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9 阿长与《山海经》

知识与技能 了解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 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课文 , 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

2. 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 , 把握文章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 , 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重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

通过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 , 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

复述法、讨论探究法。

多媒体、有关鲁迅的资料。

2 课时

文学家 ,在他小的时候 ,有一位年长的妇女一直陪 ,这位妇女 ,就是鲁迅一直没有忘却的长妈妈。 今天 ,

鲁迅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中篇小 说《阿 Q 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 、杂文集《坟》等。

1926年 3 月 18日,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 ,不得不避到厦门 ,在厦门大学任教 ,后又受 旧势力的排挤 ,境况十分晦暗。但是 , 他没有因此灰心、沉沦 ,而是拿起笔坚持写作 ,散文 集《朝花夕拾》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本文是第二篇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 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本文写于北京寓所 ,发表于 1926 年 3月 25 日《莽原》半月刊上。

1.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 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2) 你从这些事中 , 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3) 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伴着他 ,她对鲁迅倾注了无微不至的

爱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认识这位长妈

妈。

2.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

(1)共写了7 件事: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重点写为“我”买《山海经》。

(2)对她不好的习惯,“我”最先的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长妈妈”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 3)不同称呼,标志着不同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为,作者用的是抑笔,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章的题目其实标示文章运用到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阿长”与《山海经》联系起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和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5 岁时作者的口气,适宜用“阿长”来称呼,而且“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所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和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仔细研读课文第1~5 自然段。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这些描写真切生动,作者采用戏谑的口吻来描写,又显得很风趣,刻画出长妈妈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4.分角色朗读第6~17 自然段。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

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流流??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写“我”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

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 、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

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

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

5.齐读第18~28 自然段,指名学生复述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

在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将《山海经》给“我” 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悚”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6.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7.文章中“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在前半部分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态度变化:不大佩服她——特别的敬意——这种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发生新的敬意。“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在具体的描写中流露出同情和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长妈妈”给他儿时留下的印象,把“长妈妈”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阿长” ,这个与广大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妇女样的形象,尽管有那么多不足,却淳朴直率至极。作者在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就让我们共同体会一番吧。

1.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1)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

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

起第二个手指” ,“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对比、映衬法: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

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

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2.品味本文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如:“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

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 ,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

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再如,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

灭了。”这段文字中“发生新的敬意” ,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得宝贵的民魂” ,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又如:“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 ,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这段文字里对刑天“执干戚而舞”再次描写,既前后照应,又表现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精神的神,他蔑视天帝,死而不屈,表现了极强的反抗精神,而“我”酷爱刑天,正曲折地表现了鲁迅不屈服于20 年代围攻他的黑暗社会势力的斗争决心,使文章具有了“自叙传”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战斗力。

长妈妈是那个时代中国生活在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枷锁下无数个妇女中的一员,她善良、勤劳、热心,但同时又或多或少地有着粗俗、迷信等不良习气,也正因为她是一个并不尽美尽善的人物,我们才感到她是那样的可信,那样的可敬,那样的令人久久难忘。

1.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称呼的由来。2.第二部分(3~18),写“我”讨厌阿长的事例。

3.第三部分(19~31),写阿长为“我”寻购《山海

,表达“我”对阿长的尊敬、感

经》激、思念之情。升华主题。

1.表达方式恰当。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例如第1、2 自然段就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长妈妈得名的原因。

第3 自然段大部分是记叙,最后写夏天睡觉时则运用了描写,描写长妈妈的睡态,文中还运用了大量语言描写。

第26 自然段就在发表议论,议论对长妈妈的看法。

第31 自然段是抒情,抒发对长妈妈的怀念。

2.结构和写法精妙。

文章1、2 自然段先用“抑”笔:写长妈妈“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其名字不清;写“她黄胖而矮” ,其外貌不扬;写“我”家的小风波与她的“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其行为不正;写她热天在床中摆成一个“大”字,其睡相不雅,侧重从“缺点”上展示。从第13 至29 自然段着重“扬” ,从优点上赞美: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使“我”觉得她知

道很多的事,开阔了“我”的眼界;特别是她作为一个文盲,连书的名字都说不清,居然为“我”买回了《山海经》,这是最让人震惊的,也是“我”敬重她的主要原因。

3.议论适时精当。

文章在记叙长妈妈言行的同时,时而夹着作者对长妈妈的一些看法的文字、议论。

阿长与《

之情;文章篇幅较长,围绕阿长记叙了几件事。我先让学生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时我针对本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主要通过讨论与归纳“作者为什么把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一起,两者有何关联?”这一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并在学生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互相合作的兴趣。

10 老王

知识与技能

自主阅读,形成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爱的博大。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学习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重点

掌握文章记叙的顺序和线索。难

点掌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错误!

