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的故事20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的故事20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的故事20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的故事20

梅花飘香境自高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四实验小学刘丽红

白驹过隙,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22个春秋。在22年平凡而忙碌的教学生涯中,既有积淀的艰辛,也有薄发的自豪,更有成功时的喜悦。但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做一个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扎实的教科研能力,才能融会贯通,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一、勤学苦练铸根基

1988年毕业后,我走进县第一实验小学任教语文,从而走上了充实而繁忙的教学岗位。初为人师,面对淘气顽皮的孩子们,我真的有些不知所措,有时领导来听课,更是举止拘谨,语无伦次。细心的校长告诉我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时我才明白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于是,我决定从点滴做起,苦练教学基本功。我从图书室借来《教育学》、《心理学》,订阅《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演讲与口才》等教学杂志刻苦研读。

刚开始教学时,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于是我每天晚上坚持看《晚间新闻》,认真倾听播音员的发音。课上,我用录音机把自己的教学语言录下来,课下再认真矫正自己的错误发音。为了使自己的板书更加规范,每天下午放学后,我独自在教室里练习粉笔字,有时还请来书法过硬的老师指点,刻苦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为了克服课堂上呆板的教态,我无数次对着自家的穿衣镜练表情、动作、神态、语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便参加了县级语文优质课的评比,并获一等奖,成了学校的业务骨干。

1993年,我省开始使用九年义务新教材,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此时,我正逢产假回来,我校的语文教师已安排妥当,而学校正好缺一名业务能力较强的自然教师,校长就安排我临时先教一教,就是这临时的“先教一教,”让我与自然、科学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教就是18年。也就是从这时起,我踏上了自然教学与课程改革的辛苦历程。

二、踏踏实实务教学

22年的教学工作,我一直在奉行着一个原则:“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正是这种踏实,成就了现在的我。

记得刚刚教学自然课时,我还是有些茫然。几年的语文教学,自己虽然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对我来说,这毕竟是一门陌生的学科,我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怎样设计教学过程?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于自然教学的一系列问题在我的脑海里不停的浮现着。于是,我又开始了刻苦地攻读。学习《自然教学大纲》,阅读《小学自然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自然学习方法报》等有关杂志,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逐渐把握了自然教学的特点,理清了教学的脉落。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我每天都要花费很大气力去研究教材,坚持写详细完备、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案,审慎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自然课不同于语文课,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实验、记录、统计、整理等多种学习方法都要样样精通。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果,每次课前我都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试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每位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可能

会不同,但他们却都有着相同的条件,都要以深厚的教学底蕴为基础。因此,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博采众家之长。市教研室的高兴泽主任、袁守信老师、县局教研室的石永年、周爱民主任和教研员李文侠、张光学老师给予了我正确的引领和极大帮助。此外,我还通过网络和教学刊物搜寻著名教育家刘默耕老师和特级教师章鼎儿、路培奇老师的文章认真学习、研究,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成了我事业道路上的航标灯。除了专家的引领外,我还和同伴互听互评、共同研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成了我专业发展的催化剂,刻苦钻研和不懈的努力为我搭起走向成功的阶梯。1994年,县局组织选拔自然教师下乡送课,我竟被幸运的入选。1995年,我市组织自然优质课评比,我代表县教育局参加比赛,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夺得贵冠。从此,成为市、县的自然学科带头人。

三、倾心教改挑重担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青年教师搭起了探索创新、勇攀高峰的实践平台。在课改的路程中,我倾心投入,勇挑重担。

1、明确课改任务

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我阅读了《新课程改革纲要》《科学课程标准》等大量有关新课改的资料,认真分析、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渐渐懂得,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然课更名为科学课。在学习内容上更注重学生实践,贴近学生生活。不论是自然课还是科学课,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2、静心反思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教师只有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困惑,不断改进,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走上正轨。我常常于课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前的自然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与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我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全新理念,并应用于科学课的教学之中。

3、大胆实践

有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做底蕴,我开始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践。

教学时,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从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做科学、学科学,强调学生的“做中学”。

教学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接受式学习”为“启发式”、“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探究性学习不仅重视探究的知识成果,更重视探究过程,重视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所以,我把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基本模式分为“创设问题情境——主动探究——实践应用”等几个环节。通过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的程序,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自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多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实践探究,逐渐形成了“思路清晰、自然朴实、引导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风格。

4、勇挑重担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省、市、县多次组织的活动中,我争做教研教改的“领头雁”,挑起了示范引路的重担。自我县推广和使用新教材以来,曾先后10个学期配合教研室为全县自然教师做教材辅导,每次辅导都以媒体的设计新颖、

生动、直观博得全县教师的称赞,使他们学有所获。在此期间,又配合县教研室巡回全县送不同课型的课八十余节,除下乡送课外,又先后为全县自然教师做教材引路课、观摩课。此外,还曾多次在省、市、县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中讲公开课、示范引路课,并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种大赛。96年9月,代表唐山市参加河北省自然教学研讨会,所讲的《鸟》一课被评为省级优质课。97年和99年,参加市自然教师综合素质大赛和电教优质课评比均获一等奖。2006年10月,参加河北省特级教师讲学团,到邯郸、邢台讲学,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辅射作用。

