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动物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动物生理学(animal physiology):研究正常动物体及其器官、组织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

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原理,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2.反射(reflex):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环境变化

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3.体液调节(hum oral regulation):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经体液

运输达到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

4.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

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5.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通过影响激素分泌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的方

式。

6.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机体内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是维持

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8.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当同种物质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相邻地放在一起时,溶质

的分子顺着浓度差或电位差产生净流动。

9.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生物体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着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

的方式。

10.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人间道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

的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也能从高浓度的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

11.载体(carrier):细胞膜上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在溶质高浓度一侧与溶质发生特异性结

合,并且构象发生改变,把溶质转运到低浓度一侧将之释放出来,载体蛋白恢复到原来的构象,又开始新一轮的转运。

12.原发性主动运输(primary active transport):所需能量是由ATP直接提供的主动运输。

13.继发性主动运输(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运输。

14.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 RP):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

的电位差。

15.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

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16.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神经接受一次有效刺激而兴奋之后的一个短暂

时期内,无论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使它再产生兴奋。这一段时期里神经的兴奋性下降至0,此时出现的任何刺激均“无效”。

17.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第二个刺激有可能引起的新

兴奋,但所用的刺激强度必须大于该神经的阈强度,神经的兴奋性有所恢复。

18.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ratio):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分数。

19.红细胞渗透性脆性(osmotic fragility):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

性,简称脆性。

20.溶血(hemolysis):不管在什么原因下(渗透性溶血、机械和化学的溶血、生物性溶血)

影响红细胞膜破坏导致血红蛋白溢出的现象。

21.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在血沉管中下沉的距离,

简称血沉。

22.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

程,简称血凝。

23.纤溶(fibrinolysis):凝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

24.血型(blood group):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5.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26.心率(heart rate):每分钟内心脏搏动的次数。

27.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

积。

28.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29.期前收缩(extrasystole):心室肌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一次额外的(人工或病理)刺

激,可产生一次额外的兴奋和收缩,由于它发生在下一次窦房结兴奋所产生的正常收缩之前,因此称为期前收缩。

30.代尝间歇(compensatory pause):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31.心指数:以单位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32.血氧容量(oxygen capacity):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受Hb浓度的

影响。

33.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Hb实际结合的O2量,受P O2影响。

34.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Hb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35.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表示Hb氧饱和度与P O2 的关系的曲线,以氧分

压作横坐标,氧饱和度为纵坐标,表示不同P 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

36.CO2解离曲线(carbon dioxide dissociation curve):表示血液中CO2含量与P CO2关系的曲

线,以P CO2为横坐标,血液中CO2含量为纵坐标。

37.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为结构简单、可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

程。

38.吸收(absorption):经消化分解后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

程。

39.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或慢波电位(slow wave potential):消化道的平滑肌细胞可

以在静息电位电位基础之上,产生有节律性的、自发的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由于其频率较低,因此称为慢波电位。慢波变化决定了平滑肌收缩的节律,因此又称为基本电节律。

40.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在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释放、转移

和利用。

41.热价(thermal equivalent):1g食物在体内氧化(或在体外充分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热

量(kJ/g)。

42.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43.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 RQ):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生量与耗氧量容积的比值。

44.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机体处于基础状态(室温20℃,清晨空腹、静卧、清醒

且极其安静的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45.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 ,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代谢率。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实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目录 编写说明 (2) 总论 (3) 一、绪言 (3) 二、常用仪器介绍 (4) 三、生理学实验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17) 四、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9) 实验一反射弧分析 (30) 刺激与反应,兴奋与兴奋性 实验二 (30) 实验三 (31)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实验四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4) 实验五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 (34) 实验六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5) 实验七 ABO血型鉴定 (36) 实验八蛙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37)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九 (38) 实验十蛙心灌流 (41) 实验十一人体心电图、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同步描记 (43) 实验十二兔减压神经放电 (44) 实验十三蛙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 (45) 实验十四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46) 实验十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47) (49) 实验十六、胸内负压的测定 实验十七兔膈肌放电 (49) 实验十八胃肠运动的观察 (51) 实验十九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52) 实验二十损毁小鼠小脑的观察 (54) 实验二十一小白鼠脊髓半横切的观察 (55) 实验二十二人体脑电观察 (55) 实验二十三自行设计实验 (56)

