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第十章 领导

10第十章 领导

10第十章    领导
10第十章    领导

第十章领导

在组织各种影响人的积极性因素中,领导心理和行为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有效的领导是组织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不同的领导心理和行为会造成组织不同的社会心理气氛,从而影响到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培养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才、注重研究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对组织经营的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第一节领导的概念和特点

一、领导与管理

管理主要是针对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制定正式计划,设计规范的组织结构,以及监督计划实施的结果从而达到有序化和稳定性。

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领导者通过开发未来愿景而确定前进的方向,然后把这种愿景和他人交流并激励其他人克服障碍实现这一目标。

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致力于实现这一过程的人就是领导者。

领导的影响力的来源可能是正式的,如来自在组织中拥有的管理职位。在一个群体内部,领导者可以通过正式任命的方式产生,也可以从群体中自发产生。(那些影响力来自组织的正式结构之外的领导,他们的影响力常常与正式力影响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二、领导的特点

1.领导的本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们在组织中各自处于不同的地位就产生了一定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形式(控制与被控制、指挥与被指挥)。

2.领导是一种“投入”和“产出”。

领导实质是一种投入,而它的产出却表现为他人的行为(包括领导者所领导的组织行为),因此领导效率的高低和领导工作的成功与否并不反映在领导行为本身,而主要应该从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来评定。3.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函数

领导的效能=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任何一个组织都处在特定的环境中,环境对人们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领导的行为不仅要改变环境还要适应环境的要求,对于被领导者,领导行为就是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领导这个动态过程是一个函数。

4.领导作用的互惠效应。

在领导实践中,领导者总会因其职权和人品对下属产生各种影响,一般人们容易注意到这种影响而忽视另一种影响,即下属对领导者的影响。影响总是相互的,领导者在影响下属的同时必然受到下属的影响。

第二节领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集中研究领导者的特性或人格特质,企图查明并预测具有什么样个人特性的人充任领导最合适,这是一种古老的研究方法。从古希腊到二次世界大战,企图查明各种个人特性与领导效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几百项之多,根据研究者对领导者特性来源的观点不同分为传统特性理论和现代特性理论。

一、传统特性理论

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天赋的,是否具有良好的天赋是一个人能否成为领导者的根本因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传统特性理论的典型代表。

但是许多人对传统特性理论的研究提出种种异议。

1.各国心理学家所提出的领导者的个人特性范围广泛,这些特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甚至还存在着许多矛盾的现象。

2.在研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功的领导者与不成功的领导者差别时发现他们的特性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差别。

3.社会中许多具有天才领导特性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当领导。

二、现代特性理论

与传统特性理论片面强调遗传、天赋的观点相反,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可以通过实践或专门的训练培养领导者所需要的某些个人特性。

美国包莫尔研究指出企业家要具有的十大条件:合作精神、决策才能、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勇于负责、敢于求新、敢担风险、尊重他人、品德超人。

日本企业界要求领导者要具有十项品德和十项能力。

十项品德:使命感、责任感、信赖感、积极性、忠诚老实、进取心、忍耐性、公平、热情和勇气。

十项能力:思维决策能力、规划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洞察能力、劝说能力、对人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下级能力、调动积极性能力。

特质理论的研究集中在20世纪的30年代,人们试图寻求个性、社会、生理或智力方面的因素,试图以此来描述领导者以及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差异。

研究发现,领导者更有可能在六项特质上不同于非领导者,即雄心和精力、领导意愿、正直与诚实、自信、智慧以及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更近期的研究表明,高自我监控者比低自我监控者更有可能成为组织的领导者。

大半个世纪以来积累的研究发现:具备某些特质确实能够提高领导者成功的可能性,但没有一种特质能保证其必然成功。

局限性:

1.没有普遍适用的特质可以在所有情境下预测领导力。

2.相对于强情境而言,特质对情境的预测,弱情境更有效。

第三节领导行为理论

20世纪40年代,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了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采取的领导行为与他们的工作效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为了寻求最佳领导行为,许多研究机构着手进行行为研究。

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者本身做了些什么,即工作中实际的行为表现。与特性理论相比,它是一个进步。

一、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

20世纪40年代末,他们列出一千多种刻画领导行为的因素,最终归纳出两大类:“结构”维度(抓组织)和“关怀”维度(关心人)。

“结构”维度:包括组织设计、明确职责和关系、确定工作目标。

“关怀”维度:指领导者关心下属的看法与情感,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

大量研究发现:高组织高关心人的领导者比其他三种类型的领导者更能带来高工作绩效和高工作

满意度。

二、密歇根大学研究

与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同期,研究小组将领导行为划分为两个维度:

员工导向:领导者重视人际关系,考虑到下属的个人兴趣,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

生产导向:领导者倾向于强调工作的技术或任务事项,主要关心的是群体任务的完成情况,把群

体成员视为达到目标的手段。

员工导向的领导者和高生产率和高工作满意度联系在一起,生产导向的领导者和低生产率和低工

作满意度联系在一起。

三、管理方格

1964年美国布莱克和莫顿在采用图表的方式发展了领导风格的双维度观点,他们在关心人关心生

产的风格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概括和发展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研究。

在每个坐标轴上划分出9个等级,从而生成了81种领导类型,并提出了5种典型的领导风格:

1,9型(乡村俱乐部型或称关系型)、9,9型(合作管理或称团队型)、5,5型(组织人管理或称中庸型)、1,1型(贫乏型管理或称虚弱型)、9,1型(权威与服从或称任务型)

结论:他们认为9.9型风格的管理者工作效果最佳。方格理论更多是为领导风格的概念化提供了框

架,但缺乏实质证据支持9.9型风格在所有情境下的有效性。

四、作风理论

关心人 低

低 抓组织 高

勒温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开始研究,他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工作作风分为三种类型:

1.专制型领导(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手中)

2.民主型领导(权力定位于群体) 3.放任型领导(权力定位于每个职工手中)

他通过试验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领导作风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从产量上看专制型领导

最高,但若领导者不在场产量立即下降;从质量上看民主型领导最高,且领导不在场,产量无显著变化;绩效最差的是放任型领导。

勒温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三种极端的领导作风并不常见,大多数的领导者所采纳的是处于两种

极端类型之间的混合型。

五、斯堪的纳维亚学者的研究

前面介绍的几种行为观点主要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这些观点是在世

界发展较为稳定且易于预测的时代提出的,一些研究者认为他们未能抓住当今变化极快的现实特点,于是芬兰和瑞典的研究者对领导行为的两个维度进行评估。他们的基本假设是在变化的世界中,有效的领导者应该表现出发展趋向的行为,这些领导者看重尝试的价值,不断寻求新方法,并发动和实施变革。(第三个维度)

初步证据证明,传统意义上只关注两类领导行为的观点并没有抓住领导的实质,具有发展行为趋

向的领导者拥有更满意的员工,被下属评价为更有能力。

? 行为理论小结:

