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沉积岩薄片显微图册(160幅)

典型沉积岩薄片显微图册(160幅)

典型沉积岩薄片显微图册(160幅)
典型沉积岩薄片显微图册(160幅)

典型沉积岩薄片显微图册(160幅)

含砂岩、粉砂岩、泥岩、火山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沉凝灰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等10种岩石薄片共160幅。

一砂岩

01羌多幅甲住下二叠统曲地组下段实测剖面5425-18中细

粒钙质石英砂岩

碎屑物:石英70%±,斜长石3%±,岩屑1%±,少量微斜长石、白云母,微量绿帘石、电气石。胶结物:方解石25%±。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中细粒砂状结构,碎屑物分选性较好,结构成熟度较高,成分成熟度高。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碎屑物岩屑成分有硅质岩、长石石英岩。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重矿物电气石,磨圆粒状,粒径0.03~0.05mm。10×,单偏光。右图:重矿物绿帘石,磨圆粒状,粒径0.13mm。10×,正交偏光胶结物具孔隙-基底式胶结,由方解石组成,粒径0.03~0.15mm。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2物玛幅查尔康错那勒地层实测剖面NP16b1 细-中粒长石石

英砂岩

碎屑物:石英69%±,长石11%±,白云母2%±,绢云母3%±,褐铁矿1%±。胶结物:基质绢云母7%±,胶结物

硅质4%±、铁质4%±。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细-中粒砂状结构,碎屑矿物粒径为0.1~0.5mm,以细粒较多,而中粒0.25~0.5mm的较少,次棱角—次圆状,分选程度一般。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碎屑物成分以石英为主,石英表面平滑,干涉色为一级灰白。10×,正交偏光。右图:碎屑物成分长石次之,表面多有不洁呈模糊状,可见钠长石双晶。10×,正交偏光03物玛幅岗茹沟侏罗系多仁组—古近系江巴组剖面GP10b1白云质钙质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

岩石主要由粒度一般在0.5~0.1mm之间的石英硅质岩、绢云母板岩、灰岩、白云岩等碎屑被绢云母鳞片、微粒石英等杂基和硅质物、方解石、白云石、褐铁矿等胶结物呈孔隙式充填胶结组成。4×,单偏光( 左) 和正交偏光(右)碎屑:石英63%±,硅质岩3%±,绢云母板岩4%±,灰岩5%±,白云岩(石)6%±,电气石和锆石等0.5%±。杂基:绢云母鳞片4%±,微粒石英1%±。胶结物:硅质物(次生加大)3%±,方解石5%±,白云石3%±,褐铁矿1%~2%。中细粒砂状结构。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碎屑物:分选性一般,磨圆度多为次棱角状,结构成熟度不高。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胶结物:硅质物次生加大石英碎屑,石英碎屑具次生加大边。方解石、白云石分别次生加大于灰岩、白云岩屑或呈细-微晶分布于碎屑之间。褐铁

矿为次生淋滤产物。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4羌多幅甲住下二叠统曲地组下段实测剖面5425-16变余微细粒岩屑长石砂岩

碎屑物:石英61%±,斜长石15%±,钾长石1%±,岩屑8%±,白云母2%±,及微量的磷灰石、锆石、电气石。变质矿物:由绿泥石(12%±)所组成。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碎屑物有石英、长石、岩屑、白云母,次圆—次棱角状。粒径0.02~0.05mm者占10%,0.05~0.1mm者占53%,0.1~0.2mm者占25%。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碎屑物岩屑成分以菱铁矿(已析铁)为主,其他量少。10×,单偏光。右图:碎屑物钾长石为具格子双晶的微斜长石。10×,正交偏光左图:斜长石为具细密聚片双晶的钠长石。10×,正交偏光。右图:重矿物有电气石、锆石,磨圆粒状,粒径0.02~0.03mm。10×,单偏光05物玛幅日玛日木嘎岗日群实测地层剖面RP11b1钙质中细粒岩屑砂岩

中细粒砂状结构,孔隙式胶结。碎屑物:石英40%±,硅质岩微粒石英岩5%±,绿泥石云母碎片1%±,绢云母板岩32%±,灰岩4%±,电气石、金属矿物等1%±,铬尖晶石1%±。杂基:绢云母鳞片5%±,微粒石英2%±。胶结物:硅质物(次生加大)3%±,方解石6%±,褐铁矿0.5%±。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岩石主要由粒度在0.5~

0.1mm之间的石英、硅质岩、微粒石英岩、绢云母板岩、灰岩等碎屑被绢云母鳞片、微粒石英等杂基和硅质物、方解石、褐铁矿等胶结物呈孔隙式充填胶结而组成。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碎屑物:分选性较差,圆度多为次棱角状。岩石成熟度不高。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6羌多幅鸡穷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实测剖面5251-8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细粒砂状结构、孔隙式胶结,块状构造。碎屑物:石英51%±,硅质岩2%~3%,(其他)岩屑18%±,长石15%±,白云母少量,钛铁矿2%±,微量黑电气石、锆石。填隙物:方解石2%±,铁质4%~5%,泥质4%±。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主要碎屑物(石英、岩屑、长石)呈次棱角状为主,少数次圆状、浑圆状,均匀分布,粒径0.1~0.25mm。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岩屑成分主要为泥晶灰岩(也有的为单晶方解石)、泥岩、粉砂岩、硅质岩等。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碎屑长石包括钾长石和斜长石,斜长石具聚片双晶,为更钠长石。10×,正交偏光。右图:钾长石具显微条纹或格子双晶,为微斜长石。10×,正交偏光

碎屑白云母呈鳞片状,片体见压弯现象,单晶﹤0.05mm×0.25mm。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填隙物:总体上均匀分布,方解石为胶结物,含量少,呈不规则粒状或

隐晶状,单晶﹤0.20mm。铁质为隐晶状或不规则粒状,成分为褐铁矿,单晶﹤0.20mm。泥质呈隐晶状。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二粉砂岩

01日土幅热顿中二叠统吞龙共巴组下段实测剖面141-16粉砂岩

粉砂状结构,层状构造。碎屑物:石英35%±,岩屑22%±,白云母15%±,电气石微量。填隙物:绢云母,泥质25%±,炭质2%±。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岩石由于碎屑物分布的量比和粒度不同而显层状构造,在颜色浅的薄层中,碎屑物量多(占85%),粒度也稍大(粒径0.03~

0.05mm)。深灰色薄层除含铁质外,碎屑物量少(占65%),粒度也较细(粒径0.01~0.04mm)。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填隙物:有泥质、绢云母和混入的少量炭质。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重矿物:见有电气石,粒径0.02mm。4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2日土幅柴朱日-拉木吉雄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地层实测

剖面122-8泥质粉砂岩

粉砂状结构,基底式胶结。碎屑物:石英64%±,白云母5%±,岩屑1%±。填隙物:泥质、绿泥石30%。岩石具收缩裂纹,使岩石分割成碎块状,碎块粒径2~5mm。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碎屑物有石英、白云母和少量岩屑。石英呈次圆状,个别次棱角状,粒径0.002~0.02mm。

白云母呈叶片状,片径0.01~0.04mm。岩屑成分为千枚岩,长径0.05mm左右。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填隙物有泥质和绿泥石组成,基底式胶结。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3日土幅日松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多仁组、日松组、实测剖面367-12钙质粉砂岩

粉砂状结构、层状构造。碎屑物:石英50%±,白云母5%±,岩屑1%±,电气石微量。填隙物:方解石38%±,绿泥石5%±。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岩石夹有粉砂质含炭泥岩,层厚0.3~1mm,层面上含有炭化植物碎片,长径2~12mm。这些薄层常被水流冲碎,有的带入粉砂岩中。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碎屑物以石英、白云母为主,少量岩屑、电气石,粒径0.02 ~0.05mm,个别达0.07mm,其中石英呈次棱角-次圆状。岩屑成分为绢云千枚岩。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

填隙物以方解石为主,少数绿泥石组成。基底式胶结,其中方解石粒径0.02 ~0.05mm。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4日土幅起午上石炭统擦蒙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展金组实测剖面43-29含菱铁矿钙质粗粉砂岩

钙质粗粉砂结构,块状构造(显微定向构造)。砂粒级碎屑2%±,粉砂级碎屑40%±,水云母、绢云母16%±,石英5%±,方解石30%±,菱铁矿5%±,铁质1% ~2%±,偶见电气石。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砂粒级碎

