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编辑]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编辑]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

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

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

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

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

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

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

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

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

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首要发展是围绕交

易动机所做出的更加精细的研究。原则上凯恩斯认为人们持币的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

规模变量,虽然凯恩斯并不否认交易需求同利率有关,但他并未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关系。围绕这一问题,威廉·杰克·鲍莫尔(William Jack Baumol)(1952)和托宾1956)结合库存的费用模型给出了一般的回答。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假定,人们持币与否包括两种相关的费用:持有现金的机会损失和处置有价证券的佣金支出,由于这两种费用互为消长,个人决策将面临选择和权衡,并使得总费用最小,由此可导出鲍莫尔有名

的平方根律:M=(2bT)/r式中b代表每笔交易的佣金费用,r代表有价证券利率。该式表明货币需求同收入T和利率的弹性均为1/2,这意味着货币不是奢侈品,其更深一层次的含义是,收入分布越是平衡,货币总的需求就越大,或收入分布越是不均匀,货币总需求就越低。

谨慎动机主要取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正如凯恩斯所指出的,“由此动机持有之货币,乃在提防有不虞之支出,或有未能逆睹之有利进货时机。”但不确定性如何影响货币需求,凯恩斯的分析未见细致,致使后来的经济学家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拓展和进一步规范,最有名的拓展之一是托宾的货币需求的象限分析,托宾巧妙地将谨慎需求和交易需求与投机需求置于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将谨慎动机限定于利率的不确定性这一范围之内。谨慎需求模型有关不确定性的其它发展是直接基于收入或支出的不确定性,如惠伦(1966)所提出的谨慎性货币需求模型就属于这一类型。该模型假定:

收支相抵后的净支出服从以零为中心的某

种概率分布,σ为净支出的标准差,通过设

定适当的风险概率,惠伦导出了立方根律的货币需求公式:M=2σ2br13

投机动机是凯恩斯最为关注和重视的

一个动机,它是凯恩斯货币理论区别于其它货币理论的一个显要特征,不过凯恩斯的投机模型是一个纯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模型,在该模型中,投机者面临的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借助预期利率,个人要么全部持有货币,要

么全部持有债券,个人是个盲目的投机家,

而不是多样化的投机家。为克服这一缺陷,托宾(1958)根据马克维茨(1952)的资产组

合理论发展了凯恩斯的纯投机性货币需求

模型。这一理论可通过可分离定理加以说明。第一,投资者根据各种风险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确定资产的有效集或有效边界,这一边界与个人的偏好无关,引入无风险的货币后,投资者的有效集变为由原点出发与有效边界相切的一条直线。第二,个人选择直线上的哪一点作为最优决策点,取决于个人风

险——收益的无差异曲线,个人的无差异曲线与直线的切点即为投资者的最优选择,该点决定了在所有金融资产中货币所持的比例,投机性货币需求由此比例确定。

[编辑]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

凯恩斯之前的货币理论可归结为货币数量论传统,该理论可追溯至休谟的《论货币》,其后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并经马歇尔、维克塞尔、费雪和庇古等经济学家的斧正基本止于完善。货币数量论因其形式的简洁性和逻辑解释能力,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前一直居于经济学的主流位置,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后,由于简单形式的货币数量论在现实经济的解释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和凯恩斯理论对现实解释能力的明显优势,使得该理论退居到非主流位置。到目前为止,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仍是现代主流货币理论。下面我们从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性需求的角度讨论该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

对交易需求,正如帕廷金等所批评的那样,传统货币理论同样包括凯恩斯主义的交易需求理论缺乏充分的微观基础。从形式上讲,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直接以个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但是交易需求分析本质上是一种静态分析,交易需求本身是需要加以说明的。固然,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模型通过将物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货币市场连接成一般均衡模型,交易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说明,然而这种说明是不充分的,它只是停留在宏观层次,而没有解决货币需求如何由个人的最优化行为导出,这里个人的最优化行为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最优理财行为,同时亦指个人的最优消费行为。后者将由消费者动态效用最大化决定,因此,货币需求必须在个人理财费用的约束下由个人动态消费效用最大化导出。但是,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模型中,个人理财费用得到了充分的强调,而个人效用最大化基本没有涉及,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动态化方面的重大缺陷之一。为克服这一缺陷,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思路:第一是弗里德曼的现

