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2019最新标准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2019最新标准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2019最新标准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2019最新标准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以及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等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批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37.3-2001 国家林业局《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森林城市national forest city

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该标准要求并经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

3.2 城市森林urban forest

城区及其周边所有森林、树木及其相关植被的总和。

3.3 乡土树种native tree species

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某些引种期长、并在本地区极端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已表现没有生态扩侵性,符合引种成功标准的归化树种,也可以列入乡土树种。

3.4 森林网络forest network

各类森林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道路、水系、农田等区域营建的森林生态廊道实现有效连接,形成片、带、网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

3.5 绿道green way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满足行人和骑车者进入自然景观的慢行道路系统。

3.6 林荫道路avenue road

树冠覆盖率达60%以上的道路。

3.7 受损弃置地wasteland

因生产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自然地形和植被受到破坏,并且废弃的宕口、露天开采用地、窑坑、塌陷地等。

4 总则

4.1 实现森林惠民

从城乡居民的生态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2 采取近自然模式

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通过林树种本地化、森林绿地配置多样化、管护措施近自然化,打造近自然森林景观。

4.3 扩大生态空间

依托自然山水格局,通过林山相依、林水相依、林田相依、林路相依、林城相依、林村相依等建设,营造优美完备、健康宜居的生态空间。

4.4 坚持城乡统筹

统一谋划、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切实做到规划、投资、管理的一体化。

4.5 科学有序推进

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不搞运动式推进和违背群众意愿的形象工程,勤俭节约建设森林城市。

5 指标体系

5.1 国家森林城市(地级以上)

5.1.1 森林网络

5.1.1.1 森林覆盖率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的城市,城区及近郊区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地区的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应达30%以上。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的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5%

以上,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应达35%以上。

自然湿地面积占市域面积10%以上的城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占市域面积30%以上的城市,森林覆盖率按以下公式计算:森林覆盖率= 基数标准—(自然湿地面积比例—10%)×基数标准

森林覆盖率= 基数标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比例—30%)×基数标准5.1.1.2 城区绿化覆盖率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5.1.1.3 城区树冠覆盖率

城区树冠覆盖率达25%以上,下辖的县(市)城区树冠覆盖率不低于20%。

5.1.1.4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以上。

5.1.1.5 城区林荫道路率

城区主、次干道中,林荫道路里程比例达60%以上。

5.1.1.6 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

自创建以来,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的乔木树冠覆盖率达60%以上。

5.1.1.7 乡村绿化

保护乡村自然生态景观风貌,乡镇街道绿化率达70%以上,村庄林木绿化率达25%以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绿化美化。

5.1.1.8 道路绿化

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适宜绿化的道路林木绿化率达80%以上。

5.1.1.9 水岸绿化

注重江、河、湖、库等水体沿岸生态保护和修复,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0%以上,适宜绿化的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0%以上。

5.1.1.10 农田林网

按照《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要求建设农田林网。

5.1.1.11 重要水源地绿化

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5.1.1.12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80%以上。

5.1.2 森林健康

5.1.2.1 树种多样性

城市森林树种丰富多样,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结构和森林景观,某一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

5.1.2.2 乡土树种使用率

城区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

5.1.2.3 苗木使用

城区绿化使用全冠苗木,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

5.1.2.4 生态养护

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注重森林、绿地土壤的有机覆盖和功能恢复,城区绿地有机覆盖率达80%以上。

5.1.2.5 森林质量提升

加强城区、近郊区低质低效林改造提升,培育健康稳定、优质优美的城市森林。自创建以来,平均每年完成森林质量提升面积20%以上。

5.1.2.6 动物生境营造

保护和选用留鸟引鸟、食源蜜源植物,打造5公顷以上城市片林1处以上。大型森林、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生态廊道实现有效连接。

5.1.2.7 郊区森林自然度

森林植物群落演替自然,其自然度应不低于0.5。

5.1.2.8 资源保护

自创建以来,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公共事件。

5.1.3 生态福利

5.1.3.1 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5.1.3.2 城郊生态休闲场所

建设20公顷以上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大型生态休闲场所5处以上。

5.1.3.3 公园免费开放

财政投资建设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各类城市公园、绿地免费向公众开放或设立免费开放日。

5.1.3.4 乡村公园

每个乡镇建设休闲公园1处,每个村庄建设公共休闲绿地1处。

5.1.3.5 绿道网络

建设遍及城乡的绿道网络,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0.5公里以上。

5.1.3.6 生态产业

发展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康养、食品等森林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5.1.4 生态文化

5.1.4.1 生态科普教育

建立参与式、体验式的森林城市生态课堂、生态教育基地5处以上,森林博物馆或其他类型的生态场馆1处以上,全民生态教育普及率达60%以上。

5.1.4.2 生态标识系统

在城乡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建设森林城市生态科普、

生态导向等标识系统。

5.1.4.3 生态宣传活动

利用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爱鸟周等生态节日,每年举办市级生态宣传活动5次以上。