行为理论在确定领导行为与群体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获得了一定成功,但行为研究忽视了被领导者的特性,没有考虑到情境因素,孤立地研究领导者的行为,把领导过程看作领导者个人的活动必然无法得到科学结论。

一、领导的连续带模式

坦南鲍姆和施米特1958年提出,他们认为在独裁和民主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领导行为方

式,构成一个连续分布的联结带,即他们认为一切领导方式不可能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环境因素第四节 权变理论

20世纪70年代权变理论在西方管理学界兴起,这个学派的观点是:

领导者不能追求不变的最佳的领导行为或作风模式,而应该随机应变,不拘一格,一切以条件为转

移。领导效率如何,既不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素质和才能,也不取决于某种固定不变的行为模式,而是决定于领导者具体所处的情境。情境包括:工作性质、特点、时间的要求,被领导者的需要、期望、态度、素质水平、成熟度以及组织气氛等综合因素。

这些理论抛弃了领导品质天生论的观点,将领导看成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能力可以在实践中培养,

领导的有效行为可以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机械地只从独裁和民主两方面进行选择。

连续带模式表明了一系列民主程度不同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条件下选择适当的领导行为。

坦南鲍姆等人认为,采取哪一种领导方式涉及到领导者本人、下属人员以及环境三方面的因素。

领导者本人:

1.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水平、经验、个性

2.价值观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3.对确定因素的安全感(下级参与决策减少了领导者对决策的控制,影响到地位的安全)

下属方面:

1.下属对独立自主的需要程度

2.下属对决策的有关问题是否感兴趣,是否准备承担决策的责任

3.下属知识和经验

环境因素:

1.组织结构体制

2.集体的经验、知识、能力、内聚力和工作效率

3.需要决策的问题的复杂程度

4.时间的紧迫性

1973年两位作者对自己的理论做了补充,认为影响领导方式的因素和条件是变动的,在考虑环境因素时将其扩展到组织外部的各种力量以及组织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菲德勒模式

1965--1976美国菲德勒系统阐述了一种领导权变理论。他指出有效的领导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的合理匹配:领导者的风格以及领导者对情境的控制程度。

(一)确定领导风格

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个体基本的领导风格,他设计了LPC问卷(最难共事者问卷),试图了解这种基本风格,把领导风格分为关系取向型和任务取向型两类。

他认为一个人的领导风格是固定不变的。

(二)介定情境

确定基本领导风格之后,还需要将领导者与情境进行匹配。他认为有三项维度是确定领导有效性的关键要素:

1.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领导者对下属信任、尊重的程度。

2.任务结构:指工作任务是否明确,即下属对组织任务的理解程度。

3.地位权力:领导者所拥有权力变量的影响程度(聘用、解雇、处罚、晋升和加薪)。

菲德勒模式根据这三项权变变量来评估情境。

1.领导者与下级的关系:好或者差。

2.任务结构:明确或者不明确。

3.权力地位:强或者弱。

(三)领导者与情境的匹配

当领导风格与情境匹配时会达到最佳的领导效果,他得出结论: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在非常有利的情境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工作效果更好(面对1,2,3,7,8类型的情境时)。

关系取向型的领导者在中等有利的情境中(4,5,6类型)工作效果更好。

近年来他又把8种情境压缩为3种:认为任务取向型的领导者在高和低控制的情境中干的更好,而关系取向型的领导者在中等控制的情景中干的更好。

?结论:

菲德勒认为个体领导风格是稳定不变的,因此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只有两条途径:

1.替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

2.可以改变环境以适应领导者

这些权变变量对于实践者进行评估来说过于复杂和困难。在实践活动中常常很难确定领导者和下属间的关系好或差、任务结构是否明确、领导拥有的职权有多大。

三、通路-目标理论

加拿大豪斯提出的有关领导的权变模型,该模型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研究和期望理论中吸取了很多重要元素。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是以他能激励下属达到组织目标并让下属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来衡量的。

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在于制定合理的人们所期望得到的报酬并为下属实现目标扫清道路。

1.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绩效给予更有吸引力的奖酬就可以提高下属对实现目标的效价。

2.如果工作任务规定的不明确,领导者可以通过指导培训下属和解释目标等途径来使任务得到明确,减少工作的模棱两可,使下级更容易达到目标(期望值高)。

该理论提出领导方式有四种:

1.指令型领导:

让下属知道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予具体指示。

2.支持型领导:

友善地对下属的需求表现出关怀。

3.参与型领导:

决策时与下属共同磋商,充分考虑到下属的建议。

4.成就型领导:

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期望下属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与菲德勒观点不同,豪斯认为领导者是灵活的,同一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表现出任何一种领导风格。

该理论提出了两类情境或权变变量,它们对于领导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一类是下属无力控制的环境(如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和工作群体),另一类是下属个性特点中的一部分(如控制点、经验和认知能力)。

领导方式和情境的匹配:

1.当任务不明或压力过大时,指令型领导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

2.当下属完成结构化任务时,支持型领导会带来更高的员工绩效和满意度。

3.对于认知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来说,指令型领导可能被视为多余。

4.内控型下属对参与型领导更为满意。

5.当任务结构不清时,成就型领导将会提高下属的期待水平,使他们坚信努力必然会带来成功。

结论:

当领导者弥补了员工或工作环境方面的不足可能会对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当任务十分明确或员工有能力和经验完成工作而无须干预时,领导的指示型行为是多余的。

四、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俄亥俄州立大学科曼提出,该理论把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四分图”与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三维结构的有效领导模型。

主要观点是:领导者的风格应适应其下属的成熟程度,在被领导者逐渐成熟时,领导者的行为要做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成为有效的领导。

该理论中“成熟度”被定义为有成就感,有负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工作经验和受过一定的教育。

组织中员工的成熟度的平均水平有一个发展过程:

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成熟

科曼认为高工作高关系的领导风格并不经常有效,低工作低关系的领导风格并非经常无效,要看下属的成熟程度而定。

第五节当代领导问题

一、信任:领导的基石

信任是一种对另一个人的积极预期,我们通过对方的言语、行动或决策,相信他不会采取投机行为,这个介定中有两个最重要的成分--熟悉性和风险性。

?°积极预期?±源于我们对另一方的了解和熟悉,信任是一种依赖于历史的过程,它的形成需要时间,需要不断补充和积累,当对别人一无所知时我们很难信任别人,在对他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们会去冒险,但这不是信任。

投机性指的是任何信任关系中内在的风险性和脆弱性,信任包括使自己容易受攻击的内容,如当我们透露十分隐私的信息时或当我们相信了某个人的诺言时,从本质上说,信任提供了令自己失望的机会或令他人有机可乘的机会。

信任这一概念背后包括着五个关键的维度:

1.正直:诚实和真实。

2.始终如一:个体的可靠性、可预测性以及在处理事件时良好的判断力。

3.胜任力:包括个体在技术和人际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忠诚:保护另一个人面子的意愿。

5.开放:信赖对方,并告诉他你的所有真实想法。

?信任与领导

信任是一个与领导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当信任遭遇破坏时会对群体绩效造成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