四、笔耕不辍重科研

常听不少教师说,教学任务太重了,工作太忙了,想写些东西没时间。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会有的”。所以,尽管工作繁忙,但我总要挤出一些时间,写下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凭着一股“勤”劲写下了30多万字的阅读笔记,凭着一股“恒”劲写下50万字的教学后记与反思,又凭着一股“韧”劲剖析了多名特级教师的成功秘决……。我如饥似渴地完善自己,如醉如痴地超越自己。凭着这种奋进务实地精神,多年来,我所撰写的《在自然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实践与体会》、《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用动态影像的微机课件教学血液循环》、《把计算机应用到自然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课前准备》等十几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并受到各位同仁的一致好评。

2001年,做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我有幸来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三个月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学习。来到华东师大,就像来到了新的世界,在这座全国著名学府,我犹如久旱的幼苗贪婪地吮吸春天的甘露,白天倾听众多专家的精彩报告,享受着先进理念的洗礼;晚上,认真整理学习笔记,参加各种研讨,在图书馆、阅览室一泡就是几个小时。紧张而有意义的三个月时间让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规范的科研方法,可操作的现代教育技术。专家们孜孜追求、严谨治学的态度也深深扎根于心。那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成为我永久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培训使我插上了奋飞的双翼,为我的事业勾画出崭新的蓝图。培训回来,我为全县中小学校长做《更新理念、强化科研》的专题报告,然后开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历程。

2003年,正逢我县接受河北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做为自然教学的业务骨干,我担起了课题研究的主研人,并创建《小学自然“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实验研究》课题。做为课题主要研究人,在本人研究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协调本组成员进行教研工作,使课题的研究工作得以延伸、拓展。在组织开题之后,我带领本组成员集中学习《自主学习理论》《新课程改革学习资料汇编》《科学课程标准》等现代教育理论,与此同时,按照县局工作精神,组织本组成员开展了一次次教学研讨活动:

1、开展网络教研,进行“交互式”研讨。课题研究的开始,作为主要研究人,我与课题组成员每半月组织一次“同一节课”教学设计活动,在县教育网上交流,我对本组成员设计进行点评。同时每个月,课题组成员在自己的班级进行一次以研讨课为主的活动,其他课题组成员参与听课、评课,针对研讨课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活动之后,参与者分别将教学设计、课堂纪实、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及听后感,上传至县教育网,让全县教师了解新动态,学习新方法。

2、依托县电视台进行研究。每周五下午四点,播放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课,各小组成员认真收看,写出听后感上传至教育网进行交流。

3、下乡送课搞研究。分两步进行,一是主研人下乡送课,一是课题组成员下乡送课,课题组成员写好教学设计发送到我的邮箱,我把自己的意见反馈给他,共同交流后定下教学方案再实施教学。

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各位课题组成员所在实验班学生的探究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

更主要的是通过课题的研究工作,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初步了解如何进行科学研究。2007年11月,我们的课题圆满完成结题任务,并获省科研课题研究一等奖。

五、敬业奉献创佳绩

“呕心沥血讲奉献,吃苦敬业多付出”也是我多年来在工作中奉行的原则。回想起来,为了讲好每一节课,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和汗水。记得1995年参加市优质课大赛时,为了准备课上的媒体材料,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老干部活动中心附近的鸟市,和养鸟的人商议如何才能录制出清脆的鸟叫声。之后,又不辞辛苦到唐山凤凰山公园察访,寻找资料。

1995年10月下旬,我刚刚参加完市优质课评比,累得精疲力尽。可是没过几天,县局又给实小的几位老师下达任务,下乡进行媒体说课。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校领导要求老师们每天下班以后进行说课练习,有时要练到晚上八点多,当时已近初冬,天气已冷,我不小心患上了感冒。下乡时已是12月中旬,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教育局集合,加上天气冷,我的感冒渐渐转成了额窦炎,头痛欲裂。到医院检查,原来右边额窦已化脓,需要先穿刺,再输液治疗。当时,白天根本没有时间输液,所以只好晚上再去医院治疗。领导劝我在家休息,但是我没有那样做。我毅然坚持着,并圆满完成了下乡送课的任务。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1999年10月,我获得了“全国优秀自然教师”称号。1999年6月,在市自然教学研讨会上被评选为唐山市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96年获唐山市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1999年市政府授予二等功,98年被县政府授予“模范教师”称号,96、98、99、2002、2003年年终考核均为“优秀”,并获县政府嘉奖。2004年被评为河北省特级教师。2005年因工作突出,我被破格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从2003年至今任乐亭县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2007年评为唐山市第十届政协委员。

“追求无止境,奋斗无穷期。”三尺讲台虽小,但它却有着无限的拓展空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孜孜追求,默默耕耘,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谱写更辉煌的篇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