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航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

北航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

北航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
北航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对理解电磁学与流体力学及

其关系的帮助

——对麦克斯韦方程组与流力基本方程组的再认识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2016年 4 月5 日

自然辩证法对理解电磁学与流体力学及其

关系的帮助

摘要

电磁学是研究电磁力(电荷粒子之间的一种物理性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包括气体、液体和等离子体)现象以及相关行为的科学。这两门学科都是物理学的某一分支在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它们是现代社会许多发明成就的坚实理论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两门学科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包括了自然辩证法的许多原理,如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质量互变规律、矛盾论、可持续发展论等。不管是电磁学还是流体力学,作为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门类,它们的研究目的都是为了合理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从而得出对人类有益的方法与技术。

电磁学与流体力学之间有许多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不仅对应的物理现象,还有着在形式上相同的数学表示式,其核心部分分别是麦克斯韦方程组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本文通过在学习完自然辩证法后,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相似类比方法对大学物理所学电磁学与专业课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对这两门学科的概念进行链接对比,以及对两门学科相对应的物理量及相关方程组内涵及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电磁学、流体力学

引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一切事物、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愈深入,就愈认识到各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密切性,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各学科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但同时也应看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讲,对于电磁学与流体力学的研究和发展过程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在相应的科学技术对应分支上的运用。

科学技术属于哲学范畴,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互外在的关系,而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关系,即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其他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部分的科学技术与作为整体的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哲学范畴的自然辨证法就可以指导我们认识梳理我们大学物理中学过的电磁学以及专业课里的流体力学。我们来注意一下连续介质流动和电磁物理之间许多惊人的相似特点, 电磁学研究的物理现象和连续介质力学研究的物理现象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在自然界看到许多例子,比如静电场和不可压流体场的相似,有这个相似性,人们才可以把不同性质的实验用来相互类比,比如长江的流动如果用无粘流来近似估算它的流线的话,就可以用静电场的测量来代替水力学实验,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们都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然而这些都是静态的定常方程,对于动态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电磁场的有关物理现象和连续介质场变化的相似性,如电场对时间的变化产生了磁场的旋度(磁场的涡),而磁场对时间的变化产生电场的旋度(电场的涡)这些现象,在连续介质力学中,正好有类似的例子。连续介质力学中力(也就是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是能够产生涡的旋度的,比方我们在游船上把船桨在水里一划,于是在我们加力的桨叶周围,就生成了一个涡环,涡环的所在平面法向和作用力方向一致,也就是说力产生了涡的旋度,然而我们也熟悉霍姆赫兹定律,涡强的随体导数的变化将产生力的环量,力产生涡的旋度,涡的变化也产生加速度的旋度. 看起来,这和电磁场里面的电生磁,磁生电,很相似。

一、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内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包括三部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抵制和批判各种伪科学和反科学,有助于净化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涉及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科学技术思想史等广泛的领域。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自然辩证法不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哲学的考察,还要进行经济学的、社会学的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还会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揭示把人对自然的认识从僵化的、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被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此基础上它进一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系列正确观点,揭示出辩证唯物法的基本规律和各种范畴在自然科学中的体现。

自然辩证法思想建构了科学时代的科学世界观,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使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真切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社会推进了科学的时代。科学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人类面对外部世界的更多自由,而且意味着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智慧理性的提升,对待外部世界的观点和看法的改变,以往的世界观在科学发展的强劲势头之下受到了无法避免的冲击和挑战。恩格斯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对自然科学的各项巨大成就的热切关注中提炼出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思想,赋予了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以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自然辩证法思想为科学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也为我们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人们认识自然的活动中,自觉地遵循科学的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指导,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主观臆测,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恩格斯通过自然辩证法思想所建构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无疑为科学精神的塑造和培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也进一步为推进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创造了思想条件。现代化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不断告别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对现代科技的掌握与驾驭是决定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归根结底之关键。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与推进人的现代化,进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思想要求相契合的理

