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债权的刑法保护_陈小清

试论债权的刑法保护_陈小清

试论债权的刑法保护_陈小清
试论债权的刑法保护_陈小清

DOI:10.16390/https://www.doczj.com/doc/b66017586.html, ki.issn1672-0393.1997.03.011

法 商 研 究1997年第3期(总第59期)

试论债权的刑法保护

陈 小 清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在民事流转领域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怪现象———欠债不还。这种现象在单位之间、个人之间以及单位与个人之间均有发生,并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从现实生活看,欠债不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的单位和个人欠债之后始终有偿还的诚意而无实际偿还的能力,这种情况不少是因债务人轻率负债或冒险负债造成的;二是债务人在欠债之初本有偿还的诚意,但以后发展为恶意侵占或使用他人的财产,虽有偿还能力,却以种种借口一再拖欠甚至赖债不还。这两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欠债不还的事实都根源于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至于有的单位和个人基于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以建立债权债务关系为手段,骗取公私财产以后拒不归还,则是明显的诈骗犯罪,本文对此不作论述。

近几年来,虽然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及时解决了大量案件和问题,如通过行政手段解决国有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各种债务纠纷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到目前为止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许多债务纠纷案件久拖不决,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债务已成为死债,债权人无法实现自己的财产权利。欠债不还行为的危害性还在于,它不仅侵犯了债权人的财产权利,而且严重破坏了商业信用,阻碍了民事流转,破坏了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欠债不还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处理、解决欠债不还问题的方法和效力都值得检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解决市场流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欠债不还的问题,应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法律手段。近年来,国家用行政手段解决国有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只能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靠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来解开国有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把企业的负债变为国家资本投资,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可能长久,更主要的是没有考察企业过度负债的原因,没有追究过度负债又不还债的法律责任。这种状况与市场经济对市场主体的规范要求是相悖的。我国现时对于债权的法律保护仅限于民法,刑法尚无这方面的明确规定。债务纠纷案件的解决,最终只能通过民事诉讼途径,由人民法院作为民事案件来裁判,不能对债务人追究刑事责任。由于种种原因,即使通过民事诉讼,许多案件依然得不到解决,例如许多债务人避债他乡,导致案件无法审理或无法执行;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效力较低,加上不少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故意隐匿、转移财产,不少案件也就根本执行不了。其结果往往是债权人虽然起诉又胜诉,但判决执行不了终究枉然。债权人为打官司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且因执行不了,甚至连诉讼费用也得由胜诉的债权人自己负担,从而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真可谓“赢了官司输了钱”。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债权人寻求法律保护的积极性。有的债权人在得不到法律有效保护的情况

下,往往私自采取一些非法措施追债,如抢夺、抢劫债务人的财产抵债,拘禁、绑架人质逼债,甚至报复伤害、杀死债务人。结果债权人有理变无理,原告成被告人,最终反而被定罪判刑。特别令人困惑的是,有些案件的债权人若干年后刑满释放,而债务人这时却依然逍遥法外,所欠的债款依然没有偿还。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法律究竟保护谁的利益?是保护债权人还是保护债务人?从法律的精神看,既不允许欠债不还,更不允许刑事犯罪,应该说是公正的,但从这些案件的前因后果看,占便宜的无疑是债务人,吃亏的还是债权人。

当前,欠债不还的现象不但十分严重,今后还有蔓延之势,而且受客观条件制约,民法对于债权保护不力的状况在较长时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在此情况下,一个值得我们慎重思考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该怎样有效地保护债权?对于那些有还债能力而故意不还的债务人能否有条件地绳之以刑法?有些债务人置债权人利益于不顾,轻率负债或冒险负债,最终导致无支付能力,使债权人蒙受严重的财产损失,对这种债务人能否也绳之以刑法?

二、债权能否由刑法来保护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地保护债权,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应当由刑法规定相应的犯罪来制约和处罚有关的债务人,使刑法真正成为民法保护债权的强有力的后盾。债权由刑法来保护不仅必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看也是可行的。

(一)从债权与刑法的关系看。提到债权,人们总是想到民法而不会想到刑法。因为债权是公民的重要的民事权利,向来是民法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法律后果只是承担民事责任,不承担任何刑事责任。因此,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即债权永远属于民法的范畴,与刑法无关,欠债不还不能构成犯罪。因此解决债权能否由刑法来保护的问题,首先在于能否冲破这一观念的束缚。笔者认为,这一观念只是习惯使然,并非客观规律的反映。刑法属于强行法,是保障其他法律实施的后盾,既然对于其他法律保护和调整的一些重要的社会关系,刑法都可以保护,那么债权也不应该例外。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债权债务关系不发达且较稳定,197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没有将其纳入保护范围应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债权债务关系越来越发达,而欠债不还的现象也逐渐增多,危害越来越大,刑法对此问题仍然视而不见则是明显欠妥的。

从古今中外的立法例看,保护债权并非民法的专利,关于侵犯债权罪的立法例古今中外均有。例如,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三表“债务法”规定,对于不还债的债务人,债权人有权将其拘禁,并可判处死刑。我国封建社会的代表性法典《唐律》明确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偿。”《唐律疏议》对此作了注释,意即欠债不还的,除了责令还债外,还要以犯罪论处,即根据欠债时间长短和数额大小,分别处以轻重不同的笞刑和杖刑。现代刑法中,泰国刑法明文规定有“妨害债权罪”,该法第350条规定:“意图妨害自己或他人的债权人就其债权的全部或一部获得清偿,而在曾经或即将诉诸法院裁判时,移动、隐匿或让与其财产于他人,或恶意设定假债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单处或并处四千巴特以下罚金。”意大利刑法第641条规定:“意图赖债,掩饰自己无支付能力,而缔结债务契约并且不履行债务的,处二年以下徒刑或二十万里耳以下罚金。”奥地利刑法第156条、第162条,韩国刑法第327条,加拿大刑法第350条也均有类似规定。这些立法例充分表明,保护债权绝不是民法的专利,刑法完全可以保护债权。

(二)从侵犯债权行为的危害程度看。侵犯债权的行为能否由刑法规定为犯罪,关键在于该类行为的危害能否达到犯罪程度。笔者认为这类行为的危害能够达到犯罪程度。

1.某些欠债不还的行为与其他某些侵犯财产罪具有相当的性质和危害。目前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罪的危害主要有二:一是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如盗窃、诈骗、抢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等罪;二是侵犯公私财产的使用权,如挪用公款、挪用资金等罪。某些严重侵犯债权的行为也具有这些特点,如有能力还债而拒不偿还,或因轻率负债或冒险负债而陷于无支付能力,使他人的债权无法实现。这两种情况从本质上看也是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因为债务人有还债能力但故意拖欠,继续使用债权人的财产,甚而利用债权人的财产再投资受益,虽然最终还清了债款,但欠债不还的时间过长,严重侵犯了公私财产的使用权。这些侵犯债权行为的质和量实际上均已能够构成犯罪。

