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大学文献学基础复习资料(涂小马)

苏州大学文献学基础复习资料(涂小马)

苏州大学文献学基础复习资料(涂小马)
苏州大学文献学基础复习资料(涂小马)

●宋末元初著名学者马端临,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文献通考》。这是一部考

述上古至南宋中期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著作。

他把“文献”概念的内涵表述为可作叙事、论事佐证的古今典籍及圣贤的言论,即文献兼指书和人。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常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其载诸史传之纪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辨而未当者,研精覃思,悠然有得,则窃著己意,附其後焉。命其书曰《文献通考》。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对象主要是古籍;

?研究内容主要是考证古籍源流以及整理古籍的理论与方法;

?这是把目录学、版本学和校雠学(校勘学)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

?开创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

●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上海:上海书店影印,1983

共七章:导言、结集、审订、讲习、翻译、编纂、刻印。指出:“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结集”论历代图书的分类、著录于散佚,属目录学范围;

?“审定”论历代图书编校,属校雠学范围;

?“讲习”论历代学术,即“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翻译”论佛经翻译与佛经目录,科技书籍翻译与西学书目;

?“编纂”论类书、丛书之编纂;

?“刻印”论印刷源流与版本类别。

●文献学的意义

文献学是一门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的综合性学科。是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开展文献学研究,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都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文献类型的研究,可以更科学地对文献群加以划分,从而提高文献管理水平;

?通过对文献流的研究,便于科学地建设和发展图书馆馆藏和开展整体化的文献资源建设,提高文献收

集水平;

?通过专科文献学的研究,有益于对各学科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切实意见

当人类正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时,文献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高度重视。全球经济的增长方式,比以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获得和创造性的利用,而文献学的根本任务,正是促进知识的获取手段和利用方式的科学化与高效化。文献学研究,应当:

?从狭窄的版本、辨伪等研究转向文献的传播、文献的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关注文献的产生、传递与接受过程中人文关怀的新课题;

?构建融合古今、涵盖各相关学科、面向世界的大文献学体系的理论;

?重视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技;既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研究文献的揭示、整理、

检索和计量,又要关注信息时代背景下文献的传播、消费与人类社会进步、文化与现代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文化政策对文献学研究的影响,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以及宗教典籍等也是未来文献学研究的重点。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大体反应了60年代前后,我国学者对古典文献学这一学科体系的认识。

●与古典文献学相比,现代文献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重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1

?关注急剧增长的科技文献;

?重视多语种的文献;

?重视文献工作的标准化。

●文献学的涵义与研究内容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工作为对象,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传播、利用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历史研究三个方面。

●文献的功能

?存贮功能

?传播功能

?认识功能

?审美功能

●“知识经济时代”中的“知识”是指

What Why How Who Where When

●秦汉时的简册P31

1975,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秦简1150余枚,简文墨书秦隶。

以秦代刑法律令为主,包括《编年纪》《秦律十八种》等10种,对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法律制度有重大价值。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版)

●研究甲骨文的五部著作

?王国维.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版

?郭沫若,胡厚宣.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78~1983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中华书局1980、1985年版

?王宇信,杨开南.甲骨文一百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宋镇豪.百年甲骨文论著目.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装帧

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古籍版式P42

●期刊、核心期刊P47,P49

?图书,亦称为不定期出版物,主要是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手写或印刷与纸或其他载体上,并具有

相当篇幅的文献,是现代印刷型文献的主要形态之一。

?报纸,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连续出版物。有日报、双日报、

周报、旬报等多种形式,其中以日报最为常见。

?期刊,又名杂志,是一种有固定名称,按年月、卷期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通常有周刊、旬刊、

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等,其中以月刊、双月刊和季刊最为常见。

?核心期刊,是指“刊载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

果和前沿动态,收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例如,人民文学、收获、中国比较文学、红楼梦学刊、当代、钟山、花城、电影艺术、电影评价、文史哲。

?特种文献有: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

●中国早期文献分类法,以西汉刘向(《别录》)、刘歆(“总括群篇,撮其指要”)为代表。

《别录》和《七略》都是群书的目录。

特点:

①从书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

②重视书籍作用方面的联系性而合其当所合

③重视书籍性质方面的距离性而分其当所分。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有严密分类体系的图书目录,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2

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分。

《汉书·艺文志》分类表:

六艺略(经部):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子部):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诗赋略(集部):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

兵书略(子部):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数术略(子部):天文历谱五行杂占蓍龟形法

方技略(子部):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中经新簿》将史书从《七略》“六艺略”的“春秋类”中独立出来称为丙部,将兵书、术数并入诸

子而成为乙部,是四部分类第一次明确见于文献记载。东晋李充编《晋元帝四部书目》,仿照《中经新簿》采用四分法,所分甲乙丙丁四部,相当于经史子集,为后代的四部分类法所沿用。唐初编纂《隋书经籍志》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分四十类,附有道经、佛经。

?古籍目录史志书目中,从《汉书艺文志》到《宋史艺文志》是记载一代藏书之盛的,而《明史艺文志》

和《清史稿艺文志》改为记载一代著书之盛。

?三目类序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

●经部

?唐代九经

大经《春秋左传》《礼记》;

中经《毛诗》《周礼》《仪礼》;

小经《周易》《尚书》《公羊传》《毂梁传》

十二经(唐文宗)

《孝经》《论语》《尔雅》

十三经(宋代)

《孟子》

?小学类:

以字义分类的字典以及关于解释字义的书入训诂类,如《尔雅》《释名》《广雅》;

以字形分类汉字,并加以解释及研究的书入字书类,如《说文解字》;

以字音分类汉字并加以解释,以及有关音韵的书入韵书类,如《广韵》《集韵》《古音表》。

?《五经正义》

《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孔颖达等正义)。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

●史部

?纪传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

1)西汉·司马迁,史记【三家注: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唐·张守节《史

记正义》】

2)东汉·班固,汉书【唐人颜师古注系通行本,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本),今

人杨树达《汉书窥管》(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3)南朝宋·范晔等,后汉书【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本】

4)晋·陈寿,三国志【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近人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重印本】

5)宋·欧阳修,新唐书【宋吴缜《新唐书就缪》】;新五代史【宋人徐无党注,清人彭元瑞、刘凤诰《五

代史记补注》】

6)《二十五史补编》,开明书局1936年版,是历代学者对“二十五史”所增补或订正的“表”“志”的

汇编。史记、汉书、新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中的“表、志”兼备(史记称“书”)

3

●子部

包括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和释道宗教的著作。

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

?《四库全书总目》谱录类分为三类:

1)器物,如《古今刀剑录》《鼎录》《文房四谱》。

2)食谱《茶经》《酒谱》。

3)草木鸟兽虫鱼,《荔枝谱》《竹谱》《群芳谱》《蟹谱》《禽经》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分为三类:

1)杂事,近似于史料笔记,如《世说新语》。

2)异闻,收录带有神怪性质的故事传说,如《山海经》《搜神记》。

3)锁语,零星琐碎的杂记,如《博物志》《酉阳杂俎》等。

4)排斥通俗小说,一概不予收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将小说类分为笔记、短篇、长篇等目,增收通

俗小说。】

●集部

收录历代诗文集以及文学评论、词曲方面的著作。

?其中专录一人的诗文成为一书的,称为别集,如《陶渊明集》《杜工部集》;

?汇录多人的诗文成为一书的,称为总集。

总集又可按照收录面分为选集和全集两大类。其中明清人编的总集有:诗总集包括清康熙敕编《全唐诗》;顾嗣立,席世臣《元诗选》;朱彝尊《明诗综》。文总集包括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董诰等《全唐文》;张金吾《金文最》;明代程敏政《明文衡》。

?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类

●丛部

?按照一定的意图,把若干种书汇编在一起,并冠以总名,就是丛书,又称丛刊、汇刻、合刻。

?丛书:广义是指集合两种以上的书重新命名;狭义上来说是集合两类以上的书重新命名。注意丛书与

别集的区别,丛书的内容各自独立,别集为分别打散再分类成集。

?丛是丛聚之义,丛书的作用:

①保存典籍免于失传②集中存放便于查找③分类聚集便于购买和研究

?《四部丛刊》(张元济编辑,上海书店1984-1989)和《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影印)性质虽然相

仿,但“丛刊”着眼于选择宋元明珍本影印,而“备要”则偏重于实用,选择较有代表性的校本、注本,成为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

●四库全书相关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由《中国古籍善本》编辑委员会编。该书目共著录除台湾地区以外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大专院校和中等学校图书馆、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名人纪念馆和寺庙等781个单位的藏书约6万多种,13万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400余种,7万余卷,装订成

3.6万余册,字数约8亿。七部一律用毛笔正楷抄写,“包背装”装帧。分别藏于北四阁(北京紫禁城

中的文渊阁<今台湾故宫博物馆>、圆明园文源阁<全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中国国家图书馆>、沈阳故宫文溯阁<甘肃兰州图书馆>)和南三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全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全毁>、杭州西湖圣因寺文澜阁<一半,浙江图书馆>)。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清永瑢、纪昀等撰。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版。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辰撰,近人邵章续录,邵友诚整理。中华书局1959年版,上海古

籍出版社1979年新1版。

●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目录的编纂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有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史、目录编纂、目录利用四个方面。

4

●提要的体例大体可以分为叙录体和辑录体。

叙录体是用编目者自己的话来写提要。

辑录体则是在书名下采录原书叙跋,以及各家对该书的评价资料,编目者间附按语说明或考证。

●索引,是指把特定范围内的文献资料中的有关项目(字词、句子、专名、篇目、事项等)摘录出来,

以此作为标目,注明出处,按一定时间顺序编写的工具书。

?字词索引:

逐字索引,如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40年代编印的《论语索引》《孟子索引》(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

关键词索引,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目索引(1~39卷)》。

?专名索引,《史记人名索引》。

?句子索引,叶圣陶编《十三经索引》开明书店1934年版。

?篇目索引,又常称为报刊资料索引、论文索引,如《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

?引文索引,1995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辑出版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结束我国没有自己的引

文索引的历史。

●词典:语文词典、专科词典、综合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法学词典》《数学词典》

《辞海》《辞源》

●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的现代百科全书,姜椿芳总编辑,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1980~1983年版,共74册。每一册分为卷首、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年鉴:逐年编辑出版的,概述一年中事物的发展并汇集重要文献和统计资料的工具书,按惯例,年鉴

封面和书脊上标明的年份,是指出版年,记载的是上一年的内容。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两大类。

?综合性:《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年起出版

?专业性:《中国法律年鉴》《世界经济年鉴》

●类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类书,是唐初著名学者和书法家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该书