信任与值得信任这些因素影响着领导者能否获得支持与合作。

当下属信任领导者时,他们愿意接受领导者活动的影响--他们相信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不会被人滥用。当人们觉得某个人不诚实或有可能利用自己时就不会尊重他和追随他。受人尊重的领导者所具备的特点中,诚实这一要素始终被大多数人列在第一位。

管理和领导的效果更是取决于是否能赢得下属的信任,然而企业结构重组、人员的精简、越来越多地使用临时雇员这些做法极大地损害许多员工对管理者的信任。

?三种信任类型

1.基于威慑的信任

这种关系最为脆弱,一次违背或不一致就可以破坏这种关系。该信任结构以担心违背信任时会受到报复为基础。

只有当惩罚是存在的、结果是清晰的、违背信任必将受到惩罚时,威慑基础上的信任才会有效。

绝大多数新型关系的建立始于威慑基础(如新建立的管理者--员工关系),作为员工通常会信任你的新老板,尽管没有任何信任可以依托的经验,这种信任建立在老板权威的基础上。

2.基于了解的信任

绝大多数组织关系根植于这种信任,这种信任基于行为的可预测性,而它又来自两者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当你掌握了某个人的足够信息,足以很好的了解他,甚至可以精确预测出他的行为时,这种信任就产生了。

在组织情境中,绝大多数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基于了解的信任关系。双方拥有充分的共同工作经历,彼此知道各自的预期,不太可能因为一次违背而永久破坏了信任关系。

3.基于认同的信任

当双方之间存在情感纽带的联系时,就达到了信任的最高水平,它使得一方扮演着另一方的代理人角色,或在人际交往中一方可以替代另一方,这种信任存在的基础是双方彼此理解各自的意图,体察对方的需求与渴望。

这一信任水平上控制程度最低,你不需要监督另一方,因为他毫无疑问是忠诚的。

在组织中可以看到这种信任,它存在于那些共同工作了很长时间,彼此有了深刻体验,并清楚了解对方内心世界和外在行动的人们中间。

二、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所有的领导理论都假定领导者在工作单位中公平均衡地对待所有人员,其实领导者会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下属,领导者对自己圈内人士会更为优惠。

由于时间压力,领导者会与下属中的少部分人建立特殊关系。这些个体成为圈内人士,他们受到信任,得到领导者更多的关照,也更可能享有特权;而其他下属则成为圈外人士,他们占用领导的时间较少,获得令人满意的奖励机会也较少。他们的领导-下属关系是在正式的权力系统上形成的。

交换理论指出,在领导者与某一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初期,领导者就暗自将其划为圈内或圈外,并且这种关系相对稳定,不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有证据表明,领导者倾向于将具有以下特点的人员划入圈内。

1.态度或个性特点与领导者相似。

2.相比圈外人士有更高的能力。

关键问题是:虽然是领导者在进行选择,实际上是下属的特点在推动领导者做出分类决策。

领导者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下属,这种差异绝对不是随机发生的。

与圈外人士相比,圈内下属得到的绩效评估等级更高、离职率更低、对主管更满意,总体的满意度也更高。

领导者向那些他们希望干得最好的人进行资源投资,而且领导者知道“圈内人士是最有能力的”。

三、领袖魅力的领导

关键特点:

1.有一个愿景目标,他们能够清晰、生动地描述这个目标。

2.他们敢冒风险,不惜高成本,并且会为实现愿景目标做出牺牲。

3.环境的敏感性。对他人的能力有深刻的了解。他们能够对环境的限制及资源做出现实的评估。

4.对下属需要的敏感性。对他人的能力有深刻的了解,并对他人的需要与情感做出回应。

5.反传统的行为。他们做出的行为常常被认为是新奇的和不规范的。

领袖魅力的领导者如何影响下属:

1.清晰描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愿景规划(将组织的现状与美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

2.领导者向下属表达高绩效期望,并对下属达到这些期望表现出充分的信心(提高了下属的自尊和自信水平)。

3.通过言语和活动向下属传递一种新的价值系统,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下属树立效仿的榜样。

4.做出自我牺牲和反传统的行为表明他们的勇气和对未来前景的坚定信念。

领袖魅力的领导者与下属的高绩效和高满意度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当下属的任务中包含着很多观念成分时,或当环境中带有极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时,这种领导方式最为恰当(领袖魅力的领导者更多出现于政治、宗教、战争期间,或者在企业刚刚创建或面临生存危机时出现)。

四、变革型领导

交易型领导:通过澄清工作角色与任务要求来指导并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目标的方向前进。

变革型领导:鼓励下属为了组织利益而超越自身利益,并对下属产生超乎寻常的深远影响。他们关注每一个下属的兴趣所在以及发展需要;帮助下属用新视角看待老问题;他们能够激励、调动和鼓舞下属为实现群体目标付出更大的努力。

证据表明,变革型领导显著优于交易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相比,变革型领导与低离职率、高生产率和高员工满意度的关系更强。

五、愿景领导

愿景领导具有这样的能力,他可以为组织或组织中的工作单元设计一个现实的、可信的、诱人的前景目标,并向人们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这种目标建立在当前条件基础上,只要人们努力就可

以实现。这种愿景一旦被人们接纳并付出行动就会产生巨大动力,它通过聚集各方技能、才干和资源而发挥作用。

愿景目标与其他目标设置的区别:愿景应该具有引人注目的鲜明形象,激发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改善现有状况,它承认传统,并从传统中取其精华,它与人们可以切实开展的行动相联系,从而使变革成为现实。它撞击着人们的情感,调动着人们的精力。

愿景的关键特征:

对他人的感染力,以价值观为核心;它现实可行;它有丰富的想象力;它的表达清楚明确;提供一种新秩序使组织与众不同(独特性)。

理想的愿景要符合时代和环境,反映出组织的独特性,组织中的成员要相信这种愿景是可以实现的(即它具有挑战性但是可以实现的)。

愿景领导者的品质:

1.向他人解释愿景的能力。

2.不但通过语言更要通过行动表达愿景的能力。

3.在不同领导情境中体现愿景的能力。

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一、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罗夫·怀特(Ralph k. White)和罗纳德·李皮特(Ronald Lipper)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怀特和李皮特所提出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权威式(Authoritarian)、民主式(Democratic)、放任式(Laissez—faine)领导方式,是最有影响的分类。 (一)权威式领导 此类领导者也被称为是“独裁式”的领导。在这些组织中,集权程度非常高。领导者为人教条而且独断,往往借助奖惩的权力实现对别人的领导, 对下属既严厉又充满要求。高层领导者几乎决定所有的政策;所有计划,甚至具体的方法、技术和步骤也由领导者发号施令,并要求下属不折不扣地依从;工作内容、资源的分配及组合,也大多由他单独决定;平时他们和下属的接触并不多,了解也不多,如有奖惩,也往往是对人不对事。 (二)民主式领导 民主式领导者往往将下属视为与己平等的人,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他们往往认真倾听下属的意见并主动征求他们的看法。往往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员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以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民主式领导者管理的团队中,主要政策由组织成员集体讨论、共同决定,领导者采取鼓励与协助的态度,并要求下属员工积极参与决策;在确定完成工作和任务的计划、方法、技术和途径上,组织成员也有相当的选择机会。通过集体讨论,领导者使团队成员对工作和任务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就此提出更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 民主式领导方式按照下属及员工的参与程度又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咨询式:领导者在做出决策前会征询组织成员的意见,但对于组织成员的意见,他们往往只是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并非一定要接受。 共识式:这类领导者鼓励组织成员对需要决策的问题加以充分讨论,然后由大家共同做出一个大多数人同意的决策。 充分民主式:领导者授予组织成员最后的决策权力,他们在决策中的角色则更像是一个各方面意见的收集者和传递者,主要从事沟通与协调。 (三)放任式领导