2.侵犯债权的行为除了侵犯财产权利,还严重破坏了商业信用,破坏了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是靠法律来规范、靠信用来支撑的。市场主体在法律规范的空间里有充分的自主和自由,但必须有良好的商业信用进行自我约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商品等市场相当程度上依赖信用交易,诚实信用是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少数市场主体不讲信用,会被市场逐步矫正或淘汰;如果多数人都不讲信用,那么必然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严重破坏市场经济。不讲信用是搞不成市场经济的。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时期,市场信用观念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欠债不还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背信行为,我们应充分认识其危害并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遏制和处罚。我国刑法既然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不讲信用的行为都规定了相应的罪名予以惩处,那么对严重侵犯债权的破坏信用的行为也应规定相应的罪名。

3.与我国目前的某些立法例相比较,侵犯债权的行为也应当规定为犯罪。我国现行刑法按照国际通例规定了侵占罪,依照其中普通侵占罪的有关规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自己代为收管的他人的财物拒不归还的,构成侵占罪,占有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拒不归还的也构成犯罪。借贷银行或他人现金供自己使用拒不偿还等欠债不还的行为与这里的的收管他人的财物不还,从形式到本质并无大的区别,就连捡到他人财物不归还都可构成犯罪,欠债故意不还的行为有什么理由不构成犯罪呢?

如果说欠债不还的行为通常有还债的承诺,到底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十分明确,故不便以犯罪论处,那么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资金罪又作何解释呢?这两罪都是侵犯公款、资金的使用权,行为人并无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仅仅是暂时挪用并且打算以后归还,都可构成犯罪;挪用以后实际归还了,只要超过了法定的期限,达到了法定的数额标准,也要以犯罪论处。欠债不还的行为人即使真有还债的打算,但在从应当还债之日起的拖欠不还的期间,也是违背债权人的意志而非法占用、支配其财产,与非法“挪用”性质相当;何况,有的债权人虽然口头承诺还债,但一直没有偿还,其性质更重于一般的“挪用”。相比之下,欠债不还的行为能否构成犯罪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三)从刑事策略和社会效应上看。在欠债不还的案件中,相当部分的债务人是有能力还债而故意不还,有非法占有或使用的恶意。从其心理上看,不少债务人抱着“走着瞧”、“试试看”的侥幸心理,能拖就拖,能赖就赖,如果不施加较大的压力例如定罪判刑,则很难令其及时履行债务。此外,大量的欠债不还的案件得不到解决,债务人长期欠债不还却一直逍遥法外,这种情况很容易形成不良的示范效应,导致欠债不还现象的蔓延。这是因为,与抢劫、盗窃等

侵犯财产罪相比较,通过欠债不还的方式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要容易得多,既不冒行为时的风险,又容易搞到巨额财产,还不用承担任何刑事责任。就此以观,刑法不规定侵犯债权的犯罪实在是一个较大的缺陷或漏洞。再者,欠债不还的行为还可能引发其他的刑事犯罪。如前所述,有些债权人在其债权得不到实现时,往往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追债,导致矛盾激化,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因追债而发生的抢夺、抢劫、非法拘禁、伤害甚至杀人等严重犯罪,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如果刑法能规定侵犯债权的犯罪,则可在相当程度上避免矛盾激化,防止有关犯罪发生。

上述三方面的分析表明,我国刑法保护债权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行的。

三、立法建议

基于上述理由,笔者建议我国刑法增设侵犯债权罪。兹将本罪的内容略陈如下:

(一)法律条文

第××条 债务人有履行债务的能力,超过履行期限两年故意不予履行,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判决之前主动将债务履行完毕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债务人轻率负债或者明知自己欠缺有效履行债务的能力而承担新的债务,致使债务不能履行,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规定处罚。犯本条规定的犯罪,告诉才处理。

(二)构成要件

实践中欠债不还的现象比较复杂,不能一概都定为犯罪,必须合理地选取犯罪构成的要件。

1.犯罪客体。侵犯债权罪的犯罪客体是合法的债权和社会经济秩序,属复杂客体。行为人对债权的侵犯分为实际侵害和严重妨害两种情况。债务人有还债能力而拒不偿还,或者轻率、冒险负债,导致无支付能力,即对债权构成了实际侵害;债务人有还债能力而故意长时间拖欠,情节严重,以后虽然还清了欠债或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也已对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构成了严重妨害。此外,债务的不履行还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其内容前已论及,不再赘述。受行为人主观方面的制约,本罪的主要客体是债权,因而应归类于侵犯财产罪章。

2.犯罪客观方面。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参照某些外国的立法例,笔者认为侵犯债权罪的犯罪行为应当确定为以下两种:

其一,债务人有履行债务的能力,超过履行期限两年故意不予履行,数额较大。这是侵犯债权罪最主要的一种犯罪行为。它包括前提、时间、数额三个要素。(1)前提要素。必须是有能力履行债务而故意不予履行。如果没有还债是因为没有还债的能力,只要行为人在负债之时没有明显的主观恶性,就不构成犯罪。如果因债权人放弃债权或因债权人的原因而没有还债,自然不能以犯罪论处。(2)时间要素。欠债不还的时间必须是超过履行期限两年。为了把一般的债务纠纷与侵犯债权罪合理地区分开来,欠债不还的时间不能定得太短,因为债务纠纷发生以后有个双方当事人自行解决和债权人诉诸人民法院解决的时间过程,这一时间过程中

的欠债不还的行为不宜以犯罪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因此把欠债不还的时间规定为超过债务履行期限两年是较为合理的。(3)数额要素。欠债不还的数额较小,则其危害就不足以达到犯罪程度,因此构成本罪要求达到“数额较大”。考虑到这种行为不危害社会治安,欠债的事实根源于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故应将本罪与盗窃等其他侵犯财产罪相区别,数额标准应定得较高:个人犯本罪的,可考虑以1万元作为“数额较大”的起点;单位犯本罪的,可以10万元作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上三要素同时具备,才能成立这一犯罪行为。

其二,债务人轻率负债或者明知欠缺有效履行债务的能力而承担新的债务,致使债务不能履行,数额巨大。将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旨在约束行为人盲目、轻率负债或者冒险负债,有效保护合法的财产权利。与第一种犯罪行为不同,这里的欠债不还不是债务人能还不还,而是根本就没有还债能力。从表现上看,对这种行为似乎不应以犯罪论处,但这种状况是由于债务人轻率负债或冒险负债造成的,主观上有可罚的恶性,客观上造成了严重损害,因而也应规定为犯罪。不少国家的刑法都有类似的规定,例如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的刑法均将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

