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造影护理常规

脑血管造影护理常规

脑血管造影护理常规
脑血管造影护理常规

脑血管造影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对脑血管造影的认识和心理反应。

2、评估患者是做好造影前准备:①碘过敏试验;②禁食4~6小时;③备皮: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④备皮后沐浴;⑤术前半小时排空大小便;⑥去除头部饰物;⑦遵医嘱术前用药。

3、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村做此项检查。

【护理措施】

1、脑血管造影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目的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以取得患者配合。

2、造影完毕,拔除导管,压迫穿刺点10~15分钟,并予沙袋加压包扎6小时。

3、造影后嘱患者平卧12~24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4小时,沙袋压迫4小时。

4、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局部血肿及足背动脉搏动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

5、鼓励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泄。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在造影中如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痛痒、咽喉不适、呼吸困难等及时告诉医护人员或举手示意。

2、交待患者造影后保持规定体位,以免出血。

3、叮嘱患者多饮水。

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标签:脑血管造影;护理 自2009年我科脑血管病入院的患者,脑血管造影3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居多。取得明显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在45岁以上。成功率100%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造影的方法、目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使其心中有数,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安慰鼓励患者,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 术前准备:①完善各项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等;②术前4~6小时禁食水。③备皮:双侧腹股沟区及会阴部;④肥皂水清洗会阴部;⑤标记足背动脉搏动位置;⑥做碘过敏、抗生素过敏试验⑦准备心电监护、绷带、盐袋、造影剂、肝素钠等;⑧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⑨术前禁服凝血药物1次;⑩术前30分肌注鲁米那和胃复安。 留置针建立通畅静脉通道后,将患者平移到平车上,护送患者到造影室。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自主呼吸、血压、心跳、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征稳定后,有医护人员送回病房,继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持续24小时。 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穿刺点盐袋加压6~8小时,观察术侧肢体血运情况,皮肤温湿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末梢血液循环。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 做好患者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扣背按摩皮肤,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以免发生压疮。翻身时注意不可压迫穿刺部位;按摩术侧下肢,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警惕有无头痛、恶心、呕吐、意识、言语、肢体异常,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脑血管造影护理常规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采集资料并完善相关检查 a、对于考虑溶栓治疗或动脉瘤栓塞术等紧急情况,在遵照医嘱的前提下,尽快完善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凝,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为后续手术做好准备。 b、同时,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评估。特别注意有无高危因素,如高龄、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c、注意在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动态进行护理查体(意识情况,有无失语,肢体活动及感觉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对比。 2、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效果不确定,往往有焦虑、烦躁或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休息、睡眠不佳。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介绍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前准备的措施、治疗基本方法、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及治疗的效果

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3、手术配合教育 应向患者介绍术中配合的方法,手术时轻度镇静及局部麻醉后,将导管经过股动脉插入,导向主动脉弓,而后进入两侧的颈动脉和椎动脉,每次注射造影剂进入脑血管后会有一阵灼热感,告知患者不必紧张,积极配合治疗。如何时屏气、治疗时不能咳嗽,不能乱,及如有不适如何表达等。 4、适应治疗后变化的锻炼 因为治疗后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12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以上,所以治疗前应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的锻炼。(对于紧急状况下的介入治疗,可提前评估是否需要留置尿管及鼻饲管) 5、治疗前准备 a、碘过敏试验,询问过敏史—用使用的造影剂1ml静脉推注—患者无心慌气短、荨麻疹及球结膜充血等,血压搏动低于10-20mmHg为阴性。 b、禁食4-6小时。穿刺区域备皮(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处),并交待患者在治疗前半小时排空小便,必要时导尿。 c、备好沙袋(可两袋食用盐捆绑后备用)、术前CT、造影剂等入导管室。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主持人:王敏(主管护师)主讲人:张旭虹(主管护师)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介入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在DSAF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神经内科和介入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手术全过程的护理环节是一项基础工作。 1 术前准备 (1)术前4h禁饮食。 (2)插管部位备皮,肥皂水清洗会阴部,插管部位选股动脉。(3)术前行血常规、X线胸透、心电图、碘过敏试验等检查。(4)心理护理,对清醒患者及其主要亲属应详细介绍造影的目的、方法,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检查。 (5)镇静药物的应用:对过度紧张的患者可适当应用药物,一般选安定10~20mg,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 (6)除常规术前准备外,另备敷料包、器械包、血压计、CT片等。(7)环境准备:导管室术前1h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30min,地面用1‰的“84”消毒液湿拖。(8)观察患者血压并记录。 2 术中配合 (1)协助病人平卧手术台上,持续给氧,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经皮股动脉穿刺),用约束带妥善固定四肢,躁动病人给予镇静剂,有严重吞咽困难者行气管插管,配合医生进行穿刺部位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保证造影顺利进行。(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血