编写说明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实验课是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生理 学实验教学除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通过实 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理学实验指导》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生理学教学 大纲》而编写的。编写中既注意突出中医特色,也注意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逻 辑性及内容的先进性等基本原则。实验内容既有人体功能的检测,也有各种动物 实验。实验项目包括了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既有微观 分析,又有宏观综合。实验技术既保留传统的研究方法,更加强电生理技术,尤 其是注重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指导》还增 加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 《指导》的实验项目共23项,教师应根据七年制和五年制本科生理教学计 划,尽量安排实施。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指导》若有不足之处,亟盼教师们和同学们提 出宝贵意见。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2001.12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整理版

B 靶细胞:激素作用的特定效应细胞称靶细胞 胞吐作用: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果位从细胞内排出胞外的过程 补呼气量:平和呼气末,再尽力呼气,多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补呼气量。补吸气量:平和吸气末,再尽力吸气,多吸入的气体量称为补吸气量。不完全强直收缩:加大对肌肉的刺激频率时,在肌肉的舒张期并开始新的收缩,所描记的曲线呈锯齿状,称不完全强直收缩 C 肠胃反射:食物进入肠道后,抑制胃的排空的反射。 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的状态 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垂体门脉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相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从这里释放入血液,再沿门脉血管到达腺垂体,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 长反馈调节:指外周靶腺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所起的调节作用。 D 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净移动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收缩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排出小肠后,绝大部分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脏重新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这一过程称胆盐的肠肝循环。 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等渗溶液:与细胞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 第二信使: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将激素所携带的信息由胞外传递到胞内的物质,包括cAMP、cGMP、Ca2+、IP3、DG等 顶体反应:精子与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中的酶系释放出来以溶解卵子外围的的放射冠及透明带,这一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窦性节律: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搏节律 F 发情周期:由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所经历的时期称一个发情周期 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在网状结构内多次换元而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这种投射不具点对点的关系,称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 分娩:发育成熟的胎儿通过雌性生殖道产出的生理过程 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 G 感受器:体表及组织内部专门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由特化的传入神经末梢及其附属装置构成。 高渗尿: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H 恒温动物:能维持体温的平衡点,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动物 横管:又称T管,是由有细胞膜向内呈漏斗状凹陷形成的闭合管道,其主要功能为把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迅速传进细胞内部。 横桥:肌球蛋白的头部露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 红细胞比容: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 后放: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发放冲动使反射延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放. 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化学性突触:依靠突触前神经元末稍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影响的突触。 J 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基本电节律:胃肠道的平滑肌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记录出一种缓慢的、大小不等的节律性去极化波 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激素的允许作用:某种激素影响细胞对其他激素的敏感性,使其效应加强的作用 脊髓休克:当横断脊髓后,横断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继发转运:指通过耦联转运系统由离子梯度驱动的转运 减压反射:血压过高时,延髓的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功能降低,心迷走中枢兴奋,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收缩强度下降,使血压恢复正常,称减压反射。 解剖无效腔:从鼻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的气体不能参与肺泡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 近球小体:又称肾小球旁器,由肾小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系膜细胞构成精子获能: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后经历一系列变化而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称为精子获能 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L 量子释放:以小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 M 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 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 N 脑肠肽:有些激素不仅存在于胃肠道内,还存在于脑内,这些双重分布的激素称为脑肠肽。 脑干网状结构:指从延髓、脑桥、中脑直达间脑的广泛区域,由一些散在的神经元群及其突触联系所构成的神经网络。 内分泌: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把胞浆中生物活性物质排到周围血浆或组织液的过程。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内吞:指细胞外物质团块进入胞内的过程 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眘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称能量代谢 逆流倍增:小管液在髓绊降支与升支逆流过程中出现的渗透浓度倍增现象 尿素再循环:瘤胃内产生的NH3进入血液运输到肝脏,经鸟氨基酸循环后全成尿素,再经血液运输到唾液腺,随唾液重新进入瘤胃的过程。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P 排卵:发育成熟的卵泡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排入腹腔的过程 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称旁分泌 Q 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 牵张反射:骨胳肌被牵拉时,肌肉内肌梭受到刺激,产生的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引起被牵拉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称牵张反射。 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去大脑僵直:将中脑前后丘切断后,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去大脑僵直。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也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过细胞膜,这种物质转运方式成为易化扩散。 2.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 3.钠泵:一种镶嵌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具有ATP酶活性的钠—钾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 4.肌小节:是肌原纤维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肌节由粗肌丝和细肌丝以及作为收缩蛋白附着点,维持粗细肌丝精确几何位置的细胞骨架构成。 5.阈值:引起组织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6.阈电位:当刺激加强使膜内除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可以在已经除极化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这个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除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7.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8.动作电位: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9.兴奋收缩耦联:在以膜电位的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以肌丝滑动为基础的收缩活动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就是兴奋收缩耦联。 10.终板电位(EPP):一种兴奋性突出后电位。总的效果使终板较缓慢地除极化。 11.前负荷:在肌肉收缩前加到肌肉上的负荷。 12.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13.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期,张力不变而长度变化的单收缩。 14.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一侧溶液扩散到另一侧溶液的力量。 15.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如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 16.等渗溶液:通常将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17.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 18.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分数。 19.红细胞沉降率:在离体静置的抗凝血中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在血沉管中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红细胞沉降率。 20.趋化性: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 21.吞噬作用:白细胞可按着某些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在这些物质的周围,把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入胞质内,称为吞噬作用 22.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3.平均动脉压:其数值并不是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一半,而是更接近于舒张压,约为舒张压加1/3脉压。 24.全心舒张压:心房和心室同时处于舒张状态时候的压力。 25.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 26.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除极化速率缓慢,兴奋发生和传导也慢并且具有自动节律性的心肌细胞。 27.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区是正常时兴奋由心房进去心室的唯一通道,交界区这种缓慢传导可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28.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29.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此压为负压。 30.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在呼吸暂停,呼吸道畅通时,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3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32.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于肺内的气量,是残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33.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呼吸器官通气量和每分钟血流量之间的比值。只有适宜的通气/血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班级:09级生物技术本一班 小组成员:李水琴姚燕兵罗泉清龙伟雄 实验设计内容 一、课题名称:静脉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对小白鼠尿量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小白鼠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了解尿液生 成过程,进一步熟悉掌握肾小管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 生理盐水对尿液的影响:加大了血液中水的含量,冲淡了血 液,增加人体的排尿量.肾脏为了维持体内水的平衡,通过生 成尿液来实现.尿的生成来源于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 小管的吸收,肾小管的徘汇和分泌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这 三个过程中,除了生成尿液外,肾脏同时根据体内水分的多 少对尿量进行调节,而保持水的平衡,维持人的正常生活.