所谓轻率负债,是指债务人不慎重考虑自己的支付能力,漠视债权人的利益,随便承担债务。所谓“欠缺有效履行债务的能力”,是指债务人还债的能力不健全,而不是完全没有或完全丧失,客观上还存在还债的一定的可能性。如果行为人完全没有支付能力而故意承担新的债务,就可推定为行为人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犯罪故意,应以诈骗罪论处而不应定为侵犯债权罪。这种欠债不还的行为与第一种行为相比较,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小,所以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应定得较高,宜以“数额巨大”作为起点。“数额巨大”的标准,个人可以10万元为起点,单位可以30万元为起点。

3.犯罪主体。本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个人构成犯罪须年满16周岁。

4.犯罪主观方面。本罪的犯罪主观方面主要是故意,但也不排除过失。第一种犯罪行为只能由故意构成,只要债务人欠债以后有能力偿还而故意不还,超过了法定的期限就可认定为犯罪,无需证明有否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犯罪目的。从实际情况看,有的行为人长时间赖债不还确有非法占有的犯罪目的;有的则是出于非法占用、支配债务人的财产,在使用或获利以后再偿还的目的。但在处理时,由于行为人这些犯罪故意的内容往往无从认定,因而对此不作具体要求,只要行为人主观上确属故意即可。如果债权人因故没有及时要求还债,而债务人因遗忘等过失性原因而未在法定期限内还债的,不以犯罪论处。应当指出,这里的犯罪故意必须是在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建立之后产生的,如果行为人在负债的当时就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犯罪目的,把欠债不还作为非法占有财产的一种手段,则应定为诈骗罪。

第二种犯罪行为主要由故意构成,但也可以由过失构成。行为人轻率负债、冒险负债通常是基于间接故意,即行为人在负债之时不负责任、置债权人的利益于不顾,放任可能出现的“不能还债”这一危害结果发生。同时,这一行为也可能因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即行为人明知可能造成“不能还债”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由于判断失误,导致危害结果发生。不少国家的刑法都规定,行为人因过失而陷于无还债能力的,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负债之时就有非法占有的犯罪目的,以后意外亏空、破产,以致无支付能力的,应定为诈骗罪。如果行为人基于报复等动机,欠债以后故意亏空、破产,导致债权人财产严重损失的,应定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

构成侵犯债权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四个方面的条件。

(三)刑事责任

关于本罪刑罚的设定,应考虑与其他有关犯罪的平衡。因本罪不危害社会治安,故其刑罚宜低于盗窃等侵犯财产罪,最重刑只规定为有期徒刑。

本罪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处理时也应有相应的特殊性:一是债务人在判决之前还清欠债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设立本罪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要惩罚多少犯罪人,而在于约束债务人,督促其及时全面地履行债务,有效保护债权不受侵犯。当然,这里的“不追究刑事责任”不是绝对的,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罪人,即使他在判决之前还清了欠债,仍然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告诉才处理。其根据在于,债务人没有还债的原因很多,债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债权人可以放弃,因此如果债权人不告,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就多有不便。

此外本罪规定有情节加重犯,即犯侵犯债权罪“情节特别严重”的,按加重的刑事责任规定处罚。这时的“情节特别严重”主要是指欠债不还数额特别巨大,或者为了赖债而故意转移、隐匿、让与自己的财产,或者欠债不还的时间过长等。

责任编辑 田 天

(上接第39页)外商以现汇出资。

对中外合资企业生产上不可缺少、但我国又不能制造或虽然能制造、但在性能上不能达到生产要求的设备,当然还是要引进的,但要做好考察论证工作。对国外引进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进行论证。同时,还应注意引进设备与国内配套设备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引进设备与国产设备之间的加工能力、技术水平要相吻合。

设备引进中另一重要环节是加强商检工作,搞好依法鉴定。合资企业在设备到货前,应及时与商检部门取得联系,向商检部门提供合同和有关技术资料。设备到达后,应及时向商检部门申请报检,商检部门应及时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和索赔证明。商品检验后对不合格的商品,应依法做好索赔工作。对属于远洋运输、港口装卸、国内运输等造成的残损属保险责任范围的,合资企业要及时会同外商向保险公司申请联合检验,及时办理残损保险的索赔手续。

前面曾提及引进设备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些外商因熟悉国际市场行情,要求取得设备订购权,然后自行订购,捞取差价;有的外商设备投资时以旧顶新,以次充好;也有的以国货冒充进口货,致使一些三资企业损失严重,有的甚至被迫停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通过商检机构,依法从严鉴定外资设备财产。国家商检局和财政部于1994年初曾联合发布《外商投资财产鉴定办法》,依此办法,商检局可对设备引进进行财产价值鉴定工作。

为了保证三资企业技术设备引进的质量,除了商检部门严格把关外,引进外资及设备方亦要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引进外资与设备不能急于求成,应认真考查外商提供的设备和价格,并在合同中签订好设备的质量保证条款及索赔条款。在设备运到后,不仅要及时向商检机构申请报验,还应同时申请价值鉴定,发现问题及时对外出证索赔,以维护合资企业与中方的正当权益。

责任编辑 成 功

论我国债权中私有财产的刑法保护.doc

论我国债权中私有财产的刑法保护- [摘要]新修正的《宪法》体现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立法精神,具体落实到刑法中,则应表现为对财产关系刑法保护的完善。我国刑法对物权、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完善,但对债权的保护规定甚少。本文拟通过分析债权刑法保护的可行性,立足于债权保护的司法现状,结合域外立法先例,提出在刑法中规定“破产罪”和“恶意逃避债务罪”的构想,重点对“恶意逃避债务罪”的罪名及其犯罪构成加以分析,从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债权提供有效的刑法保护 [关键词]债权,刑法保护,破产罪,恶意逃避债务罪 新修正的《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私有财产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得到根本大法的确认和保护。财产关系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关系,主要由民商法调整,而刑法作为最严厉的、最后的法律防线,自然也应为财产关系提供最有力的保护。然而,纵观现行刑法条文,对于财产物权,知识产权均有专章或专节规定犯罪予以保护(《刑法》第3章第7节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罪;第5章规定侵犯财产罪),惟独对严重侵犯债权的行为没有规定犯罪,债权明显受到“轻视”,这一法律现象十分值得分析和评价。