5.1.4.4 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管理规范,档案齐全,保护措施到位,保护率达100%。

5.1.4.5 市树市花

依法确定市树、市花。

5.1.4.6 公众态度

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应达90%以上。

5.1.5 组织管理

5.1.5.1 组织领导

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创建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目标考核体系。

5.1.5.2 规划编制

编制规划期限10年以上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依法批准实施。

5.1.5.3 创建时间

在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备案,开展创建活动2

年以上;批准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年以上。5.1.5.4 投入机制

把森林城市建设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多元的投融资机制和奖补政策。

5.1.5.5 科技支撑

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体系,专业技术队伍健全,技术规程完善,加强技术推广和业务培训。

5.1.5.6 示范活动

积极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小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示范活动。

5.1.5.7 档案管理

森林城市建设档案完整、规范,相关技术图件齐备,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5.2 国家森林城市(县级)

5.2.1 森林网络

5.2.1.1 森林覆盖率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县(市)城区及近郊区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且分布均匀。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的县(市)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且分布均匀。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县(市)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且分布均匀。

5.2.1.2 城区绿化覆盖率

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5.2.1.3 城区树冠覆盖率

树冠覆盖率达25%以上。

5.2.1.4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

5.2.1.5 城区林荫道路率

城区主、次干道中,林荫道路里程比例达60%以上。5.2.1.6 乡镇绿化

乡镇建成区林木绿化率达30%以上,街道绿化率达80%以上,建设2000平方米以上休闲公园1处。

5.2.1.7 村庄绿化

林木绿化率达30%以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全部绿化美化,建设1处公共休闲绿地,保护好风水林和风景林。5.2.1.8 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适宜绿化的道路林木绿化率达85%以上。

5.2.1.9 水岸绿化

注重江、河、湖、库等水体沿岸生态保护和修复,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5%以上,适宜绿化的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5%以上。

5.2.1.10 农田林网

按照《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要求建设农田林网。

5.2.1.11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80%以上。

5.2.2 森林健康

5.2.2.1 树种多样性

城市森林树种丰富多样,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结构和森林景观,某一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

5.2.2.2 乡土树种使用率

城区、乡镇建成区、农村居民点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

5.2.2.3 苗木使用

绿化使用全冠苗木,严禁移植天然大树。

5.2.2.4 生态养护

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实现森林、绿地的近自然管护,城区绿地有机覆盖率达80%以上。

5.2.2.5 森林质量提升

加强城镇周边低质低效林改造提升,培育健康稳定、优质优美的城市森林。自创建以来,平均每年完成森林质量提升面积20%以上。

5.2.2.6 动物生境营造

保护和选用留鸟引鸟、食源蜜源植物,打造3公顷以上城市片林1处以上。

5.2.2.7 森林自然度

森林植物群落演替自然,其自然度应不低于0.6。

5.2.2.8 资源保护

自创建以来,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公共事件。

5.2.3 生态福利

5.2.3.1 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以上。

5.2.3.2 生态休闲场所

建设10公顷以上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大型生态休闲场所2处以上。

5.2.3.3 公园免费开放

财政投资建设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各类城市公园、绿地免费向公众开放。

5.2.3.4 绿道网络

建设遍及县域的绿道网络,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1公里以上。

5.2.3.5 生态产业

发展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康养、食品等森林生态

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5.2.4 生态文化

5.2.4.1 生态科普教育

建立参与式、体验式的森林城市生态课堂、生态教育基地,生态教育普及率达80%以上。

5.2.4.2 生态标识系统

在城乡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建设森林城市生态科普、生态导向等标识系统。

5.2.4.3 生态宣传活动

利用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爱鸟周等生态节日,每年举办县级生态宣传活动5次以上。

5.2.4.4 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管理规范,档案齐全,保护措施到位,保护率达100%。

5.2.4.5 公众态度

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应达95%以上。

5.2.5 组织管理

5.2.5.1 组织领导

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创建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目标考核体系。

5.2.5.2 规划编制

编制规划期限10年以上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依法批准实施。

5.2.5.3 创建时间

在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备案,开展创建活动2年以上;批准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年以上。

5.2.5.4 投入机制

把森林城市建设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多元的投融资机制和奖补政策。

5.2.5.5 示范活动

积极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小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示范活动。

5.2.5.6 档案管理

森林城市建设档案完整、规范,相关技术图件齐备,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2019年园林局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情况的报告