四、材料与用品:小白鼠数只、生理盐水200ml、25%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纱布、棉线、注射器、试管、试管夹等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给小白鼠多喂些食物,或用导尿管向小白鼠胃中灌入40—50ml 清水,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应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步移近耳根。手术的创口不宜过大,防止动物的体温下 降,影响实验; 3.输尿管手术的难度较大,应注意防止导管被血凝块堵塞,或被扭曲而阻断尿液的流通。 六、方法与步骤: 1、小白鼠抓取、称重、麻醉:抓取3只体型相近、健康指数大致 一致的小白鼠称重,然后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1g/kg 或4ml/kg用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小白鼠麻醉成功后,使其仰卧并用绳固定在兔台上备用,并标号、记录数据; 2、分别对上述上三只小白鼠进行注射、口服30ml等量生理盐水 和空白对照处理;

3、在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细线 结扎,另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略等片刻,待输尿管充盈后,提起结扎细线,在管壁上用眼科剪剪一小斜口,从斜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口径适当的预先充满生理盐水的输尿管插管,结扎固定,用试管收集尿液。 4、三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观察小白鼠尿量变化(滴/分),做 好记录,并绘制成曲线图观察。

动物生理学复习答案完整版

动物生理学复习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本科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2.稳态(homeostasis) 3.刺激(stimulus) 4.兴奋性(excitability) 5.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6.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7.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二、问答题 1. 体生理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2. 简述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3. 试述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4. 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2. 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 gated ion channel) 3. 兴奋性(excitability) 4.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5.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6. 局部电流(local current) 7. 兴奋-收缩藕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二、问答题 1. 试述Na+-K+泵的本质、作用及生理意义。 2. 什么是静息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 3. 试述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4. 简述细胞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5. 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不同。 6. 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动物生理学试题库答案

. 答案 一、名词解释: 7.原尿:入球小动脉的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滤过液。 8.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的尿液。9.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10.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11.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12.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13.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14.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15.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16.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17.蒸发:机体的热量靠体表呼吸道水份 18.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 19.物理消化:经过咀嚼和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的过程。 20.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 21.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文档Word