护理管理学 试题与答案 第六章 领导

1.下列属于领导者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因素是( ) A.感情因素B.能力因素 C。知识因素D.职位因素 2.下列属于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因素是( ) A.传统因素B.职位因素 C.资历因素D.能力因素 3.领导者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是( ) A.使下属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为被动和服从B.不带有强制性 C.以内在感染的形式发挥作用 D.比较稳定和持久 4.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是( ) A.由外界赋予的影响力B.具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 C.影响力广泛而持久D.随职位升高而增强 5.根据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对新上岗的护士最适宜采取的领导方式是( ) A.高任务,高关心人B.高任务,低关心人 C.低任务,高关心人D.低任务,低关心人 6.根据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对初步成熟的护士最适宜采取的领导方式是( ) A.高任务,高关心人B.高任务,低关心人 C.低任务,高关心人D.低任务,低关心人 7.根据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对比较成熟的护士最适宜采取的领导方式是( ) A.高任务,高关心人B.高任务,低关心人 C.低任务,高关心人D.低任务,低关心人 8.根据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对成熟的护士最适宜采取的领导方式是( )

A.高任务,高关心人B.高任务,低关心人 C.低任务,高关心人D.低任务,低关心人 9.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理想有效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 A.1.1型管理B.1.9型管理 C.9.9型管理D.9.1型管理 10.在管理方格理论中,贫乏管理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A.1.1型管理 B.1.9型管理 C.5.5型管理D.9.1型管理 11.费德勒的权变理论中对领导效果最有利的环境条件是( ) A.上下级关系好,工作任务结构明确,领导者职权强 B.上下级关系好,工作任务结构明确,领导者职权弱 C.上下级关系好,工作任务结构不明确,领导者职权强 D.上下级关系差,工作任务结构明确,领导者职权强 12.费德勒的权变理论中对领导效果最不利的环境条件是( ) A.上下级关系好,工作任务结构不明确,领导者职权弱 B.上下级关系差,工作任务结构明确,领导者职权强 C.上下级关系差,工作任务结构明确,领导者职权弱 D.上下级关系差,工作任务结构不明确,领导者职权弱 13.情境领导理论认为,与选择领导方式有关的因素是( ) A.上下级关系B.领导者职权 C.组织内上下沟通D.下属的成熟度 14.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适宜采用命令型领导方式的员工成熟度类型是( )

第十章领导艺术

《领导科学基础》学习辅导(4) 第十章领导艺术 本章要点 一、领导艺术与领导经验、领导科学的关系 1.领导艺术的含义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个人素质修养基础上,以丰富的领导经验,深厚的领导科学造诣,对各种领导条件、方式、方法,纯熟、巧妙、高潮并富有创造性的运用,以及通过这种运用表现出的领导风格和艺术形象。这个定义本身就揭示了领导艺术与领导经验、领导科学三者的关系。它指明领导经验直接来源于领导实践活动,可以说,领导经验既是领主科学、也是领导艺术的认识源泉和基础。领导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领导经验概括出来的理论知识体系,有条理化、规范化、理性化的特征,能普遍地指导领导实践活动。领导艺术则是对领导经验,特别是对领导科学知识的运用技巧。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经验、领导科学,都是领导艺术藉以发挥的基础条件。科学与艺术是不同的概念,二者难作高低上下之比。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是理论知识和运用技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领导艺术的经验性和非模式化特征 这是指建立在领导科学基础上的领导艺术,依然经常带有领导者创造性活动的新的实践内容,这就仍具有经验性特色。领导艺术在运用领导科学知识时,有时只能用定性分析,直觉判断,有时甚至出自领导者个人的天才想象,或者特殊的智慧、胆略,洞察力等,这些东西就难以甚至不能条理化、规范化,这就是它的非模式化特征。人们指出的许多领导艺术特点,如直观性、实践性、动态性、多样性、创造性等,可以一并归入经验性特征之中;把综合性、灵活性、非常规

化、非定量化等,可以一并归入非模式化特征之中。 二、领导艺术的主要表现 领导艺术的主要表现包括用权、待人、理事三种艺术的内容。在用权艺术中,可区分为组织法定权和个人影响权,二者共同构成领导者的权威,权威又是以被领导者的服从为前提的。用权应注意的要点有:要谨慎用权,用权要讲求实效,要相宜授权。权力是实施领导的基本条件,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的领导者拥有广泛的权力,但权力用得好与不好效果大不相同,为此领导者必须重视掌握用权的艺术。 在待人艺术中,待人的基本态度是待人以诚,对待上级、下级和同级应有正确的态度。要掌握谈判艺术、领导者与广大群众会见的艺术,要慎重对待许诺等。这里没有讲到的公共交往、个别会见等许多待人艺术,都可以上述精神作为参考。 理事艺术涉及面更广,关键在于掌握辩证方法,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要注意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抓住中心和统筹全局、领导积极性和群众积极性、明晰性和含糊性、创造开拓与和谐平衡、宽与严等六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待人与理事常常是分不开的,事都是由人做的,而用权不是对人,就是对事。所以,用权、待人、理事三者事实上难以分开。应分别领会其精神,在实践中互相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三、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 1.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提高领导艺术是时代向我们各级各类领导者提出的强烈呼唤。 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可概括为:学习、实践、总结三条。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还要从

(领导管理技能)简述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

、简述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 【参考答案】 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可分为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两个方面。 (1)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①开调查会。 ②解剖麻雀。 ③走马看花和下马看花。 ④胸中有数和种试验田。 (2)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有: ①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②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 ③抓中心环节、“牵牛鼻子”和“弹钢琴”。 ④出“安民告示”和典型引路。 ⑤抓两头带中间。 2、试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参考答案】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思想基础。所谓一切为了

群众,主要是指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事事对群众负责,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履行领导职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所谓一切依靠群众,是指坚信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自己能够解放自己,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事事、处处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吸取群众的智慧。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包括三个步骤: ①深入群众,收集群众意见。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归根到底只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如果不深入群众进行调查,就不能制定适合实际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方案。 ②对群众意见进行加工,形成领导决策。集中群众的意见,不是简单地罗列堆积,而是要经过选择、整理和概括。 ③发动群众执行决策并进行检验。这是发动群众执行领导决策并在实践中检验决策是否正确,使其得到修改、充实、提高的过程。 3、试论群众路线基本领导方法的原理。 【参考答案】 群众路线基本领导方法包含三个基本原理: (1)在如何认识客观世界问题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归根到底是群众的实践,所以,必须相信群