屑主要为石英,偶见长石,它们都呈次棱角状,0.2 ~0.1mm。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粉砂级碎屑主要为石英,偶见长石和云母。石英呈棱角状—次棱角状,0.05 ~0.01mm。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水云母较均匀分布于砂粒和粉砂级碎屑粒间,并起胶结作用。水云母少部分已重结晶成绢云母,大部分被残留,水云母、绢云母呈细小鳞片状,多﹤0.005mm,单个体界线模糊,镜下只显光性。集合体稍具定向。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石英呈微晶状,﹤0.003mm,与绢云母一样为重结晶而成。方解石呈微粒状,0.01~0.005mm;菱铁矿多呈他形粒状,少数呈半自形菱面体,0.04~0.01mm。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5日土幅日松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多仁组、日松组实测剖面367-21角岩化含红柱石粉砂岩

变余含粉砂-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变余粉砂状结构,变余层状构造。碎屑物:石英70%±,岩屑5%±,斜长石5%±。填隙物:绢云母5%±,炭质2%±。热变质矿物:黑云母10%±,红柱石3%±。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岩石由于碎屑物分布的量比不同,显层状构造,层厚1.1~

10mm。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碎屑物石英,次圆-次棱角状,粒径0.01~0.05mm,个别达0.08mm。10×,正交偏光。右图:碎屑物斜长石,含较多次生矿物。10×,正交偏光填隙物为绢云母,基底-孔隙式胶结。部分

填隙物变成无定向分布的短片状黑云母。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碎屑物少的薄层为含粉砂泥岩,经热变质作用,泥质物大部分变成定向排列的绢云母、黑云母雏晶。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少量柱状红柱石,0.2 ~0.5mm,已退变成次生矿物。炭质不均匀分布。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岩石具磁铁矿石英脉,脉宽0.2mm。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6日土幅热顿中二叠统吞龙共巴组下段实测剖面141-13菱铁质微砂质粉砂岩

微砂-粉砂状结构,层状构造。碎屑物:石英55%±,岩屑20%±,白云母2%±,斜长石1%±。填隙物:泥质10%±,菱铁矿5%~20%。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碎屑物:石英次棱角-次圆状,各薄层粒度不等,粒径0.02~0.09mm及0.04~0.12mm,以单晶石英为主,个别多晶状。岩屑多扁平状,长径平行层理分布,0.03 ~0.1mm,岩屑成分有绢云千枚岩、白云母片岩、黑云母片岩和隐晶质组成的岩石。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碎屑物斜长石,次棱角状,粒径0.03~0.1mm,双晶发育。10×,正交偏光。右图:填隙物有泥质和菱铁矿,各薄层分布量比不同。其中菱铁矿大部分风化析铁,仅见局部残留半自形菱形,个别中部为自形菱形之白云石。10×,单偏光07羌多幅家克拉下-中侏罗统木嘎岗日群实测剖面4395-7斑点状粉砂岩

粉砂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岩石由碎屑物(90% 左右)和填隙物(10%左右)所组成。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碎屑物岩屑,粒状,分布不均匀。10×,正交偏光。右图:填隙物绿泥石,孔隙式胶结。10×,单偏光左图:填隙物绢云母,分布在碎屑物的孔隙间。10×,正交偏光。右图:斑点呈不规则形、椭圆形,粒径0.1~0.35mm,由方解石聚集而成。10×,正交偏光08物玛幅次丁淌多尼组-朗山组实测地层剖面CP28b1细砂质石英粉砂岩

细砂质粉砂结构。碎屑物:石英75%±,绢云母板岩5%±,云母碎片0.3%±,微量的电气石、锆石、金属矿物0.5%±。充填及胶结物:硅质物(次生加大)3%±,绢云母鳞片14%±,褐铁矿1%±,白钛矿1%±。2×,单偏光(左) 和正交偏光(右)岩石主要由粒度一般在0.15~0.1mm之间(细砂级占35%~40%之间)和0.08~0.03mm之间(粉砂级占65~60%之间)的石英绢云母板岩、云母碎片等碎屑被硅质物、绢云母鳞片等矿物充填胶结而组成。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碎屑:分选性较差,圆度多为次棱角状。细砂级碎屑与粉砂级碎屑,常常分别聚集呈不规则形状集合体分布。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9日土幅日松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多仁组、日松组实测剖面367-19含炭岩屑粉砂岩

粉砂状结构,孔隙式胶结。碎屑物:石英20%±,岩屑64%

±,白云母1%±。填隙物:泥质、炭质15%。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粉砂碎屑以石英、岩屑为主,少量白云母,次棱角状-次圆状,粒径0.01~0.05mm,个别达0.07mm,其中岩屑成分主要为千枚岩,有的解离成白云母。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填隙物有泥质和炭质,孔隙式胶结。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三泥岩01日土幅卡不昨木中二叠统吞龙共巴组上段、下-中三叠统欧拉组、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下亚群、下-中侏罗统色洼组下段实测剖面131-5粉砂质泥岩

粉砂质泥质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水云母等粘土矿物66%±,方解石2%±,(粉砂级)碎屑石英26%±,钛铁矿1%±,长石4%~5%,微量黑电气石、锆石。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水云母等粘土矿物呈显微鳞片状、隐晶状,杂乱分布。碎屑:均匀充填于粘土矿物之间隙中,主要为石英、长石,棱角状为主,少数次棱角状-次圆状,粒径0.30~0.50mm。长石包括斜长石和钾长石(以前者居多),个别斜长石具双晶,为更钠长石,因颗粒细小,钾长石与石英等有时很难分清。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2日土幅柴朱日-拉木吉雄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地层实测剖面124-17含粉砂斑点泥岩

左图:变余含粉砂-泥状结构,斑点状构造。碎屑物:石英2%±,泥质47%±,生物化石3%±,白云母5%±,白钛

矿3%。斑点40%±。10×,正交偏光。右图:岩石具方解石脉(4%±),脉宽0.1 ~1mm,脉中方解石呈垂直脉壁的犬齿状。4×,单偏光左图:岩石经热变质作用,出现大量斑点,斑点为不规则的椭圆形,大小0.1mm左右,由绢云母聚集而成。10×,正交偏光。右图:泥质物略显光性,其中分布部分白钛矿。生物化石呈圆形、椭圆形,大小0.02~0.15mm,充填物为单晶方解石,未见内部构造。10×,正交偏光03日土幅日松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多仁组、日松组实测剖面21-1角岩化泥岩

变余粉砂状结构及变余泥状结构、层状构造。粉砂岩薄层碎屑物:石英53%,岩屑25%,白云母2%,黑云母10%,阳起石10%,电气石微量。深灰色薄层碎屑物:石英2%,黑云母5%,黝帘石5%,绢云母55%,榍石3%,绿泥石30%。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粉砂岩薄层:碎屑物有石英、岩屑和白云母、电气石,次棱角状,粒径0.01 ~0.05mm,个别达0.1mm,其中岩屑成分主要为绢云千枚岩。填隙物已变成阳起石、黑云母(热变质影响)。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深灰色薄层:含少量石英粉砂碎屑,粒径0.01~0.02mm。泥质物已变成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等,无定向分布。属变余泥状结构。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四火山角砾岩

01日土幅柴朱日-拉木吉雄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地层

实测剖面122-6 蚀变酸性火山角砾岩

残余火山角砾状结构,无定向构造。角砾40%±,岩屑15%±,斜长石晶屑10%±,石英晶屑2%±。隐晶质绿泥石32%±,白钛矿1%±。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经后期热液蚀变作用,除晶屑外,其他组分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火山角砾呈尖棱角状,砾径2~15mm,角砾大部分已蚀变成新生矿物,有的全绿泥石化,也有的具变余粉砂状结构。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晶屑有斜长石和少量石英,尖棱角状,粒径0.01 ~0.1mm。10×,正交偏光。右图:玻屑已变成隐晶质和绿泥石,尚可察见残余之弧面棱角状外形。10×,正交偏光02日土幅卓垄古近系始新统美苏组实测剖面1680-19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火山角砾状结构,无定向构造。角砾50%±,岩屑15%±,晶屑斜长石9%±,黑云母1%±,玻屑、火山尘25%±。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角砾棱角状,砾径2~25mm,角砾成分为结构稍有差别的安山岩。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岩屑呈棱角状、尖棱角状,粒径0.05~2mm,岩屑成分与角砾相同。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晶屑斜长石,尖棱角状,粒径0.03~0.6mm,双晶和环带发育,属中长石。10×,正交偏光。右图:晶屑黑云母,片径0.1mm左右,多色性为红褐—金黄色。10×,单偏光玻

屑、火山尘微脱玻,其中混杂有铁质微粒,局部见玻屑之弧面棱角状外形。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3物玛幅岗茹沟侏罗系多仁组—古近系江巴组实测地层剖面