债权是财产权的一种,是相对权,它存在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债权的本质是对他人给付的请求权,它的实现需要有债务人履行债务行为的积极配合,否则会成为一种徒有虚名的“财产权”。[①]因此,债权相对于不需要他人帮助而直接控制财产的绝对权——物权来说,是一种较弱的权利,更需要法律的保护。 现代民法中债权的概念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上,债的含义为“法律上的锁链”。[②]大陆法系债的概念相当于英美法系上的credit(债权)和debt (债务)两个概念。债的发生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主要是合同之债;二是由法律直接规定,如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之债和无因管理之债。[③]然而,无论债权产生于何种原因,最终都将体现为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给付请求权,即债务人只有在不履行或怠于履行债务时,才有可能侵害债权。因此,仅需对债权债务产生以后不履行或怠于履行债务从而侵害债权的情况进行刑法研究。 一、债权刑法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将债权保护问题纳入到刑法学的思考范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极具争议的冒险性工作,因为债法与刑法分属私法和公法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领域,这种尝试在两个异质法域之间进行交叉研究的想法,法理上有主张其有公共权力过度涉足私权之嫌

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论文摘要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加大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步伐,也同样加大了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力度。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是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所完成的,而发达国家用了近二百年的时间,这至少表明了,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我们虽然完成了表面上的制度建设,但内在的国民知识产权意识建设上还有许多不足。鉴于此,本文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作了相关探讨。文章 关键词: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缺陷;完善

目录 前言 (1) 一、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现状 (1) (一)实体法方面 (1) (二)程序法方面 (2) 三、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3) (一)刑法保护范围狭窄 (3) (二)执法机构管理混乱 (3) (三)定罪标准不明确 (4) (四)刑事程序追诉乏力 (4) (五)刑罚结构稍欠合理 (4) 四、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措施 (5) (一)扩大假冒商标犯罪的范围 (5) (二)建立各执法部门的执法协作体制 (5) (三)明确定罪标准 (6) (四)完善诉讼程序 (6) (五)调整刑罚体系 (7)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前言 世界早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应,法律也通过设置权利义务的模型,为知识产品的权利人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促进知识产品的大量生产,从而带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在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已经成为联合国规定的17类跨国犯罪中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与民法保护、行政保护等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其中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作为最后的、也是最严厉的救济手段,也就显得越发突出和重要,这既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客观需要,也是刑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现状 (一)实体法方面 我国不仅在《刑法》中针对知识产权犯罪制定了专门的条款,而且在知识产权的专门立法文件中也有相关的针对知识产权犯罪的条款。《刑法》中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条款有:对商标权的保护,《刑法》第213条规定了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4条规定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215条规定了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对专利权的刑事保护,《刑法》第216条规定了假冒专利罪,第398、第432条规定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泄露军事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对著作权的刑事保护,《刑法》第217条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罪,第218条规定了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对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刑法》第219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1 知识产权立法文件中关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规定的条款有:《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了对于侵犯著作权性质严重并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 1肖中华:《论我国驰名商标刑法保护制度的完善》,载《犯罪研究》2011年第3期,第99页.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 (1) Abstract (2) 引言 (1)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基本理论概述 (1)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 (1) (二)网络虚拟财产权利属性的相关学说 (1) (三)网络虚拟财产的的特点 (2) 二、网络虚拟财产产生的法律问题及其保护的现实必要性 (4) (一)网络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的产生 (4) (二)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现实必要性 (5) 三、我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现状概述 (6) (一)我国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适用 (7) (二)我国在处理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时存在的法律问题 (8) (三)世界其他地区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法律保护 (9) 四、完善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建议 (10) (一)建立健全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体系 (10) (二)实行网络实名制—保障诉讼主体的确认 (10) (三)确立网络虚拟财产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11) (四)确定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评估判断标准......... (11) (五)建立专门的网络财产纠纷解决机构——网络仲裁委员会 (11)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摘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成为大众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涉及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日趋频繁,针对网络虚拟财产产生的纠纷和侵害也日趋增多,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关注的热点。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已经成为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穿越传统形态的新生事物,其法律性质存在争论,我国在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方面上立法与司法都相对落后。本文通过了解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特征,分析虚拟财产在我国现实中产生的相关法律问题,并参考国外其他地区的法律保护经验,对我国的网络虚拟财产的具体保护措施提出好的建议,从而减少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和侵害,促进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网络实名制;网络仲裁委员会

最新法学专业刑法学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最新法学专业刑法学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毕业论文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最新法学专业刑法学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这些法学论文题目都是容易写作、容易通过答辩的,希望对同学们写作有帮助。 刑法学系 1、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代含义或实现方式等) 2、犯罪定义比较研究 3、论犯罪的基本特征 4、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或罪刑相适应原则或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5、论刑法的解释(扩大解释或缩小解释或当然解释等) 6、论刑法的解释立场 7、我国刑法溯及力若干问题研究 8、行为后法律变更的法律适用问题 9、论我国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 10、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若干问题研究 11、论犯罪客体的几个问题(概念或地位) 12、论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13、论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 14、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 15、论犯罪结果(或危害结果)/犯罪(或行为)对象 16、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17、论刑事责任年龄中的几个问题 18、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 19、论单位犯罪(概念及基本特征或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或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 20、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21、论违法性认识 22、试论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 23、论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分 24、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 25、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26、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前提条件或主观条件或限度条件或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或特殊防卫权等) 27、论紧急避险 28、论刑法中的正当化事由 29、论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中止/既遂 30、论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31、论主犯/从犯/胁从犯 32、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 33、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 34、共同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研究 35、论片面共犯 36、论共同过失犯罪

简述公司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途径

目录 简述公司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途径 浅议民法中的乘人之危 论侵权法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简述公司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途径 经济活动中存在众多的交易关系,这些关系体现在各种法律规范中,主要有典型的经济合同关系,债权债务关系及侵权关系等。随着经济活动中“公司”这一商事主体成为经济交易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公司制度下的法律关系逐步被人们所重视,此法律关系的主体开始采取各种途径保护及救济自身的权益,人民法院受理以公司法律制度角度诉讼的案件逐年增多。但由于法律依据分散及操作性不强,还由于法律工作者对公司法律制度重视不够导致这些案件一直处于实务界争论较多的案件类型。在这些案件中公司内部权益诉讼居多,由于其法律规定明确法律工作者容易找到诉讼角度和依据,但对于公司外部债权人保护则一直是司法实务界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对债权人保护途径或措施是维护公司法人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交易安全的前提条件,所以本文在公司法律制度下从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途径探讨此类诉讼形式的相关内容。 一、公司诉讼的法律依据和债权人诉讼的基本分类 公司诉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第二十二条共列有22种与公司有关的纠纷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则有20处明确规定可以诉讼的条文。上述案由的规定是以案件类型分类,公司法可诉条文则是以公司类型及公司经营阶段进行分类,不是以公司诉讼主体分类,本文是以债权人主张为主线进行阐述。笔者认为,在案由中如下纠纷可以债权人为主体身份诉讼,主要有: 1、股东出资纠纷(《公司法》第28条、第31条有限责任公司部分,第94条股份公司部分); 2、发起人责任纠纷(第95条股份公司); 3、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赔偿纠纷(第20条3款、一人公司第64条); 4、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赔偿纠纷(第150条);