分为46部(如天、岁时、地、山、水),部在分目(如天部再分为天、日、月、星、云)共计727目。

每目按“事居其前,文列于后”的体例编排文献资料。此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点校本,附有索引。

●政书:刘秩《政典》,已佚

●表谱:是用编年、表格等形式来揭示时间概念或谱列历史事实的工具书。主要种类:

?纪年表:将不同的纪年系列(如公元纪年、帝王年号纪年、干支纪年)进行对照,如《中国历史纪年

表》;

?历表:将不同历法的年月日进行对照,如《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

?大事年表:按年月编录大事,翦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沈起炜编著《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专门性表谱:为某学科、某专题、某人物编撰的表谱。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图录:以图像为主体,辅以文字说明的工具书。主要种类有:

地图,《中国历史地图集》

历史图录,《中国近代史参考图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1984年版

文物图录,沈从文编著《中国历代服饰》商务出版社香港分社1982年版

人物图录,苏州大学图书馆编《中国历代名人图鉴》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版

●工具书的工具书:

《中国工具书大辞典》正续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文工具书教程》朱天俊、李国新编著,别经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文工具书导论》詹德优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台港工具书指南》《中文参考用书指引》《西文工具书概论(增订版)》

●查找论文:

5

?利用综合性的报刊篇目索引:

《全国报刊索引》(月刊)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

?利用专科性论文索引: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66.7~1979.12)》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资料室编,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论文索引》田慧贞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第三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5年版

?利用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印《复印报刊资料》

?利用年谱和家谱:

《中国历代年谱总录》杨殿珣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谢巍编撰,中华书局1992年版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国家档案馆、南开大学历史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合作编撰,中华书局1997年版。

●查找人物资料:

?利用人名辞典和别名索引

?利用群史纪传人名索引

?利用传记资料综合索引

《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王明根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

收录主要活动于1911-1949年间各界人物1.8万余人,传记资料达8万条。

?利用专史人名索引

?利用方志人名索引

?利用年谱与家谱

●查找地理资料:

?利用地名辞典

《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世界地名词典》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利用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198~1989年版

《钱伯斯世界历史地图》杨慧玫译,三联书店1981年版

?利用地理总志和方志,地理总志,又称“一统志”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影印本)

《嘉庆重修一统志》成书最晚,资料丰富,最为常用。

地方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1.丛书,作为类目是什么时候出现?

明万历年间祁承火业的《澹生堂藏书目》

2.丛部举要书目中最重要的一本是

张之洞、缪荃孙的《书目答问》(相关)

3.春秋1000多年以来广泛使用的文献传递载体是什么?

简册

4.通过《中国丛书综录》索引,可以查47个图书馆藏书情况

(错,只能了解到41个)

5.通过《经部类序》可以在《宋书》中查的陆游

(错,是在《宋史》中)

6

6.线装书是明后期才有的。蝴蝶装出现于线装书之前。最高档的纸是白皮纸。

7.《七略》六分法的特点:

①从书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

②重视书籍作用方面的联系性而合其当所合

③重视书籍性质方面的距离性而分其当所分。

8.《七略》各略书的卷数本身相差不大,是较为平衡的。

把史部放入“六艺略”中的春秋里,说明那时的史书数量少。

“诸子略”从理论上讨论如何治理国家,并在性质上有所区分。

9.把“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三略分出的原因是:

①这三略书籍数量多;

②从性质方面来说,诸子略是理论,而这三略是技术方面的。

10.为什么要分出“诸子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①数量上的平衡

②作用方面的联系性

③性质上的差异性。

11.朱彝尊把经学考用集录的方式来做。

12.目录:

①每部类有小序书名下有解题的,如《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全书总目》

②有小序没有解题的,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

③没有小序和解题,只登记书名的,如《通志艺文略》

13.正史与编年史的区别:正史均为纪传体史书。

14.二十四史中南北朝史的有十部,包括《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

书》《南史》《北史》

15.《二十五史补编》补编补的是书、表、志,《二十五史三编》三编补的是考、辨、证等考订性评论。

表和志是为了弥补传记的不足。

16.史源问题需要辩证考察,野史比正史更不可信。

别史是个人修撰的一个朝代或历代的史书,区别于正史与杂史,创始于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杂史是记载一事始末、一时见闻或一家私记史书,私人撰写。创始于《隋书·经籍志》。它不受体例限制,博录所闻,虽则杂荒疏浅,却可弥补官修史书的疏漏与不足。

17.利用集部可以及时知道佚诗、佚词、佚文

18.重刊本是对两个版本反复校勘总结得出的加印本

19.四大藏书楼: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的皕宋楼、江苏常熟的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的海源阁和浙江

