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考测点三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考点扫描]

1.列举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2.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

3.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事件.

4.说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

5.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考点详解]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1.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1)雄厚的资本,(2)充足的劳动力,(3)丰富的资源和原料,(4)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其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的大致发展过程是:(1)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2)改良蒸汽机,(3)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4)交通运输革新。

3.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第一艘汽船,1819年一艘美国轮船成功地横渡大西洋,(3)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工业革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4.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各方各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A 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B 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二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C 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D 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开的整体.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2)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3)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着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事件

(1).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研制成功.(2)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3)德国人西门子制成第一辆有轨电车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制成三轮汽车.(5)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6)有线电报,有线电话的发明成功.(7)意大利马可尼制造出无线电通讯设备,并于1899年在英

国向法国发报成功。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的科学技术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2.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2)产生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3)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和思维方式,(4)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了竞争和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以求在国际竞争中取胜.(5)更加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根本原因和基础。

四、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次数时间主要标志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考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中,前提条件是( )

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B.海外贸易和殖民地掠夺了丰厚的资本

C.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劳动力

D.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知识

2.导致英国首先产生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

A.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的拓展

B.分工的发展使劳动工具进一步专业化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

D.英国工人和技师的努力探索

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工业革命后果的是( )

A.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人口不断流向农村,农民大量失业

C.社会日益分裂为二大对立的阶级

D.工厂遍及城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4.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从

本质上说明了 ( )

A.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提高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C.机器大生产代替工人劳动

D.资本主义制度消灭了生产障碍

5.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的革新过程中首先

取得突破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6.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 )

世纪60年代,18世纪末

世纪50年代,19世纪初

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7 .工业革命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 )

A.珍妮机的出现

B.轮船的出现

C.火车的出现

D.蒸汽机的出现和使用

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一项发明成果促进

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 )

A.西门子制造的第一辆有轨电车

B.有线电报的成功

C.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D.卡尔.本茨设计的内燃机

9.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科技

革命中创造发明无关的是( )

A.打电话聊天

B.坐汽车上班

C.用电脑办公

D.坐飞机旅游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着特点是( )

A.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电讯事业的发展迅速

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1.下列哪一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 )

A.电动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有线电话

12.下列人物中,不可能坐火车旅行的是( )

A.达芬奇

B.恩格斯

C.马克思

D.列宁

13.第三次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是(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采矿业,建筑业

14.下列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它是原子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直接结果

B.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C.它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

的迅速发展

D.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

15.每次技术革命中,都出现了一些新名词,

下列名词的出现,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有关的是( )

A.坦克

B.工厂

C.无线电

D.互联网

16.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成为现代信息

技术核心的是( )

A.原子能

B.核反应堆

C.人造地球卫

D.电子计算机

17.工业革命对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B.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重大变革

C.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D.雇佣关系代替依附关系的重大变革

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沉没,

所幸有600多人获救,这是因为当时动用了( )

A.雷达技术

B.声纳技术

C.无线电技术

D.通讯卫星技术

世纪上半期,美国人到达欧洲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 )

A.汽车

B.轮船

C.飞机

D.火车

世纪70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

代",在此方面领先一步的国家是( )

A.英国和法国

B.美国和德国

C.英国和美国

D.法国和德国

21.下列各项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

A.原子能的技术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航天技术

D.微电子技术

二.材料解析题

1. 阅读下列材料: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工业革命的后果是什么

[2].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工业革命首先产生于哪国时间是什么时候

主要标志是什么

2.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结合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

请回答: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

(各举二个例子。)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以下三种不同后果,请写出.

生产力方面:

社会关系方面:

国际格局方面:

[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有何影响

三.回答题

1. 简述第三次世界性的科技革命的时间,特点,结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说说科学技术的提高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B

6、D

7、D

8、D

9、C 10、B 11、A 12、A 13、C 14、A 15、D

16、D 17、C 18、C 19、D 20、B 21、B

二、材料解析题

1、[1]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C、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迅速,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不断扩大,为增加商品产量,必须改进生产技术。[3]18世纪60年代,英国

2、[1]第一次: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第二次:电力工业,化学工业。[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带来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类进入“时气时代"。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造成行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格局;第二次:东西方联系更加紧密,差距也进一步扩大。