GP61b1蚀变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火山角砾岩

晶屑岩屑凝灰火山角砾结构,火山角砾:蚀变安山岩60%±。凝灰物:更长石晶屑10%±,角闪石晶屑15%±,蚀变安山岩屑5%±。充填及胶结物:霏细长石集合体7%±,白钛矿、褐铁矿1%±,方解石2%±。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岩石主要由粒度一般在1~0.3mm之间(火山角砾级占60%~65%)和2~0.3mm之间(凝灰级占40% ~35%)的更长石晶屑、角闪石晶屑、蚀变安山岩屑等火山碎屑被霏细长石集合体、白钛矿、褐铁矿尘点及方解石充填胶结组成。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晶屑:多呈次棱角状。更长石表面分布泥质物尘点。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4物玛幅错果错侏罗-白垩系则弄群实测火山岩剖面CCP6b1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火山角砾岩

晶屑岩屑凝灰火山角砾结构,火山碎屑:石英晶屑8%±,正长石晶屑5%±,更长石晶屑7%±,酸性(流纹质)火山岩屑65%±。充填及胶结物:火山物分解的霏细状长英物12%±,白钛矿1%±,褐铁矿1% ~2%。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岩石主要由粒度一般在5~2mm之间(火山角砾级约占70%±)和1.8~0.3mm之间(凝灰级约占30%

±)的石英晶屑、正长石晶屑、更长石晶屑和酸性火山岩屑等火山碎屑被火山物分解的霏细状长英物、褐铁矿、白钛矿等矿物充填胶结而组成。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晶屑:多呈棱角状、尖棱角状,石英呈熔蚀状,正长石晶屑分布泥质物尘点。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晶屑,多呈棱角状、尖棱角状,更长石晶屑,部分分布少量绢云母鳞片。4×,正交偏光。右图:酸性火山岩屑,多呈不规则形状。部分酸性火山岩屑被铁染。4×,单偏光酸性火山岩屑:多呈不规则形状。主要由霏细状长英物,少量绢云母鳞片、白钛矿等矿物组成。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酸性火山岩屑:多呈不规则形状。部分具流动构造。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五熔结凝灰岩

01羌多幅宽长沟古近系始新统美苏组实测剖面4472-6安山质岩屑弱熔结凝灰岩弱熔结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略呈假流纹构造)。安山岩质岩屑65%±,玻屑(主)、火山尘(次)35%±。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安山岩质岩屑:棱角状,较均匀分布,粒径0.1~2.0mm不等,个别在2.0mm 以上,这些安山质岩屑本身多有蚀变(见绢化、绿泥石化等),其中的暗色矿物斑晶多为普通角闪石、黑云母等,但已风化蚀变,析铁强烈。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玻屑和火山尘多已被绿泥石交代,但在单偏光镜下,缩小光圈,

仍可见玻屑呈细丝状、蚯蚓状、条纹状之形态,即局部显示假流纹构造。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2邦多幅窝藏断裂构造实测剖面5-7英安质晶屑熔结凝灰岩

熔结晶屑凝灰结构,假流动构造。晶屑:斜长石50%±,塑性玻屑30%±,石英5%±,塑性岩屑5%±,暗色物质4%±,钾长石少量,岩屑5%±。副矿物:磁铁矿、钛铁矿少量,锆石、磷灰石微量。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晶屑:钾长石双晶不发育,粒径0.1mm。暗色矿物全绿泥石化和弱绿帘石化,0.1~1mm,含较多的磁铁矿,磷灰石包体。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晶屑斜长石,棱角状,个别保留自形板状,粒径0.05~2mm,中度绢云母化,弱绿帘石化,具环带构造,牌号难测;晶屑石英,棱角状,熔蚀浑圆状,粒径0.1~1mm。4×,正交偏光。右图:岩屑,棱角状,粒径1~2mm,岩屑成分主要为安山岩,少数花岗斑岩。4×,正交偏光左图:塑性岩屑呈长条形,两端撕裂状,长径0.7~1.5mm,内部重结晶成纤维状长英质集合体。10×,正交偏光。右图:塑性玻屑呈拉长形,定向排列,少数见弧面棱角状外形。10×,单偏光03措麦幅屈龙拉古近系始新统林子宗群年波组火山机构实测剖面6818-2

流纹质岩屑晶屑强熔结凝灰岩

强熔结凝灰结构,假流纹构造。晶屑:石英10%±,钾长石25%±,斜长石12%±,少量黑云母,塑性岩屑25%~28%,

塑性玻屑、火山尘(次)25%±,铁质2%±,微量磁铁矿、锆石。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晶屑以石英和长石为主,粒径0.1~3.0mm不等(以1.0~2.0mm居多)。石英呈棱角状、不规则状,弧形裂纹较发育,有的显熔蚀状。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晶屑钾长石、斜长石,棱角状或具阶梯状断口,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泥化。斜长石还见弱绢云母化,钾长石属正长石,斜长石为An20之更长石(聚片双晶)。黑云母晶屑呈薄板状,片体有压弯现象,具深绿褐—浅绿黄之多色性,大者0.1mm×0.75mm。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塑性岩屑略具撕裂状;压扁拉长,有的呈枝叉状,有的呈纺锤状,多数呈条带状、波浪状,常见定向,塑性岩屑边缘可见梳状构造;内部斑状结构,基质球粒-微晶嵌晶结构,矿物多见绢云母化等。粒径大者

3mm×10mm以上,局部可见细条纹状塑性岩屑压成弯曲状。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塑性玻屑含量较多,压扁拉长,定向排列,绕过晶屑成假流纹构造,多呈细条状、丝状、管状,但部分尚见两端成分叉状,已脱玻成长英质物,玻屑之间有少量细小火山尘分布,尘点状铁质呈星散分布。磁铁矿呈粒状,大者0.20mm;锆石呈滚圆状、粒柱状,无色,颗粒微细。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六凝灰岩

01物玛幅岗茹沟侏罗系多仁组—古近系江巴组实测地层剖

面GP73b2流纹质岩屑凝灰岩

岩屑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石英晶屑5%±,流纹质火山岩屑80%±,金属矿物0.5%~1%。胶结物:霏细状长英质集合体14%±。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岩石主要由粒度一般在0.8~0.3mm之间的流纹质火山岩屑和少量石英晶屑等火山碎屑被火山物分解的霏细状长英质集合体充填胶结而成。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石英晶屑:呈熔蚀棱角状、港湾状。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2物玛幅错果错侏罗-白垩系则弄群实测火山岩剖面CCP9b1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

晶屑玻屑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石英晶屑10%±,正长石晶屑7%±,更长石晶屑3%±,金属矿物0.5%±,鸡骨状玻屑(分解为霏细状长英物)65%±。胶结物:火山物分解的霏细状长英质13%±,白钛矿1%±。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岩石主要由粒度一般在2~0.5mm之间的石英晶屑、正长石晶屑、更长石晶屑、鸡骨状玻屑被火山物分解的霏细状长英质集合体、白钛矿尘点充填胶结而组成。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少数石英晶屑呈熔蚀状。4×,正交偏光。右图:更长石晶屑表面分布绢云母鳞片。10×,正交偏光晶屑:多呈棱角状。正长石晶屑表面分布许多泥质物尘点。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鸡骨状酸性玻屑:呈不规则状,鸡骨状分解为霏细

状长英质、白钛矿集合体。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七沉凝灰岩

01羌多幅宽长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实测剖面4818-4沉凝灰岩

沉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碎屑:石英10%±,斜长石49%±,岩屑15%±,玻屑5%±,微量的黄铁矿、白钛矿。填隙物:绿泥石16%±,白云石4%±。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碎屑多为火山碎屑,粒径以0.1~0.5mm为主。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碎屑中长石多为斜长石,呈棱角状、板状,有的有熔蚀现象,有的具阶梯状断口,多具聚片双晶,属更长石类,较新鲜,属晶屑。10×,正交偏光。右图:石英以棱角状为主,有的具熔蚀现象,多属晶屑,少数具变形纹,源于变质岩。10×,正交偏光碎屑中,玻屑已脱玻化为石英,具“Y”字形及弧面棱角状等形态。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填隙物为绿泥石及白云石。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2日土幅柴朱日-拉木吉雄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地层实测剖面

126-38碎裂千糜岩化沉凝灰岩

碎裂变余沉凝灰结构,千糜状构造。绢云母30%±,隐晶质23%±,方解石10%±,黄铁矿3%±,绿泥石30%±,斜长石2%±,石英2%±。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原岩经动力作用,形成大量的显微鳞片状绢云母、绿泥石,