杭州的八千卷楼。四大藏书楼的第一代主人分别是陆心源、瞿绍基、杨以增和丁申、丁丙兄弟

7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文献学 填空题 1、“版本”之称,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书之后,是相对于“写本”而言,所以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人尤袤(读若“冒”,南北曰袤,东西曰广)的《遂初堂书目》。 2、《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隋书.突厥传》突厥人“无文字,刻木为契。” 3、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4、最长的简是二尺四寸,用来书写经史、法律。木制的版牍多写公文或画地理图,故称国土为“版图”。又常有用版牍(长一尺)写书信,故有称书信为“尺牍”。 5、《汉书.赵飞燕传》说,赵飞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纸包药丸,其实这种纸也是缣帛。 6、宋代最为流行的装订方式是“蝴蝶装”(亦作“蝶装”)。 7、所谓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刻之书。 8、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 9、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学和书院刻印,其中书院最优。 10、善本八字标准“精校精注、不缺不讹”。而版本鉴别八字经验则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11、“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2、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仿照马端临的目录体例;章学诚《史籍考》;谢《小学考》。 13、马端临的目录学体例——自序、总序、大序、小序。 14、古人写字都带着刀和笔,故有“刀笔”一词,《史记》称萧何为秦之“刀笔吏”,后来“刀笔吏”贬称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小官。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 本学期的《中国古代文献学》课程已经快接近尾声了,从开始的对这门课的一知半解到现在对文献学已经有了一些浅薄的理解,尽管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文献学的知识,但是对于这门课,我的收获还是颇为丰富的。 经过老师的悉心讲解,我学习了赵荣蔚先生的《中国古代文献学》这部著作,使我深刻的感受到文献学知识之广阔,内容之丰富,真是无法用这几片言语来表述的。中华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有文字记载算起,不知已经流传下多少的文献资料,虽然很多已经亡佚,但是仅从现在能够看到的资料来说,其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文献学的涉及范围是极其丰富的,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注释学等众多门类。下面是我从自己感知较多的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通过一个学期的文献学学习而获得的一些的认识: 一.何谓文献学 关于文献一词,大体上可以这样说,历史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一切有历史价值的历史资料都是属于文献范畴的。而古代文献学,简而言之,就是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搜集、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我国古代文献学虽然源远流长,但是文献学这一名称却直到清末方才出现。 中国古代文献学主要以中国古代文献为对象,以目录学原理为基础,并运用版本、刻印、校勘、辨别、注释、编纂等知识和检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检索中国古代文献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文献和书目,即古代文献的内容和目录学的结合。 二.对目录和目录学的认识 学习文献学,首先要接触到的其中最重要的分支——目录学。在以前,自己对“目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本书最前面几页的目录介绍,也只明白它的作用是让我们方便查找资料的所在位置,现在想来我对目录的认识真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目录学了。 目录就是目与录的合称,目,原指人的眼睛在文献中则指篇名或者书名,录,原指刻木所发出的声音在文献中则指叙录,即对目的的说明和编次。“目录”二字连称,始于汉代。西汉著名文献学家刘向是最早将目录用于书籍目次叙录的奠基人。大致来说,目录学是对已有的群书进行考订作者、辨析真伪、厘正篇目、校勘异同、辑佚整合、分类编排,撰成目录或者叙录,用以反映图书概况,考辩学术源流,指导读书治学的一门学科。

古典文献学复习提纲

古典文献学复习提纲 一、古典文献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学习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儒家的五经、九经、十三经。孔颖达等《五经正义》包括《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传》的正义。唐人的“九经正义”或“九经疏”包括《五经正义》以及《周礼》、《仪礼》、《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的疏。 三、汉代儒学有今文学、古文学的分别。今文学对经书的详解称为章句。传世的《楚辞章句》、《孟子章句》实古文学说解风格,只是借用了章句之名。魏晋后又有“集解”。“集解”有两种,一是集各家之说,或又下以己意,如何晏等的《论语集解》;一是集经文、传文而为之解,如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 四、“三史”或说“前三史”,在初唐及初唐以前指《史记》、《汉书》、《东观汉记》,此后至今指《史记》、《汉书》、《后汉书》(范晔)。《东观汉记》班固、刘珍、蔡邕等撰,记东汉一代历史,宋元时亡佚,清代以来有辑本。今所传《后汉书》是合范晔《后汉书》及班彪《续汉书》的“志”部分而成。 五、纪传体史书。编年体史书。纪事本末,如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等。起居注。年谱。学案。“三通”、“十通”;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通志》、元马端临的《文献统考》,统称为“三通”。 六、诸子书分周秦诸子或先秦诸子和后世子书。周秦诸子指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的诸子百家,战国诸子中的著作有的至秦汉间才成书。《汉书·艺文志》诸子类载诸子十家,即儒家,如《曾子》、《荀卿子》;道家,如《老子》、《文子》;阴阳家,如《邹子》、《邹子终始》;法家,如《李子》、《商君》;名家,如《邓析》、《尹文子》;墨家,如《胡非子》、《墨子》;从(纵)横家,如《苏子》、《张子》;杂家,如《尸子》、《吕氏春秋》;农家,如《神农》、《野老》;小说家,如《伊尹说》、《青史子》。《艺文志》中的兵书、数术、方技类著作如《孙子兵法》、《海中星占验》、《黄帝内经》等,后世也列为子书。 七、别集、总集。《隋书·经籍志》以后,集部书一般包括楚辞、各种别集、总集、诗文评,宋以后还有词曲一类。 八、类书、政书的定义;类书、政书的作用。传世的唐至北宋著名类书,如唐虞世南《北堂书鈔》,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唐白居易、宋孔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答案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答案 杨帆整理编辑 一、名词解释 1.郭店楚简: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当时发掘的 竹简804枚,有字的730枚,约13000多字。其主要是道家和儒家著作,如道家的古本《老子》,儒家的《五行》、《忠信之道》等。郭店楚简的出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近20年来影响中国学术界最大的一件事,它不仅要改写经学史和儒学学术史,而且要动摇中国学术思想的不少有关定论,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史学价值。 2.隶书: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先导被认为是渐趋草率的六国古文,到秦朝,民间流 行一种比较通俗、草率书写小篆的写法,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成为正式文字。隶书在早期只是简捷的篆书,到汉代笔画形体逐渐整齐,汉隶的最大特点是笔势发扬舒展,有波势挑法。隶书的创造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大变革,此后两千年间都不曾有过很大的改革,汉字的字体和字式都基本固定下来。 3.《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明末清 初顾炎武撰。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然后根据明朝行政区划,叙述舆地沿革,涉及服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诸多方面,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被梁启超称为“政治地理学”,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地方政治史必读的书。 4.石经:中国古代刻于石碑上的重要经典,是碑刻的一种。主要分为儒家经典刻石和佛经 刻石两大类,分别以熹平石经和房山石经为代表。石经对于保存古代典籍,纠正经典在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重要意义。 5.居延汉简:20世纪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金塔县境内出土的汉代简牍,因出土 地在汉代称为居延,因而被称为居延汉简。这批汉简分为两次出土,1930年到1931年出土的汉简称为旧简,约1万多枚;1972年到1974年出土的称为新简,约2万余枚。 居延汉简涉及面很广,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它对于研究两汉时期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6.《四库全书》:清代官修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囊括了历史主要典籍。乾隆三 十七年到四十七年,清朝选派纪昀、于敏中等人编纂《四库全书》。该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各类又分为许多子目,检阅十分方便。共收录著作3500多种,对于历代学术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而每一部都有提要,对于该书作者、成书特点、价值都作了介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在编书的过程中,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我国古代文献遭到极大破坏。 7.周原甲骨闻:1977年,考古学者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现的周代甲骨文,因这一地古 称周原,因而被称为周原甲骨文。其主要记载的是西周早期的事情,涉及周文、武、成王时期的祭祀、征战、田猎、农业、卜卦等内容,以微雕、内容简略为特点。周原甲骨文对于甲骨文中“易卦”的数字研究以及西周早期社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8.古今字: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今字使用后而古字 不废,在意义或用法上各有分工。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词义的引用和汉字的假借,出现了古今字。而古今字的形成方式主要有四种:①以古字为基础,加上可以区别字义的义符;②改换古字的义符;③完全改换字,今字和古字在形体上无关;④对古字字形略加修改。对古今字的了解和研究对于我们阅读古文有一定帮助,对于研究汉字的发展变化也有一定价值。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doc