压、脉搏、呼吸、肌力、语言恢复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 术后护理 (1)造影结束后穿刺部位按压30min后加压包扎,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无特殊不适将患者推进病房。 (2)穿刺部位压沙袋12h,同时要观察有无出血、渗血情况。(3)患肢制动24h(穿刺侧),严密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注意观察穿刺肢体的皮肤温度、颜色。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瞳孔意识的变化,应用抗生素、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5)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对留置尿管者行膀胱冲洗、尿道口消毒,男性患者尽量采用外接尿管,以防泌尿系统感染。鼻饲者应配好膳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6)心理护理。脑血管病病程长,恢复慢,所以绝大多数病人在度过危险期后又产生新的心理问题。担心留有后遗症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担心经济负担等,表现出焦虑、悲观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以热情、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和体贴病人,告诉他们这种疾病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只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会取得良好疗效。调动起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疾病的恢复。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对行脑血管造影术到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科进行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95例病人,对他们进行精心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95例患者DSA术后均未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痉挛,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对行脑血管造影术后的患者进行合适的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77-01脑血管病是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 逐年上升,由其引起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占首位[1]。CT和MRI是脑血管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脑血管情况无法进行清晰、动态、全面的反应[2]。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经股动脉插管,将不同型号导管在透视下运用抽捅、捻转等手法将注射造影药物运送进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动脉内的一种手术方法[3]。其因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4],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方法因其具有创伤性,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术后的护理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科进行了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95例病人,通过对他们的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科行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95例,其中男65例,女30例,年龄在21-74岁之间,平均年龄51.789岁,大于60岁患者41例,占43.157%。造影术成功率100%。 1.2仪器与试剂飞利浦全身造影机,动脉鞘,5F猪尾巴造影导管,5F单弯造影导管,猎人头造影导管,0.035in/150cmJ型超滑导丝,碘海醇造影剂,苯巴比妥钠注射剂,西咪替丁注射液等。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行造影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仔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向患者讲述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应对措施,积极鼓励患者,消除消极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情,促进恢复。 1.3.2生命体征观察手术是经股动脉穿刺的,因此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术侧肢体保持伸直位,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每小时观察1次并记录。术后24h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出血如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严密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患者有无肢体瘫痪,失语和癫痫发作,意识和瞳孔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1.3.3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术后拔出动脉鞘后局部按压15分钟,予纱袋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观察术侧肢体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温度,颜色等。术后严格下肢制动12小时,禁止翻身、做起、抬腿。24小时后可解除沙袋下床活动。术后4小时患者可进流质饮食,勿空腹进食奶制品,并嘱咐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术后4小时内应见尿液排出。穿刺处皮肤禁止浸水,结痂后方可沐浴,防止皮肤感染。 1.3.4并发症的预防术后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除,预防患者出现碘过敏反应,一旦出现,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造影术后,患者卧床一出现腰背疼痛,