定向排列,使岩石显千糜状构造。局部见残留的玻屑弧面棱角状外形,已拉长,定向排列。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斜长石棱角状,少数保留自形板状,石英多次圆形。10×,正交偏光。右图:方解石除部分脉状分布外,多以粒状分布在岩石中。黄铁矿已氧化成褐铁矿,半自形晶,粒径0.01 ~0.1mm,均匀分布。从方解石、黄铁矿分布情况看,两者应属原生沉积矿物。10×,正交偏光八石灰岩

01物玛幅查尔康错那勒地层实测剖面NP53b1细晶灰岩

细晶结构,方解石99.5%±,石英0.5%±。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薄片经茜素红溶液染色变为红色,方解石粒径为0.06~0.25mm,细晶结构,比较纯净。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左图:少量的石英小粒。10×,正交偏光。右图:薄片中见有少量石英细脉,颗粒略大。10×,正交偏光02日土幅热顿中二叠统吞龙共巴组下段实测剖面141-19微晶砂屑白云质灰岩

砂屑结构,基底式胶结。砂屑70%±,陆屑石英少量。胶结物:方解石30%±,及方解石脉2%±。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砂屑次棱角状,粒径0.12~0.8mm。砂屑成分:中晶白云质灰岩(其中白云石中含大量交代残留方解石)、细晶白云质灰岩(方解石粒径0.05~0.1mm,被白云石不均匀交代)、铁质灰岩。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

陆屑为石英,次圆状,粒径0.01~0.05mm。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胶结物为微晶方解石(26%)、白云石(4%),粒径0.01~0.02mm。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岩石具方解石脉,脉宽0.02mm。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3日土幅柴朱日-拉木吉雄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地层实测剖面126-18 泥晶生物屑灰岩

生物屑结构,基底式胶结。生物屑50%±,团粒1%±,鲕粒2%±,泥晶方解石46%±,自生石英1%±。2×,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生物碎屑量多,粒径0.1~1.1mm,但内部构造保留好者少,内有海百合茎和藻类化石。团粒椭圆形,大小0.1~0.23mm,由泥晶方解石组成。鲕粒少量,粒径0.1mm。4×,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胶结物为泥晶方解石,基底式胶结。自生石英0.1~0.25mm,聚晶出现,含大量方解石包裹体。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04羌多幅塔普查中二叠统龙格组下段实测剖面4236-1 微晶砂屑生物屑灰岩

砂屑-生物屑结构,孔隙式胶结。岩石由碎屑物(90% 左右)和胶结物(10%左右)组成。10×,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碎屑物:生物屑种类较多,保留较好。以-=E科化石和珊瑚化石为主,其他的种属较少。-=E科化石保留完整,内部构造保留得也好。大小在1.5 ~2.5mm之间。珊瑚见横切面,直径2 ~3mm。2×,单偏光碎屑物:生物屑,其他

沉积岩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 一、砾岩、角砾岩、砂岩 常见岩石类型: 砾岩、角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杂砂岩、铁质砂岩、海绿石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 1、鉴定方法和步骤 (1)鉴别确定岩石中的碎屑成分并估计其含量。 (2)实际测量(薄片中)和估测(手标本上)碎屑颗粒的粒径(最大、最小和一般的)。(也可利用粒度管或粒度盘以及较标准的标本进行对比)。并确定岩石的分选程度。 (3)鉴别碎屑颗粒的磨圆度。 (4)鉴别填隙物的成分 硅质胶结物:白色、致密状、硬度大于小刀、加HCl不起泡。 铁质胶结物:岩石往往呈紫红色。 碳酸盐质胶结物:浅灰一浅绿色、加HCl起泡。 海绿石胶结物:暗绿色,风化后使岩石带绿色斑痕。 泥质杂基:灰色、褐色、硬度小、岩石易破碎松散、加HCI不起泡。 (5)区分岩石的支撑性质并尽可能地区分出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等胶结类型。 2.描述实例 (1)砾岩(河北宣化) 灰色、砾状结构、胶结紧密、标本呈块状构造。其中砾石占70%,填隙物占30%。砾石大小不一,粒径一般在2-20mm,以2-10mm为主。砾石呈圆状及次圆状,少数次棱角状,断面多呈椭圆及长条形。砾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还有少量喷出岩和硅质岩。填隙物浅灰绿色,多为与砾石成分相同的砂及粉砂、砂及粉砂间有钙质、泥质等填隙物。属基底式胶结类型。 (2)紫褐色中粒铁质砂岩 暗紫褐色、颜色分布不均匀。中粒砂状结构,标本呈块状构造。碎屑含量占整个岩石85%左右,胶结物约占15%。砂粒几乎都是石英,粒径0.15-1mm左右,分选性好,大小比较一致。胶结物主要为氧化铁,分布不均匀,局部聚集成团块。岩石为颗粒支撑,呈孔隙式胶结。 二、粉砂岩、泥质岩 此类岩石的主要类型:细粉砂岩、粗粉砂岩、粘土、泥岩、含粉砂泥岩、砂质页岩、铁质页岩、钙质页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油页岩、硅质页岩。 1、鉴定方法与步骤

沉积岩实习讲义

实习一常见沉积构造 一、实习要求 1、熟悉沉积岩常见构造的形态特征和显现机理 2、学习常见沉积构造的观察、度量和描述(包括素描)方法 3、加深对沉积构造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 1、物理构造: ①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平行层理各种交错层理波状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 层理粒序层理韵律层理 ②顶面和底面层理:波痕晶痕(假晶)干裂雨痕槽模沟模重荷模 ③其它构造:冲刷构造滑塌构造包卷层理 2、化学构造:鸟眼构造缝合线叠锥结核假层理 3、生物构造:虫孔(潜穴)爬痕藻叠层 三、实习要点 1、注意观察沉积构造的外形。对任何构造均需注意其“量”上的特征。如纹层(层理中的细层、藻叠层中的纹层)和层系的厚度,交错层理交错角的大小,波痕指数,槽模高宽及密集度,冲刷面、缝合线等的起伏规模,干裂的垂直深度和水平宽度,晶痕、鸟眼、结核、虫孔的大小、多少等。对各种层理、冲刷、滑塌、包卷层理、鸟眼、结核、藻叠层等构造,还需注意它们是由哪种因素表现出来的(粒度、成分和颜色)。 2、槽模、不对称波痕、大多数交错层理都可指示古水流的方向;振荡波痕、干裂、槽模、部分交错层理、柱状叠层石可指示岩层的顶底面。观察时需注意这些特征。 实习二石英岩砾岩 一、实习要求 1、掌握砾岩和角砾岩肉眼和显微镜观察要点及描述方法 2、领会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对砾岩、角砾岩成分的结构的控制作用 二、实习内容 石英岩砾岩201 B1 复成分砾岩202 203 三、实习要点 1、手标本上比较砾岩和角砾岩的磨圆程度,单成分砾岩或角砾岩与复成分砾岩的成分差异。 2、薄片下首先观察石英岩砾岩的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少量白云母或硬绿泥石)和结构(粒状,大部分呈缝合线状镶嵌)。部分薄片中的砾石由直边镶嵌的石英组成,可能由石英岩或燧石岩重结晶造成。 3、观察填隙物中的石英质砂基。大部分泥基已变成硬绿泥石,少部分变成白云母或石英。此现象说明岩石已受到低级变质作用的影响。 4、硬绿泥石(Chd,(Mg,Fe3+)2(Al,Fe)Al3O2[SiO4]2(OH)4):板片状或束状集合体,暗绿色或浅灰绿色,多色性明显,高正突起,可见一组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为Ⅰ级橙红,一般切面仅为Ⅰ级灰左右且被颜色覆盖。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知识分享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碎屑岩是沉积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砾岩、砂岩、黏土岩都属于碎屑岩。碎屑岩的结构与岩浆岩和变质岩有很大的不同,后者的矿物颗粒之间是连续接触的;而在碎屑岩中,颗粒之间以点接触,颗粒之间有孔隙,这些孔隙被胶结物或者细粒填隙物质充填。因此,具有孔隙是碎屑岩重要的结构特征。 层积岩的不同结构 碎屑岩的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或胶结物的结构以及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等诸多特征。 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是指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和颗粒的表面特征。粒度是指颗粒的大小,1-1000mm为砾级,0.1-1mm为砂级,0.01-0.1为粉砂级,< 0.01为黏土级;球度用于衡量一个颗粒近乎于球体的程度,等轴状矿物球度高,片状、柱状矿物球度低;形状用大家熟悉的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和长扁球体来表示;圆度是指原始的碎屑棱角被磨圆的程度,用比较形象的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划分出四个级别;颗粒表面特征是看碎屑颗粒的表面的磨光程度如何以及是否有刻蚀的痕迹。 填隙物结构包括杂基和胶结物。杂基是和粗大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属于机械沉积,杂基粒度一般< 0.03mm;而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的物质,一般含量小于50%,填隙在孔隙之间。胶结物有非晶质和显晶质等结构类型。