一、①“文献”概念: 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②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 (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196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文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 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义的校雠学。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雠学家)。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研究对象: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三、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1、先秦(起源) ①载体份呈: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缣帛。 ②古书开始有注解,训诂学萌芽。 ③孔子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若是五经,就没有《乐》)。 ④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和三十五年的“坑儒”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影响。 2、两汉(奠基) ①简帛碑刻同用。

2018苏州大学837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物理专业课资料汇总

2018苏州大学837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物理专业课资料汇总能够掌握一门专业的课的各种资料对考研党们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尤其是一些像参考书目、复习指导书这一类的资料更是必须要了解清楚,这关乎于后期的复习方向,还有也是自己复习进度制定的依据。因此,为了帮助备考2018苏州大学837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物理专业课的同学们,聚英考研网帮大家整理了该专业的参考书目和复习全书等资料,在考研的路上为你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参考书目 1、初试:《信号与线性系统》(上、下)(第四版),管致中,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复试: 电子与通信工程:电路分析或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第二版),俞一彪、孙兵,东南大学出版社 信息与通信工程:(同上) 集成电路工程:模拟电子技术笔试和上机编程或微电子学概论笔试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电子学概论》(第三版),张兴、黄如、刘晓彦,北京大学出版社 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电子与通信工程和信息与通信工程:①微机原理②模拟电子技术 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陈蕾、邓晶、仲兴荣,机械工业出版社 集成电路工程:①微机原理②电路分析③模拟电路④半导体器件任选两门 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陈蕾、邓晶、仲兴荣,机械工业出版社 模拟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 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第三版),施敏,苏州大学出版社 二、复习资料书 1、《2018苏州大学837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 适用科目代码:837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文献:先秦及汉代多把文献理解为书面材料与口头材料,例如孔子与司马迁。后来专指书面材料,到现代,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与信息得一切载体。 文献学:一定程度上就是“文献”概念得自然延伸延伸,就是研究文献得产生、发展、整理与利用得专门学科。 古典文献学:传统文献学(即古典文献学)正就是在综合校雠、目录、版本诸学得基础上发展起来得,就是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得源流、特点、处理原则与方法(如分类、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等)及其利用得一门学科。 总集:总集就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得作品得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与多个朝代(通代)得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与多种体裁得作品。一般来说,古代得总集多为诗、文得合集。 别集:就是相对于总集而言得,它就是指商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得个人作品集。例如《李太白全集》《王维集校注》等 类书:就是我国古代分类式资料汇编性得工具书,最早得类书就是曹丕得《皇览》,著名类书还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 丛书:就是指搜集两种以上得文献,按照一定得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得书名,用统一得版式与装帧印行得文献类型。又称“丛刊”“丛刻”等,例如《儒学警悟》。注意综合性丛书(包括各类著作,《四库全书》)与专科性丛书(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等,明代何文涣《历代诗话》) 政书: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得工具书,又称典志体史书,例如唐代刘轶《政典》。杜佑在《政典》基础上扩充为《通典》。宋人郑樵编《通志》,元代马端临编《文献通考》,杜、郑、马三书被称为“三通”。 叙录:或称书录解题,题要等,列于书名之后,就是用以揭示图书得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得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就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得结构成分,就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与指示读书治学作用得具体表现之一。 别录,西汉刘向把所校各书得叙录汇集成编,称为《别录》,就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得提要目录学著作。也就是后世叙录体目录得创始与典范。 刻本就是指在板木上刻字印刷而成得图书,按照书籍刻印得时代,可以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例如唐代刻本金刚经。按照刻印得地域划分,可分为浙本蜀本等。按照书籍刻印得主体可以分为官刻本,与家刻本等,按照书籍刻印得先后,可以分为初刻本,原刻本,重刻本等,按照版式与字体,可以分为大字本,小字本等,还可以按照印刷得墨色,流通得情况。 善本,善本就是指珍贵难得得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得特殊价值,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得版本可称善本,但凡经过名家精校过得版本都可视为善本。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二、精本,三、旧本。 行款即行文得款式,包括行格与字数,通常以半页计算。 牌记又称碑牌、木记、墨围,俗称书牌子,就是刻书得一种版本记录,相当于今天得版权页,一般认为牌记兴起于宋。牌记最初环以墨围就是为了区别正文,引起读者注意。

