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设计2012011有限元分析(最完整)

课程设计2012011有限元分析(最完整)

课程设计2012011有限元分析(最完整)
课程设计2012011有限元分析(最完整)

有限元法分析与建模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自己填写

学生:姓名

学号:2012011***

2015-12-31

摘要

本文通过ANSYS10.0建立了标准光盘的离心力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高速旋转的光盘引起的应力及其应变进行分析,同时运用经典弹性力学知识来介绍ANSYS10.0中关于平面应力问题分析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力求较为真实地反映光盘在光驱中实际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为人们进行合理的标准光盘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ANSYS10.0;光盘;应力;应变。

目录

第一章引言 (3)

1.1 引言 (3)

第二章问题描述 (4)

2.1有限元法及其基本思想 (4)

2.2 问题描述 (4)

第三章力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5)

3.1设定分析作业名和标题 (5)

3.2定义单元类型 (6)

3.3定义实常数 (9)

3.4定义材料属性 (12)

3.5建立盘面模型 (14)

3.6对盘面划分网格 (21)

3.7施加位移边界 (26)

3.8施加转速惯性载荷并求解 (30)

第四章结果分析 (31)

4.1 旋转结果坐标系 (31)

4.2查看变形 (32)

4.3查看应力 (34)

总结 (37)

参考文献 (38)

第一章引言

1.1 引言

光盘业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发展迅速的产业之一,认真研究光盘产业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是一件非常迫切的工作。光盘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强,宏观调控要求高,因此,对于光盘产业的总体部署、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等问题,包括节目制作、软件开发、硬件制造、节目生产、技术标准等。

在高速光盘驱动器中,光盘片会产生应力和应变,在用ANSYS分析时,要施加盘片高速旋转引起的惯性载荷,即可以施加角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利用ANSYS施加边界条件时,要将内孔边缘节点的周向位移固定,为施加周向位移,而且还需要将节点坐标系旋转到柱坐标系下。

本文通过ANSYS10.0建立了标准光盘的离心力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高速旋转的光盘引起的应力及其应变进行分析,同时运用经典弹性力学知识来介绍ANSYS10.0中关于平面应力问题分析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

第二章 问题描述

2.1有限元法及其基本思想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为一组有限个、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单元组合体。由于单元能按不同的联结方式进行组合,且单元本身可以有不同形状,因此可以模型化几何形状复杂的求解区域。

有限元法作为数值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利用在每一个单元内假设的近似函数,分片地表示全求解域上待求的未知场函数。单元内的近似函数通常由未知场函数或其导数在单元的各个节点的数值和其插值函数表达。这样,一个问题的有限元分析中,未知场函数或其导数在各个节点上的数值就成为新的未知量(即自由度),从而使一个连续的无限自由度问题变成离散的有限自由度问题。一经求解出这些未知量,就可通过插值函数计算出各个单元内场函数的近似值,从而得到整个求解域上的近似解。显然,随着单元数目的增加,即单元尺寸的缩小,或者随着单元自由度的增加及插值函数精度的提高,解的近似程度将不断改进。如果单元是满足收敛要求的,近似解最后将收敛于精确解。

2.2 问题描述

标准光盘,置于52倍速的光驱中处于最大读取速度(约为1000min r ),计算其应力分布。

标准光盘参数:

外径:130mm

内孔径:16mm

厚度:1.2mm

弹性模量:a MP 4

106.1?

密度:33102.2m Kg ?