论财富。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指导下,现代化的进程将加速进行,科学精神将不断内化为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科学和理性将擦拭人类智慧的蒙尘,去除人类精神的枷锁,唯灵论、伪科学等蒙昧主义思潮的反科学本质无需揭露自将暴露无遗,最终将无处藏身,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二、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在电磁学发展的早期,人们认识到带电体之间以及磁极之间存在作用力,而作为描述这种作用力的一种手段而引入的场的概念,并未普遍地被人们接受为一种客观的存在。人们已经认识清楚,电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它可以和一切带电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出各种电磁现象。电磁场本身的运动服从波动的规律。这种以波动形式运动变化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电磁学的任务就是阐述电磁场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各个特殊范围内的实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电磁现象的本质和它的一般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定量地处理各种电磁问题、研究各种电磁过程。电磁学中解释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理论,是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的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在库仑定律(适用于静电)、毕奥-萨伐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实验定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提取上述实验定律中带普遍性的因素,并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引入位移电流,就可以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物理上,麦克斯韦方程组其实就是电磁场的运动方程,它在电磁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另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电荷守恒定律,它的内容是:一个封闭系统的总电荷不随时间改变。近代的实验表明,不仅在一般的物理过程、化学反应过程和原子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是守恒的,就是在基本粒子转化的过程中,电荷也是守恒的。

麦克斯韦方程组给出了电磁场运动变化的规律,包括电荷电流对电磁场的作用。对于电磁场对电荷电流的作用,则是由洛伦兹力公式给出的。将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和带电体的力学运动方程联立起来,就可以完全确定电磁场和带电体的运动变化。因此,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构成了描述电磁场运动和电磁作用普遍规律的完整体系。

在电磁场的作用下,静止的媒质中一般可能发生三种过程:极化、磁化和传导。这些过程都会使媒质中出现宏观电流。极化和磁化的公式的另一个重要限制是不能应用于铁电和铁磁情况。铁磁质是常用的磁性媒质之一。另外,在强场情况,即使普通的媒质,也会出现非线性现象。当电场超过一定限值时,电介质甚至会被击穿。电磁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常会发生一些复杂的现象,如双折射等。在电磁学中,处理有媒质的电磁问题时,需要将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媒质

的本构方程联立起来求解。对上面提到的那些特殊情况,须根据其本构方程作特殊研究,其中有的方面甚至发展成为电磁学的专门分支。

在媒质运动的情况,不仅媒质中还会出现新类型的电荷电流,媒质的电磁性质也会不同。此外,由于电磁场还对媒质产生有质动力,媒质的力学运动将和其中的电荷电流以及电磁场的运动变化互相影响,有时可以形成十分复杂的状态,这种情况在等离子体中常常见到。

三、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有大禹治水疏通江河的传说。秦朝李冰父子(公元前3世纪)领导劳动人民修建了都江堰,至今还在发挥作用。大约与此同时,罗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

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贡献的首先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他建立了包括物体浮力定理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此后千余年间,流体力学没有重大发展。

15世纪意大利达·芬奇的著作才谈到水波、管流、水力机械、鸟的飞翔原理等问题。

17世纪,帕斯卡阐明了静止流体中压力的概念。但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却是随着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力、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的奠定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7世纪力学奠基人I.牛顿研究了在液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他对粘性流体运动时的内摩擦力也提出了以下假设:即两流体层间的摩阻应力同此两层的相对滑动速度成正比而与两层间的距离成反比(即牛顿粘性定律)。

之后,法国H. 皮托发明了测量流速的皮托管;达朗贝尔对运河中船只的阻力进行了许多实验工作,证实了阻力同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平方关系;瑞士的L. 欧拉采用了连续介质的概念,把静力学中压力的概念推广到运动流体中,建立了欧拉方程,正确地用微分方程组描述了无粘流体的运动;伯努利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供水管道中水的流动,精心地安排了实验并加以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伯努利方程。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实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

从18世纪起,位势流理论有了很大进展,在水波、潮汐、涡旋运动、声学等方面都阐明了很多规律。法国J.-L.拉格朗日对于无旋运动,德国H.von 亥姆

霍兹对于涡旋运动作了不少研究.上述的研究中,流体的粘性并不起重要作用,即所考虑的是无粘流体,所以这种理论阐明不了流体中粘性的效应。

将粘性考虑在内的流体运动方程则是法国C.-L.-M.-H.纳维于1821年和英国G.G.斯托克斯于1845年分别建立的,后得名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它是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由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一组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用分析方法来研究流体运动遇到很大困难。为了简化方程,学者们采取了流体为不可压缩和无粘性的假设,却得到违背事实的达朗伯佯谬——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的阻力等于零。因此,到19世纪末,虽然用分析法的流体动力学取得很大进展,但不易起到促进生产的作用。