《中国传统文献学》复习纲要

绪论 文献P2 文献:文—文字,记载。献—贤,贤者所述,真实性口述。 郑、朱把“文献“一词分解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因此,今天有学者(如李泽厚)把孔子所说“文献”翻译成“文字材料和活材料”。 而马氏所谓“文献”包括三种历史资料: (1)正式印行的典籍; (2)未正式结集印行的官僚名士的零散章奏诗文等; (3)社会名流的谈话记录或采访笔录等。 简言之,就是指正式印行的典籍和未印行的文字资料。 传统文献学 传统文献学正是在综合校雠、目录、版本诸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如分类、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辑佚等)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PPT) 古典文献学的体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书史古典文献学史古籍目录学古籍版本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注释学古籍翻译古籍整理学古籍索引学专科文献学(PPT)

第一章 金石P21 广义地说,作为文献载体,这里的“金”指金属,“石”指石材。 缣帛P26 缣就是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缣帛就是现在所说的绸缎。 第二章 版本 版本是刻版(雕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与写本而使用的名称。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因此“版本”又称“板本”。(PPT) 版本类型(PPT) 一般所谓版本类别,主要是指纸质书籍的形式而言。纸质版本按其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写本,一为刻本。 (一)写本 又称手写本,是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 (二)刻本 刻本的分类最为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的分类。 (三)珍本与善本 善本:指好的版本。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亦可视为善本。 珍本:指珍稀版本。凡是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甚少的版本均可视为珍本。从阅读的角度来看,足本、精本即是善本。

中国古典文献学(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献学 主讲金小栋 导论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的含义的历史演变 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 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文献的载体 一、龟甲文 二、金石 三、竹木 四、帛 五、纸(四)古代纸书的装帧形式 卷轴装 旋风装 梵夹装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古书版面及线装书的有关术语 1、卷轴装 初期纸书在形式上效法帛书,将写好的长条纸书,用木或竹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从尾向前卷起,卷成一束。这种书籍装帧形式称为卷轴装。 采用卷轴装的手写纸书,一般称为卷子。故卷轴装又叫卷子装。 卷轴装所流行的时代是南朝到五代时期。 2、旋风装 又叫龙鳞装。它大约起于唐代而盛于北宋。旋风装有两个特点:一是纸的正反两面都书写,可发节省纸张缩小卷轴的体积,也就是扩大了书的容量;二是逐页错开一定距离粘在卷底上。以一长条卷纸作底,除首页因单面书写,全幅裱于卷端外,其余因双面书写,以每页右边无字空处,逐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首页末尾的卷底上,看去好似龙鳞。收藏时从首至尾卷起,外表完全是卷轴的装式;但打开时,除首页全裱在卷底,不能翻阅外,其余均能逐页翻转。 3、梵夹装 梵夹装原本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人对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帧形式的一种称呼。梵夹装的具体装订方式是,将写好经文的贝多树叶,依次摞成一摞,在摞的上、下各夹配一块与经叶大小长短相同的经过刮削加工的竹片或木板。然后连板带经穿一个(在中间)或两个(居两端靠里)洞,穿绳绕捆或打扣,一部梵夹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板夹之,一是所夹为散叶。