20XX年园林局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情况的报 告 园林局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XX区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举全区之力深入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现将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严格执行林业政策法规。 我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制定组织实施了《XX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把加强城市林业生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强力推进。(二)高度重视,强力推进 成立了XX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工作人员从教育、城管、园林、XX经济开发区抽调,并负责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成员单位的职责是:区财政局主要负责落实创建经费;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等;区园林管理局主要负责公园、广场、街道、绿地及辖区重点工程的绿化建设等;区城市管理局主要负责已建成住宅小区绿化管理和市政设施、城市景观工程的维护、建设工作;区建设交通局主要负责城市道路的建设,并协调城管部门做好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主要负责世纪大道绿化建设工作;XX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入园厂矿企业庭院绿化监督和管理工作;朝阳街道办事处、人名路街道办事处、青山街道办事处、长城街道办事处、沟口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管辖区域内的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庭院和居民区绿化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XX经济开发区、长兴街道办事处、长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管辖区域内乡村绿化和农民苗圃的技术指导工作;各成员单位在抓好所承担工作任务的同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责任单位负责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检查和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机构,落实创建目标,要形成对创建工作的定期考评制度,督促检查创建目标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创建工作

国家森林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最新)2011.2.25

国家森林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森林城市申报与考核管理,促进城市森林建设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报创建办法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向国家林业局申报,取得国家林业局创森办(设在宣传办公室)批复后,组织开展创建活动。 (一)申报范围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地级城市。 (二)申报条件 申报城市的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须达到或接近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其中: 1、天然水面(湿地)面积超过市域面积20%以上的城市,扣除水面(湿地)面积计算森林覆盖率; 2、直辖市考察范围以城市建成区为主; 3、申报城市所在省、自治区已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的,需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三)申报程序 1、申报城市向所在省、自治区林业厅(局)提出创建申请; 2、申报城市所在省、自治区林业厅(局)对申报城市进行初审,根据初审结果,向国家林业局提出推荐申请报告;

3、申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城市需向所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由所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国家林业局申报; 4、直辖市直接向国家林业局申报。 (四)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通过书面和网上两种方式同时上报,具体包括: 1、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推荐报告; 2、申报城市人民政府的申请报告; 3、申报城市开展城市森林建设的工作报告。 (五)申报批复 国家林业局创森办对申报城市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派工作组全面了解申报城市的创建条件和工作基础,综合各方面情况后,正式向申报城市回复是否同意创建。 二、申报考核办法 国家林业局创森办负责国家森林城市的考核和复查工作。 (一)申请条件 创建城市申报时间和实施森林城市建设规划超过一年以上,且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要求,向国家林业局创森办提出考核申请。 (二)申请材料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2019最新标准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以及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等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批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37.3-2001 国家林业局《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森林城市national forest city 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该标准要求并经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 3.2 城市森林urban forest 城区及其周边所有森林、树木及其相关植被 的总和。 3.3 乡土树种native tree species 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某些引种期长、并在本地区极端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已表现没有生态扩侵性,符合引种成功标准的归化树种,也可以列入乡土树种。 3.4 森林网络forest network 各类森林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道路、水系、农田等区域营建的森林生态廊道实现有效连接,形成片、带、网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

3.5 绿道green way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满足行人和骑车者进入自然景观的慢行道路系统。 3.6 林荫道路avenue road 树冠覆盖率达60%以上的道路。 3.7 受损弃置地wasteland 因生产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自然地形和植被受到破坏,并且废弃的宕口、露天开采用地、窑坑、塌陷地等 4 总则 4.1 实现森林惠民从城乡居民的生态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2 采取近自然模式 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通过林树种本地化、森林绿地配置多样化、管护措施近自然化,打造近自然森林景观。 4.3 扩大生态空间 依托自然山水格局,通过林山相依、林水相依、林田相依、林路相依、林城相依、林村相依等建设,营造优美完备、健康宜居的生态空间。 4.4 坚持城乡统筹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一)城市森林网络 1、市域森林覆盖率: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的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5%以上。 2、新造林面积:自创建以来,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的0.5%以上。 3、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 5、城区乔木种植比例:城区绿地建设应该注重提高乔木种植比例,其栽植面积应占到绿地面积的60%以上。 6、城区街道绿化:城区街道的树冠覆盖率达到25%以上。 7、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自创建以来,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的乔木树冠覆盖率达30%以上。 8、城市重要水源地绿化: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9、休闲游憩绿地建设:城区建有多处以各类公园为主的休闲绿地,分布均匀,使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基本满足本市居民日常游憩需求;郊区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其它面积20公顷以上的郊野公园等大型生态旅游休闲场所5处以上。 10、村屯绿化: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绿化,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0%,分散居住型村庄达15%以上。 11、森林生态廊道建设:主要森林、湿地等生态区域之间建有贯通性的森林生态廊道,宽度能够满足本地区关键物种迁徙需要。 12、水岸绿化:江、河、湖、海、库等水体沿岸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0%以上。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水源保护林和风景带。 13、道路绿化: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因地制宜开展乔木、灌木、花草等多种形式的绿化,林木绿化率达80%以上,形成绿色景观通道。 14、农田林网建设:城市郊区农田林网建设按照国家林业局GB/T 18337.3要求达标。 15、防护隔离林带建设: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有生态防护隔离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生态功效显著。 (二)城市森林健康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知识汇编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知识汇编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知识汇编 1、什么是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标准,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我国对一个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是最具权威性、最能反 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 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宗旨是什么?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宗旨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百姓能享受哪些实惠? 森林城市可以给市民提供一个巨型“氧吧”,提髙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噪音,增加地下水储置。改善整个城市的气候条,减小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对水的净化作用,还可以减少光污染,提高人民居住环境质量。 4、国家森林城市对经营城市有什么益处? 森林城市将成为宜都的绿色名片,可以提升宜都的城市形象,改善投资软环境,外资企业也将更青睐宜都。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对外界的吸引力更大。