. 22.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 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23.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24.微生物消化:利用畜禽消化道内栖居的大量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25.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6.致密斑: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或髓绊升支粗段部分,细胞核密集而 形成圆盘状的聚集区,其功能为感受小管液中钠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调节肾素的分泌。 27.继发转运:指通过耦联转运系统由离子梯度驱动的转运 28.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原尿的量 29.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30.高渗尿: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31.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32.横桥:肌球蛋白的头部露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 33.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 34.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 35.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跨膜外流而引起的终板膜跨膜内流和36.终板电位:终板膜上发生的NaK 的去极化称终板电位。.量子释放:以小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37文档Word .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 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 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的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专升本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专升本) 一、填空题 1. 机体在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 _____,运动或使役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 2.血浆中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主要是,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则主要由血浆 中的所形成。 3.哺乳动物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在,其他自律细胞为起搏点。 4.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支气管平滑肌,瞳 孔。 5.血型是 指。 6.消化的方式有三种,即,,。 7.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其结构基础称为。 8.动物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和。 9.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都需要的凝血因子是。 10..血浆中有许多缓冲对以维持其pH的稳定,其中最重要一对是。 11.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主要有、和。 12.以乙酰胆碱为配体的受体称为受体,根据其药理学特性,该种受体又可分 和。 13.在心血管调节中,肾上腺素常用于 ,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 14. 呼吸节律基本中枢位于____ 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 ______。 二、选择题 1.微循环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 A. 物质交换 B. 维持血容量 C. 促进散热 D. 保存体温 2.对于保护胃粘膜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基础是()。 A. 胃蛋白酶 B. 内因子 C. 水分 D.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吸收的物质是()。 3. 能促进维生素B 12 A. 胃蛋白酶 B. HCl C. 碳酸氢盐 D. 内因子 4. 交感神经对胃肠活动与分泌的作用是()。

A. 胃肠运动增强,分泌抑制 B. 胃肠运动及分泌均抑制 C. 胃肠运动及分泌均增强 D. 胃肠运动抑制,分泌增强 5.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6.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血液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当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 D.全身血压维持相对稳定 7.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 D.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8.载体易化扩散的饱和现象的原因是: ( ) A.离子跨膜梯度小 B.能量供应不足 C.转运速度太慢 D.膜上载体数量固定、有限 9.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调节内脏功能 D.调节姿势反射 10.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 三、判断题 1.切断动物双侧迷走神经,其呼吸节律变深变慢。() 2.草酸钠抗凝血的机制是抑制凝血酶活性。() 3.当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了唯一的散热途径。() 4.无论抗利尿激素还是醛固酮都能直接引起尿量的减少。() 5. 前列腺素由前列腺产生,其种类很多,作用也相当广泛。() 6激素由内分泌系统释放之后,只有经血液运送到靶细胞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7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与动脉血压、滤过膜的通透性及滤过面积成正比。() 8交叉配血试验主侧是指供血者的血清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 9血浆中的碳酸氢盐主要在红细胞内生成,其主要原因是红细胞含丰富的碳酸酐酶。()10缺铁性贫血者再补充铁剂时可同时补充维生素C,是因为维生素C能将高铁还原为亚铁而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整理版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整理版