第三章力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3.1设定分析作业名和标题

(1)从常用菜单中选择File--Change jobname命令,将弹出Change jobname对话框,在Enter new jobname文本框中输入文字“CH01”为数据库文件名,单击OK完成文件名的修改,如图所示。

(2)从实用菜单中选择File--Change Title命令,将弹出Change Title对话框,在Enter new title文本框中输入文字“CD”为标题名,单击OK完成文件名的修改,如图所示。

(3)选取菜单路径Utility Menu/Plot /Replot,指定的标题“CD”将显示在图形窗口的左下角,如图所示。

(4)选取菜单路径Main Menu/Preference,将弹出Preference of GUI Filtering(菜单过滤参数选择)对话框,选中Structural复选框,单击OK按钮确定,如图所示。

3.2定义单元类型

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首先应根据分析问题的几何结构、分析类型和所分析

的问题精度要求等,选定适合具体分析的单元类型。本课题用选4节点四边形板单元PLANE42。

(1)从主菜单中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Add/Edit /Delete命令,弹出Element Types(单元类型)对话框,如图所示。

(2)单击Add...按钮,将弹出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单元类型库)对话框,如图所示。

(3)在左边的列表框中选择“Solid”选项,选择实体单元类型。在右边的列表框中选择“Quad 4node 42”选项,选择4节点四边形板单元PLANE42,单击OK按钮,将PLANE42单元添加,并关闭单元类型库对话框,同时返回

到第一步弹出的单元类型对话框,如图所示。

(4)单击Options…弹出如图所示的PLANE42 element type options(单元选项设置)对话框,对PLANE单元进行设置,使其可用于计算平面应力问题,如图所示。

(5)在Element behavior(单元行为方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Plane

-stress w/thk(带有厚度的平面应力)选项。单击OK按钮,接受选项,关闭单元选项设置对话框,返回到单元类型对话框,完成单元类型定义,如图所示。

(6)单击Close按钮,关闭单元类型对话框,结束单元类型的添加,如图所示。

3.3定义实常数

本课题中选用带有厚度的平面应力行为方式的PLANE42单元,需要设置其

厚度实常数。

(1)从主菜单中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

/Add/Edit/Delete命令,弹出Real Constants(实常数)对话框,如图所示。

(2)单击add…按钮,弹出如图所示Element Type for Real Constants (实常数单元类型)对话框,要求选择欲定义实常数的单元类型。本课程设计中只定义了一种单元类型,在已知的单元类型列表中选择“Type 1 PLANE42”,将要为PLANE42单元类型定义实常数。单击OK弹出Real Constant Set(实常数集)对话框,如图所示。

输入对话框,返回到实常数对话框,如图所示已经定义了一组实常数,如图所示。

(4)单击Close按钮,关闭实常数设置对话框,如图所示。

3.4定义材料属性

考虑惯性力的静力分析中必须定义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具体步骤如下:(1)从主菜单中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命令,将弹出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定义材料模型)窗口,如图所示。

(2)依次双击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将弹出1号材料的弹性模量EX和泊松比PRXY的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

(3)在对话框EX文本框中输入弹性模量EX为1.6e4,在PRXY文本框中输入泊松比0.3,单击OK按钮,关闭对话框,并返回到定义材料属性对话框,在定义材料属性会话框的左边一栏出现刚刚定义的参与号为1的材料属性,如图所示。

(4)依次双击Structural/Density弹出定义密度对话框,在DENS文本框中输入密度数值“2.2e-9”,单位为。单击OK按钮,退出定义材料模型属性窗口,完成对材料模型属性的定义,如图所示。

3.5建立盘面模型

本课程设计的模型比较简单,仅有一个平面。需要注意的是使用PLANE系列单元时,要求模型必须位于全局XY平面内。默认的工作平面即位于全局XY 平面内,因此可以直接在默认的工作平面内创建圆环面,为了对圆环面划分有限元网格,还需要将圆环面分成两半。

(1)从主菜单中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

/Areas/Circle/ Annulus命令,弹出Annular Circular Area(圆环面)对话框,如图所示。

(2)在WP X文本框中输入圆环面圆心的X坐标(相对于工作平面)“0”;在WP Y文本框中输入圆环面圆心的Y坐标(相对于工作平面)“0”;在Rad-1文本框中输入内孔半径“8”;在Rad-2文本框中输入内孔半径“65”。单击OK 按钮确认,关闭对话框。同时ANSYS在当前工作平面的原点位置创建内径为16mm,外径为130mm的圆环面,如图所示。