苏大_基础物理_(下)题库_试卷及答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苏州大学 普通物理(一)下 课程试卷(01)卷 共6页 m e =9.1×10-31kg e=1.6×10-19C 1atm=1.013×105Pa R=8.31J/mol ·k No=6.022×1023/mol h=6.62×10-34J ·S b=2.898×10-3m ·k σ=5.67×10-8w/m 2·k 4 λC =2.426×10-12m k=1.38×10-23J/K C=3×108m/s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在每题空白处写出必要的算式) 1、原在空气中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现将整个装置浸入折射率为n 的透明液体中,则相邻两明条纹的间距为原间距的 倍。 2、波长为500nm 的光垂直照射在牛顿环装置上,在反射光中观察到第二级暗环半径为2.23mm ,则透镜的曲率半径R= 。 3、在照相机的镜头上镀有一层介质膜,已知膜的折射率为1.38,镜头玻璃的折射率为1.5,若用黄绿光(550nm )垂直入射,使其反射最小,则膜的最小厚度为 。 4、为了使单色光(λ=600nm )产生的干涉条纹移动50条,则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动镜移动距离为 。 5、远处的汽车两车灯分开1.4m ,将车灯视为波长为500nm 的点光源,若人眼的瞳孔为3mm ,则能分辨两车灯的最远距离为 。 6、一束由线偏振光与自然光混合而成的部分偏振光,当通过偏振片时,发现透过的最大光强是最小光强的3倍,则入射的部分偏振光中,自然光与线偏振光光强之比为 。 7、布儒斯特定律提供了一种测定不透明电介质的折射率的方法。今在空气中测得某一电介质的起偏振角为57 ,则该电介质的折射率为 。 8、1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1atm 的恒定压强下,体积从3211024.2m v -?=,膨胀到3221006.3m v -?=,则气体的内能改变了 J 。 9、在一容积不变的封闭容器内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若提高为原来的2倍,则气体的温度为原来的 倍,压强变为原来的 倍。 10、一气缸内贮有10mol 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压缩过程中外界作功209 J ,气体升高1K ,此过程中气体内能增量为 J ;外界传给气体的热量为 J 。 11、由绝热材料包围的容器被隔板隔为两半,左边是理想气体,右边为真空。若把隔板撤去,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气体的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气体的熵 (填“增加”或“减小”或“不变” ) 12、在某惯性系中以C/2的速率运动的粒子,其动量是按非相对论性动量计算 的 倍。 13、波长为0.1nm 的X 射线光子的能量为 ,动量为 。 14、天狼星的表面温度约为9990K ,如果将天狼星看作绝对黑体,由此可得其单色辐出度在=m λ 处有极大值。 15、原子处于某激发态的寿命为S 910 24.4-?,向基态跃迁时发射400nm 的光谱线,那么测量波长的精度=?λλ/ 。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年)。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鹤春、鹤声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典文献学要学习些什么? 1.应熟悉古典文献:古典文献指1911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应掌握古典文献学学科构成核心容:目录、版本、校勘 3.熟悉并利用古典文献,可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 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为何称“太史”?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 “甲骨卜辞”、“殷墟卜辞”(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多是占卜之事,记事年代从殷商盘庚到纣王末期。 1.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情况是怎样的? (1)甲骨文最早的整理、辨认,以鹗、诒让等人的工作为代表。 鹗《铁云藏龟》(1903出版,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收甲骨文献1051片,考释正确干支、数目字34个。 诒让《契文举例》(1905年撰成,1917年出版,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全书分十类,考释正确的文字有185 (2)近代“甲骨四堂”成就最为卓著: “四堂”指四位甲骨文献研究专家,即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3)罗振玉的甲骨文献研究尤为突出: ①罗氏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献。 ②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③率先正确判定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 ④首创卜辞分类研究的方法。 3.我们如何查阅、了解甲骨文字? 需要使用甲骨文释字方面的工具书: 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高明撰:《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 二、金石 1.金文(钟鼎文) 金,指青铜器。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因商周青铜礼器以钟为代表,乐器以鼎为代表。 金文文献容主要是记录当时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活动。西周是金文最为盛行的时代。 2.石刻及石刻文献 石刻是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刻石鼓又称石鼓文。先时期的石刻文字,因其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唐初时被发现,共十块,各刻四言诗一首,歌咏国国君游猎情况,故得“猎碣”之名。石刻文主要盛行于汉时期。 3.历代重要的石经文献 (1)熹平石经 中国最早的刻于石碑上的官定儒家经本。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 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义理学派 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 中国古文献学史分7个时期:先秦(含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今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释与评论,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 孔门弟子“四门十哲”中,子游、子夏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有古文书被发现。 两汉官方4次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4.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熹平石经” 汉代诸子等书注释说解代表作: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 语言文字学代表作:《尔雅》《说文解字》《方言》 经学今古文之分:汉代文献学的重要问题,对整个文献学史影响深远。主要区别

苏大物理题库17卷 (20)

苏州大学 普通物理(一)下 课程试卷(16)卷 共6页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在每题空白处写出必要的算式) 1、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1.0mm 。若整个装置放在水中,干涉 条纹的间距将为 mm (设水的折射率为4/3)。 2、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宽a=0.60mm 的单缝上,缝后有一焦距f=60cm 的透镜,在透镜焦平面上,观察衍射图样,则中央明纹的宽度为 ,中央两侧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 。 3、在两个偏振化方向正交的偏振片之间插入第三个偏振片,当最后透过的光强为入射自然 光光强的1/8时,那么第三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一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夹角α = 。 4、人眼的瞳孔直径约为3mm ,若视觉感受最灵敏的光波长为550nm ,人眼的最小分辨角 是 。 5、若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0.233mm 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792 条,则所用光的波长λ= 。 6、光在装满水(n=1.33)的容器底部反射的布儒斯特角48.44°,容器是用折射率n= 的玻璃制成的。 7、质量为M 的一瓶氢气,温度为T ,则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氢气分 子的平均动能为 ,该瓶氢气的内能为 。 8、一定量理想气体,经等压过程体积从V 0膨胀到2V 0,则后一状态与前一状态的平均自由程之比0 λλ= ,平均速率之比=0v v 。 9、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 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气体的温度 ,熵 。(填:“不变”或“增加”或“减小”) 10、波长为1nm 的X 射线光子的能量为 ,动量为 。 11、若质子的总能量等于它静能的3倍,那末质子运动的速度为 。 12、金属镁光电效应的红限波长为338nm ,则逸出功为 电子伏特。 13、实验测得氢原子光谱莱曼系第一条谱线的波长为121.5nm ,由此计算莱曼系系限的波长 为 ,里德伯常数为 。 二、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一油船失事,把大量石油(n=1.2)泄漏在海面上,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油膜。试求:(1) 如果你从飞机上竖直地向下看油膜厚度为460nm 的区域,哪些波长的可见光反射最强。 (2)如果你戴了水下呼吸器从水下竖直地向上看这油膜的同一区域,哪些波长的可见光透 射最强?(水的折射率为1.33) 2、波长为λ=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测得第二级明条纹的衍射角为30°,