5、森林对人体的益处有哪些? (1)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氧气,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天然氧吧”。 (2) 森林中许多植物具有吸收毒气,阻挡、过滤、吸附粉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3) 森林还是天然镇静剂。森林的绿色基调对人的心理有一定的调试作用,人们在森林中休息,普遍感到舒适、安逸、情绪稳定。 (4) 森林是天然消声器。森林中的树木能消除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有碍人类健康的噪音。 6、“国家森林城市”进行考核和检査? (1) 森林城市建设是对这个城市市域范围进行的城乡一体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城市所辖的区市县均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考核范围(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城市可限市区和郊区)。 (2) 国家林业局对“国家森林城市”进行动态考核,在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3年后组织专家进行复査,复查不合格将提出警告,5年后复査仍不合格,取消其“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7、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名词解释: (1) 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 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指标术语注释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指标术语注释 一、综合管理 1、城市绿线:城市绿线是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现状绿线和规划绿线。现状绿线是一个保护线,现状绿线范围内不得进行非绿化建设;规划绿线是一个控制线,规划绿线范围内将按照规划进行绿化建设或改造。 2、城市蓝线:城市蓝线是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3、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包括城市绿地分布、植物物种分布与数量统计、古树名木挂牌建档与卫星定位等城市园林绿化数字等。 4、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对照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表进行,主要调查绿地数量、质量、使用和环境质量四部分,重点是绿地使用情况。被抽查的公众不少于城市人口的千分之一。 二、绿地建设 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2、建成区绿地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园林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3、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建成区中公园绿地面积与相应范围的城市人口之比。 4、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指建成区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的百分比。 5、城区绿地率最低值:指设区城市中各城市行政区绿地率最低的值。未设区城市按城市绿地率评价。 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指设区城市中各城区公园绿地面积与各城区的城市人口之比的最低值。未设区城市按城市人均公园 绿地面积评价。

7、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1)一般城区:指大5000川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百分比。2)建成内的历史街区:指大于1000川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300米的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百分比。3)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应以公园各边界起算。 8、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指建成区内每万人城市人口拥有大于 10hm2的综合公园的个数。 9、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指城市道路两旁栽种行道树的长度(米)占道路总长度的百分比(米)。 10、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新建、改建居住区(小区)中,符合GB 50180 —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7.0.2.3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要求的居住区(小区)数量占居住区(小区)总数量的百分比。新建、改建居 住区应为2002年(含2002年)以后建成或改造的居住区(小区)。 11、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纳入绿地达标统计的公共设施用地应符合本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关于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率的规 ^定。 12、城市防护绿地达标率:指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要求的防护绿地面积(hm2)占总防护绿地面积(hm2)的百分比。 13、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1)生产绿地面积(hm2)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hm2)的百分比。2)生产绿地面积统计包括城市规划区内为城市绿化服务,能为城市提供苗木、草坪、花卉和种子的各 类圃地。 14、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1)指符合CJJ 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3.1.2道路绿地率(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 —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要求的城市道路长度(米)占总城市道路长度 (米)的百分比。2)不含道路红线宽度小于12米的城市道路(支路)和历史街区。 15、建成区内大于40hm2的植物园数量:纳入统计的植物园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规定 16、林荫停车场推广率:1 )城市建成区内林荫停车场面积占全部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一、组织领导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林业、绿化的方针、政策、法规; (二)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机构健全,政策措施有力; (三)在城市森林建设工作中,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设模式和成功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四)把城市森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建设资金有保障并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 二、管理制度 (一)认真编制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予以实施。城市森林建设按照规划严格实施,能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并有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 (二)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严重非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和树木事件,近三年没有发生破坏绿化成果案件; (三)城市森林建设有长期稳固的科技支撑; (四)城市森林建设工作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五)城市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完整、规范,图件齐备。 三、森林建设