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内容提要: 在当前对外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我国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就显的格外重要。本论文通过对知识产权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标准进行分析,探讨对知识产权保护途径尤其是司法保护的方法进而论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途径、司法保护含义。 知识产权是个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由于全球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客体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不断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研究提出崭新的课题。而知识产权的概念是有关知识产权立法活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因此,知识产权不但仍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和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领域,我们对知识产权概念的研究十分必要,而且随着对它及其他问题的研究将不断澄清知识产权领域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并指导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实践,使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起来。 概括地说,我国知识产权学术界对知识产权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范围说或列举说。知识产权概念的范围说或列举式说,源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8)款,又被对世界经贸影响力更大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 TRIPS)的第一部分第一条所重复。上述两个国际公约对知识产权划定的范围,是当今世界各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通例,迄今为止,多数国家的法理专著、法律,乃至国际条约,都是从划定范围出发,来明确知识产权这个概念,或给知识产权下定议的。 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8)款规定的知识产权定义,知识产权包括下列权利:1、与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有关的权利,即版权或著作权。2、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活动、与录音制品及广播有关的权利,即邻接权。3、与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切领域的发明有关的权利,即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非专利发明的权利)。4、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5、与工业品外观设计有关的权利。 6、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7、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8、一切其他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TRIPS协议第一部分第1条2规定本协议知识产权是指本协议第二部分第1至7节中所包括所有权利,即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披露过的信息权。根据上述国际公约给知识产权下的定义,知识产权是指发明、发现、作品、商标、商号、反不正当竞争等一切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这是各国真正专家们多年讨论的结果" 。 (二)、概括说。我国不少学者采用以概括式的方法对知识产权进行定义。如高等学校法学统编教材《知识产权法教程》所下定义为:"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毕业论文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学生姓名:学号: 系部: 专业: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一年六月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本人签名: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系部:专业:法学学号: 学生:指导教师(含职称):专业负责人: 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随着网络产业的迅速发展,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出现。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规定的法律缺位,使得大量的纠纷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网民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地保护,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特点进行分析,论述了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一般财产的特征,并通过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体例选择,立法步骤以及如何解决司法过程中的一些困难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权法律问题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对网络新生事物的出现,我们应该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去接受,同时要争取在现有法律及理论框架内去解决问题,以保证法律体系的稳定。我国现行法律在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有明显的落后趋势,仅以此文,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这个问题,以促进我国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健康发展。 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它的出现给传统的法律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促使各国不得不积极寻求应变,在自己的法律体系中给予网络虚拟财产适当的保护。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权法律问题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对网络新生事物的出现,我们应该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去接受,同时要争取在现有法律及理论框架内去解决问题,以保证法律体系的稳定。 本文通过举例说明我国目前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现状,通过对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比,在借鉴吸收前人对网络虚拟财产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宏观分析法、微观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并且借助于案例和法理上的理论进行论证,最后提出个人建议。

刑法毕业论文范文

反思与规制:死刑适用方式选择中显性因素规范化研究 内容摘要:在死刑裁量过程中,对犯罪人选择何种死刑适用方式,〔1 〕是由犯罪人实施的犯罪事实及相应证据决定的。根据对死刑判决书的解读,可以直观地绘制出基本的案件事实,而且这些案件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认知的。死刑裁判书是整个司法活动的“精华”,详细、准确地记录了被告人实施犯罪、被害人被害的全过程,并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予依法、恰当的惩罚,对被害人的被害给予最大限度的“抚慰”,是判断司法公正与否的主要依据。死刑适用方式选择中的显性因素〔2 〕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犯罪构成要件的显性因素,犯罪原因、犯罪手段、犯罪结果;其二是犯罪情节。根据对样本分析,在审判实践中,死刑适用方式选择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犯罪原因的区分功能失效、犯罪手段的残忍程度失范、、犯罪结果的严重程度失衡,量刑情节调节功能发挥失常,情节的边界模糊、功能混乱、裁量随意。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发表服务,详情伍老师扣扣:三零零四零九八三 关键词:死刑适用方式显性因素规范化实证研究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的死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死刑”,而是包括“死

(死刑立即执行)”、“生(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即死缓)”两个方面。从逻辑结构看,死缓限制减刑应是死缓的子概念,死缓包括限制减刑与未限制减刑两种具体执行方式。虽然在概念体系、逻辑、层级上,死缓的两种具体执行制度不能与死刑立即执行处于同一位阶,但在适用条件、适用效果上,死缓未限制减刑、死缓限制减刑与死刑立即执行同属死刑体系,也是整个刑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死刑立即执行、死缓限制减刑、死缓未限制减刑是三种具体的死刑适用方式。基于此,笔者以审判实践中常见的故意杀人罪为样本,对死刑适用方式选择中显性因素进行规范化研究,通过对126件因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的法律文书的实证分析,归纳梳理死刑适用方式选择上的显性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死刑适用方式选择规范化的路径。规范化是相对而非绝对的,遵循逻辑且不排斥经验,精细但绝非机械的数字化。既然最高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指导意见》对15种常见犯罪实施规范化量刑,那么,对承受生死之重的死刑而言,有足够的理由实现选择死刑适用方式的规范化。 一、死刑适用方式选择中显性因素特征 根据对126件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的法律文书的分析,归纳梳理出判决文书所显示的死刑裁判依据。总体而言,法官选择死刑适用方式主要基于三种情形:一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前的人格状况,行为人的一贯表现,是否有前科,是否是累犯;二是犯罪人实施犯罪的目的动机、主观心态、行为手段、危害结果以及被害人状况等;三是实施犯罪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自首、立功、赔偿谅解等。