《阿长与〈山海

经〉

》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追忆了儿时的保姆阿长,抒发了真挚的怀念

多媒体。

1 课时

在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如贫富、善恶、强弱等,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与之同时存在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人性,它们往往并不因为社会身份或社会地位而改变。富有者不一定高尚,贫困者不一定无知。在《老王》这篇课文中,杨绛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然而却是平凡的普通人物形象。

杨绛(1911—2016),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 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 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等。

文章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于1984 年。主要写了作者从前同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革”时期,那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但是这一切对老王都没有产生丝毫影响,他仍然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作者夫妇。这篇文章就是写作者对老王的印象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概括出文章要点,列出提纲。教师作阅读提示:课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条理有序,一脉相承。

学生读后概括,并互相交流,最后归结:课文开头4 个自然段写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等情况。下面3 个自然段则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段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段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段,是写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反映出老王心地善良。

2.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那么文中的老王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请学生谈出自己的阅读感知。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

从课文写老王的生活片段可以看出,老王穷苦卑微但淳朴善良。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极其淳朴的好人。

作者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不是冷漠、蔑视,而是本着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去关心、爱护他。如知道老王有夜盲症,作者的女儿就送了大瓶鱼肝油;总是照顾他的生意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解析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围绕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材在课文和语文园地设计了多个难度的训练。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板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字的意思,在查字典验证。在《中国美食》课后练习中,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发现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在“我的发现”板块,发现带“心”和“忄”的字多与“心理、情感”有关,带“刀”和“刂”的字多与“刀或切割”有关。 通过前面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宇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发现“灬”与“火”、“心”和“忄”、“刀”和“刂”这些偏旁之间的关联,体现了不同册次之间识字教学的衔接和发展。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记。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壮美的袓国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传统节日 教材解析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舂佳节转眼又至。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 等 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 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按时间顺序写了 7个传统节日,与节日风俗、活动相关的生字分散于全文,可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字音方面,“传、舟、赏”是翘舌音,借助词语“传统、龙舟、赏菊”帮助

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 密 -------------------------------------------------------- 封 ------------------------------------------------线 2020-2021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 (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80分钟) 一、听力。(6分) 1.大想睡觉时为什么要把鼻子举起来?( )(2分) A.大象的鼻子长 B.防止虫子钻入鼻孔 C.大象喜欢举着鼻子 2.哪种动物睡觉是要把耳朵贴在地面( )(2分) A.大象 B.狗 C.鱼儿 D.刺猬 3.刺猬睡觉时将身子缩起来是为了( )(2分) A.防止蚊虫叮咬 B.保暖 C.防范敌人 D.透气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k ǎn ch ái jiē zhe d ǎ suàn jí jiù w èi k ǒu guan yòng gào su lǚ xíng 三、按要求作答 1.选择正确的拼音,画“______”。(6 分) 稍(sh ào sh āo)息 处(ch ǔ ch ù)罚 花骨(ɡū ɡǔ)朵 几(j ǐ j ī)乎 答(d ā d á)应 切(qiē qiè)菜 2.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填空。(6分) 争先恐后 大吃一惊 细嚼慢咽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________。 (2)画线词语中“咽”字的读音是________。 (3)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的词语是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去年的树》讲了一只鸟儿与一棵树之间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实现诺言。( ) (2)《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个故事说明,蟋蟀被吃进牛肚子里,一定能活着出来。( ) (3)《一块奶酪》中的蚂蚁队长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是故意引诱小蚂蚁违反纪律。( ) (4)没有丰富的想象,就写不出生动的童话故事。( ) (5)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有生命,而且和人一样有情感。(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这个单元我认识了________的小鸟;认识了________的种子;认识了________的青头和________的红头;认识________的蚂蚁队长。(填写序号5分) A .信守承诺 珍惜友情 B .坚守原则 大公无私 C .历经磨难 D .不顾个人安危 冷静救人 E .勇敢 2.“灯不拨不亮,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去做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道理要分辨才能明白!(2分) 3.两位男生因为意见不和打起了架,李老师用“________________,万古胜负在于理。”这句格言教育他们分歧不能靠暴力解决,要以理服人。(2分) 六、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6分) 1.我好久没有听到小明清脆的歌声和高兴的笑脸。 2.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答题模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每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2.板书诗题:《元日》。学生讨论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习惯。 3.写出下面传统节日的时间。 中秋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先跟随老师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3)读写字词,同桌互相订正。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可以采取同桌互读、齐读等方式来读。 5.给下列字注音。 屠()苏() 欲()魂() 牧()异()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 2.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思考: (1)“除”是什么意思? (2)这两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课件出示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了解作者王安石。 (2)自读前两句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热闹景象。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4)结合图片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进行全班交流。3.先解释带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__________________ 符: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诵读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现在春节的习俗与古代春节的习俗有什么异同?