代货币数量论,他的货币数量论一般可表述为:MDP=fW,r-1rdrdt,1pdpdt,h式中MD是名义货币需求,r是利率,W代表财富,h是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P是价格水平,t 代表时间。对弗里德曼而言,货币同其它任何资产一样,会给持有者带来效用,其效用是给持有者提供劳务流量,劳务流量效用服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而这正可以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分析应用,因此,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之上,而作为体现动态最优化的是所谓的持久收入假定,但是在弗里德曼的理论中始终缺乏明确的最优化程序,其对动态行为的处理也是不充分的。

第二种思路是明确从动态最优化的角度阐述货币需求决定的现代新古典宏观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中最有名的新古典主义货币模型是货币迭代模型,它源自萨缪尔逊的“纯碎消费借贷”模型。新古典主义的货币迭代模型的效用函数为:U=U[c1(t),c2(t)]式中,c1(t)代表年轻一代在他们年轻时的

消费,c2(t)代表他们在年老时的消费。由于年轻人和老年人有各自的资源禀赋,借助货币交换,年轻人将选择c1(t)和c2(t)使其效用最大化。但是对于迭代模型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货币资产与生息资产的共存性,第二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如何在模型中得到体现。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处理分别引出了货币的法定限制理论(Fama,1982)和克洛尔约束假设,后者导出了众所周知的卢卡斯的具有交易约束的迭代模型.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精)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构成了我国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我国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若干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 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首要发展是围绕交易动机所做出的更加精细的研究。原则上凯恩斯认为人们持币的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规模变量,虽然凯恩斯并不否认交易需求同利率有关,但他并未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关系。围绕这一问题,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结合库存的费用模型给出了一般的回答。鲍莫尔(1952)和

比较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比较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1.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 相同点:凯氏与弗氏都作了以下的假设: 1)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奇一的市场利率来 表达,不断变化着的市场利率是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2)无论在时段上还是在时点上,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公众的投资发 生额越大,货币需求量便越少。 3)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 不同点: 凯氏:1)短期分析-价格不变。凯氏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问世的,因此理论上侧重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即大量的生产 能力被迫闲置的问题。 2)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弗氏:1)长期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侧重于解决通货膨胀、“滞胀”问题。 2)货币量的层次为M2,即包括货币和准货币。 2.货币需求理论模型: 凯氏:1)凯氏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其 中货币的交易需求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取决于人们的收入 水平,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正相关猪场;货币的投机需求,强调的是货 币的贮藏手段功能,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市场利率负相关。综上所述: 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市场利率负相关。 2)“流动性陷阱”假说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大胆的假设,当利率已降至某 一不能再降的低水平值的时候,货币需求会变为无穷大,货币需求量 的增加一利率无关,此时的货币政策失效,能适用的是财政政策。 3)凯恩斯模型与“马歇尔的k” 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简单化-写成线形形式Md=aY-bi,联立 Md=kPY,得k=a-bi/Y.通过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算出来的货 币需求量,依然是收入的一部分,即Md=kY,不过此时的k不同 于“马歇尔的k”,而是一个变量,一个函数。 弗氏:1)弗里德曼的理论特色有:采纳了凯恩斯视货币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利用这一思想把货币数量说改造成货币需求函数;基本上可定 了货币数量说的长期结论,即长期中,货币量变化只影响物价、名 义利率、名义收入等,不能影响就业、实际收入、实际利率等。 2)弗里德曼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对货币需求进行了逻辑推理,消费者在诸多商品之间进行选择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效用、 收入、机会成本。而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所以弗里德曼认 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持有货币的成本跟持有货币的收益 (这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有些相似)影响。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可以表示为:Md=f(P,Y,Rb,Re,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 产生的大背景不同 a)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问世的,因此理论侧重于解决 那个时代的当务之急———有效需求不足,即大量的生产能力被迫闲置。 b)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是在70年代,简单的通货膨胀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滞胀” 的经济大前提下产生的。 , 前提假设不同 a)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 1) 资本市场或者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以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 达,不断变化的市场利率就成了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Md与 i之间成负相关系。 2) 无论在时点还时时段上,货币和实物资产时替代品,于是,在收入一定时,公 众的投资发生额越大,货币需求量就越少。 3) 生产要素在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投资函数与利润 率无关。 4) 短期分析,价格不变。这主要与当时的现实紧密联系,当时的大萧条是在买方