与流体动力学平行发展的是水力学(见液体动力学)。这是为了满足生产和工程上的需要,从大量实验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公式来表达流动参量之间关系的经验科学。

使上述两种途径得到统一的是边界层理论。它是由德国L. 普朗特在1904年创立的。普朗特学派从1904年到1921年逐步将N-S方程作了简化,从推理、数学论证和实验测量等各个角度,建立了边界层理论,能实际计算简单情形下,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和流体同固体间的粘性力。同时普朗克又提出了许多新概念,并广泛地应用到飞机和汽轮机的设计中去。这一理论既明确了理想流体的适用范围,又能计算物体运动时遇到的摩擦阻力。使上述两种情况得到了统一。

四、电磁学与流体力学基础概念的类比与移植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由牛顿于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近两百年后的1873年,电磁学理论随着麦克斯韦《电磁学导论》的发表而确立。这两个独立的理论虽然涉及了不同的领域,但都是揭露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从某些角度分析,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统一性。

电磁学与流体力学的相似之处,不仅在于它们之间有对应的物理现象,还有在形式上相同的数学表达式。自然辩证法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指出,通过移植和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可以创造性的解决梳理科学问题。在我们对电磁学与流体力学的学习中,就可以利用这两门学科的类似之处,进行移植与学科交叉,如对电磁学中电压的概念与流体力学中水压的概念进行类比移植,我们可以达到对知识的温故知新。

为了说明电磁学和流体力学的类比现象,我们先分别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进行比较,在将各基本方程组成的对应麦克斯韦方程组与流体力学方程组的和谐形式进行对比。

电磁学和流体力学都着重用场的观点来描述。电磁场用场强E 和磁感应强度B 标志场的强弱和方向,而流体的场称为流速场(速度场),用速度v 来表

示强弱与方向。为了形象化,电场和磁场引入电力线和磁感应线来描述。而速度场用流线与涡旋线来描述。静电场是有势场可引入势函数(电势)U ,而在电场中各点的场强等于该店电势梯度的负值,在流体中如果是无旋场可以引入势函数? (速度势),速度等于速度势梯度的负值,在两种场中都可以建立等势面,电力线和流线都必与各自的等势面正交。

再从数学形式上提出一些电磁学的基本方程和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进行比较。

按照磁通连续性原理,通过任意闭合曲面S 的磁通量都等于零,即

cos 0n

S S B ds B ds θ==???? (1.1)

它的微分形式为: 0x y z B x B y B z ?+??+??= (1.2) 在真空的情况下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为:

0B H μ=

(1.3) 其中0μ 为磁导系数,将上式带入(1.2)式,由于0μ为常数则得: 0x y z H x H y H z ?+?+?=

(1.4)

电流密度δ 和磁场强度H 的关系为: x z y y x z z y x H y H z H z H x H x H y δδδ?=??-??=?-????=??-???

(1.5)

因此当0x y z δδδ=== 时,根据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性质,存在磁势场函数V ,使得 ,,x y z H V x H V y H V z =-?=-?=-?

(1.6)

将上式代入(1-4)可得: 2222220V x V y V z ??+??+??= (1.7) 可见V 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另外磁场和电流由下式所联系 n C H dl dS I δ?==???

(1.8)

其中I 为电流强度。

现在我们将以上电磁学的基本方程和流体力学进行比较,可得出对应的物理量。

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为 0x y z v x v y v z ?+??+??= (1.9) 对空间封闭曲面为S 的连续方程可写成

cos 0n

S S v dS v dS θ==???? (1.10)

(1.10),(1.9)对应于(1.1),(1.3)式。

流体的有旋流动中,流体微团的旋转角速度分量为 x z y y x z z y x v y v z v z v x v x v y ωωω?=??-???=??-????=??-???

(1.11)

(1.11)式子与(1.5)式子对应。

流体的无旋流动(势流)速度v 与速度势? 之间的关系为 ,,x y z v x v y v z ???=-??=-??=-?? (1.12)

(1.12)式子与(1.6)对应。又知速度矢? 是调和函数满足拉普拉斯方程,即 2222220y y z ?????+??+??= (1.13) 式子(1.13)与式子(1.7)对应。

流体力学中速度环流定理为:

22n S S d S dS J ωωΓ=?==???? (1.14)

其中Γ 为速度环流,J 为环流强度。(1.14)式子与(1.8)式子对应。从以上各方程的类比得到如下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2H v V I ?δω

?-?-??-??-Γ?