(一)综合指标 1、编制实施的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理,有具体的阶段目标和配套的建设工程; 2、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切合实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 3、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树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4、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有绿化隔离林带,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缓解城市热岛、浑浊效应等效果显著; 5、河流、湖泊等城市水系网络的连通度高,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水质近5年来不断改善; 6、提倡绿化建设节水、节能,注重节约建设与管护成本。 (二)覆盖率 1.城市森林覆盖率南方城市达到35%以上,北方城市达到25%以上; 2.城市建成区(包括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方案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方案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XX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深入开展我乡“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活动。结合本乡实际,特别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战略部署,遵循“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保障民生民本,最终形成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努力营造我乡宜居利居乐居的城乡森林生态环境。 工作目标 对照《“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介指标》,启动实施系列森林生态建设工程,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力争在XX年全面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各项评价指标。XX年我乡“创森”工作目标如下: 1、确保我乡“创森”的组织机构、工作班子、规划、管理制度、资金筹措“五到位”。 2、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水系绿化率达85%以上,道路绿化率达85%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3、确保我乡辖区内武广高铁、107国道沿线、区乡公路及村组道路的绿化全面达标。 第 2 页共 8 页

4、确保我乡栖河两岸,大小水库四周造林绿化达标,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 5、全面完成“三年城乡绿化攻坚任务”,年内消灭宜林荒山。 6、开展封山禁伐工作。强化各项封山禁伐措施,实现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双增长。 7、加强森林文化工作建设。公众对“创森”工作支持率和满意度在90%以上。全面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以上,保护率达100%。 8、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及全民投入机制,将“创森”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保证“创森”资金逐年增加。 工作任务 (一)家园校园绿化、美化工程。 家园绿化、美化工程要坚持“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果则果、群众自愿”的原则。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发展城镇化、农业生产产业化、农民生活市民化的高标准,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绿化示范村建设活动。今年完成村庄绿化42个,建设乡级绿化示范村9个,创建区级绿化示范村2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个,力争我乡全面达到市级绿化示范乡的标准。 要进一步加强乡机关、驻乡单位和学校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按照“单位园林式”、“学校花园式”的建设要求,对乡机关及驻乡单位和中小学的绿化进行全程设计,因地制宜,见逢插绿。进一步提高绿化品位,改善生态景观。 第 3 页共 8 页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基本知识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基本知识 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攀枝花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知明度的内在需要; (五)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对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有何规定? ①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达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②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突出植树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③制定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古典园林、历史名园得到有效保护;④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⑤近3年,大城市新建综合性公园或植物园不少于3处,中小城市不少于1处。 三、什么是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指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要达到较高水平,组织领导、管理制度、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生态环境和市政设施七个方面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并经申报、考核后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四、如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上下同心,认真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按照我市创建工作规划和要求,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把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到位,共同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五、哪些城市可以申报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设市城市均可申报。 六、国家园林城市的申报条件有哪些? (一)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及规划,并实施3年以上; (二)已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进行等级评价并达到Ⅱ级以上(含Ⅱ级); (三)已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的,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年以上; (四)近3年内未发生破坏园林绿化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市政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恶性事件; (五)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达到Ⅰ级,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知识竞赛必答题

必答题 1. 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主题是什么? 答:“城市森林,生态文明” 2. 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主题是什么? 答:“城市森林,低碳城市,两型社会” 3、在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对科普活动的要求是什么? 答:每年举办市级生态科普活动5次以上。 4.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于2010年4月在哪个城市举行? 答:武汉市 5.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主题是什么? 答:“城市森林,绿色增长,美丽发展” 6、请答出郴州市的5个国家森林公园。 答:宜章县的莽山、资兴市的天鹅山、汝城县的九龙江、临武县的西瑶绿谷、安仁县的熊峰山。 7、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什么? 答:海洋、森林、湿地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8,第四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是哪一年举行的? 答:2007年 9、国家对野生植物资源实行什么样的方针? 答:加强保护、积极发展、合理利用 10、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宗旨是由谁提出的? 答: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提出的。 11、在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对新造林面积的要求是什么? 答: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0.5%以上。 12.特别重大森林火灾的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答: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00人以上。 13、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哪里举行? 答:贵阳 14、中国首个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是哪个城市? 答:贵阳市 15.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哪个城市举行? 答:沈阳 16.第四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是在哪个城市举行的? 答:成都 17、“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分为哪两个论坛? 答:“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是我国城市森林建设与研究方面最高级别的政府论坛,分为市长论坛和专家论坛。 18. 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主题是什么? 答:“城市森林,绿色经济,幸福家园” 19、《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实施办法》是哪一年颁布实施的? 答:1982年 20、在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对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要求是什么?答: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 2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于什么时候发布 答:1996年9月30日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是什么时候开始施行的? 答:1997年1月1日 23.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是在哪个城市举行的?