古典文献学 复习资料

古典文献学 名词解释5*4 简答2*10 标点翻译20 修改判断20 文学辨伪20 校勘(字词、历史、重要依据)20 1 .文献”定义 文指文章;献指贤(贤才),谓博学多闻、娴熟掌故之人,约相当于今日之谓“活字典”。(文章、典策) 文献”由“典籍与贤才”到专指“典籍” 。(贤才、秉礼之贤大夫) 现代定义:“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价值或与某学科相关的图书文物资料。今为记录知识的各种载体的统称,即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竹帛、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2 “古典文献学”定义 古典文献学: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存文献资料。版本、目录、校雠(校勘)等为传统文献学的主要部分。 3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趋向 其研究对象包括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 1980s以来,古典文献学出现一些新的趋向,分支文献学和专科文献学受到重视,如文学文献学、文学批评文献学、文献目录学等。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古典文献。 古典文献,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前用雕版、活字和手抄的古籍文献,同时包括文书、卷册、碑铭、拓本等。凡是近代铅印出版物以外的文字材料,均属古典文献的范畴以内。 4 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 古典文献学的主要范围:目录、版本与校勘 古典文献学的其他内容:辨伪、辑佚、标点、注译、检索等 5 古典文献学的意义 大而言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国家历史政治文化之重大意义。 小而言之,对个人了解历史文化,从事学术研究,文献学均为基础必备之知识。 6 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1)先秦两汉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就 ①孔子及其弟子(子夏等)文献整理之功②秦及楚汉之交对文献的破坏 ③西汉对文献的恢复与整理(刘向、刘歆父子等)④司马迁特殊的文献整理贡献 ⑤后汉郑玄等大儒的文献整理⑥熹平(173-178)石经:最早之官定儒家经本 (2)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果 ①魏晋南北朝文献破坏与整理(破坏:西晋灭亡;萧梁灭亡。整理: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等) ②西晋太康元年(280)左右汲郡发掘之战国魏襄王冢中文献,共16种75篇,至今流传有《穆天子传》、《竹书纪年》③陆德明《经典释文》、孔颖达等《五经正义》等 ④唐咸通九年(868)雕版刻印之《金刚经》⑤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佛经翻译与整理 (3)宋辽金元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果 ①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②宋目录学著述“官修《崇文总目》;私著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 ③宋元杰出文献学家有郑樵、洪迈、朱熹、王应麟、胡三省、马端临等 (4)明清及近代古典文献学的辉煌成就 ①明成祖永乐初年由解缙等奉诏编纂《永乐大典》共计22877卷,3.7亿文字,收录大量古书之片断或全文 ②自宋至清佛教典籍《大藏经》编纂 ③清代文献整理工程最大者为《四库全书》之编纂(79337卷,约7亿字) ④明清刻书发达、藏书大家辈出、文献整理学者极多 7、目录、版本、校勘为文献学的三位一体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 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4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译为“引得”。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2,试举例说明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关系。 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知识______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知识_______和_信息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2,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焚书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郑玄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州大学2017年《普通物理》硕士考试大纲

苏州大学2017年《普通物理》硕士考试大纲电磁学 (一)真空中的静电场 1.理解库仑定律,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电场的叠加原理 2.能根据电荷的分布计算电场强度的空间分布 3.理解电偶极子和电偶极矩的概念 4.理解静电场的高斯定理,能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 5.理解静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6.掌握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及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 7.掌握根据电势叠加原理由电荷分布计算空间电势分布的方法 (二)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8.理解处于静电平衡条件下导体中的电场强度、电势和电荷的分布 9.理解孤立导体的电容概念,以及常见电容器的电容计算方法 10.理解静电系统的静电能概念,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表达式,掌握简单电荷系统的电场能量的计算。 11.了解电介质的极化原理,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律和环路定律。 (三)稳恒磁场 12.理解稳恒电流的几个基本概念:电流强度、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电源和电动势。 13.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由电流的分布计算空间磁感应强度的分布。 14.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律。 15.理解稳恒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能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 16.理解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理解平面载流回路的磁矩概念。能计算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能计算平面载流回路在均匀磁场中所受的磁力矩;能分析运动电荷在均匀电场和均匀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17.了解磁介质的磁化机理及铁磁性物质的磁化规律,了解各向同性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关系,了解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和高斯定律。 (四)电磁感应 18.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会计算回路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19.了解涡旋电场的概念以及静电场与涡旋电场的区别。 20.了解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及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 21.理解电流系统的磁场和磁场能量密度,会计算简单电流系统的磁场能量。 (五)电路 22.理解电流、电势差等基本概念,掌握欧姆定律 23.掌握用基尔霍夫环路电压定律及节点电流定律分析和计算复杂电路 (六)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24.了解位移电流的概念,理解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的区别。 25.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了解各方程的物理意义。 光学 (一)几何光学 1.掌握几何光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费马原理),理解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2.掌握基本成像规律,包括平面镜反射成像、球面反射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会进行简单计算和作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