磁场强度速度势函数速度势电流密度旋转角速度电流环流 (1.15) 结论与建议

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在我们对应学习理解电磁学与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及核心方程组时在思维上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电磁学与经典流体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即电磁场和流场,在物理描述 和数学表达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和形式统一性。可以认为,这两个经典理论所描

述的自然界基本规律可能具有内在的相关性。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也表明,不同门类的学科之间也往往有着某种相似性或统一性,这也正是交叉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就象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所说的:“科学是内在的整体,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由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今后在对我的研究生课题微结构热辐射上也要运用这种自然辩证法中的思维方式指导我对科研的理解以及原理的构建,对微观热辐射与宏观热辐射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类比,对辐射传热方式与热传导与对流换热进行类比的,以及利用仿生学原理对自然机构加以观察应用于人工微结构中。

参考文献

[1] 郭硕鸿-电动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鸣远, 景思睿. 高等工程流体力学[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4]艾萨克.牛顿.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M]. 陜西人民出版社, 2001.

[5] 徐治立等.自然辩证法概论[M].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12.

[6] 李醒民.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本方法[J]. 大自然探索,1992,(01):29-32.

[7] Arbab A I. The analogy between electromagnetism and hydrodynamics[J]. 2015.

[8] Arbab A I. A quaternionic unif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sm and hydrodynamics[J]. arXiv preprint arXiv:1003.0070, 2010.

[9] D’Anna M. Analogies: a key to understanding physics[J].

[10] Michelini M, Santi L. Frontiers of fundamental physics and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M]. Springer, 2014.

[11] 胡晓兵. 哲学方法概论[J]. 理论观察, 2010(1): 58.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从测绘学科角度看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功能 作者: 作者学号: 作者所在学院、专业:测绘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 论文评语: 【优秀】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很好地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分析论述,逻辑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参考文献规范,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教师签字: 【良好】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论述,逻辑结构比较严谨,论证比较合理,参考文献比较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教师签字: 【中等】论文选题符合该课程要求,有些段落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语言比较流畅,论证具有一些合理性,标注了相对规范的参考文献。教师签字: 【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本课程要求,个别内容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资料较丰富,语言比较流畅,表明作者在论文上下了一些功夫,标注了参考文献。教师签字: 【不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课程要求,论文中资料比较多,但剽窃现象比较严重,治学态度不严谨,逻辑结构混乱,标注不规范,写作不认真。教师签字:

目录 1 测绘学科的发展 (1) 1.1 GPS技术发展现状 (1) 1.2 RS技术发展现状 (2) 1.3 GIS技术发展现状 (3) 1.4 数字测绘技术发展现状 (3)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 3测绘学科彰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3.1传统工程测量技术彰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3.2遥感科学技术彰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3.3 全球定位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彰显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6) 4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7)

北航自然辩证法概论论作业_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论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以材料的发展历程为例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作为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结晶,其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该学科发展过程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包括了自然辩证法的许多原理,如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质量互变规律、矛盾论、可持续发展论等。材料科学作为一门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从而得出对人类有益的方法与技术。本文通过思考分析,达到运用自然辩证法思维方式进一步指导新材料研究之目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研究应用

引言 科学技术属于哲学范畴,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互外在的关系,而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关系,即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其他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部分的科学技术与作为整体的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材料科学技术是探索研究和制造新材料规律的科学,它不仅指出特殊材料研制的特殊方法,而且还揭示出各种不同材料研制的共同规律。同时,材料科学技术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介于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与基础科学相比较,材料科学技术更接近于体实践;而与工程技术相比较,它则更接近于理论研究。它是基础科学研究中基础理论转化为应用技术的中间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具体技术中带有共同性的科学问题集中起来加以研究。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探寻其中的自然辩证法原理对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很有必要。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对材料自然科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使得我们在研究中抓住重点并有个清晰的思路,从而在科学研究中做出贡献。 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内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包括三部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抵制和批判各种伪科学和反科学,有助于净化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涉及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科学技术思想史等广泛的领域。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自然辩证法不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哲学的考察,还要进

论技术异化(自然辩证法)