[3]第一次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向西文学习科学技术。第二次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三、问答题

1、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特点: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现实意义: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应该利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努力发展

高科技,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 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人类历史的开端

人类历史的开端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世界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问:请大家回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哪种远古人类?(北京人)那么,北京人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历史上它的地位又如何呢? 一、完全形成的人 最初的人类在人类学中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一般把这个阶段的人类划分成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请同学们参照教材第一页的表格和图片。明确我们中国的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处于四个阶段中的哪一个阶段。回忆他们在体态,生产,生活等方面存有哪些差异。 随着晚期智人的出现,现代人种在体型、肤色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逐渐显现出来。这种差异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古印度社会的雅利安人和现代社会的德国纳粹党人所宣扬的人种高贵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历史,人们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又是按怎样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呢? 二、氏族公社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定居下来,形成了氏族。在中国古代史中,我们以前接触过氏族这个概念。请问:在氏族中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人们按血统关系组成固定的集团。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氏族公社的发展中,我们习惯上把它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时期。

请同学们思考划分这两个时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妇女和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起初,妇女在食物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这就是母系氏族。之后适合于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父系氏族最终取代母系氏族。 进一步提问:造成这种地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氏族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水平持续提升的过程。当然无论母系氏族还是父系氏族,财产是公有的,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他们的地位也是平等的。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原始社会最终瓦解,国家产生。 三、原始社会的瓦解和国家的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逐渐出现了剩余产品。这种状况引起了连锁反应。一方面工具、牲畜产品甚至部分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同时`为减轻劳动强度,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把战俘变成奴隶。私有财产和奴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中出现了贫富分化阶级差别扩大,出现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对立。当矛盾无法调和时出现军队,法庭,监狱和城墙。这样原始社会瓦解国家出现。 在本节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历史的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相关内容,增强对这段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中外对比的习惯。

最新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1)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3)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发明都源于实践,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取得巨大成果;(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程相对滞后和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迅速发展;(3)有些国家(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便于吸收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发展速度;(4)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轻工业部门,以纺织、煤炭、交通运输业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重工业部门,以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为主。(5)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时代为主要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时代为主要特征。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新的特点? 新特点:(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直接转化为生产力;(2)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以美、德为主;(3)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开始,推广到重工业、轻工业的各个部门。(4)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 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强了海外殖民扩张(以商品输出为主),为开辟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级。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先后发动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与探索: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 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中秋节对客户的寄语【四篇】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公司的支持,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服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题

第12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归纳和整理 基础训练 1.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技术的积累 B.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C.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D.海外市场需求的增加 2、工业革命是( ) A.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重大变革B.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重大变革 C.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D.雇佣关系代替依附关系的重大变革 3.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 A.毛纺业B.棉纺织业 C.造船业D.机器业 4.英国工业革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发明制造是( ) A.凯伊发明飞梭 B.珍妮纺纱机 C.瓦特改良蒸汽机D.水力织布机 5.京九铁路、青藏铁路等大动脉的建成,大大加快了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人类社会最早的火车机车是( ) A.蒸汽火车 B.内燃机车 C.电气列车 D.磁悬浮列车 6.第一次工业革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1850年,英国棉纺织老板可以( ) A.使用汽船运输产品 B.在电灯下制作棉衣样品 C.用电话谈生意 D.驾驶汽车欣赏泰晤士河夜景 7.近代交通工具首先突破于(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 ) A.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建立的君主立宪制 C.英国首先开始的工业革命 D.英国无产阶级进行的宪章运动9.“1801—1831年,英国曼彻斯特等城市人口增长两倍多。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总人口的54%,1870年进一步达到70%。”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 D.宪章运动 10.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工业革命后果的是( ) A.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人口不断流向农村,农民大量失业C.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D.工厂遍及城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拓展训练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70年一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 材料二: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 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2017年中考历史辅导笔记: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

[键入文字] 2017 年中考历史辅导笔记: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 很多同学学习历史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中考历史科目的高分都是死记硬背出来的。其实历史学科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这样才可以在考场上灵活的发挥。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历史的学习能力,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中考历史辅导资料,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前来我站学习。 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60 年代至19 世纪上半期,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与1785 年投入使用,使人类社会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发生一个飞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这是资 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晚期到20 世纪初,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迅速应用到工业上,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19 世纪70 年代,发电机研制成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电灯泡,德国人西门子制造了第一辆有轨电车,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们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这一技术革新的发明及应用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一国的范畴,具有广泛的规模,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新的技术革命,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称之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它是以雄厚的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为基础,目前仍在继续发展,它不仅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统治和军事战略,而且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发 1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 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 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 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