领导方式变革与领导方法创新

《领导方式变革与领导方法创新》课程提纲 当今的世界处在互联网的无处不在的时代,全球信息网络化的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把它比喻为一块巨大的陨石,正向我们整个的社会砸来,给整个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也促使党和政府的领导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党的十七大以来,更是把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作为战略任务在部署。而只有从领导方法的创新才能真正的引发领导方式的变革。 一、领导方式的变革 (一)当代领导人面临的挑战。 目前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围绕市场、科技、能源和资 源的全方位竞争更加趋于激烈化,而以思想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竞争尤为显得 突出,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中国和世界的 环境一样一直处在变化当中,也就要求了领导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二)现代领导方式的变革。 在这种新的社会环境下,领导是一种关系,是领导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关系的好坏,根源在于双方的信念与心态,也就是说信念和心态决定了领导 力的发展方向,影响着领导者的领导是否成功。 因此要领导还是要管理,成为当代管理者的新课题。 (三)以人为本与调适型领导力。 从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演进来看,已经从最早的“工具人”“经济人” 阶段,正式步入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管理阶段。就像我们看到的马 斯洛的需求模型图,他把人的需求分为由低到高的金字塔型,只有下层需求 满足才能满足上层需求,但是随着人性化管理时代的到来,发现这些需求并 非层次递进,而新的改良模式认为,更像是一个支撑同一桌面的柱子,一个 被损坏了其他的仍然可以支撑,直到被修复。那么愈来愈多的管理者也发现, 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那么如何才是“以人为本”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 式呢? 调适型领导力的核心在于不是被动的适应变化而是主动利用或者创造变化让工作人员能够处于不断的挑战自我,主动促进组织系统的发展。也就是 当人们面临适应性挑战而非技术性问题时就需要调适型领导。就像运沙丁鱼 的时候要适当的放进去几条鲶鱼,鲶鱼的攻击会使得沙丁鱼游动起来从而促 使成活率更高。在这里鲶鱼的进入给沙丁鱼带来了危机和挑战,也激活了沙 丁鱼的潜能和活力。而教练型的领导就是一种调适型角色。 调适型领导力的核心在于不是被动的适应变化而是主动利用或者创造变 化让工作人员能够处于不断的挑战自我,主动促进组织系统的发展而教练就是 一种调适型角色。 二、领导方式的创新 (一)传统管理者与教练型管理者区别

智慧树知到《管理大略与领导小言》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管理大略与领导小言》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Swot分析的四个要素 A: 优势 B: 劣势 C: 机会 D: 威胁 答案: 优势, 劣势, 机会, 威胁 2、管理的“一扇大门,四室一厅”中的一扇大门指的是 A: 管理的基本职能 B: 管理的基本概念 C: 管理的历史沿革 D: 创新 答案: 管理的基本概念, 管理的历史沿革 3、管理的“一扇大门,四室一厅”中的“一厅”指的是 A:计划 B: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沿革 C:领导 D:创新 答案: 创新 4、亨利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实质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A:对 B:错

5、管理的对象只有人。 A:对 B:错 答案: 错 6、领导者一定是管理者 A:对 B:错 答案: 错 7、慧可断臂求法的精神说明工夫在平时。 A:对 B:错 答案: 对 8、管理学习是一个勤学、多做、常思、渐悟的过程。A:对 B:错 答案: 对 9、管理体现的是群体中自发形成的追随关系。 A:对 B:错 答案: 错 10、领导体现的是依法任命的职权权威。 A:对 B:错 答案: 错

1、以下哪个是泰勒的思想 A: 管理是用科学代替经验 B: 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是一种社会职能 C: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D: 管理是一种实践,它的本质不在于制、而在于行 答案: 管理是用科学代替经验 , 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是一种社会职能 2、个人的私德、职业的道德、社会的公德三者并不完全一致。A:对 B:错 答案: 对 3、管理的三个抓手 A: 思想 B: 价值观 C: 制度 D: 行为 答案: 思想 , 制度 , 行为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解读7页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解读 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在这里,毛泽东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宗旨,而且还深刻地说明了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一致性。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以此来保证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在实践中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将这些决策变为实际行动。毛泽东还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7-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2]这个基本的领导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1)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2)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3)民主与集中相结合。1958年,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十六条》中又指出: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点用处也没有的。人脑制成的这种完成品,究竟合用不合用,正确不正确.还得交由人民群众去考验。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把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统一起来了.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创造。 在毛泽东看来.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

第十一章领导

第十一章领导 一、填充题 1.领导的作用包括、和。 2.领导是指、、和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3.领导的核心在。 4.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可以将领导风格分为两类:和。 5.按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的方式,可以把领导风格分为和。 6. 按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可以把领导者分为两类:和。 7.战略的基本特征是行动的、和。 8.战略性领导行为系之拥有、、并,以创造所必需的战略变革能力。 9.布莱克和穆顿在提出管理方格式,列举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和。 10.按照权变理论,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的、、的函数。 11.权变理论中的领导者特征主要指的是领导者的、和。 12.费德勒模型认为在环境较好和较差的情况下,采用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环境 中等的环境下,采用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13.在权变理论中,低LPC型领导比较重视的完成,高LPC型领导比较重视。 14.李克特及其同事(1974)的研究结果发现了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和。 15.密执安大学领导行为方式研究的结论是,与高的群体生产率和高满意率相关,而 则与低的群体生产率和低满意度相关。 16.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弗莱西(E.A.Fleishman)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则把发现 的十种类型的领导方式分为两个维度,即和。 17.布莱克和穆顿提出的管理方格论时,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和进行评估。 18.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和。 19.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两类情景变量作为领导行为—结果关系的中间变量,即 和。 20.根据赫塞和布兰查德对成熟度的定义,可以把成熟度分为和。 21.领导的权力通常就是指,在组织中就是指。 22.领导权力的五种来源有、、、、。 23.管理方格论中,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的类型是。 24.LPC评价是询问领导者对的评价。 25.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保罗·赫塞补充了一个因素,表示领导行为在确定是任务绩效还是维持行为更重要之前应当考虑的因素,即。 26.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高任务—高关系与的成熟度相匹配。 27.对低成熟下属而言,应选择的领导方式。 二、选择题 1.将领导者分为事务型领导者与战略型领导者是以为标准来分的。 A.领导者权力的运用方式 B.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的方式 C.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2.俄亥俄州立大学队领导方式的研究发现,的领导者一般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 满意度。 A.高关怀—高定规 B.高关怀—低定规 C.低关怀—高定规 D.低关怀—低定规