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也称胶结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基底胶结的填隙物为杂基且含量多,碎屑颗粒呈星点状分布;孔隙胶结则不然,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之间的孔隙中;接触胶结和孔隙胶结类似,但胶结物含量更少,只分布在颗粒之间接触的地方;镶嵌结构的特点是颗粒之间呈凹凸线状接触,似乎没有胶结物。 层积岩的层理 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沿垂直方向观察这种层状构造可以发现,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根据纹层排列的特点,层理可以继续细分。比如纹层呈直线状相互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称为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总方向平行于层面,称为波状层理;纹层斜交层面,斜层系呈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组合方式,称为交错层理或斜层理等等。 沉积岩的另一个重要的构造类型是有层面构造,既在岩层表面有波痕、泥裂、槽模、沟模等机械成因的各种不平坦的沉积构造痕迹;还有因为化学成因的晶体印模、结核以及生物成因的生物遗骸等,这些都是在沉积岩中常见的构造现象。根据成因,波痕分成浪成、水成和风成三种;泥裂在现代沉积中经常见到,是沉积物露出水面后,爆晒干涸形成的收缩裂缝。平面形态呈网格状的龟裂纹,它是沉积面暴露地表的标志;槽模是定向的水流在还没有固结的软泥表面冲刷形成的凹槽,后来被砂质充填形成的。其长轴方向代表水流方向,高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分类——碎屑岩 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 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 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中大于2mm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其余岩类命名原则,依此类推。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两类。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冰碛堆积而成(称

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呈尖棱状)。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也可能是由河流短距离搬运而成,分选和磨圆度较差,砾石成分也比较复杂。砾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含贝壳等生物碎屑化石。 2.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根据粒级大小,砂岩可以分为: 粗粒砂岩(2—0.5mm) 中粒砂岩(0.5—0.25mm) 细粒砂岩(<O.25mm) 根据矿物成分,砂岩可分为: (1)石英砂岩砂岩中石英颗粒含量占90%以上,称石英砂岩。砂粒纯净,SiO2含量可达95%以上,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岩石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这种砂岩是原岩经过长期破坏冲刷分选而成。 (2)长石砂岩砂岩主由石英和长石颗粒组成,而长石颗粒含量一般在25%以上。通常为粗粒或中粒,常呈淡红、米黄等色,碎屑多为棱角或次棱角状,胶结物多为碳酸盐或铁质。此种砂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经风化残积而成,或在构造上升地区强烈风化、迅速堆积而成。

沉积岩的基本沉积构造总结(有图)

沉积构造 Section two Sedimentary Structures 沉积构造是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的不匀一性而表现出的宏观特征。根据形成时间可划分为原生沉积构造和次生沉积构造(如周口店八角寨燧石结核)。原生沉积构造是在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不久、以及其固结以前形成,因而是沉积环境的重要判别标志。 §2.1 物理构造(Physical Structures) 层面构造[表面痕迹(surface marks), 底面印痕(bottom imprints)]和层理构造(bedding Structures)1、表面痕迹(Surface marks)——波痕(ripple marks), 雨痕(raindrop mark), 细流痕(rill marks), 泥裂(cracks) (1) 雨痕(Raindrop marks)圆形或椭圆形,在少雨区发育较好。指示水上环境或半干旱环境,说明沉积物曾经出露水上(暴露标志)。 (2) 泥裂(Cracks)平面上为多边形,剖面上为“V”字形,由泥岩脱水、收缩或干化而成。指示干旱气候或水上环境(暴露标志) 。 (3) 细流痕(Rill marks)由于细小水流侵蚀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树支状痕迹。指示水面下降或水上环境。 (4) 其它表面痕迹(The other surface marks)工具痕迹、障碍痕迹、弹跳痕迹等 2 底面印痕(Bottom Imprints)底面印痕发育于沉积物(砂层)底部,为表面痕迹的铸型。 (1)槽铸型(Flute imprints): 平行水流方向的瘤状突起,上游端高而窄,下游端低而宽,可以指示水流方向。(2)纵向脊和沟铸型(Longitudinal furrows and ridge imprints):相间排列的沟和脊,平行水流方向,但不能指示上、下游方向。(3)沟铸型(Furrow imprint):窄而长的脊,平行水流方向。(4)其它铸型(The other imprints): 不规则,不能指示古水流方向。 3 层理(Bedding)层理是肉眼能够识别的最显著的宏观沉积特征。 纹层(Laminae):组成层理的最小宏观单位,具有相对一致的成分和结构。 单层(Single Bed):层理的基本单元,由成分和形态对一致的纹层组成。 层组(Bedset):形态一致且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组单层。如果单层的成分相似或一致,称“简单层组”,构成的层理称为简单层理;如果单层的成分不同,称“复合层组”,构成的层理称为复合层理。 层理面(Bedding Surfaces):单层或层组的分界面。 (1)简单层理(Simple Bedding) a) 交错层理(Cross-bedding): 形态类型: 板状交错层理(Tabular cross bedding):层理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内部纹层与层理面斜交。楔状交错层理(Wedge-shaped cross ):层理面为平面,但纹层面不平行,内部纹层与层理面斜交。上述两类层理可统称为面状交错层理(Planar cross bedding) 槽状交错层理(Trough cross-bedding):层理面为曲面,纹层呈槽状或弧形 波状交错层理(Ripple bedding):层理面不规则,内部纹层与界面平行或斜交。一般,波状交错层理的规模较小,多为小型交错层理。 b) 爬生波痕纹理(Climbing ripple lamination)爬生波痕纹理是在波痕迁移过程中,同时向上生长所形成的。其形成条件是:沉积物供给丰富,向流面纹层能够保留下来,波痕向上生长。 同相位爬生波痕纹理Climbing ripple laminations in-phase:后一波痕直接盖在前一波痕之上,前后波痕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很小,向流面和背流面纹层的厚度近于相等。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碎屑岩是沉积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砾岩、砂岩、黏土岩都属于碎屑岩。碎屑岩的结构与岩浆岩和变质岩有很大的不同,后者的矿物颗粒之间是连续接触的;而在碎屑岩中,颗粒之间以点接触,颗粒之间有孔隙,这些孔隙被胶结物或者细粒填隙物质充填。因此,具有孔隙是碎屑岩重要的结构特征。 层积岩的不同结构 碎屑岩的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或胶结物的结构以及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等诸多特征。 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是指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和颗粒的表面特征。粒度 是指颗粒的大小,1-1Ooomm为砾级,0.1-1mm为砂级,0.01-0.1为粉砂级,V 0.01 为黏土级;球度用于衡量一个颗粒近乎于球体的程度,等轴状矿物球度高,片状、柱状矿物球度低;形状用大家熟悉的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和长扁球体来表示;圆度是指原始的碎屑棱角被磨圆的程度,用比较形象的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划分出四个级别;颗粒表面特征是看碎屑颗粒的表面的磨光程度如何以及是否有刻蚀的痕迹。 填隙物结构包括杂基和胶结物。杂基是和粗大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属于机械沉积,杂基粒度一般V 0.03mm;而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的物质, 般含量小于50%,填隙在孔隙之间。胶结物有非晶质和显晶质等结构类型。 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也称胶结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基底胶结的填隙物为杂基且含量多,碎屑颗粒呈星点状分布; 孔隙胶结则不然,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之间的孔隙中; 接触胶结和孔隙胶结类似,但胶结物含量更少,只分布在颗粒之间接触的地方; 镶嵌结构的特点是颗粒之间呈凹凸线状接触,似乎没有胶结物。 层积岩的层理 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沿垂直方向观察这种层状构造可以发现,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根据纹层排列的特点,层理可以继续细分。比如纹层呈直线状相互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称为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 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总方向平行于层面,称为波状层理; 纹层斜交层面,斜层系呈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组合方式,称为交错层理或斜层理等等。 沉积岩的另一个重要的构造类型是有层面构造,既在岩层表面有波痕、泥裂、槽模、沟模等机械成因的各种不平坦的沉积构造痕迹;还有因为化学成因的晶体印模、结核以及生物成因的生物遗骸等,这些都是在沉积岩中常见的构造现象。根据成因,波痕分成