(3)从实用菜单中选择Main Menu/PlotCtrls/Numbering命令,弹出Plot Numbering Controls(显示图元编号控制)对话框,如图所示。选中Keypoint numbers(关键点编号)复选框。单击OK按钮,使之生效,并对图形窗口进行重绘,如图所示。

图为显示图元编号控制对话框

图为创建的圆环面

(4)从主菜单中选择Main Menu/Modeling/Create/Lines/Lines

/Straight Line命令,弹出关键点选择对话框,要求选择要创建的直线的两个端点。用鼠标在图形窗口中选择选取关键点1、3,创建出端点为关键点1,3的直线,如图所示。

(5)单击OK按钮,关闭选择对话框,如图所示。

(6)从实用菜单中选择Utility Menu/Plot/Multi-Plots命令,在图形窗口显示所有图元,如图所示。

图为创建的盘面和切割盘面的线

(7)从主菜单中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

/Booleans/Divide/Area by Line命令,弹出面选择对话框,要求选择欲被分割的面,如图所示。

(8) 选择创建的圆环面,并单击选择对话框的OK按钮,又弹出选择对话框,要强求选择分割面的线,如图所示。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1]

第二题:电梯模拟 1、需求分析: 模拟某校九层教学楼的电梯系统。该楼有一个自动电梯,能在每层停留。九个楼层由下至上依次称为地下层、第一层、第二层、……第八层,其中第一层是大楼的进出层,即是电梯的“本垒层”,电梯“空闲”时,将来到该层候命。 乘客可随机地进出于任何层。对每个人来说,他有一个能容忍的最长等待时间,一旦等候电梯时间过长,他将放弃。 模拟时钟从0开始,时间单位为0.1秒。人和电梯的各种动作均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单位(简记为t),比如:有人进出时,电梯每隔40t测试一次,若无人进出,则关门;关门和开门各需要20t;每个人进出电梯均需要25t;如果电梯在某层静止时间超过300t,则驶回1层侯命。 而题目的最终要求输出时: 按时序显示系统状态的变化过程,即发生的全部人和电梯的动作序列。 2、设计 2.1设计思想: (1)数据结构设计 本题中的电梯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在动态过程中实现 正常跳转,首先要确定各种跳转的状态,因而这里我使用枚举类型来 表示电梯的各种状态的: enum {up,down,stop,home}State(home); 同时初始化最初状态为电梯在本垒层。而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对于乘 客来说,显然有一个进入电梯与出电梯的队列,因而在这里我是用的 链表来实现这个过程的,同时用结构体来保存该乘客的信息: typedef struct passage { int now;//乘客当前所在的位置 int dis;//乘客的目地地 int wait;//最长的等待的时间 int waitnow;//已经等待的时间 struct passage *next; }Passage; 虽然电梯中的状态是由枚举类型来实现的,但是在整个程序的运行过 程中,我还是为电梯设置了一个结构体类型,以便保存更多的信息: typedef struct lift { int count_C;//计数电梯已到达的层数 int count_A;//系统的总时间计数器记得必须初始化为0 int flag_in[High];//九个楼层有无请求的标志哪个楼层如果有请 求该标志置1 int num;//等待队列中的人数记得要进行初始化为0 int people;//电梯中人数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教学楼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班级:土木工程071 学号:070601133 姓名:姚君明 指导老师:刘老师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施工方案-----------------------------------------------------------5 三.施工进度计划-----------------------------------------------------10 四.施工准备工作计划-----------------------------------------------10 五.资源需要量计划表-----------------------------------------------11 六.施工平面图--------------------------------------------------------13 七.主要技术组织措施-----------------------------------------------13 一.工程概况 1.建筑概况和结构概况 某学院数理楼是一栋五层教学实验楼。一层有教研室、实验室、消防控制室、配电间、门厅、卫生间等;二至四层主要有教研室、实验室等用房;该楼由一条宽800mm的后浇带将整个建筑物分为A、B两个区。该工程长70.5米、宽33.8米,外型造型简洁大方、轮廓分明,建筑的样式和装饰与周围建筑极为协调。 该建筑主要是为教学、实验活动提供活动场所,教学楼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到四层单层建筑面积为1425㎡、五层建筑面积为1204㎡、屋面建筑面积为1204㎡,工