论技术异化 “技术异化”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术语,在不同学者的著述中,意思也不尽相同。本文所述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在通过技术活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过程中.技术反而以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技术异化的基本含义。基于这一理解,我们认为: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技术异化可以“弱化”或部分“消除”,但彻底根除技术异化不具可能性。这可从自然的、知识的和人本的三大维面来解读和论证。 1 技术的反自然性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 技术具有合自然性,即合自然规律性,这是一切技术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这也就是F 拉普所说的:“人类所创造的和未来要创造的一切技术都必然是与自然法则相一致的。”合自然规律性是技术的本性之一。但是,技术同时又具有反自然性,即反自然天然性(包括反自然天然因果性)。技术的反自然性表现在技术的生成、传播、应用以及应用的成果——技术产品等各个方面。 技术的反自然性对于人、对于技术本身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技术的反自然性决定了技术具有“对人的不友好、敌对”即反映了技术异化的倾向性。这是因为:技术的反自然性,决定了技术之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异己之物”,这意味着在技术与自然的关系中,技术必然会对自然产生“干扰”、“破坏”作用。这种“干扰”、“破坏”作用对于人类来说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技术正是通过对自然的“干扰”、“破坏”来“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的,但另一方面,这种作用同时也反映和体现了技术“以一种异己的和敌对的力量反作用于人本身”的倾向性,因为技术反自然性的实质也就是技术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自然界的干扰性、破坏性,这种干扰性、破坏性本身无疑蕴涵了“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即技术异化的倾向和可能。 第二,技术反自然性的客观性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技术反自然性的客观性是指技术一经产生,技术所具有的反自然性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客观存在着,即使技术的这一特性展现了一种“恶”的价值倾向,人们也无法彻底改变它,而只能任其作用于这个世界。也就是说,技术一旦被创造出来,其所具有的反自然性对世界的作用具有永久性,而这种永久性将随着技术反自然性的具体效应的积累而在总体上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就像汽车技术在为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过程中,它已明显地表现出了一种“恶”的价值倾向——车祸、污染、耗能等,但人们无法彻底改变它,而只能任其永久地作用于这个世界一样。由于汽车技术大量和永久性的使用,伴随其“恶”的具体效应的积累,汽车技术也就必然成为“和平时代的战争”(指对人体自然的毁灭)、“人类健康的杀手”和“能源消耗的无底洞。也就是说,汽车技术反自然性的客观性使汽车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 2 技术的不确定性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 技术具有确定性,即技术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它是技术建立在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基础上、在(科学)知识维面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性。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技术赖以建立的科学知识基础本身同时又具有不确定性,即便是像牛顿力学这样一种确定性知识,20世纪60年代的KAM定理,也揭示出了牛顿力学具有内在的随机性、不确定性。至于现代科学理论,其知识的不确定性特征就更为凸显了。例如,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工科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必要性

2012年12月25日

工科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必要性 摘要: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进程、学科定位和社会需要都表明当代自然辩证法就是科学技术学。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说,自然辩证法是认识客观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理论思维方式,它可以培养工科研究生感性认识、训练工程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人文素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感性认识;工程思维;创新能力;人文素质 “自然辩证法概论”是国家教委规定的理工农医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是为了培养品学兼优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对研究生继续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的道德教育,帮助研究生解决好政治方向、人生方向和其他品德问题。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工程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的讨论,自然辩证法在我国成为科学技术学,是高等工科学校培养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感性认识是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工科学生的学习与科研过程中,如果缺乏辩证思维的指导,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再所难免,因此,工科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是十分重要的。 一、自然辩证法可以树立工科研究生科学事实的感性认识方法 1.1 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 科学事实作为科学认识的初步成果,是已进入科学研究领域,被科学工作者掌握和确认的事实,它已不是纯客观的了,而是包含人的主观认识因素在内;客观事实是指一切尚未进入科学研究领域,与科学认识主体尚未发生联系,但在时间和空间中实际存在着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它是纯客观的,无正确与错误之分,在人类未认识它之前,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于:客观事实是科学事实的基础,科学事实的每一次修正与完善都是向客观事实的逼近。 1.2工科研究生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实践—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即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经抽象思维达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加以检验发展的过程,这与大多工科研究的基本过程(实验—回归模型—实践检验—模型修正)一致,而实验前的感性认识是实验过程的起点,是获取回归数学模型的必经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及外部联系的认识,它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以直接性为其特征。 法拉第曾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中,观察,包括实验中的观察,是搜集经验事实的活动。传统的经验主义科学认识论认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 ——从网络技术看自然辩证法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2016年 4 月4 日