手标本

手标本 定义:手标本(hand specimen是野外自己用手敲下来的标本,是拿在手上用肉眼看的. 三大岩类的手标本鉴定 一是各大岩石由于成分的侧重性而有所区别; 二是结构构造上有各自特点。 具体分析一下: 岩浆岩: 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酸性岩浆岩中前几种矿物居多,而基性岩浆岩中则偏向于后者。也因此,在岩石的颜色上来说由肉红色--灰白色--黑色变化。 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 沉积岩: 由于组成沉积岩的矿物都是经过了风化和搬运,所以一般来讲每种沉积岩在成分上相对较简单。沉积岩的划分就是根据成分划分的,泥岩、碳酸盐岩、石英(长石)砂岩。所以沉积岩就以某种成分为主(如以泥质、或以石英等)。 构造上沉积岩一般都呈现层状构造。当然如果手表本很小的话可能见不到层理而是块状的。

沉积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生物的出现。尤其在碳酸盐岩里面贝壳等生物的出现很普遍,这是一大鉴别标志。 变质岩 变质岩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后期的高温或者高压过后,原来的岩石经过了成分和构造上的改造而形成。所以成分上来讲除了与前两种岩有相同的造岩矿物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属于变质岩的专有矿物或者矿物组合。例如红柱石,出现红柱石的岩石就必定是低级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石榴石与紫苏辉石组成的代表高温高压环境的麻粒岩。 但手表本鉴别变质岩更主要的依据是其结构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很多都具有片状结构,也因此变质岩能以结构构造来命名为片岩、片麻岩等。 手标本观察 岩石的手标本观察是一切地质工作者的基本功,在拿到一块标本时,应注意以下观察内容: 1.岩石的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岩石内各种矿物的不同颜色在我们视觉中反映的颜色总和,是一种综合色。岩石成份越基性,其颜色愈深。一般放在30厘米以外远观,以确定岩石颜色,如灰白色、黑绿色、紫红色等。例如辉长岩手标本中斜长石灰白色、辉石黑褐色,两者含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珍藏版)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珍藏版)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 一、沉积岩类基本知识 沉积岩: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 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由一些松散的物质经过沉积而形成的。这些松散的物质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如磷质岩中的磷来自海洋生物骨骸或陆地的鸟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历过不同的化学变化过程等等。在形成沉积岩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中的物质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生成各种各样的岩石或矿物(如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可出现石膏、硬石膏、石盐、镁盐或钾-镁盐,或天然碱、苏打

等;如各种动植经沉积埋藏和细菌分解,可衍变为由碳、氢、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酸、脂酸、醣、纤维素和有机碳等多种物质并最终构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主要成分。此外,微生物或细菌活动的参与还可以造成一些自然硫、锰、铁、铜、铅、锌、铀等在沉积岩中的聚集)。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多种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到一起,可在沉积岩、沉积层内形成矿床。 沉积岩中含少量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宇宙尘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沉积岩本身,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形成时,天体可能发生的某些事件或变化。如在代表某一地质年代的沉积岩中,发现一层超乎寻常的宇宙物质,经过研究分析,科学家可以知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沉积岩中包含着很多地质变化的信息,甚至古代生物及宇宙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就像是一页页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沉积岩构成的壮丽景观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地理、气候等环境和大地构造种种变化化也会造成沉积岩的种种不同情况。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要比海洋沉积岩分布范围小得多。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会形成大面积的红色沉积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容易氧化为三氧化二铁。而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物质就会增多,较多的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则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这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生物的进化、繁盛或衰亡也在沉积岩的形成中留下了印迹。如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就形成了大量煤炭层。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如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流不会改变方向,这就常形成一个方向层理的沉积区,比如江河的三角洲就是这种情况。在海边,潮汐是来回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这样就常形成另外一种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等等。 人们可以根据沉积岩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推断过去发生沉积时的条件,判断地层的顺序等等。比如看沉积岩表面痕迹和堆积形态,可知道当初风、水流及波浪的运动方向等。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

沉积岩的观察描述(1)

沉积岩的观察描述(1)

沉积岩的观察 2009.03.15 一砾(角砾)岩 1.颜色。①应描述岩石整体的颜色,若碎屑与填隙物颜色不均匀时,将岩石标本置于距眼睛0.5m以远处,观察描述其整体颜色。②分别描述新鲜面与风化面的颜色。 2.砾石。应逐项观察描述下列内容:①砾石的组成。注意砾石常为岩石碎屑,由单矿物组成的砾石一般较少,且多为细小的砾石。②粒度(或称砾径)。指砾石长轴(A轴)的大小。应从平均砾径和砾径范围两个方面描述。③分选性。指砾石大小相对集中的程度。④磨圆度。以大部分砾石所具有的圆度为准,必要时可作粗略统计,如次圆状约60%,次棱角状约40%,圆状约10%。⑤观察砾石的形状(扁平状、球状、条带状等)。若以扁平状砾石为主,应注意砾石是否呈定向排列。 3.填隙物。指砾石之间的杂基(粘土和粉砂)或胶结物。若填隙物为胶结物,则须进一步判断其化学成分。常见胶结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识别方法如下:

硅质:矿物成分主要为玉髓和自生石英。一般色较浅,硬度大,抗风化能力强。 钙质: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硬度较小,加稀盐酸剧烈起泡。 铁质:矿物成分多为赤铁矿(风化后成褐铁矿)。常呈红、黄、紫、褐等色调。 填隙物为杂基,则应确定其支撑类型(颗粒支撑、杂基支撑);填隙物为胶结物,应确定其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 4.结构。均为砾(角砾)状结构。可根据砾石的大不作进一步划分,如中砾砾状结构、中-细砾砾状结构。 5.构造。砾岩中常见的原生沉积物构造为叠互状构造。如果砾石或颜色分布较均匀,可称之为块状构造。 6.命名。一般原则为:颜色+砾石大小+砾石成分+基本名(砾石或角砾岩)。如:灰白色中粗砾石英岩质砾岩;深灰色中-细砾复成成砾岩。7.描述举例(砾岩): 颜色:浅灰色。 砾石:砾石成分以白云岩为主,灰白色,粉末加稀盐酸起泡;次为硅质岩,深灰-黑色,致密坚

实习五常见沉积岩的观察与鉴定

常见沉积岩的观察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2.观察、熟悉主要的沉积构造(原生构造); 3.掌握碎屑岩、碳酸盐岩的鉴定特征。 二主要沉积构造(原生构造)类型及观察内容 许多沉积构造可在野外大范围出露,应做宏观描述。室内手标本应注意观察较微细的构造部分。 1.层理:描述手标本上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的识别特征,注意观察小型交错层理中细层与层理的关系。 2.层面构造:包括波浪、雨痕、泥裂、生物痕迹等。注意观察泥痕和延伸方向;泥裂的“V”形特点,识别上层面与下层面。 3.缝合线:仔细观察灰岩中的缝合线,注意“面”与“线”的关系,了解缝合线的成因和意义。 结核:观察钙质结核,铁质结核,注意结核的物质成分及形态的差异。 三碎屑岩的肉眼鉴定 (一)颜色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组分和形成环境。如石英砂岩由于成分单一,颜色多为浅色;岩屑砂岩则因成分复杂,颜色多为灰绿、灰黑色等。另外,对次生(风化)色有时亦需描述。 (二)结构 若为砾状结构的岩石,可用尺子直接测量颗粒的大小、圆度、球度,目估各种粒径砾石的含量,以确定其分选性。对具砂状结构的岩石应尽量目估其颗粒大小,同时估计各粒级的百分含量以确定其分选性。在目估粒度时,可用已知粒级的砂粒管进行对比。用肉眼(包括放大镜)观察并确定碎屑的磨圆程度。对磨圆度的观察描述,一般对中砂和大于中砂粒级的岩石才具有意义。

分选性:肉眼描述时,目估同一粒级颗粒的含量,>75%为分选好;75~50%为分选中等;<50%为分选差。 磨圆度:肉眼或用放大镜观察颗粒的磨圆程度。 (三)构造 若手标本上能见到层面和层理构造则应尽量描述。若手标本上能见不到特殊的构造,则表明该岩石的岩层厚度较大,一般将其称为块状构造即可。 (四)成分 碎屑岩的成分主要描述碎屑颗粒和胶结物两部分的物质成分。 1.碎屑成分:碎屑岩中的碎屑物质包括矿屑和岩屑二类。常见的矿屑有石英、长石和白云母。岩屑多出现在较粗的碎屑岩中,常见的岩屑为石英、砂岩、粉砂岩、燧石和中酸性岩浆岩等。在观察鉴定岩石时,要求鉴定出主要矿物和岩屑名称。 2. 胶结物成分:常见的胶结物成分有钙质、硅质、铁质、泥质四种。主要区别如下表: (五) 碎屑岩的命名 碎屑岩主要是根据碎屑粒级确定岩石的基本名称(砾岩、砂岩、粉砂岩等),再根据岩石的颜色和成分(碎屑成分和胶结物成分)予以定名。即:颜色+(胶结物成分)+(次要碎屑成分)+主要碎屑成分+基本名称,如:黄褐色钙质石英粗砂岩,灰色长石石英细砂岩等。