市场条件下发生的。凯恩斯的分析说明,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机是有效需求,经济萧条的魁首也是有效需求。在有效需求刚刚松动时,若哪个厂商先提高价格, 他就会被市场淘汰。 5) 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M1 是现金与可开列支票的活期存款之和) b)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 1) 长期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 在长期中,价格变量是变动的,对国民收入是有影响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胀条件下,价格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2)货币量的层次为M2,即包括货币和准货币。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测定: (1) 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 (2) 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 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 , 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差异: a)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析开始开始的,他将货币 1 需求的动机分为四类: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前 两种动机使然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后两种动机使然的 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完整word版)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1、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M=P*Q/V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2、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 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3、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 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 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 注意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强调商品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货币必要量,而货币数量对商品价格没有决定性影响。这个论断只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适用。 货币必要量公式提供了对货币需求进行理论分析的思路,但直接运用这个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反映的是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1. 费雪方程式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P=MV/T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 M d =Kpy M d 为名义货币总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实际生产总量;p代表价格水平;K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 剑桥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侧重于商品交易对货币的需求;剑桥侧重的是资产职能的货币需求。 (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的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则是从货币存量的角度研究货币的存量需求。 (3)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剑桥方程是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剑桥方程式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 (1)交易动机 (2)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消费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投机性需求 (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y的水平,与收入正相关。 (2)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有关,与利率负相关。 M= M 1+ M 2 = L 1 (y)+ L 2 (r)=L(y,r)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货币需求范围五、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比较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一.不同点: 1 前提假设不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假设是:有效需求充足;金融市场完善,公众面 临齐一的收益率;货物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货 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他做短期分析,即假设商品市场P 不变,货币市场Ms不变。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假设是:做长期假设,价格在起作用,而且对 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即价格变量在长期是变动的,影响着国民收 入);货币量的层次是M2,包括货币和准货币。与凯恩斯不同,弗里德曼 扩大了货币的涵盖内容,将货币定义在更广泛的层次上。 2 个人想法不同:凯恩斯认为:A 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 高,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大。 B 货币的投机需求量与市场利率成反向变化 因此,凯恩斯推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函数为:Md=aY-bi 认为货币需求与 人们的收入水平成正方向变化,而与市场利率成反向变化。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 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持有货币的收益所影响。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函数比较复杂:Md/P=f (Yr, w, Rm Rb, Re, gP, u) 其中,与P,Y,成正方向变化,与gP, Rm, Re, Rb,成反向变化。简化为: Md/P=f (Yr, I ) 由此,凯恩斯与弗里德曼有了分歧点。MV=PY,V=Y/Md/P 凯恩斯认为V =Y/f(Y,I),认为V是频繁变动的,而弗里德曼认为V是恒稳定的,根据 是V=Y/f(Yr). 区别: 3 并由此提出了“流动性陷阱”假说。