最新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呈雕”等8个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会写“奇妙、飞行”等2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令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人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呈雕”等8个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的世界 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的引起答案。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神奇的,世界上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有无数的宝藏和财富。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 (板书:22、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 (1)(生字田字格课件:)呈幻蜡烛诱润乘芒剑普通模型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呈润乘”,前鼻音“幻剑”后鼻音“芒通型”。 (2)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诱润芒剑通模型 熟字加偏旁:“口+王=呈”“虫+昔=蜡”“火+虫=烛”“禾+北=乘” 组词扩展:“普”组词为“普通”。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 了世界的奇妙?分别是哪些段落? 2.全班交流。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大地) (2)需重点指导的词语有:雕饰:用雕刻或雕塑进行装饰。余晖:傍晚的阳光。圆润:本文指樱桃表面光滑润泽。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3)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进行梳理,以备下节课理解课文时重点指导。 ①第6自然段中,为什么说水洼像镜子?②第14自然段中,作者说“冰雪”好像“刀剑”,“水滴”好像“闪光的水晶球”,说明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板书:总——分—总) (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奇妙无穷) 四、学习课文第2—8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 (1)画出总起句。(第2自然段) (2)天空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都是平常我们见过,是很普通的事物,但是很美,很奇妙。)(3)用心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颜色形状)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合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纳(nà) 蹲(dūn) 磕(kē) 趴(pā) (2)难写的字 嵌:上小下大,注意与“崁”字的区别。 雕:左右等宽,右部是“隹”不是“住”。 娥:左窄右宽,右部“我”字中间一横贯通。 磁:左窄右宽,右部“兹”字上部不是“艹”。(3)多音字 攒zǎn(积攒)cuán (人头攒动) 哄hǒng (哄骗)hòng(起哄)hōng (哄堂大笑)奔bēn(奔跑)bèn(投奔) 似sì(相似)shì(似的) 模mó(模特)mú(模样) 薄bó(稀薄)báo(薄饼)bò(薄荷)

(4)容易错的字凛:部首是冫裁:部首是衣倾:第四笔是竖提御:第十笔是提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威风凛凛疙瘩疲倦呆头呆脑冰棍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跺脚大步流星怒气冲冲暴露无遗 沮丧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 发达仍然理论恒星类似猜测 起源紧密适当提供能源倾角昼 夜封冻揭开神秘观察拍摄斑点 枯萎干燥抵御因素考察系列测试 检测陨石 (2)近义词 嵌入~镶入沮丧~颓丧疲倦~疲乏怨恨~嫉恨威风凛 凛~八面威风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技高一筹~棋高一着大步流星~昂首阔步怒 气冲冲~大发雷霆心满意足~如愿以偿全神 贯注~聚精会神尚未~还未 仍然~依然类似~相似起源~来源