网课程设计报告例子样本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网页设计 报告题目:“舌尖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页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 *** 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商本**班 学生学号: * * 指引教师: *** 6 月24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舌尖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央视播出美食类纪录片,重要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各种侧面,来呈现食物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生活带来典礼、伦理等方面文化;见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食材以及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美食特有气质一系列元素;理解中华饮食文化精致和源远流长。该片重要主题是“变”,向观众展示老式农耕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步也告诉观众诸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式正在变化。这不但仅是在拍摄美食,更是在拍摄承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精神食物。本网站简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美食,网页是依照《舌尖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档节目中七个主题来设计。分别为:自然地馈赠、主食故事、转化灵感、时间味道、厨房秘密、五味调和、咱们田野。本站建立使用了Fireworks、Flash和Dreamweaver网页制作工具。采用HTML语言、CSS样式、Javascript脚本语言编写网页,最后使静态页面也有丰富多彩视觉效果;此外又使用了网页特效,赋予了其她页面动态之美,动静结合,主题突出,吸引浏览者目光。 核心词:中华人民共和国;美食;文化 内容涉及:1.为什么要设计该网站? 2.本网站包括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技术实现 3.建立本网站可以达到什么效果?

目录 一、作品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软硬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色彩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目录构造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现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创立本地站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首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自然馈赠”页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主食故事”页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页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申请域名,发布网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论与心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参照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要求 中小学教学楼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 巩固课堂教学,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习 了解民用建筑设计的步骤方法; 3. 牢固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原 理和做法; 4. 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技巧。 二、 设计任务 1. 题目: 烟台市某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 2. 规模: 18 班 3. 建筑层数: 34 层。 4. 房间组成及使用面积: 分项 房间名称 间数使用面积 容纳人数 备注 教 学用房 普 通教室 18 56~62m2 每班 50 人 音乐教室 1 56~62 m2 50 人 物 理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 50 人 化学实验室 1 80~90 m2 每班 50 人 实验准备室 2 30~40 m2 应与实验室靠近 语言教室 1 80~90 m2 图书阅览室 1 100~110 m2 办 公辅 助用房 教师办 公室 12 12~16 m2 广播室 1 12~16 m2 体育器材室 1 12~16 m2 大会议室 1 32~48 m2 档案室 1 12~16 m2 厕所 在 教学楼中按层设置医务室 1 12~16 m2 5. 层高: 教学用房: 3.6~3.9 m , 办公用房: 3.0~3.3 m 。 6. 楼地面:

水泥类或局部镶铺地面。 7.门窗: 木门、铝合金窗。 8.采光系数: 教学用房: 1/4~1/6,其他: 1/6~1/8。 9. 结构型式: 砖混结构(也可局部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结构三.图纸要求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每个学生应完成 5 张图纸的绘图工作量,以铅笔线条绘制。 所有注字、图表等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施工图内容包括: (一)简要施工说明(二)各层平面图1: 100(三)剖面图(横剖在楼梯间)1: 100(四)南、北及侧立面图1: 100(五)屋顶平面图1: 100~200施工图深度要求: (一)施工说明1.内外墙面、楼梯面、平顶等装修做法。 2.屋面防水、保温或隔热做法。 3.门窗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算法与编程综合实习 课题名称: 姓名: 学号: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121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5日