保护森林创国家森林城市

保护森林创国家森林城市 森林是一片绿海。绿,象征生命、象征健康、象征和平。世界上不能缺少绿,不能缺少那些绿色而“人”口众多的美丽的“城市”。 森林具有较强的和不可替代的吐故纳新功能,树木对城市的作用远不只是绿色点缀,而是通过净化空气、吸收有毒物质和吸附粉尘、分泌杀毒素、调温降噪等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综合环境条件,为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作出巨大贡献。森林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森林以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屏障。 森林走进城市享受低碳生活 “城市森林”一个全新的名词。发展城市森林是打造低碳城市实现绿色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向全世界发出了掷地有声的中国声音:“中国将坚定不移的努力实现减排目标,言必信行必果”。林业和生态建设被推到了时代的最前沿,加强林业和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为。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主体,树木是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在享受各种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城市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城里人对绿色的渴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绿色”的口号是如此让人怦然心动。 城市环抱森林启动“绿色动力” 为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树立绿色生态、富裕阳光、可持续发展的魅力城市,我们应该积极响应为期三年的“浙江省森林城市”创建

工作。如果舟山的市民们能清晰感受到政府倾力打造“打造低碳森林城市,享受富裕阳光生活”美好家园的坚定信心和精神律动,如果舟山的市民能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如果有数亿元资金的投入,有数十万市民参与,有数百个项目实施,有数十块片林营造,那就嫩真正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目标。 企业民营资本和社会大众也可以通过栽植碳汇纪念林、大树认养、认种、庭园绿化等一系列义务植树活动来参与其中,以充分调动全民植树造林,共建森林城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城市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这项活动中来,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城市绿化理念。 森林和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文明的标志。森林和绿色多了,我们的城市才会生机盎然,我们的生态才会更加优美,我们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舟山这座城市必将在全社会参与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下,营造出一个独具魅力的低碳森林城市,森林将激活城市焕发青春,绿色将成为这座城市不竭的发展动力。

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日前,建设部对原有标准和申评办法进行了修订,出台了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今后园林城市的评审和复查都将按照此标准进行。据悉,明天建设部将在浙江绍兴召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研讨会,专门就此事向各城市进行说明。 自1992年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国家园林城市每两年评审一次,目前全国已有56个城市(城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的称号。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相关制度和标准是逐步规范的。1997年,建设部提出了12条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建设部下发《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在申报范围、程序上进行了规范性要求;此次出台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内容上更规范,对申报城市要求更高,审查机制更严谨,更公开透明。 申报须符合四个条件 根据新标准,申报国家园林城市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分别是已制定国家园林城市规划、并实施3年以上;对照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组织自检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已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必须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年以上;近3年内未发生重大破坏绿化成果的事件。新标准把“国家园林城市”复查时间由每五年一次缩短为每三年一次,复查合格的,保留“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复查验收不合格的,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撤销“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三大基本指标上调 在新标准中,园林城市的三大基本指标较之前有所提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提高了1平方米。此外,在“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中不再简单地把城市列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取而代之以人口数量作为标准,分为100万以上人口城市、50万至100万人口城市、50万以下人口城市,适应了现在城市人口急剧变化的现状。 申报园林城区范围扩大 原来的申评办法规定只有直辖市的城区才可申报国家园林城区,新办法将其扩大到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城区。总体来说,我国园林绿化的发展东部优于西部,这是由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决定的;就是同一个城市,也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整个城市申报国家园林城市有困难的情况下,允许符合条件的城区申报,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的进步。已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所辖城区,不能再申报国家园林城区。 审批程序更严格 以前各个城市申报后,由建设部统一组织对申报城市进行遥感测试,三大基本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后,建设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评审结束后,专家组把评估意见报给建设部,再由建设部城建司审查,报建设部常务会议审批。修改后的审批程序在评审中增加了一个环节,专家组评估报告出来后,需要再向建设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报告,由评审委员会对专家的评估意见进行综合评审,然后由建设部审批。此外还增加了公示内容,通过综合评审的城市需通过为期10天的公示。 增加立体绿化、驳岸治理 新标准鼓励实行立体绿化,规定立体绿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绿化面积,以此调动各城市进行立体绿化的积极性。 新标准首次提到对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的绿化要求,纠正目前许多城市采用水泥治理滨河和驳岸的错误做法,提出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 此外,新标准还增加了对城市绿线制度实施的规定,要求城市常用园林植物要以乡土物种为主,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等内容。