弗里德曼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从而将货币理论纳入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框 架,摈弃了古典学派视货币为纯交易工具的狭隘观念。在一般均衡的资产组合 中特别强调货币量在经济中的枢纽作用,纠正了凯恩斯学派忽视货币量的偏颇 。严格地将名义量与实际量加以区分。在货币需求函数中,首先设置了预期物 价变动率这一独立变量,确定了预期因素在货币理论中的学位。 二相同点: 1 两者都是在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的基础上发展的,都一定程度上根据剑桥方程式 和费雪方程式加以研究,最后形成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2 都认为货币需求量与收入与利率相关。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在形式上反映了 凯恩斯的影响。 3两者的理论都有鲜明的特色,都是一种创新,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很大的贡献; 但两者也存在不足,受到挑战。

凯恩斯货币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 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首要发展是围绕交易动机做出更加精细的研究 原则上凯恩斯认为人们持币的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规模变量,虽然凯恩斯并不否认交易需求同利率有关,但他并未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关系。围绕这一问题,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结合库存的费用模型给出了一般的回答。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假定,人们持币与否包括两种相关的费用:持有现金的机会损失和处置有价证券的佣金支出,由于这两种费用互为消长,个人决策将面临选择和权衡,并使得总费用最小,由此可导出鲍莫尔有名的平方根律:M=(2bT)/r式中b代表每笔交易的佣金费用,r代表有价证券利率。该式表明货币需求同收入T和利率的弹性均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65422148.html,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作者:倪维阳周建平 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3期 (1.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2.北京银讯财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00) 【摘要】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理 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逐渐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重新认识其理论,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研究以及如何在我国合理运用具有明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货币;货币需求理论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含义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是流动性偏好理论,该理论从货币的完全流动性出发,通过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不同动机阐述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通过大量的研究之后,凯恩斯将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进行分类,即将持币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需求、预防动机需求和投机动机需求。 (一)交易动机需求 作为交易媒介是货币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而交易动机需求是为了满足个人正常商品、劳务的交易需求,而在手中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凯恩斯根据交易动机主体的不同,将其细分为个人收入动机和企业业务动机。个人收入动机是针对个人而言的,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开支和消费的一种货币交易需求。企业业务动机是针对可持续经营的企业,为了满足在日常活动收支时差的业务开支的一种货币交易需求。 (二)预防动机需求 凯恩斯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到的、不确定的支出,着眼于对未来债务偿付的保值作用,人们想保持一种资产并且该货币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因此,人们也需要维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这就产生了预防动机需求,而该种需求仍然是主要用于交易的。所以,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需求可以归入一个范畴。又因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相关,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所以用函数关系表示如下:M1=L1(y)。 (三)投机动机需求 投机动机需求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具创新的部分。凯恩斯认为人们手中持有一定的货币量,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储存财富。而凯恩斯将储存财富的金融资产分为两类,一类是货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剖析

当代经济前沿(微观)课程论文 题 目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剖析 姓 名 专业班级 09国际投资求是实验班 指导教师 余祖伟 完成日期 2012年6月1日 宁波理工学院

目录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 (2)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3)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4)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4) 五、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缺陷 (5) 六、凯恩斯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的比较 (5) a)假设不同 (6) b)对货币需求的分析不同 (6) c)货币需求理论函数不同 (6) 七、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7) 八、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应用——流动性过剩 (7) 九、参考文献 (9)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剖析 摘要: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凯恩斯货币需求更是在货币经济学领域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做出了抨击和补充,又为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制订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陷阱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凯恩斯认为,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没有将货币引入到生产之中,因而不可能解释资本主义所面临的失业问题和和解决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将货币决定物价的理论转变为货币影响就业和产量的理论,这种转变被人们称之为“凯恩斯革命”。 在凯恩斯建立自身理论的过程中,首先抨击了古典经济学的三大原则,第一个是“萨伊定律”,凯恩斯认为是需求创造供给,而不是古典经济学认为的是供给会自行创造其本身的需求;第二,凯恩斯则认为利息率是由货币的供求所决定的,它不能调节储蓄和投资的均衡,而且投资决定储蓄,而不是储蓄决定投资;第三,凯恩斯认为就业并不是由工资所决定的,是由有效需求所决定,也因为如此,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而这其中,由于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人们在心理上具有对流动性的偏好,使得货币需求理论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基于流动性偏好理论,而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其实质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我

