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试验解读常见误区

临床试验解读常见误区

临床试验解读常见误区
临床试验解读常见误区

临床试验解读常见误区

李静

【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

【年(卷),期】2017(032)012

【总页数】2

临床研究系列讲座

正确解读临床试验结果是临床合理决策的重要基础。作为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的金标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广泛。个体化医疗要求医生根据具体患者的特征情况,以及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最主要的是临床试验的结果),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临床医生在解读临床试验结果时有三个常见误区。一是混淆相对危险度和绝对危险度这两个概念;二是用亚组分析的结果指导临床实践;三是把大规模临床试验和新药注册试验这两组试验混为一谈。在此,简单阐述针对这三个误区,所对应的概念原则。

1 相对危险度和绝对危险度

临床试验结果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事件曲线或生存曲线,反映组间绝对危险度差异;二是森林图,反映组间相对危险度差异。以PLATO[1]研究结果为例,图1是事件曲线,比较直观,横坐标是随访时间长,纵坐标是累计发生的事件数量。氯吡格雷组1年事件发生率为11.7%,替格瑞洛组1年事件发生率为9.8%。因此,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事件率减少1.9%,也就是绝对危险度下降1.9%。图2是森林图,中间的竖线对应横轴尺度为1,称为无效线。每个组别的危险比(hazard ratio, HR或risk ratio, RR)都是用一个方块加一条横穿方块的横线表示。方块中心点所对应的横轴坐标就是HR的点估计值,横线的左右两端对应的横轴坐标分别是HR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的下限和上限。因此横线长短直观地表示可信区间的范围大小。方块大小反映样本量的大小。汇总的结果用菱形块来表示,菱形块中心点所对应的横轴坐标就是HR的点估计值,菱形块的左右两端对应的横轴坐标分别是HR的95%可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HR值是治疗组的事件率比上对照组的事件率,因此,当HR<1时,表示治疗组事件发生风险小于对照组,可以认为治疗组疗效更好。反之,当HR>1时,认为对照组疗效更好。但只有当横线不与无效线相交时,也就是HR的95% CI不跨越1时,才认为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P值<0.05。PLATO[1]研究中,HR值是9.8%比11.7%,等于0.84,就意味着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事件风险下降16%,即1~0.84。16%就是相对危险度的下降幅度。

通常临床试验的结论讲到某治疗与对照相比,是终点事件风险降低或升高百分之多少,都是指的相对危险度的降低或升高。相对危险度反映的是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的相对大小,而非绝对大小。而临床医生最关心的还是两组间绝对差异有多大。因此,临床试验结果报告时,通常会用更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