目录 第1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3) 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 (3)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4) 2.1 问题描述 (4) 2.2 设计要求 (4) 第3章课程设计总体方案及分析 (4) 3.1 问题分析 (4) 3.2 概要设计 (7) 3.3 详细设计 (7) 3.4 调试分析 (10) 3.5 测试结果 (10) 3.6 参考文献 (12) 第2部分课程设计总结 (13) 附录(源代码) (14)

第1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 仅仅认识到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是远远不够的,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入了解队列的特征,以便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运用它,同时还将巩固这种数据结构的构造方………………………………………………………………………………………………………………………………………………………………………………………..(省略)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2.1问题描述: 迷宫问题是取自心理学的一个古典实验。在该实验中,把一只老鼠从一个无顶大盒子的门放入,在盒子中设置了许多墙,对行进方向形成了多处阻挡。盒子仅有一个出口,在出口处放置一块奶酪,吸引老鼠在迷宫中寻找道路以到达出口。对同一只老鼠重复进行上述实验,一直到老鼠从入口走到出口,而不走错一步。老鼠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学会走通迷宫的路线。设计一个计算机程序对任意设定的矩形迷宫如下图A所示,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图A 2.2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程序输出如下: (1) 建立一个大小为m×n的任意迷宫(迷宫数据可由用户输入或由程序自动生成),并在屏 幕上显示出来; (2)找出一条通路的二元组(i,j)数据序列,(i,j)表示通路上某一点的坐标。 (3)用一种标志(如数字8)在迷宫中标出该条通路; (4)在屏幕上输出迷宫和通路; (5)上述功能可用菜单选择。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 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 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 - ):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 -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 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报告 院系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3月12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容 (3) 三、课程设计原理 (3) 四、工区数据 (4) 五、课程设计步骤 (5) 1、建立工区 (5) 2、资料加载 (8) 3、层位标定和层位追踪 (10) 4、断层解释 (13) 5、构造图绘制 (14) 六、心得体会 (15)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地震勘探解释课程设计是我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训练我们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最终使我们达到:学会利用地震解释软件来进行地震数据的加载,地震层位的标定,地震层位的追踪对比,在地震资料上分析和解释各种断层,以及地震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构造解释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评价和预测,最终编制成果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容 本次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软件Discovery的使用,追踪解释层位数据;二、通过surfer软件学习成图。使学生对地震常用的解释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为毕业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地震解释课程设计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人机联作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会地震解释软件的操作流程(工区建立、资料加载、合成记录制作、层位标定、层位追踪、断层解释、断点组合); 3.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功; 4.初步学会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初步学会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

51CTO下载-电子商务网站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1.正文 (1)引言 ①.程序设计的背景 21世纪的重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自从上个世界90年代以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教育科研网络发展成为商业网络,并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很多人认为现在已经是互联网的时代,这是因为互联网正在并继续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进程。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经离不开因特网,互联网成为全球通信与贸易的重要工具。网上购物系统正在成为人们日益信赖的购物平台,其以优越的方便快捷性、实用性、可获得性等特性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网上购物逐渐成为很多人购物的主要途径。另外,随着计算机身份认证技术、数字签名、数据库安全、数字水印、信息隐藏、入侵检测、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使得网上购物的环境越来越安全,大型的合理构建,政府机构完备的法律制度都极大的保证了网上购物的安全性,提高了顾客的信任度,使得网络购物更加普及。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网络更是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加上年轻人乐于尝试新生事物的心理趋向也让我们对于网上购物有了更多了解并参与其中。基于对网络购物环境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网络购物的体会,本小组成员进行了此次课程设计,基本上实现了简单的基于Java平台的JSP电子商务设计(电脑购物B2C模式的电子商务)。 ②.程序设计的需求分析 本电子商务总体基于Java,利用服务器端动态网页开发的JSP技术,辅以客户端动态网页开发的Javascript技术,主要设计实现以下功能: 1.前台销售,包括以下容: 1)用户注册: 显示注册界面,通过Javascript技术判断用户填写的注册信息是否规,用户名是否已经存在、填写的密码是否一致、Email是否为正确格式等等。用户确认所填注册信息并通过验证后,将注册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的userInfo表中。 2)用户登录 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检验所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与数据库中的用户名和密码一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约瑟夫环完整版