实验: 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一、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通过对岩浆岩特征的认识加深对岩浆作用的了解。 三、实验仪器、设备 岩浆岩标本,小刀,放大镜 四、实验原理 1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斜长石,正长石,石英 2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岩浆岩的结构。 (1)按照矿物晶粒的大小分为 显晶质结构:用肉眼均可加以识别,又细分为 粗粒(粒径>5mm)、中粒(粒径5—1mm),细粒(粒径1—0.1mm) 隐晶质结构:用肉眼难以识别 (2)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等 不等粒结构:在不等粒结构中又分为: 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 似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且基质的成分与斑晶的成分相同 3岩浆岩的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分为 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规律,岩石为均匀的块体。 流动构造: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平行而定向排列。火山熔岩中不同成分和颜色的条带,以及拉长的气孔相互平行排列,称为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岩石中呈圆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态的空洞。直径由数毫米到

数厘米。基性熔岩中气孔较大、较圆;酸性熔岩中气孔较小、较不规则,或呈棱角状。 杏仁构造:气孔中有矿物质充填者。 层状构造:岩石具有成层性状,它是多次喷出的熔岩或火山碎屑岩逐层叠置的结果。 4岩浆岩的分类 (1)岩浆岩 (2)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既有喷出岩的特征也有沉积岩的特征,按火山碎屑的粒径大小分类: (1)凝灰岩:粒径<2mm (2)火山角砾岩:粒径2-50mm (3)浮岩:粒径2-50mm多孔洞,色浅、质轻、能浮于水 (4)集块岩粒径>50mm 五、实验内容 1.常见岩浆岩手标本观察实验观察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颜色、造岩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描述并鉴定。 2.四大类岩浆岩对比观察鉴定实验,观察四大类岩浆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特征及区别,并对比描述、鉴定。 3.侵入岩和喷出岩对比观察鉴定实验,对比观察侵入岩和喷出岩,描述其矿物、结构构造,并定名写综合鉴定报告。并把观察结果写在实习报告中。

实验:常见沉积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常见沉积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3普通沉积岩的鉴定手标本 1,实验类型 综合实验2,实验目的 通过了解沉积岩的特征来加深对沉积岩形成条件的了解三。实验仪器和设备 沉积岩样品,刀,放大镜四。实验原理 1沉积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沉积岩中的特殊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石膏、硬石膏、赤铁矿、褐铁矿、玉髓、蛋白石等沉积岩结构 2沉积岩结构 指沉积岩颗粒的性质、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的结构: (1)碎屑结构: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可分为:砾石结构粒度> > 2mm砂结构粒度2-0.05mm粉砂结构粒度0.05-0.005mm泥结构 (2)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或生化沉积形成3沉积岩结构(野外观察较好) 是指沉积岩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岩石成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主要包括: 1 (1)层理:沉积岩层它是由岩石不同部分的碎屑(或沉积物颗粒)的颜色、矿物成分、特征和结构的差异造成的。它分为平行层理。交叉层

理 (2)级配层理:同一层的碎屑颗粒粒径向上逐渐减小(3)波痕:水平面呈波浪状 (4)泥浆裂缝:从岩层表面垂直向下的多边形裂缝裂缝向下逐渐变细。 4 .常见沉积岩(1)砾岩和角砾岩 砾石结构碎屑是圆形或亚圆形砾岩,而碎屑是角状或半角状角砾岩。 (2)-(6)砂岩 砂质结构碎屑成分通常是应时、长石、白云母、碎屑和生物碎屑。岩石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并且随着碎片和间隙物质的成分而变化。例如,富含粘土的颜色更深;铁含量为紫红色;碎屑是应时,水泥是二氧化硅,灰白色。富含钾长石的冲突呈灰红色 砂岩根据岩屑粒度可分为 粗粒砂岩(粒度2-0.5毫米)、中粒砂岩(粒度0.5-0.25毫米)和细粒砂岩(粒度0.25-0.05毫米)。根据碎屑成分, 砂岩可分为 应时砂岩(应时含量75%-95%),一般呈高度圆形,分选良好,颜色较浅。长石砂岩(应时含量25%)圆形不良,精选或差,浅红色至浅灰色。 岩屑砂岩(应时含量25%)圆形度差,分选差,颜色深(7)粉砂岩 为粉质结构碎屑成分通常是应时和少量长石和白云母。颜色有灰黄色、灰绿色、灰黑色、红棕色等。 (8)-(9)粘土岩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及其与形成过程的关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及其与形成过程的关系 为主要考虑因素的分类,沉积岩被分成三类,即由母岩风化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生物遗体形成的不同沉积岩。母岩分化产物形成的沉积岩是最主要的沉积岩类型,包括碎屑岩和化学岩两类。碎屑岩根据粒度细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黏土岩;化学岩根据成分,主要分出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硅岩和其他一些化学岩。砾岩是粗碎屑含量大于30%的岩石。绝大部分砾岩由粒度相差悬殊的岩屑组成,砾石或角砾大者可达1 米以上,填隙物颗粒也相对比较粗。具有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构造。 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它是由粒度在2~0.1 毫米范围内的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在砂岩中,砂含量通常大于50%,其余是基质和胶结物。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其次为各种岩屑以及云母、绿泥石等矿物碎屑。 粉砂岩中,0.1~0.01mm 粒级的碎屑颗粒超过50%,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黏土基质含量较高。黏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其中,黏土矿物的含量通常大于50%,粒度在0.005~0.0039mm 范围以下。主要由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族、蒙脱石族、水云母族和绿泥石族矿物组成。碳酸盐岩常见的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和白云岩,是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碳酸盐中也有颗粒,陆源碎屑称为外颗粒;在沉积环境以内形成并具有碳酸盐成分的碎屑称为内碎屑。我国桂林有山水甲天下之美称,奇妙莫测的七星岩是另一种类型的沉积岩,即碳酸盐地区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沉积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表不太 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因此也叫作水成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

岩石手标本描述

描述沉积岩的次序 1)颜色 2)层厚:页/薄/中/厚/块状层 3)岩性: 砂岩(石英/长石/岩屑砂岩;粒径;结构成熟度) 砾岩(单成分/复成分;粒径;结构成熟度,支撑性质) 碳酸盐岩(泥晶/颗粒,粉/细/中/粗晶) 4)沉积构造 5)沉积体宏观形态、沉积序列 6)化石、遗迹化石 7)其它内含物(黄铁矿、赤铁矿、膏盐盐、碳屑、海绿 石、粘土矿物类型) 要仔细观察碎屑颗粒大小:粒径大于2毫米是砾岩, 0.05~2毫米是砂岩,0.005~0.05毫米是粉砂岩。粉砂岩颗粒肉眼难以分辩,用手指研磨有轻微砂感。按砂岩的粒径又可定出粗砂岩(0.5~2毫米)中砂岩(0.25~0.5毫米)和细砂岩(0.05~0.25) 毫米)。 砾岩 按砾石大小分类 1.细砾岩:砾石直径2~10mm; 2.中砾岩:10~100mm(1~10cm); 3.粗砾岩:100~1000mm(1~10dm); 4.巨砾岩:>1m。 按砾石圆度的分类