高中历史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 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理解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 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 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 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 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 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水平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 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水平。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动 的理解,培养学生使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 互促动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动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理解到社会发 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实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 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 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 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 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 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 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 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 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三次工业革命知识梳理

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690 —法国—活塞 1705 —英国—纽可门—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1733 —英国—凯伊—飞梭 1765 —英国—哈格里夫斯—手摇纺纱车(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 —英国—阿克莱特—水力纺纱车 1769 —英国—瓦特—单动式蒸汽机 1771 —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 1779 —英国—克隆普顿—骡机 1782 —英国—瓦特—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 1785 —英国—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 1794 —英国—莫兹利—移动刀架 1797 —车床—刀具制作实现机械化 1798 —美国—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19世纪初(1800---)—刨床、磨床、汽锤—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了,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1803 —美国–-富尔顿—汽船;1807 —“克莱蒙特”号在美国试行(蒸气轮船) 1814 —英国—史蒂芬孙—蒸气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1825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1831 —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1837 —美国—莫尔斯—有线电报(电信) 1838 —俄国—雅可比—电动机 19世纪中期(1850—):日本“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中国的“门户开放”—世界市场形成1851 —横跨英吉利海峡电缆——第一条海底通信电缆 总结: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新思想萌发 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中国近代化起步

略谈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

8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23卷第1期 略谈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 Query to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World History 李世安 LI Shi’an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Professor with College of Histor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以十月革命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解放后我国世界现代史学界所采用的分期方法。1978年改革开放后,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出现了不少新的说法。但是把那些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后,还是不能不得出“应以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的结论。1978年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是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应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形成为标志。因为应该以经济基础的变化作为历史分期的标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的形成为世界现代史的分期树起了界碑。帝国主义在1898 – 1900年间形成,所以,世界现代史不能以革命为开始的标志。”[1]第二种观点,是以20世纪初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种观点认为:20世纪有几件大事合起来构成新时代。这些大事是:帝国主义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亚洲的觉醒和伊朗、印度、土尔其以及中国爆发的革命;以及日本、美国的兴起。这种观点高度肯定了十月革命在世界现代史开端划分中的作用:“现代史卷的起迄时间大约从20世纪初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一阶段,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建立,人类历史第一次出现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及其相互影响和斗争,深刻影响了世界现代史和当代史的进程。”[2] 第三种观点,是把19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过渡,约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际。因此1900年可以视为已在支配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标志。”[3] 第四种观点,是以1905年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的观点。以1905年革命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的理由较多,具体来说是: 首先,1905年可以反映帝国主义的形成。帝国主义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在19世纪末,标志帝国主义形成的事件有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1899年爆发的英布战争和1905年结束的日俄战争。美西战争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帝国主义战争。这次战争标志着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结束和美国作为新兴的世界大国进入历史舞台。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只对太平洋地区事务感兴趣,对欧洲事务并不十分关心,美国仍然处于孤立主义之中。因此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欧洲国际关系中不占主导地位,不能领导历史潮流。因此以美西战争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