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

十三、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1、专制--权威式2、开明--权威式3、协商式4、群体参与式 十四、菲德勒模型(是第一个综合的领导权变模型): 1、确定领导者风格。影响领导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领导者的基本领导风格 2、确定情景。列出三个评价领导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领导与成员的关系. 3、领导者与情景的匹配 4、费德勒的模型的发展 十五、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如果这些任务越明确,而且部下责任心越强,则领导环境越好。反之,当任务是非结构性的是,群体的角色越模糊,则领导环境就越差。 十六、情境理论:1、命令式阶段2、说明式阶段3参与式阶段4授权式阶段 十七、根据情境模型理论,随着员工的成长,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要经历四个阶段,领导者因此要不断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领导生命也随之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所以情境模型也称为领导生命周期模型。 十八、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领导者的工作实质就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他们各自的目标与组织总目标的一致。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职能应包括:指明方向使通向工作目标的“旅行”更为顺利。减少阻碍目标实现的路障。通过提高实现绩效目标者的收益来增加个人满意的机会。 十九、路径--目标理论假设存在四种有关的领导行为: 1、指示型领导。即定位于任务导向的行为 2、支持型领导。即定位于关系导向的行为。 3、参与型领导。 4、成就导向型领导,即激励人们的行为 二十、路径--目标理论还假设存在两项:下属的权变因素、环境的权变因素。 二十一、考虑下属的权变因素决定了各种领导方式的恰当性上,路径--目标理论给出下面的建议: 1、指示型领导方式对拜权主义者尊重权威。 2、参与型领导方式对“内在控制点”类型的人更合适,因为这些个人更愿意对自己的生活施加更多的影响 3、指示型领导方式在下属能力较低时更合适,指示型方式帮助人们理解应当做什么 在考虑环境权变因素的影响上,路径--目标模型也引申出一些结论: 4、相对具有高度结构化和安排完好的任务来说,当任务或压力过大时,指导型领导导致了更高的满意度 5、当下属执行机构化任务时,支持型领导导致了员工高绩效和高满意度 6、对知觉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指导型的领导可能被视为累赘多余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61328793.html,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二) 作者: 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6年第07期 (五)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在组织中在斗争行动中发生正确关系的思想,正确的领导意见只能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思想,在领导意见见之实行时要将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互相结合的思想,都必须在这次整风中普遍地加以宣传,借以纠正干部中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点。许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团结积极分子组成领导核心,不注重和不善于使这种领导核心同广大群众密切地结合起来,因而使自己的领导变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许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而欢喜主观主义地自作聪明地发表许多意见,因而使自己的意见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论。许多同志,满足于工作任务的一般号召,不注重和不善于在作了一般号召之后,紧紧地接着从事于个别的具体的指导,因而使自己的号召停止在嘴上、纸上或会议上,而变为官僚主义的领导。这次整风,必须纠正这些缺点,在整风学习、检查工作、审查干部中学会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并在以后应用此种方法于一切工作。 (六)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告诉别人也这样做),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同志们在这次整风中应该这样去做,在任何工作中也应该这样去做。比较好的领导,就是从比较善于这样去做而得到的。 (七)对于任何工作任务(革命战争、生产、教育,或整风学习、检查工作、审查干部,或宣传工作、组织工作、锄奸工作等等)的向下传达,上级领导机关及其个别部门都应当通过有关该项工作的下级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使他们负起责任来,达到分工而又统一的目的(一元化)。不应当只是由上级的个别部门去找下级的个别部门(例如上级组织部只找下级的组织部,上级宣传部只找下级的宣传部,上级锄奸部只找下级的锄奸部),而使下级机关的总负责人(例如书记、主席、主任、校长等)不知道,或不负责。应当使总负责人和分负责人都知道,都负责。这样分工而又统一的一元化的方法,使一件工作经过总负责人推动很多干部、有时甚至是全体人员去做,可以克服各单个部门干部不足的缺点,而使许多人都变为积极参加该项工作的干部。这也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例如审查干部,如果仅仅由组织部这个领导机关的少数人孤立地去做,必不可能做好;如果通过某一机关或某一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推动该机关该学校的许多人员、许多学生,有时甚至是全体人员、全体学生部参加审查,而上级组织部的领导人员则正确地指导这种审查,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审查干部的目的就一定能完满地达到。 (八)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因此,一个地区的总负责人,必须考虑到该处的斗争历

领导方式的分类

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怀特和李皮特所提出的三种领导方式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它们包括权威式领导、参与式领导和放任式领导三类。 ? 权威式领导 此类领导者也被称为是"独裁式"的领导,他们几乎决定所有的政策;所有计划及具体的方法、技术和步骤也由领导者发号施令,并要求下属不折不扣地依从;工作内容、资源的分配及组合,也大多由他单独决定;平时他们对下属和员工的接触、了解不多,如有奖惩,也往往是对人不对事。大多数权威式的领导者为人教条而且独断,往往借助奖惩的权力实现对别人的领导,对下属既严厉又充满要求。 ? 参与式领导 参与式领导者一般会在理性的指导下及一定的规范中,使下属及员工为了目标做出自主自发的努力,他们往往认真倾听下属的意见并主动征求他们的看法。 参与式领导者将下属视为与己平等的人,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在参与式领导者管理的团队中,主要政策由组织成员集体讨论、共同决定,领导者采取鼓励与协助的态度,并要求下属员工积极参与决策;在确定完成工作和任务的计划、方法、技术和途径上,组织成员也有相当的选择机会。通过集体讨论,领导者使团队成员对工作和任务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就此提出更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 参与式领导方式按照下属及员工的参与程度又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咨询式: 领导者在做出决策前会征询组织成员的意见,但对于组织成员的意见,他们往往只是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并非一定要接受。 共识式: 这类领导者鼓励组织成员对需要决策的问题加以充分讨论,然后由大家共同做出一个大多数人同意的决策。 民主式: 领导者授予组织成员最后的决策权力,他们在决策中的角色则更像是一个各方面意见的收集者和传递者,主要从事沟通与协调。 ? 放任式领导

读《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有感

读《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有感 读完《关于领导方法的一些问题》第 条《关于领导方法的一些问题》是毛泽东同志于1943年6月1日为中共中央写的。原来的标题是“中共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这是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领导方法的重要著作,发表于1943年6月4日的《延安解放日报》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并由此思考了领导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作为基层领导来推动基层工作的发展。 目前,我国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工作方法单一,组织能力有限,教育方法陈旧,业务素质差。他们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明显。除了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所说的以外,我想简单谈谈我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1。必须有驾驭全局和把握关键点的能力 古人说:“善于下棋的人寻求潜能。不擅长下棋的人寻找儿子。“好为势,失去了一个儿子,可以弥补整个;然而,那些寻找儿子的人往往会失去一件东西,又失去另一件。一个不小心的举动会导致完全的损失。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寻求权力”是指支配和控制全局。“寻子”忙于具体事务领导行为的主要特征是“思考”,并找到合理的方式或载体来实现这一思想。要抓工作,就必须抓重点。重点是什么?重点是方向性、战略性、综合性、地方性和关键性的重大问题。抓住关键,抓住