B 靶细胞:激素作用的特定效应细胞称靶细胞 胞吐作用: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果位从细胞内排出胞外的过程 补呼气量:平和呼气末,再尽力呼气,多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补呼气量。补吸气量:平和吸气末,再尽力吸气,多吸入的气体量称为补吸气量。不完全强直收缩:加大对肌肉的刺激频率时,在肌肉的舒张期并开始新的收缩,所描记的曲线呈锯齿状,称不完全强直收缩 C 肠胃反射:食物进入肠道后,抑制胃的排空的反射。 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的状态 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垂体门脉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相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从这里释放入血液,再沿门脉血管到达腺垂体,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 长反馈调节:指外周靶腺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所起的调节作用。 D 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净移动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收缩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排出小肠后,绝大部分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脏重新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这一过程称胆盐的肠肝循环。 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等渗溶液:与细胞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 第二信使: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将激素所携带的信息由胞外传递到胞内的物质,包括cAMP、cGMP、Ca2+、IP3、DG等 顶体反应:精子与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中的酶系释放出来以溶解卵子外围的的放射冠及透明带,这一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窦性节律: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搏节律 F 发情周期:由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所经历的时期称一个发情周期 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在网状结构内多次换元而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这种投射不具点对点的关系,称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 分娩:发育成熟的胎儿通过雌性生殖道产出的生理过程 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 G 感受器:体表及组织内部专门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由特化的传入神经末梢及其附属装置构成。 高渗尿: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H 恒温动物:能维持体温的平衡点,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动物 横管:又称T管,是由有细胞膜向内呈漏斗状凹陷形成的闭合管道,其主要功能为把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迅速传进细胞内部。 横桥:肌球蛋白的头部露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 红细胞比容: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 后放: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发放冲动使反射延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放. 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 化学性突触:依靠突触前神经元末稍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影响的突触。 J 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基本电节律:胃肠道的平滑肌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记录出一种缓慢的、大小不等的节律性去极化波 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激素的允许作用:某种激素影响细胞对其他激素的敏感性,使其效应加强的作用 脊髓休克:当横断脊髓后,横断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继发转运:指通过耦联转运系统由离子梯度驱动的转运 减压反射:血压过高时,延髓的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功能降低,心迷走中枢兴奋,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收缩强度下降,使血压恢复正常,称减压反射。 解剖无效腔:从鼻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的气体不能参与肺泡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 近球小体:又称肾小球旁器,由肾小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系膜细胞构成精子获能: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后经历一系列变化而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称为精子获能 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L 量子释放:以小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 M 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 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 N 脑肠肽:有些激素不仅存在于胃肠道内,还存在于脑内,这些双重分布的激素称为脑肠肽。 脑干网状结构:指从延髓、脑桥、中脑直达间脑的广泛区域,由一些散在的神经元群及其突触联系所构成的神经网络。 内分泌: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把胞浆中生物活性物质排到周围血浆或组织液的过程。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内吞:指细胞外物质团块进入胞内的过程 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眘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称能量代谢 逆流倍增:小管液在髓绊降支与升支逆流过程中出现的渗透浓度倍增现象 尿素再循环:瘤胃内产生的NH3进入血液运输到肝脏,经鸟氨基酸循环后全成尿素,再经血液运输到唾液腺,随唾液重新进入瘤胃的过程。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P 排卵:发育成熟的卵泡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排入腹腔的过程 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称旁分泌 Q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篇一: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

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2、生理仪器:生物信 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 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下载无需积分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适应性正反馈负反馈 二、问答: 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从那几个水平进行的,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2.生命现象的基本生理特征有哪些? 3.人体及动物的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如何?其各自的特点如何? 4.简述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第二章神经肌肉生理 一、名词解释: 时值、超射、阈值、阈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性、兴奋和抑制、局部反应、易化扩散、终板电位、刺激和反应、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简述刺激的特征? 2.阈电位的实质是什么? 3.电刺激神经时,为什么兴奋首先发生在阴极下? 4.电刺激神经干时,引发动作电位前,神经纤维膜先要产生局部反应,这种局部反应有何生理意义?其特点有哪些? 5.神经纤维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是怎样的? 6.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是什么? 7.简述易化扩散及其特点。 8.在神经纤维膜产生动作电位时,怎样理解Na+呈现再生式内流? 9.动作电位的组成,各组分持续时间及产生原理是什么? 10.怎样理解动作产生和传导的“全或无”性质? 11.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是什么? 12.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是什么? 13.跳跃式传导是怎样发生的? 14.怎样利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来将神经纤维进行分类?这种方法一般将神经纤维分为几类? 15.神经干双动作电位是如何纪录到的?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纪录到的动作电位波形是不对称的? 16.如何区别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 17.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如何?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上是怎样传递的? 18.怎样理解兴奋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过程中,乙酰胆碱是量子性释放的? 19.在神经肌肉接点中,胆碱酯酶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去极阻滞是如何引起的? 20.三联体的结构和机能是什么? 21.简述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复习

一、 1)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学的分支,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新陈代谢:生物体在适宜的环境中总是不断地自我破旧立新的过程。 3)兴奋性:机体具有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反应的能力。 4)生殖:生物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子代的过程,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 5)外环境: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6)内环境:指细胞直接接触和生存的环境。 7)稳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8)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9)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10)神经-体液调节:很多内分泌腺并不是独立于神经系统的,它们也直接或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也可以将体液调节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成为“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的功能调节大多数是这种复合式的调节。 11)局部体液调节:某些组织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它们并不随血液流到其他器官起作用,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调节邻近组织的功能活动,称为局部体液因素和旁分泌调节。 12)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3)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4)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15)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