摘要 自然辩证法作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把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普遍方法和自然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研究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研究自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1]。计算机科学作为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和自然辩证法有分不开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指导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这证明了科技的两面性。自然辩证法对于计算机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不断追求对理论的证伪从而推进其发展。网络技术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技术,在造福人类,为人类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印证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计算机科学; 两面性; 网络 一引言 哲学是世界观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体系。它研究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2]。本文主要是探讨了在学习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后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所进行的一些思考,本文所探讨了计算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自然辩证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网络的发展和问题。 本文结合我自己所学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对自然辩证法在学科学习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中的指导作用作了简要的说明,计算机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并且是工程化方法运用的比较多的学科,也最能体现出科技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特别是其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软件工程相结合,从一个侧面阐明了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学科学习的指导意义,进一步阐明哲学对一般科学的指导意义。而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在新时期对指导我们的学习与工作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自然辩证法简介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贯彻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总结了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分为自然论、科学与科学方法论、技术与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四个部分[1]。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 得体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着作,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有关问题。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通过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恩格斯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 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

自然辩证法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b58669706.html, 自然辩证法论文参考文献 一、自然辩证法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重思晚年恩格斯视域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兼及《自然辩证法》手稿解读. 《教学与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臧峰宇. [2].卢卡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合法的偏见”——对《历史与阶级意识》“历史”原则的一种解读. 《学术交流》.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2期.张剑锋. [3].《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整体主义意蕴. 《教学与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5期.薛勇民.路强.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研究述评 《人文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6期.范畅. [8].辩证自然图景的意义建构与人文审视关于“自然辩证法”理论生命力 的思考. 《广西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李桂花.郝伟. [9].《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生态学的自然本体论. 《河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周在娟.孙道进. [10].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从恩格斯关于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命题 出发. 《求实》.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 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赵江飞. 二、自然辩证法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浅析自然辩证法何以成立. 作者:吴娟.马克思主义哲学西南政法大学2014(学位年度)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 学生姓名:刘畅 学号: 44 任课教师:赵泽林

自然辩证法对我科研选题的启发 摘要:文章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角度【1】,对科研选题的意义进行阐述,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情况,就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效益性几个方面探讨选题的基本原则【2】,并分析选题依据及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科研选题原则意义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研究生【3】,科研选题是我踏入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难点,如果选题不当或草草选题会造成科研工作走弯路和失败,只有选出恰当的课题,才有成功的可能。英国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认为,选择课题是科研的战略起点,著名科学家维纳也说过,知道应该干什么,比知道干什么更重要。要想做好科研,除了不再像本科一样依附老师和朋友,要独立思考,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进行了快一学期的自然辩证法学习后,它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给我的科研选题有了很大的启发。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科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能源催化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个能源科技发达的社会,能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终究要推广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才能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一般都把侧重点放在与经济有重大效益的技术课题领域,我们实验室研究的催化剂最终都是希望不再停留在小产量和局部高效催化的科研研究领域上,而是能够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给工业能源催化带去进步,改变现有的困状。所以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对自己的科研选题提供一定的方向。第二,勤于思索,注重创新【4】;能源催化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客观的研究对象——催化剂;科学的研究方法——物理性质表征,计算机测活等等,也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如多相催化理论。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拘泥与已有的发现,才能获得进步。第三,深入了解,注重选题的科学性;一门学科不足的地方就是需要进步的地方,但首先得了解它不足的地方【5】,进而提出改进的

自然辩证法论文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院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XXX 学号SY1405XXX 任课教师叶山岭 上课地点主M101 2015年4月10日

目录 引言 (1)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简介 (1) 2 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 (2) 3 航空技术创新实例与哲学原理分析 (2) 3.1 航空飞行器的认识与发展论 (2) 3.2 航空研制技术中的对立和统一 (3) 3.3 唯物辩证法对航空技术创新的影响 (4)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关键的体现,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强盛的发展过程中,理论和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科技创新史。在技术创新的各项要素中,拥有创新思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有助于航空工作者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航空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 引言: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深刻地体现了这一伟大的哲学思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不断开拓思路,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才能实现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对于培养创新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列举了几个航空技术创新的实例,分析了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期今后能够更加主动地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研工作。 1、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和认识论简介[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自然辩证法是其最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是用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来研究事物的本质,揭示了支配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自然辨证法论文---论自然辩证法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