******************* 实践教学 ******************* 兰州理工大学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春季学期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约瑟夫环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摘要 约瑟夫环问题是典型的线性表的应用实例,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MICROSOFT公司的Microsoft Visual C++6.0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关键词:单循环链表;c语言;约瑟夫环;

序言 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一门课程,以及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和对这些数据所施加的运算。该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培养分析和编程等实际动手能力,系统掌握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是用单循环链表模拟约瑟夫环问题,循环链表是一种首尾相接链表,其特点是无须增加存储容量,仅对表的链接方式稍作改变,使表处理更加灵活,约瑟夫环问题就是用单循环链表处理的一个实际应用。通过这个设计实例,了解单链表和单循环链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一步加深对链表结构类型及链表操作的理解。 通过该课程设计,能运用所学知识,能上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并初步掌握设计、实现较大程序的完整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编码设计、系统集成、以及调试分析,熟练掌握数据结构的选择、设计、实现以及操作方法,为进一步的应用开发打好基础。

《房建》(教学楼)课程设计.pdf

12班中学教学楼设计 一、设计任务 武汉市某新建小区12班初级中学规划及建筑设计,用地地形及尺寸见下图,任选其中一种。要求进行总平面设计和教学楼单体建筑设计。 二、设计资料 1.气象资料(见建筑设计资料集1) 主导风向:夏季SSW10(南西南风),冬季NNE18(北东北风), 参见武汉地区风玫瑰图。 气温:最热月平均温度28.8℃,最冷月平均温度3℃, 极端最高温度39.4℃,极端最低温度-18.1℃。 降水:平均年降雨量1230.6mm,最大暴雨强度50mm/h, 最大降雨量317.4mm/d,最大积雪深度320mm。 2.地质资料:地面为耕植土,1.0m以下为老粘土,最高地下水位在室外地面以下-1.8m。 3.建筑等级: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三级。 4.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6度。 5.结构与构造: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和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楼梯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式楼梯。内外墙采用250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卫生间隔墙可采用200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建筑物的内外墙装修构造、门窗构造、楼地层构造、屋面防水构造自定。屋面要求进行保温隔热构造设计。屋顶是否上人自定。 三、设计要求 1、总平面设计:总平面设计中,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 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本设计分为三个功能区,即教学行政区、绿化区和运动区。教学区设教学楼一幢、面积见表1。行政办公楼一幢以及其它辅助建筑(只画出位置,不做具体设计)。 绿化用地(兼生物园地)按不小于1㎡/人计算,不包括绿化带等零星绿化面积。 运动区布置一个250m的环行跑道(含100m直跑道)的田径场一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运动场地均应南北向布置,直跑道和主席台均应布置在田径场西侧,视场地情况可适当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城市排水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060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段泽琪 (课程设计时间: 6月15日—— 6月19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 3.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3) 3.2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选型 (6) 3.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 (7) 3.4污水处理辅助构筑物设计 (8) 3.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设计 (8) 3.6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设计 (9) 3.7 设计计算………………………………………………………………………

10 4.总结……………………………………………………………………………页码 参考文献…………………………………………………………………………页码 (要求: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书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中各级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1. 课程设计目的 (1) 经过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内容; (2) 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3)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 设计题目描述 (1) 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2) 设计内容 根据任务书所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①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②选择各种处理构筑物形式,并进行工艺设计计算(计算书中要附计算草图); ③估算各辅助构筑物的平面尺寸; ④进行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示例