各国工业革命比较

比较英法美德俄各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组员:吕心怡、刘殊利、朱恒宇、欧阳乐心、张瑞晗、叶禹岑、张新月、殷乐、马婧、 罗睿骁、孙健伟) 一、英国工业革命特点 (1)从棉纺织轻工业开始,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广、获利大,并且受封建行会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较少,容易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器。同时英国当时的棉纺织品质量不如印度和中国,为了竞争也迫切需要进行技术革新。 (2)以解决动力问题作为关键和重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既是英国工业革命和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突破轻工业部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3)以机器的发明、使用和制造为中心。 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对象,机器生产是这次革命的结果,机械化是这次革命的中心。英国最早在18世纪60年代以发明纺纱机和蒸汽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前后经历了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如棉纺织工业部门发明了上十种的机器;蒸汽机也不止一种,从单动式蒸汽机到联动式蒸汽机,再到高压蒸汽机等;在冶金工业和采矿工业上有鼓风机、辗压机、抽水机、凿井机、曳运机等;在交通运输业上有蒸汽机车和汽船等;在机器制造工业上有“移动刀架”,各种蒸汽锤和金属加工车床;最后到19世纪30—40年代完全能用机器制造机器,并且大量向国外输出机器,作为工业革命完成的界标。 (4)以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同时也尽量吸收了前人和别国的先进技术。 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引进和利用的外国先进技术不多,只能靠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所以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机器都是英国人自己发明制造的。 (5)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工业革命初期的许多技术发明主要还是工匠们的经验结果,科学只是起了辅助作用。 二、法国工业革命特点 (1)资本原始积累主要依靠剥削农民。 法国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形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方式进行的,对外殖民掠夺虽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但由于法国在18世纪前期在与英国的争霸战争中连遭失败,丧失了大片殖民地,因此,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不像英国那样突出; (2)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 这与法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工业结构有关系,法国的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历来十分发达,在工业体系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类企业多采用手工劳动,分散经营,因而阻抑了大型企业的发展;另外法国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高利贷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主要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很少直接投资于工业企

中考历史专题练习:第一次工业革命

专家诠解考点趋势 考点趋势诠解】——把握规律有旳放矢 知识网络看点】——夯实基础扎实备考 考点1:珍妮机旳发明与英国工业革命 基础知识篇 1.含义: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旳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旳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旳一次革命,它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旳必然结果 . 2.原因:手工业旳生产不能满足日益扩大旳市场需求. 3.概况(18世纪 60年代19 世纪 40年代) ( 1)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旳发明 . ①发明: 18 世纪 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旳手摇纺纱机他用自己女儿旳名字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 ②意义:珍妮机是真正意义上旳近代化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旳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先进旳纺织机器 . 这一系列工作机旳发明和应用,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旳“手”被解放出来,完成了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旳一次巨大飞跃 . (2)主要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 ①时间: 1785 年(改变工厂布局受自然条件旳限制)(动力和能源) ②影响:蒸汽机旳效率远远超过畜力和水力,而且不受地区和季节旳限制 . 蒸汽机旳强大动力为机器大生产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旳深入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旳步伐,将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 . (3)现代化交通工具旳发明: 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 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 4.工业革命旳完成: 1840 年前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完成标志),后扩展到法、美等国 . 5.工业革命旳影响 ( 1)使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旳变化; ( 2)建立了大工厂制度;

人类历史的开端---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人类历史的开端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设计示例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世界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问:请大家回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哪种远古人类?(北京人)那么,北京人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历史上它的地位又如何呢? 一、完全形成的人 最初的人类在人类学中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一般把这一阶段的人类在分成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请同学们参照教材第一页的表格和图片。明确我们中国的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处于四个阶段中的哪一个阶段。回忆他们在体态,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随着晚期智人的出现,现代人种在体型、肤色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逐渐显现出来。这种差异并没有本质区别。因此古印度社会的雅利安人和现代社会的德国纳粹党人所宣扬的人种高贵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历史,人们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又是按怎样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呢? 二、氏族公社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定居下来,形成了氏族。在中国古代史中,我们曾经接触

过氏族这一概念。请问:在氏族中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人们按血统关系组成固定的集团。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氏族公社的发展中,我们习惯上把它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时期。 请同学们思考划分这两个时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妇女和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起初,妇女在食物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这就是母系氏族。之后适合于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父系氏族最终取代母系氏族。 进一步提问:造成这种地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氏族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当然无论母系氏族还是父系氏族,财产是公有的,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他们的地位也是平等的。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原始社会最终瓦解,国家产生。 三、原始社会的瓦解和国家的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逐渐出现了剩余产品。这种状况引起了连锁反应。一方面工具、牲畜产品甚至部分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同时`为减轻劳动强度,生产出更多的剩余

九年级上册历史辅导课件:《人类历史的开端》

九年级上册历史辅导课件:《人类历史的开 端》 一、教学目的 知识和能力: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过程和方法: 1.在教材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

三、课堂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 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 说中国古代最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 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 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 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 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 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 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 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 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 类。

