡,再利用叠加定理,计算非常简单。 (1)3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a-1)、(a-2)所示。 (a-1)(a-2) 由图(a-2)可得 '3V 1A 148348 I ==?Ω+Ω+ 由分流公式得: ''182 A 483 I I Ω=-?=-Ω+Ω (2)1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a-3)所示。 (a-3) 考虑到电桥平衡, "0I =, 在由分流公式得: "1131A A 134 I =-? =-+ (3)叠加: '"1A I I I =+= '"11117/12A I I I =+=- 2 111 2.007W P I Ω=?= (b )

(1)4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b-1)所示。 'I ' 由图(b-1)可得, '24V 2V (2+2)U Ω?= =Ω '136A I U =-=- ''21'5A I I I =+=- (2)2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b-2)所示。 (b-2) ''22 2A=2V 22 U ?= Ω?+ "''2311A 2 I I = ?= 对节点②列KCL 方程得, """1132A 4A I U I +== 对节点③列KCL 方程得, "" "230I I U ++= 解得 "5A I = (3) 叠加 '"1116A 4A=10A I I I =+=--- '"5A 5A=10A I I I =+=--- 2111100W P I Ω=?Ω= 答案3.3略

答案3.4略 答案3.5 解 :利用叠加定理,含源电阻网络中的电源分为一组,其作用为' I ,如图 (b)所示。S I 为一组,其单独作用的结果I '' 与S I 成比例,即:" S I kI =,如图(c) 所示。 I I s kI (a) (b) (c) + '"'S I I I I kI =+=+ (1) 将已知条件代入(1)式得 ' ' 04A 1A 2A I k I k ?=+???-=+??? 联立解得: '2A I =,12 k = 即: S 1 2A+2 I I =-? 将1A I =代入,解得 S 6A I = 答案3.6 解:根据叠加定理,将图(a)等效成图 (b)与图 (c)的叠加。 I (b) 2 S (c) 由已知条件得 S11S1 28W 14V 2A I P U I '= = = 2 8V U '= 1 12V U ''=

电路理论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陈希有主编 第九章

答案9.1 解:由分压公式得: U U H R /)(j =ωRC RC C R R ωωωj 1j )j /(1+= += )j (ωH 具有高通特性,令2 1)j (c =ωH 得 截止频率RC 1 c =ω,通带范围为 ∞~c ω 答案9.2 解:由阻抗并联等效公式得: Ω+=+=---3 3 636310j 110)10j /(110)10j /(10)j (ωωωωZ 阻抗模及幅角分别为: 2 33) 10(110)j (ωω-+=Z , )10arctan()(3 ωωθ--= 令 2/1)j (c =ωZ 求得截止角频率rad/s 103c =ω,故通带及阻带分别为: 通带=ω0~rad/s 103,阻带=ωrad/s 103~∞。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b)和(c)所示。 (b) -- 答案9.3 解:等效输入阻抗 ) 1() j j () j 1j ()(j j j j )j (1221212122 11C R LR L R R C L R R C L R R C R C R L R L R Z ωωωωωωωωω++++++= -++?= 取极端情况,令0=ω,得20)j (R Z ==ωω; 令∞→ω,得1)j (R Z =∞→ωω。由)j (ωZ 不随频率变化得R R R ==21,式(1)简化为

)j 1j () j 1j (2 )j 1j ()j 1j (2)j (22 C L R C L R C L R C L R C L R C L R C L R C L R Z ωωωωωωωωω+++++=+++++= 由)j (ωZ 为实数得: C L R R C L R R C L =+=2,2 故当 C L R R ==21时端口电流与端口电压的波形相似,此时C L Z =)j (ω。 答案9.4 解: RC 并联的等效阻抗 RC R C R C R Z RC ωωωj 1j /1j /+= += RC RC Z L Z U U H +==ωωj /)j (1 2 R L LC RC L R R /j 11 )j 1(j 2 ωωωω+-=++= 幅频特性 2 22) /()1(1 )j (R L LC H ωωω+-= 当0→ω时, 1)j (=ωH ;当∞→ω时,0)j (=ωH 所以它具有低通特性。 答案9.5 解:由KVL 及分压公式得 1 db cb 2)j 1j 1j 1(U C R R C R C U U U ωωω+-+=-= 整理得 RC RC U U H ωωωj 1j 1)j (1 2+-= = 其幅频特性 1) (1)(1)j (2 2 22=++= RC RC H ωωω 相频特性 )arctg(2)(RC ωω?-= 当ω从0变到∞时,)(ω?从0变化到π-。 注释:图中电路幅频特性为常量,与频率无关,具有全通特性,常用作移相。 答案9.6 解:设

电路理论基础

(一) 一、单选题 1.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 A.电源 B.变压器 C.电感答案 B 2.受控源的电动势或输出电流,受电路中()控制。 A.电流 B.电压 C.电流或电压答案 C 3.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两定律列出必要的电路方程,再求解各支路电流的方法,称支路()法。 A.电流 B.电压 C.电阻答案 A 4.在电路等效的过程中,与理想电压源()联的电流源不起作用。 A.串 B.并 C.混答案 B 5.电感上无功功率是指吸收电能转换成()能的功率。 A.电 B.磁 C.化学答案 B 6.在电路等效的过程中,与理想电流源()联的电压源不起作用。 A.串

B.并 C.混答案 A 7.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电路。 A.线性 B.非线性 C.非线性时变答案 A 8.以假想的回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KVL定律列出必要的电路方程,再求解客观存在的各 支路电流的方法,称()电流法。 A.回路 B.节点 C.支路答案 A 9.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电压。 A.相 B.线 C.直流答案 C 10.与理想电流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短路等效。 A.串 B.并 C.混答案 A 11.对外提供恒定的电压,而与流过它的电流无关的电源是()。 A.电压源 B.瓦特 C.电流源答案 A 12.功率因数越低,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输出的有功功率就越低,其容量利用率就()。 A.低 B.高

C. 大答案A 13.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大小是()的量 A.绝对 B.相对 C.常量答案 B 14.时间常数τ越大,充放电速度越()。 A.快 B.慢 C.稳答案 C 15.应用 KCL 定律解题首先约定流入、流出结点电流的()。 A.大小 B.方向 C.参考方向答案 C 16.三相电源绕组首尾相连组成一个闭环,在三个连接点处向外引出三根火线,即构成()接。 A.星形 B.角形 C.串形答案 B 17.电压的单位是()。 A.欧姆 B.千安 C.伏特答案 C 18.通过改变串联电阻的大小得到不同的输出()。 A.电流 B.电压 C.电流和电压答案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