22例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储留患者的护理

2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原因与减少导尿概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到2013年7月到我科行脑血管造影术900例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22例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即: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解除患者焦虑情绪,指导床上排尿训练;术后加强宣教,掌握首次排尿时间。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导尿率。 关键字: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到2013年6月在我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900例,患者生命征平稳,生活完全自理,脑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尿潴留20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在34-6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岁,经诱导排尿后5例可自行排尿,其余17例给予留置导尿。 2 术后尿滁留的原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术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1】,患者有害羞和不习惯心里,因担心手术阳性结果,担忧病情预后,心里紧张等抑制交感神经,致膀胱逼尿肌松弛乏力,尿道括约肌张力增高常致排尿困难,大部分患者是由于术前没做好心理准备,对环境存在不适感,引起排尿不畅。 2.2 排尿习惯的改变未经过排尿训练对环境存在不适感,也会引起排尿不畅,卢瑞华【2】等报道不习惯卧床排尿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几率为32.3%,尤其男性患者居高,是因为DSA术后要求患者平卧排尿,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更不能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 2.3 术后强迫体位防止术后穿刺点出现血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点需用沙袋压迫6-8小时,同时下肢制动8-12小时,长时间强迫体位也是造成患者尿潴留的重要原因。张秋妹等【3】研究亦显示,压迫及制动时间越长发生尿潴留的概率越高。 2.4 躯体疼痛介入术后患者穿刺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无力;且DSA术后为避免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毕业论文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毕业论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24h翻身方法,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排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加,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2.1.3术前准备完善 各种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尿常规、血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型及出凝血时间、青霉素皮试、心电图检查;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进行脑电图检查,有心肺异常的患者还应行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前禁食6h,禁饮4h,防止术中出现呕吐;术前10min排净大小便并于插管的对侧肢体建立留置针通道。备皮,剔除阴毛和穿刺部位毛发,清洗干净,彻底打肥皂清洗,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有皮肤感染者暂缓造影。做碘过敏试验术,晨起禁食,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100mg.如患者紧焦虑情绪较明显可予安定5~10mg静注,或咪唑安定10mg静注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镇静,防止躁动影响操作过程和造影质量。 2.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肢体及意识状态,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语言活动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时,常提示可能由于导管造影剂等对血管刺激而引起血管痉挛所致。可给予罂粟碱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因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刺激颈动脉窦而致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可能撕裂血管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3]。我们做好严密观察并根据心率、血压情况给予应用阿托品提高心率,多巴胺升血压。为防止继发血栓形成,每小时给予静脉应用肝素3000u或者尿激酶20~50u. 2.3术后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查房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查房 病情介绍 患者:7床,甘炳合,男,48岁,住院号:0910040。 诊断:(1)脑血栓形成(2)Ⅱ型糖尿病(3)左侧上下肢骨折术后 主管医生:李颖责任护士:何娇妹 患者甘炳合,男,48岁,因“左侧肢体乏力2天”于2010-7-10-17时20分入院。 主要病情: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尤以在下肢明显,能行走,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言语障碍及意识障碍等。今天上述症状加重,以致行走困难,家人视病重遂送我院就诊,急诊拟“脑卒中”收住我科。体格检查:T:37℃,P:94次/分,R:20次/分,BP110/80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律9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包块。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低,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巴宾斯基征(-),左侧巴宾斯基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相关检查:头颅CT及MRA示多发性脑梗塞及脑动脉硬化;超声诊断: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硬化性病变;脑多普勒检查示脑动脉狭窄。 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如下: 电解质:7月10日查K 3.79 mmol∕L ,Ca 2.14 mmol∕L,7月13日复查:K 3.44mmol ∕L↓,Ca 1.98 mmol∕L↓ 凝血酶:PT、APTT、TT均正常 糖化血红蛋白:9.1﹪↑ 总蛋白:57.9g∕L↓白蛋白:34.4g∕L↓ 患者于7月14日上午8时30分在放射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过程顺利,于上午10时安全返回病房。 一、护理诊断: 1、焦虑 2、活动障碍与肌力降低有关 3、潜在并发症: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局部出血、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造影剂肾病、脑血管痉挛、脑出血、感染等 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由于病情复杂,病程长,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烦躁的心理情绪。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心理护理,首先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同情、关心患者,以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语言、娴熟的技能、良好的文化素养感染患者,获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依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层次,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对于来自偏远地区及老年患者应反复多次进行教育;对于文化层次较高患者,要注意在医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以满足其需要,这样可以让患者深刻了解病情,增加治愈信心,分散患者注意力,达到减轻患者紧张情绪的目的。 2、肢体功能锻炼及活动指导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其坚持锻炼,如肢体的屈伸运动,关节内收、外展、外旋的活动等,一天多次,一次20—30分钟,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功能萎缩。同时,此患者患有糖尿病,适当的活动可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素负担。对于Ⅱ°肥胖患者,应鼓励其积极进行适当的活动,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及胰岛α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每周至少持续5~6次,每次锻炼时间约30m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