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课程分析: 本节内容在世界史上地位比较重要,是资产主义发展史上重要阶段,它使列强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工业革命已知道一些基础知识,(初中:“蒸汽时代的到来”)所以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原因,影响的分析。 三、设计理念: 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突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在教学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注意“诱思探究”,“以诱达思”,以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将书本知识内化到学生头脑中,教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工业革命过程等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五、教学重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 1.工业革命各项发明成就之间关系;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和影响 课时安排:两课时 必修一、二、三的相关联系 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必修三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试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五年高考真题 一、选择题 1.(2007海南卷)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2.(2008江苏)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3.(2008宁夏)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4.(2009广东文基)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 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5.(2009山东文综)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6.(2009上海历史卷)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霎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 B.乙C.丙 D.丁 7.(2009全国卷1、2009山西文综)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人类历史的的三个阶段的划分

人类历史的的三个阶段的划分 2008年,世界银行统计的全球城市化率是50.1%。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人类普遍进入了非农业社会,开始了人类的第三个阶段,非农业社会阶段。 注意,老慢的划分节点是“普遍”,而不是“开始”,普遍的含义是“以……为主”。英国1844年就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就不以农业为主了,但这个现象不普遍。全球城市化率超过50%,才能说明人类普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普遍不以农业为主了。 为什么要研究“普遍”,而不是“开始”呢? 老慢的目的是透过全球历史,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把握了历史的规律和脉搏,才会知道现在应该迈哪只脚,才会对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有意义。否则,就成了听天书、讲故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全球史的“普遍”现象,才有实际意义。 在2008年之前,是农业社会阶段,就是以农业为主的阶段,这是人类历史的第二个阶段。那么,人类普遍进入农业社会是什么时间呢?没有确切的数据,只能推测,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为什么呢? 公元前2000年,世界上最适宜形成大规模农业产生的三大核心区域,都全面进入了农业社会。三大核心区是指:地中海东部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伊拉克北部)和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流域;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的平原地区;还有中国的华北平原地区。有了大规模农业生产,人就容易活,人口就多,这地方就发达,人就容易幸福。用现在的话说,那些地方就相当于今天的美国,就是当时的最发达地区。 其他地方,从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角度来讲,不适合,所以人口也很少,用在的话说,就是发展中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所以,三个核心区都进入了农业社会,全球就进入了普遍的农业社会时期。因此,公元前2000年,就是另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但只能是大概。在这之前,就是人类的第一阶段,农业社会前的阶段。那时候,人类普遍依靠采摘、渔猎活着,这段历史的资料很少,不去深究。 所以,人类的三个阶段是: 第一阶段:公元前2000以前,是农业社会前的阶段。 第二阶段: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2008年,大约四千年,是农业社会阶段。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

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梳理】 1.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①政治前提:18世纪时,随着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②市场条件: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③劳动力条件:地主们热衷________,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④技术条件: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工业革命的进程:①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②工业生产的变化: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________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③动力技术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________,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从工场到工厂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______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加快了________进程。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________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________和自由贸易;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3.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条件:①________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之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________,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________条件,世界各地间

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读训练单 【重点难点】 1、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2、难点:工业革命改变了历史的面貌 【关键问题】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知识链接】 专利法和标准化生产欧洲13世纪产生了商法,商法中已有了商标和专利的规定.英国的专利记录始于1617年,立法于1624年.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创造之所以连续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个人财产权,其中包括无形资产,即知识产权.瓦特研究改进蒸汽机用了20多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获得四项技术专利.1773年,经过博尔顿的努力,英国下院批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到1800年.博尔顿和瓦特正式签订合同,成立了博尔顿瓦特公司.博尔顿是有远见的企业家,他资助瓦特继续研究,同时也是瓦特专利股份的持有者.另一个英国人发明了镗床,解决了活塞和气缸加工的精度难题,为瓦特完善蒸汽机打下了基础.1782年和1784年,瓦特又获得两项专利,至1790年他完成了复动式蒸汽机的整个发明过程.马克思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有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随着蒸汽机的推广,瓦特成为很有钱的名人,仅在的1790年以后的11年里,瓦特就获得了专利税76000英镑.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一:知识清单 1.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2)劳动力:________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3)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4)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5)市场: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海外市场广阔。 2.过程 (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________”。 (2)主要发明:1785年,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______________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误区警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而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