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2010届) 题目: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学生姓名卢晨昳 学号 201008010213 专业班级法学102班 系名称人文系 指导教师陈海嵩_ 2013年 12月20日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从信息共享到网络游戏,人们不断地刷新着网络在生活中留下的痕迹。从实物货币到纸币再到现在的虚拟货币,财产的形式发生了新变化,但对网络中产生的虚拟财产应不应该保护?怎么保护?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行为应不应该给予适当的定罪量刑?如果应该予以定罪量刑,那给于怎样的定罪量刑才符合法律规定?这些都是现在法律界争论的问题。网络虚拟财产属于一种无形的、无法触摸的财产。它产生于网络,运行于网络,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支付效率,促进了网络产业的发展和虚拟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给我们的经济、法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面对虚拟财产,本文倾向于把它纳入公民的合法财产里面,对它进行适当的保护,因为它也是公民付出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得来的。虽然目前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和法律属性的明确界定有些困难,但是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是宪法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也是国家制定法律的重要目的之一。面对现在网络使用率的不断提高,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也势在必行。对虚拟财产的保护,有利于扩大我国网络产业的规模,也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利。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电子邮箱。包括免费的邮箱和不免费的邮箱,因为高效、便捷等特点,邮箱在电子商务、办公上应用广泛。它里面包含了许多个人信息和公民之间联系的信息,有的甚至是商业秘密或者是个人隐私,所以它必须作为公民的财产得到保护。第二,腾讯QQ。从传统的离婚分房屋、分存折、分股票到离婚分虚拟财产,这不仅仅是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是对我们面对新的财产形式提出了新的考验。例如腾讯公司提供聊天、QQ 秀等许多功能,这些都是以虚拟财产的形式存在的。公民在里面发表评论,展示自己的照片等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公民已经把自己注册的QQ 账号作为自己财产的一部分,如果QQ 被侵犯,公民以前所花费的时间、金钱就受到侵犯,这也是侵犯公民权利的一种表现。第三,各种电子币。电子币在网络环境中一般具有支付功能,能够衡量物品的价值,而且与现实的货币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网络的环境中,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替代货币使用。虽然这是网络运营商为了刺激消费,推销自己的虚拟产品,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为了获得更多的电子币,消费者为此不断地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 持狭义说的学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仅存在于网络游戏中。具体解释就是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主要是网络用户通过注册账户,然后通过这个账号拥有这个虚拟网络游戏中所用的武器、级别、宠物等,玩家自己可以支配、调取、与其他玩家进行买卖这些保存在游戏运营商或者服务商提供的

浅谈债权人的保护(一)

浅谈债权人的保护(一) 内容提要:信用危机使经济发展受阻,于是加强对债权人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民法已对此做出了积极的行动,而民诉法作为程序的保障则未有大的进展。本文从建立债的保全程序、改善极端不利于债权人的证据制度、纠正执行中对债务人的过分偏袒三个方面,对民诉法如何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债权人保护债的保全诉讼证据执行 TheInitialStudyofProtectionofCreditors WuSu Abstract:Thecreditcrisisobstructsthedevelopmentoftheeconomygreatlyandthusstrengtheningtheprotectio nofcreditorsisputontheagenda.Althoughcivillawhasalreadyadoptedanaggressiveactivitytothis,thec ivilprocedurelawastheguaranteeofprocedurecannotmakegreatprogress. Thistextmakesapreliminaryexplorationonhowtostrengthentheprotectionofcreditors,involvingthee stablishmentoftheprocedureofthedebt'spreservation,adjustmentofdisadvantageintheproofsyste mofcreditors,rectifyofexcessivepredilectionforthedebtorsduringtheperiodofenforcement. Keywords:theprotectionofcreditorsprocedureforthepreservationofdebtevidenceenforcement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端赖资金融通,而资金融通则端赖良好的信用,信用可谓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基石。然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却为信用危机所困,现实中出现许多恶意逃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这其中有道德、人性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其对债务人利益的偏袒与对债权人利益的忽视对信用危机的形成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于是,立法者把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法律之所以由偏重于对债务人的保护转向两者兼顾,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经济发展,债权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处于优越地位,信用的重要作用及其在现实中的严重缺失,使立法者认识到加强对债权人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二是基于对“债务人是弱者”这一一贯的内心指引的反思。立法者不再认为债务人必然是经济上的弱者,从而在法律上给予其特别的保护。因为,将债务人一律视为弱者的观念与实际情况已相去甚远。现代经济社会中,借钱生钱已成为很多商人的生财之道,即使财力雄厚的大公司也常向银行或民间举贷,成为债务人,债务人已不是穷人的代名词;而且,在信用危机的当代中国,究竟是债权人处于优势,还是债务人处于优势?从“借钱的是爷爷,要债的是孙子”的俗语中看得一清二楚,如今的杨白劳已翻身做了主人,而黄世仁则在借出钱后成了仰人鼻息的可怜虫。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不是赖帐经济,为遏制赖帐经济的形成和加剧,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债权人保护无疑应成为立法的努力方向。民法为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不仅不断充实债的担保制度,使所有权保留、让与担保等更有利于债权人保护的新型担保方式日益涌现;而且给予债权人更多的救济手段,如在合同法中规定了债权人代位权、撤销权两种债的保全方式,力求使本来倾斜于债务人的法天平重归平衡。然而,法律对债务人利益的偏好不仅体现在民法上,更体现在民事程序法上,加之任何实体权利的实现都需要程序的保障,如果不从程序上加以矫正和配合,立法者欲加强对债权人保护的努力也将无法落实,最终成为美好的幻想。因此我认为,如何从程序上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也应成为民事诉讼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便拟从加强债权人保护的角度,从保全程序、证据制度、执行程序三方面,对民事诉讼法的完善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为债权保全提供程序保障 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归还到期债务和低价处理财产,恶意逃债等情形,解决严重的“三角债”问题、债务执行难问题,新合同法规定了债权人代位权和债权人撤销权,为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提供了实体法上的救济途径。而对这些权利如何实现,合同法只