论自然辩证法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 摘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一个研究生来说有什么作用呢?文章针对这个问题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说起,论证了自然辩证法是总结人类的优秀的思想和科学成就而创立的学科体系,它集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的优秀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是人类文化的去芜存菁。接着介绍了自然辩证法所提供给科研工作者的思维方法,主要有逻辑思维方法包括科学抽象、比较分类、类比移植、分析综合、归纳演绎,非逻辑思维方法包括直觉灵感、形象思维与科学想象。最后运用事例论证了这些思维方法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并得出结论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思维方法科研工作指导作用 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在人类社会初期就诞生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萌芽,古代人们通过直觉、观察和思辨来对自然界做出观察和解释,所回答的问题主要是“万物的本原是什么”。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世界进行各种各样的回答。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本原,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恩培多克勒提出“四元素”说,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提出原子论,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成就,认为自然界是紧密联系和不断转化。在古代中国主要有五行说、阴阳说、八卦说和元气说等。这些观点都是对万物本原的解释虽然限于生产力水平的条件无法提出更加合理的理论,但是古人已经开始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去观察和解释整个世界的构成,演化,相互关系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自发的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开始将事物看成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由于这些观点大都是通过简单的经验观察、推理和概括得到的,因而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近代以来,工业革命兴起,近代科学开始建立和发展,随着近代科学的进步,刺激了哲学的改变。在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科学体系得以建立时,相应的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作业及问卷

课程大作业 一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 1 从萨哈罗夫的呼吁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2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和政治的关系 3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和民主的关系 4 从万尼瓦尔·布什的建议谈科学和社会的契约关系 5 斯诺命题和两种文化的融合 6 默顿的科学规范和现实 二大作业按论文格式撰写,包括: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正文部分不少于4000字。题名、摘要、关键词不需要译成英文。文末的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规范注写。 三大作业须提交纸版和电子版。纸版论文在最后一次课(第8周)上课时提交。各专业推选一位同学担任课代表,负责收齐电子版作业,将压缩后的文件夹以学院专业为文件名, 四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图、表、数据等均须注明出处,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标注,出处在文末参考文献中按同样顺序列出,相同的文献使用相同的文献序号。 五纸版作业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不需独立的封面页。首页左上角注明学院、专业、姓名和学号。 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交作业,必须提前将缓交申请发送到上述电子邮箱,说明情况并告知本专业的课代表。经同意后,作业可缓两周提交。 七请各位同学协助完成一个小问卷调查,附在电子版作业的后面。感

谢各位协助我们改进“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 注: 1 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Dmitrievich Sakharov ),苏联核物理学家,在苏联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60年代开始活跃于政坛,反对核武器扩散,呼吁各国停止在地面进行核试验,也参和促成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在1963年的签署。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 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美国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 3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Trofim Denisovich Lysenko),苏联生物学家。 4 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美国著名工程师、科学家。二战末,为回应罗斯福总统的咨询,组织专家学者写作《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该报告认为“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行官”,建议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基础研究。 5 斯诺(Charles Percy Snow),英国学者。1959年,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两种文化和科学革命”的演讲。 6 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美国科学社会学家,1942年撰文《论科学和民主》,提出科学的规范。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 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 (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 (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自然观 (二)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编自然观 一、自然观的概念 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 古代素朴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当代系统自然观 第一讲古代自然观 一、古中国自然观 二、古希腊自然观 三、古印度自然观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一、古中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记》 1.元气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这种气就叫“元气”。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淮南子·原道训》 “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白虎通义·天地》 2.阴阳学说 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阴阳的关系: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互根、互用。阴无阳不存,阳无阴不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在阴和阳的矛盾统一中产生、发展、变化。 3.五行学说 五行:木、火、土、金、水 四时: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气:风、暑、湿、燥、寒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生课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哲学的眼光以及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怎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对于在研究课题时所遇到的问题以辩证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看待。面对生活我们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乐观积极的生活。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辩证发展创新 Abstract: Natural dialectic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his course has a vital role in our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It not only makes us learn how to use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but also makes us know how scientific attitude is a re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should have.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of dialect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vision to look at. In the face of life, we should take the righ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world outlook to positive life. Als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eople to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people and natural harmony. Key words:Natural dialectics Philosophy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Inn ovation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做出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

自然辩证法作业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 学生姓名:刘畅 学号:2015120244 任课教师:赵泽林

