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科学原理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原理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原理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原理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原理

课程类型:必修课、选修课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环境科学原理》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对环境科学基础理论作了探索性研究,将环境基本规律概括为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的和谐、规则与规律以及五律协同,并由此提出环境学的四个基本原理。

本课程以揭示环境基本规律为主线,着重阐述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探讨人类活动对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介绍我国的环境状况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等。

本课程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和重点讨论的形式,讲透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结合实际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以揭示环境基本规律为主线,分别从人口与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

土壤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人居环境、景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环境学基本原理

重点:环境多样性;环境规律、五律协同。

难点:人与环境的和谐;五律协同

第二章人口与环境

重点: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影响人口总量与分布的因素。

第三章大气环境

重点: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

难点:大气边界层主要特征;全球大气环境变化。

第四章水环境

重点: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的水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水污染的特征。

难点: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的水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水污染的控制模式。

第五章土壤环境

重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难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第六章物理环境

重点:电磁污染和光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第七章生物环境

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食品安全;生物污染。

难点:食品安全;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

五、实践环节

独立开课。

六、参考性教学时间安排

七、考核方式

期末笔试、平时成绩综合

八、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左玉辉,环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刘培桐等,环境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窦贻俭等,环境科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盛连喜,现代环境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陈英旭等,环境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大纲制订人:

制订日期:2009-8-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