省级森林城市评价量化指标

省级森林城市评价量化指标 序号核查内容标准分 总分100 1 城 市 森 林 网 络小计36 1.1 生态廊道建有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 宽度在50米以上; 3 骨干河流、道路沿线建设近自然森 林景观林带宽度在10米以上; 2 1.2 城市重要 饮用水源 地 城市重要饮用水源地森林植被保 护完好,功能完善,森林覆盖率达 到70%以上,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 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 1.3 水岸绿化江、河、湖、渠、水库等水体沿岸 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水岸绿化率 80%以上; 3 1.4 道路绿化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 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因地制宜 开展乔、灌、花、草等多种形式的 绿化,绿化率80%以上,形成绿色 景观通道; 3 建城区80%的街道树冠覆盖率在 50%上以; 3 1.5 防护隔离 林带 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 建有防护绿化隔离林带,缓解城市 热岛、净化污染效应等效果显著; 2 1.6 休闲游憩 地可达性 郊区建有面积20公顷以上的森林 公园或湿地公园2处以上; 2 城 市 森 林 网 络 建城区内建有多处以各类公园为 主的休闲绿化,分布均匀,85%以 上的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化, 基本满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 需求; 3 1.7 森林覆盖 率 市域(仅含市辖的区和经济技术开 发区,不含市辖的县和县级市)森 林覆盖率,山区在60%以上,丘陵 区在40%以上,平原区在20%以 上(农田林网控制率90%以上); 湿地面积占市域面积20%以上的 城市,其森林-湿地覆盖率达到 40%以上; 3

建城区树冠覆盖率35%以上,人均 公园绿化面积9平方米以上; 3 1.8 立体绿化积极推进立体绿化,建筑物墙面、 立交桥等适宜绿化垂直空间的绿 化率30%以上; 1 1.9 地面停车 场绿化 近2年新建的地面停车场的树冠 覆盖率30%以上; 2 1.10 乡村绿化 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35%以上; 2 村庄林木覆盖率30%以上。 2 2 城 市 森 林 健 康11~17 小计14 2.1 生物多样 性保护 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森林和湿地 生态系统得到合理保育; 2 2.2 城市森林 自然度 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 用数量的比例达80%以上; 1 城 市 森 林 健 康 郊区森林的自然度在0.5以上; 1 建城区某一树种的使用数量占树 木总量的比例小于15%; 1 2.3 动物栖息 环境 注意留鸟、引鸟树种植物的保护和 选用。营造能够为鸟类生活、栖息 的自然生态环境; 2 2.4 地表覆盖注重绿化土壤环境改善与保护,绿 地地表不露土; 2 2.5 苗木规格城市森林营造以胸径5厘米以上 的大苗为主; 1 2.6 绿化硬化新建森林公园等公共休闲绿地硬 化面积比例小于30%; 1 2.7 森林保护近3年没有发生严重乱捕滥猎野 生动物、非法侵占林地、滥砍乱伐 森林和树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毁 林、重大森林火灾等案件。 3 3 城 市 林 业 经 济小计10 3.1 森林游憩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 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健身、 休闲、采摘等多种形式的休闲观光 林业,带动郊区经济发展,森林旅 游收入逐年增加; 3 3.2 乡村旅游郊区乡村绿化注重与观光、休闲等 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相结合,建立 特色乡村生态休闲村镇; 2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考察报告.doc

第一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考察报告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技术报告》 项局长 电视片已完成初稿,请审定。有几处数据请指定专人填好后报我。定稿后,请让摄制人员与我交流一次,我有些具体的建议可供他们参考。 张俊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新姿焕古城 荆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技术报告 (征求意见稿) 从空中看荆州,沿江布局的城市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长卷,舒展在楚都故地。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腹地。总面积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50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9万。 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楚文化发祥之地,三国文化中心,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 荆州曾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襟江带湖,沃野千里,具有天然园林水乡之形胜。近几年来,为营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荆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人水和谐城市的目标。为此,全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楔机,全民动员,举全市之力,打响荆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绿化建设攻坚战。 字幕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200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定。市里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建设、规划、财政、国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荆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创建活动全面启动后“四大家”领导分头挂帅,市、区两级政府上下联动,广大市民热心参与,市建设部门带头攻坚。按照城市绿化增面积、上档次、创特色、出亮点的总体思路,拆除了一大批侵占绿地的违章建筑,实施了一大批重

大园林绿化工程,全城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浇出一片新绿。 字幕二、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为科学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近几年来,荆州按照国家园林绿化标准,瞄准先进城市水平,结合自身城市特点,编制和实施了《荆州市绿地系统规划》、《荆州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荆州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10多项专项规划,形成了规划引导建设,建设展示新绿的良好发展态势。 为从建设的源头要绿,从工程的监管中增绿,近几年来,荆州注重抓好园林绿化保障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荆州市城市绿化实施细则》、《荆州市“五线”管理办法》、《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城市建设项目绿色图章制度的通知》等20多项政府规章,在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形成了工程设计有准则,项目实施有比例,竣工验收有标准的全过程绿化监管制度,以软实力的提升推动了绿化硬件建设。 字幕三、景观保护延续文脉 荆州,是一座有着26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同时又是一座水资源丰沛的滨江之城。近几年来,为彰显古都魅力,展示水乡靓丽,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突出了