试题资源货币需求试卷(二) 本试卷适合知识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

试题资源 货币需求试卷(二) 本试卷适合知识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两者的区别。 一、解释概念(每题4分,共20分) 1.流动性偏好 2.流动性陷阱 3.交易动机 4.交易性货币需求 5.投机动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是()。 A. 预防动机 B. 交易动机与投机动机之和 C. 交易动机 D. 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之和 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正负相关都可能 D. 不相关 3. 下列()是货币需求函数的规模变量。

A. 货币本身的收益 B. 收入 C. 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D. 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4.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A. 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B. 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C. 只持有货币 D. 只持有债券 5. 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的()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展。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 投机动机 D. 谨慎动机 6. 以下()属于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 A. 利率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 B. 人们资产选择的原则是效用极大化。 C.“恒久性收入”概念是一个不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纯物质化的概念。 D. 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7.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的特点。 A.不稳定B.不确定 C.相对稳定D.相对不稳定 8. 根据货币需求的数量论,如果物价水平是1.2,实际收入是8万亿美元,货币的流通速度是2,那么货币的需求是() A.6.67万亿美元B.16万亿美元 C.4万亿美元D.4.8万亿美元 9. 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最终依赖于() A.永久性收入B.当期收入与永久性收入之间的比率C.永久性收入与债券回报率D.永久性收入与货币回报率 10. 按照弗里德曼的观点,经济紧缩是,收入水平的下跌会()永久性收入,这会导致流通速度() A.超过;上升B.不如;上升 C.超过;下跌D.不如;下跌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正确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F”表示。 1.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2. 当人们预期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大量增加,甚至形成流动性陷阱。() 3.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4.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5.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时,投机动机是决定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 6. 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认为“恒久性收入”概念是一个不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纯物质化的概念。() 7. 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极为敏感,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8. 凯恩斯认为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 9. 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说是在批判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基础上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继承和发展。() 10.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闲置的货币余额的需

分析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数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 2、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3、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三类因数是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将货币视同各种资产中的一种,通过对影响货币需求7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公式。货币学派强调货币需求与恒久收入和各种非货币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他强调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所以货币需求也比较稳定。 弗理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理由是: 1、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 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因此,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货币的供应方面。 分析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两者间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对影响持有货币数量的因素研究上有所不同。凯恩斯是从货币需求的动机开始分析的,可分为四类:(1)交易动机(2)营业动机(3)预防动机(4)投机动机。 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甚至可以说是奢侈的商品,所以他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两类因素的影响。第一,持有货币的成本。该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直接成本分为两方面:一是预期损失;二是贮藏费用。间接成本就是机会成本。由于受收入的影响,人们只能购买一部分商品,所以就存在机会成本。两个理论对此产生不同的理解是由于出发的角度有所不同而致的。 两个理论的函数也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相对与弗里德曼的来说,涉及的自变量较少。凯恩斯的只是关于收入和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弗里德曼是价格指数、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预期价格变动率、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恒久收入、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他随机因素。其次,弗里德曼的函数虽然更具体地说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但是函数里面有因素还是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同,那就是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最后,他们对k的定义有所不同。凯恩斯的k=a-b*(i/Y),而弗里德曼的k=f(1/Y,w,Rm,Rb,Re,gP,u)。