自然辩证法对我科研选题的启发 摘要:文章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角度【1】,对科研选题的意义进行阐述,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情况,就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效益性几个方面探讨选题的基本原则【2】,并分析选题依据及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科研选题原则意义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研究生【3】,科研选题是我踏入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难点,如果选题不当或草草选题会造成科研工作走弯路和失败,只有选出恰当的课题,才有成功的可能。英国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认为,选择课题是科研的战略起点,著名科学家维纳也说过,知道应该干什么,比知道干什么更重要。要想做好科研,除了不再像本科一样依附老师和朋友,要独立思考,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进行了快一学期的自然辩证法学习后,它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给我的科研选题有了很大的启发。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科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能源催化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个能源科技发达的社会,能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终究要推广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才能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一般都把侧重点放在与经济有重大效益的技术课题领域,我们实验室研究的催化剂最终都是希望不再停留在小产量和局部高效催化的科研研究领域上,而是能够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给工业能源催化带去进步,改变现有的困状。所以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对自己的科研选题提供一定的方向。第二,勤于思索,注重创新【4】;能源催化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客观的研究对象——催化剂;科学的研究方法——物理性质表征,计算机测活等等,也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如多相催化理论。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拘泥与已有的发现,才能获得进步。第三,深入了解,注重选题的科学性;一门学科不足的地方就是需要进步的地方,但首先得了解它不足的地方【5】,进而提出改进的方向和目标,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这无疑都是对选题重要意义的高度概括【6】,提出的课题也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原则,不能随意而为。第四,根据实际情况,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可行的科研题目;广义上讲,凡是具有科学

自然辩证法

xxxx大学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科学研究方法探析 作者: 作者学号: 作者所在学院、专业: 论文评语: 【优秀】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很好地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分析论述,逻辑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参考文献规范,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教师签字: 【良好】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论述,逻辑结构比较严谨,论证比较合理,参考文献比较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教师签字: 【中等】论文选题符合该课程要求,有些段落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语言比较流畅,论证具有一些合理性,标注了相对规范的参考文献。教师签字: 【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本课程要求,个别内容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资料较丰富,语言比较流畅,表明作者在论文上下了一些功夫,标注了参考文献。教师签字: 【不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课程要求,论文中资料比较多,但剽窃现象比较严重,治学态度不严谨,逻辑结构混乱,标注不规范,写作不认真。教师签字: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科学研究方法探析 (xxxx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xx xx xxxxxx) 摘要: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文在阐述了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析了学科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对这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做了阐述。 关键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方法 1引言 自动化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多、应用广泛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在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中,自动化对应的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下属有七个二级学科丹空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和“生物信息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在学科交叉与渗透中表现出突出的活力。例如:它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拓了知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领域。同时相邻学科如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新发展使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1]。 2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特征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覆盖面宽层次跨度大的学科,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作为其方法论基础,其精髓是它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模型控制反馈优化等概念和方法,几乎被应用于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与其他技术学科相比较,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更基础的性质,它的成果是通过其原理和方法在各应用领域中的物化来体现的,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因此,对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中的研究方法的探析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现状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步。控制理论以动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有的控制理论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捉使控制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催生出新的学科增长点。控制理论方面在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量子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

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材料反映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在这里,恩格斯不仅说明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还说明自从有了人,便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然对于人的这种母体性无疑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前提。 2.人与自然是依赖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首先,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其次,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这一点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改造的同时,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开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地趋向了统一。 3.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 恩格斯认为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自然方面的结果,还表现在它在社会方面的后果。 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提醒人们: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要防止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是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演变过程一种有分量的科学总结。这个总结严肃地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自然界本身的发展是有序的即有理性的,人类在向大自然谋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时,只能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否则,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还告诉我们,人类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须摒弃“人定胜天”即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将人与自然摆在对立或对抗的地位;而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价值观。应当说,后种价值观,正是我们目前所奉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一切策略的哲学基础。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科技改变历史,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从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开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20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显示出新兴科技无比恢宏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具体地说:作为自然观,自然辩证法要根据各门自然科学的丰富内容,阐明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层次结构和基本属性,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辩证过程,从而概括出整个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描绘出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图景。作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要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阐明自然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它包括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特点、分类和作用,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等等。作为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既要从“战术”方面进行研究,又要从“战略”方面进行研究,既要研究观察、实验、科学抽象以及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又要从整体上考察这些方法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性。同时还要研究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新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