关键,抓住根本李瑞环同志曾经生动地指出:“抓工作不是 1 能用一只手抓眉毛和胡子,把核桃和栗子一起数,就像螃蟹吃豆腐,吃得少抓得乱。”“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在工作中做一些事情而不做任何事情。不管事情有多严重,我们都不能强迫自己。我们要善于抓住重大问题,着眼于关键问题,抓住重大矛盾,牵牛鼻子,真正抬起大众的眼睛。我们不应该太小心抓芝麻丢西瓜。 2、要有正确指导、监督和检查 思考问题和做事情的能力,既不能违背上级的要求,更不能脱离实际,要结合文章做好工作,因为地点、因为时间,不能抄、抄、要开会落实会议,要落实文件指导和监督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的措施和良好的习惯。通过巡视监督、深入调查、信息反馈、情况通报等有效形式,确保各项工作得到部署、检查、评估、奖惩,真正落实工作,确保工作不偏离正确轨道。 3、要有提前预测的能力,完善制度 “人无先见之明,必有眼前之忧”,“一切都是提前做的,不提前是浪费”“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未雨绸缪和提前工作的意识。孔提出了“不治则病,不治则乱”的哲学所有的工作都应该是可预测的和前瞻性的,

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一、什么是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一)领导方法的涵义 就是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的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领导目标所运用的各种手段、方法和程序的总和。 领导方法的重要性: 能不能实现正确的有效的领导,取决于领导者是否有科学的领导方法,这对工作的好坏至关重要。 (二)领导艺术的涵义 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在其履行领导职能或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领导原则、领导方法的才能和技巧,是领导者的智慧、学识、胆略、经验、作风、品格、方法、能力的综合体现。 (三)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的关系 一方面,领导方法离不开领导艺术,领导方法只有通过领导艺术才能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领导艺术也离不开领导方法,领导艺术是以领导方法为前提的,是在熟练掌握领导方法之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 二、领导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方法论。 领导方法论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三)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三、基本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的方法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三)一般与个别相结合

(四)系统方法 (五)分析矛盾,求同存异 (六)抓住中心,推动全盘 (七)现代思维方法 四、具体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一)决策的方法与艺术 一是审时度势,考虑全局 二是避免走进“布里丹选择”的误区 三是避免掉入“祖孙抬驴”的陷阱 四是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方法 (二)用人的方法与艺术 1.用人之人 2.用人所长,知人善任 (三)激励的方法与艺术 领导激励的含义: 是指领导者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激发人的动机,开发人的能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被领导者焕发出旺盛的工作热情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活动和过程。 激励艺术的要点是做到“五个先后,五个结合”: (1)先自我激励,后激励他人 (2) 先“激”,后“励” (3)先激励“心”,后激励“智” (4)先“分”后“合” (5)先激励后凝聚 从方式上说,激励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目标激励②奖罚激励③竞赛与评比激励④领导行为激励 ⑤赏识激励⑥关怀和支持激励⑦榜样或示范激励⑧思想政治工作激励 (四)协调的方法与艺术 领导协调的含义:

第十章 领导方法

第十章历年真题总结 单选: 1. 美国的创造学大师亚历克斯·奥斯本从创造一种让每个人有更多发展余地的 组织氛围或组织环境出发,提出了激发集体创造力的技法是( )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信息交合法 D.决策树法 2.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认为,具有创造才能的人最主要的思维 品质是思维的( ) A.独特性 B.求异性 C.灵活性 D.敏捷性 3.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作为科学理论基础的调查方法是( )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普遍调查 D.民意测验 4. 领导者在处理事务中坚持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方法,属于( ) A.系统思维方法 B.头脑风暴法 C.辩证思维方法 D.战略思维方法 5.领导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解剖麻雀”的方法,属于( ) A.普遍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随机调查 6. 领导者为达到一定领导目标,按照领导活动的客观规律性采取的领导方式和手段被称为( ) A.领导目标 B.领导职能 C.领导方法 D.领导艺术 7.人们可以从已知事物的发展过程及结果,推测另一个相似事物未来的发展变化过程及结果,这属于科学预测原理中的( ) A.连续性原理 B.可靠性原理 C.因果性原理 D.相似性原理 8.领导者从领导实践中获得的各种感性知识被称为( ) A.领导经验 B.领导科学 C.领导风格 D.领导观念 9.中国社会转型期突发性事件频发的形势迫切要求领导者具备( ) A.应变能力 B.协调能力 C.组织能力 D.指挥能力 10.孔子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这意味着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应该是 ( ) A.教育说服式 B.民主集中式 C.示范式 D.命令式

第十章 领导方法

第十章领导方法 一、领导方法 领导方法就是领导者为履行领导职能,达到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的总和 二、领导方法的特征 客观性 动态性 条件性 目的性 时效性 三、采用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 1、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 2、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提高领导绩效的推进器 3、科学的领导方法是现代领导的必备条件 总之,在当今社会,领导者不掌握正确的领导方法或不善于运用领导方法,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领导绩效。掌握并善于运用正确的领导方法,有助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效益,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工作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 四、运用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具体性原则 4、高效性原则 五、领导者在运用领导方法决绝具体问题时应注意的要点 1、要注意分析工作对象 2、要考虑客观条件,包括时间、地点、环境等 3、考虑领导方法的综合运用 4、要继承和发展传统的领导方法 六、领导者在选择和运用领导方法时必须把握的要点 1、不断丰富领导经验,系统掌握领导方法 2、准确判断领导情境,有针对性地根据领导工作的需要选择和运用最佳的领导方法 3、坚持灵活性,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领导方法作出修正、完善或调整 4、在“结合”上下工夫,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等原则 七、战略性思维方法的特征 预见性 长远性 综合性 全局性 八、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 独特性 求异性 灵活性 敏捷性 突发性

跳跃性 综合性 联动性 九、创造性思维原理 1、陌生原理,即以陌生的眼光对待熟悉的事物,常常会有新的领悟,萌生新的创意,发现深层的奥秘 2、逆生原理,即和正常的思路相反,倒过来思考,往往能找到捷径 3、聚焦原理,即把一切已经掌握的知识储备、各种技能、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指向一个难题或焦点,一次攻不克,多聚焦几次,难题总归会迎刃而解,甚至会“变不可能为可能” 4、综合原理,即广泛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加以巧妙地排列组合或嫁接移植,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而且越是远缘嫁接效果越突出 十、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领导者应该先立足与实际出发,进行比较鉴别、初步抽象概括;继而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最后,由抽象概括再上升为理性具体,并从具体历史进程中验证与完善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这就是辩证逻辑思维的全部程式,毛泽东把它概括为四个字:实事求是 十一、系统性思维方法 整体性思维 结构性思维 动态性思维 十二、改善战略性思维的途径 1、要正确认识过去、下奶与未来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本质联系,找出三者之间的发展规律 2、要正确处理预见中的“出乎预料”的情况,完善预见能力。预见的双重性决定了领导者 的预见常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因为它难免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首先是客观事物的成熟程度对预见的制约和影响,其次是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多边形和模糊性对预见的制约和影响 十三、创造性思维方法 1、发挥个人的直觉、灵感与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维 2、激发集体智慧进行创造性思维 3、信息交合法 十四、典型调查的含义 要求领导者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在对调查对象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具有某种共性的十五的总体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亦即毛泽东所说的“解剖麻雀”优点:被调查的范围小,单位少,有代表性,容易深入;可以使调查者集中力量对典型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认识个性典型的本质,也就可以推及一般;而且节省人力、物理和时间,运用起来方便灵活,便于领导者亲自参加,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缺点:非定量性。通过典型调查职能认识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不能从量的方面把握事物的整体 十五、抽样调查的含义 要求调查者从调查对象的全体抽取一部分或若干部分进行观察,并以部分的调查结果来推论全体 十六、普遍调查的含义 在一定范围内对某类事物的全部个体进行全面的、无遗漏的调查 优点:调查涉及面广,调查结果周密、详细、全面、完整,有利于领导者比较精确地掌握十