第七章 、货币需求习题答案

第七章货币需求 一、填空题 1、“1:8”公式的含义是:对于8元钱的零售商品供应,对应的需要1元钱的人民币实现其流通。 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投机性需求。 3、弗里德曼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最重要的变量因素是_恒久性收入_ __。 4、在货币需求理论中,提出现金交易说的经济学家是欧文。费雪。 5、凯恩斯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是利率。 6、实际货币需求则是经济主体的名义货币需求在扣除价格变动因素以后的货币需求。 7、剑桥方程式的公式是Md=KPy。 8、凯恩斯将人们的货币需求动机归结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二、单项选择题 1、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 D )。 A、M和V短期内稳定 B、T和P短期内稳定 C、P和V短期内稳定 D、T和V短期内稳定 2、提出现金交易说的经济学家是(C)。 A、凯恩斯 B、马歇尔 C、费雪 D、庇古 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 D )。 A、当期收入 B、过去的收入 C、未来的收入 D、恒久收入 4、剑桥方程式中,着重研究的货币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5、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M=L1(Y)+ L2(i)中,认为M与收入Y和利率i的关系分别是(D ) A、负相关,正相关 B、正相关,正相关 C、负相关,负相关 D、正相关,负相关 三、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 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和决定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2、简要分析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3、简述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说)与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的区别。 4、简述凯恩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分析的主要内容。 五、计算题 六、论述题 1、试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说明该理论与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相比有何特色? 2、试比较分析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主要区别。 1

凯恩斯经济学及基本理论框架

凯恩斯经济学及基本理论框架 一、凯恩斯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 凯恩斯经济学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提出,并由其追随者发展与运用的一套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与政策。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的必然性。凯恩斯认为,他的理论要说明什么力量决定就业量。具体来说,就业量取决于产量,产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因此,他的理论的核心就是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平衡时的总需求。这种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们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所决定。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决定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规律和决定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与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规律。凯恩斯认为,如果经济由市场自发地调节,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存在就是必然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国家干预经济。因此,在政策上,凯恩斯主义的中心就是用国家干预来代替自由放任,其中包括通过收入再分配来刺激消费的收入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弥补个人支出不足的财政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的是整体经济的运行,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就用总量分析代替了个量分析。这些内容就构成了当代的宏观经济学。 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1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丁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绕 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 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二、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少西方学者针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作了进一步发展,补充和修正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 一 ) 凯恩斯交易需求理论的发展——平方根定律模型及修正 对于凯恩斯提出的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而与利率基本无关的观点,凯恩斯以后的经济学家都提出异议。例如,美国经济学家汉森 (A . H . Hansen) 在 1949 年就提出,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货币的交易余额也具有利率弹性。然而,第一次深入分析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关系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W · Baumol) 。 1952 年,鲍莫尔发表的《现金的交易需求:一种存货理论分析》一文中,将最适量存货理论应用于货币需求的研究,认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不仅与收入有关,而且与利率关系也极密切。 下面介绍鲍莫尔模型,假定条件为:①人们有规律地每隔一段时间获得一定量的收入 (r) ,且支出是连续的和均匀的。②人们采用购买短期债券的形式贷出现金,并且每次变现或出售资产与前一次的时间间隔及交易量相等。③未来时间内所预期的支出量为 T ,每次变现的现金数量为 K ,每次买卖债券的手续费为 b ,市场利率为 i ,持有货币的总成本为 C 。 人们的目的是最小化 C , C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交易成本,持有现金越多,兑换变现的次数就越少,交易成本就越少,即交易成本是现金持有量的减函数;二为机会成本,由于持有现金是没有利息收入的,持有的现金越多,机会成本就越大,即机会成本为持有现金量的增函数。用公式表示: (1) 一阶条件为:

(2) (3) K* 就是使总成本 C 最小时的货币量的值 ( ,所以使 C 最小 化的二阶条件也自动满足 ) 。因为在整个考察期间持有的平均现金余额为,因 而货币需求的最适量为。从公式可以看出:①当交易主体的交易量 (T) 和手续费 (b) 增加时,最优的持币数量会增加;当利率上升时,最优的持币数量会下 降。②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 鲍莫尔模型对西方货币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论证的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利率变动的影响的这个结论,不仅间接地说明了物价水平的变化与货币需求变化的关系 ( 物价水平的上升使名义交易量和手续费增加,相应地也促使最适货币数 量上涨 ) ;而且为凯恩斯主义的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指标作了进一步的证明,因为如果交易需求是利率的函数,则意味着货币需求函数较凯恩斯所认为的更不稳定。换言之,平方根定律加强了凯恩斯关于货币政策效果不如财政政策这一观点的证据。但是他的模型也遭受到了两方面的批评:一是模型的假设缺乏合理性。未来的收入和支出是无法预测的,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只能按照随机原则处理货币持有问题,随机性模型才符合实际。二是模型中对利率变动和交易量变动与货币需求的数量关系描述不准确。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货币需求是当收入一定是,理性人们受便利,习惯,风险和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将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的欲望。 货币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富争议的理论之一。而货币理论的基石是货币需求,供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具体阐述,学术界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不同的理论之间虽有所争议,但也有相通之处。 在本文中,笔者将比较一下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凯恩斯的理论继承了古典货币学派学说,但又超脱与古典学说之外,以其大胆的假设与精辟的见解独创一体,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提出了著名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说” 凯恩斯明确提出了货币在现实经济中作为资产的功能,因此,他所说的货币需求既有作为交易媒介的需求,也有作为投资资产形式的需求。这样,在一系列严格的假定下,货币需求函数就是关于利率与收入的二元函数。M d=ay-bi。几即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同时,分析该函数时还必须注意,利率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不能无限上升,同时,货币需求量一定不能小于零。 研究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就不能不提一下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陷阱”假说。即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公民对货币的需求量变为无穷大。即当I 下降为某一足够小的值时,货币需求曲线与X 轴平行。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凯恩斯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个人的需求动机引入经济分析中。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于战后经济复苏时期。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凯恩斯的理论以及经济政策主张已经不复生效。 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影响它的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持有货币的成本 2,持有货币的受益 在一系列的假定条件下,弗里德曼得出了复杂的关于货币需求的函数表达式(对不起,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打出那个方程式)。经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得出:货币需求与实际恒久收入Y 和利率有关。且与Y 成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弗里德曼的主要结论是货币需求函数是极为稳定的,即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因素之间又极为稳定的相关关系。 3.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理论的比较 凯恩斯学派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就关于货币需求的问题论争了30多年之久。凯恩斯掀起了“凯恩斯革命”,而弗里德曼则领导了“货币主义的反革命”。可见,他们之间的分歧是比较大的。 首先,两种观点的前提假设不同。 在凯恩斯的分析中,主要分析的是短期内的经济现象,故凯假设价格是一个定值,在短期内不改变。但弗里德曼着重于长期分析,在长期内,价格不但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与其也有一定的作用。其实这种假设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两种理论产生的背景不同。 凯恩斯理论产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大量资源闲置,故即使大规模扩大生产也不会导致成本上升,因此价格比较稳定。而弗里德曼理论产生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时期,各国基本上达到了充分就业水平,故此时如果扩张经济就有可能出现“胀滞”状态。 其次,两种理论关于货币的定义不同。凯恩斯研究的是M1层次的货币需求,而弗里德曼将货币定义为M2层次。所以由此而导致两者在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不同。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比较分析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历史似乎有意为凯恩斯创造了弗里德曼这位与他有许多明显相似之处的对手:丰富的学术著作,广泛的兴趣爱好,对货币理论的关注,对既成体系的挑战才能,出众的口才,敏锐的头脑,令人瞩目的个人魅力和国际地位。这一切都为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长达30年之久的论战增添了许多戏剧性的色彩。无论如何,凯恩斯的“凯恩斯革命”与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反革命”都将成为交相辉映的千古绝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天才和他们的思想,感悟他们的睿智。 一.思想碰撞: 不同点: 1.从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来看:凯恩斯所处的时代是30年代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时期。当 时的经济背景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动力,而且需求的上升不会导致价格的上升。而弗里德曼的理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70年代的经济“滞涨”时期。