浅议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浅议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有力杠杆。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作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重要的一环,是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文章旨在通过探讨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价值取向,明晰其功能定位并确定合理保护水平,对我国知识产权刑事立法和司法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犯罪;刑法保护 一、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价值取向 法律的目的在于“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结合,从而建立起个人与社会的伙伴关系”。[1]知识产权刑事立法的完善,不仅仅是一个立法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更重要的,应当对知识产权刑事立法价值取向层面的一些问题做一考量。[2]知识产权保护理论认为,对知识产权进行刑法保护,不外乎保护私人财产权和维护竞争秩序两种目的,而从各国的立法实践看,对两者的保护总是有所侧重。我国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纳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范畴,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实质上也是对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侵犯,[3]这种立法布局彰显了立法者更加强调从市场经济管理制度的层面认识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问题的本意。 对此,有反对者认为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应立足于权利本位的立场,在倡扬私权的同时,兼顾秩序。理由如下:首先,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决定了刑事保护的个人权利本位。TRIPS协议明确界定了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以私权的名义强调了知识财产私有法律形式。其次,市场交易的本质要求知识产权刑法以保护私权为本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不同商品所有者的劳动的交换。在商品交换之前,商品所有者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 [4]所以,商品经济归根结底是一种交换经济,而交换从法律上说就是权利的互相让渡。[5]只有明确了市场交易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才能合理调整对财产权的保护和对竞争秩序的维护。最后,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公益价值应当还原为私权利益来实现。妨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利益的不良行为,如果作为刑罚法规的对象,就当以国民的欲求为基础,而不是以国家或社会欲求为基础。只要认为刑罚是为了保护国民的利益而存在,就应当考虑把公共利益还原为个人的利益,否则处罚的范围就有扩大的趋势。国家法益也应当尽可能为个人法益,[6]没有私权保护内核的秩序是无价值的。[7]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有一定可取之处。我国知识产权国家权利本位的价值取向来源于计划经济条件下讲求牺牲个人利益,保护国家、集体利益的国家本位主义价值观,重思想控制轻知识成果产权化、重社会和谐轻私权保护的历史文化传统导致民众权利意识的匮乏。[8]我国对知识产权犯罪历来是严厉打击,但惩罚犯罪与保护产权私有不能简单划等号,如何解决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日益被边缘化、权益被漠视的现状,也是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今后应更加关注被害人的诉求,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保护产权私有,如此,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才能在一个合理的边界内运行。 二、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定位 目前,我国基本建立起了一套民事、行政、刑事三者层级递进衔接的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其中,民事救济是一种私法救济,以补偿侵权行为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2007级法学专业研究生班雷志军 2009年5月12日,《魔兽世界》大陆服务器例行更新之后,玩家在登陆时发现其用户条款出现变化,其中第七条声明第九城市有权终止和删除用户账号。此条款引发玩家不满,纷纷将矛头对准九城。但很快,九城发布声明称该补丁并非自己所为,自己对此毫不知情。而游戏开发商暴雪则表示,该条款去年10月份就已修改成现有内容,不过是这次更新才出现而已。5月20日中午,CCTV2的《全球资讯榜》栏目中出现了《魔兽世界》的报道,持续时间长达5分钟多,且被冠以“今日特稿”,节目对魔兽“补丁门”事件做了大致回顾,虽然有“买装备花数十万人民币”这种语句出现,但一改以往“战网魔”的立场,完全视作是对日常民众生活的正常报道,态度上客观正面。值得注意的是,这是CCTV第一次旗帜鲜明对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进行了关注。 一、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意义 虚拟财法律保护问题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大众对这一财产形式还没有形成普遍的认同,因此,明确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意义是在立法、司法等环节保护虚拟财产的前提条件。 (一)虚拟财产的概念

什么是虚拟财产?一般认为,虚拟的财产,非现实的财产,又称网财,实际上是存贮在游戏服务器上的电磁记录,是一组数据,一个程序。因此,虚拟财产一般定义为:数字化的、非现实的、观念上的财产。虚拟财产不仅指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还应包括ID号、QQ号、电子邮件、网络寻呼等等。 可以称之为“虚拟财产”的事物,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现实性的结合 虚拟财产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虚拟性,又称无形性。这种虚拟性表现为它以数字化的形态存在于虚拟的“赛博空间”。正如学者指出的,“虚拟财产首先要满足虚拟的特性,这就意味着虚拟财产对网络游戏虚拟环境的依赖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不能脱离网络游戏而存在,当然也正是这一特征使得按照现行的法律难以调整与规范。”但是,虚拟财产如果仅仅发生在虚拟空间里也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虚拟财产,只有与现实社会发生了某种联系才有可能被界定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由此,就排除了纯粹游戏行为产生并仅存在于虚拟空间的财产,比如大富翁游戏里的楼房、股票等,对玩家而言在虚拟世界里是有‘定的意义的,但这不能作为法律上的虚拟财产。但如何判断这种联系,这种联系达到何种程度才能称其具有了现实性这一特征呢?笔者以为,一个可的衡量标准就靠是,这种所谓的虚拟财产能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的对价,而且能实现在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间的自由转换。 2、可再现性

浅谈破产法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浅谈破产法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现代破产制度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对债权的保护被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不能偿还债务的债务人,当时的法律不仅允许债权人处置其财产,甚至可以剥夺其自由和生命。后来,无论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破产法的立法理念一直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直到美国1841年的破产法,才把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和债务人利益的保护融为一体。自此以后,破产法的立法理念由单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转向追求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和债务人利益保护的平衡。 虽然现代破产法非常重视对债务人利益的保护,但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和债务人利益的保护始终存在冲突,而破产发生的原因毕竟是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债权人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因此破产法在对债务人权益进行救济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因为破产法的作用归根结底表现为保护债权。在现代社会,对债权的保护意味着对统治关系和统治秩序的维护,保护债权人的债权始终是立法者的重要任务。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都予以保护是该法的立法宗旨之一。在破产法规定的各项制度中,都应当体现该立法宗旨。但是,在企业破产法中,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表现在: 一、破产原因的规定 《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即把“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作为破产的必要条件。所谓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是指债务人的全部财产的价值低于全部债务的数额。而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是指债务人的资产状况表明其明显不具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能力。如果债务人财产的价值高于其债务,则债务人具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能力;只有当债务人财产的价值低于其债务数额时,才能得出债务人“明显不具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能力”的结论。这两个条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都是以债务人是否拥有足以偿还全部债务的财产作为能否对其宣告破产的必要条件。这样规定破产原因对债权人是很不利的。因为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债务人的破产财产应首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然后清偿职工工资及其他应向职工支付的费用、所欠税款,在此之后,如果债务人财产还有剩余,才会向债权人清偿。由此可知,在债务人的破产财产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能用于清偿债权人的债权。而具备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原因的债务人已经资不抵债,即使将其全部财产都用于向债权人清偿,债权人的债权也不能得到完全满足,在按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优先清偿有关费用和债务后,债务人可用于向债权人清偿的财产数额更少,因此债权人的利益将会受到更大的损失。而破产程序与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相比,时间更长、程序更烦琐,债权人付出时间、精力申请债务人破产,却要与其他债权人共同分配债务人的财产,从而使自己债权的偿还比例很低,在正常情况下,债权人更愿意选择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来实现其债权。由此可见,企业破产法对企业破产原因作如此规定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是不够的,从制度上来看也是不合理的。 那么应当如何规定企业的破产原因比较合理呢?我认为,应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企业的破产原因,这里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是指债务人对到期债务没有清偿并呈持续状态。这样规定的原因在于,其一,对于债权人来说,债权人所能知道的就是债务人没有按期向其偿还债务,而债务人的资产状况及偿还债务的能力,债权人很难得知。其二,对于债务人来说,因为债务人没有按期偿还债务,有两种原因:一是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二是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但故意不还。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则表明债务人已经资不抵债,为了保护债

知识产权重要性及使用与保护

论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及其使用与保护 经济管理学院 2012级工商管理一班 张晶晶3013 指导老师:杨光