领导方法和艺术

领导方法和艺术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领导方法和艺术》课件电子讲义 知识点/技能要求: 1、熟练掌握相关概念及基本的领导方法。 2、了解领导艺术、领导方式、领导方法。 3、领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思想以及领导活动的方法与艺术。 章节(段落)提纲: 第一节转变领导方式 第二节改进领导方法 第三节提高领导艺术 第四节领导活动的方法和艺术 第一节转变领导方式 所谓领导方式,指党实行领导、执掌政权的体制、机制、手段、方式的总称。领导活动中方式问题是人们达到目的、实现目标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党的领导方式要与时俱进 总结历史经验,分析传统的领导方式,具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有的领导方式属于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如坚持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等。 第二,有一些领导方式,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是行之有效的。 如群众运动方式和权力过分集中等,但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和深入改革开放时期,

已经显示出是不合时宜的。 第三,也有一些领导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领域内是必要的可用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显露出许多弊端和局限性。如行政命令方式、计划体制方式等,为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 第四,还有一些领导方式,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被证明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意义,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式等,则是应该大力推广和强化的。 从领导科学角度分析,构成党的领导方式有三个要素:一是领导制度和体制,这是领导方式的基础。二是领导主体的素质修养,它是领导方式的直接载体。三是领导者的手段方法,它是领导方式的实践途径。 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当前,党的领导方式与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鉴于此,党的十五大就鲜明提出“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确立了“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思想。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解决的中心问题即是回答我们党依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问题,也就是依靠谁领导和怎样领导问题。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的新概括,是我们党深入思考党的执政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要求。它构成执政党领导方式上的鲜明特点,作为党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一条重要领导经验,也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建设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我们党领导方式的整体框架。在这个有机整体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要求,依法执政是根本途径。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实践中能否自觉做到“三个执 政”,是判定党领导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改进领导方法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6章 领导与领导者

第十六章领导与领导者 一、教学要点 1、领导的内涵及其要素。 2、领导的作用。 3、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4、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领导的新要求。 5、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的分析标准与内容。 6、坦南鲍姆和施米特的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的分析标准与内容。 7、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的分析标准与内容。 8、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的分析标准与内容。 9、领导艺术的基本内涵。 10、关键名词:领导、领导者、管理者、三种领导方式理论、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领导艺术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所谓领导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领导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领导班子的结构,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领导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布莱克和穆顿在提出管理方格时,列举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照权变理论,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函数。 7.菲德勒将领导环境具体化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权变理论任务,低LPC型领导比较重视_____________的完成,高LPC型领导比较重视_______。 9.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权力。 10.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之上。 11. 传统的领导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品质是天生的,与后者的培育、训练和实践无关,因而传统的特性理论也称为___________。 12.权变理论中的领导者特征主要指的是领导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菲德勒设计了一种问卷来测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询问领导者对______________的评价。 14.菲德勒模型认为在环境较好和较差的情况下,采用_________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环境中等的情况下,采用_________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15.争取众人的信任和合作,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菲德勒模型中的职务权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菲德勒模型中的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__________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_____________。 18.管理方格图中的纵轴表示领导者对___________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领导者对________的关心程度。 型领导是指领导者撒开手不管,下属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完全自由。 20.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__________型到_________型之间,存在着多种过渡类型。 (二)选择题 1.提出领导者应具备的五种激励特征、八种品质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亨利 B.鲍莫尔 C.吉沙利 D.戴维斯 2.领导方式的主要理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导读》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导读》 作者:张太原学习时报字数:1496 无论什么样的领导者,要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都必须解决方法的问题。xx在带领党与人民为实现伟大目标的奋斗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探索和总结了一整套领导方法。1943年,他为中央起草的一个决定,即《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其中主要论述了两个“结合”和一个“中心”。 首先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主要用来执行政策和完善政策。先在面上铺开,然后再深入到点中,由面及点,再由点带面,循环往复。为指导领导干部具体地运用这一方法,xx还进一步指出,在领导工作中不要普遍动手,而应选择强的干部在若干地点先做,取得经验,逐步推广,波浪式地向前发展。领导干部要善于“解剖麻雀”,不需要解剖每一只麻雀,解剖一两只就够了,以从个别中找出一般的普遍性的东西。现在,领导同志分头去蹲点,其实,就是这个方法的一种运用,如此做来,使领导者下命令、发指示,能够接地气。在运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必须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只注重一般而忽略个别,造成领导工作中的教条主义。一种是只注重个别而忽略一般,造成领导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其次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作为领导者,要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领导者是群众的学生,说的是制定政策的过程;到群众中去,领导者是群众的先生,说的是贯彻执行的过程。没有群众的领导是“空洞的”,而

没有领导的群众,是“盲目的”,是不可持久的。坚持这一方法,就要反对“从机关中来、到机关里去”。xx说:“在机关里面是搞不清楚的。越是上层越没东西。要解决问题,一定要自己下去,或者是请下面的人上来。”他还曾说,办公室是要坐的;但总是坐在办公室里,是很危险的。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不仅是领导对群众如何的过程,不仅是让群众被动接受的过程,而且还是群众如何对领导的过程,还是群众怎样产生主动性的过程。为此,xx提出,要了解群众的“心理”和需要,要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需要是人一切生命活动的出发点和动力源泉,抓人心,最根本的就是抓人的需要。从满足群众的切身需要出发,去吸引群众,动员群众,是xx倡导的第二个“结合”的具体体现。 “两结合”的方法是xx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实际工作的体现,是他对领导工作的总结与提炼,是他提倡的工作方法的精髓和核心。“两结合”作为一般的普遍的方法论,是有机的统一体。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主要是对“事”来说的;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主要是对“人”来说的。领导工作说到底就是“以人谋事”。 再次是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中心工作,这是xx强调的另一个重要的领导方法。在他看来,众多矛盾之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繁杂工作之中,必有一个是中心。因此,开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关键,以带动其他。这首先是一种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互相结合的,思想不对头,工作方法也就不对头”。也就是说,领导者大脑里应有一根弦,有意识地去寻找它,“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