课程设计和调试过程规范化要求 1)需求分析 分析系统功能需求以及用户操作流程。 2)概要设计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总体框架(系统功能结构图)。 3)详细设计 定义数据存储结构,并设计实现系统功能的具体算法,画出各算法的工作流程图。 4)代码设计 根据所设计的算法,定义相应函数分别实现系统的各子功能模块,同时由主程序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可通过选择主菜单来调用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的各个功能模块,子程序执行完后还可以返回到主菜单,继续选择其他功能执行。源程序要求书写规范,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均要求给出清晰的程序注释。 5)程序调试 程序编译、链接成功后,自己设计实现程序功能的一组或多组测试数据,并严格按照此测试数据进行测试,然后分析测试结果。如果程序不能正常运行或结果不正确,则需对程序进行单步调试,在调试过程中认真查找算法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和改正。 如果程序能够基本正确地运行,可考虑增加若干基本的容错功能(如避免用户操作错误时程序出现死循环等);另外尽量对现有算法给出改进方案,并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优缺点。 课程设计报告及书写内容要求 课程设计任务完成后,每位同学必须独立书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

应包括以下部分: 1)需求分析。包括设计题目、设计要求以及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框架和系统功能模块图; 3)详细设计。包括主要功能模块的算法设计思路以及对应的工作流程图; 4)主要源程序代码。包括存储结构设计说明,以及完整源程序清单; 5)调试分析过程描述。包括测试数据、测试输出结果,以及对程序调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 思考(列出主要问题的出错现象、出错原因、解决方法及效果等); 6)测试结果。列出所有功能的运行界面,并作文字说明。 7)总结。包括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对C语言和本次课程设计的认识以及 自己的建议等内容。 8)源代码。完整的c语言代码。

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电子版模板

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谭玲丽 2016 年 5 月 12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由指导教师填写)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专业:计算机科学班级: 完成时间:2016.5.12-2016.6.14 指导教师:谭玲丽专业负责人:

课程设计成绩评价表 指导教师:年月日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 需求分析............................................................................................................... n 1.1 需求概述 ................................................................................................... n 1.2 功能简介 ................................................................................................... n 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n 2.1 确定联系集.......................................................................................................... n 2.2 局部E-R图 .......................................................................................................... n 2.3总E-R图 ............................................................................................................... n 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 n 3.1关系模式的转换................................................................................................... n 3.2模式求精(规范化过程)................................................................................... n 4 数据库物理设计........................................................................................................... n 4.1数据库物理结构................................................................................................... n 4.2数据表存放位置、系统配置............................................................................... n 5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 n 5.1 定义...................................................................................................................... n 5.1.1 数据库的定义 ........................................................................................... n 5.1.2 表的定义 ................................................................................................... n 5.2 数据操作.............................................................................................................. n 5.2.1 单表查询 ................................................................................................... n 5.2.2 连接查询 ................................................................................................... n 5.2.3 操作结果集查询 ....................................................................................... n 5.2.4 嵌套查询 ................................................................................................... n 5.3 数据库更新操作.................................................................................................. n 5.3.1 插入数据 ................................................................................................... n 5.3.2 修改数据 ................................................................................................... n 5.3.3 删除数据 ................................................................................................... n 5.4 为数据库建立索引.............................................................................................. n 5.4.1 索引的建立 ............................................................................................... n 5.4.2 索引的删除 ............................................................................................... n 5.5 数据库的安全性(自主存取控制)........................................................................ n 5.5.1 登录帐户管理 ........................................................................................... n 5.5.2 用户权限管理 ........................................................................................... n 5.6 数据库的完整性.................................................................................................. n 5.6.1 实体完整性定义 ....................................................................................... n 5.6.2 参照完整性定义 ....................................................................................... n 5.6.2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定义 ........................................................................... n 5.6.3 触发器定义 .............................................................................................. n 5.7自定义函数.......................................................................................................... n 5.8存储过程的定义.................................................................................................. n 5.9事务的定义.......................................................................................................... n 6 总结................................................................................................................................. n 参考文献 ............................................................................................................................ 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