分发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二、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1) 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移动的过程。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3)主动转运:指细胞膜通过本身某种形式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差和电位差转运的过程。 4)出胞和入胞:出胞与入胞是大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例如神经递质的释放;受体介导式入胞等。 5)配体: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物质。 6)G蛋白偶连受体:总数多达一千种左右,结构上属于同一超家族,由一条七次穿膜的肽链构成。胞外侧端和跨膜螺旋内部有配体的结合部位,胞内胞质侧有结合G蛋白的部位。7)G蛋白:由α、β、γ3个亚单位形成的异源三聚体蛋白;根据α亚单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可分为Gs家族、Gi家族、Gq家族和G12家族;分子开关激活时结合GTP,失活时结合GDP。 8)G蛋白效应器: 指催化生成(或分解)第二信使的酶;主要有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酶C/ PLC、磷脂酶A2/ , PLA2 、鸟苷酸环化酶/GC、cGMP磷酸二酯酶/ PDE;某些离子通道可接受G蛋白的直接或间接的调控。 9) 第二信使: 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较重要的第二信使有:环一磷酸腺苷/ cA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 DG、环一磷酸鸟苷/cGMP 和Ca2+等;调节的靶蛋白主要是各种蛋白激酶和离子通道,产生以靶蛋白构象变化为基础的级联反应和细胞功能改变。

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答案:丘脑第三类细胞群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2.异位节律() 答案:由潜在起搏点所形成心脏节律称为异位节律。 3.肺活量(,) 答案: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4.血清() 答案: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块发生回缩,同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 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答案: 6.受体()蛋白 答案:一种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起到传递化学信息的蛋白质 7.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答案: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肾血流量能通过自身调节作用保持相对稳定,包括血管的肌源性自身调节、球-管平衡和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引起的渗透性利尿等 8.有效不应期() 答案:心肌细胞从0期开始至复极达-60这一段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9.非自动控制系统 答案:是一个开环系统( ),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是单方向的。 10.余气量(,) 答案: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呼出的气量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些属于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A.化学突触传递的原理 B.骨骼肌收缩的原理 C. 血液在心血管中的流动规律 D.心脏的泵血过程 答案:, 2.以电紧张形式扩布的是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流 D.局部电位 答案:D 3.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缓慢 B.广泛 C.持久 D.迅速 答案: 4.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答案:D 5.刺激阈值是指 A.保持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B.刺激时间不限,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适刺激强度 C.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引起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适刺激时间 D.用最小刺激强度, 引起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时间 答案:A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平衡电位 B.平衡电位 C.平衡电位和平衡电位之和 D.平衡电位和平衡电位之差 答案:A 7.下列关于稳态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B.稳态是机体的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C.负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 D.稳态的调定点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 8.下列各项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需后天学习获得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1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2.余气量:在竭尽全力呼气之后,仍能剩留在肺内的气量。 3.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4.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5.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6.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7.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8.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9.蒸发:体液的水分在体表及呼吸道黏膜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并带走热量的过程。 10.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 11.胃的排空: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12.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饲料在瘤胃内被浸泡软化并经一定时间的发酵后,胃内容物被逆呕回到口腔,再被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13.嗳气:瘤胃的中的部分气体通过食管向外排出的过程。 14.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15.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16.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17.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部分。 18.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19.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 20.去大脑僵直:将中脑前后丘切断后,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去大脑僵直。 21.内分泌: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把胞浆中生物活性物质排到周围血浆或组织液的过程。 22.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 23.发情周期:由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所经历的时期称一个发情周期 24.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 25.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 26.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27.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28.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29.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0.阈值: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3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32.血压:血管内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33.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34.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 35.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发生收缩,并释放出的淡黄色液体 36.血浆:全血去除血细胞以后的部分 37.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38.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渗透压的升高,阻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而引起的尿量增加 39.激素的允许作用:某些激素本身并不能对某器官、组织或细胞直接发生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能够产生效应的必要条件 40.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41.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排出小肠后,绝大部分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脏重新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这一过程称胆盐的肠肝循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