紧密~密切适当~合适观察~观测 枯萎~干枯抵御~抵抗测试~测验 检测~检验猜测~猜想考察~考查 壮丽~壮观优美~美好宽广~宽敞 井然有序~井井有条矗立~屹立 排列~陈列精美~精巧 (3)反义词 沮丧→快活怨恨→感激新鲜→陈旧 热闹→安静威风凛凛→萎靡不振别出心裁→如法炮制 大步流星→步履维艰怒气冲冲→喜气洋洋念念有词→沉默寡言 类似→相反紧密→松散适当→过分枯萎 →旺盛抵御→投降猜测→确定干燥→湿 润揭开→隐藏精美→简陋独特→普通 宽广→狭窄仰望→俯视 迥然不同→大同小异井然有序→乱七八糟严丝合缝→漏洞百出 (4)词语归类 ①ABCC 式词语:威风凛凛怒气冲冲得意扬扬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第七组主题 --- 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一、本单元教材简介本组教材包括《识字7》、《小白兔和小灰兔》、《两只小狮子》、《小伙伴》、《手捧空中花盆的孩子》,这些课文都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与品质有关的对子;课文写的是具有好品质的主人公:爱劳动的小白兔,练本领的小狮子,用实际行动帮助小伙伴的安东,诚实的孩子雄日。口语交际的话题也是围绕“诚实”展开的。在学习本组教材之前,要引导学生读读导语,并浏览本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虚、骄”等6 1个生字,会写“短、对”等3 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故事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4.指导朗读,要用好提示语。人物对话前中后的提示语对理解人物心 情、体会情感有很大的作用,一定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读好对话。 5、鼓励大胆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做“诚实”的价值观的 引导。 三、教学重点 1 、本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识字、写作。 2、发展语言,深化理解。 3 、要有意识地挖掘文本空白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丰富课文内容。 4、练习说带有“把”字的词句,学习“只有…才???”的句式,重在 反复朗读,运用要放缓坡度。如:可以提供前一分句:只有努力学习,才的句式引导学用 四、难点是朗读课文,感受,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五、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7课时。 识字7——2课时 小白兔和小灰兔——2 课时 两只小狮子——2 课时 小伙伴——2 课时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2 课时 语文园地七——2 课时 问题探讨: 1:结合本班实际,对本组教材进行整体设计,并融入一定的课外内容,让学生

部编三上语文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文段一小苏希原想变成大人后,能尽情玩耍,自由游逛,没人来管束他。可是这天早晨起床后,却没有了玩的兴致。他不敢像以往那样,跳进水塘里去游泳,因为担心着凉、发烧;他想试着爬树,昨天还像小松鼠一般轻松敏捷;可今天,他刚刚拽住一根树枝,树枝就因承受不住他的重量折断了,扑通一声,他摔倒在地。行人瞧见这个老头儿的行为,都捧腹大笑。(节选自《愿望的实现》) 文段二祥儿的胡琴拉得越来越好,拉出来的调子越来越奇妙。他的调子不是泉水的,不是风的,也不是小鸟的,他把三种曲调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曲调,好像把几种颜色调和在一起,成了新的颜色一样。他常常去看泉水,看泉水睡醒了没有。泉水对他说:“你的曲调比我的好听多了。拉一曲给我听,催我睡着吧!”他常常去看风,跟风谈心。风对他说:“你的曲调胜过了我的。拉一曲给我听,让我高兴高兴吧!”他常常去看小鸟跳舞,听小鸟唱歌。小鸟对他说:“现在你可以教我了。拉一曲给我听,让我学会你的新曲子吧。”祥儿听他们这样说,心里快乐极了,就尽量把自己新编的曲调拉给他们听。泉水听着,安静地睡着了;风听着,微微地笑了;小鸟一边听,一边跟他学。(节选自《祥哥的胡琴》) 文段三长儿这么想着,奇怪极了,他觉得自己已经进了花园,站在花坛旁边。鲜红的花堆得山一样高,只看见一片红色。他发现所有的花都在笑,