1.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大于50%; 2.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大于50%。 (四)颜色 多样,常带继承色,但易遭受氧化,呈红色。 砾石——继承色 填隙物——自生色 构造特征 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有时不易识别。 块状层理 叠瓦状构造 成分——最能反映母岩性质 碎屑组分以岩屑为主。 杂基通常为细粒的砂、粉砂和粘土物质。 胶结物常是方解石、二氧化硅、氢氧化铁等。 砾岩---描述方法 (一)标本描述 1。颜色 2。结构、构造 砾石的粒度,形态(圆度、球度、形状)、表面特征以及排列方式。描述时要抓总的特征,如一般大小,最大与最小的砾石直径,分选性,磨圆度,球度,形状。砾石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有无擦痕。砾石排列有无一定方向,如有在野外必须测量。 3。砾石成分 砾石多为岩石碎屑,由白色石英集合体构成者为石英岩、石英砂岩或脉石英,黑色、灰色及红色小刀刻不动者为燧石或碧玉,具鲜艳的颜色(如灰绿、紫红、粉虹、黄白等)且致密坚硬的隐品质岩石为凝灰岩,含斑晶者为喷出岩;土状,硬度小,或具层理者为泥质岩;硬度小,遇盐酸起泡者为石灰岩,不起泡者为白云岩,具丝娟光泽和片理者为千枚岩或片岩;此外,也可有侵入岩碎屑,等等。 还应指出砾石的含量。如为单成分砾岩,还需指出砾石的含量;如为复成分砾岩,还需指出各种砾石占全部砾石的含量,估计有固难时,可用多、少、极少表示。 4。填隙物 胶结物和基质的成分、含量,胶结的坚固程度及胶结类型。 5岩石定名 定名应反映出颜色、填隙物,成分和粒度等,如灰白色钙质胶结石英细砾岩。岩石成因定名只有结合产状才可靠。 标本描述举例 岩石呈浅灰色,砾石大小不一,平均粒径10~15mm(约占70%),最大可达20mm,小者仅2mm,分选中等。砾石圆度多呈次棱角-次圆状,球度值约在0。6左右,形状为椭球体。砾石表面磨光度一般,其中硅质岩砾石表面光滑。局部地方可见到不明显的定向排列。整个岩石属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砾石约占80%,成分以白云岩和灰岩为主,此外,尚有硅质岩、变质岩及少量喷出岩。白云者砾石多呈灰白色,硬度小。粉末遇酸起泡微弱,有的具硅质条带。灰岩砾石多为深灰色,硬度小,遇酸强烈起泡。硅质岩砾石致密坚硬,主要为燧石,灰色到灰黑色,有少量灰白色石英岩及棕扛色碧玉。喷出岩砾石—般较小,呈灰色和紫红色,可能为安山岩。 填隙物约占20%,其中主要为胶结物,胶结物为浅灰色,遇酸强烈起泡,可知含

手标本上常见矿物鉴定

一、手标本上观察矿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矿物的形态 (1)矿物单体形态 一向伸长型——呈针状、柱状晶形 二向延长型——呈片状、板状晶形 三向等长型——呈粒状或等轴状晶形 (2)矿物集合体形态 一向伸长型——晶簇状、纤维状、放射状、束状、毛发状、柱状 二向延长型——片状、鳞片状、板状 三向等长形——粒状 2、矿物的物理性质 (1)颜色:是矿物吸收可见光后所呈现的色调。 (2)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3)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波的能力。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 (4)透明度:指矿物可以透过可见光的程度。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5)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摩氏硬度计:1—滑石 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指甲 2.5 铜针 3 钢针 5.5 玻璃5-5.5 在野外工作及室内实习中,常用小刀(硬度5.5)、指甲(硬度2.5)代替硬度计,将硬度大致分为三级:低(小于2.5)中等(2.5-5.5)高(大于5.5) (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解理可分为五级: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 理极不完全解理 (7)断口:矿物受敲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成凹凸不平的断面。 二、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1.萤石(Fluorite) 又称氟石 CaF2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晶体常呈立方体,其次为八面体,少数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晶粒状、块状、球粒状,偶尔见土状块体。 【物理性质】颜色多样,有无色、白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紫黑色及黑色,加热时,可退色;玻璃光泽。解理完全。硬度4。

常见岩石标本(地大)2

岩石名称:长英质糜棱岩 英文名称:Felsic mylonite 颜色:暗灰褐色 构造:流动构造 结构:糜棱结构 主要成分:由碎斑和碎基组成,眼球状碎斑长石60%,石英30%,碎基10% 所属岩类:变质岩\动力变质岩\糜棱岩 鉴定依据:产出于韧性剪切带;糜棱结构 成因:塑性动力变质而成 产地:北京密云 采集:周汉文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岩矿教研室 藏号:463 描述:周汉文数字化:周汉文

手标本照片 岩石名称:长石石英杂砂岩 英文名称:Feldsparthic quartzose wacke 颜色:浅灰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中砂结构 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岩屑砂粒,泥基质 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砂岩 鉴定依据:砂级碎屑>岩石的50%;泥基质>岩石的15%;碎屑中,石英占75-95%,长石>岩屑 成因:河、湖、海环境肮脏砂质沉积物的成岩产物 产地:南京 采集:刘东键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藏号:223 描述:邬金华数字化:邬金华 镜下照片

岩石名称:长石石英杂砂岩 英文名称:Feldspathic quartzose wacke 结构:中砂结构;砂粒分选中等,磨圆差 主要成分:石英、长石砂粒,泥基质 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砂岩 鉴定依据:砂级碎屑>岩石的50%;泥基质>岩石的15%;碎屑中,石英占75-95%,长石>岩屑 成因:河、湖、海环境肮脏砂质沉积物的成岩产物 产地:南京 采集:刘东键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藏号:B223 描述:邬金华数字化:邬金华

手标本照片 岩石名称:长石杂砂岩 英文名称:Feldspathic wacke 颜色:灰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中粗砂结构 主要成分:长石、石英、岩屑砂粒,泥基质 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砂岩 鉴定依据:砂粒>岩石的50%;砂粒中石英<75%,长石/岩屑>3/1;泥基质>岩石的15%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鉴定内容和方法: 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碳酸盐岩: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对照教材中所列沉积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的特征主要通过其颜色、构造、结构和成分来认识,沉积岩一般呈层状。 按成因及成分可大致分类为: 1、碎屑岩类:包括正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 2、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一)沉积岩的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往往反映了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的环境。白色的沉积岩多为纯净的高岭土、石英、方解石、盐类成分组成。深灰色-黑色一般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成分或散状的硫化铁等杂质。是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岩石;肉红色或深红色可能含有较多的正长石或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的;含二价铁的硅酸盐组成绿色沉积岩,形成于弱还原环境。 沉积岩的系统分类表: 二)沉积岩的构造: 层理和层面构造是沉积岩特有的构造。沉积岩因层理构造显示其非均匀性,层理有:水平的、波状起伏的、倾斜的、交错的等,肉眼看不到层理构造的为块状层

理。层面构造是各种地质作用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痕迹。常见的有波痕、泥裂、雨痕、虫迹等。 三)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与沉积岩的成因紧密相关可分为: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化学岩具有化学结构、生物成因的生物结构。 碎屑结构:按碎屑颗粒的直径大小又可分为: 砾状结构:>2mm 砂状结构:0.05—2mm之间 粉砂状结构:0.O05—0.05mm之问. 泥质结构:<0.005mm。 化学结构:矿物是通过胶体溶液或真溶液中以化学方式沉淀而生成的结构,它可以是隐晶的,也可以是显晶的。 生物结构:岩石中几乎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物遗体(如贝壳等)所组成. 四)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有二十多种,各类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有较大差别。 碎屑岩由碎屑颗粒(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碎屑矿物主要为不易风化的石英、长石和白云母,而易风化的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则少见。常见的胶结物有碳酸盐、氧化硅、氧化铁、泥质等.根据硅质硬度大,泥质较松软,钙质加稀盐酸起泡,铁质呈红褐色(三价铁)或灰绿色(二价铁)等持征,可将上述四种胶结物区别开。 化学及生物岩的矿物成分很多,常见的有铁、铝、锰、硅的氧化物和氢痒化物、碳酸盐(方解石和白云石)、硫酸盐(石膏等)、磷酸盐、卤化物等。但某一种岩石的成分比较单一,往往以某一种化学组分为主。

沉积岩(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是组成岩石圈得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科学。 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及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变化。 3风化作用: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4风化壳/风化带:由残余物质自称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5层流:是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的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现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6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苏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7雷诺数(Re):判别层流和紊流的准则。表示惯性力与粘带力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数值,为一无量纲数。(当Re为1左右时,流动呈层流型,当Re大于40时,则出现“卡门涡街”,这时的流动叫做紊流或涡流。)8弗劳德数(Fr):在明渠水流中,按流动强度的不同可出现急流、缓流和临界流3种流态,这3种流态的判别标准是弗劳德数。表示惯性力与重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 9牵引搬运/牵引作用:能使碎屑物质作底负载移动的各种作用的总称。牵引流的搬运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流体作用于碎屑颗粒上的推力(即牵引力),另一个是载荷力(或负荷力)。 10牵引流:符合牛顿流体定律,属静水流作用的流体,能沿沉积床底搬运沉积物,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波浪流等。 11沉积物重力流:非牛顿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重力流。 等深流:是由于地球旋转的结果而形成的温盐环流,这种底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作稳定低速流动,主要出现在陆隆区。 浊流:是深水沉积物重力流的一种类型。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