论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及其使用与保护摘要:随着我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知识产权作为利益机制,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也是必然的选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它的重要性及使用方法和保护措施也是我们必须明确了解的。知识产权是蕴含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凡是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在很早以前就建立和健全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已成为世界各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可以免受他人的窃用,而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向全世界发放许可证或特需经营权来控制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因此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法律保障,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工具。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制度完善 正文: 知识产权是指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是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地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力。它是具有经济价值并受法律保护的新颖的创造性的产品。其主要形式有专利、著作权和商标。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同时,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是对拥有知识产权的人的合法物质权利的保护,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公正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保护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措施。只有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才能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鼓励人们创新,这样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相关的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面对这样的时期,就应该尽到应尽的责任,切实履行职责,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实实在在的把保护工作做出成效。 对于中国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中国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

论我国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论我国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顾晓雯 2008年3月7日,《魔兽世界》的玩家周徐军突然发现自己经营多年的魔兽世界账号突然无法进入,随即他得知自己的游戏账号已被运营商九成公司公开宣布封停,这意味着他在该账号内的多个游戏角色和虚拟财产已全部化为乌有。 九成解释说,周徐军被封号的原因是因非法利用游戏BUG牟利。其对此多次示警禁止但效果不佳。但玩家对此却存在异议。在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周徐军将九城告上法庭。浦东法院最后认为,玩家和游戏公司签订的网络服务合同,对双方皆有约束力。法院判决要求上海九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恢复玩家账号下的游戏角色和全部装备,并负担诉讼费用。① 在此之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类纠纷就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之后发生的2009年6月7日凌晨0时魔兽世界由于更换运营商而终止服务的事件,导致广大玩家面临被删号的危险。这意味着此前他们在游戏中所购置的所有虚拟装备将化为虚有。自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虚拟财产”这一概念的激烈讨论。 事实上,自2004年全国第一例“虚拟财产”失窃案以来,全国由于“虚拟财产”而引发的纠纷层出不穷。而我国法律对此的保护是欠缺的。这就有必要对“虚拟财产”加以法律上的保护。 一、“虚拟财产”的界定 (一)“虚拟财产”的字面理解及范围 我国的“虚拟财产”财产这一概念是从英文“virtual property”翻译过来的,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非实际存在的财产。它并不像软件等知识产权可以独立存在,而是依附于电脑及网络并可以和网络上的其他人相互影响的,例如网络游戏中虚拟装备的交易、电子邮件的收发等。而对于其具体的释义,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对此,大多数人将之理解为数字化,非物质化的财产形式。这就将“虚拟财产”的范围无限拉伸,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样的理解将会使这一概念 ①魔兽玩家状告九城获胜https://www.doczj.com/doc/b66017586.html,/i/2008-08-14/08032390782.shtml。

刑法学相关毕业论文

刑法学相关毕业论文 食品安全犯罪既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也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食品安全犯罪则主要侵害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考察,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对公共安全的破坏显然重于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因此,将食品安全犯罪归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更符合其罪质,符合刑法对于食品安全保护的目的,实践中能更有效的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打击。 二、扩大食品安全犯罪规制的行为 《食品安全法》在食品的包装、加工、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设立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对有可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规定。而目前刑法中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刑事责任只体现在生产、销售环节,其他方面在刑法中并没有体现。实际上在食品流通的其他环节同样可能发生严重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应扩大食品安全犯罪的客观行为,从单一的生产、销售行为扩大到包括包装、运输、贮藏等一系列行为上,从而更好的全方位对食品安全进行刑法保护。扩大刑法关于食品安全犯罪本罪的打击范围。 三、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观形态包括过失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刑法立法中,都不同程度地对社会公共安全犯罪规定了过失危险犯。美国食品安全犯罪普遍遵循这个原则。这种责任原则不要求原告明确证明缺陷的存在,并且原告不需要证明产品缺陷是造成损害的原因。在我国,故意犯罪占较大比例,因为绝大多数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不法生产经营者为谋取暴利而人为造成的。但是因过失行为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高发的事实应引起我们的关注。食品安全犯罪不能只惩罚故意犯罪。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中,除了食品监管渎职罪外,因重大过失引起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只能间接适用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食品犯罪的主观罪过包括过失,那么,我们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将更加全面有力。

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开题报告

g i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论文) 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2010届) 题 目: 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学生姓名 卢晨昳 学 号 201008010213 专业班级 法学102班 系 名 称 人文系 指导教师 陈海嵩_ 2013年 12月 20日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从信息共享到网络游戏,人们不断地刷新着网络在生活中留下的痕迹。从实物货币到纸币再到现在的虚拟货币,财产的形式发生了新变化,但对网络中产生的虚拟财产应不应该保护?怎么保护?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行为应不应该给予适当的定罪量刑?如果应该予以定罪量刑,那给于怎样的定罪量刑才符合法律规定?这些都是现在法律界争论的问题。网络虚拟财产属于一种无形的、无法触摸的财产。它产生于网络,运行于网络,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支付效率,促进了网络产业的发展和虚拟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给我们的经济、法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面对虚拟财产,本文倾向于把它纳入公民的合法财产里面,对它进行适当的保护,因为它也是公民付出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得来的。虽然目前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和法律属性的明确界定有些困难,但是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是宪法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也是国家制定法律的重要目的之一。面对现在网络使用率的不断提高,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也势在必行。对虚拟财产的保护,有利于扩大我国网络产业的规模,也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利。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电子邮箱。包括免费的邮箱和不免费的邮箱,因为高效、便捷等特点,邮箱在电子商务、办公上应用广泛。它里面包含了许多个人信息和公民之间联系的信息,有的甚至是商业秘密或者是个人隐私,所以它必须作为公民的财产得到保护。第二,腾讯QQ。从传统的离婚分房屋、分存折、分股票到离婚分虚拟财产,这不仅仅是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是对我们面对新的财产形式提出了新的考验。例如腾讯公司提供聊天、QQ 秀等许多功能,这些都是以虚拟财产的形式存在的。公民在里面发表评论,展示自己的照片等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公民已经把自己注册的QQ 账号作为自己财产的一部分,如果QQ 被侵犯,公民以前所花费的时间、金钱就受到侵犯,这也是侵犯公民权利的一种表现。第三,各种电子币。电子币在网络环境中一般具有支付功能,能够衡量物品的价值,而且与现实的货币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网络的环境中,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替代货币使用。虽然这是网络运营商为了刺激消费,推销自己的虚拟产品,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为了获得更多的电子币,消费者为此不断地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 持狭义说的学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仅存在于网络游戏中。具体解释就是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主要是网络用户通过注册账户,然后通过这个账号拥有这个虚拟网络游戏中所用的武器、级别、宠物等,玩家自己可以支配、调取、与其他玩家进行买卖这些保存在游戏运营商或者服务商提供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