当时的情况是生产停滞,经济没有增长,但价格却在不断上涨。两种理论所提出的时代背景完全相反。 2.从理论的前提假设来看:首先,凯恩斯假定他所做的是短期分析,这就意味着价格不变。 短期内只要有效需求上升,经济就能上升。而弗里德曼的分析是长期分析,人们的价格预期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其次,凯恩斯理论对货币的定义是在M1层次上无收益的货币,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媒介功能和储藏手段功能。相比之下,弗里德曼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测定出货币的定义应该是在M2层次上的,这样货币的定义更加广泛。 3.政策含义与结论运用不同: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必然具有一定的政策目的或主张。凯恩斯 的货币需求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在“流动性陷阱”中,即需求并不足,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回复有很好的效果,而货币政策则基本无用,他认为,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使利息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就会刺激投资增加,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提高有效需求,使就业量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但是当利率低到一定水平,即流动性陷阱水平时,如果投资还不旺盛,此时如果中央银行再通过扩大货币的供给量来刺激投资的话是没有用的,此时就应该用财政政策,即由政府扩大财政支出,直接进行投资,以促进有效需求的增长,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都增加。弗里德曼的主张是,在经济高涨时期,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控制更加有效。可见,前者强调使用财政政策,后者主张运用货币政策,他认为不能像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那样,把限定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因为这种政策的短期作用与长期作用正好相反。限定利率在短期内会获得成功,但在长期却会遭到失败。例如中央银行为了降低利率而增加了货币供给,结果利率下降刺激了投资的增加,然后使国民收入增长。但是国民收入的增长又会导致货币的需求的增加,这样由会使利率上升。所以货币供给量过度增加最终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这反而碍于刺激消费和投资,达不到消除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目的。当然,前者针对的是萧条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滞胀问题。 4.货币需求函数的构建不同: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只与两个变量有关,即收入(Y)和利 率(i)。具体分析来说,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或企业需要货币是为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按照凯恩斯的说法,出于交易动机的需求量主要决定与收入Y,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大。所以货币的交易需求量是收入的增函数;第二,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大体上也与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由于有价证券的价格和利率是成反比的,有价证券的价格上升意味着利率的下降,反之则反是。所以当利率上升的时候人们会想要更多的货币来购买有价证券,此时对货币的需求就会上升,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不同点: 1.假设不同: ①弗氏的是长期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侧重于解决通货膨胀、“滞胀”问题。在短期内,P变,Y 也变;在长期内,P变,Y不变. 凯氏的是短期分析,即假定价格不变.将价格变量排除在模型之外. 理论上侧重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即大量的生产能力被迫闲置的问题。 ②弗氏的货币量的层次为M2,即包括货币和准货币M2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郁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凯氏的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2.对货币需求的分析不同:凯氏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并由此得出结论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市场利率负相关。弗里德曼采纳了凯恩斯视货币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利用这一思想把货币数量说改造成货币需求函数;基本上可定了货币数量说的长期结论,即长期中,货币量变化只影响物价、名义利率、名义收入等,不能影响就业、实际收入、实际利率等。 3货币需求理论函数不同:弗氏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为Md / P = f (Yr, w, Rm, Rb, Re, gP, u ).实际恒久收入(Yr),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w),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m),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股票的

预期名义收益率(Re),预期价格变动率(gP),还有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他随机因素(u)都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凯氏的理论函数为Md = aY-bi.货币需求包括交易货币需求和投机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影响交易货币需求,利率影响投机货币需求. 相同点: 1弗氏跟凯氏都视货币为一种资产.凯氏与弗氏都假设 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来表达,不断变化着的市场利率是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2凯氏认为在个人偏好,社会局势等不变的前提下,收入水平越高,货币的交易需求量越大.而弗氏认为,在长期中,如果确认收入增加的话,那么消费者对货币的需求则会增加.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编辑]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编辑]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 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 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 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 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