默默地对着他笑。从笑着的花上淌下一滴一滴又香又甜的蜜,流到地面都凝成一颗一颗红色的香糖。他的舌尖好像已经尝到了甜味。他想拾一颗糖送进嘴里,再一看,这不是糖,而是鲜红的果子。果子也好,他拾了一满怀。又想到花儿不能不采,他放下果子去采花。一枝半开的,正好插在母亲床头,他采了搂在怀里;一枝比较小,正好扎在帽檐上,他采了插在口袋里;一枝挺茂盛,正好种在自家门前。他举起手正要采,忽然“嘟嘟”一声,汽车的吼叫把他给唤醒了。原来他还在花园门口,并没走进花园一步。(节选自《花园外》) 1.【提取信息】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2.【整体感知】比较阅读这三个文段,完成填空。 (1)三个文段都是________故事。 (2)文段一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二重点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文段三详细描写了长儿幻想自己站在花坛边________和采花的情景,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概述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的 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单元课文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排的。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 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深切情感。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我”盼着母亲兑现 在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承诺,详细刻画了“我”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 程。既表现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 家务的辛劳。《别了,语文课》讲了“我”由开始“厌恶”语文课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 生的教导而对语文课产生了“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表达了“我”强烈的爱国之情。《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记叙了“冬天, 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两件趣事,表现了母亲和 毕大妈生活的智慧和温暖的心,说明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 和感恩的来源。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 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 在习作中运用。 重点 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 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 在习作中运用。 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同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匆匆》2课时 《那个星期天》2课时 习作例文2课时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七单元 全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第七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课提要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教材,以“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为主题,通过阅读《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充满童趣的故事,让我们获得生活的启迪,树立环保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读书,品味词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9 大象的耳朵 一、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1.会认字。 shìdāyíshùɡān wǔtònɡfán shān 似耷咦竖竿 舞痛烦扇 2.会写字。 3.读音提示。 (1)“似”是多音字,一个读音是“shì”,组词:似的;另一个读音是“sì”,组词:似乎。 (2)“痛(tònɡ)”的韵母是后鼻音。 (3)“扇”是多音字,一个读音是“shān”,组词:扇风;另一个读音是“shàn”,组词:风扇。 4.书写指导。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跳舞头痛心烦扇走遇到不安慢慢兔子根本最好 三、读一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1.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2.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3.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四、理解句子。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理解。 五、朗读课文,填空。 这篇童话中, 都说大象的耳朵,于是大象就想办法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结果感觉还是原来的样子最适合自己。故事告诉我们。 【教学目标】 1.认识“似、耷”等9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范文(例文)欣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啄木鸟送伞 星期天的上午,小青蛙、小乌龟、小鸭子和小公鸡相约去小河边钓鱼。可是,在他们走到半路的时候,忽然下起了大雨。 他们连忙跑到啄木鸟姐姐的楼下,啄木鸟姐姐从家里拿出了伞,可是只有一把伞,究竟给谁好呢?啄木鸟姐姐把伞递给了小青蛙,小青蛙说:“谢谢啄木鸟姐姐,不过我很喜欢水,可以在雨中洗个凉水澡。你还是把伞给有需要的人吧!”啄木鸟姐姐又把伞递给小乌龟,小乌龟说:“谢谢啄木鸟姐姐,我把头和脚缩进壳里,就不会淋到雨了,你还是把伞给有需要的人吧!”啄木鸟姐姐又把伞给了小鸭子,小鸭子说:“谢谢啄木鸟姐姐,我的羽毛很光滑,雨水落在上面就会滑落,我不会淋到雨的,你还是把它送给更需要的人吧!” 最后,啄木鸟把伞递给了小公鸡,小公鸡感动地说:“谢谢啄木鸟姐姐,要是没有你的伞,我就要变成落汤鸡了。”啄木鸟姐姐说:“不用谢,能帮助到你,我感到很快乐。” 童话主要写了啄木鸟送伞的经过,其中重点运用了对话的形式叙述了小动物们为什么不需要伞,符合它们各自的习性特点。结尾揭示了主旨:我们要热心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文章中心突出,想象合理,语言流畅。 送小公主回家 黄昏的小河边,开放了一整天的玫瑰花小姐感觉有些累了,正准备睡觉。 突然,她听到一阵哭声,四处一看,原来是百花国的小公主爱丽斯正坐在小河边哭泣呢。她可是百花国里最受国王喜爱的小公主,怎么会在这儿呢?玫瑰花小姐忍不住轻轻地问:“小公主,你怎么啦?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呢?”“我偷偷地跑出了皇宫,想出来玩一会儿再回去。但是我现在迷路了,找不到回去的路。”说完,小公主又呜呜地哭了起来。玫瑰花小姐连忙安慰小公主,并对她说:“别着急,告诉我皇宫在哪里,我送你回家吧。”可小公主说她也不知道。这时,玫瑰花小姐抬头看了看天,发现明亮的北极星出来了,正一闪一闪地挂在夜空中。她灵机一动,对小公主说:“你看,北极星出来了,我们沿着北极星所指的方向一直走,一定能找到皇宫的!”说着,玫瑰花拉起小公主的手,往北边走去…… 终于,在星星快消失的时候,她们终于看到了皇宫的大门。当国王知道是玫瑰花小姐把小公主送回来的,便封赏玫瑰花小姐为玫瑰花公主。 小作者充分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黄昏、小河边等场景和玫瑰花、国王、小公主等角色结合在了一起,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安排合理,体现了乐于助人的主旨。 三年级上册语文背诵闯关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二、揭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5.多种形式读文、识字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读完后勾画相关语句,至少勾三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从青头帮助红头的过程中你体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5.多种形式读文、识字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读完后勾画相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 《纸的发明》《赵州桥》 和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从传统节日、古代发明、建筑、绘画等 几方面来突显传统文化。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 ,其中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 学习本单元课文, 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让课本走进生活, 了解中国深 厚的传统文化, 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 感。 课题 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 本课由三首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组成。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 节放鞭炮、 喝屠苏酒、 贴春联等传统风俗习惯的描述, 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 是唐代诗 人杜牧写的, 诗的前两句写清明时节,路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 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路人的愁思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奋斗心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代诗人王维写下的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借重阳佳节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 纸的发明 本文是篇说明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扬了古人的聪明 赵州桥 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精巧的设计风格和美丽的外观,赞美了中国 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 中外的画 本文通过对 《清明上河图》 的介绍和对画面内容的描绘, 体现了这幅作品的艺 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赞扬之情。