省级森林城市建设达成指标及简解

表格: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各项考核指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简解 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相关知识 1.什么是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标准,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 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宗旨是什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宗旨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3.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有哪些? (一)组织领导 (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林业、绿化的方针、政策、法规; (2)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开展城市森林建设,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机构健全,政策措施有力; (3)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设模式和成功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4)把城市森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建设资金有保障并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 (二)管理制度 (1)认真编制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予以实施。城市森林建设按照规划严格实施,能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并有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

(2)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严重非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和树木事件,近三年没有发生破坏绿化成果案件; (3)城市森林建设有长期稳固的科技支撑; (4)城市森林建设工作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5)城市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完整、规范,图件齐备。 (三)森林建设 (1)综合指标 ①编制实施的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理,有具体的阶段发展目标和配套的建设工程。 ②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切合实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 ③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树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④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有绿化隔离林带,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缓解城市热岛、浑浊效应等效果显著; ⑤江、河、湖等城市水系网络的连通度高,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管理(10分) 1、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2、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创建活动动员有力,组织保障、政策资金落实; 3、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措施有力; 4、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5、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完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6、管理法规和制度健全、配套; 7、执法管理落实、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8、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规划设计(10分)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获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规划,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2、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善系统; 3、编制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 4、认真执行《公园设计规范》,城市园林的设计、建设、养护管理达到先进水平,景观效果好。 三、景观保护(8分) 1、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2、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 3、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实,措施有力; 4、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四、绿化建设(30分) (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最近五年逐年增长;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内。 (二)道路绿化 1、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 2、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3、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美化具有本地区特点。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改造旧居住绿化面积也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园林式居住区占6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护完整。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开展“园林式单位”评选活动,标准科学合理,制度严格,成效显著; 2、达标单位占70%以上,先进单位占20%以上; 3、各单位和居民个人积极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室内绿化及认养绿地等绿化美化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台账材料组成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台账材料组成 一、申报、评审时间 创森活动每年开展一次,XXX须于2015年3月底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创森办负责国家森林城市的考核和复查工作,并于当年5-6月期间进行实地评审。统计数据以评价期(申报年)上一年度末统计数据为准,即2014年末。 二、申报条件 1、申报城市的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须达到或接近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 2、申报城市所在省、自治区已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的,需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3、党委政府按照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同意开展创建活动2年以上; 4、编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通过政府审议、颁布实施2年以上。 三、指标组成 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共分为5个大项,40个小项指标,分别为城市森林网络15条、城市森林健康8条、城市

林业经济3条、城市生态文化6条、城市森林管理8条。 四、创森需做的规划 1、《XXX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已由西南林业大学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 2、《XXX城市总体规划》。 3、《XXX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XXX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5、《XXX树种规划》 6、《XXX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7、《XXX市绿地现状调查报告》 8、《XXX优秀森林景观集》 五、申报程序 1、申报城市向所在省、自治区林业厅(局)提出创建申请; 2、申报城市所在省、自治区林业厅(局)对申报城市进行初审,根据初审结果,向国家林业局提出推荐申请

报告; 3、申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城市需向所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由所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国家林业局申报。 六、申报材料 1、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推荐报告、初审意见; 2、申报城市人民政府的申请报告; 3、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工作报告; 4、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的组织领导、管理制度、森林建设三个方面的逐项自查报告; 5、城市森林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批准文件及实施情况的说明; 6、反映近期城市森林覆盖率的卫星遥感分析数据; 7、反映创建工作的图片介绍及不超过20分钟的影像资料。 七、考核评定 1、确定考察城市。对提出考核申请的创建城市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国家森林城市候选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基本知识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基本知识 一、森林˙城市篇 1.什么是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全市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 2.国家森林城市的由来? 2004年起,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并制定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国家森林城市”申报办法》。同时,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3.为什么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 4.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宗旨是什么?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5.“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由哪几个部门主办? “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由关注森林活动组织委员会(全国

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组织工作由国家林业局负责。 6.“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分为哪两个论坛? “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是我国城市森林建设与研究方面最高级别的政府论坛,分为市长论坛(座谈会)和专家论坛(座谈会)。 7.哪些城市可以申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座谈会)”每年举办一次。各大中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城市)都可申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座谈会)”。申办城市必须符合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8.中国首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的城市是哪里? 2014年11月,贵阳市成为第一个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城市。 9.森林城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森林城市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园林、森林三者融合;市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乔木、灌木、草本三头并举;路网、林网、水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文化林三林共建。 10.森林城市与园林城市有哪些区别? 第一,审批机关不同。园林城市由国家建设部批准、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