1. 认识49 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石匠、设计、创 举”等词语。 2. 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 理解背诵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 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 化的兴趣。 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3. 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9. 古诗 首???????????????????????????? 2 ~3课时 10. 纸的发明???????????????????????????2~3课时 11. 赵州桥????????????????????????????2~3课时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 画???????????????????????1~2课时 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3~4课时 1. 学生自读自悟、借助多媒体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 收集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9.古诗三首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测试 一、积累运用(50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lǚ xíng gào sù yǎn lèi wéi qún jiù mìng gāng cái là zhú huǒ yàn 2.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划“”。(6分) 答.( dādá )应处.(chǔchù)罚明晃晃.(huǎng huàng) 几.( jī jǐ )乎稍.(shāo shào)息一骨.( gū gǔ)碌3.把下面的字去掉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9分) 睁_____()飘_____()呼_____()谎_____()璃_____()谓_____()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4分) 一边……一边……只要……就……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1)( )小女孩的小手几乎冻僵了,( )她擦着了一根火柴。 (2)红头蟋蟀( )一答应,( )会被青头蟋蟀发现。 (3)手推车( )这么想着,( )费力地跑来跑去。 (4)蚂蚁队长( )很想吃地上的奶酪渣子,( )他还是遵守了禁令。 5.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地板舒展着身子。(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必背篇 目】 十三首古诗词(5+8) 古代诗歌五首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2.《望岳》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无时夜叩(kòu)门。 5.《己(jǐ)亥(hài)杂诗(其五)》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yín)鞭东指即(jí)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 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sàn)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zhé)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逢入京使》岑(cén)参(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晚春》韩愈(yù)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fēi)。 杨花榆(yú)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10.《泊(bó)秦淮》杜牧 烟笼(lǒng)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yóu)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zhú)臣,贾生才调(diào)更(gèng)无伦(lún)。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chuī)漆(qī)公店(其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biàn)无难,赚(zhuàn)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六篇文言文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liè),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guā)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 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jùn)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jiàn)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xiāng)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 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 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ò),雌(cí)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shì)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jiàn)其发(fā)矢(shǐ)十中(zhòng)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dàn)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ěr)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